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劉正宇和沈培元到了離夏家村不遠的地方就下了車,讓司機將車找個地方停下,兩人則一邊說著話,一邊往夏家村走去。
這次去夏家村實地調研,劉正宇和沈培元商量後,決定采取微服私訪的形式。畢竟夏家村的村民因為種種原因,心裏都有一些怨氣,自己如果擺明身份前去,說不定就會被他們揪著要求解決問題。
兩人沿著寬敞的大街往前走了五百多米,轉過一幢高大的建築,眼前不遠處就出現了夏家村的身影。
劉正宇雖然早就聽說過夏家村和民東村的情況,而且還在地圖上研究過這兩個村,可誰知走到近處,他還是被震住了。
原來,出麵在眼前的夏家村,儼然還是二十年前的模樣,仿佛時光在這裏一下子停住,低矮而雜亂的建築,甚至有的院子被圈起來,裏麵還有雞鳴狗叫的聲音。至於村裏的道路,很多地方早已變得坑坑窪窪不說,而且還狹窄無比,僅能讓摩托車自行車通過。
劉正宇站在遠處靜靜地看了一會,心情沉重地對沈培元道:“沈主任,走吧,我們進去看看。”
兩人進了村子,沿著彎曲的道路邊走邊看,轉過一家牆角,就見四五個小孩一邊喊著,一邊從村裏跑出來,劉正宇看到這些小孩奔跑甚急,急忙拉了沈培元一把,兩人避讓在路邊,等這幾個瘋玩的孩子跑過去後,這才又往村裏走去。
走進村裏,劉正宇發現裏麵的很多建築都已破敗,而電線電話線閉路電視線等等,更是如同亂麻一般在各家的房頂上飛過。
走了一會兒,兩條渾身髒亂的狗東搖西擺地走來,把沈培元嚇得不由後退。
劉正宇也無法判斷這兩條髒兮兮的狗,是村民家裏喂養的還是野狗,隻能將沈培元擋在身後,一雙眼睛警惕地盯著。
好在這兩條狗似乎對劉正宇和沈培元沒有興趣,徑直從兩人麵前走過,甚至連頭都沒迴一下。
沈培元看到那狗走遠,這才鬆了一口氣,兩人又繼續往前走,路過一家菜地時,一個吸著旱煙的村民好奇地問道:“你們是幹什麽的?”
“你好,我們是華誌東的朋友,找華誌東有事,請問他的家怎麽走?”沈培元連忙笑著說道。
華誌東是唐壩區公安局的一個副科長,他的家就是夏家村,劉正宇和沈培元這次過來實地調研,就是打著找他的名號。
當然,這個華誌東,和沈培元還是認識,而且事前沈培元還和他說好,今天自己準備到他家裏去瞧瞧。
一聽是找華誌東的,那老農並沒有多問,而是指著前麵作了介紹後,就不再管他倆。
華誌東其實不是夏家村人,隻是他的妻子在夏家村小學當老師,他和妻子結婚以後就住在夏秀琴的家裏。
村裏人知道華誌東在唐壩區公安局當副科長,是村裏為數不多的吃官飯的人,自然對他就有幾分敬重。
劉正宇和沈培元按照那老農的介紹,沿著村裏的道路走了幾分鍾,就到了夏秀琴的小院前。
“誌東,誌東。”看到院門虛掩,沈培元就大聲喊道。
他的話音剛落,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就出現在院子裏,看到沈培元和一個年輕人過來。急忙將院子門打開,一邊往裏讓一邊說道:“沈大哥,你們來了,快進來坐,進來坐。”
因為沈培元和他說好今天要陪著一個朋友過來,所以,華誌東並沒有去上班,而是等在家裏。
沈培元是市政府辦副主任,他能到家裏來坐坐,華誌東自然十分激動。
兩人認識這麽多年,華誌東逢年過節都要去沈培元家裏走動,可是沈培元到華誌東家這還是第一次。
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華誌東希望得到沈培元的幫助支持,讓他在局裏能得到進步,可沈培元雖然是政府辦副主任,但他自己還在為正處級而奮鬥,再加上市公安局的領導,他雖然認識但交情不深,想替華誌東說幾句話,一時也沒有合適的時機。
