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時間很快進入到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的夏天,身為河南江北行省汝寧府知府的李思齊,站在練兵場高高的指揮台上,心裏感概萬千。朝廷封察罕帖木兒(也稱李察罕)為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官名,為所在地方軍隊和官衙的最大監治官。),封自己為汝寧府知府,並令他們建義兵萬戶府,詔書上說:“免其差役,令討賊自效。”。從秦嶺山中無意得來的《武穆遺書》成了他的最好幫手,這眼前兩萬多人的軍隊都是按照這本書上的陣法、兵法等操練的。聽說三秦武林界推舉武當太極門掌教張三豐為盟主,要遠赴自己這裏奪迴《武穆遺書》。不知道他們現在動身了沒有?


    傍晚時分,派出去打探張三豐動向的親信士兵們終於迴來了。他們已去三月有餘。親信士兵們向李思齊匯報道:“張三豐突然決定留在鳳翔府寶雞縣金台觀修道,他的七名得意弟子也一同留在金台觀。金台觀處於秦嶺北麓腹地,地勢險峻、秀麗,據此有千裏之遙。陝南武林界和關中武林界不太團結,雖與去年底成立了三秦武林聯盟,但人心不齊,意見不一,現在他們大多已返迴到自己的地方,沒有前來河南的跡象。”李思齊高興了,他重賞了這幾名親信士兵。“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付紅巾軍的行動中,借機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地盤。”他高興地想著。對於李察罕,雖然他們一起起事,李察罕還是自己的上司,但大家都是貌合心不合,各打各的算盤。各人發展各人的勢力,各人努力擴大各人的地盤。李思齊決定擺脫李察罕的控製,自己獨立行事。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此時的張三豐果然站在千裏之外寶雞縣金台觀的三豐洞前,他眼前的一幕幕依舊令他心煩意亂。就在去年冬季。自己返迴太白山中的武春宮趕走了黑衣人,希望能再見一麵武春公主時,卻被她的弟子告知,武春宮主尋訪故人去了,一年之內很難返迴。失望間,他告別鐵甲人秦櫟商一行,來到寶雞縣周遊。在天竺山建雲方丈和武林神通張斷橋的建議下,他發出英雄帖號召三秦武林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外敵。終於於去年底在終南山召開了第一次三秦武林大會,但大家目標不一,意見紛呈,吵吵嚷嚷,雖然推舉自己為盟主,但會後大家一哄而散,並沒有想真正團結起來,進軍河南江北行省奪迴《武穆遺書》。自己無奈隻好帶領徒弟們返迴金台觀,以待時日。哎,武春宮主為什麽不想再見麵。她現在還好嗎?自己雖然身在道門,但也可以娶妻成家啊。正一派天師道在龍虎山不就是人人有家庭嗎?天下奇書《武穆遺書》不能落入壞人的手裏,一定要奪迴來。不然天下窮苦人又該受罪了。攻擊武春宮的黑衣人是什麽身份?他們是不是墨鬥門的人?而墨鬥門又在哪裏?


    就在相距千裏的李思齊和張三豐都在苦思冥想時,江浙行省泰州人張士誠率領鹽民於年初起義了,他們殺富豪,焚官舍,專門和朝廷作對,對外也號稱紅巾軍。張士誠和弟弟士義、士德、士信及朋友李伯升等率領的起義軍快速攻克泰州,並接連占領興化、高郵等,聲勢浩大。


    元惠宗得到各地上報後,慌忙下詔派遣禦史大夫、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率領三十萬蒙古大軍前往鎮壓。並任命丞相脫脫總領全*事,調集幾省軍隊。對各路紅巾軍根據地進行圍剿。


    李思齊得到這些消息後,開始向陝西行省方向進攻。他明白長安自古是帝王之都。是十三朝古都。那裏地勢得天獨厚,民豐物阜,人口稠密,是曆來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道是,得長安者,得天下。陝西行省的漢中也是個富饒之地,他去過那裏考察過,漢高祖劉邦曾經依托漢中奪得天下。總之陝西行省的地位太重要了,何不乘此天下大亂之機擁據陝西,為以後自己在朝廷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禦史大夫、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帶兵進駐汝寧府沙河,發出軍令要求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各帶領本部人馬隨軍聽令。


    李思齊早就聽到民間流傳著一首《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當權,開河變鈔禍根源,若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這首小令道出了人民對當時“開河、變鈔”的憤恨和不滿。看到也先帖木兒進駐汝寧府後,不是想著如何打仗,而是整天搜刮錢財,求神問卦,想著如何尋歡作樂,李思齊覺得小令所言非虛,他心裏也就有了抗命的打算。


