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張月明被關進興元路南鄭縣府城內大牢裏的消息很快被張家的族人傳到遠在秦嶺深山中的桃花山莊,他的父親、桃花山莊莊主張遠山知道後憂心如焚。張遠山和夫人王若梅商量怎麽辦,王夫人哭得很是傷心。張遠山一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就急忙召集弟弟和族人們商量對策。
族人們聽到張月明被抓也非常擔心,大家坐在一起七嘴八舌開始想營救的辦法。張遠貴說:“哥哥,月明這孩子從小挺乖的,沒想到越讀書越不聽話。造反就是那麽容易的嗎?若朝廷深究,我們都得坐牢。還是想辦法把他接迴來,好好勸勸,不要再胡鬧了。”張遠山歎口氣說:“養了這個畜生,我也很自責。但是,為今之計是先把人救出來再說。”年齡最大、輩分最高的張二太爺狠抽一口煙說道:“都是一家人,不管他做了什麽,我們都要想辦法把他救出來。”張六爺說:“我侄兒張亮在興元路當將軍,我給他寫封信讓他想辦法救出月明。”張理說:“他們這些當官的都靠不住。去年,我有點事找孫兒張曉林,他這作千戶的卻推辭不給辦。我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還是我們這些農民自己想辦法為要。”張遠山堂弟張德成說:“不管咋說,我們還是找他們試試吧,他們必定是我們張氏的後人,這人命關天的大事諒他們也不敢推脫。”
經過整晚的商量,大家決定由張遠山和張六爺出麵到漢中找那些做官的張氏族人和親戚們救出張月明。
沒有休息,救人要緊,張遠山和張六爺草草吃過早飯後就帶著禮物向興元路(即漢中)進發。日落時分,他們來到興元路南鄭府城西門,發現城門守衛增多。對過往行人盤查非常嚴格。早就料到會有此情形,張遠山和張六爺也就沒有帶刀劍之類的兵器。盤查士兵認真的搜查了他們的全身和隨身所帶的東西後問:“這些臘肉和烘豆腐是來賣的嗎?”張遠山道:“走親戚的。不賣。”士兵道:“給我們留一些如何?”張六爺道:“那是給我兄弟張亮將軍的,你敢要嗎?”士兵們聽說後尷尬的揮手道:“你們進去吧。快走。”
進入城內,張六爺罵道:“這些土匪。不是說給張亮將軍的,今天還就硬搶了我們。”張遠山也歎息道:“世道如此,讓我們百姓如何活啊!”
他們一邊行走,一邊觀察周圍情況。正走著,從街邊小吃攤點內閃出一個年輕人迎了上來熱情的招唿他們說:“六太爺,張族長,你們怎麽來了?”。張六爺很快就認出來人並高興的說道:“小玉子,你在這裏幹啥呢?”張遠山也認出了這名年輕人。還禮說:“張玉,聽說你在漢中賣涼皮,原來在這條街。”張玉歎口氣道:“生意不好做,原來在北街租有門麵房。今年退了,在這裏擺地攤。你們也餓了吧,快坐下吃點東西。”張玉就招唿張遠山和張六爺坐進攤點內的一張小方桌旁。
張玉的攤點不大,隻擺有三張小方桌,另外兩張有顧客正在津津有味的吃涼皮。張遠山說:“我們也餓了,正想找地方吃飯,就在你這裏吃吧。”張玉親自給張遠山和張六爺端上來兩大碗稀稀的菜豆腐。說:“你們先喝著,解解渴,我給你們調米皮。”張六爺說:“好啊。多放些油辣椒。”
