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
“那我星期天去。”
鄒開為劉秀琴隻是隨口說說,不會當真。哪知她真的來了。星期天早上,鄒開還在被窩裏睡懶覺,手機突然響了。鄒開按下接通鍵,懶洋洋地說,“喂,誰呀?”
“秀才,你說話怎麽這個樣子,是不是還在睡覺?”
“秀姑,是你呀。我以為是誰?又有什麽事?”
“沒什麽事。我到縣城來了。”
“什麽,你真來了?現在在哪個位置?”鄒開一下子從床上跳了進來。
劉秀琴說不清準備的位置,但說出了一個標誌性建設。鄒開交待她在那等,自己馬上過去,之後出了門。劉秀琴坐在街心花園的雕塑下,用手托著下巴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和車輛,一見鄒開過來,就興衝衝地跑過來,挽著鄒開的手,說,“秀才,這裏哪個地方好玩,快帶我去呀。”
“這哪有什麽地方好玩。你說你想去什麽地方?”
劉秀琴歪著頭想了半天想不出,就說,“哪裏都想去。”
“那走吧,讓你玩個夠。”
那一天,劉秀琴玩得很開心。鄒開突然覺得,這個並不繁華的小山城也能給人們帶來歡樂。隻是呆得久了,自己已沒有感覺了,難怪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當然,劉秀琴那天晚上留在鄒開的破宿舍裏過夜,鄒開自己睡沙發。至於那晚兩人之間有沒有發生什麽故事,誰也不清楚。
安崇是個小城,屁大的事不消多久就能傳遍縣城的角角落落。鄒開攜劉秀琴歡天喜地逛縣城的事不久就傳到了肖如豔的耳中。一聽到這個消息,肖如豔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連幾天都不出門。自從鄒開到巴坪鎮工作以後,邱如豔一直都很苦悶。她的父母都是安崇一中教師,夫婦倆從教三十餘,桃李滿天下,享受師生的普遍尊重。然而自己寶貝女兒的男朋友卻對他部門的意見置之不理,兩位老人很是傷了自尊,心想現在女兒還沒嫁給他就如此不服管教,以後當官了那還不要翹到天上去?這絕對不行。有了這個指導思想,邱如豔天天從父母那裏聽到的,都是對鄒開的指責和怨恨。以致有一段時間,邱如豔天天都不迴家,躲在醫院裏或在肖娜家磨時間。父母在焦慮無奈之下,自己開始幫女兒物色對象。劉秀琴的出現,促使肖如豔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結婚,馬上結婚,嫁誰都行。
劉秀琴拿到未婚證後,沒多久就外出打工後。她打在給鄒開的最後一個電話中,說自己這輩子不敢奢望與鄒開永遠在一起,無論從哪方麵考慮,都不可能。但自己會永遠記得那段令人愉快的時光。鄒開知道,自己的選擇同時拒絕了兩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以及婚姻。
自從鄒開在學校上第一節思想政治課起一直到他參加工作,他聽到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改革。這兩個字早已深深鐫刻到了他的靈魂深處。以至到如今,改革就成為他極為向往的事情。這種向往近乎魔幻狀態。當陳逢義說,縣裏即將實行稅費改革時,鄒開一直期盼這一天早日到來。因為他知道,這是一項重大的改革。他開始從電視報到上搜集有關方麵的信息,密切關注關於改革政策的各種討論和預測。然而改革的到來並非像他想像中的那種轟轟烈烈,很平常,平常得像安排周末值班一樣。對肖旁華說,這項工作耗時費力,每年還要減上百萬的農業稅收入。而這是最不能接受的。他總是全鎮幹部宣傳一種觀點,我們政府的每個改革不僅要增強效益,還要增加收入,否則改革就沒有意義。
鄒開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開班子會,肖旁華傳達縣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時,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話,“改革的指導思想我就不說了,都是空話套話,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反正大家要明白,按照這改革方案,我們巴坪鎮每年至少要減少一百二十萬元的收入,以後的日子更難過了。我這個鎮長呢,也更難當了。”陳逢義和分管副鎮長馬堅講得很全麵,很具體,當然是照本宣科,縣裏的專題會議材料一大疊,夠四五個人念一晚上。
改革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開群眾大會,萬事會為先。鄒開和小尹剛到劉興仁家,還沒開口說開會的事,劉興仁就嚷開了,“鄒鎮長,聽說老百姓以後不要交糧了?”
