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美美嘴上不願意承認,姚遠用他張叔有道理,可事實擺在麵前,她心裏還是活動心思了。
她是從科學管理和西方管理體係的角度上出發,來看待職管會的。
把工人組織起來,隻能像西方的那些工會一樣,給資方製造麻煩。
人家西方掌握著大部分的先進科技,產品附加值遠遠高於我們,經得起折騰。
咱拿什麽跟人家相比呀?企業本來就生存艱難,競爭激烈的幾乎沒有利潤可言。現在到處都在關閉工廠,工人下崗。再讓他張叔過來折騰,增加管理的不確定性,也就意味著增加成本,受得了嗎?
隻有用嚴格的管理製度來約束員工,企業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效管理。她這兒忙的不可開交,再去聽他張叔來給她上政治課,那就徹底亂套,什麽都幹不成了。
可是,她也忽略了一點,他張叔弄的這個職管會,和西方工會好像不一樣。他還能發動工人,讓大家為企業著想,為企業解決困難,這就有點意思了。
不管怎麽樣,張叔帶著工人,給她解決了眾多難題當中的一個,這就不簡單。她應該去看一看,真正了解一下這個職管會,到底是為企業添亂,還是能為企業發展做有益的事情?
再說了,現在大型工程機械生產,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零件的不耐磨損問題。能用氬弧焊堆焊的辦法,解決了銷軸孔的不耐磨損,其他的問題也大體相似,就應該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姚遠從她的辦公室裏走了以後,她就再也坐不住,打算親自去那個工人們的試驗場地看一看了。
她也早就知道張主任帶著工人們在搞試驗。她的想法,比姚遠都過激,認為那完全就是瞎胡鬧,根本也沒往心裏去。
張主任在老礦機當廠長,當書記的時候,她就知道,他喜歡和工人在一起探討問題,甚至張主任好多觀點和意見,都是工人的。
從那時候,她就不喜歡張主任這個毛病。有時候她決定了的東西,往往因為幾個和張主任熟悉的老工人的反對,而過不了張主任這一關,必須重新更改,耽誤了她不少的事。
如今,她極力反對職管會進入她的管理層,也是從那時候種下的印象。
可是,時隔這麽多年,張主任也在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更懂得發揮集體的力量。如今的職管會,已經和當年張主任聽取工人的意見,完全不一樣了。
張主任知道把工人們組織起來,把意見匯總起來,經過反複討論,過濾掉不成熟的想法,保留正確意見了。這一點,是薑美美沒有想到的。
薑美美出來,就不像姚遠那麽簡單了。姚遠出來,就自己一個人。杜娟給他當助理的時候,還帶著個杜娟。杜娟管綜合部,不跟他了,他就一個人了,不帶秘書小徐。小徐還不能像杜娟一樣,能那麽了解他,幫不了他什麽。
薑美美出來,辦公室劉夏得帶個跑腿的跟著,還得帶個專門做記錄的,還得叫上技術、生產等部門的相關幹部,最少得七八個人,以便於隨時記錄薑總的指示,執行她隨時下達的命令。
這一行七八個人,到了那個老工房的時候,老工房裏也挺熱鬧,研究所的幾個骨幹和他們的所長丁群都在,馬友寶和張主任也在,隻是沒有姚遠。
姚遠這甩手掌櫃的,隻要有人能替他幹,他才懶得操心,又不知道躲哪裏去偷懶了。
老工房裏,大家正圍在一起,聚精會神開會呢,也沒看見薑美美一行人進來。
丁群正給大家總結這一段的工作:
“經過眾位師傅們不斷的努力,咱們銷軸孔這個耐磨問題,算是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為什麽說是找到了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說成功了呢?因為咱們在堆焊過程中啊,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說渣眼、氣孔,堆焊麵的平整度,還不是很好。
如果咱們現在就把這個辦法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去,廢品率就太高了。所以,還是要請咱們的老焊工趙師傅,帶著他的小組,繼續試驗,爭取摸索出一套合格的工藝出來,把廢品率降下來。我們研究所,抽張工來協助趙師傅的小組。張工是學金屬材料熱處理的,有很豐富的理論知識,相信在理論和工藝製定方麵,可以幫到大家。
另外,咱們試驗銷軸的這一組,就請許工和大家說說具體的情況。”
