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慧迴娘家的那天下午,薑美美放寒假,從省城迴來了。
美美是帶著工資上學的,而且是一級工的工資,不是學徒工的。
按照那時候的規定,入廠的新工人,是不允許被推薦上大學的。隻有三年出徒之後,才有這個資格。
這個出徒的概念,不是廠裏規定的各工種出徒年限。
許多人不會注意到,那個時代,入廠新工人在履曆表裏,職務一欄往往填的是“學員”兩個字。三年以後,這兩個字才會被“工人”或者“職員”替代。
這是一種統一的製度,曾經在所有的公家單位裏實行過,直到二十世紀結束,這種製度還在運用。即便是現在,如果注意一下的話,參加工作不滿三年,好多的表格裏,還是要填“學員”這兩個字。
張建國不符合規定,想上大學,就需要張順才另想辦法,搞一個符合特例的名額。那時候,是大興“特事特辦”的。
上大學了,這個礦機廠內的“特事特辦”就得掩蓋起來,學徒工就必須得變一級工。
如果不是在張代表過來的時候,姚遠和他提到薑美美,張順才給兒子弄到的這個“特例”名額,就成功了。
經姚遠這麽一提,張代表就留心了。張建國與有著出色表現的薑美美相比,自然毫無優勢。張代表大筆一揮,這個“特例”名額就成了薑美美的。
同樣,薑美美這個“學員”資格的學徒工,也就變了一級工,拿二十七塊五的工資了。
可見,弄這麽一個名額並不容易,結果自己兒子沒撈著,成了替別人瞎忙活了,張順才恨姚遠,也是必然的。
薑美美帶著一級工的工資上學,除卻生活費可以完全自給自足以外,還有結餘。
美美的打扮,已經比這裏的人顯得洋氣了。加厚的白底黑線方格棉紡外套,而且是翻領的,裏麵露著高領的大紅毛衣,直筒的料子褲上,褲線筆直,還穿了一雙半根皮鞋,走路帶著“咯噔咯噔”的聲響。進村的時候,引的好多人看她,一時竟然沒有認出她來。
她迴來的時候,除了像薑抗抗插隊探親迴來的時候一樣,挎了一個軍綠單肩帆布包以外,還帶了一個旅行包,裏麵是給大家買的禮物。
她給薑姨和薑抗抗各自買了一雙皮鞋。
薑姨一輩子沒穿過皮鞋。薑抗抗那雙姚遠給她買的皮鞋,薑美美上學走的時候,抗抗給了美美。美美已經發育成熟起來,和抗抗穿一樣大的鞋了。
以後姚遠幹搬運工又掙了錢,才又給抗抗買一雙,抗抗也隻是出門才舍得穿。
薑美美給姚遠的禮物,是一件暗紅的毛衣。是她買了毛線迴來,自己親自織的。
薑美美迴家,薑姨並沒有像抗抗插隊第一次迴家時那麽激動,也沒哭。
抗抗是去農村受苦,美美則是去省城享福去了,有啥好哭的?
為此,美美還傷心半天,又認為她媽有偏有向。
你大閨女迴來,你又哭又笑,還給下雞蛋麵吃。我迴來了,而且是從更遠的省城迴來,你咋一點反應沒有呢?
“你是不是特煩我,不希望我迴來呀?”薑美美就問她媽。
薑姨說:“對啦,就不歡迎你迴來。迴來不替我幹活,還整天氣我,我幹啥歡迎你?”
薑美美就說:“那好,我放暑假就不迴來了。”
薑姨說:“你敢!你姐跟大傻六月結婚,你不迴來試試!”
姚遠和抗抗原本是打算五一結婚的,可薑美美五一隻有一天假,迴不來。抗抗不想自己出嫁的時候,妹妹不在身邊,這才把婚期改到八月,薑美美放暑假的時候。
薑姨說的六月,是按照陰曆說的。
薑美美那樣說,也就是和她媽賭氣。她知道抗抗結婚,怎麽會不迴來?
