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敢冒衝犯殿下之不韙,隻得將張氏放出宮去。”
秦如臻默然聽著,沒說什麽。沈徽笑了一下,“朕想起來過幾日的中秋家宴,就擺在乾清宮吧,朕也懶得折騰了,一切從簡。你再把交泰殿一並收拾出來,請皇後搬過去,這樣離朕和憲哥兒都近便些。”
秦若臻聽了果然高興,那交泰殿的位置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內中又與乾清宮相連。如此安排,自然是更為方便帝後親近。她欣喜之餘,也就無心再追究乳母張氏的去留。
容與應了是,牽唇淡淡一笑。合著那巴掌讓他出手去打,過後人家再負責遞甜棗,原來為主分憂就是這麽個意思。
迴到居所,先將沈徽交辦的事吩咐下去,見林升正興高采烈,捧了一件嬰兒的小衣服在看。
“大人您瞧,這就是百家衣呀。花花綠綠的真好玩。”他展開衣服,一麵數著上頭用了多少零碎的布頭,一麵問,“穿上這個,真能百病不侵麽?”
“也許能吧,民間有說法,百家衣取百家之福,是給新生兒討一個吉利,為的是孩子能少些病災,健康長大。”容與見他滿臉的新鮮雀躍,因笑問他,“為早前皇上說過,宮裏的孩子難養活,所以才叫你去尋百家布來做衣服,那會兒皇後還沒近產期,你辦事倒快。可有真的去外頭百姓家討布料?不是哄我?”
林升瞪圓了眼睛,篤定的點頭,“那哪兒能呀?我可是叫上了咱們監的十好幾個小奉禦一塊去討迴來的,您就放心吧。這衣裳啊,我已經讓司衣局清理的幹幹淨淨。您隨時都可以拿去給小殿下穿。”
容與笑著多謝他,“這是你找司衣局誰做的?”
“是一個典衣,叫樊依。可是手巧的很,我先時問遍了她們的人,都說司衣局數她針線功夫最好,後來才知道她母親原是蘇州的繡娘,這便是家學淵源了。她今年才剛十五,生的也頗有江南碧玉味道。”他拿起那件百家衣遞到容與麵前,讓他細看,“您瞧這針腳多細致,這麽個巧人兒,隻做典衣倒可惜了呢。”
這一番滔滔不絕的誇讚,讓容與留了心,林升從不在意服飾,更遑論女紅做工,如今竟誇起人針線好,容與隨意低頭看了一眼,剛好見他腳上穿著簇新的角靴,心下明白,不由莞爾,“這位樊姑娘做了雙新鞋給你,你就將人誇成這樣。阿升果然是個惜物承情之人。”
林升也低頭看腳下,再抬首,忽然臉一紅,很是不好意思的扭過身,喃喃自語,“她左不過閑著沒事
,看我靴子舊了才做一雙給我。什麽承情不承情的,趕明兒我去外頭,給她買兩件首飾,還她也就是了。”
“那你可要留心選好的,要配的上她江南碧玉般的風姿才行。”容與看他紅臉,越發覺得有趣,索性調侃起來。
林升沒吭氣,憋了半晌,丟下一句,“大人如今學壞了,慣會逗弄我,說些有的沒的。”說完,一溜煙的跑了出去。
看著他擱在床上的百家衣,迴想剛才他說話的語氣樣子,容與忽然意識到,林升過了年也該十六了,已經長大成人。若在尋常人家,這時候便該議親了。隻可惜他做了內侍,今生注定再難和女人有瓜葛。
