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威,可否實話告訴我,你是何時知道這件事的?”
王玥一愣,驚異的看著他,“老弟這話什麽意思?”
“你我既為兄弟,我希望你能對我坦誠相告,如果你不願,我自然也不勉強。”容與看著他,目光灼灼,“秦太嶽供詞中提到,他沒有謀反的動機,這句話,我深以為然。盡管他所做之事罪大惡極,但仍然不能與謀反相比,這是永世不能翻身的大逆之罪,也是最有效致人於死地的罪名。仲威覺得他真有必要這麽做?何況此事疑點頗多,那張疏如何從壁壘森嚴的秦府中逃出報信,已令人十分不解。”
稍一思忖,他又告訴了王玥,當日在芳汀宅中曾見到,孫濟與秦府管家秘語一事,“孫濟在整件事中,扮演的該是細作的角色,他假意投靠秦太嶽,令其放鬆戒備,然後再獻計十二團營去秦府護衛。其實十二團營真正掌權者是仲威你。秦太嶽的手尚伸不到軍中,秦啟方又是一介儒生,剛剛上任不久,在營中全然沒有任何威信。這也是皇上為何滿足秦太嶽,將秦啟方調職的原因。”
王玥默然,半晌緩緩搖頭,歎道,“你這樣通透,我也瞞不住,你猜的都不錯。早在秦太嶽家挖出那口醴泉之時,皇上便已想好這個計策,就算秦太嶽不邀請聖駕親臨,皇上也會想辦法,促成這次去秦府的機會。至於我和孫濟,也確實一早便已得皇上秘旨,參與了整件事。”
“這些年,皇上對秦太嶽跋扈朝堂,貪墨巨資,任人唯親,扶植自己勢力早已大為不滿,也早就等得不耐煩了,目下這個結果遲早都會發生,所以老弟不必感到意外或難以接受。”
容與搖頭,“我不是覺得意外,而是,”腦中浮現的,全是那晚暖閣裏,沈徽和秦若臻之間溫情絮語的畫麵,不由再度擺首,澀然苦笑,“我隻是不解,皇上,還有仲威你,為何都要瞞住我?”
王玥聽得皺眉,深深歎息,良久扶住他肩頭,真誠道,“皇上原本就囑咐,此事不必令你知道,我想他是不願你憂心,甚至不願你參與。”略一停頓,好似下了決定一般,他又道,“皇上曾說,你是個心地純良,心思幹淨的人,他實不願意你沾染這些,他是不想弄髒了你。”
容與當即無語,不免也有些震撼於他的話。也不知過了多久,他看著王玥上馬離去,耳邊久久縈繞不散的,卻依然是那句,心地純良,心思幹淨……
第83章嫌隙
容與一路緩步走迴養心殿,一路上都在思緒翻湧。
沈徽分明是嫁禍,所謂謀逆當是子虛烏有。隻是天時地利人和,借著秦太嶽庶子作奸犯科而被包庇,以趙循為首的清流心中早就不忿;加之沈徽刻意縱容,更加深世人眼中,對秦太嶽跋扈囂張的印象;更兼有立太子一事,名正言順的秦氏血脈已成為正統,倘若秦太嶽想要進一步奪權,鋌而走險誅殺皇帝,捧年幼儲君上位,於天下人看來,也絕非不可能的事。
至於所謂不想讓他沾染這些汙糟勾當,最後的結果,還是免不了要徹徹底底參與其中;說什麽不想弄髒他,可從開始到現在,就算初心不該,他也早已不是那個雙手幹幹淨淨,與世無爭的普通內侍。
沈徽護著他,信任他,他很是動容,也能理解作為一個皇帝,必須要將權柄牢牢握在手中,秦太嶽算不得什麽好人,他不至於為其人覺得不甘,可腦子裏就是架不住,一遍遍地閃過,沈徽握住秦若臻的手,憶及那句關乎海棠花的笑談。
曾經深情,哪怕隻有一瞬的真心,到頭來,也不過是拿來虛以委蛇的瞞騙手段……
這般思量下來,令人齒冷之餘,隻覺心下生寒。
迴到暖閣,沈徽正展開一卷空白詔書,見了他,立時吩咐道,“替朕擬旨,秦氏父子共計十項大罪,朕要昭告天下,待秋後便即處斬。”
容與低低道聲是,走到案前提筆,卻良久無法寫下一字。
“秦太嶽是國朝上柱國,又是首輔。”他斟酌著說,“皇上可否再考慮一下對他的處置,改為賜死?”
