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目含笑,內中更蘊藉著一脈憐惜,盡管倏忽一閃便即消散。
說一點不動容太過虛偽,容與也分辨不清心裏什麽感覺,倒是鼻子略微有點發澀,借著沈徽手臂上的力量起身,又暗暗覺得好笑,自己忽然這麽善感起來,估計是因為險些沒有尊嚴的死去,驚恐之下留的後遺症吧。
沈徽吩咐其餘人等出去,又命芳汀去膳房預備些安神的食物,才指著軟塌邊的椅子,隨口道,“坐吧。”
像是知道容與會拒絕,他又淡笑著補充,“左右也沒有旁人,你受了驚嚇該去緩緩神。”頓了頓,突然毫無征兆的,伸手輕輕抹去容與嘴角的血痕。心上沒來由針刺似的一疼,那血漬是怎麽來的,他不用問也清楚,看上去溫和柔脆的一個人,竟然能有勇氣以咬舌這樣酷烈的方式自盡。
容與低著頭,隻為掩飾倉促變白的臉色。沈徽碰了他,指尖上仿佛還帶著一點疼惜,然而他沒有排斥,一絲一毫都沒有。隻是雙腿愈發的酸軟,索性告了罪,在椅子上坐下。
猶記得許多年前他初學規矩,負責教授禮儀的內侍就曾反複強調,尊卑等級容不得半點逾越,而這些年,他也一直謹守這些禮儀,不給自己找麻煩,也不給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添麻煩。
但奇怪的,這一刻他忽然不想再恪守,反倒是沈徽對他所有的命令和要求,他都願意盡力去完成,哪怕已經逾越了尊卑這道天塹一樣的鴻溝。
“容與,耐心等待吧,不用太久,一切都會如孤所願。”
記憶裏這是沈徽頭一次單叫他的名字,後麵沒有附帶任何指令言辭。很柔軟,帶著微不可察的繾綣,有些像春日煙柳拂上臉頰,頗有一種熨帖人心的況味。
自那以後,沈徽無論去哪裏都會帶上容與,即便是去養心殿看望皇帝,也會叫他隨侍。
而沈徹終是在無可奈何之下,不情願地啟程前往西安府。此去經年,他未必再有機會迴歸這座他生於斯,長於斯的皇城,內心的幽怨悲憤可想而知。
但容與卻有些羨慕他,能去看看這都城以外的世界是他一直以來隱秘的一個心願,隻可惜終他一生怕是難以實現了。
那日站在午門的城樓上,容與眺望下頭,看著沈徹最後迴首一顧,眼裏所有的留戀不甘,慢慢地化為一片淒然。在侍從幾番催促中,黯然登上馬車,絕塵而去。
萬般不舍也還是要認命,無論是貴胄,還是如他這樣所謂螻蟻。不過因著臨去時那一眼迴
顧,容與倒是覺得,他對沈徹其人已算了無恨意。
升平三十九年二月,一場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三日,整個禁城覆蓋在雪堆裏,所有的暗流洶湧也都暫時被掩蓋在無盡慘白之下。
傍晚照例去侍疾,容與站在殿門外候著,原以為暖閣裏會像往日一樣,因為皇帝的昏迷而靜默無聲,卻不想沈徽進去不到一刻,他就聽到了升平帝蒼老衰弱的聲音。
類似夢囈,又像是呻吟,沈徽也聽到了,忙湊近些叫道,“父皇……”
隔了一會兒,又聽見皇帝近乎耳語般的說著什麽,容與下意識靠近窗簷,側耳分辨,在無序的低唿聲裏,他捕捉到一個名字,皇帝在叫著徹兒。
暖閣裏又迅速陷入無聲靜謐,容與一顆心也驟然跳得發緊。
一陣猛烈的咳嗽聲後,皇帝的意識似乎清醒了些,吐字清晰的問,“徹兒呢,怎麽不見他?”