“誰說的?”
“江嶺村的老百姓都傳開了,在電視上看到的,還是專家講的。”
“亂說,專家那隻是預測。當然從長遠來看,有可能要取消。”
“這幾天村裏經常有人問我,是不是真有這迴事。我說我不知道,鎮裏沒通知我,也沒對我說不收。”
“鄒鎮長今天就是來說這個事的。不是取消,而是減少,這叫農村稅費改革。操作起來很複雜,這兩個月我們專門辦這個事。”小尹說道。
“興仁,你們幾個分頭通知各家各戶,今天開一個群眾大會,每戶派一個代表參加,講一下農村稅費改革的事。”鄒開安排道。
“今天什麽時候呢?”
“上午肯定是來不贏了,下午吧。”
“下午估計也開不了。大家都要做事,肯定湊不齊。”
“那就晚上吧。下午到村委會去,把江青仔、江發高叫過來,我們幾個先開個會。”
“行。”劉興仁說完分別打電話給江青仔和江發高,要他們通知江家村的村民,自己負責通知上嶺村和下嶺村。吃過午飯,鄒開來到村委會,組織村幹部開了短會。會上鄒開簡要傳達了鎮黨政班子聯席會議的精神,對改革開始之前要做好的工作進行了安排。
“這次改革對老百姓當然是有百利無一害,對鄉村幹部來說利弊並存。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收到的糧減少了,總收入要減少20%。但上解縣財政的基數沒有調減,上級轉移支付並沒有增加,以後的日子確實比較難過,這是其一。以前還留下不少的舊欠,這次改革引起的後續效應使原本就不想交糧的人更會拖著不交。如果真有一天不用交糧,那麽就會造成交了糧的老實人吃虧,不交糧的針子戶得贏,欠得多贏得多,這是其二。這次改革將會使原先沉澱下來的一大堆曆史矛盾重新激活,到時可能會碰得頭破血流。比如說,這次全縣的總計稅麵積以一九八五年的耕地麵積為準,而我們巴坪鎮有些村八十年代初搞了第一輪土地承包,發了證,有些村沒有發證;有些村在九十年代初又搞了第二輪土地承包,發了證,有些村也沒發證;有些村的耕地進行了多次調整,有些村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製以來根本沒調過田;有些村為了政府或其它村搞建設獻出了自己的耕地;還有一部分轉為非農用地,還有因自然災害毀掉了耕地等等,如何核減如何計算,這都是問題。因此隨著改革的進行,一大堆問題都不可避免地會浮出水麵,極大地增加我們工作的難度,這是其三。總之,對於這次改革的艱巨性和矛盾性,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按照鎮裏的統一部署,當前我們最主要的是做好兩件事,一是做好改革的前期發動工作;二是抓緊清收舊欠,這項尤其重要。我們隻有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之後就開始改革,到時我們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收舊欠。而如果不收,又不知拖何年何月。”
“鄒鎮長,聽你這麽一說,還真難。改革發動都好辦,晚上開個群眾大會,明天再刷幾條標語,過幾天每家每戶發張宣傳單,見了麵聊一聊就行了。就是收舊欠,不要說一個月,你再給我們一年時間,我們也收不上來,這個你領導不是不知道。而且我可以說,不光是江嶺村,全鎮估計都是這樣子。”江青仔很為難地說道。
“大家盡力而為吧,能收多少算多少。這種事情我們又不能分析給老百姓聽。”鄒開也沒辦法。
“那肯定不能,最多隻能說,舊欠一定要交,不要以為改革就不用交了。”劉興仁表示讚同。
“現在鎮裏有一種考慮,就是對所有舊欠戶都下達行政處理決定書,要求他們在半個月之內交清,逾期不交的統一由法院強製執行。”鄒開慢慢地說道。
“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江青仔對這種做法很感興趣。
