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山巔,老道士抱著酒葫蘆斜躺在青石板上唿唿酣睡,忘川長出了一口氣,幸好老道士還沒走,否則就白跑了一趟,他暗自慶幸沒有放棄,老道士並沒有戲弄自己。如果之前放棄的話,他就失去了修習道法的絕佳機會,日後未必還能在遇到。


    忘川雖然出身向野,卻也懂得基本的禮數。如今有求於老道士,自然不會打擾他的清夢,他找老道士身旁找了處幹淨的地方坐下,靜靜地等待著老道士的蘇醒。


    約摸著等了一個時辰,在忘川近乎要睡著的時候,老道士打了一個哈欠,伸著懶腰,扭頭看向一旁的忘川,嘴角微微露出笑意。


    忘川立馬起了精神,心花怒放地看著老道士,稽首行禮道:“前輩。”


    老道士拔開酒葫蘆的瓶塞,飲了一口清酒,砸吧兩聲說道:“小子,你等多久了?”


    忘川笑笑說:“晚輩剛到沒一會兒,不算晚吧?”


    “你小子還算有點樣子。”老道士飛身落地,仔細地打量著忘川,犀利的眼神仿佛將忘川的內在外在都瞧了個遍,“能夠在一個時辰奔襲兩百餘裏路,登上鳳鳴山山巔,還算有點資質。”


    聽到老道士的認可,忘川心下大喜,莫非前輩答應收我為徒了?他連忙拜倒磕頭,“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三拜。”


    忘川再要拜第二拜時,老道士伸手阻止,“忘川,你與貧道並無師徒之緣。不過受你一拜,貧道自當傳你一些功法傍身,你且起來吧。”


    “前輩…”忘川情急,他怎能錯過大好的機會。雖說老道士會傳授一些功法,但與成為老道士的徒弟有著天差之別。唯有成為師徒,老道士才會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忘川怎能不知這道理。


    “不用再說了,凡事講究個機緣,貧道又怎麽能破了規矩。”老道士擺擺手,他再次迴到青石板上盤腿而坐,對著有些遺憾的忘川地說:“一個時辰,二百餘裏路,你是否認為貧道有意刁難你,心中沒少編排貧道吧?”


    雖然不能成為老道士的徒弟,令忘川心生遺憾,但是老道士願意傳授功法,他已滿懷感激之情。沒有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他還是滿足的。在老道士麵前,他比任何時候都要恭敬,“晚輩不敢。”


    “你若不敢,那也不是你了。”老道士並不在意忘川曾經的編排,他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師長和藹慈祥,他笑了笑說:“川兒,並非貧道有意刁難於你。你曾經獲得天賜機緣,得到一池月華靈液的洗髓煆體,你現在的身體並非常人可比,這一點你應該有所察覺。在沒有修習任何功法的情況下,卻擁有超於常人的體魄、速度,甚至誅殺那些修行多年的修士,這一切都歸功於月華靈液對你身體的改造。”


    “不過你畢竟沒有邁入道門,月華靈液的磅礴靈力並沒有被充分轉化為真氣,而是積存於身體之中,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你現在可以感知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否有所不同。”


    忘川感到非常詫異,並非是因為身體出現了某種變化,而是對於老道士驚人之言,他暗自忖道:“他清楚地記得這件事除了賽西施、綠綺和靈兒姑娘外,並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那麽前輩又是怎麽知道月華靈液之事呢?從前輩口氣中,不難聽出他對過去的自己了如指掌,莫非他一直在關注自己?這怎麽可能,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會經曆各種離奇之事,前輩難道能未卜先知?”


    轉念一想,以前輩的修為,或許真有測算天機,占卜前世今生的能力,於是也不再過多思量。對於身體的變化,他非常清楚,能夠在一個時辰之內來到鳳鳴山巔,多虧了那一段經義,讓他對於納氣禦氣有了新的認識。來時的路上,他明顯感覺身體中有一股駭人的力量經過身體四肢百骸的反複循環後化作一道道溫熱的氣流進入了元府之中,這應該就是前輩所說的月華靈液積壓在身體中的殘餘靈力吧。


    想起那一段經義,他記起當初傳授這段經義地前輩聲音與老道士頗為相似,此前他並沒有在意,可是此刻細細想來,忘川不由地身體一怔,抬頭看了看老道士,再次叩拜說:“前輩,多謝當日傳授經義之恩…都怪晚輩眼拙,在弘農時沒有認出您。”


    “往日之事不必再提了。”老道捋了捋胡須,顯然是默認了他是傳授經義之人,他鄭重地說:“川兒,在傳授你修行之法前,貧道還需給你講講有關修行界的一些事情。”


    忘川正襟危坐地盤坐在青石板前,恭敬地聆聽著。


    “自天地誕生,萬物生靈,皆可溯源。種族之茂,多不勝數。時至今日,修行界已然形成共識,分為人族、妖族、魔族和靈族四大種族。有關種族之源,事關天機,貧道不宜過多分說,隻可淺言淡提。迄今為止,天地之演,億萬年之久,可分為太古、遠古、上古、中古和今古五大時期。”