不多時,兩大碗米皮擺上了桌。白色發亮的米皮上澆滿了紅色油亮噴香的油潑辣椒,米皮被刀切的整齊劃一,一看就令人非常有食欲。張六爺吃了幾口讚道:“小玉子,你蒸的米皮很勁道啊,調製的味道也很香。”張玉說:“做了幾年了,也有些經驗。六太爺和族長多吃些,在我這裏可不要作假吆。”
張遠山和張六爺每人吃了兩大碗米皮,喝了兩大碗菜豆腐。才感覺到吃飽了。周圍的顧客驚訝的看著他們,有人低聲說:“鄉下人胃口好。很能吃啊。”張玉生怕兩位長輩聽到顧客們議論後尷尬,對顧客們笑著解釋說:“我們山裏人實誠。不是能吃,是飯量大,但也能幹活,下力氣是你們城裏人沒辦法比的。”張六爺笑笑說:“我們能吃,也能幹活啊!”顧客們都被惹笑了。
張遠山給張玉付錢,張玉堅決不要,說道:“我們是一家人,你們咋這麽見外呢。自家人吃飯還要錢?”張遠山勸說道:“你在這裏做生意也很不容易,你也是花了本錢的。”張玉堅決不收。張遠山隻好說:“下次迴老家,我得好好請你吃飯。”張玉悄聲說:“有一個情況,你恐怕還不知道。”張遠山問:“什麽事?你說來。”張玉低聲說:“月明就是被張亮抓走的,你們要防備著。”張遠山吃驚道:“自家人還抓自家人?”張玉悄聲說:“當官的心都壞了。張亮和張曉林在這裏當官,早把我們這些窮親戚忘了。”張遠山說:“我正想去找張亮救月明,看來是不用去了?”張玉說:“必定月明在人家手裏,還是去找找看。”張遠山和張六爺起身告辭,張玉一再叮囑要注意安全。
張玉原來也是秦嶺山中桃花店的人,他父親叫張斯,按張氏輩分是張遠山的堂侄子。張玉自然把張遠山叫爺爺。張玉從十八歲時就離開家鄉來到漢中府飯店做學徒。現在彈指算來,在漢中闖蕩已七年了。三年前好不容易積攢了些本錢,開了一家涼皮店創業。可是漢中府內街道上門麵房租金太貴,今年無奈隻好退租了門麵房擺地攤。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但總比在山裏務農強。張玉從小就膽大,豪爽仗義,在漢中府認識的人很多,結交的三教九流的朋友也不少,當地人稱他為“消息百事通”。
月明時分,張遠山和張六爺來到張亮的將軍府。告訴門衛通報進去。不多時,張亮親自迎出來拱手施禮道:“六哥和遠山賢侄來了,快請屋裏坐。”張遠山和張六爺拱手還禮。互致問候。進到裏屋,屋內擺設高雅。花梨木做的八仙供桌和八隻外形漂亮的木椅擺在堂屋正中,兩邊各擺設有兩個青瓷大花瓶,靠著牆角還擺放了十幾盆造型奇特的花樹盆景。張遠山和張六爺被讓坐在左側的兩隻木椅上,早有一名丫鬟端來兩杯青茶。
張亮坐在右手的椅子上說:“你們吃過飯了嗎?可是為了月明孫兒的事情趕來的?”
張遠山答道:“我們在街道上吃過了。正是為月明的事而來。還望叔叔看在一家人的份上,想想解救的辦法。”
張六爺說:“賢弟在這裏久已為官,朋友熟人不少,定能有辦法。”
張亮喝口茶歎道:“難啊。目今盜匪四起,朝廷非常震怒。這不。就是當朝脫脫丞相也不得不親率官軍前去剿賊。我漢中府壓力也不小啊。誰知月明這孫兒還不懂事,反倒加入盜匪行列,豈不可歎。我也多方勸他,但他就是不迴頭。你們讓我怎麽辦?”