“我估計沒什麽用。在改革之前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事。改革一旦啟動,法院肯定不會強製執行,縣裏不可能會同意這麽做。萬一引起社會震動,誰擔得起這個責任。而且行政處理決定書我們以前不是沒下過,最後都不了了之。”鄒開說出了自己的優慮。
“這次恐怕不一樣,我覺得上麵肯定會采取措施。因為這次還收不到,以後要收那比登天還難。”劉興仁分析到。
“那你們就下吧,反正就算不執行也沒什麽妨礙。不過,我提醒你們,萬一鎮裏真的統一組織執行,你們要多長個心眼,動作不要太猛,千萬不要節外生枝,以免影響全局工作。”
“鄒鎮長,你放心,我們有分寸,決不會給領導添麻煩。”劉興仁答道。
散會後,劉興仁,江青仔、江發高請了幾個農婦,把村委會辦公樓裏的大會堂徹徹底底地打掃了一遍。鄒開則叫小尹用紅紙寫了一條大大的標幅:江嶺村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動員大會。並用多餘的紅紙寫了幾條宣傳標語,貼在大會黨的牆壁上。小尹的毛筆字寫得剛勁有力,在巴坪鎮小有名氣。放眼望去,原本陰森破敗的大會堂顯出了幾分生氣。
晚飯後,村民打著手電筒,扛著長條凳,悠哉遊哉地陸陸續續地走進大會堂。大會堂裏新裝了幾隻一百瓦的白熾燈泡,裏麵亮如白晝。村民們一走進來,驚訝地說中,“喲,搞得挺好,像模像樣的,要是放場電影就更好了。”
劉興仁他們特意在主席台擺了一排的桌子,但是沒有麥克風。鄒開心裏想,要讓這麽大一個會場每落的人都聽清楚自己的講話,該要多大的噪門!看來晚上夠嗆。當村民們來得差不多時,鄒開、小尹、劉興仁、江青仔四人走上主席台,江發高做在下麵第一排作照應。會場鬧哄哄的,說的都是農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彼此詢問,溝通信息,交流心得。開會之前,這是一個村民大聚會。
“大家靜一靜。今天把大家叫來,是有一個事想跟大家說一下。”劉興仁大聲喊道,會場的聲浪降低了很多,還沒等劉興仁再說話,下麵就有人大聲問,“是不是說不收糧的事?我們都知道了,不用開會了。”
“是啊,不用說了,迴去睡覺吧。鄒鎮長,你也迴去吧。”有人跟著起哄。
“別吵,吵死,等一下鄒鎮長要說話。”江發高站起來對後麵吼了一句,效果還不錯,會場一下子雅雀無聲。
鄒開心想,群眾還算給他麵子,估計是修那條簡易公路產生的效應。見劉興仁當場杵住了,一時不知道說什麽,鄒開就拉他坐下,自己對台下說道,“大家勞動了一天,都很辛苦,我就就長話短說。縣裏馬上要開始一項改革,是與收糧有關的,不過不是不收,而是減少。減少多少呢?現在原則上是減少20%。也就是說,去年要交100元,今年交80元就行了,大概就是這麽一個意思,這叫農村稅費改革。怎麽改,鎮裏的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正在廣冷征求各方麵意見,估計很快就會出來。有人要問,這麽簡單的事還要開什麽會?我要告訴大家,這件事不簡單。我們幾個人不是吃飽了沒事做的人。開完這個會後,有幾件事你們各家各戶要注意,要做好什麽事呢?第一件是迴去翻翻你們家的老箱底,把你們家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村裏發給你們的那個綠本子找出來,到時算帳時可能就是以那個本子作為依據。第二件是把你們這幾年來交糧交錢時村裏給你們開出的收據找出來,自己先算算一年交了多少錢,到時有個比較,看是不是少了20%。如果沒有少20%,你們找村幹部或我們包村幹部重新核算,到時不核算那就是你們的事了。第三件是不要聽別人亂說。我先把事情跟你們說清楚,這次改革有一個這樣的原則規定,就是以後你們交的錢統一按田畝來核算,就不再按田畝和人口數來分攤了。