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修路對大家都有好處,怎麽搞成這樣呢?現在這樣的半拉子工程,大家都沒得好。”
“我們這裏就這樣。要有大家有,要窮大家窮,沒辦法。”
“那你這座小學大樓也要想辦法組織好,不要再出現半拉子工程。”
“這個我們想好了,還是由我們來組織比較穩妥。”
“那好,好事要辦好。”
站在一旁的王振明聽到這馬上插話,“陳書記,由村裏組織好是好,但也有很嚴肅的問題。”
“什麽問題?”
“村民們會懷疑包村幹部、村幹部從中撈取好處,或者把一部分工程款裝進自己的腰包。”
“對,對,對。以前我們村裏搞得幾個項目都有這種議論。有一次還鬧得很兇,我們幾個村幹部差點就挨打。”洪興急忙接口。
“那就搞個財務公開欄,定期公開財務開支狀況。或者由村民自己推薦幾個代表成立民主監督小組,審查財務運作嘛。”
“這個辦法好。”
“領導就是水平高。”
“亂說,我可不喜歡拍馬屁的家夥。”陳逢義笑道,“這事就這麽定了,迴吧。”
“陳書記,你是上任第一天就到我們樟溪來指導工作,中午就在我們這裏吃個便飯。”洪興挽留到。
“這個——”
“領導,與民同樂嘛。”王振明附和道。
“好吧。”
陳逢義在樟溪村吃過午飯就往鎮裏趕,車到高溪橋時,臨時改變了主意。
“去高溪村。”
司機小張應了一聲,吉普車就駛上了高溪橋,進了高溪村。高溪村盛產柑桔,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有桔子樹。但專業桔農不多,隻有十來戶,其中一戶曾是全市鄉土人才致富典型,臨江市市長還專程到他家品桔並題字留念。因為數十年來一直堅持種桔,村民們的收入一直比較穩定,也比較富裕。該村的人均純收入是全鎮最高的。鎮裏每年也要從這裏拿走幾萬元的農特稅。
走進村裏,空氣中彌漫著桔香,怡人心神。在一片片桔林的簇擁下,村莊顯得寧靜而安詳。
“風景真美。”陳逢義不禁感歎。
“是啊。要是桔子熟了的時候,滿地都是一片金黃,非常壯觀。”司機小張說道。
“那要等明年了。你打一下電話給丁山角,叫他過來。”
丁山角是村主任,一接到電話,就屁顛屁顛地跑過來,矮個,胖墩墩的,理著一個小平頭,很精神。
“陳書記,到我家坐吧。村委會空空的,連杯開水都沒有。”“去村委會。”
“那好。”
高溪村委會辦公樓還是五十年代初期興建的,兩層樓結構,以後斷斷續續進行了檢修和改建。丁山角打開村委會辦公室,裏麵除了一張桌子,幾把凳子外,還有一張床,顯得很擁擠。
“這裏怎麽還有一張床?”陳逢義隨口問道。
“哦,是這樣的。每到桔子熟了的時候,我們4個幹部輪流值班,就睡在這裏。”
“是不是協助村民防賊?”
“是。前幾年我們吃過這樣的虧,有外地人晚上開車來我們村偷桔子,村民們第二天才知道。一年辛辛苦苦的成果一夜之間被偷了個精光。村裏有些人就怪村委會。後來我們幾個村幹部一合計,就決定搞一個值班製度。”
“這個製度好。效果怎麽樣?”
“很好。三年來,我們總共抓到過二十多個偷桔子的人,光罰款就有五六千元。”
“既保護了村民的財產,也增加了村委會的收入。這個好點子是誰出的?”
丁山角笑而不答。
司機小張在丁山角肩上一拍,“就是他。做生意的人腦袋好用。”
“山角,行啊,還做生意。什麽生意?”陳逢義笑著問,“賣點種子,還有農藥。”
“怎麽沒見範主席他們呢?”
“哦,範主席他們正在下麵村小組裏收糧。我本來也是跟他們在一起的。因為有戶人家要辦建房手續,還有一個要辦結婚手續,都要村委會蓋章,出證明,所以我就中途迴來了。要不要打電話通知他們過來?”
