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強一聽,不假思索地答道,“管他形象幹什麽,我們又不是選舞男和服務生。隻要他有真才實料就成。”華理強很爽快,為人一向耿直正派。
李智玉又找到段力建和陸製軍,征求他們的意見。段力建表示反對,他認為和諧部是一個窗口單位,特別是秘書科代表單位的形象,相貌問題很重要。陸製軍當場反對,他說代表單位形象的是領導,和諧部的窗口性質不是端菜倒酒,而是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如果空有其表而無實幹,用了也白用,甚至徒增煩惱。段力建聽了就默不作聲。
在了解了三個班子成員的意見後,李智玉接著就召開班子會研究鄒開的問題。她說,“鑒於目前部裏缺少寫材料的人員,有必要選調一個具備這方麵特長的人才。為了避免以前格式化考試的弊端,這次我們采用比較實用的方法進行考試錄用。首先提供給他一些資料,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一個篇幅較大的材料。之後我們四人每人理出兩個工作中經常碰到的難題,作為麵試的題目。然後按照好中擇優的方法錄用,並規定試用期一年。明確告訴他,如果試用期間無法達到我們的工作要求就迴原單位。你們看這種方法可以嗎?”
三個副部長無話可說,因為這個方案無懈可擊。鄒開就這樣一路過關斬將,在十個縣和諧部推薦的人選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市委和諧部辦公室副主任科員。其中最樂的人自然是雷保義,以後這個寫材料的大包袱於可以甩掉了,可以瀟瀟灑灑地穩坐釣魚台。
鄒開就這樣走進了市和諧部,走出了安崇那群大山,終於走出了那段坎坎坷坷跌跌撞撞的曆史,終於走出了那片苦悶壓抑馬瘦毛長的心路曆程。站在臨江市燈火輝煌的大街上,一腔豪情,一種呐喊,一陳快意,在恍恍忽忽閃閃爍爍迷迷濛濛的彩色燈光中強力升騰;一盞心燈,一杯清酒,一點淚光,在匆匆忙忙浩浩蕩蕩來來往往的茫茫人海中獨自陶醉。鄒開帶著一片新的希望和期待注視著遠方。逝者已失,來者猶可企盼。
鄒開調進市和諧部時,正是“雙搶”之後的農閑時節。市裏先後發生幾批次較大規模的集體上訪。段力建帶著訴求科忙得焦頭爛額,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跟上訪人對話,嘴巴磨起了泡,嗓子都叫破了。辦公室的童光展被調整充實到訴求科。童光展一走,鄒開又擔負起燒開水送報紙的通信員。雖然整天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晚上還要加班看資料寫材料,但鄒開樂此不疲,渾身似乎有花不完的精力。成天笑嗬嗬的,見人就笑臉相迎,點頭哈腰。在他看來,擺在自己麵前的是一條通途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2006年的盛夏,驕陽灸熱。鄒開的情緒也像火焰一樣高漲。這一年,市和諧部一片熱火朝天,因為群眾反映訴求的熱情也如烈火一般燃燒。
李智玉根據形勢變化的要求,在市和諧部倡導了首問負責製。這項製度把全體幹部都推到了接待群眾來訪、解決群眾訴求的第一線。一天,鄒開正在起草一個匯報材料,雷保義匆匆忙忙地跑進來,對鄒開說,“小鄒,你先把手上的事放一下。有一夥群眾堵住了市委大院的大門。李部要我們過去疏導一下,趕快!”
