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東漢朝的皇帝都是很迷信的,這根子還在他們的老祖宗劉秀身上。劉秀當初崛起稱雄,據說就是靠了一則名叫《赤伏符》的讖言,說:“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所以等他稱帝以後,就大力推動讖緯學說,使得儒學到董仲舒為之一變,開始把人事和天意結合起來,然後到東漢再一變,徹底成為一種半宗教的學術思想。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東漢朝諸帝反倒並不象秦皇、漢武那般篤信方士,因為所謂“方士”就是跑江湖的,而儒家既然吸納了太多的迷信思想,自然說神說鬼的特權就轉移到了士大夫手中。後世史書上記載的東漢朝的神人或者說妖人是很多的,但基本上都有士人背景,不是前漢欒大、少翁那種純方士——起碼也得是東方朔之類的讀書人,才能湊到皇帝身邊兒去吧。
所以張祿在劉協麵前自稱“方外人”,劉協就問了,朕看你儀態端方、舉止得當,倒象是讀書人哪,怎麽就是方士了?張祿解釋:“餘雖修仙,實非方士,不奉迎權貴,不依附豪門。臣本士人也,亦曾在宮中為郎……”大致把自己的履曆說了一遍。劉協大喜:“竟為宦門之後也!”遂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望向張祿:“仙道虛無縹緲,盍入朝以侍朕耶?”你不如來當官兒吧,如何?
劉協正想網羅自己的黨羽,第一個就瞄上了徐晃,如今這張祿既是徐晃介紹來的,又曾對自己小老婆有恩,以此為借口正可以重加賞賜,以籠絡其心,為我所用啊。
可是張祿聽了,卻不禁暗中冷笑,心說你還想勸我當官兒?也不瞧瞧你目下是什麽德性,什麽處境,你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可以拉攏我?當官兒?打算讓我跟剛才那郎官似的,還得自己去挖野菜充饑,還可能被個小兵跟泥裏猛踹嗎?真當我是傻子啊!就算不想修仙,我也不會上你這條快翻了的破船哪!
因此婉拒,說我執意修仙,又已經小有所成了,怎麽可能半道兒放棄,再入紅塵俗世呢?
劉協挺遺憾,可是跟張祿再聊幾句,突然又冒出來新的想法:“今宇內播亂,漢室淩替,朕雖返舊都,而州郡之輸不至,止坐困耳。未知漢可複興乎?朕可久活耶?卿既修仙,必能窺知天意,可能為朕卜否?”
張祿沉吟少頃,覺得可以答應對方這個不情之請——多好玩兒啊——於是點頭:“餘所學尚淺,未敢言準,若陛下不棄,可試卜之。”
他本門功法雖然不是預言係,但所讀裴玄仁的藏書中相關內容也有不少,況且當年還跟郤儉同行千裏,相互探討,得著不少收益。蓍占、錢卜,那都是能夠拿得起來的,雖說準確性完全不敢保證,但算算漢朝的前途、劉協的生死嘛……這還難不倒他張伯爵。
隻是他身上並沒有占卜的工具,於是向劉協請求,要一支竹筒和六枚錢。竹筒好說,至於錢……劉協還真沒有,隻好臨時向董承商借。
張祿裝模作樣地淨手潔麵,然後凝定思緒——香就不焚了,估計沒地兒掏摸去——隨後晃動竹筒,按順序倒出來六枚五銖錢。上下一排,兩個正麵、四個反麵,合起來上離下坤,是個“晉”卦。
他想了一想——不是在研究該怎麽解,而是在琢磨該怎麽湊——“《易》曰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此吉兆也。漢之複興,必用諸侯。”
劉協一皺眉頭,問:“今詔雖下,而州郡不至,輸亦不入,何得為用?”我又不是沒去央告過各路諸侯,打去年逃出長安我就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了,問題沒人肯搭理我啊。
張祿笑道:“陛下前在安邑,州郡何得相助?今至雒陽,時日尚淺,故未至也……”你上半年基本上呆在安邑,那是河東太守王邑的地盤兒,又有河內太守張揚相護,其它州郡就算想來扶保天子,人敢來嗎?要麽必然受王邑、張揚的挾製,反倒為他人做了嫁衣裳,要麽就必須鳩占鵲巢,跟那王、張二人打過一場啊。如今不同了,您返迴舊都雒陽,這兒是一片空白地,隻可惜時間還太短,各路諸侯還得先觀望形勢、商量對策,不可能那麽快就趕過來救駕哪——你別著急,多等幾天吧。
劉協半信半疑,說:“若如卿言,國家之福也。”然後又問:“未知誰肯相救?可得占否?”