“不用,不用。忙正事要緊,我上午到了一下樟溪村,順道來看看你們,等一下就走。”
“不要走吧,陳書記。這是你領導第一次來我們高溪,怎麽說也要跟大家聚聚吧。”
“以後機會有的是。我來就想了解一下現在村裏的情況。”
“都好。就是有一點美中不足,我們村還缺個支部書記。”
“是嗎?”
“是啊。現在全鎮有兩個村沒有支部書記,我們高溪是一個。原先的老書記年紀也大了,幾個兒子媳婦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幾個孫子在這裏讀書。老伴身體又不好,家裏的事全落在老支書一個人頭上。兩頭兼顧不上,去年就主動辭職了,現在已經快一年了。”
“那為什麽不及時選配呢?”
“難啦,主要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全村就十三個正式黨員,都是老頭子。我今年都四十八了,在黨員裏算是最年輕的。去年發展的兩個預備黨員年紀是輕,但沒威望,沒經驗。”
“那就你兼這個支書啊。”
“唉,不瞞領導說,我家裏也轉不過來。有幾畝地要種,還有一片桔子林要照顧,家裏的小本生意也要很多時間和精力。我本來也想辭職,但鎮領導沒有答應,反複做我的工作,我隻好幹了。至於兼支書的事,以前組織上也找我談過,我堅決地推掉了,現在我幹這個主任都有點應付不過來了。正好今天陳書記來了,我建議黨委盡快幫我們配一個支書。”
“這確定是一個難題。黨員老化了,支書難選了。這種現象不要說在我們巴坪,恐怕在全縣都是一個普遍現象。派鎮裏的黨員下來兼職,又缺乏長期穩固的群眾基礎,效果肯定不一定好。這樣吧,我迴去以後開個會研究一下,再答複你,好吧,山角?”
“好。”
“那就這樣啦,我走了。等一下你告訴老範他們,說我來過了。”
“吃完晚飯再走吧。”
“不啦,下次再來。”
迴到鎮裏,陳逢義找到肖旁華,說起樟溪建小學和高溪配支書的事,征求他的意見。
“樟溪小學征地的事,我看比較難辦。我是巴坪鎮本地人,很了解他們內部的情況。表麵上好像大家都同意,真正到了要落實時,他們全都會跳出來阻撓。我看到時要組織全鎮的幹部一起上,派出所也要全部上,把小學生也全部組織到現場。”
“這恐怕不太好吧,弄不好會激化矛盾。”
“那就沒什麽好辦法了。”
“我看還是讓王振明他們先做做工作再看,實在不行再上。”
“那也行。高溪村,還有南邊村配支部書記的事確實比較難辦。因為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以前我提出來派兩個鎮幹部下去兼任,當時他們村裏就不答應。特別是南麻村,抵觸情緒非常強烈。四十多個黨員還一起到縣委組織部告狀,後來就不了了之,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解決。如果你要問我的意見,我還是主張下派。”
“要是又不行,那到時黨委豈不是很被動。”
“在這樣的原則問題上,鎮黨委不能向村裏讓步。如果向他們讓步,那鎮黨委還有什麽威信可言。”
陳逢義覺得肖旁華說得有點道理,但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其中還有內情,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就說,“我看,晚上開一個班子會,研究一下吧。”
“好。聽聽大家有什麽好的辦法。”
“那就這麽定了。”
從江嶺村迴來,鄒開一進鎮政府大門,就看見傳達室門口的小黑板上有個通知,說今天晚上召開黨政班子聯席會。鄒開看完後就往宿舍方向走,正碰上迎麵走來的曾誌雄。
“鄒鎮長,我正找你呢。你下鄉剛迴來吧,這有半個小時開班子會。”
“知道了。”鄒開答到,滿臉倦容,“晚上會議是什麽內容?”
“我也不知道,領導說很重要。”
鄒開迴宿舍拿了個筆記本就來到了會議室,早有幾個人坐在那裏閑聊,見鄒開進來,紀委書記侯德平就問,“鄒鎮長,今天收獲怎麽樣?”
“別提了,今天把整個江嶺翻了個底朝天,也隻搞到萬來斤糧。”
“還不錯。你們江嶺村小,任務數小。我們巴坪村還差七萬多斤呢。”
“村小更難辦。像我們高溪,村民也富裕,但人家不在家,關門吊鎖,你找誰收糧去?”
