書房隻是個開始,整個前院兒就跟遭了土匪似的,連個完整的瓷器都見不著,木頭家具也都被砍出了口子,能拿著菜刀揮舞的官夫人,也是不多見。
魏仁早就去衙門了,夫人發瘋,他何必在這兒待著受牽連。
這樣的日子得過到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府裏頭連個貼心的人都沒有,全都是向著李氏,就連他親兒子,那被李氏教的也是隻認娘不認爹。
魏仁想想一直照顧關愛他的兄長,對於他有著濡慕之情的長子,還有溫柔小意的白姨娘。
真想立刻辭了官,不在這燕縣待了,他還就不信,去了柳州城,李氏還敢這麽對他。
便是到京城那邊去,時哥兒的嶽父是劉唐,老師是沈舟,還能怕了李家去。
不過這也隻能是想想,他要是真敢辭官,兄長第一個就饒不了他,保不齊還會動用家法。
如今隻能是慢慢熬日子了,等致仕,等李家哪天又鬆了口,願意讓李氏帶著達哥兒去京城求學,他這苦日子才算是熬完了。
第53章 一更
二月的京城,依舊冷的很,每天清晨,外麵都結著一層冰霜。
跟已經去國子監的夫君和弟弟不同,劉楓每日都是睡到自然醒,練練武、查查帳、看看話本,就沒旁的事情要做了。
閑也是真閑。
魏時和劉鈺可就不行了,一個相當自律,早起晚睡都已經成為習慣了,另一個呢,上課的時間要看姐夫給他的課堂筆記,還要練習策問和詩賦,下課的時間要背誦、要鍛鍊、要減肥。
總之是忙得團團轉,曹安是院子裏最閑的一個人,他跟劉鈺從小就玩的好,可劉鈺已經下定決心要去考童生了,他一個皇室子弟,有爵位繼承的人,考童生有什麽用處。
他要是真想上進,現在就能跟祖父討個差事,頭幾年的時候,祖父還想著讓他進宮跟皇爺爺的那些孫兒們一起讀書呢。
他才不去呢,在肅王府他是寶貝疙瘩,進了宮裏不是皇子,就是皇孫,他這個肅王世孫能顯出什麽來。
在朝廷辦差跟進宮讀書又有什麽不同,是皇子皇孫少了,還是皇親國戚少了,還多了不少皇爺爺倚重的臣子呢,他要再想這麽悠哉悠哉的,哪這麽容易。
曹安尚且不能夠做出抉擇,不然的話,他也就不必在國子監待著了。
要想上進,那就去跟祖父討個差事,若想安逸的生活,那也不必在國子監待著,畢竟能跟他一塊玩的小夥伴已經‘叛變投敵’了,他再呆著有什麽意思。
時間不會因為哪個人的苦惱而停留,更不會為哪個人的迫切而變得飛速。
魏仁收到長子來信的時候,剛剛從私房裏掏出去一大筆銀子,前院被夫人砸成那個樣子,把裏麵的東西全都換一遍,直接把公中的銀子都給用完了。
整個知縣府的人要吃、要喝、要花、要用,都是公中的銀子養的,換言之,也就是他的銀子養的,這些人明明都是李氏的狗腿子,花著他的錢,聽著別人的話,也真是不要臉至極。
可公中沒了銀子,李氏拿著帳本過來問他要銀錢,他還真不能不給。
他要是敢不給的話,這人能宣揚的滿燕縣都知道,連家都養不起,他這個做知縣的,還要不要麵子,以後還怎麽做這一地的父母官。
魏仁在燕縣待了這麽多年,政績平平,朝廷是不可能再給他調任的,當然了,他自己也不想調走。
燕縣的一切都是自己熟悉的,衙門裏的人都是他用慣了的,本地的望族跟他也有著多年的交情。
總之一切都已經磨合的不能再磨合了,換個地方哪還能這麽順,所以在致仕之前,燕縣他是離不開的,自然也就不能在燕縣丟這個麵子。
被李氏捏著鼻子往外掏了一大筆銀子,魏仁也心疼吶,不總說李家富裕嗎,那就從嫁妝銀子裏往外掏唄,總惦記他這點私房銀子做什麽,再說了,這些東西不都是李氏自己砸的嗎。
誰砸的,誰出銀子呀,跑過來訛他算怎麽迴事。
這會兒接到長子的信,魏仁還真感到了一絲慰藉,幸好他還有另一個兒子,不然的話,等到老了也得被李氏氣得死死的。
魏時的信,一如既往的長,先說了自個兒成親的事情,又聊了聊自己的功課,看的什麽書,寫了哪幾篇策問,一整天的安排又是如何。
魏仁越往下看就越覺得痛快,當年便是兄長逼他考舉人那會兒,他也不像長子這麽忙,一整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這種過來人看後來人更辛苦的心態,也還是挺微妙的。
一方麵,這不是別人,是自個兒親兒子,而且自打魏時考上舉人之後,他就已經打算日後跟著長子養老了,可以說這個兒子雖然是庶子,但是這兩年在他心裏的分量已經超過了嫡子。
另一方麵,自己當年受過的苦,被別人再受一遍,而且是比他更辛苦,這幸災樂禍的心情就怎麽也忍不住。
接著往下看,就是婚後的開支了,看來長子是跟他一樣,娶了帶著豐厚嫁妝的夫人,可人家一毛不拔,家用還得靠他們這些‘窮人’來出。
兒子在信上說了,兄長那邊出了聘禮,所以也不好意思再開口,而且要論親疏遠近,也覺得應該是向他這個父親開口,哪怕是知道,他這個父親在燕縣的日子也不容易。