然而感情的事,誰又能說得清?內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所需,對於這樁事,他尚且不能控製自己,既已無能為力,又有什麽立場去勸慰旁人。
天授二年的冬天,在一片安寧平靜中過去。新年之後,宮中最重要的慶典就要屬上元節。
上元宴擺在太極殿內,皇室、勳戚、內命婦悉數到場。早在上元前,內務府便在太極殿丹陛上安放了七層牌坊燈,佳節當晚,由近侍上燈,鍾鼓司奏樂讚燈,內宮監又準備奇花、火炮、巧線、盒子、煙火、火人、火馬之類的鞭炮,以供燃放賞玩。
一時煙火表演完,在席眾人又恭賀帝後新禧。晉王是皇帝祖父的胞弟,身為長輩,很是關心帝祚綿延之喜,“萬歲爺怎麽不將小殿下請出來,讓大家夥看看,這大年下的,也讓我們沾沾喜氣。”
眾人跟著隨聲附和,沈徽令內侍暫停稍顯吵鬧的雜技表演,命人去東暖閣將小殿下請來。沈憲已滿百日,在乳母的精心喂養下,臉龐變得飽滿白皙,粉琢玉砌的,蹙著小眉頭樣子十分討喜。
“小殿下真是玉雪可人,一望而知是睿智福氣的長相。”齊王妃端詳半日,滿麵堆笑的誇道。
齊王橫了她一眼,“淨說些廢話,小殿下是萬歲爺的長子,那自然是有福氣的,全天下的福氣盡在他一人身上都使得。要我說啊,豈止是福相,分明是至貴之相!”
齊國長公主也在場,頜首笑道,“至貴?那不就是儲君之相麽?這倒是合宜的很。”
才說完,已有晉王世子接口,“正是呢,小殿下是中宮元子,又是皇長子,論嫡論長皆是儲君不二人選。”
“這會子說這些,尚早了點吧。”另有貴婦閑閑笑道,“皇上春秋正盛,小殿下僅是長子,日後陛下綿延帝祚,再多生幾位或賢德
,或聰慧的殿下,屆時儲君的人選怕是要挑花了眼呢。”
這話乍聽上去像是恭維,實則暗藏了幾分惡意,帝王家最忌諱為奪儲位骨肉鬩牆,若真如她所言,恐怕屆時,就該是皇帝痛心疾首了。
容與循聲望過去,見說話的正是瑞王妃,瑞王是先帝的堂兄,當年曾有傳言,先帝的父親英宗年過三十無子,本想從宗室中過繼一個來男孩來承接大統,初時選定的便是瑞王。後來琳妃誕育升平帝,皇位有了繼承人,英宗才適時地放棄了這個想法。
可歎瑞王僅差一步之遙,就能登頂至尊之位,心裏自是不甘,如今瑞王妃說出這樣語帶譏諷的話來,也就不算出奇。
晉王聽出她弦外之言,朗聲笑道,“瑞王妃也知道小殿下是長子,既為長,便是儲君。何用和其餘人等再相較?除非為長者不賢且身不正,就好像眼下在西安府的秦王那般,那時才會擇賢而立。幸而皇上天縱聖智,勵意圖治,這才有如今咱們大胤四海清平的盛景啊。”
都說到了這份上,眾人少不得起身,舉杯恭祝皇帝萬歲。坐定後,才聽瑞王妃輕笑一聲,“既這麽著,叔王怎麽不勸皇上早立太子,為咱們小殿下正名分呐。”
大殿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氣氛稍顯尷尬,不少人已對瑞王妃投去不滿的注目,隻是礙於她宗室身份,到底不好與她起爭執。