人群裏就站起一個帶著黑邊眼鏡的中年人來。
隻聽他不緊不慢說:“我對進口設備上這些銷軸的製造方法,也不是很清楚。但從咱們對人家銷軸實物的破壞性檢測數據來看,材料上並沒有什麽新奇之處,關鍵還是在對材料的熱處理上。
如何做到熱處理過程中不讓材料氧化脫碳,是個很很關鍵的問題。同樣的材料,咱們在熱處理過程中,加熱、淬火、迴火,都得和空氣接觸,這就避免不了材料的氧化和脫碳問題。
據咱們姚總說,人家國外用的是真空熱處理爐,在材料處理階段,都是在真空下進行的,材料就避免了和空氣接觸而發生氧化、脫碳,從而得到了耐磨的熱處理效果。
可是,咱們國內目前還沒有這種真空熱處理設備。從總的情況看,也正是因為咱們沒有這種設備,才導致了咱們生產的大型工程機械,整體耐磨件不過關,這是咱們失敗的直接原因。
如果咱們可以得到這個設備的話,咱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最終解決。
可是,我們搜尋了很多資料,都沒有這種設備的具體製造方法和結構,根本沒法做仿製研究,難題也就難在這兒了。
至於咱們要攻克的,這個銷軸不耐磨損的難關,也是因為這個。
目前,以我們國內的條件,我們還製造不出真空熱處理設備來。所以,還是要請大家開動腦筋,看在沒有真空熱處理爐的條件下,怎麽製造出耐磨的銷軸來。
具體情況就是這樣,我會極力配合大家,咱們共同努力。”
許工說到這裏,臉上就露出些許失落來,說不下去了。因為他知道,沒有真空熱處理爐,想製造出和國外一樣耐磨的銷軸來,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銷軸孔的製造,他當初也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工人們硬是製造出來了。也許,在銷軸的製造上,工人們也會想到他們研究所想不到的辦法呢?
許工講完了坐下,張主任就站起來了。
他看看周圍或坐或站的人們,聲音有些沉重:
“同誌們,”他說,“剛才許工講的,相信大家都聽明白了。大家也很早就知道,咱們礦機,又一次走到風口浪尖上。這個浪頭闖過去,咱們眼前就是光明大道。闖不過去,咱們還要在生死線上掙紮。
如果這個事情,發生在姚總接手礦機之前,不用我說,大家心裏也明白,沒救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姚總是為了誰才接手礦機呀?為了他自己嗎?咱們管委會的常委們,都是大家信任的,自己遴選出來的幹部,每個月都參加財會室的財務情況通報會,對礦機目前的財務狀況,都是非常清楚的。
姚總接手礦機以來,他和他帶來的所有幹部,工資都沒讓礦機拿過一分錢,除了往裏麵不斷投入,什麽都沒有做。
大家說,姚總是為了什麽?
姚總給咱們財務知情權,給咱們話語權,給咱們參與工廠管理,監督幹部們的權力。
他這麽做,都是為了什麽?
好多人,都說姚總是在幹傻事,是在收買人心。可是,有誰見過,把自己上億的資產做抵押,來買下一個行將倒閉的工廠,再拿出自己上千萬的資金去收買人心?他有這個錢,自己留下來,幾輩子吃穿不愁,還用收買這個人心幹啥?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姚總能對咱們這樣,是把自己一顆火熱的心拿出來,放在大家麵前。他是咱們老廠長姚虎,總工程師廖淑芬的兒子啊!他的心和他的父母一樣,就是為了讓咱礦機再次輝煌!
現在,大家也聽說了,國家打破鐵飯碗,好多廠子倒閉了,大批的工人開始下崗。
可是,咱們礦機呢?這麽困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工人下崗。姚總說,隻要大家願意跟著他幹,他就不放棄任何一個人,讓大家,讓所有的礦機人都吃上飯!
那麽,咱們呢,該怎麽辦?
這麽大的工廠,這麽大的困難,都壓在姚總和薑總身上,就是鐵人也承受不住。可是,咱們這麽多人,都去承擔一點,每個人肩上都擔上一份,這困難就會變的輕鬆很多。
過去咱們不願意為工廠著想,更不願意承擔困難。可是,現在姚總這樣對待咱們,咱們就應該替他把困難承擔過來,一起努力,把這些難關攻克掉!大家說,是不是這麽個理兒?”
見大家紛紛點頭,張主任就說:“那我就不多說什麽了,大家按照丁所長安排的,分成小組,分頭想辦法。我看昨天趙師傅提出來的辦法就很好。可以繼續利用氬弧焊,這個咱們已經快掌握了的技術,在中碳鋼機體上堆焊合金材料,來製造耐磨銷軸。誰願意承擔這個試驗任務?”