    此時,察罕帖木兒(也稱李察罕)帶領一萬人馬正屯駐沈丘,接到也先帖木兒的軍令後開始整軍備戰。他修書一封,派親信人飛馬送給李思齊。


    李思齊拆信觀之,隻見書信中寫到:“世賢吾弟,今朝廷派大軍前來,聲勢洶洶。但細觀之,其軍不整,紀律鬆弛,將無謀略,軍無鬥誌,安能勝乎?你我出身布衣,相邀共舉事。朝廷重臣視我等如另類。丞相之弟親督大軍,不宜得罪,表麵宜殷勤乎。實力圖保,不能盡隨之。大軍過後,安得好夢。望弟珍重,周旋之,以圖後起。”


    李察罕在書信中的想法和李思齊不謀而合。李思齊也迴書一封,請李察罕放心,大家攜手並進。


    好在也先帖木兒並不急著作戰,他日日花天酒地,隻安排李思齊帶領本部人馬負責押運糧草等後勤保障工作。李思齊也樂意在後方保存實力。


    朝廷派三十萬大軍前來圍剿的消息早已傳入劉福通的耳朵。劉福通急忙召集手下大將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劉六、毛貴、關先生、破頭潘等商量對策。白不信說:“元軍雖然有三十萬之眾,但都是些貪生怕死、毫無鬥誌之輩,不足為慮。”關先生說:“我軍和元軍人數相當,況我軍占據地利優勢,隻要采取以往的戰法,群狼戰術。定能旗開得勝。”劉六也說道:“也先帖木兒是一介書生,毫無軍事指揮才能。以前隻是有幾位得力手下大將罷了。現在這些得力手下大將都被我們殺了,他已經是黔驢技窮了。我們不必擔心他。”看到眾將如此有戰勝的信心。劉福通也放下心裏的包袱高興起來。經過進一步研究,大家決定開始采取行動。先以小股部隊試探,再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


    幾乎在同一時間,元軍的周圍不斷出現小股紅巾軍前來騷擾。他們不論白天黑夜,天天都來騷擾。既不與元軍正麵交鋒,也不深入陣地,待偷襲成功後,往往逃跑的非常快。這些種種行為令元軍的將官們非常氣惱,但一時又無可奈何。


    劉六還派人給李思齊送信。要求不要互相為敵,不要自損前程。


    就在禦史大夫、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屯兵沙河半月後,他突然想到汝寧府知府李思齊,他聽說這個年輕人文武雙全,膽識過人,好像到秦嶺山中去訪客意外在石門中得到一本天下奇書《武穆遺書》。也先帖木兒決定見見這個年輕人,了解一下關於嶽飛的《武穆遺書》的事情。他馬上派人下令李思齊速來軍中議事。


    李思齊接到也先帖木兒的軍令後,有些意外,也先帖木兒自視過高,來汝寧府後根本就沒有把他這個知府放在眼裏。隻是給他安排一些打雜的事情,今天怎麽想起召見自己了。管不了那麽多,是禍躲不過。前去見他一麵有何妨?


    李思齊整理好官服,急忙騎馬跟隨傳令兵前往。


    汝寧府沙河元軍大營,彩旗飄飄,氣勢恢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這那裏像個軍營,軍士們可以三五成群,隨便進出,各種小商小販圍在軍營門口叫賣。士兵們衣著隨意。紀律鬆弛,那有馬上就打仗的氣氛。若不是看到綿延數裏的軍營。李思齊真以為傳令兵把自己帶錯了地方。


    從雄偉的軍營南門進入,一字排開幾十座大帳。進入中軍大帳。經過三次通報,李思齊才進入帥帳。也先帖木兒高座在帥椅上,他頭戴金櫻官帽,身穿鮮豔的官服,身體微胖,顯得威嚴、氣勢不凡。在帥帳兩邊,數十位文武官員分列兩廂。這些站立的官員個個品階都比李思齊高。


    李思齊從容走進帥帳,大步來到帳中位置,叩頭稱拜。也先帖木兒揮揮手問道:“李知府,糧草保障工作何如?”李思齊道:“按照禦史大人吩咐,一切供應正常。”也先貼木兒洪亮的聲音說道:“我奉皇上欽命,親帥大軍剿賊,所向披靡,賊寇望風而逃。今屯此沙河,謀劃大戰,一擊而蕩平賊寇。你們地方,當盡心盡力,保障物資供應,祝我大軍旗開得勝。”李思齊道:“謹奉大人遵命,卑職自當誓死效命。”


    看到眼前這個英武的年輕人目光堅定,舉止得體,也先帖木兒心裏有些滿意,他突然轉換話題問題:“聽說你在秦嶺山中從石門裏得到一本天下奇書,可有此事否?”