“怎麽要我們辦公室的人去,不是還有其他科室嗎?”鄒開正寫得順手,不想中斷思路。
“哎呀,你不知道。也不知這段時間刮了什麽邪風?好多群眾上訪。訴求科分成兩拔,一撥接待反映假稻種的事,一撥接待反映林改的事。監察室正在與一群反映醫療糾紛的人溝通。宣教室那邊也在接待,都分不開身。”
鄒開沒法,跟著雷保義一陣小跑到了門口。二三百號人正拉著橫幅擋住了大門。大院內幾輛小轎車鳴著喇叭出不去。圍堵人群中以中老年婦女居多,還有一部分青年女子和老年男子。情緒最激烈的就是那些中老年婦女。鄒開擠過去一看,橫幅上寫著:“懲罰兇手,還我教堂。”
鄒開問身邊的一名老年婦女,“你們有什麽事啊?”一聽鄒開發問,眾人就圍攏過來。其中一個婦女掀起衣袖,急急地大聲說,“同誌,你看,你看,都是他們打的。可憐我們幾個老年人,被他們年輕力壯的男人打。要不是公安局的人及時過來,我們命都沒了。”
鄒開拿過老人的手細細察看了一下,有幾塊明顯的擦傷,紅紅的幾個印痕。旁邊還有幾處淤青傷痕,顯然是與人博鬥時留下的。鄒開一看就清楚,這個老年婦女肯定就是情緒最激烈的對象之一。於是就說,“老人家,我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但是站在這裏也解決不了問題,不如你帶幾個代表到我辦公室坐坐。你把情況詳細地跟我說一下。我馬上向領導匯報,好嗎?”
“要談就在這裏談。”還沒等受傷的老年婦女說話,旁邊的人大聲喊道。
“在這裏談也是談,在裏麵談也是談,而且還可以談得更好一些。你們說是吧?”鄒開笑著勸道。
“那也可以,反正今天一定要解決問題。”受傷的老年婦女說道,就叫了幾個人跟鄒開走。雷保義正在另一邊作勸導工作。雷保義見鄒開帶著人往裏麵走,就提高了聲音,說道,“大家讓一讓,不要擠在大門口。現在我們工作人員正在跟你們的代表協商,馬上就有結果。大家讓一讓。”這時公安幹警也趕到了現場。幹警們也加入到人群裏疏散群眾,沒過幾分鍾,市委大院門口又恢複了原樣。
雷保義和幹警們把上訪群眾帶到群眾訴求接待室,繼續對話。鄒開則在辦公室裏與上訪人代表溝通。待上訪人的情緒平穩以後,鄒開、雷保義和公安幹警代表就到李智玉辦公室匯報情況。他們進去時,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負責人也正在匯報。見鄒開等人進來,李智玉就說,“正好,剛才宗教局的同誌說了一下事情經過。你們說說現場溝通的有關情況。”
雷保義摸了一下額頭,把汗水擦掉,說,“剛開始群眾情緒很強烈,死活不願離開現場。經過我們做工作,現在基本穩定下來了。從我們這邊了解的情況來看,就是他們認為開發商侵占了教堂的土地。昨天,所有教徒都到施工現場試圖阻止施工。但雙方均不讓步,就發生了肢體衝突。有兩三個人被擦傷。現在她們要求賠付醫藥費,並歸還侵占土地。”
“我這邊的情況跟雷主任那邊差不多。我發現她們中間以女性居多,由於價值觀相同,組織性很強,行動比較統一,所以衝擊力比較大。如果不及時果斷處理,越拖就會越麻煩。”鄒開接著說道。
“李部,我是臨州區公安分局的。我向您匯報一下我們處理的過程。其實這件事是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在鬧了。起因很簡單,就是位於同儒路的汽車底盤廠破產閑置多年,今年被一個外地客商買下,規劃建一個小商品城,前不久已經動工興建。底盤廠的隔壁就是永恩天主教堂。在教堂後麵有一塊空地,也被客商買下來了。但教堂的人說這塊地是教堂的,底盤廠無權拍賣。教堂就組織教徒到現場阻止施工。當時我們也派了幹警到現場勸阻,所以雙方沒有發生比較激烈的衝突。事後,教堂、底盤廠、客商三方進行了協商。這是一個月之前發生的事。就在前天,我估計,三方協商不成,教徒又到現場阻止施工。