所以就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江家村的人,你家裏人多地少,比如幾個兒子結了婚生了小孩了,但田畝又沒有相應增加;再比如你家的耕地做了房子修了路什麽或者被水衝毀了什麽的,那麽以後你家一畝地要負擔的費用可能比別人多。再比如巴坪村人均耕地比我們江嶺村多,他們村一畝地承擔的費用就可能比我們村少。到時們不要說怎麽我家的一畝地交80元,他家隻交50元;我們村一畝交60元,他們村一畝交40元。這個數字無法比較,你隻要比較自己是不是比以前少了20%就行了。我在這裏再重申一下,鎮裏改革方案還沒出來,到時怎麽搞,以鎮裏的方案為準,到時我們會發給大家。最後說一件事,就是以前還沒有交清糧錢的,一個月之內交到村委會,不要我們老是去催,催多了大家都不好見麵。皇糧國稅誰都要交,拖不了。我說完了。”
“我插一句,剛才鄒鎮長說了,各家的舊欠最近都要交清。我把醜話說在前麵,不交的我們就下行政處理決定書,到時由鎮裏統一來收,到時說不定還要加收罰款。”江青仔借機說道。
“其他沒什麽事了,散會。”劉興仁適時收場。
第二天,鄒開安排小尹到江嶺村組織清收舊欠,自己帶著三個省級貧困村的主要包村幹部及村支書到縣裏開會,主要是研究如何製定各個貧困村今後的發展規劃,規劃期為三年,規劃內容主要是發展富民產業和完善基礎設施,每年每村有45萬元的扶助資金。這筆錢放在沿海發達地區,隻不過九牛之一毛,而對窮鄉偏壤的巴坪鎮來說,無疑是一筆巨資。因此,三個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的村委會成了全鎮都眼紅的對象,三個貧困村對規劃的編製當然是熱情極度高漲,對鄒開也格外地尊重,脫貧致富的領頭人嘛。在縣城住宿時,三個村的支部書記爭著付錢,誰也不甘落後,直看得賓館服務員目瞪口呆。
鄒開見三人誰也不肯讓,就說,“誰付都一樣,等下沒付錢的人請吃大家吃夜宵,如何?”三人一聽,這辦法好,也就不爭了。住了一個晚上,鄒開帶著眾人迴到安崇,要各村按縣裏的要求編製好規劃草案,統一交上來。不出一周,全部都交到了鄒開手中,每個村都是厚厚的一大本,項目之多之繁之小,讓鄒開咋舌。但沒有突出重點,鄒開隻得作全麵修改,小項目並成大項目,突出特色項目削去常規項目,改完後報到縣裏,縣裏又進一步作了修正,最終定稿。這一折騰,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當鄒開想鬆口氣歇一歇時,巴坪鎮農村稅費改革正式啟動了。
每個幹部拿到改革方案時都沒有說什麽。在大家看來,這隻不過一件平平常常的工作而已,隻要按部就班操作就行了。然而隨著工作的推進,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以致不得不暫時中斷,各種意見紛至遝來。連鄒開這樣的“唯改革論”者都沉不住氣了,開始發起了牢騷。
改革一開始,鄒開就發現苗頭不對。鎮裏根據縣裏提供的數據,江嶺村的征稅麵積為九百八十六畝。村幹部把全村各家各戶的耕地登記證收上來,把上麵的數字全部加起來,總計才七百七十三多一點。這兩個數字相差太懸殊了。如果按縣裏下達的總麵積計算,那麽江嶺村不但減不了20%,有可能要增加20%,這肯定行不通。鄒開及時把這個問題向鎮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陳逢義作了匯報。陳逢義告訴鄒開,不光江嶺村是這種情況,全鎮都是這樣。
“那怎麽辦呢?根本沒法搞下去啊。我們鎮裏可以把我們的真實麵積報上去,要縣裏變更一下,不行嗎?”鄒開有點著急。
“那我星期天去。”
鄒開為劉秀琴隻是隨口說說,不會當真。哪知她真的來了。星期天早上,鄒開還在被窩裏睡懶覺,手機突然響了。鄒開按下接通鍵,懶洋洋地說,“喂,誰呀?”
