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奸對立,
水火不能相容。
侫黨奸賊留罵名,
忠臣義士可敬。
穆彰阿與琦善,抓住定海失陷這件事,在皇帝麵前蓄意攻擊林則徐,要置林公於死地。古往今來,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道光皇帝是個既專橫跋扈而又沒有主見的人,聽了他倆的話,心情十分沉重。不過他覺得,禁煙是他下的旨意,林則徐是他委任的,許多大事,都是經他旨準以後執行的。假如現在收迴聖命,處置林則徐,豈不等於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他又想道:琦善和穆彰阿一向與林則徐不合,是不是借題發揮,惡言中傷?因此,道光皇帝左右為難。
琦善比猴還猾,在一旁猜中了皇上的心意,急忙奏道:“英夷攻占定海後,燒殺一空,隻盤踞了二十三天就主動撤走了。現在,我軍已把定海收複。”道光一聽,轉憂為喜:“怎麽,失地收複了?這可是件好事。不知已派何人駐守定海?”“據奴才所知,已派總兵葛雲飛接管。不過……還有件事,奴才不敢說。”道光著急道:“有話直說,怕者何來?”琦善道:“英夷放棄定海,並未收兵,他們又沿著海岸殺奔天津來了。奴才幹昨日接到大沽的告急,不敢不奏。”“什麽?英夷昨日就打到天津,你為何今日才奏?”穆彰阿和琦善趕緊跪倒,趴在地上不敢抬頭。道光怒問道:“洋兵殺到天津,對京城威脅很大。你們有何退敵之策?”琦善叩頭道:“請皇上息怒。奴才已派人查明,英夷已打到天津,但他們並不想爭城占地。請我主放心。”道光懷疑不解地問道:“洋人既無心占我疆土,何故來到天津?”“迴皇上的話,據奴才查知,英兵統帥喬治來到天津,隻是向我天朝訴訴委屈,順便提點小小的條件。隻要皇上答應他們的要求,英夷是會退兵的。”道光忙問:“他們要求什麽條件?”“奴才還不清楚。”道光很不滿意,瞪了琦善一眼,說道:“廢物!趕快下去,把英夷的來意摸清,速速奏來!”“遵旨。奴才今晚就趕迴天津。”“還有——”道光滿麵怒容道:“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洋鬼子打發迴去!倘若出了意外,拿你是問!”“奴才知道了。”道光一擺手,琦善和穆彰阿這才退出。
琦善和穆彰阿離開宮廷,迴到穆彰阿的府裏,一屁股坐在會客廳內,就議論起來。他倆明白,不趁這個機會把林則徐扳倒,將來對自己更是不利。他們密謀了好大一陣,琦善告辭,連夜趕迴天津,迴到直隸總督衙門。
轉過天來,琦善正在總督衙內處理公事,走來一個內侍,遞上一封信說:“啟稟中堂,這封信是昨天英國人送來的。因中堂不在,放在文案師爺手中。請中堂過目。”琦善展開書信一看,全是圈兒文,一個字也不認識。他命人把通譯找來,譯成中文,這才仔細觀看。
原來,這封信是以英國總司令喬治的名義寫的,措詞比較客氣,大致的意思是說:林則徐無理封鎖十三行,斷絕一切供應,強行沒收英商貨物,危害英人人身安全,給英國造成巨大損失。信中又說:他這次率軍來華本無惡意,一是保護英商安全,二是找林則徐說明事理。他又說,他的兵船開到廣州後,林則徐拒不接見,反命水師開炮,擊沉英船數艘,擊斃英兵數百名,簡直是無理至極!萬般無奈,這才來到天津,陳兵大沽口外,找中國最高當局辯理。信上還說,向聞直隸總督琦善中堂精通外交,深明大義,故致書說明原委。並附有五個條件,如貴國能夠圓滿答複,英軍馬上撤走。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英國當局不負任何責任。
信的下麵是所附的五項條件:
一、包賠英商全部損失;
二、賠償軍費;
三、今後兩國文書平等往來;
四、開放廣州為正式通商港口;
五、割讓一島或數島。
這些條件限月末答複。琦善看罷,吸了一口冷氣,心裏說:洋鬼子的胃口可不小哇,恐怕皇上不能應允!又一想:管他呢,錢要得再多,也不從我的腰包裏拿:割讓多少島嶼,也沒有我的一寸土地。我心疼什麽?再說,這第一條提出的包賠英商全部損失,還不是鴉片嗎?林則徐要不銷毀鴉片,能引起這些麻煩來?嗯,英國人要得對。我看你姓林的怎麽擔承,我看你皇上如何處置?琦善幸災樂禍地點了點頭,馬上提筆寫好奏折,當日趕到北京陛見皇上。
話休絮煩。琦善到了北京,還是按照老規矩,先找穆彰阿商量了一番。老奸巨猾的穆彰阿聽琦善說完情況,冷笑道:“哈哈,該報不報,時辰未到。這迴可有林則徐的好戲看了。走,你我現在就去見皇上!”
