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你不要急。現在我們是了解情況,你們雙方都可以說。”謝光龍拉著張偉勸道。
“老張,我不是不幫你辦,實在是沒有政策。隻要他們給我政策,我馬上就辦。”萬輝高說道。
“我不聽你說了。”張偉憤怒地叫道。
吳振方適時開口了,“老萬,老張,你們都不要爭了。對工傷政策我們都不是行家。我看這樣吧。還是煩請市和諧部兩位科長幫我們協調一下,到社保部門問問,看到底是怎麽規定的?行嗎?”
“那好吧。”謝光龍隨口答應道。
“那先就這樣吧,大家都迴去,等政策出來再說。”吳振方適時做了總結。
迴來的路上,鄒開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就對謝光龍說,“諮詢政策本來是他們留守處的事。按理來說,他們應該主動去幫人家把政策搞清楚。符合政策就主動幫人家辦好,不符合政策就主動找人家解釋清楚,怎麽叫我們去做呢?”
“有什麽辦法呢?要幫張偉解決問題,以後還需要留守處配合。如果留守處不配合,那到時不知道要耗費我們多少精力,所以我們也要配合他們做點事。說實話,被調到留守處的人,政治前途也基本上就此止步了,沒什麽盼頭,所以工作積極性也不是很高。你迴去就打電話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問一下,再答複他們。”
“如果真像你分析的那樣,那打電話肯定不管用。我覺得,為了慎重起見,我們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去一個函,要他們出具一個書麵的政策界定材料,然後再轉到紡織廠留守處去,讓他們去操作。”
“嗯,這樣更好。”
鄒開和謝光龍向李智玉匯報以後,就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去了一個函,要求對張偉上訪問題涉及的相關政策作出界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收到市和諧部的來函後,立即派人到留守處調查核實,之後就給鄒開迴了函,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意見,支持了張偉的訴求。從迴函中,鄒開才知道,原紡織廠隻幫張偉辦理了基本醫療保險,而未辦理工傷保險。所謂落實生活護理費沒有政策依據的說法也不成立。鄒開馬上把迴函轉發到紡織廠留守處,要求半個月內予以落實,並告知張偉有關處理情況。
半個月過去了,張偉又來到了市和諧部,找到李智玉、謝光龍和鄒開,說了一大堆千恩萬謝的話。李智玉握著他的手,動情地說,“老張,這是你應該得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如果要感謝的話,那就要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對吧?”
“黨要感謝,國家要感謝,你們也要感謝。”
“老張,現在沒事了,以後好好保養身體。”謝光龍笑著說。
“那當然啦,我女兒還在讀大學呢?”張偉露出難得的笑容。
臨江市境內河流縱橫,眾多水係縱橫交織。早在1956年,全市共成立了4個水上公社。1996年水上公社改製,更名為航運公司,屬大集體企業,擁有職工上千人。目前已退休職工達四百多人。但由近年來水運衰落,加上河道變遷,航運公司名存實亡。所有職工均自謀職業。水上公社、航運公司基本上已成為曆史名詞,塵封在人們的記憶中。直至那些花白頭發、佝僂著腰背的老船工們聚集在市和諧部時,鄒開有生以來第一次知道還有水上公社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單位。如此古老的曆史對他來說顯得如此的新奇。近幾年來,鄒開明顯地感覺當前的改革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先是國有企業改革,後是事業單位改革,之後是行政機構改革,現在又輪到了集體企業改革。水上公社退休人員集體上訪的起因是省裏出台的一項新政策。這項政策規定大集體企業退休職工每月可享受200元的生活補助。原本是一項惠民的好政策,沒想到潘多拉的盒子一打開,各種預想不到的曆史遺留問題無可迴避地推進了人們的視野。首先集體企業退休職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涉及到那些曾經在曆史舞台風光一時爾後又銷聲匿跡多年乃至數十年的行業。其次,大集體問題一啟封,小集體又如何處理?