當下大家就議論一番,有幾個工人組織起來,找一個技術最好的老工人當組長,丁群又派一個技術員做指導,銷軸研究小組就這樣成立了。
待丁群和課題組長分派好了任務,大家準備分頭行動的時候,張主任又把大家叫住了。
他說:“大家先等一下,我還有話要說。”
她是從科學管理和西方管理體係的角度上出發,來看待職管會的。
把工人組織起來,隻能像西方的那些工會一樣,給資方製造麻煩。
人家西方掌握著大部分的先進科技,產品附加值遠遠高於我們,經得起折騰。
咱拿什麽跟人家相比呀?企業本來就生存艱難,競爭激烈的幾乎沒有利潤可言。現在到處都在關閉工廠,工人下崗。再讓他張叔過來折騰,增加管理的不確定性,也就意味著增加成本,受得了嗎?
隻有用嚴格的管理製度來約束員工,企業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效管理。她這兒忙的不可開交,再去聽他張叔來給她上政治課,那就徹底亂套,什麽都幹不成了。
可是,她也忽略了一點,他張叔弄的這個職管會,和西方工會好像不一樣。他還能發動工人,讓大家為企業著想,為企業解決困難,這就有點意思了。
不管怎麽樣,張叔帶著工人,給她解決了眾多難題當中的一個,這就不簡單。她應該去看一看,真正了解一下這個職管會,到底是為企業添亂,還是能為企業發展做有益的事情?
再說了,現在大型工程機械生產,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零件的不耐磨損問題。能用氬弧焊堆焊的辦法,解決了銷軸孔的不耐磨損,其他的問題也大體相似,就應該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姚遠從她的辦公室裏走了以後,她就再也坐不住,打算親自去那個工人們的試驗場地看一看了。
她也早就知道張主任帶著工人們在搞試驗。她的想法,比姚遠都過激,認為那完全就是瞎胡鬧,根本也沒往心裏去。
張主任在老礦機當廠長,當書記的時候,她就知道,他喜歡和工人在一起探討問題,甚至張主任好多觀點和意見,都是工人的。
從那時候,她就不喜歡張主任這個毛病。有時候她決定了的東西,往往因為幾個和張主任熟悉的老工人的反對,而過不了張主任這一關,必須重新更改,耽誤了她不少的事。
如今,她極力反對職管會進入她的管理層,也是從那時候種下的印象。
可是,時隔這麽多年,張主任也在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更懂得發揮集體的力量。如今的職管會,已經和當年張主任聽取工人的意見,完全不一樣了。
張主任知道把工人們組織起來,把意見匯總起來,經過反複討論,過濾掉不成熟的想法,保留正確意見了。這一點,是薑美美沒有想到的。
薑美美出來,就不像姚遠那麽簡單了。姚遠出來,就自己一個人。杜娟給他當助理的時候,還帶著個杜娟。杜娟管綜合部,不跟他了,他就一個人了,不帶秘書小徐。小徐還不能像杜娟一樣,能那麽了解他,幫不了他什麽。
薑美美出來,辦公室劉夏得帶個跑腿的跟著,還得帶個專門做記錄的,還得叫上技術、生產等部門的相關幹部,最少得七八個人,以便於隨時記錄薑總的指示,執行她隨時下達的命令。
這一行七八個人,到了那個老工房的時候,老工房裏也挺熱鬧,研究所的幾個骨幹和他們的所長丁群都在,馬友寶和張主任也在,隻是沒有姚遠。
姚遠這甩手掌櫃的,隻要有人能替他幹,他才懶得操心,又不知道躲哪裏去偷懶了。
老工房裏,大家正圍在一起,聚精會神開會呢,也沒看見薑美美一行人進來。
丁群正給大家總結這一段的工作:
“經過眾位師傅們不斷的努力,咱們銷軸孔這個耐磨問題,算是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為什麽說是找到了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說成功了呢?因為咱們在堆焊過程中啊,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說渣眼、氣孔,堆焊麵的平整度,還不是很好。
如果咱們現在就把這個辦法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去,廢品率就太高了。所以,還是要請咱們的老焊工趙師傅,帶著他的小組,繼續試驗,爭取摸索出一套合格的工藝出來,把廢品率降下來。我們研究所,抽張工來協助趙師傅的小組。張工是學金屬材料熱處理的,有很豐富的理論知識,相信在理論和工藝製定方麵,可以幫到大家。
另外,咱們試驗銷軸的這一組,就請許工和大家說說具體的情況。”
人群裏就站起一個帶著黑邊眼鏡的中年人來。
