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張代表如此詢問,李春田臉上的笑容就沒了。
過一會兒他才說:“剛下來那會兒,心裏肯定不舒服,怎麽會沒有意見呢?
張書記我也不瞞你,我走到勞人處副處長這個位置上,也是相當不容易。
十八歲進廠,在大件車間幹磨工,一幹就是八年。後來,車間老主任見我尺子使的準,就把我調出來幹檢驗。
那個時候,動亂還沒開始,廠裏組織關係還是正常的。想著上進,沒有真本事是不行的。
再後來,就亂了。大家都不生產,整天的搞批鬥,我也跟著瞎折騰。到七四年廠裏恢複生產,新上來的幹部都是些不懂行的,生產也是亂七八糟。
那時候,我也沒了上進的心勁兒,和大家一起混日子,這工人也幹夠了。我正好和勞人處那個處長是鄰居,就惦記著和他搞好關係,去坐辦公室。
能進勞人處,我費了不少心思,錢也沒少花。進了勞人處以後,又勤勤懇懇苦熬了十幾年,才混到副處長的位置上。
廠子不行了,姚總來了,解散了所有處室,幹部一個不用。我熬二十幾年才做到副處,這一下就變迴了啥也不是,連個科員都混不上。和那些下來的科員、工人給分到一個小組裏等分配工作,心裏肯定不舒服,當時怪話也說了不少。”
張代表聽到這裏就問:“姚總不用你,就是因為你是幹部?”
李春田笑笑說:“那倒不是。真有能耐的幹部,像林清華這些原來的分廠廠長,他也用。”
張代表就說:“我記得你挺能幹的,對本職工作也很上心,怎麽會沒能耐呢?”
李春田就又笑,然後說:“張書記你是覺得我挺能幹的,可到姚總這裏不行啊,能幹不代表有能耐。
咱過去勞人處搞的那套東西,資料保管、整理、撰寫和內查外調那一套,姚總根本用不上。人家現在叫人力資源部,主要是為工廠網絡人才和考核內部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
開始的時候,咱還心裏憋著一口氣,想看姚總的笑話呢。你不用我們這些老人,看你將來職工所有的檔案資料還不全亂了套?你找適合幹工作的幹部都不知道去哪兒找!
結果人家和咱們原先那一套,根本就是兩迴事。後來組織大家討論定崗,人家人力資源部統計科的齊科長帶著人過來,給咱講解考核製度,咱這才搞明白,人家是怎麽個幹法?比咱高明多了,也科學多了,說的大家心服口服。
我這才知道,感情我幹了十幾年人事工作,還是門外漢一個!人家弄的這個,我根本就是一竅不通,人家不用咱,咱也沒啥好冤枉的。”
張代表就又問:“那你怎麽又跑到這裏來了呢,分配過來的?”
李春田說:“哪兒啊?我現在是車工工段的質量小組組長。這個職務雖然不大,可也得競爭上崗,得經過幹部考察和麵試。
我過去幹過檢驗,對這個工作還算熟悉,是和幾個人一起競爭,憑著自己本事得到的這個職位。”
張代表對這個競爭上崗挺感興趣,他沒聽說過,就跟李春田打聽,競爭上崗的事情。
李春田這一講可不得了,好多東西張代表都是第一次聽說,根本不明白。比如這個崗位招聘,崗位工資,雙向管理,幾乎所有的管理製度,都和礦機過去不一樣了。
李春田隻得一項項解釋給他聽,這時間就耽誤大了。好在李春田是組長,不用親自下生產車間動手工作,不然還真耽誤了他的事了。
即便是這樣,張代表也沒全鬧明白是怎麽迴事。他怕呆的時候長了,耽誤李春田的事,就沒好意思仔細追問。
他打算先迴自己辦公室,讓人給他找來姚遠接管礦機以後,所有新製定的規章製度,自己先研究透了再說。
但李春田的話他還是記住了,並進行了適當的總結。
一個,是說現在的確得憑本事吃飯了。從幹部到工人,手裏沒兩下,在崗位上耽誤事,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憑本事吃飯這一點,倒有些像李春田剛入廠那個時代。所以,李春田現在心裏,倒是真的對姚遠沒什麽怨氣了。
他自己心裏明白,過去他混到副處的位置上,不是靠本事,而是靠關係和熬年限。他真正的本事,就是用尺子,卡質量。
在副處的位置上也沒白幹。雖然機關裏勾心鬥角那一套用不上了,可多年鍛煉出來的文字功底和組織能力,讓他幹這個質量組長遊刃有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樣他就很知足了。
他唯一感覺和剛入廠那個年代不同的是,壓力比以前大多了。過去是隻管好好幹就行,幹錯了還有機會改正。
現在不行了,幹錯了要扣績效分,罰款。整個質量小組無論哪一方麵出了問題,他都要擔責任。工作不達標,就要被別人替換掉。
而且,現在每檢出一件廢品,都要牽扯到出這件廢品的操作工的切身利益,必須得小心謹慎,出錯了人家操作工也不答應。
更要命的是,介於能用和不能用之間的那些殘次產品,就得真正考驗他這個組長的經驗和處事能力了。
放過去,到客戶那裏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了,會影響企業聲譽,這個問題是現在的管理層最重視的問題。問題出在廠內還好解決,出在客戶那裏,處罰就要相對嚴重很多。
所以,做為質量負責人來說,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疑似從重。產品隻要有瑕疵,直接報廢。
但這樣就會影響合格率,增加生產成本。機加行業本來利潤就很低,廢品率上去了,大家工資就都會受影響。
關鍵車間那邊還有更高級別的質量監督。一個工段廢品率過高,車間質量監督就會過問,對廢品進行二次檢驗。一旦現他把可以出廠的殘次品也當做廢品處理,他還是要擔責任。
這就是一個矛盾。可話說迴來,要你這個質量組長就是為控製這個環節的,你要連分別殘次品和廢品的能力都沒有,還要你這個組長幹什麽?
