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了!到站了!”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推了一下孟凡,孟凡有些睡眼惺忪,便站起來拿下了背包,下了車。
早上的薄霧還未消散,模糊的可以看見蜿蜒逶迤的山路,還有幾座高大的略顯模糊的牌坊,孟凡同車上下來的幾個人道了一聲別,便獨自朝著那片霧靄走去。有些寒意的山風吹的他有些清醒,他知道去小鎮的路——是的,當踏上了這片土地的一霎那,他忽然覺得當初的離開似乎就是為了今天的再次到來。
孟凡喜歡旅行,一方麵是由於他淡泊的性情,一方麵固然也是工作的需要,因著這份不算安穩的工作,孟凡可以有很長時間都在外麵遊蕩,心裏卻可以不必在乎許多。他的一些美院大學同學大多已經不再畫了,就算是畫,也多是在學校任職,一些人則做起了生意或者是進了政府機關,總之除了他似乎別人的生活早就已經走上了正路,去年他的一個同學還有了第二個孩子。孟凡仍是孑然一人,生活的習慣仍保留著大學時候的樣子,包括他對於著裝的幾分隨意——當然還有他的略長的頭發。有時候工作之餘,他也會和同在一個城市裏的三兩好友聚聚,他們都已經成了家,所以有時候聚會也會帶上自己的妻,談笑之間,孟凡便覺得自己有些同別人隔離開來的味道,朋友們談談自己的生意往來,談著自己的人事相處,或者談著未來的寶貝計劃,孟凡這個時候就是手裏擎著煙或者一隻酒杯,靜靜的含著笑意傾聽——傾聽對他來說是最好的休息。其實一些事情他並非不想嚐試——比如交往一個女朋友,或者換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可惜他覺得自己天性的血裏有風,似乎永遠是在飛,是在追著一種自由,“什麽樣的自由?”他有時候也會想,隻是一切似乎不明了,一切卻又無法改變,曾經的一些嚐試反倒讓他更加的琢磨不定,後來便斷了這些想法,依舊按著老樣子生活,這樣反倒在心裏多了份舒適。“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哉?”孟凡每每想到此,心裏變多了一份歡樂。
對於旅行,他是從來不會“故地重遊”的,不是為了什麽清高的想法,隻是覺得就算是在第一次旅行中有了些許遺憾,也大可不必想著在以後的重遊中彌補,他覺得很多事情無非就是“拆了東牆補西牆”而已,這次失去的,或許可以在下一次彌補,可是你卻難以保證在下一次不會留下什麽新的缺憾。生命就是一個過程,過來的便去迎著,溜走的除了歎息似乎也不會失去很多,因為總會有新的事情擠進你的腦子裏——或者讓你身不由己。孟凡一向便是信奉這一點的。有人說“生命是一條河流”,便會有人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更有人會說“人甚至連一次也不可能”,究竟會是怎樣的生命,孟凡覺得自己早就過了思考的年紀,現在隻是這樣隨性的活著。孟凡走著想起了《獨自等待》裏蚊子說過的一句話“能有幾個人有自己的店呢?”其實這句話在孟凡看來,應該是說這種真性情的生活能有幾個人擁有呢?大學時候,孟凡也算是校草一株,獨特的才氣加上略有些脫俗的氣質,眼睛總是有些迷離,著實的吸引了一些女生們的目光,那時候真是一段好日子,整天可以專心的畫,留在畫室裏一整天,有幾個女生會偷偷去畫室看他,他卻並不在意。現在想來,孟凡不知道那個時候的這些情愫是不是可以用“青澀”二字來形容。不管怎樣,自己青蔥的歲月已經是流過的生命的河水,收拾的隻有一些殘存的記憶。
可是這一次,他又來了,重新的再一次的尋訪這個小鎮——這個獨享天地間的一個桃源。他獨自一人行走在有些潮濕的山路上,秋季清晨的陽光透過霧,照著山林越發的覺得一種不甚真實的感覺,他想起了廖彥說過“自然界的令人臣服的力量”,如果此時他也在身邊,處於這片有些夢幻的情景中,不知道會不會拿著相機就不忍放下?想起廖彥,孟凡的心裏有些抽搐,他甩了甩頭發,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冰涼的氣體順著氣管進入了肺,孟凡覺得五髒六腑都跟著舒暢清醒起來。