張遠山說:“還望叔叔看在他是一個還不懂事的孩子,想想辦法救救他。”
張六爺也說:“月明必定還是一個孩子,還沒有成家立業。賢弟是我們家族的驕傲,定要依靠你想辦法了。”
張亮沉默片刻後說:“我們必定都是一個家族的人。月明的事我也不能不管。遠山,你看這樣吧。明天我讓你去探監,勸說月明寫一個被幻惑誤入的呈供,並聲明今後迴鄉讀書不再惹事。我去找府尹大人請求。或許能救他出來。”
張遠山一再表示感謝。並拿出隨身帶來的臘肉等土特產放在八仙桌上。張亮客氣道:“一家人,來則來了,拿什麽東西。下不為例啊。”張遠山不好意思的說道:“山裏也沒有什麽好東西,叔叔不要見笑啊。”張亮送他們到門口說:“本想留你們住下,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害怕引起誤會。我安排管家帶你們到東大街福來客棧去休息,那裏環境較好。”
張遠山和張六爺剛走,千戶張曉林就來到叔父張亮府上,他早躲在暗處看到了張遠山和張六爺從這裏剛走出去。張曉林見麵就問:“叔父真想幫助他們嗎?”張亮答道:“必定都是一家人,能幫則幫。”張曉林又問:“那你為什麽在北門不放了他?”張亮說:“那天府尹大人派了幕僚在城門口監視,我沒辦法遮掩啊。”張曉林說:“不能放。張月明是盜匪,正好押他到京城去領賞。”張亮瞪了他一眼說:“你這話。還像一家人嗎?”張曉林奸笑道:“什麽一家人,我們在城裏為官。他們在山裏務農,風馬牛不相及的。”張亮訓斥道:“你怎麽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張家都是一個祖先,幾百年來都是和睦相處,互相關心和幫助的。張遠山還是現任族長,我們也得給他個麵子吧。”張曉林怪聲怪氣的說:“族長又怎麽啦,我們做官他管不著。我們隻能聽從朝廷的,對這些刁民決不能手軟。”張亮氣憤的罵道:“你這個畜生,給我滾出去。還做什麽千戶,連基本的人倫親孝禮儀都不懂。快滾!”張曉林灰溜溜的被趕出了將軍府。
張遠山和張六爺在東大街的福來客棧的客房裏談論了很久,覺得張亮還是夠本家意思,答應幫忙,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問題,就稍稍放心的睡著了。
深夜,一夥人馬躲過哨兵,偷偷從一處低矮的城牆邊翻越了進去。為首的一位仗劍少年正是大漢軍先鋒官楊光達。楊光達師從孤獨門掌門諸葛漢水學藝就經常來往漢中府城,也多次翻越城牆,對這裏那處城牆高矮,翻越難易程度等非常的清楚。孫月也在人叢中。自那天從漢中逃迴去後,孫月就急忙把張月明被二次抓進牢房的事情告訴了大漢軍的將領們。大家非常為張月明的處境擔憂,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救他出來。經過商議,大家決定楊光達和孫月帶領十八名壯士先期到達營救,劉楨和王昌林帶領五千人馬隨後趕來支援,張九爺帶領其餘人馬留守紫柏山大營。
孫月和楊光達帶領十八名勇士悄悄來到張月明被關押的府城牢房前,借著依稀的月光看到守衛牢房的衙役有十幾人,他們警惕性很高。不停的來迴度步向四周窺視。楊光達和孫月分開各帶領九人從兩邊悄悄包抄過去,很快解決了這些衙役。他們衝進牢房,打開牢門放出了所有的犯人。張月明看到楊光達和孫月來救。就急忙和他們跑出牢房。楊光達幫助張月明打碎頭上戴著的木伽,向西門跑去。
