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聲,林升搖頭歎道,“看來換個師傅也還是沒用,這麽個性子竟不知隨了誰。現如今可好了,我瞧他是正經和您杠上了。”
晚晌容與自去暖閣,因午膳用了羊羔肉,沈徽便吩咐膳房,將晚膳菜色換成清淡的蔬菜和芡實棗粥。
他用的很少,飯畢令服侍的人退下,端起茶盞慢慢抿了一口之後,才問道,“今兒的事我全聽見了,二哥兒是借刁難林升下你的麵子,恐怕不止這一迴了,怎麽你早前不告訴我?”
容與其實懶得抻這茬兒,隻淡淡笑說,“我知道早晚會有人告訴你,那便無所謂了,多忍兩天還能讓你更心疼些,博你一個好感總不為過罷。”
沈徽一哂,“滿嘴胡沁!我知道你的心思,不就是覺得,他的事我既托付了你,你便不想對我食言,不想讓我失望麽?”
容與頜首,對他和緩笑笑,“其實倒也沒什麽,他還是小孩子,氣性頗足,借著這個由頭讓我難堪,充其量不過惡作劇罷了。”
沈徽擰著眉毛直搖頭,“折辱宮人,沉溺聲色奢侈,分明是德行有虧。罷了,我已暗示過他。等過了年,再沒點子改進,便是該好好敲打敲打他。”
歎一口氣,他推心置腹的說,“他怨恨你是他自己想左了,更有嫉妒的緣故。三番兩次在我跟前遞話兒,我如何能聽不出來?明麵上他倒是裝得對你足夠友善。你知道現如今別說宮外頭,就是這宮裏,多少人看你眼紅,看你不順眼,巴不得尋個錯漏,把你從這個位置上拉下來,頂好是讓我對你生出嫌隙。雖然防不勝防,你也該知道好好利用你的優勢,你最大的靠山是我,跟你說了多少次,可到底也沒見你好好用過。”
這話倒不盡然,今時不同往日,容與自然知道什麽時候該震懾,什麽時候該懷柔,什麽時候又該合情合理的祭出沈徽這麵大旗,可事涉沈宇,所謂矛盾充其量隻能算是個人恩怨,對方又是個孩子,難道為這個讓他動輒就去訴苦告狀不成?
思忖半日,容與也誠懇吐露心中所想,“我不願多說,是為瑞王年幼,但我也從不覺得孩子個個都是天真無辜,不管多小的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我固然不想辜負你所托,不過對於瑞王,我心裏還存著惋惜。這話說起來無聊,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倘若他生母還在,能讓他感受到更多疼愛,或許也不至這樣偏執。”
沈徽深深看他,半晌嗤笑一聲,“有日子沒出去辦差,心腸又軟了不成?滿腦子都是些歪理。依你這麽說,他最
該恨的人是我,所有的事都是我招惹出來的。”
容與想了下,笑說不會,“世人都隻恨皇帝身邊奸佞小人、紅顏禍水,即便有安史之亂,白發宮娥照樣閑坐憶玄宗,至於離亂的罵名,便都交給楊妃來背也就是了。”
他目光柔緩,在沈徽臉上繾綣流轉,那模樣雖有故作輕鬆之嫌,卻別樣地生出一股天然韻味,沈徽聽得大笑不止,伸手捏著他的下頜,“你如今越發臉皮厚了,拿自己比上楊妃了?罷了,我倒說不過你,那便隻好似玄宗寵楊妃那般寵著你。總不能讓你白擔著虛名不是。”
彼此相視一笑,很快容與就被沈徽裹挾著,一路跌落到榻上去了。
銷金帳幔曳地,室內暖香縈繞,一片曖昧和銷魂間,誰都沒留意那番不倫不類的比方背後,暗含著並不太吉利的寓意。
天授十四年上巳節剛過,端貴妃召禮部侍郎長女袁太清,英國公孫女範英,嘉定侯之女許敏等人入宮賞櫻。