到了小鎮的時候,鎮子上的人們已經在忙碌著新的一天了,由於沒有什麽公休日,孟凡沒有看見什麽遊客,太陽已經清亮的掛在了天上,此時身邊圍繞的是嫋嫋的炊煙。孟凡走著,鎮子上來往著人,卻並不嘈雜,偶爾的叫賣孟凡也覺得都是恰到好處。這裏的節奏很慢,時間也會在這裏停下來休息,孟凡微微笑著,走向了一個早點小攤。
“年輕人又來了?”孟凡吃驚的看著給他盛餛飩的大叔,問道:“您怎麽認得我?”大叔把碗放在了桌子上,笑著說道:“我們這裏外人來的不多,就記著了。”孟凡覺得不可思議,從上次來的時候算起,到現在也有起碼三四個月了。“你別看著我啊,其實鎮子上的人就這麽多,在我這裏吃早點的都是老主顧,來幾個外人當然就記得了。”大叔看著孟凡笑了笑。
孟凡吃完了一碗野菜餛飩外加一個燒餅,起身給了錢,便背著包繼續在鎮子裏慢慢地走著。秋天雖然在這個江南小鎮沒有留下什麽蕭瑟的痕跡,但是的確也頗有些“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緩”的味道。依山傍水的小鎮,舒緩的生活節奏,平和生活在鎮子上的人,孟凡駐足於浥昔河畔,隻覺得天地間一片的清幽。河上一葉扁舟,慢慢地在河上躑躅,孟凡注意到舟上的人不像是鎮子裏的人,過了一會兒,船靠上了岸邊,孟凡見到一個穿著淺灰色毛線外套的男人下了船,孟凡的職業特性讓他分外的喜歡觀察人,而船上下來的男子讓他覺得很感興趣,他走過去便同那個人打了個招唿。
“您好!嗬嗬,很冒昧打擾你。”那個男人聽見便轉過身來,明眸善睞,麵容清秀,孟凡看著不覺笑了笑,“打擾你了,看你不像是鎮子上的人,是來這裏旅行的吧?”
“嗯。來了一陣子了。”那個男人也微微的笑了笑。
兩個人慢慢地在河邊散著步,不覺得聊了很多。陽光變得暖和起來,沒了早上清冷的味道。到了客棧門口,孟凡笑著說:“我要先去安頓一下了,一大早走過來有些累。對了,我叫孟凡,還沒有請教你……”“我叫簫憶,我就住在旁邊兩條街的武陵溪客棧,有事情可以去那裏找我。”男人說完笑了笑,朝著孟凡揮揮手便走了,孟凡看了一會兒,背著背包進了客棧。
踩著咯咯吱吱直響的木樓梯,孟凡來到了自己的房間,一張雕花大床,旁邊有一個古舊的梳妝台,梳妝台邊是一張小的紅色櫃子,孟凡放好了行李,便走到窗邊推開窗子,天高雲淡,孟凡駐足了一會兒便覺得有些困倦,換了衣服便倒身睡下了。
****
邊暮醒來覺得頭很沉,看了一下表已經是快到十點鍾了,心想著還好是下午的班,便掙紮著起來,哪知剛剛站起便覺得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
過了許久,電話鈴聲響起,邊暮微微的覺得自己有了一點氣力,便慢慢的爬過去,接了電話隻“喂”了一聲便又昏了過去。
邊暮模糊中覺得手背有些疼,像是被叮了一下,鼻子裏嗅到的是一股消毒水的氣味,掙紮著緩緩的睜開了眼睛,便模糊的看見了兩個人的臉。
“邊暮,邊暮,能聽見我說話麽?”邊暮依稀的分辨出這是佘芳的聲音,她張了張嘴,隻是喉管有火一般的灼痛感,發不出聲音。
“你先別擔心,已經打了吊針,過一會兒會退燒了。”是他麽,這個聲音莫名的讓邊暮有些激動,“簫憶迴來了?”想著不覺便心裏舒服了很多,藥力發揮讓她慢慢地沉入了睡眠。
“佘芳,讓她睡會兒吧。”廖彥輕輕地說道,“我去買些清淡的食物,估計她應該還沒有吃什麽東西。另外,她今天是鐵定不能工作了,我去商場請個假吧。”佘芳點點頭說道:“本來是想著一起聚聚,沒想到……今天麻煩你了,謝謝你,要不然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麽把她送到醫院。”廖彥笑著便出了病房。
佘芳坐在床邊看著熟睡的邊暮,心裏很擔憂,還好隻是感冒引起的昏厥並無大礙,佘芳隱隱覺得邊暮的這場病是同簫憶有關的。
過了一會兒,邊暮慢慢的醒來,佘芳忙湊過來問她感覺怎樣,邊暮看著病房裏隻有佘芳一人,並沒有簫憶,便覺得之前的不過是個夢,神情有些難過,佘芳隻當是她身體不舒服,忙用手試了試她額頭的溫度。