</br>
魏仁早就去衙門了,夫人發瘋,他何必在這兒待著受牽連。
這樣的日子得過到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府裏頭連個貼心的人都沒有,全都是向著李氏,就連他親兒子,那被李氏教的也是隻認娘不認爹。
魏仁想想一直照顧關愛他的兄長,對於他有著濡慕之情的長子,還有溫柔小意的白姨娘。
真想立刻辭了官,不在這燕縣待了,他還就不信,去了柳州城,李氏還敢這麽對他。
便是到京城那邊去,時哥兒的嶽父是劉唐,老師是沈舟,還能怕了李家去。
不過這也隻能是想想,他要是真敢辭官,兄長第一個就饒不了他,保不齊還會動用家法。
如今隻能是慢慢熬日子了,等致仕,等李家哪天又鬆了口,願意讓李氏帶著達哥兒去京城求學,他這苦日子才算是熬完了。
第53章 一更
二月的京城,依舊冷的很,每天清晨,外麵都結著一層冰霜。
跟已經去國子監的夫君和弟弟不同,劉楓每日都是睡到自然醒,練練武、查查帳、看看話本,就沒旁的事情要做了。
閑也是真閑。
魏時和劉鈺可就不行了,一個相當自律,早起晚睡都已經成為習慣了,另一個呢,上課的時間要看姐夫給他的課堂筆記,還要練習策問和詩賦,下課的時間要背誦、要鍛鍊、要減肥。
總之是忙得團團轉,曹安是院子裏最閑的一個人,他跟劉鈺從小就玩的好,可劉鈺已經下定決心要去考童生了,他一個皇室子弟,有爵位繼承的人,考童生有什麽用處。
他要是真想上進,現在就能跟祖父討個差事,頭幾年的時候,祖父還想著讓他進宮跟皇爺爺的那些孫兒們一起讀書呢。
他才不去呢,在肅王府他是寶貝疙瘩,進了宮裏不是皇子,就是皇孫,他這個肅王世孫能顯出什麽來。
在朝廷辦差跟進宮讀書又有什麽不同,是皇子皇孫少了,還是皇親國戚少了,還多了不少皇爺爺倚重的臣子呢,他要再想這麽悠哉悠哉的,哪這麽容易。
曹安尚且不能夠做出抉擇,不然的話,他也就不必在國子監待著了。
要想上進,那就去跟祖父討個差事,若想安逸的生活,那也不必在國子監待著,畢竟能跟他一塊玩的小夥伴已經‘叛變投敵’了,他再呆著有什麽意思。
時間不會因為哪個人的苦惱而停留,更不會為哪個人的迫切而變得飛速。
魏仁收到長子來信的時候,剛剛從私房裏掏出去一大筆銀子,前院被夫人砸成那個樣子,把裏麵的東西全都換一遍,直接把公中的銀子都給用完了。
整個知縣府的人要吃、要喝、要花、要用,都是公中的銀子養的,換言之,也就是他的銀子養的,這些人明明都是李氏的狗腿子,花著他的錢,聽著別人的話,也真是不要臉至極。
可公中沒了銀子,李氏拿著帳本過來問他要銀錢,他還真不能不給。
他要是敢不給的話,這人能宣揚的滿燕縣都知道,連家都養不起,他這個做知縣的,還要不要麵子,以後還怎麽做這一地的父母官。
魏仁在燕縣待了這麽多年,政績平平,朝廷是不可能再給他調任的,當然了,他自己也不想調走。
燕縣的一切都是自己熟悉的,衙門裏的人都是他用慣了的,本地的望族跟他也有著多年的交情。
總之一切都已經磨合的不能再磨合了,換個地方哪還能這麽順,所以在致仕之前,燕縣他是離不開的,自然也就不能在燕縣丟這個麵子。
被李氏捏著鼻子往外掏了一大筆銀子,魏仁也心疼吶,不總說李家富裕嗎,那就從嫁妝銀子裏往外掏唄,總惦記他這點私房銀子做什麽,再說了,這些東西不都是李氏自己砸的嗎。
誰砸的,誰出銀子呀,跑過來訛他算怎麽迴事。
這會兒接到長子的信,魏仁還真感到了一絲慰藉,幸好他還有另一個兒子,不然的話,等到老了也得被李氏氣得死死的。
魏時的信,一如既往的長,先說了自個兒成親的事情,又聊了聊自己的功課,看的什麽書,寫了哪幾篇策問,一整天的安排又是如何。
魏仁越往下看就越覺得痛快,當年便是兄長逼他考舉人那會兒,他也不像長子這麽忙,一整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這種過來人看後來人更辛苦的心態,也還是挺微妙的。
一方麵,這不是別人,是自個兒親兒子,而且自打魏時考上舉人之後,他就已經打算日後跟著長子養老了,可以說這個兒子雖然是庶子,但是這兩年在他心裏的分量已經超過了嫡子。
另一方麵,自己當年受過的苦,被別人再受一遍,而且是比他更辛苦,這幸災樂禍的心情就怎麽也忍不住。
接著往下看,就是婚後的開支了,看來長子是跟他一樣,娶了帶著豐厚嫁妝的夫人,可人家一毛不拔,家用還得靠他們這些‘窮人’來出。
兒子在信上說了,兄長那邊出了聘禮,所以也不好意思再開口,而且要論親疏遠近,也覺得應該是向他這個父親開口,哪怕是知道,他這個父親在燕縣的日子也不容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