“秀才,你說話怎麽這個樣子,是不是還在睡覺?”
“秀姑,是你呀。我以為是誰?又有什麽事?”
“沒什麽事。我到縣城來了。”
“什麽,你真來了?現在在哪個位置?”鄒開一下子從床上跳了進來。
劉秀琴說不清準備的位置,但說出了一個標誌性建設。鄒開交待她在那等,自己馬上過去,之後出了門。劉秀琴坐在街心花園的雕塑下,用手托著下巴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和車輛,一見鄒開過來,就興衝衝地跑過來,挽著鄒開的手,說,“秀才,這裏哪個地方好玩,快帶我去呀。”
“這哪有什麽地方好玩。你說你想去什麽地方?”
劉秀琴歪著頭想了半天想不出,就說,“哪裏都想去。”
“那走吧,讓你玩個夠。”
那一天,劉秀琴玩得很開心。鄒開突然覺得,這個並不繁華的小山城也能給人們帶來歡樂。隻是呆得久了,自己已沒有感覺了,難怪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當然,劉秀琴那天晚上留在鄒開的破宿舍裏過夜,鄒開自己睡沙發。至於那晚兩人之間有沒有發生什麽故事,誰也不清楚。
安崇是個小城,屁大的事不消多久就能傳遍縣城的角角落落。鄒開攜劉秀琴歡天喜地逛縣城的事不久就傳到了肖如豔的耳中。一聽到這個消息,肖如豔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連幾天都不出門。自從鄒開到巴坪鎮工作以後,邱如豔一直都很苦悶。她的父母都是安崇一中教師,夫婦倆從教三十餘,桃李滿天下,享受師生的普遍尊重。然而自己寶貝女兒的男朋友卻對他部門的意見置之不理,兩位老人很是傷了自尊,心想現在女兒還沒嫁給他就如此不服管教,以後當官了那還不要翹到天上去?這絕對不行。有了這個指導思想,邱如豔天天從父母那裏聽到的,都是對鄒開的指責和怨恨。以致有一段時間,邱如豔天天都不迴家,躲在醫院裏或在肖娜家磨時間。父母在焦慮無奈之下,自己開始幫女兒物色對象。劉秀琴的出現,促使肖如豔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結婚,馬上結婚,嫁誰都行。
劉秀琴拿到未婚證後,沒多久就外出打工後。她打在給鄒開的最後一個電話中,說自己這輩子不敢奢望與鄒開永遠在一起,無論從哪方麵考慮,都不可能。但自己會永遠記得那段令人愉快的時光。鄒開知道,自己的選擇同時拒絕了兩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以及婚姻。
自從鄒開在學校上第一節思想政治課起一直到他參加工作,他聽到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改革。這兩個字早已深深鐫刻到了他的靈魂深處。以至到如今,改革就成為他極為向往的事情。這種向往近乎魔幻狀態。當陳逢義說,縣裏即將實行稅費改革時,鄒開一直期盼這一天早日到來。因為他知道,這是一項重大的改革。他開始從電視報到上搜集有關方麵的信息,密切關注關於改革政策的各種討論和預測。然而改革的到來並非像他想像中的那種轟轟烈烈,很平常,平常得像安排周末值班一樣。對肖旁華說,這項工作耗時費力,每年還要減上百萬的農業稅收入。而這是最不能接受的。他總是全鎮幹部宣傳一種觀點,我們政府的每個改革不僅要增強效益,還要增加收入,否則改革就沒有意義。
鄒開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開班子會,肖旁華傳達縣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時,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話,“改革的指導思想我就不說了,都是空話套話,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反正大家要明白,按照這改革方案,我們巴坪鎮每年至少要減少一百二十萬元的收入,以後的日子更難過了。我這個鎮長呢,也更難當了。”陳逢義和分管副鎮長馬堅講得很全麵,很具體,當然是照本宣科,縣裏的專題會議材料一大疊,夠四五個人念一晚上。
改革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開群眾大會,萬事會為先。鄒開和小尹剛到劉興仁家,還沒開口說開會的事,劉興仁就嚷開了,“鄒鎮長,聽說老百姓以後不要交糧了?”
