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沅水而上,進入沅水的支流錦水,錦水上遊,一座縣城被錦水環繞大半,縣城遂借錦水之名,命為錦江縣。

    水若冰抵達錦江縣,就踏進了天蠶教的勢力範圍。

    所謂耳有所聞不及親眼目睹,親自感受這片被人們說成毒草叢生、毒蟲遍地的瘴癘之地。才發現它並不像人們口中傳說的恐怖離奇,相反,雖是寒冬時節,錦江縣卻無甚寒意,依然是風景處處,令人目不暇接。

    水若冰找了個淳樸老實的本地人打聽情況,才知道錦江縣地勢偏高,因而夏日清涼多風、無酷熱天氣;又因錦江縣北麵高山橫綿,在冬節擋住了由北方而來的寒流,是以縣城在寒冬時節卻溫暖如春、花團錦簇。

    因此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繁花似錦,是以地域名便取了個“錦”字來命名——繞城而過的河流叫錦水,縣城亦叫錦江城!

    錦江城邊遠之地,雖為多民族聚集之地,卻也受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是以時近春節,鄉下各族人民皆進城購置年貨。

    凝結了各族人民的智慧文化、色彩繽紛的特色服飾在城中大放異彩,尤其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們,讓水若冰眼界大開、大飽眼福。

    不過讓水若冰最欣賞的,還是錦江城堪稱桂酒椒漿的糯米酒。原始古老的醞釀方式,秘而不宣醞釀工藝,精心打造出樸實醇和、老少皆宜之飲品;其清冽透明的酒體,香鬱濃烈的酒味,喝下肚去叫人全身舒爽,精神煥發;而酒後餘香久留不散,更令人迴味無窮。

    秀麗的山城、淳樸的民風、漂亮的服飾、醇和的美酒——水若冰坐在酒店的二樓,手上美酒滿樽,心頭舒適愜意,他現在才知道有關苗荒的傳言是多麽荒謬,所謂的瘴癘之地,其實是人間難得的一片樂土。

    水若冰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服飾各異的各族女子,心頭暗忖,就算找不到《萬毒源》,苗荒之行亦不虛矣!

    人群中偶可見到人人談之色變、身著棕紅色服飾的天蠶教弟子,他們在錦江城中沒有絲毫我的地盤我作主、趾高氣揚、目中無人的氣勢,相反出奇的友好和善,很多人都跟他們熱情的打招唿,他們也爽朗迴應。

    得道者方能立於不敗之地;而所謂的道,很多時候指的就是民心,是以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言。也許“得道”,正是天蠶教能立苗荒之地千年不衰的真正原因!

    水若冰歪著頭往店外看,全副心神放到大街上,有人已經坐到他對麵,他雖未能察覺;但他的心裏,卻生出一絲奇妙的感應——

    來者銀白色的衣飾,深藍色的發絲,熟悉而淡雅的幽香透體發散,激得水若冰心頭一陣欣喜,他轉過頭,坐到他對麵的,正是他數日來魂牽夢縈的姬冰媛。

    水若冰把酒杯放到桌上,欣然言道:“媛姐姐也找來了。”

    “我早就來了。”

    水若冰問道:“媛姐姐追紅衣教主而去,可有什麽發現?”

    姬冰媛言道:“湘西所謂的聖火教,隻是波斯魔火教的分支。”

    水若冰奇道:“波斯還有個魔火教?”

    姬冰媛應道:“波斯聖火教分成兩大教派,其中一派教規森嚴,所舉諸事,皆是公明正理,為波斯皇朝所重用,封為國教;另一教派卻吹鼓異端邪說,多做些有悖常情、世理難容之事,是以此派雖也自稱聖火教,可外人都稱它為魔火教。”

    “媛姐姐可找到了魔火教在湘西的據點?”

    姬冰媛微笑道:“找到了,魔火教在湘西的首腦人物一個都沒跑掉。”

    沒跑掉的意思就是做了她手下亡魂!

    姬冰媛反問道:“你這幾天都在做些什麽?”

    水若冰言道:“先找了樣東西來壓製壓製它。”“它”指的當然是萬毒始祖。

    “找到了?”

    水若冰應道:“暫時壓製住了。”

    姬冰媛問道:“還有能壓製住它的東西?”

    “蛟龍膽。”

    姬冰媛笑道:“這樣的東西好象不常見。”

    水若冰歎道:“所以我得找到《萬毒源》才行。”

    姬冰媛給自己倒了一杯酒,開口問道:“你是怎麽找的?”

    “我本想張貼公告,上書為我尋得《萬毒源》者賞銀兩若幹,但在天蠶教的地頭這樣做,簡直就是白費氣力,所以還是自己挨家挨戶的去問了。”

    姬冰媛笑問道:“就隻是這樣?”

    水若冰應道:“當然不止,有興趣的時候去什麽名山大川逛一逛,順道一覽奇峰秀水,一飽眼服。”

    姬冰媛笑道:“你真有這份心情,我明天就陪你去一個地方。”

    水若冰突然變得興致勃勃,問道:“媛姐姐此話當真?”

