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在水泥店幹活,每天把水泥從車上一包一包地卸到庫房堆放好,如果哪個地方要,再一包一包地搬到三輪摩托上給買家送去,然後又從三輪車上卸到買家指定點。
這兒離榕江很近,水泥常是從水路來,所以許多老鄉都在埠頭上裝卸水泥,工錢一包一角。
水泥從船上卸下來後又裝車時水泥灰揚得迷霧一片,看不見人。幹活時汗水與水泥灰雜在一起,臉上與身上就畫出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印象派朦朧派抽象派立體派各類都有。作品渾然天成,現實主義或是超現實主義等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相關表現。
在水泥店幹活有一個時髦的好處,幹上一二個月後,水泥在汗水的作用下,就在頭發上展開了美容美發店同一首歌義務下鄉演出活動,於是在埠頭上幹活的老鄉們頭頂上的黑發就被免費漂染成了黃色,或者黃紅色,那上了些年紀的人,又多了一些銀灰色。晚上下河把身上臉上的現代各種意識流作品洗去後,頭上這些色彩一點不曾改變,鏡頭拉遠了看,於是抽著劣質煙去錄像館路上的這一堆“嬉皮士”就有著和當地街痞爛仔們焗彩油後近似的發型。
而那些城市裏的年青人們也穿著和他們一樣的有洞有孔的褲子,不同的是城市裏的年青人們都隻穿有洞的勞動布,聽說叫牛仔褲,是牛仔穿的,卻看不到他們吆牛過市。進城打工的老鄉們比他們更豐富,不但有洞,還有補丁,布料類型也多。但他們又比城市青年少了耳環鼻環。綜合下來,扯個平手。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在新社會裏,城鄉差別越來越少,再過得一二十年後,城裏人都吃上了野菜,還總往鄉下跑,到農家一樂。城裏人比鄉裏人要落後些。城裏人雖說上山下鄉時間較早一點,但農家樂是改革開放許多年後才出現的。而剛一改革開放,鄉裏人就先住進了“城家樂”,這個名字好記,在金庸的小說中有個陳家洛,和“城家樂”諧音,是皇帝的親兄弟。他們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現在,雖一個住鄉下,一個住城裏,向上說起來,還是同一個媽,叫女媧。
曆史總是互補的,常要上下倒置,強弱轉易,依此邏輯,在一代偉人的奇想中要逆天超前輪換,出現了把城裏人弄到鄉下洗禮,以期此類飲水思源。城裏人為當年住進牛棚一直悶悶不樂,迴到城裏更要罵街,把那段經曆掖藏起來。而鄉裏人進了城市,最後也住在牛棚中卻是卡拉ok,迴到鄉裏還要大侃大吹,作為人生曆程中光輝的一頁傳遞給兒子兒孫。城裏人在鄉下住久了,體格強壯,但心情鬱悶,迴城裏就揀上不少健脾開胃的中西藥。村中老鄉們在城裏的水泥店石灰場碎石場磚瓦廠幹久了,就多了些時髦而又免費的彩色發式,又節省些錢寄迴鄉下,半生或一生中也修起了洋式房子,心情舒暢,然後略不舒暢地跑到各大醫院治療肺氣腫等等各類慢性病。
二哥的債不是修洋式房子欠下的,他還沒修。他有這個雄心壯誌,這輩子窮已一生也一定要修一幢水泥磚洋式房子。
他的債是去年娶二嫂欠下的,二嫂娘家彩禮要得並不算多,但是她不是免費贈送品,同時婚後還添置了一二家具,比如裝糧食的大櫃子,還有四方八仙桌。還買了一樣現代化的東西,——錄音機。
村裏有錄音機的人不多,村長家有,還有就是在鎮上工作的國華叔家大兒子有。
“人家國華叔是脫產幹部哦,我們老百姓哪能和人家比呢?”聽二嫂說要錄音機,二哥當時這樣說。
國華就是長三的老子,長三的哥哥娶親時買了台錄音機,買時村長家還沒買,有時老家人辦大點的事務如開門娶親時常要借去事務場中放放。
錄音機是大發的二嫂過門前要的,她說,“就算咱們家沒錢,錄音機在咱們農村是有些奢侈,但是把磁帶放進去了,就有了個電戲子在家裏,唱得熱鬧,屋子裏就不冷清,你又冇待屋頭,酸了,累了,一個人倒在床上心裏也有點想場。”
二嫂想錄音機雖有點虛榮,但二哥知道她說的也是實話。
二嫂有了身孕就呆在家裏沒出來,計劃裏明年把孩子撂給媽後再出來一起掙錢。
修洋式房子哪是丁點兒錢得行的事呢?