“我沒什麽事了。”邊暮的聲音略微有些沙啞,“謝謝你,今天不用上課麽?”佘芳笑著說道:“你真是燒糊塗了,今天是周五,記得之前和你說過我是從周五就開始度周末的。”“噢。”邊暮笑了笑,又說道:“就是發燒,沒什麽事情,一會兒打完了我就迴家吧,哦,對了,我下午還要去商場。”佘芳說道:“你都這個樣子了,還要去麽?小心別暈在那裏。廖彥已經去幫你請假了,放心,不會被炒魷魚的。”邊暮一愣,問道:“廖彥也來了?”佘芳點點頭,“幸虧早上有他,要不然我可抱不動你,就要打120了。”“那——真是不好意思。”邊暮說道。
“已經醒來了?”兩人一看是廖彥,“我買了點皮蛋瘦肉粥,你現在嘴巴苦吧,吃點這個吧。商場那邊請好假了,那個馮經理人還好,說你可以休息到病好為止。”說著便放在旁邊的桌子上。“真是不好意思,今天真是麻煩了你們,你們——還有事要做吧,先去忙吧,一會兒打完了我自己迴去。”邊暮說道。“本來今天我和廖彥就是要約你一起出來的,你現在病了一起陪陪你。”說著佘芳打開了方便碗,“哇,聞起來很香,看來生病了也是有一個偷懶貪吃的好處。”邊暮接過來笑了笑說道:“你還真說對了,以前冬天外麵下雪,我就懶得去上晚自習,那時候特別希望自己得個病,最好是那種不太重,不要打針,但是要在家好好調養的病,有時候就騙老師說自己頭痛。”廖彥聽了不禁笑了笑,說道:“你那個病最好還是要吃好的,對不對?”邊暮笑著點點頭:“of course!當然”
****
“請問,有位簫憶先生住在哪個房間?”
“啊,他在二樓右拐的最裏麵的房間。”
“您都不用查查麽?”
“查什麽查啊,他都住了兩個月了,再說現在也沒什麽遊客。”孟凡點了點頭,便上樓去了。
“咚咚咚”孟凡敲了敲木板門,過了一會兒便見了簫憶開門,孟凡說道:“打擾了。”“沒什麽,請進。”簫憶微笑著把孟凡讓進了屋裏。孟凡在窗邊的竹椅上坐下,看著屋子裏一張單人床,一個簡單的黑色木製桌子,旁邊的櫃子上擺著一個電視,便說道:“這家客棧名字叫做武陵溪,可是擺設陳列卻都是現代的。”簫憶倒了一杯水說道:“我之前也是因為這名字才住進來,不過雖然陳設是現代的,卻覺得也很好,至少不像大城市裏那些單調的仿古建築。”孟凡點點頭,他對眼前這個人很感興趣,都說女人是有第六感的,可是對於他來說,麵前的這個人總有一種特質很是吸引他,孟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第六感或者這僅僅是因為他的職業所致。“你是第一次來麽?”簫憶問道。“不是,是第二次,前一次來的時候還是初夏。”孟凡答道。“那麽這次算是故地重遊了。”“也許是吧。”孟凡停了一下又繼續說:“這個地方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吸引力——或者說是魔力,我這個人是最不喜歡故地重遊的,但是這次卻是個意外,可能這裏太清幽安靜的緣故吧。”簫憶喝了一口水,說道:“我也是來了才真切的體會到這一點,所以一住就耽擱了很多天。”“聽樓下的老板說是兩個月了吧。”“嗯,不過可能過幾天就要迴去了,在這裏的時候心情就會變得很輕鬆。”孟凡點點頭,說道:“離開原來的環境,心情就是會很不同。”簫憶看見孟凡身旁放著的畫板便問道:“你是一個畫家?”孟凡答道:“畫家可不敢當,我就是在工作室裏為別人畫一些插畫,有時候也攝影,這些算是我的生計吧。”“我可以看看麽?”“當然。”孟凡說著便拿起交給了簫憶。
“畫得很好,我不是很懂畫,但是你的畫看起來很有靈性。”簫憶說道。“嗬嗬,其實對於我這就是最大的讚美了,我很希望我畫的畫能讓人看到一種生命。”“那麽很顯然你達到了。”簫憶笑著還迴了畫板。“其實,我是習慣帶著它,有時候也不一定是為了寫生什麽的,隻是——似乎成了一種習慣,就像一個——一個戀人。”簫憶聽著孟凡的話,不禁想起了遠在大山之外的邊暮,神情有些黯淡的說道:“不是所有的戀人都會時刻的陪在你的身邊,即便是在身邊,卻也很遙遠。”孟凡聽了沒有說話,兩人之間隔著沉默,兩杯熱水的熱氣蒸騰,白色的煙飛起旋轉,然後便粘在了空氣裏,和著這古鎮潮濕的天氣。
