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考舍裏邊就冷,四處漏風,也沒有什麽取暖設施,考生們大都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會凍成什麽樣子可想而知,這樣的情況下,把凍成硬疙瘩的饅頭吃進肚子裏去,嘴和胃都受罪。
在進入考舍之前,由門口的兩個衙役負責檢查,跟後世的標準一樣,無非就是兩個內容,一是核實身份,不允許替考,二則是不允許作弊,檢查全身看有沒有帶小抄的。
跟後世比起來,現在的檢查方法就頗為……簡單粗暴了。
核實身份,一是看考生自帶的文書,也就是所謂的考試證件,後世稱之為準考證,二就是衙役手裏頭的簡易畫像,是真的相當愜意。
本身古代畫畫追求的就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哪怕是用來校驗身份的畫像,也沒有辦法特別的寫實,不過具體的相貌特徵還是有的,臉上有沒有皺紋,有沒有痣,在哪個地方,大致的五官,還是能夠看出不來的。
至於身高幾許,年齡幾何,那就全是文字描述了。
核實完身份之後,就要檢查帶沒帶小抄了,要麽說古代沒有人權呢,士農工商,讀書人是最金貴的了,而所有要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都要經歷這麽一遭——脫衣檢查。
春寒料峭,把全身的衣服都脫掉,凍的人全身發抖,衙役倒是不慌不忙,一個人負責檢查衣物,看有沒有夾帶的小抄,另一個人則是負責檢查考生全身,頭髮裏有沒有紙條,鼻腔和耳朵裏有沒有塞東西,嘴巴裏有沒有藏東西。
哪怕活了兩輩子,魏時這會兒臉紅成了大西紅柿,一是凍的,二是羞的。
一想到接下來還有四天要被這樣檢查,縣試這五場考試過後,還有院試,還有府試……
魏時真的是想哭的心都有了。
如今這才是萬裏長征第一步,以後的路還遠著呢。
等考生全都進入考舍之後,天這才大亮,但是考試裏的人可沒覺得有比之前暖和,全都冷的不行,搓手的搓手,跺腳的跺腳,往日讀書人的形象現在全都沒了,不過誰也不嫌棄誰就是了。
方山縣的知縣便是主考官,一入考舍,便能見著,在落座之前,考生還需要向主考官作揖致敬。
魏時的運氣不錯,沒有分到臭號附近,他可沒有在廁所旁邊多待的經驗,更何況中午還要在考試吃一頓飯的呢,這要分在了臭號附近,肯定影響食慾,也影響心情。
一間間考舍是用木板間隔開的,每一間的麵積都很小,裏麵隻有一套桌椅,關鍵是還全都是灰塵,可能從去年的二月份到現在,一整年的時間都沒有人擦洗。
魏時是用事先準備好的抹布把桌椅板凳擦幹淨,這事兒不管是大伯,還是堂兄,都跟他囑咐過好幾遍,下人那邊不用他說,就已經備著了。
收拾幹淨之後,魏時這才把要用到的東西從考籃裏拿出來,一一擺在桌子上,趁著還沒發考卷,魏時一邊搓手跺腳,一邊暗戳戳打量了一番對麵的幾個考生。
跟他的考舍正對著的那個考生,瞧上去年紀已經不小了,至少也得有三十歲,很是清瘦,下巴都是尖的。
也不知道對方這是第幾次參加縣試,瞧著還是很鎮定的,穩穩噹噹的坐在椅子上,既沒有像他一樣搓手跺腳,也沒有哈氣捂耳朵。
靠左的這邊,考生應該沒比他大幾歲,看上去高高大大的,也不像其他人一樣那麽怕冷,應該體格不錯。
靠右的這邊,跟他一樣,都快凍成一條狗了,壓根就沒坐在座位上,直接在考試裏邊跳高,兩隻手縮進袖子裏,脖子也是能縮多短就縮多短。
得,眾生百態,在這考舍裏頭,也不外如是。
不等魏時繼續發散思維,考舍裏的衙役就已經開始分發試卷了。
魏時趕緊坐正,收迴思緒,再怎麽覺得自己十拿九穩,也得是正常發揮才行。
第9章
發下來的試卷有二十二張,上麵有用紅色的橫直線劃成的格子,每頁有十二行,每行有二十個字,除了二十二張試卷之外,還有十張白紙,是用來打草稿的。
但是根據規定,即便是草稿,上麵也需要寫楷書,之後也會收上去,考官大抵是不會看的。
魏時經歷過應試教育,大大小小的考試加起來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場,早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發下試捲來,首先就是把所有的試卷都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破損遺漏的地方,確認無誤後,將試卷從頭到尾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這兩個步驟加起來,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不會影響到答題。
看完之後,魏時也是這才開始研磨,不得不說他還是很懷念後世的鋼筆和簽字筆,拿起來就能用。
他上輩子也是練過毛筆字的,而且相當喜歡,一撇一捺,都有獨特的韻感,對看字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對寫字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享受。
但是在考試這種爭分奪秒的事情上,他還是更喜歡簽字筆。
第一場考試是正場,考的是帖經,也是五場考試當中錄取最寬的一場,換言之就是涮下來的人最少。
這就跟中學考試基本上先考語文是一個道理,不會拉開太大的差距,大多數人都能過,也算是一個最基礎的門檻。