這些,都是有形無形的壓力。
盡管有這些壓力,李春田還是覺得現在好。以前雖然沒有壓力,可也沒有崗位工資這一說。幹好幹壞,幹多幹少都差不多。而且,大家論入廠年限,憑工資級別吃飯。有能力你入廠晚,工資級別低,出力了反而沒有不出力的,級別高的拿錢多。
現在不同了,處在質量組長的位置上,他就拿質量組長這個崗位的工資,比一般組員和工人都高很多。要不這個崗位也競爭激烈呢。
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從眾多競爭者當中勝出,這就是一種驕傲。比起他當初當那個副處長來,他反而覺得現在的自己,更有成就感,活的更踏實,更心安理得。
李春田說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幹部職工平等的問題。
姚遠領導下的礦機,隻有崗位不同,沒有人的高低貴賤。這也是姚遠多次守著大家重複的,就是他姚大廈這個礦機的老板,也和所有人一樣,沒有特權,隻能憑這規章製度辦事,不能任意胡來。想隨個人喜好隨便開除工人,那也不行!
同樣,不管哪一級幹部,也沒有權力想用誰就用誰。用人考核有人力資源部,幹部們說了不算。規章製度中,對每一級幹部的權力都做了嚴格規範。也就是說,幹部也是一個崗位,和所有工種的崗位一樣,有嚴格的操做規程。你必須得按著這個規程做事,出規程規定,也算出事故,也要擔責任受處罰。再說規程都在牆上掛著呢,大家都看得見,你出圈兒了大夥兒也不聽你的。
這樣的話,大家都知道幹部的權力範圍了,也沒必要怕幹部,就敢說話了。
雖然沒有絕對的平等,可是,大家知道說話不會被怎麽樣,隻要自己不違反規定,誰也不能說開除就開除,說處罰就處罰,也就敢說話了。
所以,才有了討論激烈的代表會議,有了工人直接給領導提意見的現象,也有了幹部做的不對,工人敢頂撞幹部的事情生。
這在李春田看來,也是個好現象。大家地位平等了,礦機就再沒有了那麽多的歪風邪氣,再沒有了以權謀私,也保證了大家憑本事吃飯這個原則可以執行下去。
張代表被李春田的話給深深打動了。他參軍打仗,最後到工廠裏來,一生都在追求一個讓大多數人都有平等權力的世界。如今,在礦機,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多年的追求,有了希望。
可是,李春田也告訴張代表,好多工人的文化知識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真正遇到事情,往往不知道怎麽來維護自己的權力。
這就好像社會上打官司,往往自己遭遇了不公平,卻不知道怎麽去訴諸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就算去找律師,律師的水平也參差不齊,能真正給他們討迴公道嗎?他們也懷疑,不敢相信律師。
還有一些工人,對幹部的管理方式不理解,明明人家憑公辦事沒有錯誤,也會和幹部胡攪蠻纏,影響幹部工作,影響生產順利進行。
要是有個大家都可以相信的團隊,來幫著大家維護自己的權力,讓真正遭到不公平對待的職工們,不用再擔心自己不會講理,受了委屈無法申訴。同時,讓那些胡攪蠻纏的職工們有所懼怕,服從幹部的正確管理。這樣,無論是幹部還是群眾,都不用再為自己的維權操心,那就好了。
張代表終於明白,姚遠把他給哄迴來,讓他做什麽了。
過一會兒他才說:“剛下來那會兒,心裏肯定不舒服,怎麽會沒有意見呢?