書要簡短。琦善和穆彰阿見了道光皇帝,把喬治的來信和他提出的五項條件呈上。道光皇上一看,不由得衝衝大怒,用力把桌子一擂,“咚!”把一隻玉碗震得滾落到地上,“啪!”摔了個粉碎。琦善、穆彰阿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宮女們急忙把碎碗撿走,把茶水擦淨,連大氣兒都不敢喘。
此時,就聽皇上怒吼道:“洋鬼子太猖狂了!無理至極,可惡至極!”道光把喬治的信“啪”往地上一扔,用手指著說:“叫我們包賠損失。什麽損失?鴉片是毒品,是害人的東西,完全應該銷毀。難道我們瞪著眼睛,等著受害不成嗎?簡直是豈有此理!你們聽著——”嚇得琦善和穆彰阿一哆嗦,忙叩頭觸地:“奴才聽著呢!”道光以手擊案道:“軍費一兩也不賠,土地一寸也不給,那五條兒都不能答複!”琦善和穆彰阿跪在地上,也不言語,也不動彈。道光一看大怒:“你們聾了,聽清楚沒有?”
穆彰阿和琦善,對道光的脾氣摸得很透:當他發火的時候,你別說話;等他把火消了,再慢慢地對付,遲早能把他的主意給說過來。所以,穆彰阿心裏特別沉著,一言不發。等皇上問到頭了,他才慢條斯理地說:“皇上息怒,奴才有下情迴稟。方才皇上說得對極了,洋鬼子的確無理,實在是可惡!條件嗎,決不能不複。不過……依奴才看,英國人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據奴才以知,他們開來兵船數百艘,巨炮數百門,洋兵洋將過萬,是很難對付的。我朝海防年久失修,軍械陳舊,而且兵無鬥誌,要抵一船堅炮利之敵,恐非容易。一旦激成巨變,後果如何收拾?請上縱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呀!”琦善接著說道“穆中堂說得很對。英夷要挾我朝屬實,但無爭城占地之意。隻要皇上恩賜他們一點便宜,也就煙消霧散了。反之,英夷騎虎難下,絕不肯善罷甘休。一旦打起仗來,勝負難料,讓奴才們替主擔憂哇!”
你看這兩個人配合得多麽默契,一唱一和,給道光皇帝施加壓力。這副藥果真靈驗,道光聽罷,火氣不像方才那麽旺了,呆呆地坐在龍椅之上,一言不發。穆彰阿一看有門兒,又來了一個趁熱打鐵:“天津與北京近在咫尺,騎兵快速一日可達,奴才對皇上的安危實在憂慮啊!且兵戎相見,勝負難料,一旦事出萬一,怎對得起列祖列宗?”琦善往前跪爬了半步說道:“皇上聖明,依奴才之見,對英夷所提條件,可佯允之;待其兵退之後,馬上加固海防,飛調精兵良將駐守。此乃權宜之計,望主上明斷!”
