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都由著自個兒的小性子來,鼠目寸光,愚不可及。
李子成氣到都想罵人了。
他的舉人功名也是一步步考出來的,別看三年一個狀元、幾十個進士,可讀書科舉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他要早知道魏時有這個天分和能耐,絕對不會同意妹妹把養在膝下充作嫡子的庶子,給扔出去不管不問。
那孩子可是從一生下來就養在妹妹膝下,可以說長到十歲,就不知道自己不是嫡出的。
這和親生的孩子還有什麽兩樣,隻要能管住眾人的嘴,那就是自個兒親生的,再把孩子的生母了結了,這就是他李子成嫡親的外甥。
這會兒來了京城,哪還用魏家再置辦什麽宅子,直接在他們家住下就成了。
日後也是跟他們李家親近。
好好的事情,就壞在妹妹的小心眼兒裏。
還好當年分家那事兒,他在給魏成的信裏頭言語不詳,沒說的太明白,魏家二房也到底是沒有分家,兩邊這關係才沒有更遠一步。
遠在千裏之外的妹妹做錯了事情,除了在信裏頭不痛不癢的罵幾句之外,李子成還真沒什麽旁的法子。
不過,魏時既然來了京城,那兩邊的關係就還有彌補的可能。
就算這魏家的麒麟兒,日後前程遠大,可現如今不還隻是一個舉人嗎。
第37章 二更
想要拉近關係的途徑有很多,送人、送錢、送物,甚至是送人脈,這些對李家來說並不困難。
不過最長遠的路子,還是結為姻親,若魏時娶了李家的姑娘,那利益就綁到一起去了,若夫妻感情好的話,那枕頭風也足夠李家受益了。
這事兒李子成琢磨了不是一時半會兒了,自打收到了魏時高中解元的消息之後,他就已經開始盤算了。
李家人丁興旺,甭管是丫頭,還是小子,那都不去,多著呢。
魏時如今眼瞅著是個有前程的,值得他們李家往上壓一注,即便是看走了眼,那李家也能輸得起。
這也就是人丁興旺的好處了,雖說小子個個都不成器,可這麽多丫頭卻不是沒用的,嫁出去之後,那關係網可就織上了。
李子成想著靠女兒,而不是靠男兒,雖說是有些歪門邪道,但是不得不說,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另闢蹊徑了,李家的男兒,這一代還真沒能拿得出手的。
李子成的子侄加起來有十多個,可是卻沒一個成器的,讀書讀書不成,庶務庶務不中,當然了還沒人往做生意和種地上使勁兒。
不過就這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樣兒,除了在吃喝玩樂上精通些之外,其他的就別提了。
男兒不能給門立戶,撐不起家業來,可不就得往女兒身上想辦法了。
反正是孩子多,李子成一點都不帶心疼的。
魏時瞧著是個有前程的,不過現在終究隻是一個舉人,李子成不打算把自己的嫡幼1女許出去,庶女的話,又好似是怠慢了人家。
好在,他的弟弟們還有未出嫁的嫡女,選出一個模樣和學問都好的來就是了。
不是他自吹,他們李家的姑娘,他這一代雖然不怎麽樣,尤其是他那嫡親的妹妹,模樣、脾氣、品性都不行,但是下一代,那是個頂個的好。
要不是李家已經敗落了,進宮做皇妃都使得。
魏時還不知道他這個大舅舅打了什麽主意,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也不怯就是了。
見過了一家之主,後邊兒就好說了,魏時名義上的外祖母已經去世了,外祖父就更不必說了。
雖然兩位老人去世之後,李家並沒有分家,但是產業早就已經分了,雖在一處住著,可實際上跟分了家也沒什麽區別。
他隻需要去見一見名義上的管家人——大舅母,其他人見不見那就無所謂了。
所以這一躺倒是也輕鬆的很,隻要見了大舅和大舅母就行。
魏時跟著僕婦去後院的時候,沒什麽心理負擔,不過到了地兒才發現,滿滿一屋子女眷,雖然都是已婚婦人,不過這輩子他還真沒見過這樣的‘大場麵’。
除了舅母,就是姨母,再要不然就是嫂子,反正都是李家人。
一圈的人認下來,魏時不得不承認,李家的確是人丁興旺。
裏麵有長輩,也有平輩,一一見過之後,魏時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都是第一次見麵,兩邊的關係也可以說也挺尷尬的。
畢竟他並非母親所出,跟李府的關係也不過是名義上的,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
這也不光代表著疏遠,也代表著很多地方都需要避諱。
魏時覺得尷尬,李家的女眷好似並沒有同樣的體會,有湊在一塊兒說小話的,也有抬眼打量他的,還有緊盯著一處當擺件的。
總歸是沒一個人搭理他。
氣氛一下子就冷下來了,魏時也由尷尬變得羞惱。
誰還沒點兒脾氣不成。
“初到京城,宅子那邊還有不少事情要處理,我就不打擾了,改日再前來拜訪。”魏時不卑不亢的行了個禮道。
說完,起身就要走。
坐在上手的是李子成的夫人,也是整個李家名義上的管家人,剛剛把人晾在一邊兒不管不問,這會兒倒是出言挽留。
“也不差這點兒功夫,你頭一次來李府,怎麽著也得留下來把午膳用了,你大舅舅那邊早就囑咐過我了,過會兒你們爺幾個就在前院用膳,我們就不去打擾了。”