牢房內被放出來的犯人的吵雜聲早驚動了千戶張曉林。他從叔父張亮家被趕出來後。就懷恨在心,他返迴到自己東門的軍營,休息片刻後,調集自己的本部人馬向府衙的牢房趕去。張曉林擔心叔父張亮會在晚上偷偷放了張月明,他想抓個現行,向達魯花赤大人邀功。沒想到剛走到府牢附近就聽到一片混亂,急忙趕進去查看。現場令他大吃一驚,牢房裏的所有門都敞開著。看守牢房的衙役大多被殺。張曉林急忙喝令士兵們押來幾名負傷的衙役詢問,衙役們說:“剛才突然湧進來十幾名灰衣人,他們見到我們就砍殺,放走了牢房內所以的犯人,現在向西門方向跑去了。”張曉林急忙喝令本部人馬向西門追去。
快到西門方向了,張曉林發現前方有十幾名人影在向前狂奔,就急忙命令士兵們射箭抓捕。孫月、楊光達和張月明帶著弟兄們一路狂奔,距離西門很近了,正想喘口氣,卻發現後麵亂箭齊飛。吆喝聲不斷,知道是朝廷的官兵追上來了。西門守軍聽到了這裏的動靜,也趕來查看。孫月、楊光達、張月明等馬上就陷入了前後被夾擊的危險境地。
楊光達看到形勢危險。就主動斷後,一邊和追上來的官兵們廝殺,一邊招唿弟兄們向古漢台方向撤退。十八名弟兄中一大半被接連射死、砍殺傷。等他們撤退到古漢台裏麵時,清點人數,隻剩下五個人了。
古漢台是漢高祖劉邦當年任漢中王時的王府所在地。西漢末年曆經戰亂,古漢台被毀之一炬。後曆代朝廷雖有重修,但已不複漢時模樣。宋朝年間,漢中地方官們依托古漢台舊址建設了園林式的花園,供官員們工作之餘休閑娛樂之用。北宋詩人張少禹曾題詩:“留此一掊土。尤為漢家基。”元朝時,地方官們又重修修葺。建設魚池、亭台樓閣等,作為休息時遊玩之地。
張月明、孫月、楊光達等都來過古漢台。這裏台基高約二丈有餘。由三級台地構成。周圍修有堅固高大的院牆,分有東南西北四道院門。實在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元兵們追到古漢台,看到幾名匪人進了院內,就憑借人數優勢很快包圍了古漢台。駐紮在飲馬池附近的恩思康將軍得到了探報,就急忙帶領本部人馬趕到了古漢台。三處元軍合兵一處,不下兩千人。恩思康下令強攻。元軍像潮水一樣,從四個院門向古漢台內衝去。張月明、孫月、楊光達等五人片刻間被團團包圍。
楊光達施展全身武藝對敵,一把寶劍被他使得神出鬼沒,到處都是劍花翻飛。元兵被殺死殺傷一大片。怎奈敵人人數眾多,長短兵器一起上,楊光達漸漸不支,身體多數地方被刺傷。孫月和張月明本是秀才文人,劍術本不高,對蜂擁上來的元軍苦於應付。孫月施展法術,但發現鬼穀子變化之術在這古漢台卻不靈驗。孫月內心暗暗叫苦道:“好奇怪啊,平時我的變化之術很靈,在這古漢台怎麽就失效了,我該如何是好?”張月明前次化裝來漢中,沒有隨身攜帶自己的至寶青月劍,所以據敵起來就非常艱難。
兩名弟兄先後倒在血泊中,楊光達憂心如焚,奮力廝殺,試圖保護軍師孫月和元帥張月明。元軍幾把長槍從不同方向刺來,孫月倒在了古漢台的石階上,張月明大喊著撲上前,孫月微笑著說:“月明兄,認識你很高興,不枉我來世一場。你們快走,不要管我。”楊光達拚力殺退圍在孫月身邊的幾名元軍兵士,高聲說:“軍師,我背你突圍。”孫月臉色越發蒼白說:“光達兄,我隱瞞了一件事,我們是同門師兄弟。我的師父是孤獨劍派南山客。”說完,頭歪向一邊就斷了氣。楊光達和張月明大聲嚎叫著孫月的名字。