“誰說的?”
“江嶺村的老百姓都傳開了,在電視上看到的,還是專家講的。”
“亂說,專家那隻是預測。當然從長遠來看,有可能要取消。”
“這幾天村裏經常有人問我,是不是真有這迴事。我說我不知道,鎮裏沒通知我,也沒對我說不收。”
“鄒鎮長今天就是來說這個事的。不是取消,而是減少,這叫農村稅費改革。操作起來很複雜,這兩個月我們專門辦這個事。”小尹說道。
“興仁,你們幾個分頭通知各家各戶,今天開一個群眾大會,每戶派一個代表參加,講一下農村稅費改革的事。”鄒開安排道。
“今天什麽時候呢?”
“上午肯定是來不贏了,下午吧。”
“下午估計也開不了。大家都要做事,肯定湊不齊。”
“那就晚上吧。下午到村委會去,把江青仔、江發高叫過來,我們幾個先開個會。”
“行。”劉興仁說完分別打電話給江青仔和江發高,要他們通知江家村的村民,自己負責通知上嶺村和下嶺村。吃過午飯,鄒開來到村委會,組織村幹部開了短會。會上鄒開簡要傳達了鎮黨政班子聯席會議的精神,對改革開始之前要做好的工作進行了安排。
“這次改革對老百姓當然是有百利無一害,對鄉村幹部來說利弊並存。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收到的糧減少了,總收入要減少20%。但上解縣財政的基數沒有調減,上級轉移支付並沒有增加,以後的日子確實比較難過,這是其一。以前還留下不少的舊欠,這次改革引起的後續效應使原本就不想交糧的人更會拖著不交。如果真有一天不用交糧,那麽就會造成交了糧的老實人吃虧,不交糧的針子戶得贏,欠得多贏得多,這是其二。這次改革將會使原先沉澱下來的一大堆曆史矛盾重新激活,到時可能會碰得頭破血流。比如說,這次全縣的總計稅麵積以一九八五年的耕地麵積為準,而我們巴坪鎮有些村八十年代初搞了第一輪土地承包,發了證,有些村沒有發證;有些村在九十年代初又搞了第二輪土地承包,發了證,有些村也沒發證;有些村的耕地進行了多次調整,有些村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製以來根本沒調過田;有些村為了政府或其它村搞建設獻出了自己的耕地;還有一部分轉為非農用地,還有因自然災害毀掉了耕地等等,如何核減如何計算,這都是問題。因此隨著改革的進行,一大堆問題都不可避免地會浮出水麵,極大地增加我們工作的難度,這是其三。總之,對於這次改革的艱巨性和矛盾性,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按照鎮裏的統一部署,當前我們最主要的是做好兩件事,一是做好改革的前期發動工作;二是抓緊清收舊欠,這項尤其重要。我們隻有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之後就開始改革,到時我們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收舊欠。而如果不收,又不知拖何年何月。”
“鄒鎮長,聽你這麽一說,還真難。改革發動都好辦,晚上開個群眾大會,明天再刷幾條標語,過幾天每家每戶發張宣傳單,見了麵聊一聊就行了。就是收舊欠,不要說一個月,你再給我們一年時間,我們也收不上來,這個你領導不是不知道。而且我可以說,不光是江嶺村,全鎮估計都是這樣子。”江青仔很為難地說道。
“大家盡力而為吧,能收多少算多少。這種事情我們又不能分析給老百姓聽。”鄒開也沒辦法。
“那肯定不能,最多隻能說,舊欠一定要交,不要以為改革就不用交了。”劉興仁表示讚同。
“現在鎮裏有一種考慮,就是對所有舊欠戶都下達行政處理決定書,要求他們在半個月之內交清,逾期不交的統一由法院強製執行。”鄒開慢慢地說道。
“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江青仔對這種做法很感興趣。