張祿心說我不再玩占卜了,這硬湊《易經》實在太費腦筋啦——“可試為陛下算之。”我掐手指頭好了,你也不知道我計算的經過,我可以放心大膽地胡謅。於是右手籠在袖中,裝模作樣地一番掐算,最後給出的結論是:“所謂‘杼柚其空’。”
劉協不解:“此何意耶?”
張祿莫測高深地一笑:“天機不可泄露也,陛下久而自知。”
劉協想了一想,不得要領,覺得還是等會兒召些博學的大臣過來,再一起參詳吧。隨即又問張祿,說照您的意思,漢朝得諸侯之力,有機會苟延殘喘下去,就不知道還能夠延續多長時間哪?張祿舉起右手,先手掌朝向對方一擺,接著又反過來一擺:“不下十年,多則餘不得而知也。”
他是真記不清具體年份了,但印象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遷都許昌以後,又打官渡、又打赤壁,完了還差點兒被關羽突入中原腹地,前前後後,怎麽也得超過十年了吧?
對談既畢,劉協還想賜宴,被張祿婉拒了——張祿眼觀六路,就察覺到旁邊兒董承麵色有些不悅,當即明白:董國舅根本拿不出什麽東西來請客啊!我就算在山上吃不到什麽好東西,那也沒必要跑你這貧民窟裏來打牙祭吧?
“餘辟穀已久,無須飲食。”
他不打算跟這兒多呆——雖說對皇權、朝廷全都無感,終究眼瞧著一個中原王朝破落到這般地步,心裏也不會有多好受——趕緊說自己還要去陽城訪友,就此退出揚安殿外,又跟徐晃等人拱手告辭,然後翩然而去。
董承還不肯放過他,說你救過我女兒,我卻無以還報,實在於心難安……這麽著吧,我多送先生你一程,權當報答好了。
可是等到身邊兒再沒有旁人了,董承突然湊近一些,壓低聲音問張祿:“先生適才所算,‘所謂’句,得非一‘曹’字乎?”
張祿不禁吃了一驚,心說我還當你是個大老粗呢,原來讀過書啊,而且心思還挺靈!
那麽張祿說“所謂‘杼柚其空’”,究竟怎麽打個“曹”字呢?“杼柚其空”四字,但凡讀書人是都知道的,因為語出《詩經》,是《小雅·大東》裏的一句——全段是:“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其實答案不在這一句,而隻是為了引出上一句的“大東小東”。西周的統治中心在關西地區,稱東方為小東(近東和大東(遠東,如今劉協從關中的長安逃出來,期盼得到東方州郡的救援、扶保,情境相當之合——張祿雖然說不上有多深厚的學問功底,《詩經》還算基本能夠背誦的,而且他如今腦子動得快啊,想從古籍中揪出句合適的話來,本就是很easy的事情。
更關鍵的,這年月雖然隸書已經開始流行,但有學問的人還是喜歡使篆書,正經讀書人想當官兒,也是不能不學習小篆的——隸書和小篆各自的地位,就跟中世紀的歐洲,各國語言文字跟拉丁文的區別一樣。而隸書極大地簡化了文字書寫,同一個字,往往隸、篆之間的差別,比後來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別還要大。
若用小篆來寫“曹”字,上麵是兩個“東”,下麵是一個“曰”。正好“杼柚其空”實打“大東小東”,是兩個東字;“所謂”就是說話,打“曰”字,合起來是個“曹”字。
張祿玩兒拆字遊戲蒙人玩得很開心,可是沒想到竟然被董承一眼給瞧破了。他還挺驚訝,瞧不出這家夥竟然不是個大老粗,還是個挺有學問的讀書人咧——其實倘若明了其中內情,董承能夠猜到“曹”字,那真是再正常不過了。
就在劉協離開安邑前不久,楊奉、董承爭權,就各自聯絡關東諸侯,想拉外援相助。董承一開始把張揚當靠山,隻可惜老張膽子小、脾氣強,最後還是被楊奉、韓暹他們給氣跑了。至於楊奉呢?有個叫董昭的官員心向曹操,就假冒曹操的筆跡給楊奉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相助。
董承正在為張揚落跑的事兒惱恨呢,又暗中探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禁大驚失色。要說曹操如今奄有兗、豫兩州,又跟河北袁紹交好,在關東諸侯裏論勢力,論兵馬,那也是排前幾位的,遠非張揚可比,這要是楊奉真招來了曹操當靠山,自己還有好果子吃嗎?左思右想,我的優勢是跟小皇帝比較說得上話……於是幹脆慫恿劉協下詔,主動召曹操前來勤王護駕。
你曹操不向我拋媚眼兒,倒是找楊奉……沒關係,我先向你伸出橄欖枝去,你要真過來,感我這份情,起碼得兩不相幫吧。
劉協往各路諸侯處都派過“天使”,送過詔旨,楊奉那是徹底的大老粗,所以一時間都沒能猜破張祿的謎語;隻有董承,多少是讀過幾年書的,又正好在琢磨曹操,故此才能一語道破:“先生適才所算,‘所謂’句,得非一‘曹’字乎?”