兩人進了華誌東的院子,劉正宇發現雖然院子並不大,但收拾得還是十分幹淨,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
沈培元走了院子,望著華誌東道:“誌東,來,我介紹一下,這是市長助理劉正宇同誌,劉助理,這是唐壩區公安局戶籍科副科長華誌東。”
“你好,華科長,我們冒昧前來,沒影響你吧。”劉正宇聽到沈培元的介紹,立即熱情地伸出手來,和華誌東握了握道。
華誌東一聽麵前這人竟然是市長助理劉正宇,頓時激動地握著劉正宇的手道:“你好你好,劉助理,歡迎你到家裏來,隻是我家就是這麽個情況,讓你見笑了。”
華誌東隨即十分恭敬地請劉正宇和沈培元坐下,又跑去泡了兩杯茶過來。
“華科長,家裏的其他人呢?”劉正宇看到隻有華誌東在家裏,頓時好奇地問道。
華誌東的妻子夏秀琴是小學的老師,現在還是暑假時候,她怎麽也沒在家裏呢。
“劉助理,我們家有五個人,我嶽父在白楊巷開了一家小麵館,嶽母和秀琴都去那邊幫忙了,女兒去補習也沒在家。”華誌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聽到華誌東說他們家有五口人,劉正宇就打量了一下他們家,估算了一下房屋麵積,發現除開院壩外,最多也就是兩百平米,而且其中還有養豬的地方時,不由微微皺起了眉頭。
沈培元看到劉正宇在打量著華誌東家的情況,就望著華誌東道:“誌東,剛才我們進村來,看到村裏的路實在是太爛了,而且很多村民的房屋都很破爛,怎麽大家沒想過把它修繕一下?”
“沈大哥,說實話,這樣的房屋大家住著都有些提心吊膽,誰不想翻修啊,可我們這個村早在十年前就下了停建令,政府也不再批地建房,說是這裏早晚都要拆遷,這一拖,可就拖了十來年,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政府才能改造我們這裏啊。”華誌東望著沈培元道。
劉正宇和沈培元到了離夏家村不遠的地方就下了車,讓司機將車找個地方停下,兩人則一邊說著話,一邊往夏家村走去。
這次去夏家村實地調研,劉正宇和沈培元商量後,決定采取微服私訪的形式。畢竟夏家村的村民因為種種原因,心裏都有一些怨氣,自己如果擺明身份前去,說不定就會被他們揪著要求解決問題。
兩人沿著寬敞的大街往前走了五百多米,轉過一幢高大的建築,眼前不遠處就出現了夏家村的身影。
劉正宇雖然早就聽說過夏家村和民東村的情況,而且還在地圖上研究過這兩個村,可誰知走到近處,他還是被震住了。
原來,出麵在眼前的夏家村,儼然還是二十年前的模樣,仿佛時光在這裏一下子停住,低矮而雜亂的建築,甚至有的院子被圈起來,裏麵還有雞鳴狗叫的聲音。至於村裏的道路,很多地方早已變得坑坑窪窪不說,而且還狹窄無比,僅能讓摩托車自行車通過。
劉正宇站在遠處靜靜地看了一會,心情沉重地對沈培元道:“沈主任,走吧,我們進去看看。”
兩人進了村子,沿著彎曲的道路邊走邊看,轉過一家牆角,就見四五個小孩一邊喊著,一邊從村裏跑出來,劉正宇看到這些小孩奔跑甚急,急忙拉了沈培元一把,兩人避讓在路邊,等這幾個瘋玩的孩子跑過去後,這才又往村裏走去。
走進村裏,劉正宇發現裏麵的很多建築都已破敗,而電線電話線閉路電視線等等,更是如同亂麻一般在各家的房頂上飛過。
走了一會兒,兩條渾身髒亂的狗東搖西擺地走來,把沈培元嚇得不由後退。
劉正宇也無法判斷這兩條髒兮兮的狗,是村民家裏喂養的還是野狗,隻能將沈培元擋在身後,一雙眼睛警惕地盯著。
好在這兩條狗似乎對劉正宇和沈培元沒有興趣,徑直從兩人麵前走過,甚至連頭都沒迴一下。
沈培元看到那狗走遠,這才鬆了一口氣,兩人又繼續往前走,路過一家菜地時,一個吸著旱煙的村民好奇地問道:“你們是幹什麽的?”
