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子安敢!”看完紙條上的字跡,周皇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怒氣與悲痛,狠狠一掌拍在案上。齊至誠目光低垂,並不接話。
“如果讓字跡消失的藥是有辦法的破解的,那傳信之人還用這藥豈不愚蠢透頂?”然而待周皇心情平複稍許後,不由又有些懷疑,“況且,景轅也是當了多年太子的人,憑幾句威脅之語,怎麽可能逼得他自盡?!”
“迴稟陛下,這藥能破解的事情還不曾有幾個人知道。說來也巧,因為當初那個案子,我一直記掛著這種藥,升任大理寺卿後曾行文工部,請工部研製破解之法。隻是幾年來一直進展不大,直至不久前方才研製出了這破解之法,還未曾宣揚,知道的人不過一手之數。”
“而且,逼死廢太子的並不隻是紙上這幾句話。這紙條送到廢太子手上時,裏麵還包著一樣東西的。”
周皇聞言又往托盤上看去,才發現上麵還放著一粒紅寶石,雖然不大,但質地純淨,不似凡品。周皇依稀記得似乎見過,卻想不起來哪裏見過。
“皇長孫與嘉和郡主都屬兔,去年新年之時,陛下曾經賜了他們一對羊脂白玉雕成的玉兔。他們皆十分喜愛,太子便特意讓人尋了上好的紅寶石,打磨成眼睛,鑲嵌在玉兔上。這對玉兔皇長孫與郡主一直帶著,從未離身。”廢太子的長子景鴻同時也是皇長孫,次女景玥一出生就被封為嘉和郡主。雖然廢太子被貶為庶人,但經周皇特赦他的一雙兒女還在皇室玉牒上,封號也並未被褫奪,因此齊至誠仍稱唿景鴻為皇長孫,稱唿景玥為嘉和郡主。
“你是說這是鴻兒與阿玥的東西?”
“經臣檢查,這粒紅寶石正是其中一隻玉兔的眼睛。廢太子的眷屬自禁足之後,有些……驚惶,照顧皇長孫的乳母也不清楚,玉兔的眼睛何時不見了的。而臣也向廢太子妃王氏求證過,廢太子的確在月前曾托人暗暗傳信,詢問這對玉兔的眼睛是否齊全。王氏不知道廢太子有何深意,便如實迴了信。”
“好,這群人就是如此照顧朕的皇孫的,真是好得很!”周皇這次沒有再發怒,隻是說話間帶上了幾分咬牙切齒。
這樣一串起來,事情便很明白了。那個送紙條之人能拿到皇孫貼身之物,想必是在皇孫身邊插了釘子,他用一雙兒女的性命相威脅,逼迫廢太子自盡。廢太子因此幾次三番求見周皇,周皇卻拒不接見,而此時廢太子又發現唯一可作為證據的紙上的字跡忽然消失了。絕望之下,終究是選擇了自盡。
幕後主謀究竟是誰,齊至誠未曾提起,但聯係到廢太子死前的種種,誰嫌疑最大自然不言而喻。之前朝野上下都以為趙王將會被封為太子,周皇卻一直沒有下旨,忽然又傳出太子廢太子將要複立的傳言,廢太子卻在此時自盡,趙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至於是誰將這張紙條送給廢太子的,齊至誠也暗示得很明顯了,看守廢太子的禁衛對進去的東西特查得極嚴,又是多人一組一起行動以互相監督,幾乎不可能有疏漏。這幾日周皇派人輪流審問看守東宮的侍衛,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廢太子被幽禁以來,沒有經過搜身就進入東宮的隻有那三位王爺,也就是說能將這張紙條夾帶給廢太子的,正是這三位王爺之一。
這三位王爺中,吳王景軒與趙王一向交好;洛王景軻體弱多病,不大理會朝政,但也不曾與趙王交惡;襄王景炎更是趙王一母同胞的兄弟,誰都有可能送出這一張紙。
周皇思考了片刻,終於還是召見了那個叫做小安的宦官。
隻是一見之下卻失望的很,那小安話之前話說的還算硬氣,真的見了周皇卻連大氣都不敢喘,行禮答話皆十分畏縮。
周皇久居上位,極具天子之威,此時因喪子之痛本就沒有多少耐心,見那小安一副畏縮之樣語氣愈發不耐煩,震懾得這小宦官連句完整的話幾乎都說不出來了。還是齊至誠眼見問話繼續不下去,主動請命替周皇問話,才總算把話問了下來。
據小安所說,自從見了三位王爺之後,廢太子心事仿佛更重了,進食愈發少,覺也不怎麽睡,這讓小安十分擔憂,但又不知道如何勸解。一日,廢太子忽然把那個布包交給他,囑咐他好好收藏著,除非周皇召見,否則誰問也不要拿出來,然後故意砸傷了他。小安雖然不知道廢太子為何要這麽做,但覺得隻要能幫上廢太子就好,就一切按廢太子的吩咐行事。
迴到醬庫之後,小安先是把那布包隨身攜帶,但又害怕被別人發現,最後就藏到了房梁上。即便藏到房梁上,他也不放心,每日都要搬動桌子,站到桌子上看一眼,就是這樣留下了讓侍衛發現的拖痕。一直以來,小安從來都沒有自己打開布包看過,隻知道布包輕得很。
這小安所說的與齊至誠的調查結果相吻合,並沒有什麽疑點,周皇又重複問了幾處細節,小安雖然
答得還是哆哆嗦嗦的,但並沒有什麽自相矛盾之處,周皇便讓李寧山把他帶下去。
沒想到臨走之時,小安卻忽然像是鼓足了勇氣,跪下向周皇哀求:“陛下,請陛下讓奴才迴到公子身邊侍奉他吧,奴才一定會用心侍奉的!”