    “太古始於天地之前,宇宙之始,混沌蒼茫,孕育天地之精。遠古時期,盤古真人開天辟地,以誅仙四劍定地火風水,分清濁乾坤,開辟洪荒世界,演變六道輪迴,生生不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立,遠古至。”


    “盤古真人乃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天地構成之初,石澗積血中誕生太元玉女。太元玉女會人言,常遊玩於大地之上,仰吸元氣,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生扶桑大帝東王公與西王母,再生天皇兄弟十二人。”


    “遠古時期,混沌神祇女媧以神泥造人,人族由此誕生。盤古氏子孫天皇、地黃和泰皇統一天庭,史稱遠古三皇,泰皇最為尊貴,率妖族興統禦天庭,而巫族掌管地界四方,上古時期到來。巫妖之禍起,天地動亂,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救黎民於水火,人族中興,人族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先後天下,直至人族封神一戰後,上古時期結束,眾神開辟神、仙、佛、魔、妖、人、鬼六界,神、仙、佛三界在天,故而又稱為天界。中古時期,人族背離天道與諸神,勢力割據、戰亂不止,生靈再度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上界眾神勃然大怒,封閉人間界升天之門,隱於三十六重天不再插手人間事。”


    老道士歎了一口氣,或是口幹舌燥,或是心生惆悵,飲了一口酒後繼續說:“雖然上界眾神仍給修行之人留有一線機緣,但是天門封閉,人間界靈氣無法維繼,愈發稀薄,想要修道成仙難如登天。人間界的一切生靈若想得道成仙,皆要通過天道法則的考驗,曆經重重雷劫,才能羽化登仙。中古時期隨著天門封閉而結束,修行界稱之為末法時代的結束。”


    “末法時代結束,無數玄奧的修行之法失傳,以供修行者修煉的天才地寶越來越稀少,升仙也僅僅是成為過往的傳說,唯有天選之人方能飛入天界……”


    老道士抱著酒葫蘆不停地飲酒,時而抬頭看向那輪月牙兒。雖然老道士隻是簡明扼要的講述了一段神奇而又精彩紛呈的宇宙洪荒史,但是忘川仍是聽得瞠目結舌,這已經顛覆了他所有的認知,他無法想象在那段蠻荒時期,這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諸天神佛,大妖異種、巫妖之禍,天地傾斜…若是他自己生活在那樣一個年代裏,會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他無法確信。


    不過他能確信的一點,人性的罪惡源自於欲望,中古時代人族能夠背離諸神和現今的人並沒有任何區別。總有人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勾心鬥角,手段兇殘。如今那些占卜打卦、趨吉避兇之人成了世人口中的神仙,這真是極大的諷刺。


    過了片刻,老道士迴過神來,繼續說:“川兒,貧道與你講這一段過往,是希望你能夠明白,人不能背離天道,否則不會有好下場。”


    “川兒明白。”忘川鄭重地點點頭。


    “川兒,你可知,何為神仙?”老道士問。


    忘川思慮了片刻,“長生不老,是為神仙。”


    老道士搖搖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在三界和五行中雖然也可以超脫生死,但是仍受天道約束。唯有真正跳出三界五行最終超淩三界,逍遙太清境,方可真正的自由自在,長生不老。如今天界的神仙…”老道士忽然一頓,隨後話鋒一轉,“若是以後你有機緣飛升仙界也不可自滿,修行一途沒有始終。”


    老道士倏然一頓,顯然是涉及仙界隱秘,不是他這樣的一個凡人可以聽得的,忘川了然於胸,於是便沒有追問,恭恭敬敬地點點頭。他心中十分好奇,為何老道士對於仙界如此了解,仿佛他就是神仙一般無二,越是好奇,他對於老道士越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們所生活的這片由陳國統禦的土地叫龍淵大陸。龍淵大陸有“四部九州”之稱,四部為南瞻部州、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四大洲。九州則是在四部基礎上進行劃分,南瞻部洲分為同州、湘州;東勝神洲分為雲州、宣州、靖州;西牛賀洲分為涼州、永州;北俱蘆洲則劃分為憲州、洛州。龍淵大陸僅為天下之一角,龍淵大陸之外,仍有萬海之濱、群山仙島、極險之地。不過在你修為還未達到一定境界之前,你暫時也出不了龍淵大陸……”


    老道士不厭其煩的與忘川描述著龍淵大陸非常人所能了解的修行異誌。龍淵大陸上除了人族以外,依然生活著妖族、魔族和靈族,每一種族都生存在自己的世界,魔族生存在魔界、妖族生存在妖界,而靈族則生存在靈界。魔界、妖界和靈界與人族修行界在數千年的正魔之戰中,終達成約定,彼此和平相處,互補幹涉、互不侵犯。


    妖族傳承自上古妖教,或為精怪,或為異獸。遠古時期,沌諸諸神先後證道成聖,女媧受掌管天庭的師弟泰皇——東皇太一之邀,加入妖族,成為妖族之祖。定三才人道,創立妖教,為妖教教主,人道妖道,合為一體。上古妖獸,都是肉身修煉,三百六十五路妖族大聖,分管周天星鬥、日月更替,可借星力修煉,那星鬥就是以此命名。