最終打破僵局的卻是秦太嶽,他從容擺首笑道,“昔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國朝太宗皇帝亦未預立皇太子。漢唐以來,太子幼衝而立,易使其滋長貪婪驕縱之氣,且隨太子年長,其左右群小結黨營私,鮮有能無事者。誠如晉王殿下所言,若太子長成而不賢,即使立之,又豈能保將來不生變?依老臣說,不若皇上悉心栽培小殿下,使其周圍皆環伺忠義良臣,再徐徐觀望,若那時小殿下果真堪為賢明之主,再行冊立,亦不晚矣。”
沈徽和顏笑讚,“閣老通今博古,這一番話,說的朕心甚慰。朕定會好好培養憲兒,為他尋覓似閣老這般,行誼剛方的股肱之臣。”
一場風波順勢化解,眾人忙又附和稱道。此時已有內宮監的內侍在殿前空地上鋪設錦毯,接下來該由宮中女官們在毯上表演蹴鞠。說是踢球,其實不過是表演,宮女們統一穿著裙裝,五顏六色花枝招展,跑起來時宛若一簇彩雲,在那錦毯上飄來飛去,直看得人一陣眼花繚亂。
容與侍立在禦座旁,清楚的感覺出身邊這位宴席主人過於沉靜,值此佳節盛宴,好像也並沒有讓他感
受到多少喜慶歡樂。
待到闔宮慶典結束,侍奉帝後登上禦輦,同迴交泰殿。容與也算是當完了這一日的差,迴到房裏,見林升已備好宵夜,耳聽著宮牆外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根本全無困意,隻好隨意抄了本東坡樂府閑看。
在一陣陣的煙花喧鬧裏,恍惚聽見廊下有人在叩門,想來是林升又拿了什麽點心給他送來。
起身去開門,卻看到簷下赫然站著,身披大紅羽紗麵鶴氅的皇帝沈徽。
第64章煙花
星夜璀璨,頭頂時不時還有煙花綻放,斯人一身豔色,襯得鬢若刀裁,五官如鐫刻,眉目間似含隱隱笑意,卻是掩不住滿身的勁銳和鋒芒。
可他為什麽會出現?這時候不是應該在交泰殿陪皇後麽,上元節這麽重要的日子,他偷偷溜出來,一個人不帶,又跑來找他?果真是嫌他們之間,惹得誤會還不夠多?
容與擋在門口,向上揖手,“皇上有什麽吩咐,著人知會臣一聲即可,入夜寒涼,不可在外待太久,臣命人先送皇上迴去。”
姿態有理有節,更是明顯的拒人於千裏之外。沈徽微微一哂,“朕睡不著,來找你說說話,你就把朕晾在外頭?”
天寒地凍,這話是他自己才剛說的。堂堂九五至尊,屈尊紆貴來看他,竟然就這樣被擋在門外。
沈徽自問不是什麽性情好、有耐性的主兒,側著頭思量,自己都覺得好笑,偏偏對他,竟能有這份體諒擔待。
總是被他將軍,容與也有不甘,仍舊欠身道,“天不早了,皇上若是睡不著,臣叫人備些安神湯來,服侍皇上用下。臣這裏粗陋得很,皇上不該貴人踏賤地。”
一國之君被拒成這樣,難得的,沈徽竟然還是沒有生氣的感覺,麵前的人微微欠著身子,那下頜線條精致纖美,周身氣度一派從容,明明說著拒絕的言辭,可到他嘴裏就能換了一番滋味,不是欲拒還迎,卻有種別樣的隱忍自持。
沈徽笑了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話你全丟在腦後了?朕要去什麽地方不可以,誰又能攔得住?”