周皇不由一驚,看向齊至誠,齊至誠也是一臉意外。細問之下才知道,醬庫本就冷清,消息比別處
慢些,小安又不太與其他人往來,被齊至誠的手下帶走時竟然還不知道廢太子已死的消息,而齊至誠詢問之時也沒有涉及廢太子之死的問題。小安竟是到了此時才知道廢太子已死的消息,隻見他呆楞了片刻,然後便嚎啕大哭起來。
認真計較起來這也算是殿前失儀之罪,但此時周皇自然不會怪罪他,便把讓李寧山把他帶出去安頓。
然後周皇又看向齊至誠。審問完小安,齊至誠便靜立不語。這個案子明裏暗裏關係到四位王爺,更涉及立儲,複雜兇險。他雖然奉周皇旨意調查此案,卻也隻限於案子本身,別的半個字也不敢多說。
周皇又沉默了半晌方才道:“你也退下吧。”
齊至誠立刻行禮退下。一直低著頭站在大殿一角,整個問案過程中都仿佛並不存在的李寧山,又原路帶著他從寢宮偏門出去。李寧山這幾日也越發如履薄冰,侍候廢太子的人是他挑選的,廢太子一死他逃不了個失察之罪,周皇雖未治罪,他心中也是不安,行事極為謹慎。
待二人離開,殿中便隻剩下周皇一人了。他望著手中的金印,低聲自語:“傻孩子,你為何不告訴朕!若你如實相告,朕又怎麽可能不見你,又怎麽可能不信你……”
說到這裏,周皇不由得微微一怔,他忽然想起了那日雷雨大作,廢太子跪在宣政殿中,雙目含淚望著自己問道,“父皇可相信兒臣?”
自己又是如何迴答的呢?
到了此時,周皇哪裏還能不明白,他願意相信廢太子,但廢太子已經不再信任自己的父親了。是以受人威脅後,廢太子不敢把實情告訴周皇,因為他並不認為把實情告訴周皇後,周皇會站在自己這一邊。事實上,在之前的無數次選擇中,周皇從未站在他這一邊過。
最後他選擇這種方法自盡,過程這般痛苦,情狀這般慘烈,即便周皇身為帝王又怎能不震驚,怎能不傷心,也就不由得對他留下的一雙兒女更加憐惜,這或許也正是廢太子唯一所求。
想到這裏,周皇終於是再也忍不住,癱坐在椅子上失聲痛哭,那枚金印也隨之滾落到地上,發出了一聲脆響。
因為廢太子的突然暴斃,京城上下再次籠罩在了一片陰雲中,暫停了一切歌舞宴樂。禮部則商量著開始準備廢太子的喪儀。對於廢太子後事如何安排,周皇還未發明旨,但像廢太子這般的,即便生前被貶黜為庶人,死後也會給個體麵,至少是以郡王之禮下葬。
第四日,周皇終於恢複了早朝。不過誰都沒有想到周皇在早朝之時會直接頒旨,恢複了景轅的太子身份,並以太子之禮下葬。景轅的諡號他也沒有交給禮部擬定,而是自己親自擬好了,為“哀”。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周皇這意思是哀痛自己的長子體恭質仁,年少早夭啊!
死者為大,即便是與廢太子……太子一直爭鋒相對的趙王一係,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去逆周皇的意思。而且再怎麽樣這也不過是死後的哀榮,周皇並未流露出絲毫要赦免冷宮中的廢後,或是流放中的齊家人的意思。不過周皇倒是解了太子眷屬的禁足,還允許他們繼續在東宮中居住,隻是把他們身邊侍奉的人全部換了一遍。隨後,周皇又下令釋放了被審問了好幾日的東宮禁衛。
廢太子之死,似乎就以他身後的極盡哀榮為結局,就此塵埃落定了。
“如果讓字跡消失的藥是有辦法的破解的,那傳信之人還用這藥豈不愚蠢透頂?”然而待周皇心情平複稍許後,不由又有些懷疑,“況且,景轅也是當了多年太子的人,憑幾句威脅之語,怎麽可能逼得他自盡?!”