當下就不和她媽一般見識,把自己給大家買的禮物拿出來。
除了禮物,美美還在省城裏買了些桃酥、花生仁一類的吃食,還給姚遠買了一包茶葉。
省城裏物質相對於這個小城,豐富不少。比如這個茶葉,省城就能買到西湖龍井,而這裏,除了老幹烘就是茶磚了。
姚叔這時候不喝茶,姚遠卻有喝茶的習慣。這都是在以後的礦機裏坐辦公室,養成的習慣,而且還有癮。自己掙錢以後,姚遠又把喝茶這個愛好給撿起來了,隻是老幹烘太煞口,喝的他老是皺眉。不喝這個又沒有別的,隻好湊付了。
薑美美記著他這個習慣,迴來就給他帶了一斤龍井迴來。
薑姨卻死活不肯穿閨女給她買的那雙皮鞋。
“我一個老太婆穿皮鞋,我穿出去找別人罵是不是?”
薑美美就勸她說:“媽,你還不到四十五,你不大呀。在省城裏,和你這般大的,比我穿的都鮮亮。”
“那是省城!”薑姨說,“咱這是小地方,穿這個,還不被人罵死?你自己穿吧,我不要!”
美美沒迴來的時候,抗抗給自己做棉襖,也給美美做一件。抗抗懂事了,知道疼妹妹了,她有的,就忘不了美美。
美美脫了毛衣,穿上姐姐給她做的棉襖,一個標準的北國美人的形象就出來了。姐倆相映成輝,可惜手頭沒有照相機,不能把這個美好的形象記錄下來。
美美迴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抗抗就沒去叫在街上掃地的姚遠。
姚遠上班是很不自覺的。早上不去報到,下午下班,要不是因為覺得讓邵玲早上下午推兩趟車子過意不去,估計下午他都不去清潔隊。
不高興了,就和邵玲商量好,一起罷工一天,隻領了工具來,並不去打掃街道,到下午下班,再去把工具交了。邵玲讓他帶的,現在的膽子也是越來越大。
雖然這大街原來也用不著天天掃,可你也得做做樣子,應付一下領導吧?樣子他都懶得做了。
抗抗總怕這樣下去,他把這份工作給丟了。說他不聽,隻好盡量哄著他去上班,上班的時候盡量不去打擾他。
姚遠下班迴來,才知道美美迴來了。試了美美給他織的毛衣,不大不小。卻對那包西湖龍井情有獨鍾,當時就拿了茶壺來泡了喝,一副享受的樣子。穿越以來,這是他第一次喝到像樣的茶葉。
美美看他那個樣子就說:“你喝沒了就寫信告訴我,我在那邊買了再給你寄迴來。”
姚遠竟然沒有拒絕,答應了。不僅答應,還問美美省城還有什麽茶葉,烏龍有沒有?普洱、鐵觀音、金駿眉呢?信陽毛尖、大紅袍、正山小種呢?就差再問凍頂烏龍和小青柑了。
幸虧美美不懂茶葉,薑姨和抗抗也不懂,要不然當真就沒法圓謊了,你是怎麽知道這一堆茶葉名的?
最終,大家的話題,還是落到的薑美美給薑姨買的那雙皮鞋上。
的確,像薑姨這個年齡的的,在礦機這個地方,還真是很少有穿皮鞋的,連學校裏的老師,穿的都是布鞋。隻有幾個廠級幹部的媳婦裏麵,像張順才媳婦,有穿皮鞋的。
最後論證的結果,就是薑姨自己覺得穿不出門,大家也別難為她。
可薑姨的腳是38號的,比抗抗和美美都大一號,這是她小時候爬山勞動造成的。薑姨的鞋,姊妹倆都穿著大,沒法穿。
皮鞋在那個年代可是珍貴的東西,這麽白瞎了實在可惜。這可咋辦?
最後,還是姚遠想到了辦法。
美美能夠上大學,都是人家張代表給出的力,咱得應該感謝人家。就是不知道張代表夫人穿多大的鞋?美美買的這雙皮鞋很漂亮,在小城裏還真買不到。
如果張代表夫人穿著合適,可以送給她穿,也權當是對人家表示感謝。
姚遠這個提議比較合理,大家一致同意。隻是,怎麽才能知道張代表夫人穿多大號的鞋呢?