當年水上公社就是大集體,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五十多年前,誰都沒去關注這個身份問題。除了市交通局直屬的水上公社在勞動部門能夠找到花名冊外,其餘三個分布在縣(區)的水上公社職工都沒有在當地勞動部門登記備案。而這次列入補助的對象必須要求是在當地勞動部門能夠查到名字的大集體企業退休職工。誰都不曾想到,勞動局的那堆故紙堆幾十年後會變得如此重要如此值錢。三個縣(區)勞動局的負責人開玩笑地說,“那些破破爛爛的紙,不要說不存在,就是有,也早就被處理掉了。堆在檔案室占地方,礙手礙腳。”
然而來市上訪的一百多號水上公社退休職工都平關縣的。臨州區和基程縣的都解決了,補助對象都領取了補助費。鄒開曾打電話到這兩個地方詢問他們的具體辦法和措施。他們告訴鄒開,其實也很簡單,水上公社是大集體企業。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誰也不容否認,包括勞動部門在內。所以這兩個地方就由當地交通局召開班子會研究確定水上公社退休職工名單,然而向當地勞動部門出具證明材料。勞動部門把審批名單連同交通局的證明材料一起提交縣政府辦公會議研究。最終確定補助對象名單,並張榜公布。事情就是這樣解決的。平關縣交通局也想通過這種途徑解決,但縣領導當即予以否定,勞動部門也不買帳。縣領導不同意是怕一旦開了口子,其它沒有檔案的大集體企業職工也會一窩蜂地湧來,到時就會搞得不勝其亂。縣勞動部門不同意是不願因為這樣的相對不重要的小事而來承擔不可預計的政治風險。而兩者的理由都有其合理之處,任何人都無法推翻,至少目前是這樣。事情卡住了,職工就上訪了。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般工問鄒開,“都是共產黨的政策,都是中國的地盤,都是一模一樣的政策,都是相同的身份,怎麽就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
鄒開無言以對。
李智玉帶著鄒開來到平關縣實地調研,由縣交通局長帶著他們向當年水上公社的留守處進發。兩輛小轎車一前一後地駛出了縣城,一條寬闊的大河就映入眼簾。沿著河邊的山路崎崎前行半個小時左右,一座巍峨雄偉的大壩呈現在人們眼前。李智玉眼睛為之一亮,不由地驚歎道:“好壯觀!”
滔滔江水奔湧而來,氣勢磅礴地衝出閘門,激流如注。縣交通局長介紹說,“這條江以前是那些水上公社漁民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後來建水庫蓄水後,斷了他們的生路,隻得棄船上岸,外出打工。”
“當時建水庫時給了他們補償嗎?”李智玉問道。
“給了一點,基本上夠維持生計。”
“那當時成立水上公社時,有沒有登記為大集體?”
“肯定有啦。你看,前麵那幢兩層樓的破房子就是他們當年的辦公場所。”
應該說,這幢兩層樓的房子在當年是很氣派的,足以想見水上公社曾經的輝煌。兩個老社員在門口迎著眾人進了資料室。在灰撲撲的故紙堆中,李智玉找到了當年的經營證件和員工登記表。
“這些資料很清楚,水上公社就是大集體,不用爭論了。小鄒,你把這些資料全部複印一份帶走,到時我拿到市領導那裏去匯報,看他們縣怎麽推托?”
怎麽推托得了呢?市和諧部長親自到實地調研,市領導親自批示,縣裏就算有一千個不情願也要落實。隻不過李智玉又得罪了一方領導。
胡憲民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走上漫漫上訪路,成為上訪隊伍中的一員。說實在的,在部隊裏,包括在參軍前,他對那些到政府部門纏訪鬧訪往往是之以鼻,極為蔑視。他從小就生長在臨江市達民縣一個中層領導幹部家庭。他出生時,父親胡科展正值壯年,才四十出頭,擔任縣糧食局副局長。胡憲民排行最末,上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深受家人寵愛,但美中不足的是,胡憲民學習成績從一年級到高中畢業,一直是在班上墊底。最好的記錄是倒數第十,那是在高三年級全班有七八十號人的時候。胡憲民高中畢業時胡科展早已轉為正局長,但也是日薄西山,臨近退休。見小兒子如此不爭氣,胡科展就把他送到部隊煆煉,希望融爐般的部隊能把自己的兒子打造成一個有用之才。胡憲民生性老實,做事也勤快,在部隊的兩年裏也得了幾張獎狀寄迴來,全家收到獎狀樂壞了。心想,小兒子終於做出成績了。
胡憲民拿著省政府退伍軍人安置辦公室開出的複員退伍軍人分配工作介紹信,信心滿滿地迴到了達民縣。因為胡憲民的母親原來是縣群生銀行的職工,介紹信就是開到縣群生銀行,要求銀行為其安排工作。群生銀行係省管國有企業,收入頗為可觀,是人人垂羨的美差。所以胡憲民心裏也美滋滋的。在家休息了幾天,胡憲民就拿著介紹信到縣群生銀行報到。`行長姚建發皺了皺眉,說,“小胡,你這個介紹信先放到縣安置辦去。”
胡憲民當場一怔,問,“為什麽呢?那上麵寫的明明是縣群生銀行啊。”
“我知道。可我們是企業單位,不是行政單位。企業有企業的用人製度,我們有我們的程序。我前不久接到省行的通知,將於近期組織一次文化和業務知識考試,對象就是像你這樣的全省所有職工的具有退伍軍人身份的子女。你把介紹信先放到具安置辦,迴家準備考試,到時我們會通知你,好吧?”