說完已是不管不顧,輕輕拂開他,邁步進了屋子。
容與深吸一口氣,為再一次敗北而悵然,闔上房門,站在原地,端出一副事必躬親,卻又謹守本分的態度,淡淡看著地下。
瞧這架勢,比第一次他來找他時,還要局促拘謹,沈徽四下裏看了看,這房間已比昔日那小屋子大出不
少,畢竟是內廷品級最高的太監,吃穿用度也合該講究些,可人呢,再沒有了那一次微微錯愕後,展露的和煦溫暖。
沈徽徑自坐下,醞釀著接下來要說的話。其實他是來道歉的,為那晚發生的事,為秦若臻對他的肆意侮辱,可該怎麽措辭,一時也拿捏不準。
年輕的帝王,生平隻對自己的父親說過軟話,朝堂之上雖遇到過抗衡力量,但也不會在明麵上鋪陳彌漫,沒人敢當麵質疑,又何用他表達歉意?久而久之,他覺得自己已將哪些和軟的語氣,全都忘光了。
然而麵對這個人,他心底是柔軟的,甚至願意撿拾起那些遺忘的情感,不記得理由,也說不清原因,也許隻是為了某一刻的疼痛和暗湧。
“皇後那日的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朕一直是信得過你的,你在前朝為朕辦事,得罪秦太嶽是必然的;在內廷,皇後刻意針對你,也再情理之中,想必也有為她父親出氣的意思。女人嘛,難免氣量狹小,朕往後再規勸她也就是了。”
他做足了誠意,果然,令疏離冷靜的人略略動了容。
容與眼底浮起一點驚濤,萬沒料到他是來致歉。自己不過是臣子,也是所謂家奴,皇後別說出言侮辱,就是打殺他,也不過招來一句禦下嚴苛、性情暴虐的評語。
能做的除了忍耐,唯有離開。可誰知沈徽會是這般態度,他又何嚐不知,這已經是一個皇帝,所能做到的極致。
該感恩戴德麽?他從不是斤斤計較的人,個人榮辱不敢說全不在意,但也知道有些事太較真就是自苦。要想活著,活得自在,根本就不該理會旁人怎麽看,討好每一個人絕無可能,他沒這個能耐,也沒這個興趣。
微微一笑,他很大方的迴應,“臣不敢銜恨,更不敢怨怪皇後,娘娘有孕待產,本就容易心浮氣躁,臣惹娘娘不快,蒙皇上不追究,臣感念於心,必當知恩圖報。”
這樣說他總該滿意吧,自己表了態,無論如何都願意肝腦塗地,說了忠君就會一忠到底,他林容與骨子裏到底是個男人,出口的話不說擲地有聲,也是一句是一句。
沈徽心口發緊,他的態度太從容,從容的有種抽離感,與其說不介懷,不如說他真不在乎。莫非自己悉心栽培了這麽久,用特權、尊榮、聲望、甚至是寬宏,都還是沒能打動他?他依然是那個淡泊克製,無欲無求的人。
給他權力,他可以運用的很好,辦事能力挑不出什麽錯,本性聰明通透,心智穩重成熟,大
局感又好,最難得是沒有野心,全心全意忠於自己。
他試探過那麽多迴,對這件事已然足夠篤定。若連這點識人之明都沒有,他也不必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了。
現如今呢,苦心孤詣得了收效,這人連唯一明顯的缺點——心軟都慢慢收斂住了,不過凡事都有代價,他整個人也變得越發冷靜,幾乎都有點漠然了。不是不清楚他在內廷待的憋屈,在外頭就算不是刻意張揚,他也活得瀟灑得多。畢竟派頭在那裏擺著,哪個敢低看他一眼?
這樣的人才,是他一手打造出來的,他心裏頭高興得意,可卻沒從沒問過,他本人到底快不快活?
原本主君對臣僚,根本不需要問這個問題,可他偏生很在意,“朕不是要聽你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你現在,也越來越會打官腔了。”禁不住苦笑了一下,沈徽深深看他,“有些事,朕現在還不了你一個公道,但你要相信,那是遲早的事。”
言罷也不等他迴答,起身裝作好奇似的,打量起整個房間,見書架旁掛了一卷富春山居圖的前段剩山圖,忽然頷首笑起來,“你不是說,這些書畫看看就好,不必擁有?怎麽又向武英殿借來掛著,還是他們知道你喜歡,特意拿來孝敬的?原也不值什麽,你若真想要,向朕求了,朕豈有不賞你的?”
