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龍的這番話,無疑很清楚明白地表露了當下鄉鎮黨委書記的普遍心態,更直接地挑明了他與王凡之間存在不可彌合的分歧。馬小龍也舉了一些例子論證了這一點。所有考察成員都強烈地感覺到,馬小龍和王凡兩人之間曾經爆發過尖銳的正麵交鋒。在推薦後備幹部時,馬小龍最後的那句表態也引起了鄒開的深思。

    “我重點推薦的是剛才我說的那三個一般幹部。當然,我不是說其他一般幹部不行。作為黨委書記來說,我也恨不得自己手下的每個幹部都得到提拔重用,但這是不現實的。我也不能說隻有我推薦的人選才會提拔,我沒推薦的就提拔不了。這個不能說,也不敢說,所謂鬼有鬼道,蛇有蛇路,提拔的事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

    聽馬小龍說這些話時,黎海科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出了北山,黎海科五人轉移同富鎮。鎮黨委書記顧清性格比較隨和,但鎮長非常有個性,有風格。兩人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無法調和的矛盾糾結,情勢跟北山鎮差不多。從同富鎮出來以後。廖毅開玩笑說:“北山鎮和同富鎮的事情,可以編成兩本厚厚的書。”

    “那當然。不光是這兩個鄉鎮,哪個鄉鎮沒有故事?不能編成一本書?而且這樣的書編起很容易,隻要把我們作的筆錄整理出來就行了。”黎海科說道。

    “哎,鄒開,等考察結束後,我們三個人把記錄都給你。你去整理出書,賺點稿費給大家用用。”侯敏芳說道。

    “芳芳同誌,你安的什麽心?如果你想把我開除出幹部隊伍就直說,不用出這麽惡毒的餿主意。”

    侯敏芳等人一聽,又說說笑笑地打鬧起來。就是在這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五人來到了最後的站——南田鄉。南田鄉幹部關係比較單純,所以考察隻在那住了一個晚上,就比較輕鬆地完成了考察任務。艱巨的體力活終於宣告結束,馬上接著進入艱難的腦力活,就是寫考察材料。黎海科又進行了分工,要鄒工負責寫北山鎮所有的考察材料,廖毅寫同富鎮的,小黃寫南田鄉的。侯敏芳負責整理統票結果,提供給鄒開、廖毅和小黃。對鄒開來說,這並不難。雖然規定五天完成,鄒開隻用了三天就全部交給了黎海科,廖毅和小黃直到最後期限的最後一刻才交卷。而此時,其他三個考察組也完成了所有的考察材料。於是第三個環節——匯報工作就啟動了。匯報一般安排在晚上,先向分管幹部的縣委副書記和縣委組織部長匯報。黎海科率第一組成員首先到二樓的縣委副書記辦公室匯報。推門進去,看到李智玉也坐在裏麵。黎海科對著考察材料念,偶而也補充一些材料上沒有的內容。第一組匯報完畢,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依次進行。這一輪匯報完畢,又要向縣委常委會匯報。縣委領導全部聽完了考察匯報後,開始搭架子,就是研究確定各鄉鎮的班子組成人員。先是組織部,再是書記碰頭會,最後是縣委常委會。搭完架子等於確定了所有鄉鎮的班子組成人員,包括所有幹部的進退去留。同時也就確定了提撥的對象名單。

    從第一次匯報到最後確定人員,這一過程是換屆工作中最敏感的時段。人們對組織部的關注在這一時段達到了最高峰。組工幹部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體現。包括鄒開。最先來找鄒開的是巴坪鎮的小尹。小尹在巴坪鎮曾隨鄒開一起包江嶺村。

    “老領導,我的民主測評結果怎麽樣?”小尹急急地問道。

    “我不是巴坪鎮那一組,具體情況我不太清楚。”

    “能不能幫我打聽一下?”

    “有組織紀律,人家不會說。”

    “都是組織部的人,怎麽不會對你說。”

    “結果已經出來了,你就算知道了也無法改變,順其自然吧。”

    “不知道結果,我整天睡不著沉覺。真的叫坐臥不安,心裏煩躁得很。老領導,拜托你了,幫我問問吧。”

    看著小尹那副心急如焚的神情,鄒開頗為同情,心一軟,就說,“那好吧,我問問看。”

    得到了鄒開的允諾,小尹才千恩萬謝而去。看著小尹離去的背影,鄒開明白,現在所有的鄉鎮幹部都處於這樣一樣煩悶憂慮的心理狀態,因為他們都在焦急地等待新一輪的命運安排。巴坪鎮長助理張紹鴻亦不例外。

    “開兄,我現在很煩,很躁。天天想找人發脾氣,真的是茶飯不思,坐臥不寧。整天撲在牌桌上,下了牌桌就以醉解愁。”張紹鴻滿腹憂慮。

    “也別想太多。你在巴坪的表現大家心裏都清楚,組織上肯定會考慮的。現在的鎮長又不是肖旁華,他已經無力也無法壓製你了。”鄒開安慰道。

    “你說的也對。要是他還在,我這個助理可能再助到退休。”

    “憑你的素質和才幹,一定會進位。但進到什麽位子就很難說,那要看領導的安排。”

    “聽說巴坪鎮會增沒常務副鎮長。如果能搞到這個位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考察的時候,你提了這個要求嗎?”