沈徽溫和的應他,“父皇忘了麽?大哥已在去往封地的路上了,這是您早前下的旨意。”
有片刻的靜默,接著是一陣粗重的唿吸聲,“叫他迴來,朕,朕要見他……”這句話顯然已用盡了他殘存的氣力,說完便開始急促喘息起來。
半柱香過去,養心殿的門徐徐打開,沈徽緩步走出來,麵沉如水,後麵跟著神情哀戚的高謙。
貼近沈徽,高謙低聲問,“皇上的話……是否要召喚秦王?”
容與不禁抬眼看了看他,因為感覺的出,高謙聲音裏有遏製不住的惶恐。
沈徽卻是陡然盯住他,眼風淩厲,“不必,叫他再走遠些。”
他決然的語氣,讓高謙神色猛地一震。
不再多言,沈徽快步下了台階。容與隻得緊跟其後,低頭默不作聲,隻是沈徽周身的寒氣讓人不自覺有些發抖。
行至重華宮下輦,沈徽驀地停下腳步,從側麵看過去,他的下頜在輕輕發顫。
容與知道他想要說話,便靠近些,卻見他幾度欲啟齒,又訕笑著搖頭,最後隻艱難的輕吐三個字,為什麽。
他側臉的牙床骨尖銳的突起,容與知道他在發狠,也在隱忍,心口跟著倏忽一慟——外頭再狠辣老成,他也不過隻是個十五歲,渴望得到父親疼愛的少年而已。
為著這一點點惻隱,容與伸出手扶住了沈徽,在冷冽的寒風裏,握住那冰涼的指尖,希望能借此傳遞一點溫暖和力量。
第12
章矯旨遺恨
迴到翠雲館,沈徽神色已恢複如常。為了能讓他淡忘剛才的不愉快,容與決定煮一壺好茶。
細細的碾了他平日最喜歡的顧渚紫筍,注湯的一瞬間,滿室漾起芳馨,令人頗感心悅神怡。
然而哐啷一響,徹底打碎了所有的寧靜,容與倉促轉身,見沈徽臉色鐵青,一支兔毫盞被擲在地下,業已粉身碎骨。
沈徽手中擎著一本奏疏,憤然扔在容與麵前,沉聲命他去看。
彎腰去撿,奏疏上端正的小楷映入眼,霎時間令他心跳加劇,因為上麵赫然寫著,“為長,古來如此。皇長子仁孝,天下歸附,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難有寧日,曆代事可為前車之鑒,臣恭請楚王退儲位以讓尊長……落款是大理寺卿楊存周。
懷風等人聽到動靜,慌忙跑進來,看見那一地的碎瓷,已自動屏聲靜氣不敢多言。
芳汀蹲下收拾碎片,碎瓷邊緣鋒利,劃過手指,鮮血瞬時湧出來。容與忙要俯身看她傷口,卻被她避開來,隻將碎片快速包裹在裙中,離去時望向容與,眼裏的殷殷懇切幾乎讓他立刻覺得,好似有千斤重擔壓在肩上。
容與將奏疏闔上放迴書案,想了想,問,“殿下所忌之人,不是楊存周,而是秦王,對麽?”
沈徽臉上有明顯的恨意,目光炯炯,“孤做了那麽多努力,難道他們看不到麽?隻因為沈徹是長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壓在孤頭上?大胤的朝堂上就養了這些沽名釣譽的祿蠹!”