沈徽揚著臉,好像終於抓到他的秘密似的,滿眼都是揶揄。
容與淡笑著搖頭,請他再上前去細看。他狐疑的走過去,盯著那畫,看了不到一會兒,發出啊的一聲,迴眸間一臉不可思議,“這原是你畫
秦如臻默然聽著,沒說什麽。沈徽笑了一下,“朕想起來過幾日的中秋家宴,就擺在乾清宮吧,朕也懶得折騰了,一切從簡。你再把交泰殿一並收拾出來,請皇後搬過去,這樣離朕和憲哥兒都近便些。”
秦若臻聽了果然高興,那交泰殿的位置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內中又與乾清宮相連。如此安排,自然是更為方便帝後親近。她欣喜之餘,也就無心再追究乳母張氏的去留。
容與應了是,牽唇淡淡一笑。合著那巴掌讓他出手去打,過後人家再負責遞甜棗,原來為主分憂就是這麽個意思。
迴到居所,先將沈徽交辦的事吩咐下去,見林升正興高采烈,捧了一件嬰兒的小衣服在看。
“大人您瞧,這就是百家衣呀。花花綠綠的真好玩。”他展開衣服,一麵數著上頭用了多少零碎的布頭,一麵問,“穿上這個,真能百病不侵麽?”
“也許能吧,民間有說法,百家衣取百家之福,是給新生兒討一個吉利,為的是孩子能少些病災,健康長大。”容與見他滿臉的新鮮雀躍,因笑問他,“為早前皇上說過,宮裏的孩子難養活,所以才叫你去尋百家布來做衣服,那會兒皇後還沒近產期,你辦事倒快。可有真的去外頭百姓家討布料?不是哄我?”
林升瞪圓了眼睛,篤定的點頭,“那哪兒能呀?我可是叫上了咱們監的十好幾個小奉禦一塊去討迴來的,您就放心吧。這衣裳啊,我已經讓司衣局清理的幹幹淨淨。您隨時都可以拿去給小殿下穿。”
容與笑著多謝他,“這是你找司衣局誰做的?”
“是一個典衣,叫樊依。可是手巧的很,我先時問遍了她們的人,都說司衣局數她針線功夫最好,後來才知道她母親原是蘇州的繡娘,這便是家學淵源了。她今年才剛十五,生的也頗有江南碧玉味道。”他拿起那件百家衣遞到容與麵前,讓他細看,“您瞧這針腳多細致,這麽個巧人兒,隻做典衣倒可惜了呢。”
這一番滔滔不絕的誇讚,讓容與留了心,林升從不在意服飾,更遑論女紅做工,如今竟誇起人針線好,容與隨意低頭看了一眼,剛好見他腳上穿著簇新的角靴,心下明白,不由莞爾,“這位樊姑娘做了雙新鞋給你,你就將人誇成這樣。阿升果然是個惜物承情之人。”
林升也低頭看腳下,再抬首,忽然臉一紅,很是不好意思的扭過身,喃喃自語,“她左不過閑著沒事
,看我靴子舊了才做一雙給我。什麽承情不承情的,趕明兒我去外頭,給她買兩件首飾,還她也就是了。”
“那你可要留心選好的,要配的上她江南碧玉般的風姿才行。”容與看他紅臉,越發覺得有趣,索性調侃起來。
林升沒吭氣,憋了半晌,丟下一句,“大人如今學壞了,慣會逗弄我,說些有的沒的。”說完,一溜煙的跑了出去。
看著他擱在床上的百家衣,迴想剛才他說話的語氣樣子,容與忽然意識到,林升過了年也該十六了,已經長大成人。若在尋常人家,這時候便該議親了。隻可惜他做了內侍,今生注定再難和女人有瓜葛。