    “提是提了,不知有沒有用?”

    “結果很快就會出來,你再耐心等幾天。”

    “隻有這樣啦。”

    最後的結果還快就出來了。鄉鎮黨政一把手基本上沒變動,變化最大的是提拔了一大批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輕幹部。小尹如願以償地提拔了,是巴坪鎮的人大副主席。張紹鴻也進到了常務副鎮長。最傷心的人還是鄒開。因為李智玉提出趁鄉鎮換屆時把鄒開正式調入縣委組織部,她的提議在書記碰頭會上獲得通過,但在縣委常委會上被否決。但部裏的同事,從部長到廖毅,每個人都勸鄒開不要放在心上,進組織部是遲早的事。這讓鄒開多少覺得有些寬慰,雖然心中仍有些許惆悵。

    (八)

    二零零六年初春的一個晚上,臨江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了全市信訪工作。在聽完省信訪工作會議精神的匯報後,市委書記袁智賢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曾經分管過信訪工作,在這方麵深有體會,現在的信訪工作很難做,關鍵還是體製問題。信訪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係統工作,單靠信訪一家肯定做不好,因此一定要整合資源,改變體製。”

    “我同意袁書記的看法。我以前也管過信訪,現在也一直在關注信訪。我發現其它地方在改革信訪體製方麵有許多創新的東西,比如設立群眾工作部或和諧工作辦公室,取代信訪局,成效很明顯。”市長嚴世鴻說道。

    “而且省裏也提到了改革信訪工作體製的問題。我覺得我們應該在這方麵作深入的探索。剛才嚴市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不過我覺得,設立群眾工作部,隻管群眾的事,麵還是小了點。應該做包括群眾工作在內的所有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事,因此我覺得,設立和諧工作部更全麵更合理一些。”

    “有道理,我同意。”嚴市長當即表態。

    市委書記、市長表了態,其它成員當然沒有意見。於是,一場信訪改革風暴在臨江高悄然興起。這次改革改變一批幹部的人生命運,包括鄒開。

    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求切實有效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臨江市委作出決策後,馬上付諸實施,整合全市維護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接待、民聲通道、政風行風監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等各方資源,籌備組建一個正處級單位——市委和諧社會建設工作部,簡稱和諧部,以替代滯後於形勢發展的信訪部門,由市委副書記令國定分管。安崇縣委組織部長李智玉因為在這方麵很有研究,曾出版了《和諧通論》專著,而且具有豐富的相關經驗,被任命為市和諧部部長。

    李智玉上任麵臨的主要問題是統合單位職能,設立內部機構,選調相關人員,並據以確立初步運作機製和工作製度。這是一項非常龐大的係統工程,且無先例可循,一切都得從做起。為了能夠搭建一個和諧穩定的領導班子,李智玉先後走訪市委政法委、市信訪局、市司法局及有關單位,暗中察訪人選,並找機會到辦公室跟自己圈定的初步人選攀談,之後確定了五個對象,分別打電話他們到自己辦公室進行正式談話。其中有一個明確表態不願來和諧部工作。在完成了這一係列動作後,李智玉把四人的名單提交給了副書記令國定,令國定同意李智玉的意見,並表示自己將與市委書記和市委組織部長協商。市委特事特辦,在接到令國定的提議後不久就召開市委常委會,研究確定了市委和諧部的副職人選。最後被任命為市委和諧部副部長的人選有三個,原市綜治委副主任華理強,原市信訪局副局長段力建,原市司法局副局長陸製軍。

    市和諧部新班子一確定,四人便開始研究內設機構問題。而機構的設定必須以職能為基礎。此前,市委市政府對和諧部的基本職能作了粗線條的界定,就是貫徹落實黨的群眾工作路線,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公平正義和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李智玉仔細分析了自己可以運用的行政資源,對基本職能進行了深入的解讀,然後提出在和諧部內部設立辦公室、訴求科、監察室、宣教室,工作機製暫時沿用市信訪局原有的機製。華理強、段力建、陸製軍對李智玉的意見完全讚同。在形成了統一意見後,李智玉找到市編製辦協商,市編製辦很快就發文同意市和諧部成立的四個科室,確定每個科室沒科長(室主任)1名,副科長(宣副主任)1名,辦事名1名。

