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季,元惠宗知道自己身份已暴露,不好再去琢玉坊玉器工坊,就交給大內總管樸不花一個精致的木箱子,命令樸不花交給琢玉坊玉器工坊張天笑店家,元惠宗說:“詔書和玉材都裝在箱子裏,按詔書要求製作。箱子裏有我的親筆封印,隻能張天笑本人親啟,任何人不得打開、觀看。”元惠宗特別吩咐:“箱子的鑰匙親手交給張天笑,他製作完後鎖好箱子,打好封印,你們再拿迴來。”樸不花接詔而去。元惠宗已對誰都不放心。樸不花剛帶領四位小太監離開大內,元惠宗就詔命兩位貼身大內侍衛監視樸不花,並監視琢玉坊玉器工坊。兩位大內高手領命飛速追去。


    樸不花不敢打開箱子觀看,雖然他手裏有箱子上的鑰匙。他是高麗人,是奇皇後的老鄉和親信,也是奇皇後的兒子、皇太子孛兒隻斤.愛猷識理答臘的心腹。皇太子讓他把皇上的一舉一動告訴他。樸不花知道皇上今天讓拿去雕刻的東西定是非同小可,不然怎麽這樣小心謹慎。但他同時也明白,他也是皇上的心腹,他也要忠於皇上,元惠宗可不是隨意可以糊弄的人。從皇上登基以來,樸不花就跟隨在皇帝身邊,他親眼看到皇帝的英明神武、殺伐決斷,許多權傾朝野的大臣都被皇帝一一除掉。別看皇帝專心於做木匠,醉心於玩女人,可他的心是永遠清醒的,頭腦是永遠聰敏的。皇上在觀察,在不動聲色的運籌帷幄,他是至高無上的,是大元帝國真正的掌權者,他隨時可以改變一切。


    樸不花在四名宮內小太監的簇擁下來到位於麗正門內的琢玉坊玉器工坊,張天笑跪下領旨。樸不花把箱子和鑰匙親手交給張天笑後坐下一邊喝茶一邊說:“張店家,皇上可是對你們寄予厚望啊。你要按照皇上的意思秘密製作,可不敢泄露半點消息啊。若有任何差錯,你和你這店就保不住了。”張天笑一身冷汗,他從來沒有接到這樣要求保密的生意。他不敢違抗皇上的詔命,他要更加小心。張天笑想:本來我們神工張家就為客戶保密,但都不會以店和生命做為保證,看來這次得萬分小心了。張天笑對樸不花說:“總管大人請放心,小人定當萬分小心,不敢有半點疏忽。三月後請總管大人前來取東西。”樸不花拿起貨櫃上的一尊玉觀音迅速放進衣兜,揚長而去。樸不花哪裏知道在不遠處有兩雙眼睛正盯著自己。


    張天笑不敢馬虎,馬上把箱子搬進停在後院的馬車上往家裏趕,把店裏的生意交給兩個侄兒照看。


    進了家門後,張天笑自己抱著箱子直奔女兒張春碧住的後院。張春碧正在房間內打磨一件秦嶺飛瀑的碧玉擺件。看到爹爹神情緊張的走進房間,雙手還抱著一隻沉沉的精致小木箱,張春碧趕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上來。張春碧問爹爹:“遇到什麽事?這箱子裏裝著什麽?”張天笑把箱子放在桌子上,小聲告訴女兒:“這是皇上讓雕刻的東西,皇上要求保密,不得讓任何人知道。”張春碧問:“爹爹,皇上讓雕刻什麽?”張天笑說:“詔書和圖紙都在這箱子裏,我們打開看看。雕成後還要放在這箱子裏,鎖好箱子,交給大內總管樸不花。”


    張天笑關好女兒房間的門窗,又站在窗前向院內巡視,沒有發現任何人影,就拿出鑰匙輕輕打開木箱。木箱內有兩個皇家特有的明黃色錦緞包袱。張天笑打開包袱,裏麵還是包袱,打開三層後,一塊立方體的上等和田玉露了出來。借著透過窗戶的陽光,和田玉透亮發光,通體呈金黃色,玉質純淨無裂紋,是少有的好玉。看到包袱裏的圖紙和詔書,張天笑輕輕拿起細觀,隨後大吃一驚。張春碧看到爹爹緊張的樣子問:“爹爹,雕什麽?”張天笑把詔書和圖紙交給女兒。張春碧看完後也大吃一驚,這是讓用這塊玉雕刻皇帝的玉璽大印呢,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張春碧疑惑的問父親:“皇上不是有玉璽大印嗎,為何還要雕刻?為什麽圖紙上要求玉璽大印的底部不雕刻字?”張天笑也詫異的說:“無字玉璽大印,要用來幹什麽?”張春碧為難的說:“爹爹,我們又從來沒有看到皇帝的玉璽大印是什麽樣子的,雖然有圖紙,但不詳細,一但出現差錯怎麽辦?”張天笑苦笑著說:“皇帝的命令我們能不服從嗎?你要盡力,我也會幫助你的,千萬不要出差錯,我們一家人的性命都在它身上。從今天後,你隻能晚上雕刻,白天人多眼雜,容易泄密。”


    張天笑苦苦思索,怎樣雕刻這無字玉璽大印呢?一定要讓皇上滿意,保住神工張家的基業。他絞盡腦汁迴憶,忽然迴憶出許多曆史,他要告訴女兒,讓她打開思路,放手去幹。


    張天笑坐在椅子上,喝了幾口女兒給泡的秦嶺毛尖茶,馬上疲勞頓消,思維清晰多了。張天笑看著茶碗裏的毛尖茶,歎道:“還是家鄉茶好喝,隻可惜以後還能喝到否?”