道光皇帝終於被他們說服了。其實,道光也是個怕死鬼。他最怕英國人打到北京來,把自己的寶座丟了。他沉吟半晌,說道:“二卿之言也有道理。朕為全局著眼,不忍黎民塗炭,對那五條嗎……可許者,就許了吧!”穆彰阿、琦善一齊叩頭:“皇上聖明。”道光又說道:“琦善,你立刻趕迴天津,召集大小臣工商議商議,把結果奏朕知道。與英夷協商一事,隻要條件不大苛刻,你就代朕答應了吧。不過,必須叫他們馬上退兵。”“奴才明白。”“還有——”道光繼續說道,“你要記住,與英國人協商的時候,不要失掉天朝的體麵;既讓英夷感恩,又不讓他們看出我朝的恐懼。條件議定之後,要速報朕知。”“嗻!”琦善和穆彰阿退出,道光的心才安定下來。這且不提。
水火不能相容。
侫黨奸賊留罵名,
忠臣義士可敬。
穆彰阿與琦善,抓住定海失陷這件事,在皇帝麵前蓄意攻擊林則徐,要置林公於死地。古往今來,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道光皇帝是個既專橫跋扈而又沒有主見的人,聽了他倆的話,心情十分沉重。不過他覺得,禁煙是他下的旨意,林則徐是他委任的,許多大事,都是經他旨準以後執行的。假如現在收迴聖命,處置林則徐,豈不等於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他又想道:琦善和穆彰阿一向與林則徐不合,是不是借題發揮,惡言中傷?因此,道光皇帝左右為難。
琦善比猴還猾,在一旁猜中了皇上的心意,急忙奏道:“英夷攻占定海後,燒殺一空,隻盤踞了二十三天就主動撤走了。現在,我軍已把定海收複。”道光一聽,轉憂為喜:“怎麽,失地收複了?這可是件好事。不知已派何人駐守定海?”“據奴才所知,已派總兵葛雲飛接管。不過……還有件事,奴才不敢說。”道光著急道:“有話直說,怕者何來?”琦善道:“英夷放棄定海,並未收兵,他們又沿著海岸殺奔天津來了。奴才幹昨日接到大沽的告急,不敢不奏。”“什麽?英夷昨日就打到天津,你為何今日才奏?”穆彰阿和琦善趕緊跪倒,趴在地上不敢抬頭。道光怒問道:“洋兵殺到天津,對京城威脅很大。你們有何退敵之策?”琦善叩頭道:“請皇上息怒。奴才已派人查明,英夷已打到天津,但他們並不想爭城占地。請我主放心。”道光懷疑不解地問道:“洋人既無心占我疆土,何故來到天津?”“迴皇上的話,據奴才查知,英兵統帥喬治來到天津,隻是向我天朝訴訴委屈,順便提點小小的條件。隻要皇上答應他們的要求,英夷是會退兵的。”道光忙問:“他們要求什麽條件?”“奴才還不清楚。”道光很不滿意,瞪了琦善一眼,說道:“廢物!趕快下去,把英夷的來意摸清,速速奏來!”“遵旨。奴才今晚就趕迴天津。”“還有——”道光滿麵怒容道:“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洋鬼子打發迴去!倘若出了意外,拿你是問!”“奴才知道了。”道光一擺手,琦善和穆彰阿這才退出。
琦善和穆彰阿離開宮廷,迴到穆彰阿的府裏,一屁股坐在會客廳內,就議論起來。他倆明白,不趁這個機會把林則徐扳倒,將來對自己更是不利。他們密謀了好大一陣,琦善告辭,連夜趕迴天津,迴到直隸總督衙門。
轉過天來,琦善正在總督衙內處理公事,走來一個內侍,遞上一封信說:“啟稟中堂,這封信是昨天英國人送來的。因中堂不在,放在文案師爺手中。請中堂過目。”琦善展開書信一看,全是圈兒文,一個字也不認識。他命人把通譯找來,譯成中文,這才仔細觀看。
原來,這封信是以英國總司令喬治的名義寫的,措詞比較客氣,大致的意思是說:林則徐無理封鎖十三行,斷絕一切供應,強行沒收英商貨物,危害英人人身安全,給英國造成巨大損失。信中又說:他這次率軍來華本無惡意,一是保護英商安全,二是找林則徐說明事理。他又說,他的兵船開到廣州後,林則徐拒不接見,反命水師開炮,擊沉英船數艘,擊斃英兵數百名,簡直是無理至極!萬般無奈,這才來到天津,陳兵大沽口外,找中國最高當局辯理。信上還說,向聞直隸總督琦善中堂精通外交,深明大義,故致書說明原委。並附有五個條件,如貴國能夠圓滿答複,英軍馬上撤走。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英國當局不負任何責任。
信的下麵是所附的五項條件:
一、包賠英商全部損失;
二、賠償軍費;
三、今後兩國文書平等往來;
四、開放廣州為正式通商港口;
五、割讓一島或數島。
這些條件限月末答複。琦善看罷,吸了一口冷氣,心裏說:洋鬼子的胃口可不小哇,恐怕皇上不能應允!又一想:管他呢,錢要得再多,也不從我的腰包裏拿:割讓多少島嶼,也沒有我的一寸土地。我心疼什麽?再說,這第一條提出的包賠英商全部損失,還不是鴉片嗎?林則徐要不銷毀鴉片,能引起這些麻煩來?嗯,英國人要得對。我看你姓林的怎麽擔承,我看你皇上如何處置?琦善幸災樂禍地點了點頭,馬上提筆寫好奏折,當日趕到北京陛見皇上。
話休絮煩。琦善到了北京,還是按照老規矩,先找穆彰阿商量了一番。老奸巨猾的穆彰阿聽琦善說完情況,冷笑道:“哈哈,該報不報,時辰未到。這迴可有林則徐的好戲看了。走,你我現在就去見皇上!”