張書記我也不瞞你,我走到勞人處副處長這個位置上,也是相當不容易。
十八歲進廠,在大件車間幹磨工,一幹就是八年。後來,車間老主任見我尺子使的準,就把我調出來幹檢驗。
那個時候,動亂還沒開始,廠裏組織關係還是正常的。想著上進,沒有真本事是不行的。
再後來,就亂了。大家都不生產,整天的搞批鬥,我也跟著瞎折騰。到七四年廠裏恢複生產,新上來的幹部都是些不懂行的,生產也是亂七八糟。
那時候,我也沒了上進的心勁兒,和大家一起混日子,這工人也幹夠了。我正好和勞人處那個處長是鄰居,就惦記著和他搞好關係,去坐辦公室。
能進勞人處,我費了不少心思,錢也沒少花。進了勞人處以後,又勤勤懇懇苦熬了十幾年,才混到副處長的位置上。
廠子不行了,姚總來了,解散了所有處室,幹部一個不用。我熬二十幾年才做到副處,這一下就變迴了啥也不是,連個科員都混不上。和那些下來的科員、工人給分到一個小組裏等分配工作,心裏肯定不舒服,當時怪話也說了不少。”
張代表聽到這裏就問:“姚總不用你,就是因為你是幹部?”
李春田笑笑說:“那倒不是。真有能耐的幹部,像林清華這些原來的分廠廠長,他也用。”
張代表就說:“我記得你挺能幹的,對本職工作也很上心,怎麽會沒能耐呢?”
李春田就又笑,然後說:“張書記你是覺得我挺能幹的,可到姚總這裏不行啊,能幹不代表有能耐。
咱過去勞人處搞的那套東西,資料保管、整理、撰寫和內查外調那一套,姚總根本用不上。人家現在叫人力資源部,主要是為工廠網絡人才和考核內部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
開始的時候,咱還心裏憋著一口氣,想看姚總的笑話呢。你不用我們這些老人,看你將來職工所有的檔案資料還不全亂了套?你找適合幹工作的幹部都不知道去哪兒找!
結果人家和咱們原先那一套,根本就是兩迴事。後來組織大家討論定崗,人家人力資源部統計科的齊科長帶著人過來,給咱講解考核製度,咱這才搞明白,人家是怎麽個幹法?比咱高明多了,也科學多了,說的大家心服口服。
我這才知道,感情我幹了十幾年人事工作,還是門外漢一個!人家弄的這個,我根本就是一竅不通,人家不用咱,咱也沒啥好冤枉的。”
張代表就又問:“那你怎麽又跑到這裏來了呢,分配過來的?”
李春田說:“哪兒啊?我現在是車工工段的質量小組組長。這個職務雖然不大,可也得競爭上崗,得經過幹部考察和麵試。
我過去幹過檢驗,對這個工作還算熟悉,是和幾個人一起競爭,憑著自己本事得到的這個職位。”
張代表對這個競爭上崗挺感興趣,他沒聽說過,就跟李春田打聽,競爭上崗的事情。
李春田這一講可不得了,好多東西張代表都是第一次聽說,根本不明白。比如這個崗位招聘,崗位工資,雙向管理,幾乎所有的管理製度,都和礦機過去不一樣了。
李春田隻得一項項解釋給他聽,這時間就耽誤大了。好在李春田是組長,不用親自下生產車間動手工作,不然還真耽誤了他的事了。
即便是這樣,張代表也沒全鬧明白是怎麽迴事。他怕呆的時候長了,耽誤李春田的事,就沒好意思仔細追問。
他打算先迴自己辦公室,讓人給他找來姚遠接管礦機以後,所有新製定的規章製度,自己先研究透了再說。
但李春田的話他還是記住了,並進行了適當的總結。
一個,是說現在的確得憑本事吃飯了。從幹部到工人,手裏沒兩下,在崗位上耽誤事,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憑本事吃飯這一點,倒有些像李春田剛入廠那個時代。所以,李春田現在心裏,倒是真的對姚遠沒什麽怨氣了。
他自己心裏明白,過去他混到副處的位置上,不是靠本事,而是靠關係和熬年限。他真正的本事,就是用尺子,卡質量。
在副處的位置上也沒白幹。雖然機關裏勾心鬥角那一套用不上了,可多年鍛煉出來的文字功底和組織能力,讓他幹這個質量組長遊刃有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樣他就很知足了。
他唯一感覺和剛入廠那個年代不同的是,壓力比以前大多了。過去是隻管好好幹就行,幹錯了還有機會改正。
現在不行了,幹錯了要扣績效分,罰款。整個質量小組無論哪一方麵出了問題,他都要擔責任。工作不達標,就要被別人替換掉。
而且,現在每檢出一件廢品,都要牽扯到出這件廢品的操作工的切身利益,必須得小心謹慎,出錯了人家操作工也不答應。
更要命的是,介於能用和不能用之間的那些殘次產品,就得真正考驗他這個組長的經驗和處事能力了。
放過去,到客戶那裏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了,會影響企業聲譽,這個問題是現在的管理層最重視的問題。問題出在廠內還好解決,出在客戶那裏,處罰就要相對嚴重很多。
所以,做為質量負責人來說,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疑似從重。產品隻要有瑕疵,直接報廢。
但這樣就會影響合格率,增加生產成本。機加行業本來利潤就很低,廢品率上去了,大家工資就都會受影響。
關鍵車間那邊還有更高級別的質量監督。一個工段廢品率過高,車間質量監督就會過問,對廢品進行二次檢驗。一旦現他把可以出廠的殘次品也當做廢品處理,他還是要擔責任。
這就是一個矛盾。可話說迴來,要你這個質量組長就是為控製這個環節的,你要連分別殘次品和廢品的能力都沒有,還要你這個組長幹什麽?