這一迴闔宮上下人盡皆知,此舉意在正式為太子挑選太子妃。
上林苑中的櫻花經過數年悉心栽培和內務府不斷供奉新品,已幾乎集齊了世間所有名貴品相,雖偶有幾株花期與眾不同,也足以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櫻樹下坐著的,是幾位花朵般嬌豔的少女,時而品茶閑談,時而觀花賦詩,話題從京城最有名的胭脂鋪子到時下最流行的珠寶式樣,再到清明踏青究竟是城北的迴龍觀好,還是城西的高梁橋好,話題涉獵廣泛,不一而足。
其間皇帝和貴妃隻是含笑聽著,偶爾會鼓勵她們再多說些,尤其是宮外頭那些最新鮮有趣的事兒。其實在場服侍的宮人心裏也懷著好奇,未嚐不想知道外麵的世界,就連貴妃在內亦如是。隻可惜她到了為人母的年紀,在這些小姑娘麵前還需裝出一副端莊之態,也算難為她了。
容與早前懷著好奇問過沈徽,究竟屬意哪位小姐做太子妃,他的答案是禮部侍郎之女袁太清。三年前夏至宴時,他已覺出袁氏大方穩重,容貌秀美,才思不算最出挑,但也對得起家學淵源,而他認為合適的未來國母,頭等重要的便是冷靜大氣,不會因為些許小事而亂了分寸。
這會兒少女們說到因盛傳瑞王中意東山枇杷,導致近日京城中的枇杷價格瘋長,恨不得千金難求一兩,隨後紛紛笑個不停。連沈徽也感慨內,宮貴人們的喜好傳到外頭當真是風靡一時,倒惹得百姓連尋常的枇杷都沒得吃了。
說話間,他轉顧一旁徑
自悶坐不語,神情落落寡歡的太子,笑問,“幸而憲哥兒在吃的方麵沒流露過特別嗜好,不然隻怕外頭跟風起哄的更多些。”
英國公的孫女範英出身將門,性子爽快,話說得直截了當,“殿下雖說沒有喜歡哪個吃食,可是好音律這事也是人盡皆知。皇上不知道,如今京裏差不多的人家,都趕著請最好的樂師養在府上,隻等教習出自家的女孩,日後說不定還能因此得殿下青眼,從此就平步青雲了呢。”
眾女皆會心一笑。太子臉上倒無甚表情,仿佛她們說的與他沒有半點關係。又閑話了一刻,沈徽對容與使了個眼色,隨即說道,“朕還有事,就不陪你們了,你們年輕人自有樂子,朕總是在這兒,你們也拘著。”又對太子叮囑道,“憲哥兒留下罷,一會午飯就擺在報本宮裏,你和貴妃一道,好好盡地主之誼。”
眾女心下一喜,忙著起身恭送。卻聽太子道,“兒臣才過來時,已吩咐了他們把午飯擺在長春宮,兒臣今日身子實在不大舒服,請父皇貴妃和各位小姐見諒。父皇許兒臣也先行告退罷。”
有人沉不住氣,聽見這話麵露驚異。沈徽微微一怔,語氣溫和的問,“太子身子如何不適?該傳個太醫來看看才是。”
“不必麻煩了。兒臣昨兒夜裏稍微著了些風,這會兒也沒什麽大礙。”沈憲垂著眼,看上去是有幾分悻悻之色,“隻是嗓子有些幹,話說多了就覺著疼,其他也還罷了。”
這推諉的意思太過明顯,沈徽當即蹙眉,麵色一沉。容與知他不悅,略微上前兩步,輕聲道,“昨天夜裏風是有些大,所以今日的春寒也更勝些,萬歲爺也快迴去罷,小心著涼。”
沈徽眉間一鬆,繃緊的麵色略微和緩些,輕輕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麽,轉身緩步離開上林苑。
自始至終,沈憲神色微鬱。而那位深得沈徽鍾意的袁太清小姐,全程都表現出了嫻淑穩重,從太子拒絕陪同,到說出一個顯然很荒唐的理由搪塞,她都沒流露絲毫驚訝或是不快,的確稱得上不會被小事影響心情和大局。