有幾個婦女上前拉扯施工人員,施工人員就用力甩開。你們也知道,那些教徒大多是些老年婦女,一甩就摔倒在地上,擦傷了一些皮膚。後來我們接到報警後馬上趕到了現場,對整個事情進行了調查處理。當時雙方對我們的處理意見都表示接受,誰也沒想到他們今天來圍堵市委市政府。但是這起事件的根源在於土地糾紛。我們無權幹涉,也不了解這塊土地到底是誰的。所以我們認為,這個產權問題應由國土局來界定。隻有澄清產權歸屬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李智玉聽了匯報,心想,這起集體上訪涉及到土地產權、外商投資和宗教政策問題,都是當前的敏感度極高的焦點,必須慎重對待。李智玉想了想,說道,“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一起簡單的土地糾紛事件,但是由於上訪主體比較特殊,我們應該更穩妥一些。我看這樣吧,明天我們到永恩教堂去開一個現場協調會。宗教局你們也派人參加。區公安局負責通知一下客商,要他們在糾紛未解決之前不要動工。小鄒,你負責通知臨州區國土局和底盤廠留守處負責人,明天上午八點到永恩教堂開會。小雷,你和公安幹警去告訴教堂負責人,叫他們先迴去,明天我們會過去他們那裏開協調會。”鄒開、雷保義等人應諾而去。
第二天早上,鄒開提前半個小時趕到教堂。教堂並不大,進門的左手邊放著一個草編的圓墊子。每個教徒一進門就跪在草墊上,雙手觸地,頭緊貼在雙手上,口中念念有詞,念完後起身坐到大廳的凳子上。等人差不多坐滿時,台上一個牧師模樣的人拿著聖經念了一段後就領著大家唱讚美詩,邊唱邊彈電子琴。鄒開正在這種肅穆的環境中坐著,聽到門口響起了幾聲汽車喇叭聲,知道李智玉他們到了,就起身走了出去。教堂負責人帶著兩人隨後也走了出來,帶著眾人來到教堂後的一間房子裏,打開二樓的一間比較大的房間。裏麵的擺設跟單位上的會議室差不多。據負責人介紹,他們教堂成立了一個理事會,專門負責管理教堂裏的各種事務。他們現在坐的地方就是理事會平時的議事場所。
李智玉簡單介紹了會議的主要目的,便要各單位發言。臨州區國土局負責人翻開一疊厚厚的卷宗,說到,“這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永恩教堂曆史比較久,在建國之前就已經建好了,據說當時明確了教堂的用地範圍。建國後,教堂四周的土地多次被政府征用,要麽建廠,要麽建房。特別是在文革期間,教堂屢遭破壞。除了現存的兩幢房屋和進門口的院子外,沒有誰,包括前幾任教堂的負責人,會認為教堂還有什麽資產。後來國家實行房改政策,對教堂及教堂周邊的土地及房屋的產權作了界定。從我們的資料看,對於現在存在爭議的這塊土塊,麵積有兩百多平方米,既不能證明是教堂的,也不能證明是底盤廠的。但有一點很清楚,最早這塊地是教堂用來開展活動用的,後來是底盤廠堆放一些雜物。按照現在的政策理解,這塊土地教堂如果能夠提供進一步的證明,可以擁有。當然底盤廠,如果能提供當時政府劃撥土地的證明資料,也可以提出權屬要求。這起糾紛事件發生後,我們到底盤廠、也到教堂查閱了相關資料。教堂提供了一份五十年代的資產登記材料包括了那片土地,而底盤廠提供的資料無法說明當時政府把那塊地劃撥給了它。因此我們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教堂提出對爭議的土地提出產權訴求有合理的成份。”
“教堂提供的資產登記材料能作為產權證明嗎?”李智玉問道。
“當然不能。隻是能作為對產權補充說明的事實材料。”
“那也就是說,教堂也不能提供產權的關鍵證據?”
“對,是這樣的。”
區國土局負責人的一席話很明確地表明了爭議土地的產權歸屬仍然比較模糊。李智玉就問市民族宗教局,“你們的意見呢?”