沈徽聞言,抬首看著他,似有不悅,“他犯下的是謀反大罪,按律是要誅九族的。”
九族裏也包含了皇室成員吧?容與輕笑道,“皇上至少應該為太子殿下考慮,秦太嶽畢竟是殿下的外祖父。”
沈徽向後靠在龍鳳雕花圈椅中,不耐的挑了挑眉,“你的毛病怎麽總是改不了?秦太嶽想要殺朕!你還要勸朕為他留個全屍麽?”
容與垂目,知道接下來的話會令他更加不快,然而他自己也是不吐不快,“秦氏已不能翻身,皇上何必趕盡殺絕。何況還有秦啟方,他在此事中……是無辜受戮,他原本該是個清淨純粹的治學之人,臣真心為他,覺得惋惜。”
沈徽疑惑的看著他,他遂將那日秦啟方對南柯記的感悟緩緩講述,“秦公子秉性通達,未必不知道秦太嶽的行徑,早晚會招致禍患,雖已看透,可身為秦家之子還是難以超脫。臣不敢勸皇上赦免秦公子,但臣也清楚,他與此
事根本無關。”
沈徽神色一震,“你都知道了?”
關於這樁徹頭徹尾的構陷案麽,容與一哂,默然頷首。眼前浮現的,卻是秦啟方幽深空幻的眸光,他還那麽年輕,為人衝和澹然,或許他的理想隻是修身立德……一顆心跟著,緊緊泛起陣陣抽痛。
沈徽對他的違逆沒有震怒,許久過去,隻沉聲道,“朕再考慮……你,先去吧。”
清楚知道沈徽的底線,也知道他是觸及了他的逆鱗,他沒有大動肝火,已是給足了自己顏麵。容與知趣兒的退出暖閣,其後數日,都盡量減少在沈徽麵前盤亙。
彼此見麵,也不過是相顧無言。幾日過去,倒是傳喜每天會來向他迴稟,秦若臻禁足於坤寧宮的境況。無外乎又砸了幾個官窯瓷器,撕了幾幅武英殿藏品書畫,或是將送膳食的宮人罵出門去,對著守宮的侍衛吵嚷,她要麵見皇帝這類話。
容與始終沒有為秦若臻向沈徽進言,不是因為他想安心看秦若臻笑話,或是存了落井下石之心,而是他知道,沈徽還沒有做好準備麵對這位發妻,遲遲不發落,大抵也沒有置她於死地的心思。
雖說成王敗寇,秦氏滿盤皆輸,沈徽卻也贏得不甚光彩。對於秦若臻,很難說沈徽有沒有一點虧欠感,冷心冷情的帝王,尚需要一些時間去好好思量。
但在這深宮之中,畢竟還存在一個日日思念秦若臻,並深深渴望著母親關懷的孩童。
幾日後,容與從司禮監衙門交辦了些差事出來,途徑上書房,正聽到翰林侍讀趙懋在為太子講學。
太子今年才滿六歲,已長成一個俊朗聰穎的小小少年。此刻趙懋正在為他講述朱子的四書集注。
趙懋看到容與,向他點頭示意,容與亦拱手還禮。太子卻迴過頭來,看到是他,當即出聲道,“廠臣,你來了。”
他衝容與招手,露出有些拘謹的笑容,“怎麽不進來?”
沈憲雖是秦若臻所出,對容與卻一貫很是親厚,有次他拿著那件幼時容與贈他的百家衣,笑著向他致謝,“孤本是早產出生的,累及母後,身子一直也不大好,幸而廠臣送孤這個。想來孤如今能這般健康,也是托賴了這件百家衣之福。”
彼時容與含笑謙過,但也由此知道,沈憲對自己尚算有好感。此刻見他召喚,便對他躬身行禮,隨後走進上書房殿中。
趙懋輕輕咳嗽一聲,繼續講學道,“朱子四書章句集注,首列大學
,次列論語孟子,最後列中庸,殿下可知,朱子為何將大學列在首位?”