“哪倒是。”
正說話間,陳逢義、肖旁華一前一後進了會議室,其他班子成員也陸陸續續到齊。陳逢義環視了一下眾人,說道,“我知道,今天大家都很疲勞,本來應該讓大家休息一下。但是沒辦法,有幾個問題急著要解決,所以把大家召集起來開會研究一下。我剛才跟肖鎮長商量了一下,晚上的會議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首先,請各個班子成員匯報一下今天工作的進展情況,存在什麽問題,下一步打算怎麽辦。第二是研究確定一下城鎮建設領導小組人員的調整問題。第三是村幹部的調整配備問題。第四是樟溪村小學征地問題。第五是冬季計劃生育集中清理問題。各個分管領導如果有什麽問題也可一並提出來研究。下麵請各位說說今天的情況。”
鄒開聽完陳逢義的開場白,知道第二項議程與自已有關,涉及到自己的分管範圍。各人匯報完畢後。肖旁華發言了,“今天大家都很辛苦,收獲也不小。會後再加把勁,完成今年的收糧任務應說是沒問題的。下麵我說一下城鎮拆遷的事。因為這件事縣裏抓得很緊,也是個很難辦的事,又剛剛起步,加上人事又有變動,因此很有必要充實我們鎮城鎮建沒領導小組。本來這個事是鄒開副鎮長分管的事,但考慮到鄒副鎮長剛接觸農村工作,經驗方麵有所欠缺,同時考慮到我們巴坪已列入省級貧困鄉鎮,今後的項目比較多,項目管理這一塊的任務比較重要。所以我跟陳書記商量了一下,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方案由鄒副鎮長來搞,但不參加領導小組的工作,主要協調負責其他項目的申報和組織實施。侯德平、範漢平兩位同誌兼任領導小組副組長。當然這隻是初步意見,提出來請大家參考,最後還是集體研究決定。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剛才還熱熱鬧鬧的會場頓時凝固,隻聽見窗外晚風吹動樹葉的聲音。長久的沉默。見大家都不發言,肖旁華不得不點名,“王副書記,你先說說。”
王振明略微皺了一下眉,說“同意領導意見。”
“同意。”
“同意。”
大家紛紛表態讚成。不同意又能怎麽樣,鄒開心想。
“那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這事就這麽定了。下麵研究……”陳逢義說道。
陳逢義肖旁華交替發言。要求大家表態時,都是一片同意聲。雖然大家高度節約語言,但兩個領導似乎怕大家不能理解,不懂常識,詳詳細細反反複複的論證,教導。中途不斷有人起身上廁所。好不容易捱到散會,一看表,已是深夜兩點。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裏,鄒開帶著包村工作組,天天到江家村報到。鄒開每天都要有計劃地分配了一天的工作。
“今天大家都去收糧,修路和計生工作暫停。”依舊是分成兩個小組。老任、江大奎、劉興仁三人一組負責江家村,小尹、江青仔、江發高為一組,負責上、下嶺村。鄒開兩組都跑,自由安排。由於江家村難度大,鄒開首先和老任等人下村。開頭幾家比較順利,一上門說明情況,村民就把包紮好的糧食扛出來,一袋一袋地過稱,然後用手推車推到江發高的新房子裏暫時存放。有些村民還把自家的桔子拿出來招待他們。
“吃桔子吧,我們家年年都交清,不會拖欠政府的。”
“要是人人都像你們就好啦!”鄒開笑道。
順利過後自然是難點。久拖不交或長年不交的農戶,幹部戲稱之為皮條戶或釘子戶,也就是需要重點攻堅的對象。
“老憨仔,在家啦。”江大奎帶著大家走進一座新的兩層磚房,屋內鋪了水泥地麵,從屋內擺設來看,日子過得不錯。
“在。什麽事?”老憨仔的口氣冰冷。
“你們家今年的糧還沒交呢,怎麽還不交?”江大奎問道。
“收糧就這麽積極,路都沒修。你們隻會收糧,幫老百姓辦了什麽事?”
“你這個水打的,路不正在準備修嗎?那天開會你不是在場嗎?”