二哥和所有在城裏的打工人一樣,為了肚皮,為了兒女的書學費和一幢村中洋式房子,愚公移山,揮鋤不止,至死不渝。
這兒離榕江很近,水泥常是從水路來,所以許多老鄉都在埠頭上裝卸水泥,工錢一包一角。
水泥從船上卸下來後又裝車時水泥灰揚得迷霧一片,看不見人。幹活時汗水與水泥灰雜在一起,臉上與身上就畫出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印象派朦朧派抽象派立體派各類都有。作品渾然天成,現實主義或是超現實主義等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相關表現。
在水泥店幹活有一個時髦的好處,幹上一二個月後,水泥在汗水的作用下,就在頭發上展開了美容美發店同一首歌義務下鄉演出活動,於是在埠頭上幹活的老鄉們頭頂上的黑發就被免費漂染成了黃色,或者黃紅色,那上了些年紀的人,又多了一些銀灰色。晚上下河把身上臉上的現代各種意識流作品洗去後,頭上這些色彩一點不曾改變,鏡頭拉遠了看,於是抽著劣質煙去錄像館路上的這一堆“嬉皮士”就有著和當地街痞爛仔們焗彩油後近似的發型。
而那些城市裏的年青人們也穿著和他們一樣的有洞有孔的褲子,不同的是城市裏的年青人們都隻穿有洞的勞動布,聽說叫牛仔褲,是牛仔穿的,卻看不到他們吆牛過市。進城打工的老鄉們比他們更豐富,不但有洞,還有補丁,布料類型也多。但他們又比城市青年少了耳環鼻環。綜合下來,扯個平手。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在新社會裏,城鄉差別越來越少,再過得一二十年後,城裏人都吃上了野菜,還總往鄉下跑,到農家一樂。城裏人比鄉裏人要落後些。城裏人雖說上山下鄉時間較早一點,但農家樂是改革開放許多年後才出現的。而剛一改革開放,鄉裏人就先住進了“城家樂”,這個名字好記,在金庸的小說中有個陳家洛,和“城家樂”諧音,是皇帝的親兄弟。他們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現在,雖一個住鄉下,一個住城裏,向上說起來,還是同一個媽,叫女媧。
曆史總是互補的,常要上下倒置,強弱轉易,依此邏輯,在一代偉人的奇想中要逆天超前輪換,出現了把城裏人弄到鄉下洗禮,以期此類飲水思源。城裏人為當年住進牛棚一直悶悶不樂,迴到城裏更要罵街,把那段經曆掖藏起來。而鄉裏人進了城市,最後也住在牛棚中卻是卡拉ok,迴到鄉裏還要大侃大吹,作為人生曆程中光輝的一頁傳遞給兒子兒孫。城裏人在鄉下住久了,體格強壯,但心情鬱悶,迴城裏就揀上不少健脾開胃的中西藥。村中老鄉們在城裏的水泥店石灰場碎石場磚瓦廠幹久了,就多了些時髦而又免費的彩色發式,又節省些錢寄迴鄉下,半生或一生中也修起了洋式房子,心情舒暢,然後略不舒暢地跑到各大醫院治療肺氣腫等等各類慢性病。
二哥的債不是修洋式房子欠下的,他還沒修。他有這個雄心壯誌,這輩子窮已一生也一定要修一幢水泥磚洋式房子。
他的債是去年娶二嫂欠下的,二嫂娘家彩禮要得並不算多,但是她不是免費贈送品,同時婚後還添置了一二家具,比如裝糧食的大櫃子,還有四方八仙桌。還買了一樣現代化的東西,——錄音機。
村裏有錄音機的人不多,村長家有,還有就是在鎮上工作的國華叔家大兒子有。
“人家國華叔是脫產幹部哦,我們老百姓哪能和人家比呢?”聽二嫂說要錄音機,二哥當時這樣說。
國華就是長三的老子,長三的哥哥娶親時買了台錄音機,買時村長家還沒買,有時老家人辦大點的事務如開門娶親時常要借去事務場中放放。
錄音機是大發的二嫂過門前要的,她說,“就算咱們家沒錢,錄音機在咱們農村是有些奢侈,但是把磁帶放進去了,就有了個電戲子在家裏,唱得熱鬧,屋子裏就不冷清,你又冇待屋頭,酸了,累了,一個人倒在床上心裏也有點想場。”
二嫂想錄音機雖有點虛榮,但二哥知道她說的也是實話。
二嫂有了身孕就呆在家裏沒出來,計劃裏明年把孩子撂給媽後再出來一起掙錢。
修洋式房子哪是丁點兒錢得行的事呢?
二哥和所有在城裏的打工人一樣,為了肚皮,為了兒女的書學費和一幢村中洋式房子,愚公移山,揮鋤不止,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