薑姨說:“管她穿多大號的幹啥?她穿著不合適不會再送給別人呀?我今晚就給她送過去!”薑姨好說道,辦這樣的事並不感到為難。
姚遠還是把薑姨勸住了。
做為後世的培養幹部,他在這種事情上,比薑姨更有經驗。
現在住的都是平房,誰去誰家,都容易被別人看見。張代表現在是領導,薑姨這樣公開拿著東西去人家那裏,影響不好。
薑姨就問:“那咋辦呢?”
姚遠說:“最好是等張代表媳婦下班的時候,薑姨你在前麵的寬街上等著她,找個理由把她叫到咱們家裏來,然後再把鞋給她。這樣,她拿著包從咱家出去,就不會被人懷疑了。”
這個辦法,當然就比薑姨直接去張代表家送鞋,好的多了。
薑姨就問:“大傻你這些心眼兒都是跟誰學的啊?”
姚遠說:“我自己琢磨的呀,這個還用跟別人學呀?”
姚遠這個辦法還真好使。張代表夫人正好就是穿38號鞋,還特別喜歡那雙皮鞋,還真就要了。
可是,不久之後,這事就讓張代表知道了,硬逼著自己媳婦給薑姨送了十塊錢過來。
美美買那雙皮鞋,總共才花了八塊多錢,這下倒讓人家張代表倒賠上一塊多,薑姨心裏就很不得勁兒。
姚遠就安慰薑姨說:“那雙鞋在咱們這裏沒有賣的,又那麽漂亮,張代表媳婦不會覺得吃虧的。再說,咱們給她東西,也能證明咱們沒有忘記他們的恩情,這就夠了。”
薑姨說:“不行,咱不能賺人家這個便宜,這不成投機倒把了?”到了兒還是拿了一塊多錢去還了人家。
這個時代的人們,就是這麽樸實,姚遠對薑姨也沒什麽辦法。
最讓他感動的,卻是張代表這種作風。如果這種作風保持下來,國家的強大,的確是可以蹺足而待的。
美美是帶著工資上學的,而且是一級工的工資,不是學徒工的。
按照那時候的規定,入廠的新工人,是不允許被推薦上大學的。隻有三年出徒之後,才有這個資格。
這個出徒的概念,不是廠裏規定的各工種出徒年限。
許多人不會注意到,那個時代,入廠新工人在履曆表裏,職務一欄往往填的是“學員”兩個字。三年以後,這兩個字才會被“工人”或者“職員”替代。
這是一種統一的製度,曾經在所有的公家單位裏實行過,直到二十世紀結束,這種製度還在運用。即便是現在,如果注意一下的話,參加工作不滿三年,好多的表格裏,還是要填“學員”這兩個字。
張建國不符合規定,想上大學,就需要張順才另想辦法,搞一個符合特例的名額。那時候,是大興“特事特辦”的。
上大學了,這個礦機廠內的“特事特辦”就得掩蓋起來,學徒工就必須得變一級工。
如果不是在張代表過來的時候,姚遠和他提到薑美美,張順才給兒子弄到的這個“特例”名額,就成功了。
經姚遠這麽一提,張代表就留心了。張建國與有著出色表現的薑美美相比,自然毫無優勢。張代表大筆一揮,這個“特例”名額就成了薑美美的。
同樣,薑美美這個“學員”資格的學徒工,也就變了一級工,拿二十七塊五的工資了。
可見,弄這麽一個名額並不容易,結果自己兒子沒撈著,成了替別人瞎忙活了,張順才恨姚遠,也是必然的。
薑美美帶著一級工的工資上學,除卻生活費可以完全自給自足以外,還有結餘。
美美的打扮,已經比這裏的人顯得洋氣了。加厚的白底黑線方格棉紡外套,而且是翻領的,裏麵露著高領的大紅毛衣,直筒的料子褲上,褲線筆直,還穿了一雙半根皮鞋,走路帶著“咯噔咯噔”的聲響。進村的時候,引的好多人看她,一時竟然沒有認出她來。
她迴來的時候,除了像薑抗抗插隊探親迴來的時候一樣,挎了一個軍綠單肩帆布包以外,還帶了一個旅行包,裏麵是給大家買的禮物。
她給薑姨和薑抗抗各自買了一雙皮鞋。
薑姨一輩子沒穿過皮鞋。薑抗抗那雙姚遠給她買的皮鞋,薑美美上學走的時候,抗抗給了美美。美美已經發育成熟起來,和抗抗穿一樣大的鞋了。
以後姚遠幹搬運工又掙了錢,才又給抗抗買一雙,抗抗也隻是出門才舍得穿。
薑美美給姚遠的禮物,是一件暗紅的毛衣。是她買了毛線迴來,自己親自織的。
薑美美迴家,薑姨並沒有像抗抗插隊第一次迴家時那麽激動,也沒哭。
抗抗是去農村受苦,美美則是去省城享福去了,有啥好哭的?