“既然雙方都不能提供產權證明,那隻能用協商的辦法解決。”
“各位領導,我說幾句。”教堂負責人說道,“可能幾位領導都不太熟悉情況,我簡單地匯報一下。當時我們永恩教堂創建的時候,占地麵積非常大,包括整個底盤廠,都是我們的。就是後來國家搞建設,把土地劃撥出去的。現在國家對宗教事業的支持力度又加大了,政策規定原屬於教堂的財產原則上應歸於教堂。其他被征用的我們就不說了,後麵這塊地本來就是教堂的,底盤廠無權拍賣。而且他們根本也提供不了產權證明,要賣也是我們教堂賣,所得收入也歸我們所有。”
“剛才區國土局領導說的確是事實。但這塊土地四十多年來都歸我們底盤廠使用和管理,教堂也從未提出過異議。現在都過去四十多年了,教堂提出土地歸屬問題於法無據,於理不合。如果按他們的說法,那我們整個底盤廠包括教堂周邊的土地都要被收迴給教堂。我覺得有個大前提,各位領導應該考慮,就是所有的土地都是國家和政府的,不是我們底盤廠的,也不是教堂的。”底盤廠留守處負責人反駁道。
李智玉聽雙方的口氣,都沒有讓步的意思,看來事情比較棘手。她放下手中的筆,一抬頭,發現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自己表態,然而自己腦子裏也是一片混亂。她問鄒開:“小鄒,你說說,怎麽處理好?”鄒開早有準備,馬上遞給她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自己的思路。李智玉仔細看了一下,說:“你們教堂和留守處先到外麵坐一下,我們督查組商議商議,好吧?”
等教堂和留守處代表起身出了門,李智玉說:“從這兩天的情況來看,底盤廠留守處對現在爭議的這塊土地沒有處置權,其拍賣行為是無效的。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拍賣已經完成,不可能推倒重來。而教堂這一邊出來阻止也有一定道理,因為原來這塊土地是屬於他們的。我想等一下是不是可以這樣進行?先叫留守處的代表進來,說服他們作點讓步。再叫教堂的代表進來,也要他們退一步。最終使雙方的意見達到一致。你們說行不行?”
大家都點頭同意。鄒開就叫底盤廠留守處代表進來。李智玉對他們說:“剛才你們也承認了,不管是產權,還是使用權,現在爭議的土地都不是屬於你們的,對吧?”
“對,這是事實。我們不否認。”
“那你們將這塊土地的拍賣顯然是沒有依據,是站不住腳的。”
“你們的行為嚴格來說是違法行為。不是你的東西你拿去賣,於法於理都說不過去。”區國土局負責人補充道。
留守處代表一時語塞,無語可說,不得不承認事實:“你們說的有道理,但拍賣所得的收入不是全部歸我們留守處所有,大部分用於職工安置。”
“拍賣款怎麽分配使用與今天的事無關。按規定,你們底盤廠要退出爭議土地的所有拍賣款,是吧?”李智玉追問道。
“這個……,這恐怕有點難辦。說實在的,我剛才說了,四十多年來這塊土地一直歸我們廠使用,多少我們也應有點份,全部退是不是不太合理?”
“那這樣吧。我們再做做教堂的工作,看看他們有什麽要求,能接受什麽樣的條件。你們先在外麵等等好嗎?”李智玉順勢說道。
鄒開把留守處代表送出,又叫進教堂代表。李智玉又對他們說,“剛才,我們跟留守處代表溝通了一下。現在聽聽你們的真實意見。我想,這塊地既然賣出去了,要收迴恐怕不現實,再說也會影響到全市投資環境的形象。作為我們教堂來說,也是全市的一份子,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全市大局的形象。你們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
“能收迴來給我們最好,要賣也是由我們來賣。”
“這個你們就不要說了。土地已經賣出去了,所謂木已成舟。再說這個沒意義,你就說你們有什麽要求?”市宗教局的人說道。
“那賣地的錢要分給我們哪?”