帖經主要就是在四書五經當中出題,不考釋義,更不拓展,隻要背得下來,默得下來,這一場就沒問題。
</br>
在進入考舍之前,由門口的兩個衙役負責檢查,跟後世的標準一樣,無非就是兩個內容,一是核實身份,不允許替考,二則是不允許作弊,檢查全身看有沒有帶小抄的。
跟後世比起來,現在的檢查方法就頗為……簡單粗暴了。
核實身份,一是看考生自帶的文書,也就是所謂的考試證件,後世稱之為準考證,二就是衙役手裏頭的簡易畫像,是真的相當愜意。
本身古代畫畫追求的就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哪怕是用來校驗身份的畫像,也沒有辦法特別的寫實,不過具體的相貌特徵還是有的,臉上有沒有皺紋,有沒有痣,在哪個地方,大致的五官,還是能夠看出不來的。
至於身高幾許,年齡幾何,那就全是文字描述了。
核實完身份之後,就要檢查帶沒帶小抄了,要麽說古代沒有人權呢,士農工商,讀書人是最金貴的了,而所有要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都要經歷這麽一遭——脫衣檢查。
春寒料峭,把全身的衣服都脫掉,凍的人全身發抖,衙役倒是不慌不忙,一個人負責檢查衣物,看有沒有夾帶的小抄,另一個人則是負責檢查考生全身,頭髮裏有沒有紙條,鼻腔和耳朵裏有沒有塞東西,嘴巴裏有沒有藏東西。
哪怕活了兩輩子,魏時這會兒臉紅成了大西紅柿,一是凍的,二是羞的。
一想到接下來還有四天要被這樣檢查,縣試這五場考試過後,還有院試,還有府試……
魏時真的是想哭的心都有了。
如今這才是萬裏長征第一步,以後的路還遠著呢。
等考生全都進入考舍之後,天這才大亮,但是考試裏的人可沒覺得有比之前暖和,全都冷的不行,搓手的搓手,跺腳的跺腳,往日讀書人的形象現在全都沒了,不過誰也不嫌棄誰就是了。
方山縣的知縣便是主考官,一入考舍,便能見著,在落座之前,考生還需要向主考官作揖致敬。
魏時的運氣不錯,沒有分到臭號附近,他可沒有在廁所旁邊多待的經驗,更何況中午還要在考試吃一頓飯的呢,這要分在了臭號附近,肯定影響食慾,也影響心情。
一間間考舍是用木板間隔開的,每一間的麵積都很小,裏麵隻有一套桌椅,關鍵是還全都是灰塵,可能從去年的二月份到現在,一整年的時間都沒有人擦洗。
魏時是用事先準備好的抹布把桌椅板凳擦幹淨,這事兒不管是大伯,還是堂兄,都跟他囑咐過好幾遍,下人那邊不用他說,就已經備著了。
收拾幹淨之後,魏時這才把要用到的東西從考籃裏拿出來,一一擺在桌子上,趁著還沒發考卷,魏時一邊搓手跺腳,一邊暗戳戳打量了一番對麵的幾個考生。
跟他的考舍正對著的那個考生,瞧上去年紀已經不小了,至少也得有三十歲,很是清瘦,下巴都是尖的。
也不知道對方這是第幾次參加縣試,瞧著還是很鎮定的,穩穩噹噹的坐在椅子上,既沒有像他一樣搓手跺腳,也沒有哈氣捂耳朵。
靠左的這邊,考生應該沒比他大幾歲,看上去高高大大的,也不像其他人一樣那麽怕冷,應該體格不錯。
靠右的這邊,跟他一樣,都快凍成一條狗了,壓根就沒坐在座位上,直接在考試裏邊跳高,兩隻手縮進袖子裏,脖子也是能縮多短就縮多短。
得,眾生百態,在這考舍裏頭,也不外如是。
不等魏時繼續發散思維,考舍裏的衙役就已經開始分發試卷了。
魏時趕緊坐正,收迴思緒,再怎麽覺得自己十拿九穩,也得是正常發揮才行。
第9章
發下來的試卷有二十二張,上麵有用紅色的橫直線劃成的格子,每頁有十二行,每行有二十個字,除了二十二張試卷之外,還有十張白紙,是用來打草稿的。
但是根據規定,即便是草稿,上麵也需要寫楷書,之後也會收上去,考官大抵是不會看的。
魏時經歷過應試教育,大大小小的考試加起來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場,早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發下試捲來,首先就是把所有的試卷都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破損遺漏的地方,確認無誤後,將試卷從頭到尾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這兩個步驟加起來,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不會影響到答題。
看完之後,魏時也是這才開始研磨,不得不說他還是很懷念後世的鋼筆和簽字筆,拿起來就能用。
他上輩子也是練過毛筆字的,而且相當喜歡,一撇一捺,都有獨特的韻感,對看字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對寫字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享受。
但是在考試這種爭分奪秒的事情上,他還是更喜歡簽字筆。
第一場考試是正場,考的是帖經,也是五場考試當中錄取最寬的一場,換言之就是涮下來的人最少。
這就跟中學考試基本上先考語文是一個道理,不會拉開太大的差距,大多數人都能過,也算是一個最基礎的門檻。
帖經主要就是在四書五經當中出題,不考釋義,更不拓展,隻要背得下來,默得下來,這一場就沒問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