隻是這樣喜怒不行於色的端莊,固然是因為好涵養好家教,大抵也是因為,她心裏並沒有那麽喜歡罷。
第107章忤逆
時近五月,花發枝頭,春意正濃。
清早起來,容與推開窗,一陣潤澤之氣撲麵而來,空氣裏夾纏著甜淡花香,偶有一兩隻黃鸝歡快掠過,留下一串輕言笑語一般悅耳的鳴音。
春風
令人沉醉,然而他的眉心卻忽然無端端地,猛地跳了幾下。
待去司裏處理完這一日事務,容與方閑下來,思量著要將新舊兩部唐書做一番比對,便在房中靜氣安心,讓自己沉浸在卷帙浩繁的史書裏。
不多時,禦前內侍步履慌亂匆忙地跑進來,臉上帶著莫可名狀的焦慮,匆匆一揖後說道,“請廠公快去暖閣,萬歲爺散朝後召見太子殿下,起初還說得好好的,裏頭偶爾能聽見一兩聲笑語,後來不知怎麽,萬歲爺就動了氣,兩下裏吵了起來,好像在罵…罵太子忤逆不孝。”
容與微微一驚,連忙起身趕往暖閣。一路上猜測內中原由,隱約也能想到,大約還是為了選立太子妃一事。
這會兒整間殿裏都靜默無聲,進得閣中一瞧,隻見沈徽與沈憲一坐一立,皆沉默不語。
地上則攤著一本秘奏的折子,容與上前拾起,目光觸到上頭文字,眉心再度一跳,陡然已明白過來,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般簡單。
秘折內容是應天府府尹唐樺,奉命調查治下一韋姓參將,於十三年前收養了一個從教坊司買來的女孩。那女孩原籍京師,因家中獲罪沒入教坊司,韋參將上下打點花費了五百兩銀子為其贖身,彼時那女孩不過才三歲。
最觸目驚心的,是女孩的身世,父親是升平朝大理寺丞柴衝,這名字像一道炫目的閃電,劈開了容與塵封的久遠記憶——仿佛迴到十四年前重華宮書房中,他曾跪在地上苦苦勸諫,希望沈徽不要因楊湛等人的國本之爭而對秦王沈徹起殺意,那時沈徽答應了他,隨後將楊湛為首的一群人革職下獄,時任大理寺丞的柴衝便是那群人中的一個。
至於那韋參將收養的柴衝之女已更名換姓,並於天授七年被選入宮中充為女使,其後所用的名字教人過目難忘,是為絳雪。
容與將秘折合上端正放於書案,一時也不知該說些什麽來打破僵局。
沈徽瞥了他一眼,冷聲問,“你看見了,柴衝這種大逆之人的後代都流入內廷,還起了心思引誘儲君。這些人倒是十年磨一劍的報複朕啊。”
容與還沒來得及答話,沈憲已疾道,“父皇!絳雪沒有引誘我,請您不要這般欲加之罪。何況她根本就不知道這些……”
沈徽赫然打斷他的話,“那麽你呢?一直都知道的,是不是?”
“我……”沈憲被問得發慌,垂下眼,半晌似下了萬般決心,奮力仰首道,“是,兒臣是知道。可兒臣就是不明白
,這有什麽關係?別說絳雪不清楚這些陳年往事和恩怨,就是知道,她一個女孩子難道還能處心積慮報複不成,又能掀起多大風浪?父皇是不是太過杞人憂天了?”
“你糊塗!”沈徽氣結,指著沈憲怒斥,“韋氏收養她,又隱瞞出身將她放入宮中,這內中必有緣故,你不疑有他還為其辯解,已是色迷心竅,昏聵至極。你說她不會處心積慮複仇?那麽她又為何一意勾引你,將你迷惑成得不顧尊嚴,不惜忤逆君父心意?你當真蠢到不明白這些人的用心?他們當年反對你的父親!時隔多年仍然賊心不死,一心要借著你翻案,倘若你中了計,遂了他們心願,你就是不忠不孝,試問那時你又把朕置於何地?”