“分多少?”李智玉追問。
“至少90%。”
“這不太現實吧。你也不能提供證據證明那塊地是你們的,而且這幾十年來事實上是底盤廠在使用。你們提出的比例太高了,人家底盤廠肯定不會接受,是吧?”區國土局負責人說道。
“我看就對半開,你一半,他一半。都不要爭了,好嗎?”李智玉最後拍板。教堂代表開始吱吱唔唔不答應,大家就一起勸,最後勉強答應。教堂代表答應了之後,鄒開才把底盤廠留守處的代表叫進來,告訴他們對半分的方案。留守處代表剛開始也不同意。大家又是一陣猛勸,最後才達成協議。一場教堂土地糾紛就此解決。
李智玉又找到段力建和陸製軍,征求他們的意見。段力建表示反對,他認為和諧部是一個窗口單位,特別是秘書科代表單位的形象,相貌問題很重要。陸製軍當場反對,他說代表單位形象的是領導,和諧部的窗口性質不是端菜倒酒,而是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如果空有其表而無實幹,用了也白用,甚至徒增煩惱。段力建聽了就默不作聲。
在了解了三個班子成員的意見後,李智玉接著就召開班子會研究鄒開的問題。她說,“鑒於目前部裏缺少寫材料的人員,有必要選調一個具備這方麵特長的人才。為了避免以前格式化考試的弊端,這次我們采用比較實用的方法進行考試錄用。首先提供給他一些資料,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一個篇幅較大的材料。之後我們四人每人理出兩個工作中經常碰到的難題,作為麵試的題目。然後按照好中擇優的方法錄用,並規定試用期一年。明確告訴他,如果試用期間無法達到我們的工作要求就迴原單位。你們看這種方法可以嗎?”
三個副部長無話可說,因為這個方案無懈可擊。鄒開就這樣一路過關斬將,在十個縣和諧部推薦的人選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市委和諧部辦公室副主任科員。其中最樂的人自然是雷保義,以後這個寫材料的大包袱於可以甩掉了,可以瀟瀟灑灑地穩坐釣魚台。
鄒開就這樣走進了市和諧部,走出了安崇那群大山,終於走出了那段坎坎坷坷跌跌撞撞的曆史,終於走出了那片苦悶壓抑馬瘦毛長的心路曆程。站在臨江市燈火輝煌的大街上,一腔豪情,一種呐喊,一陳快意,在恍恍忽忽閃閃爍爍迷迷濛濛的彩色燈光中強力升騰;一盞心燈,一杯清酒,一點淚光,在匆匆忙忙浩浩蕩蕩來來往往的茫茫人海中獨自陶醉。鄒開帶著一片新的希望和期待注視著遠方。逝者已失,來者猶可企盼。
鄒開調進市和諧部時,正是“雙搶”之後的農閑時節。市裏先後發生幾批次較大規模的集體上訪。段力建帶著訴求科忙得焦頭爛額,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跟上訪人對話,嘴巴磨起了泡,嗓子都叫破了。辦公室的童光展被調整充實到訴求科。童光展一走,鄒開又擔負起燒開水送報紙的通信員。雖然整天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晚上還要加班看資料寫材料,但鄒開樂此不疲,渾身似乎有花不完的精力。成天笑嗬嗬的,見人就笑臉相迎,點頭哈腰。在他看來,擺在自己麵前的是一條通途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2006年的盛夏,驕陽灸熱。鄒開的情緒也像火焰一樣高漲。這一年,市和諧部一片熱火朝天,因為群眾反映訴求的熱情也如烈火一般燃燒。
李智玉根據形勢變化的要求,在市和諧部倡導了首問負責製。這項製度把全體幹部都推到了接待群眾來訪、解決群眾訴求的第一線。一天,鄒開正在起草一個匯報材料,雷保義匆匆忙忙地跑進來,對鄒開說,“小鄒,你先把手上的事放一下。有一夥群眾堵住了市委大院的大門。李部要我們過去疏導一下,趕快!”