沈憲神色有些茫然的搖著頭,趙懋於是再道,“朱夫子曾言,先讀大學,立其綱領,通讀大學了,去看他經,方見得此是格物知事,此是正心誠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事。故大學乃為理學之綱領也。”
沈憲嗯了聲,想了一會兒,側首問他,“那麽朱子讀的第一本書,便是大學了?孤記得先生說過,他五歲開蒙,那時就能讀得懂這麽繁難的經典?”
趙懋聽罷一笑,微微擺首,說道不然,想了想卻是不願作答,便在思忖如何轉換話題。
容與卻忽然起了一個念頭,對趙懋拱手道,“殿下的這個問題,可否由林某代大人迴答?”
趙懋沉吟之際,沈憲已搶先點頭,仰首問道,“好啊,廠臣你來告訴孤,五歲的朱熹,真的能領會那些經義麽?”
容與莞爾,蹲下身子,令他可以平視自己,“朱子五歲入學,那時他讀懂得第一本書並非四書中的任何一本,而是孝經。他曾在孝經書額上題有自勉之句,說道若不如此,便不成人。所以朱子的啟蒙讀本,其實是那本流傳千載的孝經。”
沈憲啊了一聲,頗有些意興闌珊,“原來是孝經啊,孤也讀過的。左不過是講些臣子庶民,應該如何遵從愛敬君主和父母長輩的話,讀著還不如二十四孝裏的故事有趣兒些呢。”
“那麽殿下可能忽略了,聖人講天子的那一章。”容與一笑,和緩講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見他困惑的望著自己,容與再解釋道,“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親愛自己父母,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一定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再將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才是天子的孝道。尚書甫刑裏說: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眾都仰賴他。”
他一麵說,一麵留心觀察沈憲的表情,在自己說完這些話之後,隻見他蹙眉低首,好像略有所悟。
半晌,沈憲抬起頭,雙眸隱含淚光,“孤也很想親近愛敬自己的父母,可是父皇現下不讓孤見母後,孤已近十多天沒有看到過她了。坤寧宮裏裏外外圍了那麽多的侍衛,他們一見孤就跪在地上苦苦相勸,怎麽說都不讓孤進去。
廠臣,你每日都和父皇在一起,你告訴我,父皇究竟什麽時候,才會把母後放出來呀?”
趙懋聽他這般問,一時大驚,正要出言阻止,容與見了,忙揚手製止了他,對他輕輕搖了搖頭。
許是沈憲泫然欲泣的樣子令他惻然,容與繼續以溫和的語氣迴應,“身為臣子,我無法迴答殿下這個問題。但是殿下卻可以向皇上親身詢問。臣覺得,您可以告訴皇上,您對孝經有哪些領悟,以及近日您對娘娘的思念,希望皇上能許您早日見到母親。”
六歲的太子眨著靈動的雙眸,漸漸地目露微光,咧嘴笑了笑,“對呀!嬤嬤和總管連海總是攔著孤,不讓孤去求父皇。他們都說,如果這樣做,父皇一定會很生氣,說不定還會遷怒母後,遷怒他們,把他們全都撤換走,孤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孤聽了真是害怕,廠臣你說呢,父皇真的會這麽做麽?”
容與說不會,“皇上以仁孝治天下,聽到殿下能以孝經來規範自己的行為,隻會覺得欣慰。何況如果皇上問起,您大可以說,是臣讓您這麽做的,與您宮中服侍的人皆無關。”
沈憲像是得了極大安慰,長舒一口氣,燦然笑起來,“孤知道了。等會子下了學,孤就去找父皇。”他忽然拉起容與的手,滿眼真誠的說,“謝謝廠臣。你真是個好人。”
容與低頭一笑,這是年幼的太子,首次對他人品做出肯定,可卻讓他有種受之有愧的感覺,“謝殿下誇獎。臣還有事,先行告退了,請殿下繼續聽趙侍讀講學罷。”
他站起身,對太子躬身行禮,再對趙懋揖手,“多謝趙大人,林某逾矩之處,還望大人見諒。”
第84章傾覆
沈憲是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容與不得而知,所幸最後結果是好的,沈徽雖沒有解除秦若臻的禁足令,但卻允許沈憲每日兩次,前去坤寧宮探望母親。
對於太子,沈徽內心還是疼愛的,遲遲不下旨處置皇後,多半也是為太子著想。如今這樣的局麵,安撫了年幼的太子,讓他心裏略覺鬆快些,那麽在背後幫他分憂的人呢?沈徽不願眼睜睜看著容與再逃避下去,遂命人傳他值夜,這也是如今逼他麵對的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你是那麽聰明,還是被你猜到了。”沈徽看他垂手遠遠站著,態度冷漠疏離,心裏泛起絲絲疼痛,開誠布公的說,“朕不想讓你知道,更不想令你參與其中。你知道為什麽?”