“開會有什麽用?那隻不過是哄哄人罷。”
“亂說!這是鄒鎮長,他是管交通的,包我們村。閻縣長又掛點我們村。這哪是哄人的?別說那麽多,快把糧交了吧。”
老憨仔疑疑惑惑地看了一眼鄒開,遲疑了一下終於拿起一把凳子,放到鄒開前麵。
“鄒鎮長,你坐。”
“糧——我是會交的。隻是路也要修。”
“我們這裏就這樣。要有大家有,要窮大家窮,沒辦法。”
“那你這座小學大樓也要想辦法組織好,不要再出現半拉子工程。”
“這個我們想好了,還是由我們來組織比較穩妥。”
“那好,好事要辦好。”
站在一旁的王振明聽到這馬上插話,“陳書記,由村裏組織好是好,但也有很嚴肅的問題。”
“什麽問題?”
“村民們會懷疑包村幹部、村幹部從中撈取好處,或者把一部分工程款裝進自己的腰包。”
“對,對,對。以前我們村裏搞得幾個項目都有這種議論。有一次還鬧得很兇,我們幾個村幹部差點就挨打。”洪興急忙接口。
“那就搞個財務公開欄,定期公開財務開支狀況。或者由村民自己推薦幾個代表成立民主監督小組,審查財務運作嘛。”
“這個辦法好。”
“領導就是水平高。”
“亂說,我可不喜歡拍馬屁的家夥。”陳逢義笑道,“這事就這麽定了,迴吧。”
“陳書記,你是上任第一天就到我們樟溪來指導工作,中午就在我們這裏吃個便飯。”洪興挽留到。
“這個——”
“領導,與民同樂嘛。”王振明附和道。
“好吧。”
陳逢義在樟溪村吃過午飯就往鎮裏趕,車到高溪橋時,臨時改變了主意。
“去高溪村。”
司機小張應了一聲,吉普車就駛上了高溪橋,進了高溪村。高溪村盛產柑桔,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有桔子樹。但專業桔農不多,隻有十來戶,其中一戶曾是全市鄉土人才致富典型,臨江市市長還專程到他家品桔並題字留念。因為數十年來一直堅持種桔,村民們的收入一直比較穩定,也比較富裕。該村的人均純收入是全鎮最高的。鎮裏每年也要從這裏拿走幾萬元的農特稅。
走進村裏,空氣中彌漫著桔香,怡人心神。在一片片桔林的簇擁下,村莊顯得寧靜而安詳。
“風景真美。”陳逢義不禁感歎。
“是啊。要是桔子熟了的時候,滿地都是一片金黃,非常壯觀。”司機小張說道。
“那要等明年了。你打一下電話給丁山角,叫他過來。”
丁山角是村主任,一接到電話,就屁顛屁顛地跑過來,矮個,胖墩墩的,理著一個小平頭,很精神。
“陳書記,到我家坐吧。村委會空空的,連杯開水都沒有。”“去村委會。”
“那好。”
高溪村委會辦公樓還是五十年代初期興建的,兩層樓結構,以後斷斷續續進行了檢修和改建。丁山角打開村委會辦公室,裏麵除了一張桌子,幾把凳子外,還有一張床,顯得很擁擠。
“這裏怎麽還有一張床?”陳逢義隨口問道。
“哦,是這樣的。每到桔子熟了的時候,我們4個幹部輪流值班,就睡在這裏。”
“是不是協助村民防賊?”
“是。前幾年我們吃過這樣的虧,有外地人晚上開車來我們村偷桔子,村民們第二天才知道。一年辛辛苦苦的成果一夜之間被偷了個精光。村裏有些人就怪村委會。後來我們幾個村幹部一合計,就決定搞一個值班製度。”
“這個製度好。效果怎麽樣?”
“很好。三年來,我們總共抓到過二十多個偷桔子的人,光罰款就有五六千元。”
“既保護了村民的財產,也增加了村委會的收入。這個好點子是誰出的?”
丁山角笑而不答。
司機小張在丁山角肩上一拍,“就是他。做生意的人腦袋好用。”
“山角,行啊,還做生意。什麽生意?”陳逢義笑著問,“賣點種子,還有農藥。”
“怎麽沒見範主席他們呢?”
“哦,範主席他們正在下麵村小組裏收糧。我本來也是跟他們在一起的。因為有戶人家要辦建房手續,還有一個要辦結婚手續,都要村委會蓋章,出證明,所以我就中途迴來了。要不要打電話通知他們過來?”
“不用,不用。忙正事要緊,我上午到了一下樟溪村,順道來看看你們,等一下就走。”
“不要走吧,陳書記。這是你領導第一次來我們高溪,怎麽說也要跟大家聚聚吧。”
“以後機會有的是。我來就想了解一下現在村裏的情況。”
“都好。就是有一點美中不足,我們村還缺個支部書記。”
“是嗎?”