沈憲聽著這番指責,呆立當下,看神情也知道,他顯然沒考慮過這麽多,更沒有將一段單純美好的感情,想象成為背後暗藏複雜陰謀的政治詭計。
沈徽略微舒緩了一口氣,沉聲再問,“你現在知曉其中利害了,朕問你,你執意要納這個罪臣之女,若是日後她利用你的感情,誘你為柴衝翻案,你要怎麽做?”
年輕的儲君終於凝起眉,似乎在想象那畫麵,良久才再度揚首,“父皇當年殺柴衝確是操之過急了些,他不過是因大禮儀才起意氣之爭,算不得什麽重罪。兒臣日後若為他平反,昭告天下,正可以顯出父皇繼位本就名正言順,更是在天下人麵前彰顯皇室大度,於父皇而言絕非壞事。畢竟人已死了多年,父皇終是勝利者,何不就此給予失敗者一點點憐憫和撫慰?”
話音落,沈徽眉峰驟聚,大袖一揮將書案上的茶盞、紙張、奏疏統統拂於地下,暖閣的白玉地磚,瞬間蔓延上了一片濃鬱的赤色茶湯。
“好好,真是太妙了。”他怒極而笑,眼含譏誚,“想不到朕養了個好兒子,竟有唐中宗李顯的風範!欲以天下養韋氏,即便將江山拱手讓給妻族亦不會有猶豫。”
麵對劍拔弩張的憤慨,沈憲現出無言以對的茫然。容與暗暗歎口氣,俯身拾取地上被茶湯浸染的奏疏,一麵想著沈徽方才的詰問。
唐中宗李顯寵愛皇後韋氏,破例封韋後之父韋玄貞為侍中,中書令裴炎極力反對,中宗負氣言道,“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可?何惜侍中邪?”此話傳入武後耳中,武後大怒,旋即下詔廢中宗,降其為廬陵王,貶黜出京。
將奏疏置於案上,容與再去看沈徽,後者正單手撫額,肩膀猶自抖動。別說沈憲了,就是他,也許久不曾見沈徽表露如此激動的情緒。
容與衝著僵立無措的太子無聲搖頭,示意請他先行告退,沈憲蒼白著一張臉,微微頷首,聲音滿是疲憊,“兒臣絕沒有讓天下與旁人之意,請父皇息怒,務必珍重聖躬。兒臣先行告退了。”
沈徽抬眼,滿目森然,冷冷問,“你此刻,還是堅持要納韋氏女麽?”
容與這廂直衝沈憲擺首,奈何執拗的少年卻不打算欺瞞,遲疑片刻便即坦言,“是,兒臣此生得一知己,可以琴瑟和鳴,已覺得找到人生至樂,絕不會放棄絳雪。還望父皇能夠成全。”
言罷,起手深深長揖下去。
啪地一響,沈徽單掌重重擊在案上,猛地揮袖指向太子,“出去!滾迴你的報本宮,即日起沒有朕的旨意,不許踏出宮門一步。”
太子渾身一顫,不敢再說什麽,當即倉促告退,離去時腳步蹣跚兩下,似是滿含委屈。待殿門闔上,沈徽依然撫著額角,其後更以手掩麵,過了許久,才聽到他發出一聲低低歎息。
那聲音勾得人心裏一痛,容與走到他身畔,單膝點地,輕緩地撫著他的背脊。
“容與……”沈徽轉過身,眉間落滿憂傷,容與伸開手臂將他整個人攬在懷中,讓他埋首在自己胸前。
借著這一點點孱弱無力,沈徽再度低聲喚他,“容與。”
將他摟得更緊些,容與輕聲應和,“是,我在這裏,陪著皇上。”
半晌沈徽抬首,漸漸收斂住疲憊和軟弱,冷靜而遲緩的說,“為什麽我的父親、
晚晌容與自去暖閣,因午膳用了羊羔肉,沈徽便吩咐膳房,將晚膳菜色換成清淡的蔬菜和芡實棗粥。
他用的很少,飯畢令服侍的人退下,端起茶盞慢慢抿了一口之後,才問道,“今兒的事我全聽見了,二哥兒是借刁難林升下你的麵子,恐怕不止這一迴了,怎麽你早前不告訴我?”