不待容與迴答,他又緩緩一笑,語氣極近
溫柔,“你在朕心裏,一直是個難得幹淨之人。朕一直在想,等到朕扳倒了秦太嶽,收迴所有的權利,就再也不用你離開內廷為朕四處奔走,你便可以一直留在朕身邊,陪朕讀書作畫唱和閑談,做任何你喜歡你做的事,不違背你心意,也不會讓你覺得疲憊不堪。你說秦啟方純粹,其實你何嚐不是個純粹的人。朕覺得你是唯一配得上清逸明淨,纖塵不染這八個字的人。”
容與心口猛地一顫,這考語如此熟悉,他記得,正是當年自己被他所救,對他形容倪瓚那幅畫時,曾用過的八個字。
原來沈徽記得這麽清楚。然而腦子裏,還是蹦出他和秦若臻那晚的對話,他也記得他曾說過的話,同樣記得那麽清楚,卻還是構陷了秦太嶽,毀了秦氏一族。
容與對他勉強一笑,笑容或許帶著幾分慘淡,沈徽心有所感,起身欲前行,見容與下意識向後退,便又頓住步子,複問道,“你怕朕麽?”
不是怕,而是琢磨不定,容與垂目沒有作答。沈徽歎息,“朕不想你害怕。你也許不明白,朕從未拿你當過一個可以被利用的臣子。容與,你明敏通透,對朕從沒有過索取之心,知恩圖報。朕絕少信任一個人,卻隻願意信你。這座深宮裏頭,你是朕唯一的朋友,唯一的知己,你肯為朕做任何事,朕願意護住你,一生一世。”
他沒說那些涉及情愛的話,隻是表達著另一層並不亞於愛欲的情感,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單憑這一句,容與心底徜徉的情緒,到底還是慢慢
王玥一愣,驚異的看著他,“老弟這話什麽意思?”
“你我既為兄弟,我希望你能對我坦誠相告,如果你不願,我自然也不勉強。”容與看著他,目光灼灼,“秦太嶽供詞中提到,他沒有謀反的動機,這句話,我深以為然。盡管他所做之事罪大惡極,但仍然不能與謀反相比,這是永世不能翻身的大逆之罪,也是最有效致人於死地的罪名。仲威覺得他真有必要這麽做?何況此事疑點頗多,那張疏如何從壁壘森嚴的秦府中逃出報信,已令人十分不解。”
稍一思忖,他又告訴了王玥,當日在芳汀宅中曾見到,孫濟與秦府管家秘語一事,“孫濟在整件事中,扮演的該是細作的角色,他假意投靠秦太嶽,令其放鬆戒備,然後再獻計十二團營去秦府護衛。其實十二團營真正掌權者是仲威你。秦太嶽的手尚伸不到軍中,秦啟方又是一介儒生,剛剛上任不久,在營中全然沒有任何威信。這也是皇上為何滿足秦太嶽,將秦啟方調職的原因。”
王玥默然,半晌緩緩搖頭,歎道,“你這樣通透,我也瞞不住,你猜的都不錯。早在秦太嶽家挖出那口醴泉之時,皇上便已想好這個計策,就算秦太嶽不邀請聖駕親臨,皇上也會想辦法,促成這次去秦府的機會。至於我和孫濟,也確實一早便已得皇上秘旨,參與了整件事。”
“這些年,皇上對秦太嶽跋扈朝堂,貪墨巨資,任人唯親,扶植自己勢力早已大為不滿,也早就等得不耐煩了,目下這個結果遲早都會發生,所以老弟不必感到意外或難以接受。”
容與搖頭,“我不是覺得意外,而是,”腦中浮現的,全是那晚暖閣裏,沈徽和秦若臻之間溫情絮語的畫麵,不由再度擺首,澀然苦笑,“我隻是不解,皇上,還有仲威你,為何都要瞞住我?”