胡憲民沒法,隻得接過介紹信,怏怏不樂地迴到了家裏。父親胡科展就問,“怎麽樣?”
“姚行長說,我要參加考試,是省行統一組織的。”
“這可難辦了。”胡科展非常清楚自己兒子的老底。考試可是他的致命傷。
胡憲民一聽老父親的話,心情越發沉鬱,低頭坐著,半天沒吭聲。老母親心疼小兒子,看到他愁眉苦臉的樣子,連忙安慰道,“兒子,你也不用太擔心。考試也就是過過場,內容很簡單。明天我幫你弄幾本書來,你用心看幾天,到時也能過關。再說,就算沒有過關,你是省裏分配下來,他們總要給你一個交待。”
“你娘說的有道理。考試還是參加,能不能過關到時再說。有省裏的介紹信在,他姚行長總要給你安排一個工作。”胡科展也在一旁勸道。
胡憲民頭腦本來就很簡單,聽父母親這麽一說,心裏也豁亮起來,情緒也好了許多。第二天,胡憲民拿著介紹信到縣安置辦。
縣安置辦負責人就問:“你到縣群生銀行報到了嗎?”
胡憲民如實作了迴答。負責人一沉思,憑著多年的經驗,他敏銳地感覺到這其中定有文章,但自己不清楚裏麵的事情,也就不好說什麽,就決定向他解釋了一下國家對退伍軍人的安置政策。
“小胡,介紹信放在我這裏可以。作為我從事這個工作,有責任向你解釋一下我們國家關於退伍軍人的安置政策。這幾年來,安置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總體上來說,主要有兩條安置途徑,一條是發放一次性安置費,我們達民縣是3。5萬,然後自謀生活;還有一條是指令性計劃安置,介紹信上分配到哪你就到哪。這兩條政策你隻能選擇一種,明白嗎?”
“明白,我選第二條。”胡憲民毫不猶豫地答道。
“群生銀行是省管單位,如果上了班肯定好。那就這樣啦。”
從縣安置辦出來,胡憲民就捧起了書本。這真是太為難他了。以前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都解決不了,現在要他掌握金融業務知識,就如同一個沒有半點數學知識的人,硬是要他去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其難度、其結果可想而知。果然,在省行組織的考試中,胡憲民名落孫山,又是墊底。這次墊底的意義,遠非學生時代墊底可比。它直接關係到胡憲民今後的生存問題。考試結果出來以後,縣群生銀行進行了張榜公示。公示過了一個多月,胡憲民沒有得到任何信息,既沒有人通知他去上班,也沒有人通知他不要去上班。
胡科展坐不住了,徑直來到姚建發行長的辦公室,臉色很不好看,但他明白自己有求於人,也就不好發作,表麵裝出笑客問道:“姚行長,我兒子胡憲民安置的事,你們研究得怎麽樣了?