容與其實懶得抻這茬兒,隻淡淡笑說,“我知道早晚會有人告訴你,那便無所謂了,多忍兩天還能讓你更心疼些,博你一個好感總不為過罷。”
沈徽一哂,“滿嘴胡沁!我知道你的心思,不就是覺得,他的事我既托付了你,你便不想對我食言,不想讓我失望麽?”
容與頜首,對他和緩笑笑,“其實倒也沒什麽,他還是小孩子,氣性頗足,借著這個由頭讓我難堪,充其量不過惡作劇罷了。”
沈徽擰著眉毛直搖頭,“折辱宮人,沉溺聲色奢侈,分明是德行有虧。罷了,我已暗示過他。等過了年,再沒點子改進,便是該好好敲打敲打他。”
歎一口氣,他推心置腹的說,“他怨恨你是他自己想左了,更有嫉妒的緣故。三番兩次在我跟前遞話兒,我如何能聽不出來?明麵上他倒是裝得對你足夠友善。你知道現如今別說宮外頭,就是這宮裏,多少人看你眼紅,看你不順眼,巴不得尋個錯漏,把你從這個位置上拉下來,頂好是讓我對你生出嫌隙。雖然防不勝防,你也該知道好好利用你的優勢,你最大的靠山是我,跟你說了多少次,可到底也沒見你好好用過。”
這話倒不盡然,今時不同往日,容與自然知道什麽時候該震懾,什麽時候該懷柔,什麽時候又該合情合理的祭出沈徽這麵大旗,可事涉沈宇,所謂矛盾充其量隻能算是個人恩怨,對方又是個孩子,難道為這個讓他動輒就去訴苦告狀不成?
思忖半日,容與也誠懇吐露心中所想,“我不願多說,是為瑞王年幼,但我也從不覺得孩子個個都是天真無辜,不管多小的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我固然不想辜負你所托,不過對於瑞王,我心裏還存著惋惜。這話說起來無聊,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倘若他生母還在,能讓他感受到更多疼愛,或許也不至這樣偏執。”
沈徽深深看他,半晌嗤笑一聲,“有日子沒出去辦差,心腸又軟了不成?滿腦子都是些歪理。依你這麽說,他最
該恨的人是我,所有的事都是我招惹出來的。”
容與想了下,笑說不會,“世人都隻恨皇帝身邊奸佞小人、紅顏禍水,即便有安史之亂,白發宮娥照樣閑坐憶玄宗,至於離亂的罵名,便都交給楊妃來背也就是了。”
他目光柔緩,在沈徽臉上繾綣流轉,那模樣雖有故作輕鬆之嫌,卻別樣地生出一股天然韻味,沈徽聽得大笑不止,伸手捏著他的下頜,“你如今越發臉皮厚了,拿自己比上楊妃了?罷了,我倒說不過你,那便隻好似玄宗寵楊妃那般寵著你。總不能讓你白擔著虛名不是。”
彼此相視一笑,很快容與就被沈徽裹挾著,一路跌落到榻上去了。
銷金帳幔曳地,室內暖香縈繞,一片曖昧和銷魂間,誰都沒留意那番不倫不類的比方背後,暗含著並不太吉利的寓意。
天授十四年上巳節剛過,端貴妃召禮部侍郎長女袁太清,英國公孫女範英,嘉定侯之女許敏等人入宮賞櫻。
這一迴闔宮上下人盡皆知,此舉意在正式為太子挑選太子妃。
上林苑中的櫻花經過數年悉心栽培和內務府不斷供奉新品,已幾乎集齊了世間所有名貴品相,雖偶有幾株花期與眾不同,也足以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櫻樹下坐著的,是幾位花朵般嬌豔的少女,時而品茶閑談,時而觀花賦詩,話題從京城最有名的胭脂鋪子到時下最流行的珠寶式樣,再到清明踏青究竟是城北的迴龍觀好,還是城西的高梁橋好,話題涉獵廣泛,不一而足。