王玥聽得皺眉,深深歎息,良久扶住他肩頭,真誠道,“皇上原本就囑咐,此事不必令你知道,我想他是不願你憂心,甚至不願你參與。”略一停頓,好似下了決定一般,他又道,“皇上曾說,你是個心地純良,心思幹淨的人,他實不願意你沾染這些,他是不想弄髒了你。”
容與當即無語,不免也有些震撼於他的話。也不知過了多久,他看著王玥上馬離去,耳邊久久縈繞不散的,卻依然是那句,心地純良,心思幹淨……
第83章嫌隙
容與一路緩步走迴養心殿,一路上都在思緒翻湧。
沈徽分明是嫁禍,所謂謀逆當是子虛烏有。隻是天時地利人和,借著秦太嶽庶子作奸犯科而被包庇,以趙循為首的清流心中早就不忿;加之沈徽刻意縱容,更加深世人眼中,對秦太嶽跋扈囂張的印象;更兼有立太子一事,名正言順的秦氏血脈已成為正統,倘若秦太嶽想要進一步奪權,鋌而走險誅殺皇帝,捧年幼儲君上位,於天下人看來,也絕非不可能的事。
至於所謂不想讓他沾染這些汙糟勾當,最後的結果,還是免不了要徹徹底底參與其中;說什麽不想弄髒他,可從開始到現在,就算初心不該,他也早已不是那個雙手幹幹淨淨,與世無爭的普通內侍。
沈徽護著他,信任他,他很是動容,也能理解作為一個皇帝,必須要將權柄牢牢握在手中,秦太嶽算不得什麽好人,他不至於為其人覺得不甘,可腦子裏就是架不住,一遍遍地閃過,沈徽握住秦若臻的手,憶及那句關乎海棠花的笑談。
曾經深情,哪怕隻有一瞬的真心,到頭來,也不過是拿來虛以委蛇的瞞騙手段……
這般思量下來,令人齒冷之餘,隻覺心下生寒。
迴到暖閣,沈徽正展開一卷空白詔書,見了他,立時吩咐道,“替朕擬旨,秦氏父子共計十項大罪,朕要昭告天下,待秋後便即處斬。”
容與低低道聲是,走到案前提筆,卻良久無法寫下一字。
“秦太嶽是國朝上柱國,又是首輔。”他斟酌著說,“皇上可否再考慮一下對他的處置,改為賜死?”
沈徽聞言,抬首看著他,似有不悅,“他犯下的是謀反大罪,按律是要誅九族的。”
九族裏也包含了皇室成員吧?容與輕笑道,“皇上至少應該為太子殿下考慮,秦太嶽畢竟是殿下的外祖父。”
沈徽向後靠在龍鳳雕花圈椅中,不耐的挑了挑眉,“你的毛病怎麽總是改不了?秦太嶽想要殺朕!你還要勸朕為他留個全屍麽?”
容與垂目,知道接下來的話會令他更加不快,然而他自己也是不吐不快,“秦氏已不能翻身,皇上何必趕盡殺絕。何況還有秦啟方,他在此事中……是無辜受戮,他原本該是個清淨純粹的治學之人,臣真心為他,覺得惋惜。”
沈徽疑惑的看著他,他遂將那日秦啟方對南柯記的感悟緩緩講述,“秦公子秉性通達,未必不知道秦太嶽的行徑,早晚會招致禍患,雖已看透,可身為秦家之子還是難以超脫。臣不敢勸皇上赦免秦公子,但臣也清楚,他與此
事根本無關。”
沈徽神色一震,“你都知道了?”