“我估計沒什麽用。在改革之前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事。改革一旦啟動,法院肯定不會強製執行,縣裏不可能會同意這麽做。萬一引起社會震動,誰擔得起這個責任。而且行政處理決定書我們以前不是沒下過,最後都不了了之。”鄒開說出了自己的優慮。
“這次恐怕不一樣,我覺得上麵肯定會采取措施。因為這次還收不到,以後要收那比登天還難。”劉興仁分析到。
“那你們就下吧,反正就算不執行也沒什麽妨礙。不過,我提醒你們,萬一鎮裏真的統一組織執行,你們要多長個心眼,動作不要太猛,千萬不要節外生枝,以免影響全局工作。”
“鄒鎮長,你放心,我們有分寸,決不會給領導添麻煩。”劉興仁答道。
散會後,劉興仁,江青仔、江發高請了幾個農婦,把村委會辦公樓裏的大會堂徹徹底底地打掃了一遍。鄒開則叫小尹用紅紙寫了一條大大的標幅:江嶺村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動員大會。並用多餘的紅紙寫了幾條宣傳標語,貼在大會黨的牆壁上。小尹的毛筆字寫得剛勁有力,在巴坪鎮小有名氣。放眼望去,原本陰森破敗的大會堂顯出了幾分生氣。
晚飯後,村民打著手電筒,扛著長條凳,悠哉遊哉地陸陸續續地走進大會堂。大會堂裏新裝了幾隻一百瓦的白熾燈泡,裏麵亮如白晝。村民們一走進來,驚訝地說中,“喲,搞得挺好,像模像樣的,要是放場電影就更好了。”
劉興仁他們特意在主席台擺了一排的桌子,但是沒有麥克風。鄒開心裏想,要讓這麽大一個會場每落的人都聽清楚自己的講話,該要多大的噪門!看來晚上夠嗆。當村民們來得差不多時,鄒開、小尹、劉興仁、江青仔四人走上主席台,江發高做在下麵第一排作照應。會場鬧哄哄的,說的都是農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彼此詢問,溝通信息,交流心得。開會之前,這是一個村民大聚會。
“大家靜一靜。今天把大家叫來,是有一個事想跟大家說一下。”劉興仁大聲喊道,會場的聲浪降低了很多,還沒等劉興仁再說話,下麵就有人大聲問,“是不是說不收糧的事?我們都知道了,不用開會了。”
“是啊,不用說了,迴去睡覺吧。鄒鎮長,你也迴去吧。”有人跟著起哄。
“別吵,吵死,等一下鄒鎮長要說話。”江發高站起來對後麵吼了一句,效果還不錯,會場一下子雅雀無聲。
鄒開心想,群眾還算給他麵子,估計是修那條簡易公路產生的效應。見劉興仁當場杵住了,一時不知道說什麽,鄒開就拉他坐下,自己對台下說道,“大家勞動了一天,都很辛苦,我就就長話短說。縣裏馬上要開始一項改革,是與收糧有關的,不過不是不收,而是減少。減少多少呢?現在原則上是減少20%。也就是說,去年要交100元,今年交80元就行了,大概就是這麽一個意思,這叫農村稅費改革。怎麽改,鎮裏的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正在廣冷征求各方麵意見,估計很快就會出來。有人要問,這麽簡單的事還要開什麽會?我要告訴大家,這件事不簡單。我們幾個人不是吃飽了沒事做的人。開完這個會後,有幾件事你們各家各戶要注意,要做好什麽事呢?第一件是迴去翻翻你們家的老箱底,把你們家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村裏發給你們的那個綠本子找出來,到時算帳時可能就是以那個本子作為依據。第二件是把你們這幾年來交糧交錢時村裏給你們開出的收據找出來,自己先算算一年交了多少錢,到時有個比較,看是不是少了20%。如果沒有少20%,你們找村幹部或我們包村幹部重新核算,到時不核算那就是你們的事了。第三件是不要聽別人亂說。我先把事情跟你們說清楚,這次改革有一個這樣的原則規定,就是以後你們交的錢統一按田畝來核算,就不再按田畝和人口數來分攤了。