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又不是什麽生死仇敵,盡管有些利益衝突,也沒必要處的跟仇人似的。
這也是魏時對嫡母和嫡姐最無奈的地方,他既沒有覬覦家產,也沒有出手害過哪個人,甚至就他現在這個年紀,在後宅裏頭,壓根兒就不可能造成什麽威脅,何至於對他如此呢。
但是魏時也慶幸,嫡母沒有對他下狠手,既沒有出手要了他的命,也沒有阻斷他去讀書、去考科舉,日子雖然不好過,但有希望在,有掙脫開的可能。
第8章
柳州城的大年夜要比燕城熱鬧的多,煙花絢麗奪目,爆竹聲陣陣響起,魏府裏麵也是熱鬧的很。
魏時難得一整天都沒有翻書本,先是跟著堂兄裏外忙活,之後又跟著大伯他們祭祖,除夕還要守歲。
老太太年紀大了,作息一向有規律,熬不了夜,哪怕除夕這樣的大日子也是一樣,早早的便去睡了。
堂兄則是因為身子骨不好,生來便體弱,須得好好保養,向來也是不守歲的。
所以往年長房這邊陪著魏大伯守歲的,除了自個兒的夫人之外,後來又多了個兒媳婦,隻不過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魏大伯都深覺說不到一塊兒去。
他平日裏跟人聊天兒除了官場上的事兒,就是書本上的事兒,這兩樣哪一個都不適合跟自家夫人聊,跟兒媳婦那就更不合適了,原就是應該避嫌的關係,有的聊都不能聊太久,更何況壓根兒就沒得聊。
所以這幾年,基本上每年的除夕夜魏大伯都是幹熬著,一盞又一盞的茶水喝進肚子裏去,嘴皮子也就在喝水的時候才能動一動,相當之無聊。
好在今年情況不一樣了,有大侄子陪著,為人處事可以教一教,書本上的知識可以串一串,考試時的禁忌可以講一講,便是官場上麵的忌諱也可以提前說一說。
總之能聊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別說是一整個夜晚,就是給他放一個月的假,那也是說不完的。
魏大伯母看著自家老爺喝了比以往更多的茶,嘴皮子就沒閑著過,不光她跟兒媳婦是傾聽者的角色,就是大侄子也沒說幾句話。
基本上都是自家老爺在說,大侄子不是點頭,就是沉思,偶爾的時候才會提出幾句疑問來。
看得出來,今兒這個除夕夜,老爺是真的高興,她倒是希望這個侄子能多在這邊待一待,不光是老爺高興,自家兒子也多了個伴兒。
因著魏時二月份就要考試了,所以除了大年初一那一天,魏大伯帶著見了族人之外,其他時候都是自個在院子裏讀書,過了初六,才正式啟程去老家。
之前從燕縣帶過來的護衛和下人,一部分是魏蓉的陪嫁,跟著進了孫府,還有一部分就迴燕縣去了,剩下的寥寥無幾。
如今帶到老家方山縣去了這些下人,都是大伯親自安排的,其中有兩個還是曾將陪著堂兄參加過縣試的,在這些事情上都有經驗。
就連方山縣那邊的事兒,大伯都已經給安排好了。
要知道科舉是整個國家的大事兒,容不得濫竽充數,所以在最早報考的時候,身份上的審核還是相當嚴格的,所有的考生必須迴原籍參加考試,很大一方麵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而且在報考的時候還要提供互結和具結,前者需要五考生互相保單,一人作弊,五人連坐,所以對互結者的選擇是相當慎重的,萬一碰上個作弊的,自己的題目答的再好那也沒用了。
後者則是請本縣的稟生做保,保證考生不冒名頂替籍貫,提供的身份信息全部正確,不是替身,不是假名,身家清白,自身也沒有案底在身。
這些如果不是大伯出麵幫忙的話,全都是要魏時自己去當地請人,所耗費的時間暫且不提,關鍵就怕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或是與人互結的時候找錯了對象,被人連累作廢成績。
這些不是不可能,方山縣雖說是魏時的原籍,可他壓根就沒去過那裏,跟魏家的族人更是從未見過麵。
他爹那邊別說是找個人出麵幫忙了,就是書信都沒交代一份,完全讓他這個兒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生自滅’,這份‘信任’也是夠了。
魏時本來都已經做好了出銀子、擔風險的打算,到了柳州城,才峰迴路轉,有大伯幫忙,自然是可靠,也能節省下來更多的時間複習功課。
恩恩怨怨,魏時全都在心裏的小本本上記著呢,他不是聖人,更不做白眼狼。
住的是大伯的院子,做飯的廚子也是從大伯那裏帶過來的,報名的事情更是從頭到尾都已經安排好了,魏時要做的不過是出麵見幾個人,在一同去縣署禮房報名。
縣試總共考五場,每場一天,每天都需要起個大早。
魏時住的地方離考舍很近,走路過去也就是半炷香的功夫,饒是如此,也是大半夜裏就得起床。
考試外麵有衙役維持秩序,考生排成兩條長隊,約有幾百人,再加上陪考的人群,還是相當浩大的。
魏時自個兒提著考籃,排的位置不前不後,差不多在中間,裏麵除了筆墨紙硯和考試證件之外,還有食物,畢竟要在裏麵待一天呢,哪怕是吃了飯過來的,在考試裏邊兒也得吃一頓。
天兒這麽冷,魏時可不敢帶饅頭、包子一類的東西,半天的功夫在考舍裏邊就得凍得梆梆硬了。
魏時帶的是含水量極少的糕點和肉幹,全部都是這幾日新做出來的,味道不錯,也很能夠果腹,關鍵是不會被凍成硬疙瘩,冬日裏吃冰疙瘩,這可不是什麽好的體驗。