“怎麽要我們辦公室的人去,不是還有其他科室嗎?”鄒開正寫得順手,不想中斷思路。
“哎呀,你不知道。也不知這段時間刮了什麽邪風?好多群眾上訪。訴求科分成兩拔,一撥接待反映假稻種的事,一撥接待反映林改的事。監察室正在與一群反映醫療糾紛的人溝通。宣教室那邊也在接待,都分不開身。”
鄒開沒法,跟著雷保義一陣小跑到了門口。二三百號人正拉著橫幅擋住了大門。大院內幾輛小轎車鳴著喇叭出不去。圍堵人群中以中老年婦女居多,還有一部分青年女子和老年男子。情緒最激烈的就是那些中老年婦女。鄒開擠過去一看,橫幅上寫著:“懲罰兇手,還我教堂。”
鄒開問身邊的一名老年婦女,“你們有什麽事啊?”一聽鄒開發問,眾人就圍攏過來。其中一個婦女掀起衣袖,急急地大聲說,“同誌,你看,你看,都是他們打的。可憐我們幾個老年人,被他們年輕力壯的男人打。要不是公安局的人及時過來,我們命都沒了。”
鄒開拿過老人的手細細察看了一下,有幾塊明顯的擦傷,紅紅的幾個印痕。旁邊還有幾處淤青傷痕,顯然是與人博鬥時留下的。鄒開一看就清楚,這個老年婦女肯定就是情緒最激烈的對象之一。於是就說,“老人家,我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但是站在這裏也解決不了問題,不如你帶幾個代表到我辦公室坐坐。你把情況詳細地跟我說一下。我馬上向領導匯報,好嗎?”
“要談就在這裏談。”還沒等受傷的老年婦女說話,旁邊的人大聲喊道。
“在這裏談也是談,在裏麵談也是談,而且還可以談得更好一些。你們說是吧?”鄒開笑著勸道。
“那也可以,反正今天一定要解決問題。”受傷的老年婦女說道,就叫了幾個人跟鄒開走。雷保義正在另一邊作勸導工作。雷保義見鄒開帶著人往裏麵走,就提高了聲音,說道,“大家讓一讓,不要擠在大門口。現在我們工作人員正在跟你們的代表協商,馬上就有結果。大家讓一讓。”這時公安幹警也趕到了現場。幹警們也加入到人群裏疏散群眾,沒過幾分鍾,市委大院門口又恢複了原樣。
雷保義和幹警們把上訪群眾帶到群眾訴求接待室,繼續對話。鄒開則在辦公室裏與上訪人代表溝通。待上訪人的情緒平穩以後,鄒開、雷保義和公安幹警代表就到李智玉辦公室匯報情況。他們進去時,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負責人也正在匯報。見鄒開等人進來,李智玉就說,“正好,剛才宗教局的同誌說了一下事情經過。你們說說現場溝通的有關情況。”
雷保義摸了一下額頭,把汗水擦掉,說,“剛開始群眾情緒很強烈,死活不願離開現場。經過我們做工作,現在基本穩定下來了。從我們這邊了解的情況來看,就是他們認為開發商侵占了教堂的土地。昨天,所有教徒都到施工現場試圖阻止施工。但雙方均不讓步,就發生了肢體衝突。有兩三個人被擦傷。現在她們要求賠付醫藥費,並歸還侵占土地。”
“我這邊的情況跟雷主任那邊差不多。我發現她們中間以女性居多,由於價值觀相同,組織性很強,行動比較統一,所以衝擊力比較大。如果不及時果斷處理,越拖就會越麻煩。”鄒開接著說道。
“李部,我是臨州區公安分局的。我向您匯報一下我們處理的過程。其實這件事是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在鬧了。起因很簡單,就是位於同儒路的汽車底盤廠破產閑置多年,今年被一個外地客商買下,規劃建一個小商品城,前不久已經動工興建。底盤廠的隔壁就是永恩天主教堂。在教堂後麵有一塊空地,也被客商買下來了。但教堂的人說這塊地是教堂的,底盤廠無權拍賣。教堂就組織教徒到現場阻止施工。當時我們也派了幹警到現場勸阻,所以雙方沒有發生比較激烈的衝突。事後,教堂、底盤廠、客商三方進行了協商。這是一個月之前發生的事。就在前天,我估計,三方協商不成,教徒又到現場阻止施工。