容與想著措辭,溫聲道,“所謂人臣者,身秉國釣,因循從事,若不能遵照禮法,誡諭君上,那才真是祿蠹。臣聽說皇上曾評價楊大人敢於應製寓諷,封事犯顏,有唐初魏文貞公之範。文貞公也曾對太子建成忠心耿耿,初時為太宗所厭,所幸後來太宗還是為他的忠誠直諫打動,願意撥擢用之。”
停頓了一下,他轉過話鋒,“依臣看,楊大人與文貞公也有相似之處,但楊大人忠誠的是長幼禮法,並不是皇長子殿下。所以您不必為楊大人所言動怒,何況,您已是曉諭天下的皇太子。”
他說這番話自然有他的顧慮,一方麵是怕沈徽一怒之下對楊存周起殺心,另一方麵更怕他因為忌憚長兄而欲除之後快。
他很清楚,任何時代、任何禮法之下都不會對一個弑殺手足的帝王有好評價,更何況對方早就沒有還手之力,隻不過是個空架子。
“你倒是擅於打比方,可惜孤
不是李世民。”沈徽眯著眼睛,寒聲道,“忠於禮法有時候比忠於一個人更頑固!隻要沈徹活一日,孤這個位置就永遠坐不踏實,索性絕了這個後患。你即刻去傳禦林軍都尉進來,孤有話吩咐他。”
果然是怕什麽來什麽,容與心跳如擂,脫口喊道,“殿下!”
顧不得遵守平日和他說話的恭敬謹慎,容與疾聲道,“若殺了秦王,殿下和煬帝有什麽分別?後世會如何評價,殿下想過麽?”
沈徽霍然轉頭看向他,厲聲道,“你竟也為沈徹說話?你忘了當日他想要置你於死地麽?”
容與搖頭,“臣不想記住那些,臣隻記得是您多次救臣性命,所以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您矯詔弑兄,不能讓您背上千載罵名。”
沈徽揚起下頜,傲然道,“為君者,本就是千秋公案翻雲雨,任人評說。孤不在乎。”
他是橫了心才會說這話,容與心口狠狠一疼,搖頭道,“倘若秦王有能力和您一競高下,又怎會有今日被逐封地的下場。他對您沒有威脅!殿下果真忌憚他,大可以削減藩鎮兵力,甚至還可以召他的子嗣進京為質,實在沒有必要殺他,畢竟他是您的親兄長。”
沈徽不出聲,似乎在斟酌他的話。容與無聲長歎,自覺已是盡力而為,唯有垂首等待他最後的決端。
“沈徹,孤可以不殺。”看著麵前滿眼流露驚喜的人,沈徹隻是淡淡一笑,“楊存周不能留,他勸孤禪位,是對儲君無絲毫敬畏,且不尊聖意,這樣罪大惡極的人,孤必是要殺一方能儆百。”
腦中思緒再度淩亂,容與半晌說不出一個字,試圖努力再勸,可心裏也知道沈徽已然讓步,一個帝王不能做到讓所有人發自內心的敬愛,那麽至少可以做到令人心生畏懼。
沉默之下,容與咬著唇不說話。沈徽見他這幅模樣,倒有些不忍,“這二人都是動搖國本的禍亂,你勸我不殺沈徹,我可以聽,那麽楊存周就必須死。”
容與睫毛微微一顫,這話已是給足了自己麵子,再不識時務地勸諫,恐怕就隻能叫做不識好歹了。
沉沉頷首,他十分感激的衝沈徽笑了一笑。
三日後,奉監國太子諭,以無人臣禮將大理寺卿楊存周下獄,大理寺丞,宗人府中允、讚善、翰林院編修、檢討等諸人均連坐入獄。至此,朝堂之上再無人敢提國本之爭。
這件事過去以後,沈徽對容與的態度愈發溫和起來,他們彼此像是存了默契,隻字
不提任何有關沈徹的話題,當然也包括那日,容與聽到的,皇帝想要召長子迴京的事。
傍晚時分,依舊去東暖閣探望昏迷中的皇帝,在進殿前一刻,沈徽忽然一反常態,叫容與一並跟進去。容與隻略一遲疑,便聽從吩咐沒有多問。
在暖閣外侍立,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容與望見床上昏睡的皇帝,那張臉呈現出一股灰敗之氣,唿吸似不均勻,而每唿出一口氣,都帶著一種腐壞的味道。
沈徽就坐在榻前,臉上倒是沒有一點嫌惡的神態,輕聲喚著父皇。
皇帝迷迷瞪瞪的,仿佛聽到了,緩緩睜開眼睛,眼神渾濁凝滯,盯著沈徽看了許久,像是在努力辨認,良久才吐出一口氣,無力的說,“是你啊,徹兒呢?朕不是讓他迴來……他走到哪裏了……”
這樣的開場白,就是容與聽著,都替沈徽感到難過,可他卻笑著迴答,“大哥應該快到涿郡附近了,父皇怎麽隻想著他,兒臣來,您不高興麽?”