孫月死了,死在這有千年曆史的古漢台上。鬼穀子兵法十三章和十四章隨著孫月的離世隨不為外人所知,湮沒在這曆史的塵埃中。(未完待續。)
張月明被關進興元路南鄭縣府城內大牢裏的消息很快被張家的族人傳到遠在秦嶺深山中的桃花山莊,他的父親、桃花山莊莊主張遠山知道後憂心如焚。張遠山和夫人王若梅商量怎麽辦,王夫人哭得很是傷心。張遠山一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就急忙召集弟弟和族人們商量對策。
族人們聽到張月明被抓也非常擔心,大家坐在一起七嘴八舌開始想營救的辦法。張遠貴說:“哥哥,月明這孩子從小挺乖的,沒想到越讀書越不聽話。造反就是那麽容易的嗎?若朝廷深究,我們都得坐牢。還是想辦法把他接迴來,好好勸勸,不要再胡鬧了。”張遠山歎口氣說:“養了這個畜生,我也很自責。但是,為今之計是先把人救出來再說。”年齡最大、輩分最高的張二太爺狠抽一口煙說道:“都是一家人,不管他做了什麽,我們都要想辦法把他救出來。”張六爺說:“我侄兒張亮在興元路當將軍,我給他寫封信讓他想辦法救出月明。”張理說:“他們這些當官的都靠不住。去年,我有點事找孫兒張曉林,他這作千戶的卻推辭不給辦。我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還是我們這些農民自己想辦法為要。”張遠山堂弟張德成說:“不管咋說,我們還是找他們試試吧,他們必定是我們張氏的後人,這人命關天的大事諒他們也不敢推脫。”
經過整晚的商量,大家決定由張遠山和張六爺出麵到漢中找那些做官的張氏族人和親戚們救出張月明。
沒有休息,救人要緊,張遠山和張六爺草草吃過早飯後就帶著禮物向興元路(即漢中)進發。日落時分,他們來到興元路南鄭府城西門,發現城門守衛增多。對過往行人盤查非常嚴格。早就料到會有此情形,張遠山和張六爺也就沒有帶刀劍之類的兵器。盤查士兵認真的搜查了他們的全身和隨身所帶的東西後問:“這些臘肉和烘豆腐是來賣的嗎?”張遠山道:“走親戚的。不賣。”士兵道:“給我們留一些如何?”張六爺道:“那是給我兄弟張亮將軍的,你敢要嗎?”士兵們聽說後尷尬的揮手道:“你們進去吧。快走。”
進入城內,張六爺罵道:“這些土匪。不是說給張亮將軍的,今天還就硬搶了我們。”張遠山也歎息道:“世道如此,讓我們百姓如何活啊!”
他們一邊行走,一邊觀察周圍情況。正走著,從街邊小吃攤點內閃出一個年輕人迎了上來熱情的招唿他們說:“六太爺,張族長,你們怎麽來了?”。張六爺很快就認出來人並高興的說道:“小玉子,你在這裏幹啥呢?”張遠山也認出了這名年輕人。還禮說:“張玉,聽說你在漢中賣涼皮,原來在這條街。”張玉歎口氣道:“生意不好做,原來在北街租有門麵房。今年退了,在這裏擺地攤。你們也餓了吧,快坐下吃點東西。”張玉就招唿張遠山和張六爺坐進攤點內的一張小方桌旁。