書要簡短。琦善和穆彰阿見了道光皇帝,把喬治的來信和他提出的五項條件呈上。道光皇上一看,不由得衝衝大怒,用力把桌子一擂,“咚!”把一隻玉碗震得滾落到地上,“啪!”摔了個粉碎。琦善、穆彰阿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宮女們急忙把碎碗撿走,把茶水擦淨,連大氣兒都不敢喘。
此時,就聽皇上怒吼道:“洋鬼子太猖狂了!無理至極,可惡至極!”道光把喬治的信“啪”往地上一扔,用手指著說:“叫我們包賠損失。什麽損失?鴉片是毒品,是害人的東西,完全應該銷毀。難道我們瞪著眼睛,等著受害不成嗎?簡直是豈有此理!你們聽著——”嚇得琦善和穆彰阿一哆嗦,忙叩頭觸地:“奴才聽著呢!”道光以手擊案道:“軍費一兩也不賠,土地一寸也不給,那五條兒都不能答複!”琦善和穆彰阿跪在地上,也不言語,也不動彈。道光一看大怒:“你們聾了,聽清楚沒有?”
穆彰阿和琦善,對道光的脾氣摸得很透:當他發火的時候,你別說話;等他把火消了,再慢慢地對付,遲早能把他的主意給說過來。所以,穆彰阿心裏特別沉著,一言不發。等皇上問到頭了,他才慢條斯理地說:“皇上息怒,奴才有下情迴稟。方才皇上說得對極了,洋鬼子的確無理,實在是可惡!條件嗎,決不能不複。不過……依奴才看,英國人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據奴才以知,他們開來兵船數百艘,巨炮數百門,洋兵洋將過萬,是很難對付的。我朝海防年久失修,軍械陳舊,而且兵無鬥誌,要抵一船堅炮利之敵,恐非容易。一旦激成巨變,後果如何收拾?請上縱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呀!”琦善接著說道“穆中堂說得很對。英夷要挾我朝屬實,但無爭城占地之意。隻要皇上恩賜他們一點便宜,也就煙消霧散了。反之,英夷騎虎難下,絕不肯善罷甘休。一旦打起仗來,勝負難料,讓奴才們替主擔憂哇!”
你看這兩個人配合得多麽默契,一唱一和,給道光皇帝施加壓力。這副藥果真靈驗,道光聽罷,火氣不像方才那麽旺了,呆呆地坐在龍椅之上,一言不發。穆彰阿一看有門兒,又來了一個趁熱打鐵:“天津與北京近在咫尺,騎兵快速一日可達,奴才對皇上的安危實在憂慮啊!且兵戎相見,勝負難料,一旦事出萬一,怎對得起列祖列宗?”琦善往前跪爬了半步說道:“皇上聖明,依奴才之見,對英夷所提條件,可佯允之;待其兵退之後,馬上加固海防,飛調精兵良將駐守。此乃權宜之計,望主上明斷!”
道光皇帝終於被他們說服了。其實,道光也是個怕死鬼。他最怕英國人打到北京來,把自己的寶座丟了。他沉吟半晌,說道:“二卿之言也有道理。朕為全局著眼,不忍黎民塗炭,對那五條嗎……可許者,就許了吧!”穆彰阿、琦善一齊叩頭:“皇上聖明。”道光又說道:“琦善,你立刻趕迴天津,召集大小臣工商議商議,把結果奏朕知道。與英夷協商一事,隻要條件不大苛刻,你就代朕答應了吧。不過,必須叫他們馬上退兵。”“奴才明白。”“還有——”道光繼續說道,“你要記住,與英國人協商的時候,不要失掉天朝的體麵;既讓英夷感恩,又不讓他們看出我朝的恐懼。條件議定之後,要速報朕知。”“嗻!”琦善和穆彰阿退出,道光的心才安定下來。這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