</br>
這也是魏時對嫡母和嫡姐最無奈的地方,他既沒有覬覦家產,也沒有出手害過哪個人,甚至就他現在這個年紀,在後宅裏頭,壓根兒就不可能造成什麽威脅,何至於對他如此呢。
但是魏時也慶幸,嫡母沒有對他下狠手,既沒有出手要了他的命,也沒有阻斷他去讀書、去考科舉,日子雖然不好過,但有希望在,有掙脫開的可能。
第8章
柳州城的大年夜要比燕城熱鬧的多,煙花絢麗奪目,爆竹聲陣陣響起,魏府裏麵也是熱鬧的很。
魏時難得一整天都沒有翻書本,先是跟著堂兄裏外忙活,之後又跟著大伯他們祭祖,除夕還要守歲。
老太太年紀大了,作息一向有規律,熬不了夜,哪怕除夕這樣的大日子也是一樣,早早的便去睡了。
堂兄則是因為身子骨不好,生來便體弱,須得好好保養,向來也是不守歲的。
所以往年長房這邊陪著魏大伯守歲的,除了自個兒的夫人之外,後來又多了個兒媳婦,隻不過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魏大伯都深覺說不到一塊兒去。
他平日裏跟人聊天兒除了官場上的事兒,就是書本上的事兒,這兩樣哪一個都不適合跟自家夫人聊,跟兒媳婦那就更不合適了,原就是應該避嫌的關係,有的聊都不能聊太久,更何況壓根兒就沒得聊。
所以這幾年,基本上每年的除夕夜魏大伯都是幹熬著,一盞又一盞的茶水喝進肚子裏去,嘴皮子也就在喝水的時候才能動一動,相當之無聊。
好在今年情況不一樣了,有大侄子陪著,為人處事可以教一教,書本上的知識可以串一串,考試時的禁忌可以講一講,便是官場上麵的忌諱也可以提前說一說。
總之能聊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別說是一整個夜晚,就是給他放一個月的假,那也是說不完的。
魏大伯母看著自家老爺喝了比以往更多的茶,嘴皮子就沒閑著過,不光她跟兒媳婦是傾聽者的角色,就是大侄子也沒說幾句話。
基本上都是自家老爺在說,大侄子不是點頭,就是沉思,偶爾的時候才會提出幾句疑問來。
看得出來,今兒這個除夕夜,老爺是真的高興,她倒是希望這個侄子能多在這邊待一待,不光是老爺高興,自家兒子也多了個伴兒。
因著魏時二月份就要考試了,所以除了大年初一那一天,魏大伯帶著見了族人之外,其他時候都是自個在院子裏讀書,過了初六,才正式啟程去老家。
之前從燕縣帶過來的護衛和下人,一部分是魏蓉的陪嫁,跟著進了孫府,還有一部分就迴燕縣去了,剩下的寥寥無幾。
如今帶到老家方山縣去了這些下人,都是大伯親自安排的,其中有兩個還是曾將陪著堂兄參加過縣試的,在這些事情上都有經驗。
就連方山縣那邊的事兒,大伯都已經給安排好了。
要知道科舉是整個國家的大事兒,容不得濫竽充數,所以在最早報考的時候,身份上的審核還是相當嚴格的,所有的考生必須迴原籍參加考試,很大一方麵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而且在報考的時候還要提供互結和具結,前者需要五考生互相保單,一人作弊,五人連坐,所以對互結者的選擇是相當慎重的,萬一碰上個作弊的,自己的題目答的再好那也沒用了。
後者則是請本縣的稟生做保,保證考生不冒名頂替籍貫,提供的身份信息全部正確,不是替身,不是假名,身家清白,自身也沒有案底在身。
這些如果不是大伯出麵幫忙的話,全都是要魏時自己去當地請人,所耗費的時間暫且不提,關鍵就怕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或是與人互結的時候找錯了對象,被人連累作廢成績。
這些不是不可能,方山縣雖說是魏時的原籍,可他壓根就沒去過那裏,跟魏家的族人更是從未見過麵。
他爹那邊別說是找個人出麵幫忙了,就是書信都沒交代一份,完全讓他這個兒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生自滅’,這份‘信任’也是夠了。
魏時本來都已經做好了出銀子、擔風險的打算,到了柳州城,才峰迴路轉,有大伯幫忙,自然是可靠,也能節省下來更多的時間複習功課。
恩恩怨怨,魏時全都在心裏的小本本上記著呢,他不是聖人,更不做白眼狼。
住的是大伯的院子,做飯的廚子也是從大伯那裏帶過來的,報名的事情更是從頭到尾都已經安排好了,魏時要做的不過是出麵見幾個人,在一同去縣署禮房報名。
縣試總共考五場,每場一天,每天都需要起個大早。
魏時住的地方離考舍很近,走路過去也就是半炷香的功夫,饒是如此,也是大半夜裏就得起床。
考試外麵有衙役維持秩序,考生排成兩條長隊,約有幾百人,再加上陪考的人群,還是相當浩大的。
魏時自個兒提著考籃,排的位置不前不後,差不多在中間,裏麵除了筆墨紙硯和考試證件之外,還有食物,畢竟要在裏麵待一天呢,哪怕是吃了飯過來的,在考試裏邊兒也得吃一頓。
天兒這麽冷,魏時可不敢帶饅頭、包子一類的東西,半天的功夫在考舍裏邊就得凍得梆梆硬了。
魏時帶的是含水量極少的糕點和肉幹,全部都是這幾日新做出來的,味道不錯,也很能夠果腹,關鍵是不會被凍成硬疙瘩,冬日裏吃冰疙瘩,這可不是什麽好的體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