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罷宋楓說時間還早,不如就趕到山那邊的秋水村吧。兩人與徐老和方丈在山門處告辭,下山的路上林牧慈對宋楓說:“今日這頓飯真可謂一席萬金啊。”林牧慈自然指的那幅畫,以宋楓的名氣那幅畫拿拍賣行絕對可以拍到萬元以上。宋楓聽了笑道:“隨他吧。釋言方丈七十有餘了吧?沒想觀念倒挺前衛。”說著話便來到山下,上車後林牧慈對小肖說:“去秋水。”

    秋水在西山的深處,出北泉寺往西,過水月庵路口再往西行,平展的柏油路延伸到一座早已廢棄的軍營下便算到了盡頭,再往前走是一條曲折的沙石路,夾在兩山間與山溪為伴。林牧慈突然記起有關秋水的一些新聞,問道:“早就聽說西山有個叫秋水的村子,村裏人最重教育,光大學生就出了幾十個,還出過一個全省文科狀元,不知是不是這個秋水?”宋楓說:“有可能,下鄉那陣兒我就有這個感覺,村裏好多人能賦詩寫字。”

    車子跳跳躍躍行了半個小時路左邊出現一條沙河,沿河走了幾分鍾有一座漫水橋沒在河上,清澈的河水就從橋麵上流過。車子從橋上涉過河,前麵紅葉叢裏便顯出一座村落,宋楓望著窗外說:“秋水,是秋水,”進村的路更加坎坷,路麵上散布著裸露的岩石,還印著兩條深凹的車轍。小肖扶著方向盤不時地左右猛打,行了一會兒就聽到車下喀嚓響了一聲,小肖說:“不好,怕是刮底了。”幾人忙下車檢查,果真是車子底盤與下麵的石頭發生了磨擦。小肖檢查後說:“還好,隻是與護板擦了一下,沒事兒的。”不過再往前走已不大可能,小肖便在路邊坡上尋一處較平坦的空地將車停下,又打開後備廂取出宋楓的旅行包,鎖好了車三人徒步向村裏走去。進到村口,但見山坡上錯落的房舍、院牆全是用石頭砌成,戶頂是黑色的瓦片,宋楓說:“真如時光倒流,又迴到插隊那個年代。”林牧慈說:“隔了一座山,沒想還有這麽落後的地方。”宋楓說:“畢竟三十年了,就算遇上熟人,怕也是‘笑問客從何處來’。

    再往前走就見兩頭黃牛拉一輛四個輪子的車子慢騰騰地從對麵晃來,細看這車也夠原始的,輪子是木頭做的,外圈箍著鐵條,輪軸上連軸承都沒有,走起來吱吱呀呀地響,在寂空的山裏聽起來真有一種滄桑感。宋楓說這叫太平車,三十年前插隊就使它,以為早就是古董了,怎麽至今仍使著啊?”趕車的是位膚色黑紅的老人,風雨蒼桑的臉上也不大好判斷年齡。宋楓迎上前問道:“老人家,請問這就是秋水村?”斜坐在車轅上的老漢揚起手中的鞭喝停了牛車,望著宋楓迴道:“不錯,正是秋水,不知要找哪戶人家。”宋楓說:“具體找誰嘛……我也說不清楚了。當年在這兒插隊五年,想見的也不知可在。”老漢盯著宋楓望了許久,問道:“你可是當年古城來的小宋?”宋楓驚訝地望著老漢問道:“您是?……”老漢哈哈笑起來,迴道:“我就是當年的民兵隊長謝得文,你還跟我進山打過狼呢。”宋楓說:“想起來了,你家住村西坡上,院裏一棵百年的柿樹,到了秋天滿樹的柿子紅燈籠似的。”老漢說:“正是正是。”當下老漢跳下車,將牛車費力地轉過頭,與兩人沿著彎曲的碎石路往村西走。到了村頭便見到謝老漢的家,遠遠望見如冠的柿子樹,樹梢還結著沒摘盡的紅柿子,真如一個個燈籠懸在空中。

    進到院內,撲鼻而來的是麥秸與牲畜混雜的氣味。謝老漢卸下牛牽進東廂棚下的石槽邊,便將三人邀進屋裏。進門是一間堂屋,擺著彩電、沙發,看來現代化的進程還是影響了這座看似止水的小村。宋楓的到來讓謝老漢格外興奮,說:“今日來了就住我這兒,我去弄些酒菜來,再將那幾個認識的叫來,大家也好聊聊舊話。”宋楓忙迴道:“不好意思,來了就麻煩你。”謝老漢說:“這話就客氣了,你難得迴來一趟,這酒嘛自然是免不了的。你們呢,如果嫌屋裏悶不妨出來走走,看看秋水紅葉也算散散心。”宋楓說:“你忙去吧,村子變化不大,我還認得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見並收藏白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