“是啊。現在全鎮有兩個村沒有支部書記,我們高溪是一個。原先的老書記年紀也大了,幾個兒子媳婦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幾個孫子在這裏讀書。老伴身體又不好,家裏的事全落在老支書一個人頭上。兩頭兼顧不上,去年就主動辭職了,現在已經快一年了。”
“那為什麽不及時選配呢?”
“難啦,主要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全村就十三個正式黨員,都是老頭子。我今年都四十八了,在黨員裏算是最年輕的。去年發展的兩個預備黨員年紀是輕,但沒威望,沒經驗。”
“那就你兼這個支書啊。”
“唉,不瞞領導說,我家裏也轉不過來。有幾畝地要種,還有一片桔子林要照顧,家裏的小本生意也要很多時間和精力。我本來也想辭職,但鎮領導沒有答應,反複做我的工作,我隻好幹了。至於兼支書的事,以前組織上也找我談過,我堅決地推掉了,現在我幹這個主任都有點應付不過來了。正好今天陳書記來了,我建議黨委盡快幫我們配一個支書。”
“這確定是一個難題。黨員老化了,支書難選了。這種現象不要說在我們巴坪,恐怕在全縣都是一個普遍現象。派鎮裏的黨員下來兼職,又缺乏長期穩固的群眾基礎,效果肯定不一定好。這樣吧,我迴去以後開個會研究一下,再答複你,好吧,山角?”
“好。”
“那就這樣啦,我走了。等一下你告訴老範他們,說我來過了。”
“吃完晚飯再走吧。”
“不啦,下次再來。”
迴到鎮裏,陳逢義找到肖旁華,說起樟溪建小學和高溪配支書的事,征求他的意見。
“樟溪小學征地的事,我看比較難辦。我是巴坪鎮本地人,很了解他們內部的情況。表麵上好像大家都同意,真正到了要落實時,他們全都會跳出來阻撓。我看到時要組織全鎮的幹部一起上,派出所也要全部上,把小學生也全部組織到現場。”
“這恐怕不太好吧,弄不好會激化矛盾。”
“那就沒什麽好辦法了。”
“我看還是讓王振明他們先做做工作再看,實在不行再上。”
“那也行。高溪村,還有南邊村配支部書記的事確實比較難辦。因為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以前我提出來派兩個鎮幹部下去兼任,當時他們村裏就不答應。特別是南麻村,抵觸情緒非常強烈。四十多個黨員還一起到縣委組織部告狀,後來就不了了之,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解決。如果你要問我的意見,我還是主張下派。”
“要是又不行,那到時黨委豈不是很被動。”
“在這樣的原則問題上,鎮黨委不能向村裏讓步。如果向他們讓步,那鎮黨委還有什麽威信可言。”
陳逢義覺得肖旁華說得有點道理,但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其中還有內情,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就說,“我看,晚上開一個班子會,研究一下吧。”
“好。聽聽大家有什麽好的辦法。”
“那就這麽定了。”
從江嶺村迴來,鄒開一進鎮政府大門,就看見傳達室門口的小黑板上有個通知,說今天晚上召開黨政班子聯席會。鄒開看完後就往宿舍方向走,正碰上迎麵走來的曾誌雄。
“鄒鎮長,我正找你呢。你下鄉剛迴來吧,這有半個小時開班子會。”
“知道了。”鄒開答到,滿臉倦容,“晚上會議是什麽內容?”
“我也不知道,領導說很重要。”
鄒開迴宿舍拿了個筆記本就來到了會議室,早有幾個人坐在那裏閑聊,見鄒開進來,紀委書記侯德平就問,“鄒鎮長,今天收獲怎麽樣?”
“別提了,今天把整個江嶺翻了個底朝天,也隻搞到萬來斤糧。”
“還不錯。你們江嶺村小,任務數小。我們巴坪村還差七萬多斤呢。”
“村小更難辦。像我們高溪,村民也富裕,但人家不在家,關門吊鎖,你找誰收糧去?”