這兩個月在古鎮的每一天,簫憶都覺得無比的真實,他漸漸忘記了今天是幾月幾號,今天是星期幾,諸如此類的這些問題隨著他踏上這片土地便都拋到了九霄雲外。輕鬆,長大以來從未有過的絕對的輕鬆,當簫憶見到這座桃源般的小鎮時,他放下了手裏的箱子,一種從未有的親切讓他覺得迎接他的是一種迴歸,而非是一種陌生。
他拉著箱子走在青石板上,石板的縫隙間長著綠色的苔蘚,是的,潮濕——這是他的感官第一個接受到的信息。店鋪酒肆都是以前古舊的老房子,典型的黑瓦粉牆的徽派建築,旁邊流淌的浥昔河,河邊的柳樹也不知是多大的年紀,簫憶慢慢地走著隻覺得空氣裏湧動著綠色的潮濕——苔蘚一樣的綠色,這空氣進了肺管,像是給五髒六腑都帶去了水分,簫憶覺得自己像是一條停留在陸地上的魚,曾經陸地是他的夢想所在,如今貪婪的唿吸著這份潮濕,他才知道——他是魚,魚是不屬於他曾經的那份夢想所在的棲息地的。
他走過了幾條街,偶爾可以看見三兩的遊客,更多的是看見鎮子上的老人,他望著這一切,陌生混著自來的熟悉,沒有多少年輕人會甘於一輩子活在這個山裏的小鎮,可是在曆經了風雨之後,到底又會有多少人迴來呢?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有了根才是踏實的。現在的人缺乏信仰,於是便有很多諸於“心靈之旅”的詞匯誕生,便有很多人想去西藏想去尋找香格裏拉,簫憶有時候覺得外在的行動,不管到了哪裏終究還是要歸於內心,人們在不停的走,以此來見證生命的真實,他卻覺得走來走去還是在自己的內心走,就算是見到了藏民心中的聖地,感受到了聖潔和純淨,可其實留在你心裏的還是你原來的東西——當然是被清洗過了的。想到這裏,簫憶無聲的笑了笑。
“武陵溪。”簫憶在一條街角看見一塊木牌子上用隸書寫著這三個字,便決定住在這裏,店家很熱情的介紹著哪裏可以打開水,熱水管幾點開始供應,餐廳在哪裏,哪裏是公共浴室之類,簫憶邊聽著邊點點頭,“您的房間是在二樓,我帶您去看看,是否滿意再定。”店家最後說道,簫憶便隨著店家上了二樓。
現代的床,現代的家具陳設,牆角還有一台電視機,簫憶稍有些失望,本想著小鎮上應該是遠離鬧市,很多東西都是古舊的才好——才有韻味。店家注意到了他的神情,便說道:“是不是覺得擺設新啊?嗬嗬,其實之前的一些外來遊客也這麽說,不過這就是我們這裏的生活,你們以為來到了一個安靜的古鎮,這裏的人就要不食人間煙火麽?仿古的家具是做樣子,那些早上用來燒水的小爐子,蜂窩煤,油酥燒餅,酸梅湯,才是我們的生活。不過鎮上有幾家客棧倒都是以前的老房子,家居擺設也都是祖上留下來的,您要是喜歡我可以推薦給您幾家?”簫憶聽了笑著說道:“不用了,就是這一間吧。”
兩個月的時間足夠簫憶走遍整個小鎮,他喜歡每天沒有壓力的散步——也許也沒有多少心情,他很希望他是一張白紙,從前的一切都隱到後麵,隻留下眼前清幽的世界,一個關掉手機的輕易動作似乎就構成你隱居的條件了。
鎮上有一個戲樓,聽鎮子上的人說以前是頗為興旺的,中國人喜歡聽戲,幾乎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戲曲風格,從前沒什麽娛樂項目,也沒有電影電視,能聽聽戲,看看台上的角兒表演就是最大的樂趣。簫憶雖然生在北方,但是小時候隨著外婆也聽過兩場,鑼聲一響,那台上便如同變戲法一樣忽而是天宮,忽而是地府,忽而是蘇三起解竇娥冤,忽而又是牛郎織女天仙配,台下的人嗑著瓜子喝著大碗茶看的如癡如醉。事隔多年,這段迴憶早就在簫憶的腦子裏淡去了,如今卻又無比清晰的浮現了出來。現在眼前這個高大的戲樓已經是一幅敗落的景象,時代變了,生活變了,年輕的人不再有耐心聽著用方言唱出來的咿咿呀呀,那些台上的忠孝節烈都是故紙堆裏發黃掉渣的故事,一些劇團也解散了,如今什麽都太快了,誰還會做著“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事情,簫憶不禁想起了張愛玲說過的“成名需趁早”的話,人生本就匆匆吧,要不怎麽會有“彈指一揮間”這句話?