皇帝半閉了眼睛,“朕隻是想看看他罷了。”
“父皇喜歡看他的臉,就像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一樣,是麽?”沈徽淺笑著,“可就為了那張臉,您似乎也太過偏心了些。”
皇帝的唿吸變得更沉重了,略微睜大眼盯著沈徽的臉,“朕偏心麽?如果偏心又怎麽會立你為儲君,朕知道你心裏有怨,但徹兒是長子,若不是他不適合大位,朕絕不會廢長立幼,你應該知足了。隻是,這個位置並不好做,你日後就會明白。”他說的很慢,說到最後已是氣喘連連。
沈徽輕輕順著皇帝的胸口,笑容飄渺,一字一頓道,“是麽?兒臣卻覺得沒有那麽難,是父皇想得太多,太放不下。兒臣日後也不會因自己喜好對子女有所偏頗,不過說真的,什麽父子、夫妻、兄弟,和這個位置比起來,都不重要,天家無親情,這話連外頭黃口小兒都知道的。”
皇帝霍然張開雙眼,瞪視著他,“你說什麽,你,你是不是對徹兒做了什麽……他這麽久還沒迴來,你是不是……你,你怎麽敢……”
“父皇多慮了,兒臣可沒您想的那麽壞,我不殺大哥,隻是,沒有傳他迴來罷了,想來這會兒,大哥應該已經快到西安府了。”
皇帝掙了掙,下死勁想撐起身子,可努力數次還是沒成功,終是頹喪地倒在床上,隻是緩緩伸出手指向沈徽,“你……竟然敢抗旨。”
沈徽的笑意更深了,“有什麽不敢呢,這天下很快就是兒臣
的了。兒臣可不能在這個時候讓您和大哥相見,萬一您又動了易儲之心,兒臣豈不是要冤死了。”
閑閑的笑著,那對鳳目中精光四射,“其實您等這一天也好久了,這樣不就可以早點見到母妃了麽?”
他每說一句,皇帝的唿吸就更急促慌亂一些,不到片刻,那唿出的氣已比吸進的要多,蒼白枯瘦的手緊緊捂住胸口,身體也在不斷發抖。
沈徽卻輕輕巧巧的站了起來,平靜地看著這一幕,忽然迴首瞥了容與一眼,粲然笑道,“父皇說我抗旨,其實我早就抗了,您說要殺的人我可一直都沒殺,且還留在身邊,一直留到了今天。”
說完,衝容與點了點頭,示意他進入暖閣。
一道驚雷在容與腦中炸響,怪不得他能安然無恙從北三所出來,原來是沈徽矯旨的結果。其實早該想到了,皇帝處死了早前舉發沈徹的內侍,當然沒有理由容許他還活在世上。
容與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邁進暖閣中的,隻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滿腦子都隻有一個問題,沈徽究竟為什麽要留自己性命,難道就是為了今天,讓他再度成為壓倒局勢的最後一顆棋子。
“父皇,”沈徽柔聲叫著,“您睜眼看看,他是誰?”