隻聽他不緊不慢說:“我對進口設備上這些銷軸的製造方法,也不是很清楚。但從咱們對人家銷軸實物的破壞性檢測數據來看,材料上並沒有什麽新奇之處,關鍵還是在對材料的熱處理上。
如何做到熱處理過程中不讓材料氧化脫碳,是個很很關鍵的問題。同樣的材料,咱們在熱處理過程中,加熱、淬火、迴火,都得和空氣接觸,這就避免不了材料的氧化和脫碳問題。
據咱們姚總說,人家國外用的是真空熱處理爐,在材料處理階段,都是在真空下進行的,材料就避免了和空氣接觸而發生氧化、脫碳,從而得到了耐磨的熱處理效果。
可是,咱們國內目前還沒有這種真空熱處理設備。從總的情況看,也正是因為咱們沒有這種設備,才導致了咱們生產的大型工程機械,整體耐磨件不過關,這是咱們失敗的直接原因。
如果咱們可以得到這個設備的話,咱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最終解決。
可是,我們搜尋了很多資料,都沒有這種設備的具體製造方法和結構,根本沒法做仿製研究,難題也就難在這兒了。
至於咱們要攻克的,這個銷軸不耐磨損的難關,也是因為這個。
目前,以我們國內的條件,我們還製造不出真空熱處理設備來。所以,還是要請大家開動腦筋,看在沒有真空熱處理爐的條件下,怎麽製造出耐磨的銷軸來。
具體情況就是這樣,我會極力配合大家,咱們共同努力。”
許工說到這裏,臉上就露出些許失落來,說不下去了。因為他知道,沒有真空熱處理爐,想製造出和國外一樣耐磨的銷軸來,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銷軸孔的製造,他當初也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工人們硬是製造出來了。也許,在銷軸的製造上,工人們也會想到他們研究所想不到的辦法呢?
許工講完了坐下,張主任就站起來了。
他看看周圍或坐或站的人們,聲音有些沉重:
“同誌們,”他說,“剛才許工講的,相信大家都聽明白了。大家也很早就知道,咱們礦機,又一次走到風口浪尖上。這個浪頭闖過去,咱們眼前就是光明大道。闖不過去,咱們還要在生死線上掙紮。
如果這個事情,發生在姚總接手礦機之前,不用我說,大家心裏也明白,沒救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姚總是為了誰才接手礦機呀?為了他自己嗎?咱們管委會的常委們,都是大家信任的,自己遴選出來的幹部,每個月都參加財會室的財務情況通報會,對礦機目前的財務狀況,都是非常清楚的。
姚總接手礦機以來,他和他帶來的所有幹部,工資都沒讓礦機拿過一分錢,除了往裏麵不斷投入,什麽都沒有做。
大家說,姚總是為了什麽?
姚總給咱們財務知情權,給咱們話語權,給咱們參與工廠管理,監督幹部們的權力。
他這麽做,都是為了什麽?
好多人,都說姚總是在幹傻事,是在收買人心。可是,有誰見過,把自己上億的資產做抵押,來買下一個行將倒閉的工廠,再拿出自己上千萬的資金去收買人心?他有這個錢,自己留下來,幾輩子吃穿不愁,還用收買這個人心幹啥?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姚總能對咱們這樣,是把自己一顆火熱的心拿出來,放在大家麵前。他是咱們老廠長姚虎,總工程師廖淑芬的兒子啊!他的心和他的父母一樣,就是為了讓咱礦機再次輝煌!
現在,大家也聽說了,國家打破鐵飯碗,好多廠子倒閉了,大批的工人開始下崗。
可是,咱們礦機呢?這麽困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工人下崗。姚總說,隻要大家願意跟著他幹,他就不放棄任何一個人,讓大家,讓所有的礦機人都吃上飯!
那麽,咱們呢,該怎麽辦?
這麽大的工廠,這麽大的困難,都壓在姚總和薑總身上,就是鐵人也承受不住。可是,咱們這麽多人,都去承擔一點,每個人肩上都擔上一份,這困難就會變的輕鬆很多。
過去咱們不願意為工廠著想,更不願意承擔困難。可是,現在姚總這樣對待咱們,咱們就應該替他把困難承擔過來,一起努力,把這些難關攻克掉!大家說,是不是這麽個理兒?”
見大家紛紛點頭,張主任就說:“那我就不多說什麽了,大家按照丁所長安排的,分成小組,分頭想辦法。我看昨天趙師傅提出來的辦法就很好。可以繼續利用氬弧焊,這個咱們已經快掌握了的技術,在中碳鋼機體上堆焊合金材料,來製造耐磨銷軸。誰願意承擔這個試驗任務?”
當下大家就議論一番,有幾個工人組織起來,找一個技術最好的老工人當組長,丁群又派一個技術員做指導,銷軸研究小組就這樣成立了。
待丁群和課題組長分派好了任務,大家準備分頭行動的時候,張主任又把大家叫住了。
他說:“大家先等一下,我還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