其間皇帝和貴妃隻是含笑聽著,偶爾會鼓勵她們再多說些,尤其是宮外頭那些最新鮮有趣的事兒。其實在場服侍的宮人心裏也懷著好奇,未嚐不想知道外麵的世界,就連貴妃在內亦如是。隻可惜她到了為人母的年紀,在這些小姑娘麵前還需裝出一副端莊之態,也算難為她了。
容與早前懷著好奇問過沈徽,究竟屬意哪位小姐做太子妃,他的答案是禮部侍郎之女袁太清。三年前夏至宴時,他已覺出袁氏大方穩重,容貌秀美,才思不算最出挑,但也對得起家學淵源,而他認為合適的未來國母,頭等重要的便是冷靜大氣,不會因為些許小事而亂了分寸。
這會兒少女們說到因盛傳瑞王中意東山枇杷,導致近日京城中的枇杷價格瘋長,恨不得千金難求一兩,隨後紛紛笑個不停。連沈徽也感慨內,宮貴人們的喜好傳到外頭當真是風靡一時,倒惹得百姓連尋常的枇杷都沒得吃了。
說話間,他轉顧一旁徑
自悶坐不語,神情落落寡歡的太子,笑問,“幸而憲哥兒在吃的方麵沒流露過特別嗜好,不然隻怕外頭跟風起哄的更多些。”
英國公的孫女範英出身將門,性子爽快,話說得直截了當,“殿下雖說沒有喜歡哪個吃食,可是好音律這事也是人盡皆知。皇上不知道,如今京裏差不多的人家,都趕著請最好的樂師養在府上,隻等教習出自家的女孩,日後說不定還能因此得殿下青眼,從此就平步青雲了呢。”
眾女皆會心一笑。太子臉上倒無甚表情,仿佛她們說的與他沒有半點關係。又閑話了一刻,沈徽對容與使了個眼色,隨即說道,“朕還有事,就不陪你們了,你們年輕人自有樂子,朕總是在這兒,你們也拘著。”又對太子叮囑道,“憲哥兒留下罷,一會午飯就擺在報本宮裏,你和貴妃一道,好好盡地主之誼。”
眾女心下一喜,忙著起身恭送。卻聽太子道,“兒臣才過來時,已吩咐了他們把午飯擺在長春宮,兒臣今日身子實在不大舒服,請父皇貴妃和各位小姐見諒。父皇許兒臣也先行告退罷。”
有人沉不住氣,聽見這話麵露驚異。沈徽微微一怔,語氣溫和的問,“太子身子如何不適?該傳個太醫來看看才是。”
“不必麻煩了。兒臣昨兒夜裏稍微著了些風,這會兒也沒什麽大礙。”沈憲垂著眼,看上去是有幾分悻悻之色,“隻是嗓子有些幹,話說多了就覺著疼,其他也還罷了。”
這推諉的意思太過明顯,沈徽當即蹙眉,麵色一沉。容與知他不悅,略微上前兩步,輕聲道,“昨天夜裏風是有些大,所以今日的春寒也更勝些,萬歲爺也快迴去罷,小心著涼。”
沈徽眉間一鬆,繃緊的麵色略微和緩些,輕輕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麽,轉身緩步離開上林苑。
自始至終,沈憲神色微鬱。而那位深得沈徽鍾意的袁太清小姐,全程都表現出了嫻淑穩重,從太子拒絕陪同,到說出一個顯然很荒唐的理由搪塞,她都沒流露絲毫驚訝或是不快,的確稱得上不會被小事影響心情和大局。
隻是這樣喜怒不行於色的端莊,固然是因為好涵養好家教,大抵也是因為,她心裏並沒有那麽喜歡罷。
