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者道:“早聞巫山集四當家、七當家是對神仙眷侶,今日一見,果真超然不凡。”
程涵煙起身行禮,笑道:“原來是大莊主、二莊主大駕光臨,我與笙哥有失遠迎。”
殷肅喬道:“接曲大當家傳書,我率弟兄們日夜趕來揚州與你等相會。”
殷肅喬觀望片刻,續道:“怎不見漓水塢的人,莫非是江曉因連綿陰雨延緩了腳步?”
程涵煙道:“大莊主勿急,我三家既有約在先,想必江義主定守承諾。”
殷肅千道:“我看是我等請不動萬水孤鴻罷了。”
蘇笙道:“二位莊主少安毋躁,且先坐下飲茶,我等從長計議。”
蘇笙、程涵煙、殷肅喬、殷肅千圍坐商談劫綱計策。
此時的童貫正在大江與運河交口監督花石裝船,俞誌威佇立其側。
童貫道:“雖說此次押運之物全屬皇物,但近來響馬之勢日甚,陸路乃是提防重點,我與蕭夢揚、靜遠同走陸路,水路就交由你一人負責,萬事皆需細心。”
俞誌威道:“太師請放心,小人定不辱使命。”
俞誌威稍作停頓,續道:“有一言,小人不知當講否。”
童貫道:“但說無妨。”
俞誌威道:“小人覺得蕭夢揚與靜遠二人不可大用。”
童貫道:“哈哈,本官當然知曉。此二人來我大宋隻為享樂,但本官念在靜遠和尚有著一身好武藝,姑且與宰相大人用用他罷了。待我大宋與金國聯盟之後,再驅趕此二人也不遲。”
俞誌威道:“太師英明。”
童貫見花石基本裝船完畢,道:“準備啟程。”
俞誌威道:“遵命。”
過江之後,童貫率隊返迴陸路西行,俞誌威乘船沿運河繼續向北。
俞誌威立於船頭,目光在河麵之上來迴巡視,眼神中露出些許茫然。
不一會兒,俞誌威見一艘艘小漁船向花石綱樓船靠近。
細看片刻,俞誌威察覺出異常,喊道:“弓弩手速速準備!”
一排弓弩手上箭拉弓,對準漁船。
漁船之內,露出一個個漓水塢義眾側身,朝花石綱樓船上的弓弩手擲出一支支镔鐵迴旋鏢。
俞誌威道:“放箭!”
頓時箭如雨下,鏢旋空中。宋軍弓弩手與漓水塢義眾互有死傷。
這時,一支支栓有鐵鉤的黃麻繩從漁船艙中甩向花石綱樓船甲板,鐵鉤擊斃眾多宋軍兵士,部分鐵鉤擊中甲板,牢牢嵌入船身之內。
俞誌威見條條黃麻繩拴住樓船,使得樓船無法前行,遂命宋軍兵士揮刀砍斷黃麻繩,豈知漓水塢精製黃麻繩堅韌無比、極為耐磨,且宋軍兵器偷工減料、質地粗糙,竟一時之間難以將黃麻繩砍斷。
俞誌威欲親自揮劍斬斷拴住樓船的黃麻繩,卻隻聽耳後一陣疾風奔來。俞誌威瞬時轉身,隻見一枚繩鏢近在眼前。俞誌威連忙後仰,驚險躲過。
俞誌威迴身道:“原來是萬水孤鴻江曉,幸會。”
俞誌威凝視一襲紅裝,外披蓑衣,頭戴笠帽的江曉,頓時覺得其身上有幾分李憐玉的冷豔韻味,心道:“李憐玉的美似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江曉的美卻是清晰存於人間。”
弓弩手見江曉飛至甲板,紛紛轉身發箭。江曉縱身躍起,舞動繩鏢,數個空中飛旋轉身,劃破一個個弓弩手咽喉,弓弩手悉數倒地。見江曉武藝淩厲,其餘宋兵不敢上前。
俞誌威道:“碧水蛟龍,不愧是漓水塢曆代義主相傳的絕世兵器,果真威力不凡。”
江曉並不理會俞誌威語言,徑自一鏢掃向俞誌威。
俞誌威不敢揮劍擋繩,懼怕繩鏢以劍為軸,鏢頭直射眉心。於是乎,俞誌威一個後撤,對準鏢頭,後仰踢腿,鏢頭飛向空中。
江曉淺淺一笑,微微收迴繩鏢,緊接著反向一掃。俞誌威縱身躍起,腳踩鏢頭,揮劍舞向江曉。
江曉收迴繩鏢,擲出鏢頭擊向俞誌威。俞誌威推劍迎擊鏢頭,當的一聲,俞誌威後退兩步,鏢頭迎劍彈迴。
俞誌威心道:“若不能近身,青城劍法便無用武之地。江曉絕非等閑之輩,我若想取勝,必先打亂江曉陣腳才可。”
俞誌威喊道:“擒下江曉者,賞銀千兩,畏懼不前者,立斬無赦!”