張玉的攤點不大,隻擺有三張小方桌,另外兩張有顧客正在津津有味的吃涼皮。張遠山說:“我們也餓了,正想找地方吃飯,就在你這裏吃吧。”張玉親自給張遠山和張六爺端上來兩大碗稀稀的菜豆腐。說:“你們先喝著,解解渴,我給你們調米皮。”張六爺說:“好啊。多放些油辣椒。”
不多時,兩大碗米皮擺上了桌。白色發亮的米皮上澆滿了紅色油亮噴香的油潑辣椒,米皮被刀切的整齊劃一,一看就令人非常有食欲。張六爺吃了幾口讚道:“小玉子,你蒸的米皮很勁道啊,調製的味道也很香。”張玉說:“做了幾年了,也有些經驗。六太爺和族長多吃些,在我這裏可不要作假吆。”
張遠山和張六爺每人吃了兩大碗米皮,喝了兩大碗菜豆腐。才感覺到吃飽了。周圍的顧客驚訝的看著他們,有人低聲說:“鄉下人胃口好。很能吃啊。”張玉生怕兩位長輩聽到顧客們議論後尷尬,對顧客們笑著解釋說:“我們山裏人實誠。不是能吃,是飯量大,但也能幹活,下力氣是你們城裏人沒辦法比的。”張六爺笑笑說:“我們能吃,也能幹活啊!”顧客們都被惹笑了。
張遠山給張玉付錢,張玉堅決不要,說道:“我們是一家人,你們咋這麽見外呢。自家人吃飯還要錢?”張遠山勸說道:“你在這裏做生意也很不容易,你也是花了本錢的。”張玉堅決不收。張遠山隻好說:“下次迴老家,我得好好請你吃飯。”張玉悄聲說:“有一個情況,你恐怕還不知道。”張遠山問:“什麽事?你說來。”張玉低聲說:“月明就是被張亮抓走的,你們要防備著。”張遠山吃驚道:“自家人還抓自家人?”張玉悄聲說:“當官的心都壞了。張亮和張曉林在這裏當官,早把我們這些窮親戚忘了。”張遠山說:“我正想去找張亮救月明,看來是不用去了?”張玉說:“必定月明在人家手裏,還是去找找看。”張遠山和張六爺起身告辭,張玉一再叮囑要注意安全。
張玉原來也是秦嶺山中桃花店的人,他父親叫張斯,按張氏輩分是張遠山的堂侄子。張玉自然把張遠山叫爺爺。張玉從十八歲時就離開家鄉來到漢中府飯店做學徒。現在彈指算來,在漢中闖蕩已七年了。三年前好不容易積攢了些本錢,開了一家涼皮店創業。可是漢中府內街道上門麵房租金太貴,今年無奈隻好退租了門麵房擺地攤。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但總比在山裏務農強。張玉從小就膽大,豪爽仗義,在漢中府認識的人很多,結交的三教九流的朋友也不少,當地人稱他為“消息百事通”。
月明時分,張遠山和張六爺來到張亮的將軍府。告訴門衛通報進去。不多時,張亮親自迎出來拱手施禮道:“六哥和遠山賢侄來了,快請屋裏坐。”張遠山和張六爺拱手還禮。互致問候。進到裏屋,屋內擺設高雅。花梨木做的八仙供桌和八隻外形漂亮的木椅擺在堂屋正中,兩邊各擺設有兩個青瓷大花瓶,靠著牆角還擺放了十幾盆造型奇特的花樹盆景。張遠山和張六爺被讓坐在左側的兩隻木椅上,早有一名丫鬟端來兩杯青茶。
張亮坐在右手的椅子上說:“你們吃過飯了嗎?可是為了月明孫兒的事情趕來的?”
張遠山答道:“我們在街道上吃過了。正是為月明的事而來。還望叔叔看在一家人的份上,想想解救的辦法。”
張六爺說:“賢弟在這裏久已為官,朋友熟人不少,定能有辦法。”
張亮喝口茶歎道:“難啊。目今盜匪四起,朝廷非常震怒。這不。就是當朝脫脫丞相也不得不親率官軍前去剿賊。我漢中府壓力也不小啊。誰知月明這孫兒還不懂事,反倒加入盜匪行列,豈不可歎。我也多方勸他,但他就是不迴頭。你們讓我怎麽辦?”