“哪倒是。”
正說話間,陳逢義、肖旁華一前一後進了會議室,其他班子成員也陸陸續續到齊。陳逢義環視了一下眾人,說道,“我知道,今天大家都很疲勞,本來應該讓大家休息一下。但是沒辦法,有幾個問題急著要解決,所以把大家召集起來開會研究一下。我剛才跟肖鎮長商量了一下,晚上的會議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首先,請各個班子成員匯報一下今天工作的進展情況,存在什麽問題,下一步打算怎麽辦。第二是研究確定一下城鎮建設領導小組人員的調整問題。第三是村幹部的調整配備問題。第四是樟溪村小學征地問題。第五是冬季計劃生育集中清理問題。各個分管領導如果有什麽問題也可一並提出來研究。下麵請各位說說今天的情況。”
鄒開聽完陳逢義的開場白,知道第二項議程與自已有關,涉及到自己的分管範圍。各人匯報完畢後。肖旁華發言了,“今天大家都很辛苦,收獲也不小。會後再加把勁,完成今年的收糧任務應說是沒問題的。下麵我說一下城鎮拆遷的事。因為這件事縣裏抓得很緊,也是個很難辦的事,又剛剛起步,加上人事又有變動,因此很有必要充實我們鎮城鎮建沒領導小組。本來這個事是鄒開副鎮長分管的事,但考慮到鄒副鎮長剛接觸農村工作,經驗方麵有所欠缺,同時考慮到我們巴坪已列入省級貧困鄉鎮,今後的項目比較多,項目管理這一塊的任務比較重要。所以我跟陳書記商量了一下,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方案由鄒副鎮長來搞,但不參加領導小組的工作,主要協調負責其他項目的申報和組織實施。侯德平、範漢平兩位同誌兼任領導小組副組長。當然這隻是初步意見,提出來請大家參考,最後還是集體研究決定。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剛才還熱熱鬧鬧的會場頓時凝固,隻聽見窗外晚風吹動樹葉的聲音。長久的沉默。見大家都不發言,肖旁華不得不點名,“王副書記,你先說說。”
王振明略微皺了一下眉,說“同意領導意見。”
“同意。”
“同意。”
大家紛紛表態讚成。不同意又能怎麽樣,鄒開心想。
“那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這事就這麽定了。下麵研究……”陳逢義說道。
陳逢義肖旁華交替發言。要求大家表態時,都是一片同意聲。雖然大家高度節約語言,但兩個領導似乎怕大家不能理解,不懂常識,詳詳細細反反複複的論證,教導。中途不斷有人起身上廁所。好不容易捱到散會,一看表,已是深夜兩點。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裏,鄒開帶著包村工作組,天天到江家村報到。鄒開每天都要有計劃地分配了一天的工作。
“今天大家都去收糧,修路和計生工作暫停。”依舊是分成兩個小組。老任、江大奎、劉興仁三人一組負責江家村,小尹、江青仔、江發高為一組,負責上、下嶺村。鄒開兩組都跑,自由安排。由於江家村難度大,鄒開首先和老任等人下村。開頭幾家比較順利,一上門說明情況,村民就把包紮好的糧食扛出來,一袋一袋地過稱,然後用手推車推到江發高的新房子裏暫時存放。有些村民還把自家的桔子拿出來招待他們。
“吃桔子吧,我們家年年都交清,不會拖欠政府的。”
“要是人人都像你們就好啦!”鄒開笑道。
順利過後自然是難點。久拖不交或長年不交的農戶,幹部戲稱之為皮條戶或釘子戶,也就是需要重點攻堅的對象。
“老憨仔,在家啦。”江大奎帶著大家走進一座新的兩層磚房,屋內鋪了水泥地麵,從屋內擺設來看,日子過得不錯。
“在。什麽事?”老憨仔的口氣冰冷。
“你們家今年的糧還沒交呢,怎麽還不交?”江大奎問道。
“收糧就這麽積極,路都沒修。你們隻會收糧,幫老百姓辦了什麽事?”
“你這個水打的,路不正在準備修嗎?那天開會你不是在場嗎?”
“開會有什麽用?那隻不過是哄哄人罷。”
“亂說!這是鄒鎮長,他是管交通的,包我們村。閻縣長又掛點我們村。這哪是哄人的?別說那麽多,快把糧交了吧。”
老憨仔疑疑惑惑地看了一眼鄒開,遲疑了一下終於拿起一把凳子,放到鄒開前麵。
“鄒鎮長,你坐。”
“糧——我是會交的。隻是路也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