宋軍眾兵士左顧右望,紛紛揚刀提槍衝上前來。
江曉見宋兵如潮水般湧來,舞動繩鏢迎擊。俞誌威趁機得以近身,使出青城劍法第七式:逍遙天地。江曉見俞誌威劍法迷離飄忽,欲快步後撤以遠擊近,奈何身旁宋兵不斷逼近,著實難以抽身。
此時隻聽身後傳來朱東陽聲音:“義主勿慌。”朱東陽擊殺江曉身後數十名宋兵,江曉得以抽身。
俞誌威欲快步上前逼近江曉,卻被朱東陽擋住去路。
江曉騰空躍起,雙腿扣於桅杆之上,舞動繩鏢,射向俞誌威。
俞誌威迅速疾閃,鏢頭擊穿身後宋兵肺腑。
俞誌威見一人難敵江曉、朱東陽二人,且漓水塢義眾紛紛借黃麻繩登上花石綱樓船,正在焦慮萬分之時,俞誌威見一陣暗風襲來,正在黃麻繩之上攀登的漓水塢義眾悉數落水,俞誌威大聲笑道:“好一招悲風襲!”
李邦彥從遠處飛來,穩穩落於甲板,俞誌威喜道:“李大人怎會在此?”
李邦彥冷笑道:“童太師百密一疏,認為賊寇隻會在陸路襲擊,於是水路疏於防範,卻不曾料想賊人亦作此想。”
俞誌威道:“李大人英明。”
李邦彥道:“擊殺賊寇,保護皇綱,此等建功立業的良機,本官不會錯過。”
朱東陽退至江曉身旁,輕聲道:“李邦彥武功不在蔡京之下,我等不是其對手,如今不宜與其硬拚,不妨稍作退避,待與巫山集、嶺南殷府人士會合後,再作打算。”
江曉道:“此時退去,有何臉麵去見蘇笙與殷肅喬?不如拚力一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江曉先發製人,一鏢擊向李邦彥。李邦彥聚氣運功,一招風燭破迎鏢而出。鏢頭在勁風中停滯不前,江曉所戴笠帽亦被勁風掀走。俞誌威快步衝向江曉,揮劍刺向江曉左肩。俞誌威見江曉躲閃不及連忙收劍,換作劍柄擊向江曉。
江曉受到劍柄衝擊身體後仰,繩鏢鏢頭在李邦彥掌風中疾速飛迴,朱東陽欲以身護主,卻被俞誌威一劍搶在之前,擋住鏢頭。
李邦彥道:“俞誌威,你這是何意?”
程涵煙起身行禮,笑道:“原來是大莊主、二莊主大駕光臨,我與笙哥有失遠迎。”
殷肅喬道:“接曲大當家傳書,我率弟兄們日夜趕來揚州與你等相會。”
殷肅喬觀望片刻,續道:“怎不見漓水塢的人,莫非是江曉因連綿陰雨延緩了腳步?”
程涵煙道:“大莊主勿急,我三家既有約在先,想必江義主定守承諾。”
殷肅千道:“我看是我等請不動萬水孤鴻罷了。”
蘇笙道:“二位莊主少安毋躁,且先坐下飲茶,我等從長計議。”
蘇笙、程涵煙、殷肅喬、殷肅千圍坐商談劫綱計策。
此時的童貫正在大江與運河交口監督花石裝船,俞誌威佇立其側。
童貫道:“雖說此次押運之物全屬皇物,但近來響馬之勢日甚,陸路乃是提防重點,我與蕭夢揚、靜遠同走陸路,水路就交由你一人負責,萬事皆需細心。”
俞誌威道:“太師請放心,小人定不辱使命。”
俞誌威稍作停頓,續道:“有一言,小人不知當講否。”
童貫道:“但說無妨。”
俞誌威道:“小人覺得蕭夢揚與靜遠二人不可大用。”
童貫道:“哈哈,本官當然知曉。此二人來我大宋隻為享樂,但本官念在靜遠和尚有著一身好武藝,姑且與宰相大人用用他罷了。待我大宋與金國聯盟之後,再驅趕此二人也不遲。”
俞誌威道:“太師英明。”
童貫見花石基本裝船完畢,道:“準備啟程。”
俞誌威道:“遵命。”
過江之後,童貫率隊返迴陸路西行,俞誌威乘船沿運河繼續向北。
俞誌威立於船頭,目光在河麵之上來迴巡視,眼神中露出些許茫然。
不一會兒,俞誌威見一艘艘小漁船向花石綱樓船靠近。
細看片刻,俞誌威察覺出異常,喊道:“弓弩手速速準備!”
一排弓弩手上箭拉弓,對準漁船。
漁船之內,露出一個個漓水塢義眾側身,朝花石綱樓船上的弓弩手擲出一支支镔鐵迴旋鏢。
俞誌威道:“放箭!”