然而感情的事,誰又能說得清?內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所需,對於這樁事,他尚且不能控製自己,既已無能為力,又有什麽立場去勸慰旁人。
天授二年的冬天,在一片安寧平靜中過去。新年之後,宮中最重要的慶典就要屬上元節。
上元宴擺在太極殿內,皇室、勳戚、內命婦悉數到場。早在上元前,內務府便在太極殿丹陛上安放了七層牌坊燈,佳節當晚,由近侍上燈,鍾鼓司奏樂讚燈,內宮監又準備奇花、火炮、巧線、盒子、煙火、火人、火馬之類的鞭炮,以供燃放賞玩。
一時煙火表演完,在席眾人又恭賀帝後新禧。晉王是皇帝祖父的胞弟,身為長輩,很是關心帝祚綿延之喜,“萬歲爺怎麽不將小殿下請出來,讓大家夥看看,這大年下的,也讓我們沾沾喜氣。”
眾人跟著隨聲附和,沈徽令內侍暫停稍顯吵鬧的雜技表演,命人去東暖閣將小殿下請來。沈憲已滿百日,在乳母的精心喂養下,臉龐變得飽滿白皙,粉琢玉砌的,蹙著小眉頭樣子十分討喜。
“小殿下真是玉雪可人,一望而知是睿智福氣的長相。”齊王妃端詳半日,滿麵堆笑的誇道。
齊王橫了她一眼,“淨說些廢話,小殿下是萬歲爺的長子,那自然是有福氣的,全天下的福氣盡在他一人身上都使得。要我說啊,豈止是福相,分明是至貴之相!”
齊國長公主也在場,頜首笑道,“至貴?那不就是儲君之相麽?這倒是合宜的很。”
才說完,已有晉王世子接口,“正是呢,小殿下是中宮元子,又是皇長子,論嫡論長皆是儲君不二人選。”
“這會子說這些,尚早了點吧。”另有貴婦閑閑笑道,“皇上春秋正盛,小殿下僅是長子,日後陛下綿延帝祚,再多生幾位或賢德
,或聰慧的殿下,屆時儲君的人選怕是要挑花了眼呢。”
這話乍聽上去像是恭維,實則暗藏了幾分惡意,帝王家最忌諱為奪儲位骨肉鬩牆,若真如她所言,恐怕屆時,就該是皇帝痛心疾首了。
容與循聲望過去,見說話的正是瑞王妃,瑞王是先帝的堂兄,當年曾有傳言,先帝的父親英宗年過三十無子,本想從宗室中過繼一個來男孩來承接大統,初時選定的便是瑞王。後來琳妃誕育升平帝,皇位有了繼承人,英宗才適時地放棄了這個想法。
可歎瑞王僅差一步之遙,就能登頂至尊之位,心裏自是不甘,如今瑞王妃說出這樣語帶譏諷的話來,也就不算出奇。
晉王聽出她弦外之言,朗聲笑道,“瑞王妃也知道小殿下是長子,既為長,便是儲君。何用和其餘人等再相較?除非為長者不賢且身不正,就好像眼下在西安府的秦王那般,那時才會擇賢而立。幸而皇上天縱聖智,勵意圖治,這才有如今咱們大胤四海清平的盛景啊。”
都說到了這份上,眾人少不得起身,舉杯恭祝皇帝萬歲。坐定後,才聽瑞王妃輕笑一聲,“既這麽著,叔王怎麽不勸皇上早立太子,為咱們小殿下正名分呐。”
大殿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氣氛稍顯尷尬,不少人已對瑞王妃投去不滿的注目,隻是礙於她宗室身份,到底不好與她起爭執。