    證元始非大毅力大智慧大機緣大法力大功德不能成之。東皇雖得大道封賜聖位,掌先天至寶混沌鍾,精通寰宇至理,卻欠缺無量量劫法力,以至不能成道,最終皆為因果糾纏所累,祖巫玄冥與太一同歸於盡,妖巫俱損,洪荒破碎,而女媧為聖不得插手,人道分出妖族,由老君強立人教,若幹上古妖族身亡,剩餘有的躲藏起來,有的歸附仙道。女媧則大隱於天,不問大教,冷眼立三界。


    至今日,妖族頭身雖不及上古之強悍,卻神魂兼備,天生對靈氣和星力感知超乎其他種族。妖族形態各異,多化作人形。一旦靈智開化,吸收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化形,擁有奇異之能。血脈傳承自上古妖族一脈,卻因末法時代結束,受天地法則約束,妖族血脈的天賦異稟在傳承中漸漸衰退,又因修煉功法傳承的沒落,如今的妖族卻是讓人唏噓不已。


    魔族傳承自上古祖巫一脈。上古巫神天生肉身強橫無匹,吞噬天地,操縱風水雷電,填海移山、改天換地。尤以十二祖巫最為厲害,司掌五行、時空、風雨雷電和氣候。


    巫族相信萬物有靈,而且可以通過精神感召祖巫降臨,並能召喚生靈助戰,修行傳說中的通靈術,不需具備強橫的力量,講求一種精神信仰和精神力修為,成效極快。正所謂,鬼怪妖佛仙,天心修為我為前。十二祖巫在天佑,三界神通舞中詮。


    然而,祖巫有元神,卻先天不足,無大法力,不能破虛,以至不能成道。而現今的巫族早已不複祖巫當年,不僅有先天不足,而且也不再具備元神,若無元神修煉之法,巫族道自難成,通靈術法亦不懼當年威能。


    自巫妖一戰後,巫族日漸式微,人族中興時,魔神蚩尤與皇帝一戰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退居西南之地,蚩尤殘部修煉成魔,後世通常稱謂魔族。凡魔族都是俊美無比、高傲且崇拜力量、黑發紫瞳,瞳孔紫色越深則能力越強。


    人族、妖族和靈族心術不正者,以有違天道的手段提升修為、行極惡之事,雖統稱為魔修,卻並非巫族一脈正統魔族。


    靈族一脈過於神秘,常尋不見蹤跡,暫且不表。


    人族一脈卻最為奇特,雖不是鴻蒙孕育而生,先天不及洪荒異種、肉身羸弱、神魂平平,卻成眾聖證道之本,受聖人教化,享有天道機緣,兼具智慧,天資出眾者,可修三千大道,煉丹藥製法器,成仙成佛。


    以往四界自成俗約,人類一族修士最強,因此承擔起監察自責,維護四方界的安定。無論哪一方破壞約定,修行界都會出麵調停。而現今自陳國建立,大行皇帝設立荒火營巡查維持整個人間界的修行者、魔族、妖族和靈族秩序,凡是通過荒火營考驗的青年才俊均可加入荒火營。


    雖然種族不同,對於修為境界的界定不同,但通常以修行界的通識為準。修行境界共分為凝神、禦氣、真悟、洞玄、太虛、衝虛、本初、元始和長生九大境界,每一修行境又劃分為初、中、後和巔峰四小境界。


    常理而論,境界越高,修為越高,修為境界的高低又與人的毅力、機緣、根性和天資有著直接的關係,根性越佳、機緣越多越大,則修為精進速度越快。若是在搭配上階丹藥、靈寶輔以修行,不僅可以固本培元,還能提高修行速度。


    通常丹藥皆為增益類丹藥,以作用劃分為療傷恢複、固本培元、溫養神魂、淬體鍛骨、延年益壽、增幅修為等各類丹藥,又以屬性劃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丹藥,根骨屬性不同之人,服用丹藥效果則有不同。


    如同一顆金屬性的丹藥,非金屬性根骨的人服之,則丹藥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難以吸收丹藥中藥力的十之一二,而金屬性根骨的服之,則能更為充分的將丹藥的藥力吸收。


    丹藥以品質可分為四階九品。所謂九品則是丹藥的具體品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九品,每三品為一階,分為下階、中介、上階和靈階。換言之,一至三品丹藥統稱為下階丹藥,四至六階丹藥統稱為中介丹藥,七至八品丹藥統稱為上階丹藥,而九品丹藥則單獨歸類為靈階丹藥。九品丹藥之所以稱之為靈階單品,是因為九品丹藥已經超乎常人的認知,丹藥已通靈,具有藥靈。


    修行者的法寶通常分為法器、寶器、靈器、仙器、後天靈寶、後天至寶、先天靈寶和先天至寶,又按照品階分為上、中、下三品,有五行屬性之分,配合屬性相同的功法,能夠展現出更大的威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默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默客並收藏烏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