    張天笑從小愛喝媽媽做的秦嶺毛尖茶。每年清明節前後,張天笑都要幫媽媽采摘茶葉。家裏有一大片祖傳茶園,媽媽每年加工不少茶葉。一部分自己家裏喝,一部分送給親戚朋友。媽媽做的茶好喝,在秦嶺一帶名氣很大。這些年遠離家鄉來到大都創業,雖然事業壯大,啥都不缺,但他還是每年讓親戚從家鄉給自己帶媽媽做的新茶——秦嶺毛尖。想到茶,更想到家中的年老父母。張天笑眼圈紅了。張春碧看到父親的異樣,關切的問:“爹爹,怎麽那?”張天笑說:“想到你爺爺、婆婆了,他們年紀大了,我又不能迴去看他們,不知她們還好嗎?”想到爺爺、婆婆,張春碧也眼圈紅了,爺爺、婆婆最疼自己了,兩年不見了,他們還好嗎?真想迴去看她們。


    看到女兒傷心起來,張天笑馬上轉移話題說:“春碧,這玉璽大印的曆史知識,我還略知一二。告訴你,開闊你的思路,或許對你有幫助。”


    張天笑講到:“據有關典籍記載和民間傳說和氏璧的故事。相傳卞和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他在荊山上砍柴偶然發現了一塊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楚武王,都被認為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還被誣以欺詐罪先後截去了雙腳。及楚文王即位,失去了雙腳的卞和抱玉璞哭於荊山之下。楚王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為紀念表彰卞和,稱為“和氏璧”。據說,這和氏璧置於暗處,自然發光;置於座間,冬月則暖,可以代爐;夏月則涼,蚊蠅不入;還能卻塵埃、辟邪魅,楚國從此視為國寶。戰國時期,楚相昭陽因宴會偶失此璧,懷疑是張儀偷盜,把張儀打了個半死,張儀因此入秦。其實昭陽實在是冤枉了張儀。這和氏璧不知怎麽的竟流到了趙國,於是又上演了藺相如使秦完璧歸趙的故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歸秦始皇所有了。秦始皇令人用和氏璧刻了這麽一顆傳國玉璽,希望作為江山代代相傳的一個憑證和表記,上麵“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也是秦始皇宰相李斯手書。秦始皇於公元前219年巡視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風浪大作,有人獻策丟寶鎮浪,便將傳國璽丟入湖中。說來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風平浪靜。八年後,有人從湖底撈得此玉璽。當時秦始皇正巡狩到華陰,那人持璽擋道,奉還秦始皇說:“持此還祖龍。”(皇帝稱“真龍天子”,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故而稱“祖龍”)秦始皇雖然自以為“受命於天”,然而他的江山卻並未“既壽永昌”。始皇屍骨乍寒,劉邦就揮師進了鹹陽,秦朝末代皇帝子嬰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漢朝開國後,此玉璽便代代相傳,成為皇位交接的表證。”


    張天笑喝口茶繼續講:“到了王莽篡漢,命大臣王舜向漢孝元太皇太後(王莽的女兒)索取傳國璽。王莽的女兒身為漢朝的皇太後倒心向著漢室,被逼不過,一怒之下將玉璽摔於地上。從此玉璽缺了一角,王莽隻得令人以金鑲之。東漢光武帝劉秀打敗了王莽,奪迴傳國璽。三國時:諸侯聯軍打敗董卓,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臨行時焚燒宮室民宅,發掘陵墓墳塚。聯軍先鋒孫堅率先衝入洛陽,撲滅宮中大火,設軍帳於建章殿上。其軍士在殿南一井中撈起一具女屍,項掛一錦囊,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啟匣一看,裏麵是一玉璽(皇帝的印章),四寸見方,上鐫五龍交紐,有篆文八字,刻了一句吉讖:“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孫堅手下大將程普告訴孫堅,此乃傳國玉璽,得之者必有“登九五之分”(做皇帝的運)。孫堅當時就心動了,乃托疾歸江東,企圖別圖大事。盟主袁紹得知此事,要孫堅交出玉璽。孫堅矢口否認,二人幾至動武,聯軍也從此分裂。袁紹索之不得,便通知荊州劉表,要他中途截擊孫堅,搶奪玉璽,於是又展開一場“奪寶大戰”。再說孫堅得了玉璽後並沒給袁紹、劉表搶去。然而孫堅死後,他的兒子小霸王孫策為了向袁術借兵,將玉璽抵押給了袁術。說來也是一報還一報,袁術死後,玉璽被曹操得到。曹操兒子曹丕廢漢自立,從漢獻帝手中接過了傳國璽,並自作聰明地在玉璽一側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漢傳國之璽”。隻不過過了四十五年,這顆玉璽又傳到了司馬炎的手中。司馬炎倒沒有再在上麵刻上什麽“晉受魏傳國之璽”的字樣。不過後來這顆用和氏璧刻的傳國玉璽傳丟了。北宋趙匡胤開國後,就未見有傳國璽的記載。以後的皇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印章,而且不止一顆,但卻沒了傳國的玉璽。雖然後來的王朝也多有聲稱發現傳國璽的,但那都是為了證明自己“受命於天”而編造出來騙人騙己的謊話。”