“你好,我們是華誌東的朋友,找華誌東有事,請問他的家怎麽走?”沈培元連忙笑著說道。
華誌東是唐壩區公安局的一個副科長,他的家就是夏家村,劉正宇和沈培元這次過來實地調研,就是打著找他的名號。
當然,這個華誌東,和沈培元還是認識,而且事前沈培元還和他說好,今天自己準備到他家裏去瞧瞧。
一聽是找華誌東的,那老農並沒有多問,而是指著前麵作了介紹後,就不再管他倆。
華誌東其實不是夏家村人,隻是他的妻子在夏家村小學當老師,他和妻子結婚以後就住在夏秀琴的家裏。
村裏人知道華誌東在唐壩區公安局當副科長,是村裏為數不多的吃官飯的人,自然對他就有幾分敬重。
劉正宇和沈培元按照那老農的介紹,沿著村裏的道路走了幾分鍾,就到了夏秀琴的小院前。
“誌東,誌東。”看到院門虛掩,沈培元就大聲喊道。
他的話音剛落,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就出現在院子裏,看到沈培元和一個年輕人過來。急忙將院子門打開,一邊往裏讓一邊說道:“沈大哥,你們來了,快進來坐,進來坐。”
因為沈培元和他說好今天要陪著一個朋友過來,所以,華誌東並沒有去上班,而是等在家裏。
沈培元是市政府辦副主任,他能到家裏來坐坐,華誌東自然十分激動。
兩人認識這麽多年,華誌東逢年過節都要去沈培元家裏走動,可是沈培元到華誌東家這還是第一次。
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華誌東希望得到沈培元的幫助支持,讓他在局裏能得到進步,可沈培元雖然是政府辦副主任,但他自己還在為正處級而奮鬥,再加上市公安局的領導,他雖然認識但交情不深,想替華誌東說幾句話,一時也沒有合適的時機。
兩人進了華誌東的院子,劉正宇發現雖然院子並不大,但收拾得還是十分幹淨,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
沈培元走了院子,望著華誌東道:“誌東,來,我介紹一下,這是市長助理劉正宇同誌,劉助理,這是唐壩區公安局戶籍科副科長華誌東。”
“你好,華科長,我們冒昧前來,沒影響你吧。”劉正宇聽到沈培元的介紹,立即熱情地伸出手來,和華誌東握了握道。
華誌東一聽麵前這人竟然是市長助理劉正宇,頓時激動地握著劉正宇的手道:“你好你好,劉助理,歡迎你到家裏來,隻是我家就是這麽個情況,讓你見笑了。”
華誌東隨即十分恭敬地請劉正宇和沈培元坐下,又跑去泡了兩杯茶過來。
“華科長,家裏的其他人呢?”劉正宇看到隻有華誌東在家裏,頓時好奇地問道。
華誌東的妻子夏秀琴是小學的老師,現在還是暑假時候,她怎麽也沒在家裏呢。
“劉助理,我們家有五個人,我嶽父在白楊巷開了一家小麵館,嶽母和秀琴都去那邊幫忙了,女兒去補習也沒在家。”華誌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聽到華誌東說他們家有五口人,劉正宇就打量了一下他們家,估算了一下房屋麵積,發現除開院壩外,最多也就是兩百平米,而且其中還有養豬的地方時,不由微微皺起了眉頭。
沈培元看到劉正宇在打量著華誌東家的情況,就望著華誌東道:“誌東,剛才我們進村來,看到村裏的路實在是太爛了,而且很多村民的房屋都很破爛,怎麽大家沒想過把它修繕一下?”
“沈大哥,說實話,這樣的房屋大家住著都有些提心吊膽,誰不想翻修啊,可我們這個村早在十年前就下了停建令,政府也不再批地建房,說是這裏早晚都要拆遷,這一拖,可就拖了十來年,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政府才能改造我們這裏啊。”華誌東望著沈培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