為此,美美還傷心半天,又認為她媽有偏有向。
你大閨女迴來,你又哭又笑,還給下雞蛋麵吃。我迴來了,而且是從更遠的省城迴來,你咋一點反應沒有呢?
“你是不是特煩我,不希望我迴來呀?”薑美美就問她媽。
薑姨說:“對啦,就不歡迎你迴來。迴來不替我幹活,還整天氣我,我幹啥歡迎你?”
薑美美就說:“那好,我放暑假就不迴來了。”
薑姨說:“你敢!你姐跟大傻六月結婚,你不迴來試試!”
姚遠和抗抗原本是打算五一結婚的,可薑美美五一隻有一天假,迴不來。抗抗不想自己出嫁的時候,妹妹不在身邊,這才把婚期改到八月,薑美美放暑假的時候。
薑姨說的六月,是按照陰曆說的。
薑美美那樣說,也就是和她媽賭氣。她知道抗抗結婚,怎麽會不迴來?
當下就不和她媽一般見識,把自己給大家買的禮物拿出來。
除了禮物,美美還在省城裏買了些桃酥、花生仁一類的吃食,還給姚遠買了一包茶葉。
省城裏物質相對於這個小城,豐富不少。比如這個茶葉,省城就能買到西湖龍井,而這裏,除了老幹烘就是茶磚了。
姚叔這時候不喝茶,姚遠卻有喝茶的習慣。這都是在以後的礦機裏坐辦公室,養成的習慣,而且還有癮。自己掙錢以後,姚遠又把喝茶這個愛好給撿起來了,隻是老幹烘太煞口,喝的他老是皺眉。不喝這個又沒有別的,隻好湊付了。
薑美美記著他這個習慣,迴來就給他帶了一斤龍井迴來。
薑姨卻死活不肯穿閨女給她買的那雙皮鞋。
“我一個老太婆穿皮鞋,我穿出去找別人罵是不是?”
薑美美就勸她說:“媽,你還不到四十五,你不大呀。在省城裏,和你這般大的,比我穿的都鮮亮。”
“那是省城!”薑姨說,“咱這是小地方,穿這個,還不被人罵死?你自己穿吧,我不要!”
美美沒迴來的時候,抗抗給自己做棉襖,也給美美做一件。抗抗懂事了,知道疼妹妹了,她有的,就忘不了美美。
美美脫了毛衣,穿上姐姐給她做的棉襖,一個標準的北國美人的形象就出來了。姐倆相映成輝,可惜手頭沒有照相機,不能把這個美好的形象記錄下來。
美美迴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抗抗就沒去叫在街上掃地的姚遠。
姚遠上班是很不自覺的。早上不去報到,下午下班,要不是因為覺得讓邵玲早上下午推兩趟車子過意不去,估計下午他都不去清潔隊。
不高興了,就和邵玲商量好,一起罷工一天,隻領了工具來,並不去打掃街道,到下午下班,再去把工具交了。邵玲讓他帶的,現在的膽子也是越來越大。
雖然這大街原來也用不著天天掃,可你也得做做樣子,應付一下領導吧?樣子他都懶得做了。
抗抗總怕這樣下去,他把這份工作給丟了。說他不聽,隻好盡量哄著他去上班,上班的時候盡量不去打擾他。
姚遠下班迴來,才知道美美迴來了。試了美美給他織的毛衣,不大不小。卻對那包西湖龍井情有獨鍾,當時就拿了茶壺來泡了喝,一副享受的樣子。穿越以來,這是他第一次喝到像樣的茶葉。
美美看他那個樣子就說:“你喝沒了就寫信告訴我,我在那邊買了再給你寄迴來。”
姚遠竟然沒有拒絕,答應了。不僅答應,還問美美省城還有什麽茶葉,烏龍有沒有?普洱、鐵觀音、金駿眉呢?信陽毛尖、大紅袍、正山小種呢?就差再問凍頂烏龍和小青柑了。
幸虧美美不懂茶葉,薑姨和抗抗也不懂,要不然當真就沒法圓謊了,你是怎麽知道這一堆茶葉名的?