第107章忤逆
時近五月,花發枝頭,春意正濃。
清早起來,容與推開窗,一陣潤澤之氣撲麵而來,空氣裏夾纏著甜淡花香,偶有一兩隻黃鸝歡快掠過,留下一串輕言笑語一般悅耳的鳴音。
春風
令人沉醉,然而他的眉心卻忽然無端端地,猛地跳了幾下。
待去司裏處理完這一日事務,容與方閑下來,思量著要將新舊兩部唐書做一番比對,便在房中靜氣安心,讓自己沉浸在卷帙浩繁的史書裏。
不多時,禦前內侍步履慌亂匆忙地跑進來,臉上帶著莫可名狀的焦慮,匆匆一揖後說道,“請廠公快去暖閣,萬歲爺散朝後召見太子殿下,起初還說得好好的,裏頭偶爾能聽見一兩聲笑語,後來不知怎麽,萬歲爺就動了氣,兩下裏吵了起來,好像在罵…罵太子忤逆不孝。”
容與微微一驚,連忙起身趕往暖閣。一路上猜測內中原由,隱約也能想到,大約還是為了選立太子妃一事。
這會兒整間殿裏都靜默無聲,進得閣中一瞧,隻見沈徽與沈憲一坐一立,皆沉默不語。
地上則攤著一本秘奏的折子,容與上前拾起,目光觸到上頭文字,眉心再度一跳,陡然已明白過來,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般簡單。
秘折內容是應天府府尹唐樺,奉命調查治下一韋姓參將,於十三年前收養了一個從教坊司買來的女孩。那女孩原籍京師,因家中獲罪沒入教坊司,韋參將上下打點花費了五百兩銀子為其贖身,彼時那女孩不過才三歲。
最觸目驚心的,是女孩的身世,父親是升平朝大理寺丞柴衝,這名字像一道炫目的閃電,劈開了容與塵封的久遠記憶——仿佛迴到十四年前重華宮書房中,他曾跪在地上苦苦勸諫,希望沈徽不要因楊湛等人的國本之爭而對秦王沈徹起殺意,那時沈徽答應了他,隨後將楊湛為首的一群人革職下獄,時任大理寺丞的柴衝便是那群人中的一個。
至於那韋參將收養的柴衝之女已更名換姓,並於天授七年被選入宮中充為女使,其後所用的名字教人過目難忘,是為絳雪。
容與將秘折合上端正放於書案,一時也不知該說些什麽來打破僵局。
沈徽瞥了他一眼,冷聲問,“你看見了,柴衝這種大逆之人的後代都流入內廷,還起了心思引誘儲君。這些人倒是十年磨一劍的報複朕啊。”
容與還沒來得及答話,沈憲已疾道,“父皇!絳雪沒有引誘我,請您不要這般欲加之罪。何況她根本就不知道這些……”
沈徽赫然打斷他的話,“那麽你呢?一直都知道的,是不是?”
“我……”沈憲被問得發慌,垂下眼,半晌似下了萬般決心,奮力仰首道,“是,兒臣是知道。可兒臣就是不明白
,這有什麽關係?別說絳雪不清楚這些陳年往事和恩怨,就是知道,她一個女孩子難道還能處心積慮報複不成,又能掀起多大風浪?父皇是不是太過杞人憂天了?”
“你糊塗!”沈徽氣結,指著沈憲怒斥,“韋氏收養她,又隱瞞出身將她放入宮中,這內中必有緣故,你不疑有他還為其辯解,已是色迷心竅,昏聵至極。你說她不會處心積慮複仇?那麽她又為何一意勾引你,將你迷惑成得不顧尊嚴,不惜忤逆君父心意?你當真蠢到不明白這些人的用心?他們當年反對你的父親!時隔多年仍然賊心不死,一心要借著你翻案,倘若你中了計,遂了他們心願,你就是不忠不孝,試問那時你又把朕置於何地?”