姚建發一時不知如何迴答是好,連忙招唿胡科展,“胡老局長,先吃點水果,先吃點水果。”
“水果就不用吃了,你把結果告訴我就行。”
“像你的家庭條件這麽好,小胡自己又很優秀,隨便放到哪裏都能幹出一番事業。現在的年輕人都流行自主創業,自己辦企業當老板,既瀟灑又自由。像我們銀行,外麵的人看我們很風光,實際上內部困難重重。小胡到這裏來沒有什麽前途。”
“我也不指望他有什麽前途,隻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餓不著就行了。”
“那更不能來我這裏了。不瞞老領導說,今年以來,從總行到省行再到縣行,一直在搞瘦身運動,大量裁員,說是要做到減員增效。我們行裏就已減了二十多個人,都是熟練工和老員工。明年總行提出要上市,到時減員規模會更大。現在市場開放了,金融係統競爭更加激烈了,這碗飯可不安穩。今天在崗,明天就可能下崗,包括我自己。”
“到我兒子要下崗時再說。現在我就問他能不能上崗?”胡科展可不是省油的燈,誰也糊弄不了這個老將。
“這個……,老領導,真人麵前不打誑語,實話跟您說吧,我們是省管單位,人員招聘、上崗、辭退乃至開除都是由省行決定。市行都沒有這個權,何況是我們縣行?”
“我兒子是省裏分配下來的啊。”
“但不是省群生銀行分配的啊。在人事問題上,我們隻能執行省行的命令。上次小胡考試沒過關,省行就沒有給我們下達安置指標。其他考試通過了的省行就錄用了,並下了文要求各分行安置。”
“我兒子是退伍軍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規定,任何部門、行業和單位嚴禁下發針對城鎮退役士兵的岐視性文件,嚴禁限製或禁止下屬單位接收城鎮退役士兵。你完全可以自己決定是不是接收,省行管不著。”
“但我們銀行係統內部有製度。凡進必考,要上崗必須先通過考試。小胡考試沒通過就上崗,這明顯違反管理製度。而且顯失公平,其他下崗的熟練工會怎麽想?那些下崗了的老員工會怎麽看?到時肯定都會找到我,要求重新上崗,那我這個行長可就當到頭了。”
“我兒子跟他們不同啊,他是省裏分配下來的退役士兵。這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本來我兒子可以不參加考試就可直接上崗,你說要他考試就參加了,這也是支持你的工作。國務院明確規定,所有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不分所有製和組織形式,都有安置城鎮退役士兵義務。而且也規定不得設置岐視性條件。我兒子考試沒過就不讓他上班,這是明顯的岐視!”
“你這麽說可就不對了。第一我們縣一級分行沒有用人決定權;第二國有企業用人機製與行政單位用人機製完全不同。不信,你看。”
“老張,我不是不幫你辦,實在是沒有政策。隻要他們給我政策,我馬上就辦。”萬輝高說道。
“我不聽你說了。”張偉憤怒地叫道。
吳振方適時開口了,“老萬,老張,你們都不要爭了。對工傷政策我們都不是行家。我看這樣吧。還是煩請市和諧部兩位科長幫我們協調一下,到社保部門問問,看到底是怎麽規定的?行嗎?”
“那好吧。”謝光龍隨口答應道。
“那先就這樣吧,大家都迴去,等政策出來再說。”吳振方適時做了總結。
迴來的路上,鄒開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就對謝光龍說,“諮詢政策本來是他們留守處的事。按理來說,他們應該主動去幫人家把政策搞清楚。符合政策就主動幫人家辦好,不符合政策就主動找人家解釋清楚,怎麽叫我們去做呢?”
“有什麽辦法呢?要幫張偉解決問題,以後還需要留守處配合。如果留守處不配合,那到時不知道要耗費我們多少精力,所以我們也要配合他們做點事。說實話,被調到留守處的人,政治前途也基本上就此止步了,沒什麽盼頭,所以工作積極性也不是很高。你迴去就打電話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問一下,再答複他們。”
“如果真像你分析的那樣,那打電話肯定不管用。我覺得,為了慎重起見,我們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去一個函,要他們出具一個書麵的政策界定材料,然後再轉到紡織廠留守處去,讓他們去操作。”
“嗯,這樣更好。”
鄒開和謝光龍向李智玉匯報以後,就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去了一個函,要求對張偉上訪問題涉及的相關政策作出界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收到市和諧部的來函後,立即派人到留守處調查核實,之後就給鄒開迴了函,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意見,支持了張偉的訴求。從迴函中,鄒開才知道,原紡織廠隻幫張偉辦理了基本醫療保險,而未辦理工傷保險。所謂落實生活護理費沒有政策依據的說法也不成立。鄒開馬上把迴函轉發到紡織廠留守處,要求半個月內予以落實,並告知張偉有關處理情況。
半個月過去了,張偉又來到了市和諧部,找到李智玉、謝光龍和鄒開,說了一大堆千恩萬謝的話。李智玉握著他的手,動情地說,“老張,這是你應該得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如果要感謝的話,那就要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對吧?”