    張春碧聽了父親的一席話深受啟發,說到:“原來傳國玉璽也不是一塵不變的。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製作,說到底也就是皇帝本人的印章而已。隻不過比普通百姓的印章要精致些。”


    張天笑說:“你能這樣想就有了好的思路了,我們按照皇帝的圖紙認真做就是了。”


    張天笑站起身歎道:“我們神工張家玉器製作二百多年,從來沒有皇帝讓我們製作玉璽大印的。這次受皇帝詔書製做無字玉璽大印,不知是福是禍?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說完,一步一步離開女兒的房間。


    張春碧不敢大意,白天研究圖紙,構思布局,晚上就開始動手打磨、雕刻。每當夜晚,張春碧在房間內製做玉璽大印時,有兩雙眼睛卻在窺視她,那是元惠宗安排的兩名親信大內侍衛。


    原來元惠宗怕神工張家做事不機密,走漏消息,就派兩名親信大內侍衛日夜監視張家。


    當得到大內侍衛的匯報後,元惠宗很欣慰,看來這神工張家是聽從詔命的。令元惠宗意外的是,大內侍衛們匯報雕刻東西的是張天笑的女兒,一位絕色美女,能工巧匠。


    元惠宗很想馬上見到這位叫張春碧的絕色女子。元惠宗很寂寞,雖然他木工技術一流,但沒有幾個能和他切磋技藝的高手。這次居然有一名年青美貌的女子,是玉器設計和加工的高手,是能工巧匠。終於找到知音了!


    但他知道他不能莽撞行事,多少欲置他與死地的大臣、江湖人士、老百姓等都在等他。


    他馬上修詔書一封命樸不花給張天笑送去。跟據大內侍衛們的匯報,他知道玉璽加工已進入塑模階段,他命令侍衛們放棄監視,原因是不能讓侍衛們知道張春碧正在雕刻的東西是什麽?


    張天笑看到元惠宗的詔書中寫到:朕知張家有好女,絕美巧手,望善加培養,送東西之日能進宮一唔。張天笑大吃一驚,原來自己家已被皇帝監視。


    張天笑知道元惠宗荒淫無恥,他想到:生意歸生意,絕不能讓女兒進宮,毀了女兒一輩子。元惠宗啊,我忍氣吞聲和你做生意,給你雕刻東西,是因為生意人不關心朝政,隻安心做自己的生意罷了,這也是我張家祖訓。但你打我女兒注意,休想。就是我舍了自己的性命也要保護我的女兒。


    一整天,張天笑都無精打采的,他終於思考出一個好注意:讓女兒在玉璽大印完工之日,秘密快速迴到秦嶺老家,不要再來大都。


    元惠宗被一團亂麻的朝政弄得焦頭爛額,一晃到了元至正十一年的元宵節。他突然想到無字玉璽大印的事情,想到張家如花似玉的女兒。馬上詔命樸不花前去取雕刻的東西並帶來張家的女兒張春碧麵聖。


    樸不花很快迴來了,拿迴了貼著封印的小箱子,卻不見張家的女兒。樸不花匯報說:“臘月二十六日,張家女兒張春碧因病去世,埋葬在郊外景山上,有左鄰右舍和城門守將作證。”元惠宗惋惜不已,拿起小箱子進了內殿。打開箱子後,元惠宗驚呆了,無字玉璽大印雕刻精美,工藝巧奪天工,世間罕有。完全按照自己設計的圖紙製做,還有許多自己想都想不到的精美雕刻。沒有任何瑕疵,沒有任何粗糙之處,真是天下罕有的做工啊。想到這件玉璽大印是出自一名十七歲的絕代佳人之手,元惠宗更是思念萬分。但她卻累死了。元惠宗後悔自己不該讓她雕刻這件東西,他恨自己。雖然自己無緣見她一麵,但手藝人的智慧和靈魂是相通的。元惠宗第一次開始恨自己,恨自己間接害死了一名絕代佳人。她應該是自己的。


    元惠宗再次給琢玉坊玉器工坊張家重賞,並欽賜張春碧為工坊神女,派樸不花到景山張春碧的墓地賜封,並祭奠。


    每當看到這件無字玉璽大印時,元惠宗就感歎,就恨自己,就強烈的思念。沒辦法,為了逃避,他隻好把無字玉璽大印裝在自己親手做的楠木小箱子裏,命太監們把它放在大內天子一號庫房的暗室裏保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嶺秘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嶺少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嶺少俠並收藏秦嶺秘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