    李思齊心裏一驚,原來也先帖木兒召見自己的真實目的是為《武穆遺書》而來。他心裏早有預案,因對之策。不慌不忙答道:“大人明察,卑職確實於兩年前去過秦嶺山中遊玩,但並沒有見到什麽天下奇書,更不知傳言從何而來?”也先帖木兒道:“那你為何對前來索要的武林人士稱讓他們決出勝負,方給其《武穆遺書》乎?”李思齊道:“被這些江湖賊寇多方逼迫,為了保命,不得不用此拖延之計。望大人明察。”也先帖木兒見問不出所以然,就緩和語氣道:“我也不相信世間還流傳有什麽《武穆遺書》。想我先祖尋找近百年都一無所獲,許多傳言都被證實是無稽之談,慌繆之言。諒你李思齊也不敢隱瞞。罷了,你今後要勤政事務,好自為之啊。”李思齊叩謝道:“多謝大人,但卑職有幾句話不知該講不該講?”也先帖木兒奇怪的道:“你有什麽話,說吧。”李思齊不卑不吭說道:“剛才卑職來到大營,發現大營左右中前後五軍緊挨著,三十萬大軍屯紮在一座大營裏,實乃有違兵法:互為倚角之勢,屯兵五營,營營有據的軍事常識。倘若賊寇用火攻,豈不難防乎。”也先帖木兒哈哈大笑道:“書生之談。兵法有雲:集中優勢兵力,一戰而據敵。雖然三國時期劉備七十萬大軍被火燒連營,但他是在河邊密林中、草叢中紮營。我軍沿河邊沙灘布陣,何懼火攻乎。汝豈不知戰國時長平之戰乎,秦軍集中優勢兵力,一戰而擊潰趙軍四十萬大軍。秦軍名將白起立下不世之功。今我軍氣盛,占據各種優勢,賊寇烏合之眾,正當全軍一鼓作氣,一戰而剿滅敵人乎。”李思齊知道再說無益,就告辭離去。當李思齊走出帥帳後,賬內眾文武嘲諷的哄堂大笑,有人說:“書呆子啊。”李思齊無奈地搖頭歎息。


    李思齊迴到自己的軍營後,預感到朝廷兵馬處境危險啊!


    看到元軍一月未動,劉福通大喜道:“勝敗在此一舉,眾位迎來了好時機。”立馬召開軍事會議,進行戰前部署。劉福通說:“今夜天氣陰沉無月,元軍久疲,正是我軍決一死戰之良機。劉六,你帶人抄元軍後路,隻許放火、射箭、敲鑼打鼓,不許突入敵營內。若敵營軍潰逃,你可領軍痛擊之。白不信,你帶領本部人馬從元軍左營突入,要勇猛、快速。毛貴,你帶領本部人馬從元軍右營突入進去,務必多放火、放箭。李喜喜、關先生、破頭潘,你們三人各帶領本部人馬一起向元軍正門,也就是南門展開突襲,定要一鼓作氣殺出我紅巾軍的威風來。”眾人點頭領命而去。劉福通自帶領其餘人馬在大營預備接應。


    當夜,果然夜黑風大,天上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元軍在炎熱的夏季備受煎熬。本來天氣炎熱,軍營布置在沙灘上,沒有樹蔭可以遮涼,暴曬一天,士兵們都有些吃不消。再加上近一月來紅巾軍天天白天晚上敲鑼打鼓,影響士兵們休息。今天,奇怪的是紅巾軍竟沒有來騷擾,晚上天氣黑暗有風,難得來的涼爽,正可好好休息一番。所以,時間不到亥時,元軍軍營內就一片寂靜。就連平時喜歡聽歌觀舞的領軍大帥也先帖木兒也疲勞的早早上床睡覺了。


    入夜,紅巾軍輕裝出發,靜悄悄地逼近元軍大營。醜時,火把齊發,元軍軍營立馬被點燃。鑼鼓聲同時響起,呐喊聲、殺聲震天,弓箭如雨射來,元軍大營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中。


    慌亂的元軍士兵們胡亂穿好衣服,拿起兵器潰逃出軍營。四麵被包圍攻擊,三十萬人聚集在這個狹小的軍營內,幾無用武之地。看到有備而來,如狼似虎的紅巾軍,元軍士兵們隻有舉手投降的份了。


    元軍大帥也先帖木兒聽到殺聲震天,火光四射,濃煙滾滾,弓箭亂飛,嚇得麵如土色,失魂落魄。在貼身奴婢的幫助下,也先帖木兒胡亂穿好衣服,高唿侍衛們保護,就騎著馬一路向大營外狂奔。


    可憐三十萬蒙古大軍,在混亂中沒有任何軍官站出來組織抵抗。這些平日目空一切,高傲自滿的軍官們,看到紅巾軍殺來,他們唯一做的就是快速逃跑,保命要緊。


    紅巾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機會,他們在四散奔逃的元軍中左衝右突,似入無人之境,好不得意。


    沒命衝出大營,跑出三十裏開外,看到身後沒有追兵了,也先帖木兒才喘口氣問身旁幕僚,前方是什麽地方所在?幕僚迴答,前方是朱仙鎮,朱仙鎮有堅固的城池,還有一部分元軍駐守。也先帖木兒急忙命令:“退軍朱仙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嶺秘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嶺少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嶺少俠並收藏秦嶺秘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