最終打破僵局的卻是秦太嶽,他從容擺首笑道,“昔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國朝太宗皇帝亦未預立皇太子。漢唐以來,太子幼衝而立,易使其滋長貪婪驕縱之氣,且隨太子年長,其左右群小結黨營私,鮮有能無事者。誠如晉王殿下所言,若太子長成而不賢,即使立之,又豈能保將來不生變?依老臣說,不若皇上悉心栽培小殿下,使其周圍皆環伺忠義良臣,再徐徐觀望,若那時小殿下果真堪為賢明之主,再行冊立,亦不晚矣。”
沈徽和顏笑讚,“閣老通今博古,這一番話,說的朕心甚慰。朕定會好好培養憲兒,為他尋覓似閣老這般,行誼剛方的股肱之臣。”
一場風波順勢化解,眾人忙又附和稱道。此時已有內宮監的內侍在殿前空地上鋪設錦毯,接下來該由宮中女官們在毯上表演蹴鞠。說是踢球,其實不過是表演,宮女們統一穿著裙裝,五顏六色花枝招展,跑起來時宛若一簇彩雲,在那錦毯上飄來飛去,直看得人一陣眼花繚亂。
容與侍立在禦座旁,清楚的感覺出身邊這位宴席主人過於沉靜,值此佳節盛宴,好像也並沒有讓他感
受到多少喜慶歡樂。
待到闔宮慶典結束,侍奉帝後登上禦輦,同迴交泰殿。容與也算是當完了這一日的差,迴到房裏,見林升已備好宵夜,耳聽著宮牆外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根本全無困意,隻好隨意抄了本東坡樂府閑看。
在一陣陣的煙花喧鬧裏,恍惚聽見廊下有人在叩門,想來是林升又拿了什麽點心給他送來。
起身去開門,卻看到簷下赫然站著,身披大紅羽紗麵鶴氅的皇帝沈徽。
第64章煙花
星夜璀璨,頭頂時不時還有煙花綻放,斯人一身豔色,襯得鬢若刀裁,五官如鐫刻,眉目間似含隱隱笑意,卻是掩不住滿身的勁銳和鋒芒。
可他為什麽會出現?這時候不是應該在交泰殿陪皇後麽,上元節這麽重要的日子,他偷偷溜出來,一個人不帶,又跑來找他?果真是嫌他們之間,惹得誤會還不夠多?
容與擋在門口,向上揖手,“皇上有什麽吩咐,著人知會臣一聲即可,入夜寒涼,不可在外待太久,臣命人先送皇上迴去。”
姿態有理有節,更是明顯的拒人於千裏之外。沈徽微微一哂,“朕睡不著,來找你說說話,你就把朕晾在外頭?”
天寒地凍,這話是他自己才剛說的。堂堂九五至尊,屈尊紆貴來看他,竟然就這樣被擋在門外。
沈徽自問不是什麽性情好、有耐性的主兒,側著頭思量,自己都覺得好笑,偏偏對他,竟能有這份體諒擔待。
總是被他將軍,容與也有不甘,仍舊欠身道,“天不早了,皇上若是睡不著,臣叫人備些安神湯來,服侍皇上用下。臣這裏粗陋得很,皇上不該貴人踏賤地。”
一國之君被拒成這樣,難得的,沈徽竟然還是沒有生氣的感覺,麵前的人微微欠著身子,那下頜線條精致纖美,周身氣度一派從容,明明說著拒絕的言辭,可到他嘴裏就能換了一番滋味,不是欲拒還迎,卻有種別樣的隱忍自持。
沈徽笑了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話你全丟在腦後了?朕要去什麽地方不可以,誰又能攔得住?”