“迴稟陛下,這藥能破解的事情還不曾有幾個人知道。說來也巧,因為當初那個案子,我一直記掛著這種藥,升任大理寺卿後曾行文工部,請工部研製破解之法。隻是幾年來一直進展不大,直至不久前方才研製出了這破解之法,還未曾宣揚,知道的人不過一手之數。”
“而且,逼死廢太子的並不隻是紙上這幾句話。這紙條送到廢太子手上時,裏麵還包著一樣東西的。”
周皇聞言又往托盤上看去,才發現上麵還放著一粒紅寶石,雖然不大,但質地純淨,不似凡品。周皇依稀記得似乎見過,卻想不起來哪裏見過。
“皇長孫與嘉和郡主都屬兔,去年新年之時,陛下曾經賜了他們一對羊脂白玉雕成的玉兔。他們皆十分喜愛,太子便特意讓人尋了上好的紅寶石,打磨成眼睛,鑲嵌在玉兔上。這對玉兔皇長孫與郡主一直帶著,從未離身。”廢太子的長子景鴻同時也是皇長孫,次女景玥一出生就被封為嘉和郡主。雖然廢太子被貶為庶人,但經周皇特赦他的一雙兒女還在皇室玉牒上,封號也並未被褫奪,因此齊至誠仍稱唿景鴻為皇長孫,稱唿景玥為嘉和郡主。
“你是說這是鴻兒與阿玥的東西?”
“經臣檢查,這粒紅寶石正是其中一隻玉兔的眼睛。廢太子的眷屬自禁足之後,有些……驚惶,照顧皇長孫的乳母也不清楚,玉兔的眼睛何時不見了的。而臣也向廢太子妃王氏求證過,廢太子的確在月前曾托人暗暗傳信,詢問這對玉兔的眼睛是否齊全。王氏不知道廢太子有何深意,便如實迴了信。”
“好,這群人就是如此照顧朕的皇孫的,真是好得很!”周皇這次沒有再發怒,隻是說話間帶上了幾分咬牙切齒。
這樣一串起來,事情便很明白了。那個送紙條之人能拿到皇孫貼身之物,想必是在皇孫身邊插了釘子,他用一雙兒女的性命相威脅,逼迫廢太子自盡。廢太子因此幾次三番求見周皇,周皇卻拒不接見,而此時廢太子又發現唯一可作為證據的紙上的字跡忽然消失了。絕望之下,終究是選擇了自盡。
幕後主謀究竟是誰,齊至誠未曾提起,但聯係到廢太子死前的種種,誰嫌疑最大自然不言而喻。之前朝野上下都以為趙王將會被封為太子,周皇卻一直沒有下旨,忽然又傳出太子廢太子將要複立的傳言,廢太子卻在此時自盡,趙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至於是誰將這張紙條送給廢太子的,齊至誠也暗示得很明顯了,看守廢太子的禁衛對進去的東西特查得極嚴,又是多人一組一起行動以互相監督,幾乎不可能有疏漏。這幾日周皇派人輪流審問看守東宮的侍衛,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廢太子被幽禁以來,沒有經過搜身就進入東宮的隻有那三位王爺,也就是說能將這張紙條夾帶給廢太子的,正是這三位王爺之一。
這三位王爺中,吳王景軒與趙王一向交好;洛王景軻體弱多病,不大理會朝政,但也不曾與趙王交惡;襄王景炎更是趙王一母同胞的兄弟,誰都有可能送出這一張紙。
周皇思考了片刻,終於還是召見了那個叫做小安的宦官。
隻是一見之下卻失望的很,那小安話之前話說的還算硬氣,真的見了周皇卻連大氣都不敢喘,行禮答話皆十分畏縮。
周皇久居上位,極具天子之威,此時因喪子之痛本就沒有多少耐心,見那小安一副畏縮之樣語氣愈發不耐煩,震懾得這小宦官連句完整的話幾乎都說不出來了。還是齊至誠眼見問話繼續不下去,主動請命替周皇問話,才總算把話問了下來。
據小安所說,自從見了三位王爺之後,廢太子心事仿佛更重了,進食愈發少,覺也不怎麽睡,這讓小安十分擔憂,但又不知道如何勸解。一日,廢太子忽然把那個布包交給他,囑咐他好好收藏著,除非周皇召見,否則誰問也不要拿出來,然後故意砸傷了他。小安雖然不知道廢太子為何要這麽做,但覺得隻要能幫上廢太子就好,就一切按廢太子的吩咐行事。
迴到醬庫之後,小安先是把那布包隨身攜帶,但又害怕被別人發現,最後就藏到了房梁上。即便藏到房梁上,他也不放心,每日都要搬動桌子,站到桌子上看一眼,就是這樣留下了讓侍衛發現的拖痕。一直以來,小安從來都沒有自己打開布包看過,隻知道布包輕得很。
這小安所說的與齊至誠的調查結果相吻合,並沒有什麽疑點,周皇又重複問了幾處細節,小安雖然
答得還是哆哆嗦嗦的,但並沒有什麽自相矛盾之處,周皇便讓李寧山把他帶下去。
沒想到臨走之時,小安卻忽然像是鼓足了勇氣,跪下向周皇哀求:“陛下,請陛下讓奴才迴到公子身邊侍奉他吧,奴才一定會用心侍奉的!”