關於這樁徹頭徹尾的構陷案麽,容與一哂,默然頷首。眼前浮現的,卻是秦啟方幽深空幻的眸光,他還那麽年輕,為人衝和澹然,或許他的理想隻是修身立德……一顆心跟著,緊緊泛起陣陣抽痛。
沈徽對他的違逆沒有震怒,許久過去,隻沉聲道,“朕再考慮……你,先去吧。”
清楚知道沈徽的底線,也知道他是觸及了他的逆鱗,他沒有大動肝火,已是給足了自己顏麵。容與知趣兒的退出暖閣,其後數日,都盡量減少在沈徽麵前盤亙。
彼此見麵,也不過是相顧無言。幾日過去,倒是傳喜每天會來向他迴稟,秦若臻禁足於坤寧宮的境況。無外乎又砸了幾個官窯瓷器,撕了幾幅武英殿藏品書畫,或是將送膳食的宮人罵出門去,對著守宮的侍衛吵嚷,她要麵見皇帝這類話。
容與始終沒有為秦若臻向沈徽進言,不是因為他想安心看秦若臻笑話,或是存了落井下石之心,而是他知道,沈徽還沒有做好準備麵對這位發妻,遲遲不發落,大抵也沒有置她於死地的心思。
雖說成王敗寇,秦氏滿盤皆輸,沈徽卻也贏得不甚光彩。對於秦若臻,很難說沈徽有沒有一點虧欠感,冷心冷情的帝王,尚需要一些時間去好好思量。
但在這深宮之中,畢竟還存在一個日日思念秦若臻,並深深渴望著母親關懷的孩童。
幾日後,容與從司禮監衙門交辦了些差事出來,途徑上書房,正聽到翰林侍讀趙懋在為太子講學。
太子今年才滿六歲,已長成一個俊朗聰穎的小小少年。此刻趙懋正在為他講述朱子的四書集注。
趙懋看到容與,向他點頭示意,容與亦拱手還禮。太子卻迴過頭來,看到是他,當即出聲道,“廠臣,你來了。”
他衝容與招手,露出有些拘謹的笑容,“怎麽不進來?”
沈憲雖是秦若臻所出,對容與卻一貫很是親厚,有次他拿著那件幼時容與贈他的百家衣,笑著向他致謝,“孤本是早產出生的,累及母後,身子一直也不大好,幸而廠臣送孤這個。想來孤如今能這般健康,也是托賴了這件百家衣之福。”
彼時容與含笑謙過,但也由此知道,沈憲對自己尚算有好感。此刻見他召喚,便對他躬身行禮,隨後走進上書房殿中。
趙懋輕輕咳嗽一聲,繼續講學道,“朱子四書章句集注,首列大學
,次列論語孟子,最後列中庸,殿下可知,朱子為何將大學列在首位?”
沈憲神色有些茫然的搖著頭,趙懋於是再道,“朱夫子曾言,先讀大學,立其綱領,通讀大學了,去看他經,方見得此是格物知事,此是正心誠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事。故大學乃為理學之綱領也。”
沈憲嗯了聲,想了一會兒,側首問他,“那麽朱子讀的第一本書,便是大學了?孤記得先生說過,他五歲開蒙,那時就能讀得懂這麽繁難的經典?”
趙懋聽罷一笑,微微擺首,說道不然,想了想卻是不願作答,便在思忖如何轉換話題。
容與卻忽然起了一個念頭,對趙懋拱手道,“殿下的這個問題,可否由林某代大人迴答?”
趙懋沉吟之際,沈憲已搶先點頭,仰首問道,“好啊,廠臣你來告訴孤,五歲的朱熹,真的能領會那些經義麽?”
容與莞爾,蹲下身子,令他可以平視自己,“朱子五歲入學,那時他讀懂得第一本書並非四書中的任何一本,而是孝經。他曾在孝經書額上題有自勉之句,說道若不如此,便不成人。所以朱子的啟蒙讀本,其實是那本流傳千載的孝經。”
沈憲啊了一聲,頗有些意興闌珊,“原來是孝經啊,孤也讀過的。左不過是講些臣子庶民,應該如何遵從愛敬君主和父母長輩的話,讀著還不如二十四孝裏的故事有趣兒些呢。”
“那麽殿下可能忽略了,聖人講天子的那一章。”容與一笑,和緩講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見他困惑的望著自己,容與再解釋道,“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親愛自己父母,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一定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再將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才是天子的孝道。尚書甫刑裏說: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眾都仰賴他。”
他一麵說,一麵留心觀察沈憲的表情,在自己說完這些話之後,隻見他蹙眉低首,好像略有所悟。
半晌,沈憲抬起頭,雙眸隱含淚光,“孤也很想親近愛敬自己的父母,可是父皇現下不讓孤見母後,孤已近十多天沒有看到過她了。坤寧宮裏裏外外圍了那麽多的侍衛,他們一見孤就跪在地上苦苦相勸,怎麽說都不讓孤進去。
廠臣,你每日都和父皇在一起,你告訴我,父皇究竟什麽時候,才會把母後放出來呀?”