皇帝的手抖得更厲害了,好像使出渾身的力氣才把眼睛撐開,渾濁的目光落在容與半垂著的臉上。
容與下意識把頭壓低些,掉開視線,心裏隻在盼著,希望他不要認出自己來。
可惜事與願違,皇帝側過頭仔細的盯著他,在某一刻陡然間記起了,他曾經見過這張臉,一瞬間,他雙目圓睜,捂著胸口的手指霍地指向目光閃爍的年輕內侍。
容與暗道不好,餘光瞥見他枯瘦的手上暴起一道道的青筋,指尖不停的抖動,再抖動。
但那抖動卻是越來越弱,終於隨著手臂轟然下落而停了下來。
暖閣
說一點不動容太過虛偽,容與也分辨不清心裏什麽感覺,倒是鼻子略微有點發澀,借著沈徽手臂上的力量起身,又暗暗覺得好笑,自己忽然這麽善感起來,估計是因為險些沒有尊嚴的死去,驚恐之下留的後遺症吧。
沈徽吩咐其餘人等出去,又命芳汀去膳房預備些安神的食物,才指著軟塌邊的椅子,隨口道,“坐吧。”
像是知道容與會拒絕,他又淡笑著補充,“左右也沒有旁人,你受了驚嚇該去緩緩神。”頓了頓,突然毫無征兆的,伸手輕輕抹去容與嘴角的血痕。心上沒來由針刺似的一疼,那血漬是怎麽來的,他不用問也清楚,看上去溫和柔脆的一個人,竟然能有勇氣以咬舌這樣酷烈的方式自盡。
容與低著頭,隻為掩飾倉促變白的臉色。沈徽碰了他,指尖上仿佛還帶著一點疼惜,然而他沒有排斥,一絲一毫都沒有。隻是雙腿愈發的酸軟,索性告了罪,在椅子上坐下。
猶記得許多年前他初學規矩,負責教授禮儀的內侍就曾反複強調,尊卑等級容不得半點逾越,而這些年,他也一直謹守這些禮儀,不給自己找麻煩,也不給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添麻煩。
但奇怪的,這一刻他忽然不想再恪守,反倒是沈徽對他所有的命令和要求,他都願意盡力去完成,哪怕已經逾越了尊卑這道天塹一樣的鴻溝。
“容與,耐心等待吧,不用太久,一切都會如孤所願。”
記憶裏這是沈徽頭一次單叫他的名字,後麵沒有附帶任何指令言辭。很柔軟,帶著微不可察的繾綣,有些像春日煙柳拂上臉頰,頗有一種熨帖人心的況味。
自那以後,沈徽無論去哪裏都會帶上容與,即便是去養心殿看望皇帝,也會叫他隨侍。
而沈徹終是在無可奈何之下,不情願地啟程前往西安府。此去經年,他未必再有機會迴歸這座他生於斯,長於斯的皇城,內心的幽怨悲憤可想而知。
但容與卻有些羨慕他,能去看看這都城以外的世界是他一直以來隱秘的一個心願,隻可惜終他一生怕是難以實現了。
那日站在午門的城樓上,容與眺望下頭,看著沈徹最後迴首一顧,眼裏所有的留戀不甘,慢慢地化為一片淒然。在侍從幾番催促中,黯然登上馬車,絕塵而去。
萬般不舍也還是要認命,無論是貴胄,還是如他這樣所謂螻蟻。不過因著臨去時那一眼迴
顧,容與倒是覺得,他對沈徹其人已算了無恨意。
升平三十九年二月,一場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三日,整個禁城覆蓋在雪堆裏,所有的暗流洶湧也都暫時被掩蓋在無盡慘白之下。
傍晚照例去侍疾,容與站在殿門外候著,原以為暖閣裏會像往日一樣,因為皇帝的昏迷而靜默無聲,卻不想沈徽進去不到一刻,他就聽到了升平帝蒼老衰弱的聲音。
類似夢囈,又像是呻吟,沈徽也聽到了,忙湊近些叫道,“父皇……”
隔了一會兒,又聽見皇帝近乎耳語般的說著什麽,容與下意識靠近窗簷,側耳分辨,在無序的低唿聲裏,他捕捉到一個名字,皇帝在叫著徹兒。
暖閣裏又迅速陷入無聲靜謐,容與一顆心也驟然跳得發緊。
一陣猛烈的咳嗽聲後,皇帝的意識似乎清醒了些,吐字清晰的問,“徹兒呢,怎麽不見他?”