張遠山說:“還望叔叔看在他是一個還不懂事的孩子,想想辦法救救他。”
張六爺也說:“月明必定還是一個孩子,還沒有成家立業。賢弟是我們家族的驕傲,定要依靠你想辦法了。”
張亮沉默片刻後說:“我們必定都是一個家族的人。月明的事我也不能不管。遠山,你看這樣吧。明天我讓你去探監,勸說月明寫一個被幻惑誤入的呈供,並聲明今後迴鄉讀書不再惹事。我去找府尹大人請求。或許能救他出來。”
張遠山一再表示感謝。並拿出隨身帶來的臘肉等土特產放在八仙桌上。張亮客氣道:“一家人,來則來了,拿什麽東西。下不為例啊。”張遠山不好意思的說道:“山裏也沒有什麽好東西,叔叔不要見笑啊。”張亮送他們到門口說:“本想留你們住下,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害怕引起誤會。我安排管家帶你們到東大街福來客棧去休息,那裏環境較好。”
張遠山和張六爺剛走,千戶張曉林就來到叔父張亮府上,他早躲在暗處看到了張遠山和張六爺從這裏剛走出去。張曉林見麵就問:“叔父真想幫助他們嗎?”張亮答道:“必定都是一家人,能幫則幫。”張曉林又問:“那你為什麽在北門不放了他?”張亮說:“那天府尹大人派了幕僚在城門口監視,我沒辦法遮掩啊。”張曉林說:“不能放。張月明是盜匪,正好押他到京城去領賞。”張亮瞪了他一眼說:“你這話。還像一家人嗎?”張曉林奸笑道:“什麽一家人,我們在城裏為官。他們在山裏務農,風馬牛不相及的。”張亮訓斥道:“你怎麽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張家都是一個祖先,幾百年來都是和睦相處,互相關心和幫助的。張遠山還是現任族長,我們也得給他個麵子吧。”張曉林怪聲怪氣的說:“族長又怎麽啦,我們做官他管不著。我們隻能聽從朝廷的,對這些刁民決不能手軟。”張亮氣憤的罵道:“你這個畜生,給我滾出去。還做什麽千戶,連基本的人倫親孝禮儀都不懂。快滾!”張曉林灰溜溜的被趕出了將軍府。
張遠山和張六爺在東大街的福來客棧的客房裏談論了很久,覺得張亮還是夠本家意思,答應幫忙,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問題,就稍稍放心的睡著了。
深夜,一夥人馬躲過哨兵,偷偷從一處低矮的城牆邊翻越了進去。為首的一位仗劍少年正是大漢軍先鋒官楊光達。楊光達師從孤獨門掌門諸葛漢水學藝就經常來往漢中府城,也多次翻越城牆,對這裏那處城牆高矮,翻越難易程度等非常的清楚。孫月也在人叢中。自那天從漢中逃迴去後,孫月就急忙把張月明被二次抓進牢房的事情告訴了大漢軍的將領們。大家非常為張月明的處境擔憂,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救他出來。經過商議,大家決定楊光達和孫月帶領十八名壯士先期到達營救,劉楨和王昌林帶領五千人馬隨後趕來支援,張九爺帶領其餘人馬留守紫柏山大營。
孫月和楊光達帶領十八名勇士悄悄來到張月明被關押的府城牢房前,借著依稀的月光看到守衛牢房的衙役有十幾人,他們警惕性很高。不停的來迴度步向四周窺視。楊光達和孫月分開各帶領九人從兩邊悄悄包抄過去,很快解決了這些衙役。他們衝進牢房,打開牢門放出了所有的犯人。張月明看到楊光達和孫月來救。就急忙和他們跑出牢房。楊光達幫助張月明打碎頭上戴著的木伽,向西門跑去。