張祿“嘿嘿”一樂,卻不迴答,隻是拱拱手,說董將軍您也送得挺遠了,咱們就此別過吧。就此扔下如獲至寶的董承,離開雒陽,直奔了陽城而去。
陽城距離雒陽不遠,直線距離不過兩百多裏地(還是漢裏,但道路並不易行:中間要經過轘轅關,還得繞過嵩高山。張祿也琢磨著,既然途經嵩山,要不要再去法王寺瞧一眼呢?隨即決定:不急,且等先會著郤儉老兄再說吧。
郤元節大隱隱於市,就住在陽城北門外不遠的地方,可等張祿到了一瞧,卻隻見“鐵將軍把門”。當然啦,這話隻是一個譬喻而已,在一個連農村都仍舊廣泛使用木耒、木耜的時代,金屬製品不是誰都用得起的。郤儉門上並沒有上鎖,隻是用一支木杠從外麵頂著,表示主人並不在家。
問問街坊鄰居,說老先生去年夏季就出門了,不知何處去也,隻關照我們幫他看守門戶而已。據說郤儉是被幾個大兵給“請”走的——是押是請,這從雙方的態度上就能很明確地瞧出來。
張祿不禁一皺眉頭,心說郤儉出門遠遊,或者上嵩山去服侍他師父張巨君,這都很正常啊,可是竟然被兵給請走,而且一去那麽長時間……他不會也跟劉根似的,被什麽官宦給收在門下了吧?那麽究竟是誰家呢?
東漢朝的皇帝都是很迷信的,這根子還在他們的老祖宗劉秀身上。劉秀當初崛起稱雄,據說就是靠了一則名叫《赤伏符》的讖言,說:“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所以等他稱帝以後,就大力推動讖緯學說,使得儒學到董仲舒為之一變,開始把人事和天意結合起來,然後到東漢再一變,徹底成為一種半宗教的學術思想。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東漢朝諸帝反倒並不象秦皇、漢武那般篤信方士,因為所謂“方士”就是跑江湖的,而儒家既然吸納了太多的迷信思想,自然說神說鬼的特權就轉移到了士大夫手中。後世史書上記載的東漢朝的神人或者說妖人是很多的,但基本上都有士人背景,不是前漢欒大、少翁那種純方士——起碼也得是東方朔之類的讀書人,才能湊到皇帝身邊兒去吧。
所以張祿在劉協麵前自稱“方外人”,劉協就問了,朕看你儀態端方、舉止得當,倒象是讀書人哪,怎麽就是方士了?張祿解釋:“餘雖修仙,實非方士,不奉迎權貴,不依附豪門。臣本士人也,亦曾在宮中為郎……”大致把自己的履曆說了一遍。劉協大喜:“竟為宦門之後也!”遂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望向張祿:“仙道虛無縹緲,盍入朝以侍朕耶?”你不如來當官兒吧,如何?
劉協正想網羅自己的黨羽,第一個就瞄上了徐晃,如今這張祿既是徐晃介紹來的,又曾對自己小老婆有恩,以此為借口正可以重加賞賜,以籠絡其心,為我所用啊。
可是張祿聽了,卻不禁暗中冷笑,心說你還想勸我當官兒?也不瞧瞧你目下是什麽德性,什麽處境,你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可以拉攏我?當官兒?打算讓我跟剛才那郎官似的,還得自己去挖野菜充饑,還可能被個小兵跟泥裏猛踹嗎?真當我是傻子啊!就算不想修仙,我也不會上你這條快翻了的破船哪!
因此婉拒,說我執意修仙,又已經小有所成了,怎麽可能半道兒放棄,再入紅塵俗世呢?