頓時箭如雨下,鏢旋空中。宋軍弓弩手與漓水塢義眾互有死傷。
這時,一支支栓有鐵鉤的黃麻繩從漁船艙中甩向花石綱樓船甲板,鐵鉤擊斃眾多宋軍兵士,部分鐵鉤擊中甲板,牢牢嵌入船身之內。
俞誌威見條條黃麻繩拴住樓船,使得樓船無法前行,遂命宋軍兵士揮刀砍斷黃麻繩,豈知漓水塢精製黃麻繩堅韌無比、極為耐磨,且宋軍兵器偷工減料、質地粗糙,竟一時之間難以將黃麻繩砍斷。
俞誌威欲親自揮劍斬斷拴住樓船的黃麻繩,卻隻聽耳後一陣疾風奔來。俞誌威瞬時轉身,隻見一枚繩鏢近在眼前。俞誌威連忙後仰,驚險躲過。
俞誌威迴身道:“原來是萬水孤鴻江曉,幸會。”
俞誌威凝視一襲紅裝,外披蓑衣,頭戴笠帽的江曉,頓時覺得其身上有幾分李憐玉的冷豔韻味,心道:“李憐玉的美似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江曉的美卻是清晰存於人間。”
弓弩手見江曉飛至甲板,紛紛轉身發箭。江曉縱身躍起,舞動繩鏢,數個空中飛旋轉身,劃破一個個弓弩手咽喉,弓弩手悉數倒地。見江曉武藝淩厲,其餘宋兵不敢上前。
俞誌威道:“碧水蛟龍,不愧是漓水塢曆代義主相傳的絕世兵器,果真威力不凡。”
江曉並不理會俞誌威語言,徑自一鏢掃向俞誌威。
俞誌威不敢揮劍擋繩,懼怕繩鏢以劍為軸,鏢頭直射眉心。於是乎,俞誌威一個後撤,對準鏢頭,後仰踢腿,鏢頭飛向空中。
江曉淺淺一笑,微微收迴繩鏢,緊接著反向一掃。俞誌威縱身躍起,腳踩鏢頭,揮劍舞向江曉。
江曉收迴繩鏢,擲出鏢頭擊向俞誌威。俞誌威推劍迎擊鏢頭,當的一聲,俞誌威後退兩步,鏢頭迎劍彈迴。
俞誌威心道:“若不能近身,青城劍法便無用武之地。江曉絕非等閑之輩,我若想取勝,必先打亂江曉陣腳才可。”
俞誌威喊道:“擒下江曉者,賞銀千兩,畏懼不前者,立斬無赦!”
宋軍眾兵士左顧右望,紛紛揚刀提槍衝上前來。
江曉見宋兵如潮水般湧來,舞動繩鏢迎擊。俞誌威趁機得以近身,使出青城劍法第七式:逍遙天地。江曉見俞誌威劍法迷離飄忽,欲快步後撤以遠擊近,奈何身旁宋兵不斷逼近,著實難以抽身。
此時隻聽身後傳來朱東陽聲音:“義主勿慌。”朱東陽擊殺江曉身後數十名宋兵,江曉得以抽身。
俞誌威欲快步上前逼近江曉,卻被朱東陽擋住去路。
江曉騰空躍起,雙腿扣於桅杆之上,舞動繩鏢,射向俞誌威。
俞誌威迅速疾閃,鏢頭擊穿身後宋兵肺腑。
俞誌威見一人難敵江曉、朱東陽二人,且漓水塢義眾紛紛借黃麻繩登上花石綱樓船,正在焦慮萬分之時,俞誌威見一陣暗風襲來,正在黃麻繩之上攀登的漓水塢義眾悉數落水,俞誌威大聲笑道:“好一招悲風襲!”
李邦彥從遠處飛來,穩穩落於甲板,俞誌威喜道:“李大人怎會在此?”
李邦彥冷笑道:“童太師百密一疏,認為賊寇隻會在陸路襲擊,於是水路疏於防範,卻不曾料想賊人亦作此想。”
俞誌威道:“李大人英明。”
李邦彥道:“擊殺賊寇,保護皇綱,此等建功立業的良機,本官不會錯過。”
朱東陽退至江曉身旁,輕聲道:“李邦彥武功不在蔡京之下,我等不是其對手,如今不宜與其硬拚,不妨稍作退避,待與巫山集、嶺南殷府人士會合後,再作打算。”
江曉道:“此時退去,有何臉麵去見蘇笙與殷肅喬?不如拚力一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江曉先發製人,一鏢擊向李邦彥。李邦彥聚氣運功,一招風燭破迎鏢而出。鏢頭在勁風中停滯不前,江曉所戴笠帽亦被勁風掀走。俞誌威快步衝向江曉,揮劍刺向江曉左肩。俞誌威見江曉躲閃不及連忙收劍,換作劍柄擊向江曉。
江曉受到劍柄衝擊身體後仰,繩鏢鏢頭在李邦彥掌風中疾速飛迴,朱東陽欲以身護主,卻被俞誌威一劍搶在之前,擋住鏢頭。
李邦彥道:“俞誌威,你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