有幾個婦女上前拉扯施工人員,施工人員就用力甩開。你們也知道,那些教徒大多是些老年婦女,一甩就摔倒在地上,擦傷了一些皮膚。後來我們接到報警後馬上趕到了現場,對整個事情進行了調查處理。當時雙方對我們的處理意見都表示接受,誰也沒想到他們今天來圍堵市委市政府。但是這起事件的根源在於土地糾紛。我們無權幹涉,也不了解這塊土地到底是誰的。所以我們認為,這個產權問題應由國土局來界定。隻有澄清產權歸屬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李智玉聽了匯報,心想,這起集體上訪涉及到土地產權、外商投資和宗教政策問題,都是當前的敏感度極高的焦點,必須慎重對待。李智玉想了想,說道,“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一起簡單的土地糾紛事件,但是由於上訪主體比較特殊,我們應該更穩妥一些。我看這樣吧,明天我們到永恩教堂去開一個現場協調會。宗教局你們也派人參加。區公安局負責通知一下客商,要他們在糾紛未解決之前不要動工。小鄒,你負責通知臨州區國土局和底盤廠留守處負責人,明天上午八點到永恩教堂開會。小雷,你和公安幹警去告訴教堂負責人,叫他們先迴去,明天我們會過去他們那裏開協調會。”鄒開、雷保義等人應諾而去。
第二天早上,鄒開提前半個小時趕到教堂。教堂並不大,進門的左手邊放著一個草編的圓墊子。每個教徒一進門就跪在草墊上,雙手觸地,頭緊貼在雙手上,口中念念有詞,念完後起身坐到大廳的凳子上。等人差不多坐滿時,台上一個牧師模樣的人拿著聖經念了一段後就領著大家唱讚美詩,邊唱邊彈電子琴。鄒開正在這種肅穆的環境中坐著,聽到門口響起了幾聲汽車喇叭聲,知道李智玉他們到了,就起身走了出去。教堂負責人帶著兩人隨後也走了出來,帶著眾人來到教堂後的一間房子裏,打開二樓的一間比較大的房間。裏麵的擺設跟單位上的會議室差不多。據負責人介紹,他們教堂成立了一個理事會,專門負責管理教堂裏的各種事務。他們現在坐的地方就是理事會平時的議事場所。
李智玉簡單介紹了會議的主要目的,便要各單位發言。臨州區國土局負責人翻開一疊厚厚的卷宗,說到,“這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永恩教堂曆史比較久,在建國之前就已經建好了,據說當時明確了教堂的用地範圍。建國後,教堂四周的土地多次被政府征用,要麽建廠,要麽建房。特別是在文革期間,教堂屢遭破壞。除了現存的兩幢房屋和進門口的院子外,沒有誰,包括前幾任教堂的負責人,會認為教堂還有什麽資產。後來國家實行房改政策,對教堂及教堂周邊的土地及房屋的產權作了界定。從我們的資料看,對於現在存在爭議的這塊土塊,麵積有兩百多平方米,既不能證明是教堂的,也不能證明是底盤廠的。但有一點很清楚,最早這塊地是教堂用來開展活動用的,後來是底盤廠堆放一些雜物。按照現在的政策理解,這塊土地教堂如果能夠提供進一步的證明,可以擁有。當然底盤廠,如果能提供當時政府劃撥土地的證明資料,也可以提出權屬要求。這起糾紛事件發生後,我們到底盤廠、也到教堂查閱了相關資料。教堂提供了一份五十年代的資產登記材料包括了那片土地,而底盤廠提供的資料無法說明當時政府把那塊地劃撥給了它。因此我們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教堂提出對爭議的土地提出產權訴求有合理的成份。”
“教堂提供的資產登記材料能作為產權證明嗎?”李智玉問道。
“當然不能。隻是能作為對產權補充說明的事實材料。”
“那也就是說,教堂也不能提供產權的關鍵證據?”
“對,是這樣的。”
區國土局負責人的一席話很明確地表明了爭議土地的產權歸屬仍然比較模糊。李智玉就問市民族宗教局,“你們的意見呢?”