周皇不由一驚,看向齊至誠,齊至誠也是一臉意外。細問之下才知道,醬庫本就冷清,消息比別處
慢些,小安又不太與其他人往來,被齊至誠的手下帶走時竟然還不知道廢太子已死的消息,而齊至誠詢問之時也沒有涉及廢太子之死的問題。小安竟是到了此時才知道廢太子已死的消息,隻見他呆楞了片刻,然後便嚎啕大哭起來。
認真計較起來這也算是殿前失儀之罪,但此時周皇自然不會怪罪他,便把讓李寧山把他帶出去安頓。
然後周皇又看向齊至誠。審問完小安,齊至誠便靜立不語。這個案子明裏暗裏關係到四位王爺,更涉及立儲,複雜兇險。他雖然奉周皇旨意調查此案,卻也隻限於案子本身,別的半個字也不敢多說。
周皇又沉默了半晌方才道:“你也退下吧。”
齊至誠立刻行禮退下。一直低著頭站在大殿一角,整個問案過程中都仿佛並不存在的李寧山,又原路帶著他從寢宮偏門出去。李寧山這幾日也越發如履薄冰,侍候廢太子的人是他挑選的,廢太子一死他逃不了個失察之罪,周皇雖未治罪,他心中也是不安,行事極為謹慎。
待二人離開,殿中便隻剩下周皇一人了。他望著手中的金印,低聲自語:“傻孩子,你為何不告訴朕!若你如實相告,朕又怎麽可能不見你,又怎麽可能不信你……”
說到這裏,周皇不由得微微一怔,他忽然想起了那日雷雨大作,廢太子跪在宣政殿中,雙目含淚望著自己問道,“父皇可相信兒臣?”
自己又是如何迴答的呢?
到了此時,周皇哪裏還能不明白,他願意相信廢太子,但廢太子已經不再信任自己的父親了。是以受人威脅後,廢太子不敢把實情告訴周皇,因為他並不認為把實情告訴周皇後,周皇會站在自己這一邊。事實上,在之前的無數次選擇中,周皇從未站在他這一邊過。
最後他選擇這種方法自盡,過程這般痛苦,情狀這般慘烈,即便周皇身為帝王又怎能不震驚,怎能不傷心,也就不由得對他留下的一雙兒女更加憐惜,這或許也正是廢太子唯一所求。
想到這裏,周皇終於是再也忍不住,癱坐在椅子上失聲痛哭,那枚金印也隨之滾落到地上,發出了一聲脆響。
因為廢太子的突然暴斃,京城上下再次籠罩在了一片陰雲中,暫停了一切歌舞宴樂。禮部則商量著開始準備廢太子的喪儀。對於廢太子後事如何安排,周皇還未發明旨,但像廢太子這般的,即便生前被貶黜為庶人,死後也會給個體麵,至少是以郡王之禮下葬。
第四日,周皇終於恢複了早朝。不過誰都沒有想到周皇在早朝之時會直接頒旨,恢複了景轅的太子身份,並以太子之禮下葬。景轅的諡號他也沒有交給禮部擬定,而是自己親自擬好了,為“哀”。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周皇這意思是哀痛自己的長子體恭質仁,年少早夭啊!
死者為大,即便是與廢太子……太子一直爭鋒相對的趙王一係,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去逆周皇的意思。而且再怎麽樣這也不過是死後的哀榮,周皇並未流露出絲毫要赦免冷宮中的廢後,或是流放中的齊家人的意思。不過周皇倒是解了太子眷屬的禁足,還允許他們繼續在東宮中居住,隻是把他們身邊侍奉的人全部換了一遍。隨後,周皇又下令釋放了被審問了好幾日的東宮禁衛。
廢太子之死,似乎就以他身後的極盡哀榮為結局,就此塵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