最終,大家的話題,還是落到的薑美美給薑姨買的那雙皮鞋上。
的確,像薑姨這個年齡的的,在礦機這個地方,還真是很少有穿皮鞋的,連學校裏的老師,穿的都是布鞋。隻有幾個廠級幹部的媳婦裏麵,像張順才媳婦,有穿皮鞋的。
最後論證的結果,就是薑姨自己覺得穿不出門,大家也別難為她。
可薑姨的腳是38號的,比抗抗和美美都大一號,這是她小時候爬山勞動造成的。薑姨的鞋,姊妹倆都穿著大,沒法穿。
皮鞋在那個年代可是珍貴的東西,這麽白瞎了實在可惜。這可咋辦?
最後,還是姚遠想到了辦法。
美美能夠上大學,都是人家張代表給出的力,咱得應該感謝人家。就是不知道張代表夫人穿多大的鞋?美美買的這雙皮鞋很漂亮,在小城裏還真買不到。
如果張代表夫人穿著合適,可以送給她穿,也權當是對人家表示感謝。
姚遠這個提議比較合理,大家一致同意。隻是,怎麽才能知道張代表夫人穿多大號的鞋呢?
薑姨說:“管她穿多大號的幹啥?她穿著不合適不會再送給別人呀?我今晚就給她送過去!”薑姨好說道,辦這樣的事並不感到為難。
姚遠還是把薑姨勸住了。
做為後世的培養幹部,他在這種事情上,比薑姨更有經驗。
現在住的都是平房,誰去誰家,都容易被別人看見。張代表現在是領導,薑姨這樣公開拿著東西去人家那裏,影響不好。
薑姨就問:“那咋辦呢?”
姚遠說:“最好是等張代表媳婦下班的時候,薑姨你在前麵的寬街上等著她,找個理由把她叫到咱們家裏來,然後再把鞋給她。這樣,她拿著包從咱家出去,就不會被人懷疑了。”
這個辦法,當然就比薑姨直接去張代表家送鞋,好的多了。
薑姨就問:“大傻你這些心眼兒都是跟誰學的啊?”
姚遠說:“我自己琢磨的呀,這個還用跟別人學呀?”
姚遠這個辦法還真好使。張代表夫人正好就是穿38號鞋,還特別喜歡那雙皮鞋,還真就要了。
可是,不久之後,這事就讓張代表知道了,硬逼著自己媳婦給薑姨送了十塊錢過來。
美美買那雙皮鞋,總共才花了八塊多錢,這下倒讓人家張代表倒賠上一塊多,薑姨心裏就很不得勁兒。
姚遠就安慰薑姨說:“那雙鞋在咱們這裏沒有賣的,又那麽漂亮,張代表媳婦不會覺得吃虧的。再說,咱們給她東西,也能證明咱們沒有忘記他們的恩情,這就夠了。”
薑姨說:“不行,咱不能賺人家這個便宜,這不成投機倒把了?”到了兒還是拿了一塊多錢去還了人家。
這個時代的人們,就是這麽樸實,姚遠對薑姨也沒什麽辦法。
最讓他感動的,卻是張代表這種作風。如果這種作風保持下來,國家的強大,的確是可以蹺足而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