劉協挺遺憾,可是跟張祿再聊幾句,突然又冒出來新的想法:“今宇內播亂,漢室淩替,朕雖返舊都,而州郡之輸不至,止坐困耳。未知漢可複興乎?朕可久活耶?卿既修仙,必能窺知天意,可能為朕卜否?”
張祿沉吟少頃,覺得可以答應對方這個不情之請——多好玩兒啊——於是點頭:“餘所學尚淺,未敢言準,若陛下不棄,可試卜之。”
他本門功法雖然不是預言係,但所讀裴玄仁的藏書中相關內容也有不少,況且當年還跟郤儉同行千裏,相互探討,得著不少收益。蓍占、錢卜,那都是能夠拿得起來的,雖說準確性完全不敢保證,但算算漢朝的前途、劉協的生死嘛……這還難不倒他張伯爵。
隻是他身上並沒有占卜的工具,於是向劉協請求,要一支竹筒和六枚錢。竹筒好說,至於錢……劉協還真沒有,隻好臨時向董承商借。
張祿裝模作樣地淨手潔麵,然後凝定思緒——香就不焚了,估計沒地兒掏摸去——隨後晃動竹筒,按順序倒出來六枚五銖錢。上下一排,兩個正麵、四個反麵,合起來上離下坤,是個“晉”卦。
他想了一想——不是在研究該怎麽解,而是在琢磨該怎麽湊——“《易》曰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此吉兆也。漢之複興,必用諸侯。”
劉協一皺眉頭,問:“今詔雖下,而州郡不至,輸亦不入,何得為用?”我又不是沒去央告過各路諸侯,打去年逃出長安我就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了,問題沒人肯搭理我啊。
張祿笑道:“陛下前在安邑,州郡何得相助?今至雒陽,時日尚淺,故未至也……”你上半年基本上呆在安邑,那是河東太守王邑的地盤兒,又有河內太守張揚相護,其它州郡就算想來扶保天子,人敢來嗎?要麽必然受王邑、張揚的挾製,反倒為他人做了嫁衣裳,要麽就必須鳩占鵲巢,跟那王、張二人打過一場啊。如今不同了,您返迴舊都雒陽,這兒是一片空白地,隻可惜時間還太短,各路諸侯還得先觀望形勢、商量對策,不可能那麽快就趕過來救駕哪——你別著急,多等幾天吧。
劉協半信半疑,說:“若如卿言,國家之福也。”然後又問:“未知誰肯相救?可得占否?”
張祿心說我不再玩占卜了,這硬湊《易經》實在太費腦筋啦——“可試為陛下算之。”我掐手指頭好了,你也不知道我計算的經過,我可以放心大膽地胡謅。於是右手籠在袖中,裝模作樣地一番掐算,最後給出的結論是:“所謂‘杼柚其空’。”
劉協不解:“此何意耶?”
張祿莫測高深地一笑:“天機不可泄露也,陛下久而自知。”
劉協想了一想,不得要領,覺得還是等會兒召些博學的大臣過來,再一起參詳吧。隨即又問張祿,說照您的意思,漢朝得諸侯之力,有機會苟延殘喘下去,就不知道還能夠延續多長時間哪?張祿舉起右手,先手掌朝向對方一擺,接著又反過來一擺:“不下十年,多則餘不得而知也。”
他是真記不清具體年份了,但印象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遷都許昌以後,又打官渡、又打赤壁,完了還差點兒被關羽突入中原腹地,前前後後,怎麽也得超過十年了吧?
對談既畢,劉協還想賜宴,被張祿婉拒了——張祿眼觀六路,就察覺到旁邊兒董承麵色有些不悅,當即明白:董國舅根本拿不出什麽東西來請客啊!我就算在山上吃不到什麽好東西,那也沒必要跑你這貧民窟裏來打牙祭吧?
“餘辟穀已久,無須飲食。”
他不打算跟這兒多呆——雖說對皇權、朝廷全都無感,終究眼瞧著一個中原王朝破落到這般地步,心裏也不會有多好受——趕緊說自己還要去陽城訪友,就此退出揚安殿外,又跟徐晃等人拱手告辭,然後翩然而去。
董承還不肯放過他,說你救過我女兒,我卻無以還報,實在於心難安……這麽著吧,我多送先生你一程,權當報答好了。
可是等到身邊兒再沒有旁人了,董承突然湊近一些,壓低聲音問張祿:“先生適才所算,‘所謂’句,得非一‘曹’字乎?”
張祿不禁吃了一驚,心說我還當你是個大老粗呢,原來讀過書啊,而且心思還挺靈!