所以就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江家村的人,你家裏人多地少,比如幾個兒子結了婚生了小孩了,但田畝又沒有相應增加;再比如你家的耕地做了房子修了路什麽或者被水衝毀了什麽的,那麽以後你家一畝地要負擔的費用可能比別人多。再比如巴坪村人均耕地比我們江嶺村多,他們村一畝地承擔的費用就可能比我們村少。到時們不要說怎麽我家的一畝地交80元,他家隻交50元;我們村一畝交60元,他們村一畝交40元。這個數字無法比較,你隻要比較自己是不是比以前少了20%就行了。我在這裏再重申一下,鎮裏改革方案還沒出來,到時怎麽搞,以鎮裏的方案為準,到時我們會發給大家。最後說一件事,就是以前還沒有交清糧錢的,一個月之內交到村委會,不要我們老是去催,催多了大家都不好見麵。皇糧國稅誰都要交,拖不了。我說完了。”
“我插一句,剛才鄒鎮長說了,各家的舊欠最近都要交清。我把醜話說在前麵,不交的我們就下行政處理決定書,到時由鎮裏統一來收,到時說不定還要加收罰款。”江青仔借機說道。
“其他沒什麽事了,散會。”劉興仁適時收場。
第二天,鄒開安排小尹到江嶺村組織清收舊欠,自己帶著三個省級貧困村的主要包村幹部及村支書到縣裏開會,主要是研究如何製定各個貧困村今後的發展規劃,規劃期為三年,規劃內容主要是發展富民產業和完善基礎設施,每年每村有45萬元的扶助資金。這筆錢放在沿海發達地區,隻不過九牛之一毛,而對窮鄉偏壤的巴坪鎮來說,無疑是一筆巨資。因此,三個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的村委會成了全鎮都眼紅的對象,三個貧困村對規劃的編製當然是熱情極度高漲,對鄒開也格外地尊重,脫貧致富的領頭人嘛。在縣城住宿時,三個村的支部書記爭著付錢,誰也不甘落後,直看得賓館服務員目瞪口呆。
鄒開見三人誰也不肯讓,就說,“誰付都一樣,等下沒付錢的人請吃大家吃夜宵,如何?”三人一聽,這辦法好,也就不爭了。住了一個晚上,鄒開帶著眾人迴到安崇,要各村按縣裏的要求編製好規劃草案,統一交上來。不出一周,全部都交到了鄒開手中,每個村都是厚厚的一大本,項目之多之繁之小,讓鄒開咋舌。但沒有突出重點,鄒開隻得作全麵修改,小項目並成大項目,突出特色項目削去常規項目,改完後報到縣裏,縣裏又進一步作了修正,最終定稿。這一折騰,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當鄒開想鬆口氣歇一歇時,巴坪鎮農村稅費改革正式啟動了。
每個幹部拿到改革方案時都沒有說什麽。在大家看來,這隻不過一件平平常常的工作而已,隻要按部就班操作就行了。然而隨著工作的推進,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以致不得不暫時中斷,各種意見紛至遝來。連鄒開這樣的“唯改革論”者都沉不住氣了,開始發起了牢騷。
改革一開始,鄒開就發現苗頭不對。鎮裏根據縣裏提供的數據,江嶺村的征稅麵積為九百八十六畝。村幹部把全村各家各戶的耕地登記證收上來,把上麵的數字全部加起來,總計才七百七十三多一點。這兩個數字相差太懸殊了。如果按縣裏下達的總麵積計算,那麽江嶺村不但減不了20%,有可能要增加20%,這肯定行不通。鄒開及時把這個問題向鎮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陳逢義作了匯報。陳逢義告訴鄒開,不光江嶺村是這種情況,全鎮都是這樣。
“那怎麽辦呢?根本沒法搞下去啊。我們鎮裏可以把我們的真實麵積報上去,要縣裏變更一下,不行嗎?”鄒開有點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