“黨要感謝,國家要感謝,你們也要感謝。”
“老張,現在沒事了,以後好好保養身體。”謝光龍笑著說。
“那當然啦,我女兒還在讀大學呢?”張偉露出難得的笑容。
臨江市境內河流縱橫,眾多水係縱橫交織。早在1956年,全市共成立了4個水上公社。1996年水上公社改製,更名為航運公司,屬大集體企業,擁有職工上千人。目前已退休職工達四百多人。但由近年來水運衰落,加上河道變遷,航運公司名存實亡。所有職工均自謀職業。水上公社、航運公司基本上已成為曆史名詞,塵封在人們的記憶中。直至那些花白頭發、佝僂著腰背的老船工們聚集在市和諧部時,鄒開有生以來第一次知道還有水上公社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單位。如此古老的曆史對他來說顯得如此的新奇。近幾年來,鄒開明顯地感覺當前的改革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先是國有企業改革,後是事業單位改革,之後是行政機構改革,現在又輪到了集體企業改革。水上公社退休人員集體上訪的起因是省裏出台的一項新政策。這項政策規定大集體企業退休職工每月可享受200元的生活補助。原本是一項惠民的好政策,沒想到潘多拉的盒子一打開,各種預想不到的曆史遺留問題無可迴避地推進了人們的視野。首先集體企業退休職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涉及到那些曾經在曆史舞台風光一時爾後又銷聲匿跡多年乃至數十年的行業。其次,大集體問題一啟封,小集體又如何處理?
當年水上公社就是大集體,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五十多年前,誰都沒去關注這個身份問題。除了市交通局直屬的水上公社在勞動部門能夠找到花名冊外,其餘三個分布在縣(區)的水上公社職工都沒有在當地勞動部門登記備案。而這次列入補助的對象必須要求是在當地勞動部門能夠查到名字的大集體企業退休職工。誰都不曾想到,勞動局的那堆故紙堆幾十年後會變得如此重要如此值錢。三個縣(區)勞動局的負責人開玩笑地說,“那些破破爛爛的紙,不要說不存在,就是有,也早就被處理掉了。堆在檔案室占地方,礙手礙腳。”
然而來市上訪的一百多號水上公社退休職工都平關縣的。臨州區和基程縣的都解決了,補助對象都領取了補助費。鄒開曾打電話到這兩個地方詢問他們的具體辦法和措施。他們告訴鄒開,其實也很簡單,水上公社是大集體企業。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誰也不容否認,包括勞動部門在內。所以這兩個地方就由當地交通局召開班子會研究確定水上公社退休職工名單,然而向當地勞動部門出具證明材料。勞動部門把審批名單連同交通局的證明材料一起提交縣政府辦公會議研究。最終確定補助對象名單,並張榜公布。事情就是這樣解決的。平關縣交通局也想通過這種途徑解決,但縣領導當即予以否定,勞動部門也不買帳。縣領導不同意是怕一旦開了口子,其它沒有檔案的大集體企業職工也會一窩蜂地湧來,到時就會搞得不勝其亂。縣勞動部門不同意是不願因為這樣的相對不重要的小事而來承擔不可預計的政治風險。而兩者的理由都有其合理之處,任何人都無法推翻,至少目前是這樣。事情卡住了,職工就上訪了。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般工問鄒開,“都是共產黨的政策,都是中國的地盤,都是一模一樣的政策,都是相同的身份,怎麽就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
鄒開無言以對。
李智玉帶著鄒開來到平關縣實地調研,由縣交通局長帶著他們向當年水上公社的留守處進發。兩輛小轎車一前一後地駛出了縣城,一條寬闊的大河就映入眼簾。沿著河邊的山路崎崎前行半個小時左右,一座巍峨雄偉的大壩呈現在人們眼前。李智玉眼睛為之一亮,不由地驚歎道:“好壯觀!”
滔滔江水奔湧而來,氣勢磅礴地衝出閘門,激流如注。縣交通局長介紹說,“這條江以前是那些水上公社漁民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後來建水庫蓄水後,斷了他們的生路,隻得棄船上岸,外出打工。”
“當時建水庫時給了他們補償嗎?”李智玉問道。
“給了一點,基本上夠維持生計。”
“那當時成立水上公社時,有沒有登記為大集體?”