“既然雙方都不能提供產權證明,那隻能用協商的辦法解決。”
“各位領導,我說幾句。”教堂負責人說道,“可能幾位領導都不太熟悉情況,我簡單地匯報一下。當時我們永恩教堂創建的時候,占地麵積非常大,包括整個底盤廠,都是我們的。就是後來國家搞建設,把土地劃撥出去的。現在國家對宗教事業的支持力度又加大了,政策規定原屬於教堂的財產原則上應歸於教堂。其他被征用的我們就不說了,後麵這塊地本來就是教堂的,底盤廠無權拍賣。而且他們根本也提供不了產權證明,要賣也是我們教堂賣,所得收入也歸我們所有。”
“剛才區國土局領導說的確是事實。但這塊土地四十多年來都歸我們底盤廠使用和管理,教堂也從未提出過異議。現在都過去四十多年了,教堂提出土地歸屬問題於法無據,於理不合。如果按他們的說法,那我們整個底盤廠包括教堂周邊的土地都要被收迴給教堂。我覺得有個大前提,各位領導應該考慮,就是所有的土地都是國家和政府的,不是我們底盤廠的,也不是教堂的。”底盤廠留守處負責人反駁道。
李智玉聽雙方的口氣,都沒有讓步的意思,看來事情比較棘手。她放下手中的筆,一抬頭,發現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自己表態,然而自己腦子裏也是一片混亂。她問鄒開:“小鄒,你說說,怎麽處理好?”鄒開早有準備,馬上遞給她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自己的思路。李智玉仔細看了一下,說:“你們教堂和留守處先到外麵坐一下,我們督查組商議商議,好吧?”
等教堂和留守處代表起身出了門,李智玉說:“從這兩天的情況來看,底盤廠留守處對現在爭議的這塊土地沒有處置權,其拍賣行為是無效的。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拍賣已經完成,不可能推倒重來。而教堂這一邊出來阻止也有一定道理,因為原來這塊土地是屬於他們的。我想等一下是不是可以這樣進行?先叫留守處的代表進來,說服他們作點讓步。再叫教堂的代表進來,也要他們退一步。最終使雙方的意見達到一致。你們說行不行?”
大家都點頭同意。鄒開就叫底盤廠留守處代表進來。李智玉對他們說:“剛才你們也承認了,不管是產權,還是使用權,現在爭議的土地都不是屬於你們的,對吧?”
“對,這是事實。我們不否認。”
“那你們將這塊土地的拍賣顯然是沒有依據,是站不住腳的。”
“你們的行為嚴格來說是違法行為。不是你的東西你拿去賣,於法於理都說不過去。”區國土局負責人補充道。
留守處代表一時語塞,無語可說,不得不承認事實:“你們說的有道理,但拍賣所得的收入不是全部歸我們留守處所有,大部分用於職工安置。”
“拍賣款怎麽分配使用與今天的事無關。按規定,你們底盤廠要退出爭議土地的所有拍賣款,是吧?”李智玉追問道。
“這個……,這恐怕有點難辦。說實在的,我剛才說了,四十多年來這塊土地一直歸我們廠使用,多少我們也應有點份,全部退是不是不太合理?”
“那這樣吧。我們再做做教堂的工作,看看他們有什麽要求,能接受什麽樣的條件。你們先在外麵等等好嗎?”李智玉順勢說道。
鄒開把留守處代表送出,又叫進教堂代表。李智玉又對他們說,“剛才,我們跟留守處代表溝通了一下。現在聽聽你們的真實意見。我想,這塊地既然賣出去了,要收迴恐怕不現實,再說也會影響到全市投資環境的形象。作為我們教堂來說,也是全市的一份子,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全市大局的形象。你們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
“能收迴來給我們最好,要賣也是由我們來賣。”
“這個你們就不要說了。土地已經賣出去了,所謂木已成舟。再說這個沒意義,你就說你們有什麽要求?”市宗教局的人說道。
“那賣地的錢要分給我們哪?”
“分多少?”李智玉追問。
“至少90%。”
“這不太現實吧。你也不能提供證據證明那塊地是你們的,而且這幾十年來事實上是底盤廠在使用。你們提出的比例太高了,人家底盤廠肯定不會接受,是吧?”區國土局負責人說道。
“我看就對半開,你一半,他一半。都不要爭了,好嗎?”李智玉最後拍板。教堂代表開始吱吱唔唔不答應,大家就一起勸,最後勉強答應。教堂代表答應了之後,鄒開才把底盤廠留守處的代表叫進來,告訴他們對半分的方案。留守處代表剛開始也不同意。大家又是一陣猛勸,最後才達成協議。一場教堂土地糾紛就此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