說完已是不管不顧,輕輕拂開他,邁步進了屋子。
容與深吸一口氣,為再一次敗北而悵然,闔上房門,站在原地,端出一副事必躬親,卻又謹守本分的態度,淡淡看著地下。
瞧這架勢,比第一次他來找他時,還要局促拘謹,沈徽四下裏看了看,這房間已比昔日那小屋子大出不
少,畢竟是內廷品級最高的太監,吃穿用度也合該講究些,可人呢,再沒有了那一次微微錯愕後,展露的和煦溫暖。
沈徽徑自坐下,醞釀著接下來要說的話。其實他是來道歉的,為那晚發生的事,為秦若臻對他的肆意侮辱,可該怎麽措辭,一時也拿捏不準。
年輕的帝王,生平隻對自己的父親說過軟話,朝堂之上雖遇到過抗衡力量,但也不會在明麵上鋪陳彌漫,沒人敢當麵質疑,又何用他表達歉意?久而久之,他覺得自己已將哪些和軟的語氣,全都忘光了。
然而麵對這個人,他心底是柔軟的,甚至願意撿拾起那些遺忘的情感,不記得理由,也說不清原因,也許隻是為了某一刻的疼痛和暗湧。
“皇後那日的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朕一直是信得過你的,你在前朝為朕辦事,得罪秦太嶽是必然的;在內廷,皇後刻意針對你,也再情理之中,想必也有為她父親出氣的意思。女人嘛,難免氣量狹小,朕往後再規勸她也就是了。”
他做足了誠意,果然,令疏離冷靜的人略略動了容。
容與眼底浮起一點驚濤,萬沒料到他是來致歉。自己不過是臣子,也是所謂家奴,皇後別說出言侮辱,就是打殺他,也不過招來一句禦下嚴苛、性情暴虐的評語。
能做的除了忍耐,唯有離開。可誰知沈徽會是這般態度,他又何嚐不知,這已經是一個皇帝,所能做到的極致。
該感恩戴德麽?他從不是斤斤計較的人,個人榮辱不敢說全不在意,但也知道有些事太較真就是自苦。要想活著,活得自在,根本就不該理會旁人怎麽看,討好每一個人絕無可能,他沒這個能耐,也沒這個興趣。
微微一笑,他很大方的迴應,“臣不敢銜恨,更不敢怨怪皇後,娘娘有孕待產,本就容易心浮氣躁,臣惹娘娘不快,蒙皇上不追究,臣感念於心,必當知恩圖報。”
這樣說他總該滿意吧,自己表了態,無論如何都願意肝腦塗地,說了忠君就會一忠到底,他林容與骨子裏到底是個男人,出口的話不說擲地有聲,也是一句是一句。
沈徽心口發緊,他的態度太從容,從容的有種抽離感,與其說不介懷,不如說他真不在乎。莫非自己悉心栽培了這麽久,用特權、尊榮、聲望、甚至是寬宏,都還是沒能打動他?他依然是那個淡泊克製,無欲無求的人。
給他權力,他可以運用的很好,辦事能力挑不出什麽錯,本性聰明通透,心智穩重成熟,大
局感又好,最難得是沒有野心,全心全意忠於自己。
他試探過那麽多迴,對這件事已然足夠篤定。若連這點識人之明都沒有,他也不必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了。
現如今呢,苦心孤詣得了收效,這人連唯一明顯的缺點——心軟都慢慢收斂住了,不過凡事都有代價,他整個人也變得越發冷靜,幾乎都有點漠然了。不是不清楚他在內廷待的憋屈,在外頭就算不是刻意張揚,他也活得瀟灑得多。畢竟派頭在那裏擺著,哪個敢低看他一眼?
這樣的人才,是他一手打造出來的,他心裏頭高興得意,可卻沒從沒問過,他本人到底快不快活?
原本主君對臣僚,根本不需要問這個問題,可他偏生很在意,“朕不是要聽你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你現在,也越來越會打官腔了。”禁不住苦笑了一下,沈徽深深看他,“有些事,朕現在還不了你一個公道,但你要相信,那是遲早的事。”
言罷也不等他迴答,起身裝作好奇似的,打量起整個房間,見書架旁掛了一卷富春山居圖的前段剩山圖,忽然頷首笑起來,“你不是說,這些書畫看看就好,不必擁有?怎麽又向武英殿借來掛著,還是他們知道你喜歡,特意拿來孝敬的?原也不值什麽,你若真想要,向朕求了,朕豈有不賞你的?”
沈徽揚著臉,好像終於抓到他的秘密似的,滿眼都是揶揄。
容與淡笑著搖頭,請他再上前去細看。他狐疑的走過去,盯著那畫,看了不到一會兒,發出啊的一聲,迴眸間一臉不可思議,“這原是你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