沈徽溫和的應他,“父皇忘了麽?大哥已在去往封地的路上了,這是您早前下的旨意。”
有片刻的靜默,接著是一陣粗重的唿吸聲,“叫他迴來,朕,朕要見他……”這句話顯然已用盡了他殘存的氣力,說完便開始急促喘息起來。
半柱香過去,養心殿的門徐徐打開,沈徽緩步走出來,麵沉如水,後麵跟著神情哀戚的高謙。
貼近沈徽,高謙低聲問,“皇上的話……是否要召喚秦王?”
容與不禁抬眼看了看他,因為感覺的出,高謙聲音裏有遏製不住的惶恐。
沈徽卻是陡然盯住他,眼風淩厲,“不必,叫他再走遠些。”
他決然的語氣,讓高謙神色猛地一震。
不再多言,沈徽快步下了台階。容與隻得緊跟其後,低頭默不作聲,隻是沈徽周身的寒氣讓人不自覺有些發抖。
行至重華宮下輦,沈徽驀地停下腳步,從側麵看過去,他的下頜在輕輕發顫。
容與知道他想要說話,便靠近些,卻見他幾度欲啟齒,又訕笑著搖頭,最後隻艱難的輕吐三個字,為什麽。
他側臉的牙床骨尖銳的突起,容與知道他在發狠,也在隱忍,心口跟著倏忽一慟——外頭再狠辣老成,他也不過隻是個十五歲,渴望得到父親疼愛的少年而已。
為著這一點點惻隱,容與伸出手扶住了沈徽,在冷冽的寒風裏,握住那冰涼的指尖,希望能借此傳遞一點溫暖和力量。
第12
章矯旨遺恨
迴到翠雲館,沈徽神色已恢複如常。為了能讓他淡忘剛才的不愉快,容與決定煮一壺好茶。
細細的碾了他平日最喜歡的顧渚紫筍,注湯的一瞬間,滿室漾起芳馨,令人頗感心悅神怡。
然而哐啷一響,徹底打碎了所有的寧靜,容與倉促轉身,見沈徽臉色鐵青,一支兔毫盞被擲在地下,業已粉身碎骨。
沈徽手中擎著一本奏疏,憤然扔在容與麵前,沉聲命他去看。
彎腰去撿,奏疏上端正的小楷映入眼,霎時間令他心跳加劇,因為上麵赫然寫著,“為長,古來如此。皇長子仁孝,天下歸附,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難有寧日,曆代事可為前車之鑒,臣恭請楚王退儲位以讓尊長……落款是大理寺卿楊存周。
懷風等人聽到動靜,慌忙跑進來,看見那一地的碎瓷,已自動屏聲靜氣不敢多言。
芳汀蹲下收拾碎片,碎瓷邊緣鋒利,劃過手指,鮮血瞬時湧出來。容與忙要俯身看她傷口,卻被她避開來,隻將碎片快速包裹在裙中,離去時望向容與,眼裏的殷殷懇切幾乎讓他立刻覺得,好似有千斤重擔壓在肩上。
容與將奏疏闔上放迴書案,想了想,問,“殿下所忌之人,不是楊存周,而是秦王,對麽?”
沈徽臉上有明顯的恨意,目光炯炯,“孤做了那麽多努力,難道他們看不到麽?隻因為沈徹是長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壓在孤頭上?大胤的朝堂上就養了這些沽名釣譽的祿蠹!”
容與想著措辭,溫聲道,“所謂人臣者,身秉國釣,因循從事,若不能遵照禮法,誡諭君上,那才真是祿蠹。臣聽說皇上曾評價楊大人敢於應製寓諷,封事犯顏,有唐初魏文貞公之範。文貞公也曾對太子建成忠心耿耿,初時為太宗所厭,所幸後來太宗還是為他的忠誠直諫打動,願意撥擢用之。”
停頓了一下,他轉過話鋒,“依臣看,楊大人與文貞公也有相似之處,但楊大人忠誠的是長幼禮法,並不是皇長子殿下。所以您不必為楊大人所言動怒,何況,您已是曉諭天下的皇太子。”
他說這番話自然有他的顧慮,一方麵是怕沈徽一怒之下對楊存周起殺心,另一方麵更怕他因為忌憚長兄而欲除之後快。
他很清楚,任何時代、任何禮法之下都不會對一個弑殺手足的帝王有好評價,更何況對方早就沒有還手之力,隻不過是個空架子。
“你倒是擅於打比方,可惜孤
不是李世民。”沈徽眯著眼睛,寒聲道,“忠於禮法有時候比忠於一個人更頑固!隻要沈徹活一日,孤這個位置就永遠坐不踏實,索性絕了這個後患。你即刻去傳禦林軍都尉進來,孤有話吩咐他。”
果然是怕什麽來什麽,容與心跳如擂,脫口喊道,“殿下!”