那麽張祿說“所謂‘杼柚其空’”,究竟怎麽打個“曹”字呢?“杼柚其空”四字,但凡讀書人是都知道的,因為語出《詩經》,是《小雅·大東》裏的一句——全段是:“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其實答案不在這一句,而隻是為了引出上一句的“大東小東”。西周的統治中心在關西地區,稱東方為小東(近東和大東(遠東,如今劉協從關中的長安逃出來,期盼得到東方州郡的救援、扶保,情境相當之合——張祿雖然說不上有多深厚的學問功底,《詩經》還算基本能夠背誦的,而且他如今腦子動得快啊,想從古籍中揪出句合適的話來,本就是很easy的事情。
更關鍵的,這年月雖然隸書已經開始流行,但有學問的人還是喜歡使篆書,正經讀書人想當官兒,也是不能不學習小篆的——隸書和小篆各自的地位,就跟中世紀的歐洲,各國語言文字跟拉丁文的區別一樣。而隸書極大地簡化了文字書寫,同一個字,往往隸、篆之間的差別,比後來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別還要大。
若用小篆來寫“曹”字,上麵是兩個“東”,下麵是一個“曰”。正好“杼柚其空”實打“大東小東”,是兩個東字;“所謂”就是說話,打“曰”字,合起來是個“曹”字。
張祿玩兒拆字遊戲蒙人玩得很開心,可是沒想到竟然被董承一眼給瞧破了。他還挺驚訝,瞧不出這家夥竟然不是個大老粗,還是個挺有學問的讀書人咧——其實倘若明了其中內情,董承能夠猜到“曹”字,那真是再正常不過了。
就在劉協離開安邑前不久,楊奉、董承爭權,就各自聯絡關東諸侯,想拉外援相助。董承一開始把張揚當靠山,隻可惜老張膽子小、脾氣強,最後還是被楊奉、韓暹他們給氣跑了。至於楊奉呢?有個叫董昭的官員心向曹操,就假冒曹操的筆跡給楊奉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相助。
董承正在為張揚落跑的事兒惱恨呢,又暗中探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禁大驚失色。要說曹操如今奄有兗、豫兩州,又跟河北袁紹交好,在關東諸侯裏論勢力,論兵馬,那也是排前幾位的,遠非張揚可比,這要是楊奉真招來了曹操當靠山,自己還有好果子吃嗎?左思右想,我的優勢是跟小皇帝比較說得上話……於是幹脆慫恿劉協下詔,主動召曹操前來勤王護駕。
你曹操不向我拋媚眼兒,倒是找楊奉……沒關係,我先向你伸出橄欖枝去,你要真過來,感我這份情,起碼得兩不相幫吧。
劉協往各路諸侯處都派過“天使”,送過詔旨,楊奉那是徹底的大老粗,所以一時間都沒能猜破張祿的謎語;隻有董承,多少是讀過幾年書的,又正好在琢磨曹操,故此才能一語道破:“先生適才所算,‘所謂’句,得非一‘曹’字乎?”
張祿“嘿嘿”一樂,卻不迴答,隻是拱拱手,說董將軍您也送得挺遠了,咱們就此別過吧。就此扔下如獲至寶的董承,離開雒陽,直奔了陽城而去。
陽城距離雒陽不遠,直線距離不過兩百多裏地(還是漢裏,但道路並不易行:中間要經過轘轅關,還得繞過嵩高山。張祿也琢磨著,既然途經嵩山,要不要再去法王寺瞧一眼呢?隨即決定:不急,且等先會著郤儉老兄再說吧。
郤元節大隱隱於市,就住在陽城北門外不遠的地方,可等張祿到了一瞧,卻隻見“鐵將軍把門”。當然啦,這話隻是一個譬喻而已,在一個連農村都仍舊廣泛使用木耒、木耜的時代,金屬製品不是誰都用得起的。郤儉門上並沒有上鎖,隻是用一支木杠從外麵頂著,表示主人並不在家。
問問街坊鄰居,說老先生去年夏季就出門了,不知何處去也,隻關照我們幫他看守門戶而已。據說郤儉是被幾個大兵給“請”走的——是押是請,這從雙方的態度上就能很明確地瞧出來。
張祿不禁一皺眉頭,心說郤儉出門遠遊,或者上嵩山去服侍他師父張巨君,這都很正常啊,可是竟然被兵給請走,而且一去那麽長時間……他不會也跟劉根似的,被什麽官宦給收在門下了吧?那麽究竟是誰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