“肯定有啦。你看,前麵那幢兩層樓的破房子就是他們當年的辦公場所。”
應該說,這幢兩層樓的房子在當年是很氣派的,足以想見水上公社曾經的輝煌。兩個老社員在門口迎著眾人進了資料室。在灰撲撲的故紙堆中,李智玉找到了當年的經營證件和員工登記表。
“這些資料很清楚,水上公社就是大集體,不用爭論了。小鄒,你把這些資料全部複印一份帶走,到時我拿到市領導那裏去匯報,看他們縣怎麽推托?”
怎麽推托得了呢?市和諧部長親自到實地調研,市領導親自批示,縣裏就算有一千個不情願也要落實。隻不過李智玉又得罪了一方領導。
胡憲民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走上漫漫上訪路,成為上訪隊伍中的一員。說實在的,在部隊裏,包括在參軍前,他對那些到政府部門纏訪鬧訪往往是之以鼻,極為蔑視。他從小就生長在臨江市達民縣一個中層領導幹部家庭。他出生時,父親胡科展正值壯年,才四十出頭,擔任縣糧食局副局長。胡憲民排行最末,上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深受家人寵愛,但美中不足的是,胡憲民學習成績從一年級到高中畢業,一直是在班上墊底。最好的記錄是倒數第十,那是在高三年級全班有七八十號人的時候。胡憲民高中畢業時胡科展早已轉為正局長,但也是日薄西山,臨近退休。見小兒子如此不爭氣,胡科展就把他送到部隊煆煉,希望融爐般的部隊能把自己的兒子打造成一個有用之才。胡憲民生性老實,做事也勤快,在部隊的兩年裏也得了幾張獎狀寄迴來,全家收到獎狀樂壞了。心想,小兒子終於做出成績了。
胡憲民拿著省政府退伍軍人安置辦公室開出的複員退伍軍人分配工作介紹信,信心滿滿地迴到了達民縣。因為胡憲民的母親原來是縣群生銀行的職工,介紹信就是開到縣群生銀行,要求銀行為其安排工作。群生銀行係省管國有企業,收入頗為可觀,是人人垂羨的美差。所以胡憲民心裏也美滋滋的。在家休息了幾天,胡憲民就拿著介紹信到縣群生銀行報到。`行長姚建發皺了皺眉,說,“小胡,你這個介紹信先放到縣安置辦去。”
胡憲民當場一怔,問,“為什麽呢?那上麵寫的明明是縣群生銀行啊。”
“我知道。可我們是企業單位,不是行政單位。企業有企業的用人製度,我們有我們的程序。我前不久接到省行的通知,將於近期組織一次文化和業務知識考試,對象就是像你這樣的全省所有職工的具有退伍軍人身份的子女。你把介紹信先放到具安置辦,迴家準備考試,到時我們會通知你,好吧?”
胡憲民沒法,隻得接過介紹信,怏怏不樂地迴到了家裏。父親胡科展就問,“怎麽樣?”
“姚行長說,我要參加考試,是省行統一組織的。”
“這可難辦了。”胡科展非常清楚自己兒子的老底。考試可是他的致命傷。
胡憲民一聽老父親的話,心情越發沉鬱,低頭坐著,半天沒吭聲。老母親心疼小兒子,看到他愁眉苦臉的樣子,連忙安慰道,“兒子,你也不用太擔心。考試也就是過過場,內容很簡單。明天我幫你弄幾本書來,你用心看幾天,到時也能過關。再說,就算沒有過關,你是省裏分配下來,他們總要給你一個交待。”
“你娘說的有道理。考試還是參加,能不能過關到時再說。有省裏的介紹信在,他姚行長總要給你安排一個工作。”胡科展也在一旁勸道。
胡憲民頭腦本來就很簡單,聽父母親這麽一說,心裏也豁亮起來,情緒也好了許多。第二天,胡憲民拿著介紹信到縣安置辦。
縣安置辦負責人就問:“你到縣群生銀行報到了嗎?”