顧不得遵守平日和他說話的恭敬謹慎,容與疾聲道,“若殺了秦王,殿下和煬帝有什麽分別?後世會如何評價,殿下想過麽?”
沈徽霍然轉頭看向他,厲聲道,“你竟也為沈徹說話?你忘了當日他想要置你於死地麽?”
容與搖頭,“臣不想記住那些,臣隻記得是您多次救臣性命,所以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您矯詔弑兄,不能讓您背上千載罵名。”
沈徽揚起下頜,傲然道,“為君者,本就是千秋公案翻雲雨,任人評說。孤不在乎。”
他是橫了心才會說這話,容與心口狠狠一疼,搖頭道,“倘若秦王有能力和您一競高下,又怎會有今日被逐封地的下場。他對您沒有威脅!殿下果真忌憚他,大可以削減藩鎮兵力,甚至還可以召他的子嗣進京為質,實在沒有必要殺他,畢竟他是您的親兄長。”
沈徽不出聲,似乎在斟酌他的話。容與無聲長歎,自覺已是盡力而為,唯有垂首等待他最後的決端。
“沈徹,孤可以不殺。”看著麵前滿眼流露驚喜的人,沈徹隻是淡淡一笑,“楊存周不能留,他勸孤禪位,是對儲君無絲毫敬畏,且不尊聖意,這樣罪大惡極的人,孤必是要殺一方能儆百。”
腦中思緒再度淩亂,容與半晌說不出一個字,試圖努力再勸,可心裏也知道沈徽已然讓步,一個帝王不能做到讓所有人發自內心的敬愛,那麽至少可以做到令人心生畏懼。
沉默之下,容與咬著唇不說話。沈徽見他這幅模樣,倒有些不忍,“這二人都是動搖國本的禍亂,你勸我不殺沈徹,我可以聽,那麽楊存周就必須死。”
容與睫毛微微一顫,這話已是給足了自己麵子,再不識時務地勸諫,恐怕就隻能叫做不識好歹了。
沉沉頷首,他十分感激的衝沈徽笑了一笑。
三日後,奉監國太子諭,以無人臣禮將大理寺卿楊存周下獄,大理寺丞,宗人府中允、讚善、翰林院編修、檢討等諸人均連坐入獄。至此,朝堂之上再無人敢提國本之爭。
這件事過去以後,沈徽對容與的態度愈發溫和起來,他們彼此像是存了默契,隻字
不提任何有關沈徹的話題,當然也包括那日,容與聽到的,皇帝想要召長子迴京的事。
傍晚時分,依舊去東暖閣探望昏迷中的皇帝,在進殿前一刻,沈徽忽然一反常態,叫容與一並跟進去。容與隻略一遲疑,便聽從吩咐沒有多問。
在暖閣外侍立,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容與望見床上昏睡的皇帝,那張臉呈現出一股灰敗之氣,唿吸似不均勻,而每唿出一口氣,都帶著一種腐壞的味道。
沈徽就坐在榻前,臉上倒是沒有一點嫌惡的神態,輕聲喚著父皇。
皇帝迷迷瞪瞪的,仿佛聽到了,緩緩睜開眼睛,眼神渾濁凝滯,盯著沈徽看了許久,像是在努力辨認,良久才吐出一口氣,無力的說,“是你啊,徹兒呢?朕不是讓他迴來……他走到哪裏了……”
這樣的開場白,就是容與聽著,都替沈徽感到難過,可他卻笑著迴答,“大哥應該快到涿郡附近了,父皇怎麽隻想著他,兒臣來,您不高興麽?”