    姬冰媛嫣然一笑,“我當然要陪你的。”

    隨錦水逆流而上,一路水勢變化萬千,或奔騰咆哮,或白練懸空,或丁冬垂滴——

    任何大江大河的源頭都隻是涓涓細流,錦江也不例外,錦江的源頭,深在一座雄奇偉岸的山峰之中。水若冰和姬冰媛進了山中,峰迴水轉之際,才瞧得此山層巒疊嶂,坡陡穀深;山間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山際雲繚霧繞,波譎雲詭,端是綺麗神秘,令人遐想。

    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石柱闊及十丈、高不見頂;勢如巨筍出土、玉龍嘯天;在霞光流轉、紅雲環繞之中直指蒼穹,堪為天下罕有之奇觀。

    水若冰在石柱下駐足興歎,“勝景如斯,我心飛揚!”

    姬冰媛看他一路上迷醉於山間美景,此刻於石柱下止步不前、望之興歎,遂開口問道:“三山穀與烏崠山天池相較,哪一處風景更勝?”

    水若冰言道:“二者如春蘭秋菊,各自擅場;倘若非要一較高低,此處當更勝些。”

    姬冰媛娓娓言道:“此峰處邊遠偏僻之地,是以籍籍無名,不為世人所知。”

    水若冰也坐下來,笑道:“它遲早會名揚天下。”

    姬冰媛想了想,問道:“它如何名揚天下?”

    水若冰也似想了想,方應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三山穀的奇異風光,隻怕要等佛教教徒來揚名它的的靈山秀水了。”

    姬冰媛說道:“理當如此,可三山穀這名稱乃是苗語譯音,意為‘世外淨土’,換著漢語說來,還顯不夠響亮;若此山被佛門所占,佛門之人當會另取高名。以你看來,佛門高人們會給它取個什麽名字?”

    水若冰笑道:“既是佛門中人為之命名,山名難免會沾上濃厚的佛教色彩,將佛門禪意和苗家‘世外淨土’二者集合,命之‘梵淨’,當不負此山之靈秀矣。”

    “梵淨,梵天淨土,你倒深俱慧根,將來占山建寺的高僧,大概想不到千百年前,就有人替他們想好的山名。”姬冰媛笑聲中頗有幾分讚賞之意。

    至於水若冰隨口而出的“梵淨”二字當真成了三山穀以後揚名天下的山名,就連水若冰和姬冰媛二人也料不到。

    到底佛教高僧們怎麽會跟水若冰想到一處去,大概隻能用“智者所見略同”六字來牽強附會了!

    水若冰言道:“慧根我是沒有,但我有個想法。”

    姬冰媛問道:“什麽想法?”

    “媛姐姐有沒到過石柱頂上?”水若冰不答反問。

    姬冰媛應道:“沒去過。”

    水若冰言道:“我總覺得環繞石柱的紅光當係石柱頂端發出,想上去看個究竟。”

    “我也去看看。”

    姬冰媛話聲中,身形振起,攀岩直上,水若冰亦足尖點地,飛身而上,兩條身影競賽般隨豎直而立的石柱掠入奇麗詭秘的紅雲中。

    水若冰身形加疾,追上姬冰媛,紅雲中一身銀白的姬冰媛恍若九天玄女般飄忽出塵、俊秀絕倫,她玉手握住水若冰伸出的手,柔聲道:“握緊了。”

    嗖!姬冰媛帶起水若冰,流光般直衝雲宵!

    石柱高達數百丈,透迷離繚繞的紅雲而出,饒是姬冰媛速度疾快,仍用了半刻鍾的時間,才踏足石柱頂端。

    石柱頂端方圓百丈、顏色鮮紅、平滑如鏡,水若冰和姬冰媛立身其中,但見腳下紅雲翻湧、冉冉流動,頭上萬裏晴空、煦日普照,一片橙紅,仿若九宵雲外、天外仙境。

    姬冰媛自幼遍遊四海八荒,見識過無數奇幻勝景,卻也不禁沉迷其中。

    水若冰坐到石板上,歎道:“世間仙境之說,想必就源於此等如夢如幻之奇象。”

    姬冰媛話聲輕柔如水,“如果不是你想上來看看,我這輩子休想見得呢。”

    水若冰笑道:“老天對我總是那麽好,在最好的時候,讓最好的人陪在我身旁。”

    這本是一句幸福洋溢的話,可在水若冰口中說來,卻有幾分蒼涼無奈的味道。

    姬冰媛沒有說話,她靜靜的依在他身邊,此時此刻,一切言語都已經多餘,可兩人偎依在一起的時間並未持續多久——兩人天剛放亮便由錦江縣城而來,可一路上貪戀山水之樂,是以二人登上石柱頂端沒多久,已是日至中天,陽光直照在平滑如鏡的鮮紅岩石上,岩石竟真如鏡麵一般發出鮮紅明亮的反光!

    更奇者,反光中竟夾雜著數道頗俱規律、彎曲如甲骨文的暗影;暗影遍布岩石上空,像是上古之神大筆突揮,在虛空中刻繪下那古老遙遠的文字,借直射而下的陽光彰顯在後世有緣人的眼中。

    一切是那麽莊嚴、神秘、虛幻、詭異!

    水若冰尚在驚愕之中,姬冰媛已失聲唿道:“紅崖天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豔絕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若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若冰並收藏豔絕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