沈憲聽著這番指責,呆立當下,看神情也知道,他顯然沒考慮過這麽多,更沒有將一段單純美好的感情,想象成為背後暗藏複雜陰謀的政治詭計。
沈徽略微舒緩了一口氣,沉聲再問,“你現在知曉其中利害了,朕問你,你執意要納這個罪臣之女,若是日後她利用你的感情,誘你為柴衝翻案,你要怎麽做?”
年輕的儲君終於凝起眉,似乎在想象那畫麵,良久才再度揚首,“父皇當年殺柴衝確是操之過急了些,他不過是因大禮儀才起意氣之爭,算不得什麽重罪。兒臣日後若為他平反,昭告天下,正可以顯出父皇繼位本就名正言順,更是在天下人麵前彰顯皇室大度,於父皇而言絕非壞事。畢竟人已死了多年,父皇終是勝利者,何不就此給予失敗者一點點憐憫和撫慰?”
話音落,沈徽眉峰驟聚,大袖一揮將書案上的茶盞、紙張、奏疏統統拂於地下,暖閣的白玉地磚,瞬間蔓延上了一片濃鬱的赤色茶湯。
“好好,真是太妙了。”他怒極而笑,眼含譏誚,“想不到朕養了個好兒子,竟有唐中宗李顯的風範!欲以天下養韋氏,即便將江山拱手讓給妻族亦不會有猶豫。”
麵對劍拔弩張的憤慨,沈憲現出無言以對的茫然。容與暗暗歎口氣,俯身拾取地上被茶湯浸染的奏疏,一麵想著沈徽方才的詰問。
唐中宗李顯寵愛皇後韋氏,破例封韋後之父韋玄貞為侍中,中書令裴炎極力反對,中宗負氣言道,“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可?何惜侍中邪?”此話傳入武後耳中,武後大怒,旋即下詔廢中宗,降其為廬陵王,貶黜出京。
將奏疏置於案上,容與再去看沈徽,後者正單手撫額,肩膀猶自抖動。別說沈憲了,就是他,也許久不曾見沈徽表露如此激動的情緒。
容與衝著僵立無措的太子無聲搖頭,示意請他先行告退,沈憲蒼白著一張臉,微微頷首,聲音滿是疲憊,“兒臣絕沒有讓天下與旁人之意,請父皇息怒,務必珍重聖躬。兒臣先行告退了。”
沈徽抬眼,滿目森然,冷冷問,“你此刻,還是堅持要納韋氏女麽?”
容與這廂直衝沈憲擺首,奈何執拗的少年卻不打算欺瞞,遲疑片刻便即坦言,“是,兒臣此生得一知己,可以琴瑟和鳴,已覺得找到人生至樂,絕不會放棄絳雪。還望父皇能夠成全。”
言罷,起手深深長揖下去。
啪地一響,沈徽單掌重重擊在案上,猛地揮袖指向太子,“出去!滾迴你的報本宮,即日起沒有朕的旨意,不許踏出宮門一步。”
太子渾身一顫,不敢再說什麽,當即倉促告退,離去時腳步蹣跚兩下,似是滿含委屈。待殿門闔上,沈徽依然撫著額角,其後更以手掩麵,過了許久,才聽到他發出一聲低低歎息。
那聲音勾得人心裏一痛,容與走到他身畔,單膝點地,輕緩地撫著他的背脊。
“容與……”沈徽轉過身,眉間落滿憂傷,容與伸開手臂將他整個人攬在懷中,讓他埋首在自己胸前。
借著這一點點孱弱無力,沈徽再度低聲喚他,“容與。”
將他摟得更緊些,容與輕聲應和,“是,我在這裏,陪著皇上。”
半晌沈徽抬首,漸漸收斂住疲憊和軟弱,冷靜而遲緩的說,“為什麽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