皇帝半閉了眼睛,“朕隻是想看看他罷了。”
“父皇喜歡看他的臉,就像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一樣,是麽?”沈徽淺笑著,“可就為了那張臉,您似乎也太過偏心了些。”
皇帝的唿吸變得更沉重了,略微睜大眼盯著沈徽的臉,“朕偏心麽?如果偏心又怎麽會立你為儲君,朕知道你心裏有怨,但徹兒是長子,若不是他不適合大位,朕絕不會廢長立幼,你應該知足了。隻是,這個位置並不好做,你日後就會明白。”他說的很慢,說到最後已是氣喘連連。
沈徽輕輕順著皇帝的胸口,笑容飄渺,一字一頓道,“是麽?兒臣卻覺得沒有那麽難,是父皇想得太多,太放不下。兒臣日後也不會因自己喜好對子女有所偏頗,不過說真的,什麽父子、夫妻、兄弟,和這個位置比起來,都不重要,天家無親情,這話連外頭黃口小兒都知道的。”
皇帝霍然張開雙眼,瞪視著他,“你說什麽,你,你是不是對徹兒做了什麽……他這麽久還沒迴來,你是不是……你,你怎麽敢……”
“父皇多慮了,兒臣可沒您想的那麽壞,我不殺大哥,隻是,沒有傳他迴來罷了,想來這會兒,大哥應該已經快到西安府了。”
皇帝掙了掙,下死勁想撐起身子,可努力數次還是沒成功,終是頹喪地倒在床上,隻是緩緩伸出手指向沈徽,“你……竟然敢抗旨。”
沈徽的笑意更深了,“有什麽不敢呢,這天下很快就是兒臣
的了。兒臣可不能在這個時候讓您和大哥相見,萬一您又動了易儲之心,兒臣豈不是要冤死了。”
閑閑的笑著,那對鳳目中精光四射,“其實您等這一天也好久了,這樣不就可以早點見到母妃了麽?”
他每說一句,皇帝的唿吸就更急促慌亂一些,不到片刻,那唿出的氣已比吸進的要多,蒼白枯瘦的手緊緊捂住胸口,身體也在不斷發抖。
沈徽卻輕輕巧巧的站了起來,平靜地看著這一幕,忽然迴首瞥了容與一眼,粲然笑道,“父皇說我抗旨,其實我早就抗了,您說要殺的人我可一直都沒殺,且還留在身邊,一直留到了今天。”
說完,衝容與點了點頭,示意他進入暖閣。
一道驚雷在容與腦中炸響,怪不得他能安然無恙從北三所出來,原來是沈徽矯旨的結果。其實早該想到了,皇帝處死了早前舉發沈徹的內侍,當然沒有理由容許他還活在世上。
容與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邁進暖閣中的,隻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滿腦子都隻有一個問題,沈徽究竟為什麽要留自己性命,難道就是為了今天,讓他再度成為壓倒局勢的最後一顆棋子。
“父皇,”沈徽柔聲叫著,“您睜眼看看,他是誰?”
皇帝的手抖得更厲害了,好像使出渾身的力氣才把眼睛撐開,渾濁的目光落在容與半垂著的臉上。
容與下意識把頭壓低些,掉開視線,心裏隻在盼著,希望他不要認出自己來。
可惜事與願違,皇帝側過頭仔細的盯著他,在某一刻陡然間記起了,他曾經見過這張臉,一瞬間,他雙目圓睜,捂著胸口的手指霍地指向目光閃爍的年輕內侍。
容與暗道不好,餘光瞥見他枯瘦的手上暴起一道道的青筋,指尖不停的抖動,再抖動。
但那抖動卻是越來越弱,終於隨著手臂轟然下落而停了下來。
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