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大家的支持,

    孫小至自受祖大聖之教,每日隻在洞中修心養性,以待進求正果。因他外慮不生,內裏卻十分快活。不期一日清晨起來,頭裏有些疼痛,疼痛了半晌方才得定;到了午間,忽然又痛起來,又痛了半晌方定;到了晚上,忽然又痛。一連三、五日,日日俱是這等。用手去頭上一摸,卻是那金箍兒束得疼痛,因想道:“前日,祖大聖原說這箍兒是我的魔頭。這幾日頭痛,莫非就是這箍來魔我?”又想道:“我戴了許久為甚不痛?這幾日為何忽痛起來?”日日痛不過,隻得來問通臂仙。通臂仙道:“我聞得當初老大聖頭上也有個金箍兒,乃是觀世音菩薩教唐三藏收束老大聖的法術。老大聖但不受教,唐三藏便念起咒來,老大聖便頭痛欲裂;今日,大王這等頭痛,想是有人念咒。”孫小聖道:“若果如此,卻怎生解救?”通臂仙道:“必須覓念咒人,求他不念,方可解救。”孫小聖道:“念咒的知是哪個?到哪裏去尋他?”通臂仙道:“有痛處便有來處,有來處便有尋處。”孫小聖忽大悟道:“有理,有理。”清晨起來,將近痛時,他先一個獨坐,一心緊對著金箍兒上,果然有些奇異,不多時,頭額痛起,漸漸痛到兩邊。心下想道:“從當頭痛起,這念咒人定在南方。又疑惑頭痛定從當頭起,到了午間,他便側過身子向西而坐,真也作怪,忽一點痛又從東半邊頭上起,他猶不信;到了晚間,他又側身向東而坐,果然不差一點,痛又從西半邊頭上起。孫小聖驗準了,心下方喜道:“這個念咒的定在南方無疑了。”挨到次日,遂一路筋鬥雲向南而去。不多時,早到了南瞻部洲,按下雲頭一看,乃是大唐國界。再將頭驗一驗,這痛卻不在南方,又轉到西方了;隻得壓著雲頭徐徐往西尋來,直尋到長安城中,這默痛又在北方了;尋到北,這默痛又在東方;尋到東這默痛又在西方。尋來尋去,直尋了兩日,方尋到城西半偈庵。

    此時還是辰巳之時,他頭尚未痛,庵門前坐了一會,見沒動靜,便起身走入庵中,東張西望。漸漸交到午時,隻見內裏走出一個半老不老的和尚來,雙跏趺著腳兒打坐於佛座之前,口雖不開,卻象默默念經的一般。那和尚才坐下一刻,這孫小聖頭上早已岑岑痛矣!欲要就上前問他,又恐錯了,隻得忍著頭痛在窗外偷看。正疼到極處,忽又見一個和尚,雙手捧了一杯茶送與那打坐的和尚道:“老師父請用一杯茶。”那打坐的和尚忙立起身來接道:“多謝老師。”那裏二人說話,這裏孫小聖頭早不痛了。不一時,吃完了茶,收了盅去,那和尚依舊坐下,照前象念經的一般,這孫小聖的頭不知不覺又痛起來。孫小聖方認得真了,再忍不住,忙走進佛堂,雙膝跪在唐半偈麵前道:“老師父,我與你前世無冤,今世無仇,你為何在此咒我?”唐半偈忙抬頭一看,隻見一個尖嘴縮腮猢猻般的人,雙手抱頭跪在地下說話,因答道:“貧僧自持定心真言,何嚐咒你?”孫小聖道:“你不咒我,為何你念咒我便頭痛?”唐半偈道:“哪有此說!我不信。”孫小聖道:“你不信,試再念念看。”唐半偈依言,又默默念將起來。才念動,孫小聖的頭早痛將起來,連叫道:“老師父,莫念,莫念!”唐半偈心知是真言有靈,徒弟來助,要借此收服他,便默念不住口。痛得小聖抓耳揉腮,滿地打滾道:“老師父好狠心,弟子不憚數萬裏尋聲而來,求老師救苦。叫你莫念,為何轉念得狠了?”唐半偈方住口道:“你是什麽人?從何處來?怎生知道是我咒你?可實實說來,我就不念。”孫小聖因唐半偈住了口,他便頭不痛了,忙爬了起來,仍跪在半偈麵前,說道:“老師父麵前,我不說謊。我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仙石中生身,姓孫名履真,別號小聖,因修成道法,撞入王母瑤池,坐索仙桃、仙酒,玉帝得知,命三界五行諸神捉我,被我一頓棒打得東倒西歪,又打出南天門,無人抵敵。玉帝無法,訪知我老祖在西天為佛,隻得苦苦請了我老祖調停。我因受老祖之命,故這幾年在山中修心養性,不敢生事。我老祖怕我野心不定,臨行又將這金箍兒套在我頭上,說道:‘這雖是你的魔頭,你的正果卻也在這個箍兒上。’一向安然無事。這幾日,忽然束得痛起來,想是我的魔頭到了,又想是我的正果該到了,故從花果山直尋到此間,才得遇見老師。老師念咒咒我,眼見得是我魔頭了,但正果也要在老師身上。”唐半偈道:“且問你老祖是誰?”孫小聖道:“我老祖乃昔年唐三藏佛師的徒弟孫大聖,今已證果為鬥戰勝佛。”半偈聽了,滿心歡喜道:“我佛有靈!我佛有靈!”隻管點頭。小聖看見,因問道:“老師連連點頭稱佛有靈,其中定有緣故。且請問這咒語是誰傳的?為何一向不念?老師父是何法號?並求指示。”半偈微微笑道:“我說與你聽。”正是:

    雪隱鷺鷥飛始見,柳藏鸚鵡語方知。

    未知唐半偈與孫小聖如何說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新覺羅啟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新覺羅啟明並收藏西遊記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