這些,都是有形無形的壓力。
盡管有這些壓力,李春田還是覺得現在好。以前雖然沒有壓力,可也沒有崗位工資這一說。幹好幹壞,幹多幹少都差不多。而且,大家論入廠年限,憑工資級別吃飯。有能力你入廠晚,工資級別低,出力了反而沒有不出力的,級別高的拿錢多。
現在不同了,處在質量組長的位置上,他就拿質量組長這個崗位的工資,比一般組員和工人都高很多。要不這個崗位也競爭激烈呢。
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從眾多競爭者當中勝出,這就是一種驕傲。比起他當初當那個副處長來,他反而覺得現在的自己,更有成就感,活的更踏實,更心安理得。
李春田說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幹部職工平等的問題。
姚遠領導下的礦機,隻有崗位不同,沒有人的高低貴賤。這也是姚遠多次守著大家重複的,就是他姚大廈這個礦機的老板,也和所有人一樣,沒有特權,隻能憑這規章製度辦事,不能任意胡來。想隨個人喜好隨便開除工人,那也不行!
同樣,不管哪一級幹部,也沒有權力想用誰就用誰。用人考核有人力資源部,幹部們說了不算。規章製度中,對每一級幹部的權力都做了嚴格規範。也就是說,幹部也是一個崗位,和所有工種的崗位一樣,有嚴格的操做規程。你必須得按著這個規程做事,出規程規定,也算出事故,也要擔責任受處罰。再說規程都在牆上掛著呢,大家都看得見,你出圈兒了大夥兒也不聽你的。
這樣的話,大家都知道幹部的權力範圍了,也沒必要怕幹部,就敢說話了。
雖然沒有絕對的平等,可是,大家知道說話不會被怎麽樣,隻要自己不違反規定,誰也不能說開除就開除,說處罰就處罰,也就敢說話了。
所以,才有了討論激烈的代表會議,有了工人直接給領導提意見的現象,也有了幹部做的不對,工人敢頂撞幹部的事情生。
這在李春田看來,也是個好現象。大家地位平等了,礦機就再沒有了那麽多的歪風邪氣,再沒有了以權謀私,也保證了大家憑本事吃飯這個原則可以執行下去。
張代表被李春田的話給深深打動了。他參軍打仗,最後到工廠裏來,一生都在追求一個讓大多數人都有平等權力的世界。如今,在礦機,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多年的追求,有了希望。
可是,李春田也告訴張代表,好多工人的文化知識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真正遇到事情,往往不知道怎麽來維護自己的權力。
這就好像社會上打官司,往往自己遭遇了不公平,卻不知道怎麽去訴諸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就算去找律師,律師的水平也參差不齊,能真正給他們討迴公道嗎?他們也懷疑,不敢相信律師。
還有一些工人,對幹部的管理方式不理解,明明人家憑公辦事沒有錯誤,也會和幹部胡攪蠻纏,影響幹部工作,影響生產順利進行。
要是有個大家都可以相信的團隊,來幫著大家維護自己的權力,讓真正遭到不公平對待的職工們,不用再擔心自己不會講理,受了委屈無法申訴。同時,讓那些胡攪蠻纏的職工們有所懼怕,服從幹部的正確管理。這樣,無論是幹部還是群眾,都不用再為自己的維權操心,那就好了。
張代表終於明白,姚遠把他給哄迴來,讓他做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