    科室及編製確定了,緊接著是落實人員的問題。為了創立全新的工作機製,李智玉從原市信訪局挑選了4名辦事員,四名科室負責人決定麵向全市公開選調。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幹擾,李智玉找到市委組織部尋求支持,要求公開選調四個科室負責人,市委組織部表示全力支持。很快市委組織部就在全市範圍內發布了選調公告,組織了筆試、麵試和組織考察,並及時公布了結果。

    一切就緒,李智玉帶領其他三名班子成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匯報,並呈送了有關籌建工作的總結報告。兩位市主要領導領導當即批示,同意和市和諧部進入正式運作階段。於是市和諧部正式掛牌成立,副書記令國定參加了揭牌典禮,市和諧部的公章也即時啟用。同時宣布撤銷市信訪局,其職能全部並入市和諧部,原市信訪局沒有進入市和諧部的其他人員由組織上安排到其他單位。各縣(區)信訪局也改名和諧部,編製、人員、辦公場所不變。

    市和諧部正式運作後的一個月,令國定在省裏下發的一份重要文件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李智玉盡快組織召開一次全市性的會議。李智玉拿到令國定的批示後,馬上召開班子會議進行布置,決定成立材料組、會務組、後勤組,分別由華理強、段力建、陸製軍三個副局長負責,時間就定在一周後。會務和後勤基本上沒有智力含量,所以不出三天就全部落實到位。材料組那邊卻卡了殼,華理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急急地對李智玉說,“李部,看來會議要推遲了。”

    “為什麽?”

    “兩個講話材料都拿不出來。”

    “材料組不是在搞嗎?”

    “搞是搞了,沒用。原來以為雷保義是公開招考進來的辦公室主任,搞材料應該沒問題,但不頂事。他寫的令書記發言材料給令書記的秘書槍斃了,要重新搞過。他還在那咬筆頭,大發牢騷,就是寫不出來。童光展搞的材料,就是你的發言材料。我看了,那叫什麽領導發言,簡直是在說夢話,亂得一團糟。我催他倆快點寫,他們說省裏又沒有對應的參考材料,很難寫出來。”

    “那怎麽辦呢?”

    “還能怎麽辦。兩個辦法。一是叫他們到網上去抄一篇,另一個是我們自己寫。”

    “搞什麽鬼?秘書科的人不會寫材料,說出去豈不讓人笑話。你把他們倆個叫過來。”雷保義和童光展低著頭走了進來。

    “保義、光展,聽說安排你們倆人寫的材料還沒搞好?”李智玉問道。

    “我們都是第一次寫這麽大型的講話材料,沒有參考,一時很難寫好。”雷保義解釋道。

    “你不用解釋了。你就跟我直說,在開會之前,你們到底能不能搞完?”

    “很難說。”雷保義囁嚅道。

    “那就是拿不出來,是這意思吧?”

    倆人沒吭聲,等於默認了李智玉的說法。李智玉沒法,她知道要練習寫好材料非一日之功可以見效,也不是經過一場考試就能提高。文字工作具有特殊性,很多幹部一輩子都不會寫材料,隻會看材料評材料,這很正常。她知道,雷保義他們寫不出來,逼他們也沒用。而會議時間是由令國定拍板確定下來的,要推遲那就太難堪了,看來隻有自己動手了。想到這,她壓住心中的怒氣,說,“你們倆人先出去。”等倆人出了辦公室,李智玉對華理強說,“華部,看來隻有我們兩個老將上了。你就辛苦一下,寫令書記的講話材料。我的發言我自己寫,好嗎?”

    “隻有這樣啦。”

    第一次全市社會和諧工作會議開得十分艱難。李智玉深切地感覺到,如果沒有一個具備以文輔政的得力幫手,自己以後的工作將會很累很艱難,甚至很被動。而要找到這樣一個人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個人必須同時具備三項標準:他必須年輕不是太大,工作既有激情和衝勁,又有韌性和耐力;既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有廣博的知識結構又有不竭的創新能力。李智玉把找這種人的任務交給了華理強。華理強便開始在市直機關明察暗訪,四處打探,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他看中的人家不願來,願來的人他看不上。他把情況如實向李智玉作了反饋,並表示自己無能為力。

    李智玉犯了愁。跑腿的、動嘴的幹部好找,掌筆的謀略型幹部可不易得。他不得不從自己過去的經曆中尋找線索,翻開自己掌握的幹部資源情況。就這樣,鄒開進入了她的視野。唯一的障礙就是鄒開的形象問題,要把他調進來恐怕有點難度,自己得做些工作。她首先找到華理強,說,“前些天,我托人打聽了一下,在安崇縣發現了一個符合我們提出的三項標準的對象,是我的一個老部下。但這個人形象不太好,手腳有些殘疾,走起路來不太好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諧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桂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桂12並收藏和諧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