</br>
李子成氣到都想罵人了。
他的舉人功名也是一步步考出來的,別看三年一個狀元、幾十個進士,可讀書科舉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他要早知道魏時有這個天分和能耐,絕對不會同意妹妹把養在膝下充作嫡子的庶子,給扔出去不管不問。
那孩子可是從一生下來就養在妹妹膝下,可以說長到十歲,就不知道自己不是嫡出的。
這和親生的孩子還有什麽兩樣,隻要能管住眾人的嘴,那就是自個兒親生的,再把孩子的生母了結了,這就是他李子成嫡親的外甥。
這會兒來了京城,哪還用魏家再置辦什麽宅子,直接在他們家住下就成了。
日後也是跟他們李家親近。
好好的事情,就壞在妹妹的小心眼兒裏。
還好當年分家那事兒,他在給魏成的信裏頭言語不詳,沒說的太明白,魏家二房也到底是沒有分家,兩邊這關係才沒有更遠一步。
遠在千裏之外的妹妹做錯了事情,除了在信裏頭不痛不癢的罵幾句之外,李子成還真沒什麽旁的法子。
不過,魏時既然來了京城,那兩邊的關係就還有彌補的可能。
就算這魏家的麒麟兒,日後前程遠大,可現如今不還隻是一個舉人嗎。
第37章 二更
想要拉近關係的途徑有很多,送人、送錢、送物,甚至是送人脈,這些對李家來說並不困難。
不過最長遠的路子,還是結為姻親,若魏時娶了李家的姑娘,那利益就綁到一起去了,若夫妻感情好的話,那枕頭風也足夠李家受益了。
這事兒李子成琢磨了不是一時半會兒了,自打收到了魏時高中解元的消息之後,他就已經開始盤算了。
李家人丁興旺,甭管是丫頭,還是小子,那都不去,多著呢。
魏時如今眼瞅著是個有前程的,值得他們李家往上壓一注,即便是看走了眼,那李家也能輸得起。
這也就是人丁興旺的好處了,雖說小子個個都不成器,可這麽多丫頭卻不是沒用的,嫁出去之後,那關係網可就織上了。
李子成想著靠女兒,而不是靠男兒,雖說是有些歪門邪道,但是不得不說,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另闢蹊徑了,李家的男兒,這一代還真沒能拿得出手的。
李子成的子侄加起來有十多個,可是卻沒一個成器的,讀書讀書不成,庶務庶務不中,當然了還沒人往做生意和種地上使勁兒。
不過就這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樣兒,除了在吃喝玩樂上精通些之外,其他的就別提了。
男兒不能給門立戶,撐不起家業來,可不就得往女兒身上想辦法了。
反正是孩子多,李子成一點都不帶心疼的。
魏時瞧著是個有前程的,不過現在終究隻是一個舉人,李子成不打算把自己的嫡幼1女許出去,庶女的話,又好似是怠慢了人家。
好在,他的弟弟們還有未出嫁的嫡女,選出一個模樣和學問都好的來就是了。
不是他自吹,他們李家的姑娘,他這一代雖然不怎麽樣,尤其是他那嫡親的妹妹,模樣、脾氣、品性都不行,但是下一代,那是個頂個的好。
要不是李家已經敗落了,進宮做皇妃都使得。
魏時還不知道他這個大舅舅打了什麽主意,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也不怯就是了。
見過了一家之主,後邊兒就好說了,魏時名義上的外祖母已經去世了,外祖父就更不必說了。
雖然兩位老人去世之後,李家並沒有分家,但是產業早就已經分了,雖在一處住著,可實際上跟分了家也沒什麽區別。
他隻需要去見一見名義上的管家人——大舅母,其他人見不見那就無所謂了。
所以這一躺倒是也輕鬆的很,隻要見了大舅和大舅母就行。
魏時跟著僕婦去後院的時候,沒什麽心理負擔,不過到了地兒才發現,滿滿一屋子女眷,雖然都是已婚婦人,不過這輩子他還真沒見過這樣的‘大場麵’。
除了舅母,就是姨母,再要不然就是嫂子,反正都是李家人。
一圈的人認下來,魏時不得不承認,李家的確是人丁興旺。
裏麵有長輩,也有平輩,一一見過之後,魏時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都是第一次見麵,兩邊的關係也可以說也挺尷尬的。
畢竟他並非母親所出,跟李府的關係也不過是名義上的,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
這也不光代表著疏遠,也代表著很多地方都需要避諱。
魏時覺得尷尬,李家的女眷好似並沒有同樣的體會,有湊在一塊兒說小話的,也有抬眼打量他的,還有緊盯著一處當擺件的。
總歸是沒一個人搭理他。
氣氛一下子就冷下來了,魏時也由尷尬變得羞惱。
誰還沒點兒脾氣不成。
“初到京城,宅子那邊還有不少事情要處理,我就不打擾了,改日再前來拜訪。”魏時不卑不亢的行了個禮道。
說完,起身就要走。
坐在上手的是李子成的夫人,也是整個李家名義上的管家人,剛剛把人晾在一邊兒不管不問,這會兒倒是出言挽留。
“也不差這點兒功夫,你頭一次來李府,怎麽著也得留下來把午膳用了,你大舅舅那邊早就囑咐過我了,過會兒你們爺幾個就在前院用膳,我們就不去打擾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