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把業務員們按照地圖上劃分的區域放出去,並不是指望他們可以談來業務。


    這些生瓜蛋子,離一個真正業務員具備的水平,還差的很遠,基本屬於外行。


    他是讓這些業務員們,在指定的區域內,把裏麵有多少家工廠,工廠都生產什麽麽,有什麽設備,負責人是誰,如何聯係?等等的這些信息都設法一一搞到,建立一張業務信息地圖。


    現代營銷,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不首先熟悉對方的情況,你連如何向對方推銷自己都做不到,又那裏來的業務?


    直到把信息收集全了,才能有針對性地選定屬於自己的客戶,有針對性地展開銷售攻堅。


    這就是做營銷的第一個功課,情報調研。後麵還有好多比如策劃、廣告、公關一類的專業手段,隻能等這第一步情報收集與調研完成了,再教業務員們其他的。


    其實,對周邊的信息,姚遠早就熟悉了。他做著兩個公司,連自己周邊怎麽迴事都不知道,那就不用幹了。


    他讓業務員們做這些,主要還是讓他們在幹這些具體工作的時候,增長經驗,學到更多的知識。


    現在姚遠的能力有限,也隻能讓大家一起來做所有的工作。在做工作當中,他會發現這些人的優缺點,那時候再根據他們的特長,把他們劃分到各種適合的部門去。


    業務員們經過這種全技能培訓,將來不管在哪個部門做什麽工作,都可以了解其他部門他不做的那些工作的意義,將來可以各部門之間更好的互相理解與配合,讓工作更加整體化,配合更加緊密。


    當初抗抗服裝公司的業務員做的業務地圖,連對方單位負責人的家庭情況,有幾個孩子,配偶的情況,以及全家人的喜好都能收集的清清楚楚,全部填入信息地圖。


    就這份縝密的信息工作,也不是一般銷售公司可以做到的。抗抗服裝公司能夠脫穎而出,可不是全憑僥幸。


    今天,姚遠同樣把自己這個營銷手段用到了礦機的這些業務員們身上,他要再為礦機培養出一批銷售精英出來。


    業務員們在姚遠這種逐步要求下,就慢慢成熟起來。當兩個車間可以生產的時候,業務員們的第一批活,也跑迴來了。


    周邊好多企業的負責人,都是姚遠的朋友,不是朋友也聽說過他的大名,他接手礦機他們也知道。他自己不出麵,隻讓讓業務員過來,和他熟悉的企業負責人,就把電話打到他的辦公室裏來了。


    他們當然要問問他,派業務員過來啥意思?有事直接說就行了,幹嗎要繞這麽大的彎子?


    他隻得和他們解釋,他就是想給礦機培養些人才出來。


    “就這麽一批半吊子,不看你麵子,他們能弄著活?”有相熟的朋友就質疑他,“礦機不是歸你了嗎,有啥事兒你直接說不就完了?”


    “礦機永遠是礦機的。”姚遠就正經地告訴對方,“沒有一個完善的管理體製,沒有自己的人才,不行啊。”


    “那好啊,我就公事公辦,讓他們憑著自己的本事說動我,讓我心甘情願跟他們合作。”對方就迴答他說。


    他就有些著急:“別介呀,你明明知道他們水平不行,別來真的呀!”


    對方就問:“那你讓我怎麽辦呢?”


    他就說:“考驗還是要考驗,隻是到最後,你還得把活給他們呀,也算是給他們增加點信心,幫我一把。就算我欠你個人情還不行嗎?”


    因此,礦機的業務員們,在過推銷自己這一關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驗。隻要他們不放棄,堅持下去,姚遠滿意了的時候,基本都可以獲得或多或少的合同。


    對姚遠來說,機械加工的活並不難找,隻是這個行業,附加值含量太低,利潤率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也就是說,這些活,僅僅可以夠維持工人工資和工廠運轉的,想著靠這個發展起來,是根本做不到的。這是傳統機加行業麵臨的普遍困局,任何人也沒有能力去改變。


    所以,姚遠不再想繼續讓礦機走這種老路子,他要讓美美去搞別人搞不了的大型機械,力求有自己高附加值,高利潤率的產品,這是礦機唯一的出路。


    可是,他現在沒錢了呀,發了這月的工資,下月就再沒錢給大家發工資了。他隻能接受職工們的建議,靠這些傳統產業,來維持大家有工資可發,堅持下去,等待美美那邊搞出正規產品來。


    同時,他發現,通過搞這些傳統產業,還可以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比如,機加行業的管理人才,還有他這些業務員,將來美美那邊都可以用得上。這也算是一個收獲吧。