胡憲民如實作了迴答。負責人一沉思,憑著多年的經驗,他敏銳地感覺到這其中定有文章,但自己不清楚裏麵的事情,也就不好說什麽,就決定向他解釋了一下國家對退伍軍人的安置政策。
“小胡,介紹信放在我這裏可以。作為我從事這個工作,有責任向你解釋一下我們國家關於退伍軍人的安置政策。這幾年來,安置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總體上來說,主要有兩條安置途徑,一條是發放一次性安置費,我們達民縣是3。5萬,然後自謀生活;還有一條是指令性計劃安置,介紹信上分配到哪你就到哪。這兩條政策你隻能選擇一種,明白嗎?”
“明白,我選第二條。”胡憲民毫不猶豫地答道。
“群生銀行是省管單位,如果上了班肯定好。那就這樣啦。”
從縣安置辦出來,胡憲民就捧起了書本。這真是太為難他了。以前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都解決不了,現在要他掌握金融業務知識,就如同一個沒有半點數學知識的人,硬是要他去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其難度、其結果可想而知。果然,在省行組織的考試中,胡憲民名落孫山,又是墊底。這次墊底的意義,遠非學生時代墊底可比。它直接關係到胡憲民今後的生存問題。考試結果出來以後,縣群生銀行進行了張榜公示。公示過了一個多月,胡憲民沒有得到任何信息,既沒有人通知他去上班,也沒有人通知他不要去上班。
胡科展坐不住了,徑直來到姚建發行長的辦公室,臉色很不好看,但他明白自己有求於人,也就不好發作,表麵裝出笑客問道:“姚行長,我兒子胡憲民安置的事,你們研究得怎麽樣了?
姚建發一時不知如何迴答是好,連忙招唿胡科展,“胡老局長,先吃點水果,先吃點水果。”
“水果就不用吃了,你把結果告訴我就行。”
“像你的家庭條件這麽好,小胡自己又很優秀,隨便放到哪裏都能幹出一番事業。現在的年輕人都流行自主創業,自己辦企業當老板,既瀟灑又自由。像我們銀行,外麵的人看我們很風光,實際上內部困難重重。小胡到這裏來沒有什麽前途。”
“我也不指望他有什麽前途,隻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餓不著就行了。”
“那更不能來我這裏了。不瞞老領導說,今年以來,從總行到省行再到縣行,一直在搞瘦身運動,大量裁員,說是要做到減員增效。我們行裏就已減了二十多個人,都是熟練工和老員工。明年總行提出要上市,到時減員規模會更大。現在市場開放了,金融係統競爭更加激烈了,這碗飯可不安穩。今天在崗,明天就可能下崗,包括我自己。”
“到我兒子要下崗時再說。現在我就問他能不能上崗?”胡科展可不是省油的燈,誰也糊弄不了這個老將。
“這個……,老領導,真人麵前不打誑語,實話跟您說吧,我們是省管單位,人員招聘、上崗、辭退乃至開除都是由省行決定。市行都沒有這個權,何況是我們縣行?”
“我兒子是省裏分配下來的啊。”
“但不是省群生銀行分配的啊。在人事問題上,我們隻能執行省行的命令。上次小胡考試沒過關,省行就沒有給我們下達安置指標。其他考試通過了的省行就錄用了,並下了文要求各分行安置。”
“我兒子是退伍軍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規定,任何部門、行業和單位嚴禁下發針對城鎮退役士兵的岐視性文件,嚴禁限製或禁止下屬單位接收城鎮退役士兵。你完全可以自己決定是不是接收,省行管不著。”
“但我們銀行係統內部有製度。凡進必考,要上崗必須先通過考試。小胡考試沒通過就上崗,這明顯違反管理製度。而且顯失公平,其他下崗的熟練工會怎麽想?那些下崗了的老員工會怎麽看?到時肯定都會找到我,要求重新上崗,那我這個行長可就當到頭了。”
“我兒子跟他們不同啊,他是省裏分配下來的退役士兵。這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本來我兒子可以不參加考試就可直接上崗,你說要他考試就參加了,這也是支持你的工作。國務院明確規定,所有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不分所有製和組織形式,都有安置城鎮退役士兵義務。而且也規定不得設置岐視性條件。我兒子考試沒過就不讓他上班,這是明顯的岐視!”
“你這麽說可就不對了。第一我們縣一級分行沒有用人決定權;第二國有企業用人機製與行政單位用人機製完全不同。不信,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