趙懋聽他這般問,一時大驚,正要出言阻止,容與見了,忙揚手製止了他,對他輕輕搖了搖頭。
許是沈憲泫然欲泣的樣子令他惻然,容與繼續以溫和的語氣迴應,“身為臣子,我無法迴答殿下這個問題。但是殿下卻可以向皇上親身詢問。臣覺得,您可以告訴皇上,您對孝經有哪些領悟,以及近日您對娘娘的思念,希望皇上能許您早日見到母親。”
六歲的太子眨著靈動的雙眸,漸漸地目露微光,咧嘴笑了笑,“對呀!嬤嬤和總管連海總是攔著孤,不讓孤去求父皇。他們都說,如果這樣做,父皇一定會很生氣,說不定還會遷怒母後,遷怒他們,把他們全都撤換走,孤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孤聽了真是害怕,廠臣你說呢,父皇真的會這麽做麽?”
容與說不會,“皇上以仁孝治天下,聽到殿下能以孝經來規範自己的行為,隻會覺得欣慰。何況如果皇上問起,您大可以說,是臣讓您這麽做的,與您宮中服侍的人皆無關。”
沈憲像是得了極大安慰,長舒一口氣,燦然笑起來,“孤知道了。等會子下了學,孤就去找父皇。”他忽然拉起容與的手,滿眼真誠的說,“謝謝廠臣。你真是個好人。”
容與低頭一笑,這是年幼的太子,首次對他人品做出肯定,可卻讓他有種受之有愧的感覺,“謝殿下誇獎。臣還有事,先行告退了,請殿下繼續聽趙侍讀講學罷。”
他站起身,對太子躬身行禮,再對趙懋揖手,“多謝趙大人,林某逾矩之處,還望大人見諒。”
第84章傾覆
沈憲是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容與不得而知,所幸最後結果是好的,沈徽雖沒有解除秦若臻的禁足令,但卻允許沈憲每日兩次,前去坤寧宮探望母親。
對於太子,沈徽內心還是疼愛的,遲遲不下旨處置皇後,多半也是為太子著想。如今這樣的局麵,安撫了年幼的太子,讓他心裏略覺鬆快些,那麽在背後幫他分憂的人呢?沈徽不願眼睜睜看著容與再逃避下去,遂命人傳他值夜,這也是如今逼他麵對的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你是那麽聰明,還是被你猜到了。”沈徽看他垂手遠遠站著,態度冷漠疏離,心裏泛起絲絲疼痛,開誠布公的說,“朕不想讓你知道,更不想令你參與其中。你知道為什麽?”
不待容與迴答,他又緩緩一笑,語氣極近
溫柔,“你在朕心裏,一直是個難得幹淨之人。朕一直在想,等到朕扳倒了秦太嶽,收迴所有的權利,就再也不用你離開內廷為朕四處奔走,你便可以一直留在朕身邊,陪朕讀書作畫唱和閑談,做任何你喜歡你做的事,不違背你心意,也不會讓你覺得疲憊不堪。你說秦啟方純粹,其實你何嚐不是個純粹的人。朕覺得你是唯一配得上清逸明淨,纖塵不染這八個字的人。”
容與心口猛地一顫,這考語如此熟悉,他記得,正是當年自己被他所救,對他形容倪瓚那幅畫時,曾用過的八個字。
原來沈徽記得這麽清楚。然而腦子裏,還是蹦出他和秦若臻那晚的對話,他也記得他曾說過的話,同樣記得那麽清楚,卻還是構陷了秦太嶽,毀了秦氏一族。
容與對他勉強一笑,笑容或許帶著幾分慘淡,沈徽心有所感,起身欲前行,見容與下意識向後退,便又頓住步子,複問道,“你怕朕麽?”
不是怕,而是琢磨不定,容與垂目沒有作答。沈徽歎息,“朕不想你害怕。你也許不明白,朕從未拿你當過一個可以被利用的臣子。容與,你明敏通透,對朕從沒有過索取之心,知恩圖報。朕絕少信任一個人,卻隻願意信你。這座深宮裏頭,你是朕唯一的朋友,唯一的知己,你肯為朕做任何事,朕願意護住你,一生一世。”
他沒說那些涉及情愛的話,隻是表達著另一層並不亞於愛欲的情感,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單憑這一句,容與心底徜徉的情緒,到底還是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