    最重要的,他可能會通過這種摸索,搞出一套適合大型企業的,由職工參與的監督體製來,徹底扭轉和消滅這類大型企業裏的歪風邪氣,形成一個良好發展的,全新的管理模式。


    如果這個可以成功的話,這個收獲,恐怕比救活礦機的意義,要大的多。


    傳統機加行業,隻要你有人脈,或者你有好的業務員,弄迴活來,養活工人和維持工廠運轉,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行業技術含量不高,投資成本也不高,參與的大小企業眾多,競爭激烈,所以利潤也被壓榨殆盡了。


    對於需求一方來說,活給誰幹都成,價格也基本不會有多少波動。


    過去礦機那些分廠的廠長們,大多走的就是人情和人脈關係的路子,這個主要針對公有製企業,相互之間都是肥了個別人,而工廠自然就會越幹越虧損。


    姚遠要救工廠,當然不能走這個路子。所以,他自然就會拒絕林清華的那些關係單位了。他得走降低成本,公平競爭,盡量對工廠有利的路子。


    所以,他就必須培養業務員,必須搞一套全新的內部管理體係,杜絕過去礦機的歪風邪氣,讓工廠生產的成本降下來。吃請送那一套,正是他要竭力避免的。


    在這個問題的看法上,姚遠比起林清華這些人來,要高明了許多。他的真正目的,林清華和董雲他們,是看不明白的。


    業務員們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知道什麽活可以接,什麽活有麻煩,不能接。甚至有聰明的,可以慢慢走出本地區,去尋找加工要求高,批量大的活去了。


    礦機工人技術成熟,設備齊全,即便在傳統的機械加工行業裏,也可以占有微弱的優勢。而這微弱的優勢,恰恰就是取得客戶信任,提高利潤的籌碼。


    營銷部執行的,仍舊是大廈集團的營銷機製,業務員跑來的產值,是和個人工資掛鉤的,隻不過傳統機加行業利潤低,提成就相對低了不少。


    即便是這樣,這些礦機職工出身的業務員也很知足。因為在礦機廠裏幹,不管是幹工人還是幹職員,他們都得不到這麽高的工資。


    跑來的活多,個人產值高了,拿到的工資自然就高。這對他們來講,也會產生不小的成就感。


    時間稍長,這些業務員當中誰頭腦靈活,有經濟意識。誰腦子不靈光,隻知道瞎跑,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姚遠就根據這些人不同的特點,開始給他們分配不同的部門。


    那些勤快但經濟頭腦欠缺的,他就把他們集中到一起,成立調研科,負責收集情報搞調查。


    那些頭腦靈活,能跑來更多活的,他成立銷售科,讓他們負責銷售推銷和談業務。


    大修車間的活,這些業務員們在跑企業談業務的時候,順便就做了。企業都有設備,都有需要大修的時候。業務員們接觸的廠家多了,大修車間的活反而多起來,買賣紅火,利潤也比機加車間高。


    因此大修車間又增加了不少的人手,連美美那邊的設備修理工作,都承擔下來了。


    大修車間雖然規模沒有機加車間大,但維修設備,手工勞動占比較多,用人也就相對多一些。


    三個月以後,兩個車間加起來,用工達到了一千多人,再加上姚遠這邊成立這麽多職能機構,也用了一百多號人,美美那邊又補充了一百多人進去,剩下沒有崗位的職工數量,就不足兩千了。


    可是這不足兩千人,整天沒事幹白拿工資,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再說他們沒有活幹,就隻能拿最低工資,他們也不滿意,天天派代表過來纏著姚遠想辦法。


    經過姚遠的主動推動,職工們知道團結了,也知道派代表來申訴自己的需求。


    這在姚遠看來,是好事情。勞動者知道組織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幹部們就得有所顧忌,不敢胡作非為。


    以往的礦機,最怕的就是這個。


    上一世的時候,有分廠搞的太不像話,職工們聯合起來去辦公大樓討說法,總廠領導派姚遠去和職工們溝通。姚遠磨破嘴皮子,軟硬兼施,把工人們哄迴分廠幹活。


    接下來,分廠就實行了嚴厲的措施。不允許職工集體進更衣室,換工作服要一個一個的進去換。不允許三個以上的職工在一起說話。就是兩個職工在一起,也不允許超過五分鍾。輕則處分,不發工資,重則直接開除。


    這樣的辦法,隻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


    悠悠眾口,宛如江河泄洪,靠如此圍堵是圍堵不住的。


    僅僅通過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礦機幹部怕職工怕到了什麽地步!


    話說迴來,你幹部光明磊落的話,幹嗎要如此懼怕職工議論呢?


    有這樣幹部的企業,不垮掉才是奇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傻子的燃情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邦亂彈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邦亂彈琴並收藏傻子的燃情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