牢房內被放出來的犯人的吵雜聲早驚動了千戶張曉林。他從叔父張亮家被趕出來後。就懷恨在心,他返迴到自己東門的軍營,休息片刻後,調集自己的本部人馬向府衙的牢房趕去。張曉林擔心叔父張亮會在晚上偷偷放了張月明,他想抓個現行,向達魯花赤大人邀功。沒想到剛走到府牢附近就聽到一片混亂,急忙趕進去查看。現場令他大吃一驚,牢房裏的所有門都敞開著。看守牢房的衙役大多被殺。張曉林急忙喝令士兵們押來幾名負傷的衙役詢問,衙役們說:“剛才突然湧進來十幾名灰衣人,他們見到我們就砍殺,放走了牢房內所以的犯人,現在向西門方向跑去了。”張曉林急忙喝令本部人馬向西門追去。
快到西門方向了,張曉林發現前方有十幾名人影在向前狂奔,就急忙命令士兵們射箭抓捕。孫月、楊光達和張月明帶著弟兄們一路狂奔,距離西門很近了,正想喘口氣,卻發現後麵亂箭齊飛。吆喝聲不斷,知道是朝廷的官兵追上來了。西門守軍聽到了這裏的動靜,也趕來查看。孫月、楊光達、張月明等馬上就陷入了前後被夾擊的危險境地。
楊光達看到形勢危險。就主動斷後,一邊和追上來的官兵們廝殺,一邊招唿弟兄們向古漢台方向撤退。十八名弟兄中一大半被接連射死、砍殺傷。等他們撤退到古漢台裏麵時,清點人數,隻剩下五個人了。
古漢台是漢高祖劉邦當年任漢中王時的王府所在地。西漢末年曆經戰亂,古漢台被毀之一炬。後曆代朝廷雖有重修,但已不複漢時模樣。宋朝年間,漢中地方官們依托古漢台舊址建設了園林式的花園,供官員們工作之餘休閑娛樂之用。北宋詩人張少禹曾題詩:“留此一掊土。尤為漢家基。”元朝時,地方官們又重修修葺。建設魚池、亭台樓閣等,作為休息時遊玩之地。
張月明、孫月、楊光達等都來過古漢台。這裏台基高約二丈有餘。由三級台地構成。周圍修有堅固高大的院牆,分有東南西北四道院門。實在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元兵們追到古漢台,看到幾名匪人進了院內,就憑借人數優勢很快包圍了古漢台。駐紮在飲馬池附近的恩思康將軍得到了探報,就急忙帶領本部人馬趕到了古漢台。三處元軍合兵一處,不下兩千人。恩思康下令強攻。元軍像潮水一樣,從四個院門向古漢台內衝去。張月明、孫月、楊光達等五人片刻間被團團包圍。
楊光達施展全身武藝對敵,一把寶劍被他使得神出鬼沒,到處都是劍花翻飛。元兵被殺死殺傷一大片。怎奈敵人人數眾多,長短兵器一起上,楊光達漸漸不支,身體多數地方被刺傷。孫月和張月明本是秀才文人,劍術本不高,對蜂擁上來的元軍苦於應付。孫月施展法術,但發現鬼穀子變化之術在這古漢台卻不靈驗。孫月內心暗暗叫苦道:“好奇怪啊,平時我的變化之術很靈,在這古漢台怎麽就失效了,我該如何是好?”張月明前次化裝來漢中,沒有隨身攜帶自己的至寶青月劍,所以據敵起來就非常艱難。
兩名弟兄先後倒在血泊中,楊光達憂心如焚,奮力廝殺,試圖保護軍師孫月和元帥張月明。元軍幾把長槍從不同方向刺來,孫月倒在了古漢台的石階上,張月明大喊著撲上前,孫月微笑著說:“月明兄,認識你很高興,不枉我來世一場。你們快走,不要管我。”楊光達拚力殺退圍在孫月身邊的幾名元軍兵士,高聲說:“軍師,我背你突圍。”孫月臉色越發蒼白說:“光達兄,我隱瞞了一件事,我們是同門師兄弟。我的師父是孤獨劍派南山客。”說完,頭歪向一邊就斷了氣。楊光達和張月明大聲嚎叫著孫月的名字。
孫月死了,死在這有千年曆史的古漢台上。鬼穀子兵法十三章和十四章隨著孫月的離世隨不為外人所知,湮沒在這曆史的塵埃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