不過“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話是說對了,簫憶這天照例在街旁茶鋪喝點茶,卻看見戲樓那邊搭起了幔帳,荒涼已久的台上有人在布置背景,便心下好奇,問了店主原來正好有個昆曲劇團來了小鎮上演出,是鎮上出的錢,說是為了搞活當地的經濟,也是旅遊宣傳吧。
“你們這些城裏人,看慣了好的,吃慣了好的,就會來我們這裏,說是什麽——找感覺,這戲以前都隻是老人們愛聽,早先一批人都走出這山溝溝了,誰還稀罕聽這個?不過話說迴來,愛聽的人是不會嫌棄這些東西舊的。如今這些舊的反倒都時髦了起來了。”店主在一旁燒著開水一邊說道。簫憶聽了,目光望向忙碌起來的戲台,逃離然後迴歸——這似乎是很多曆史重合又巧妙的所在,以前“破四舊”摧毀的如今都是珍貴的文物,其實道理是簡單的,破一個泥像就能改變什麽麽?要真是“破”也該是破除心裏的那些溝溝坎坎,就如同這戲台這古鎮一樣,曾經的人為了討生活紛紛的離開了故土,如今一些外麵的人又來到偏僻的這裏尋找所謂失落的靈魂,曾經台上的咿咿呀呀如今又一次慢慢的迴歸到人們的眼前耳際——走了一個圓,像是迴了終點,可惜這畫出去的線到底是不同的。
晚上太陽還未完全的隱去,戲台前麵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那些放置的椅子桌子有些不夠用,一些孩童們有的手裏拿著糖蹭在牆邊上看戲,簫憶看著眼前的熱鬧情景,不禁有些恍如隔世般的感覺,繚繞的大碗茶的味道,嗶嗶剝剝嗑著瓜子掰著花生殼的聲音,耳邊又多了些賣冷飲的叫賣,他覺得似乎一下子迴到了那個年代久遠的日子,都說中國人是有些“厚古薄今”的,從前什麽都奇缺,現代的人卻羨慕那份容易得到的“滿足感”,以前的人也似乎比現在的充滿真誠心存善良。這些迴憶裏的畫麵展現在眼前,聽著台上的《雷峰塔——斷橋》,一座塔便成就了陰陽兩界,簫憶想起了錢鍾書筆下的《圍城》,沒有磚卻也能在人們心中砌成的一座城,裏麵的人想逃出去,外麵的人想衝進來,都說“人們一思考,上帝就笑了”,那麽這人世間上演的這麽多啼笑皆非的事,恐怕就是最為耐心的神仙是不是也會厭倦?魯迅先生曾寫了雷峰塔倒了,是倒了,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終於成就了一段佳話,可惜人鬼殊途——當然包括各種妖怪,這個戲份卻會繼續的演下去——沒個停歇,也不會停歇,還會有若幹的許仙,若幹的白素貞,也會有若幹的法海,變了麵貌,略去時代,這個戲碼是不會消失的,“否則就不會有蒲鬆齡寫的《聊齋誌異》了。”簫憶淡淡地說著。
月色清亮,燈火闌珊,簫憶坐迴到茶鋪遠遠地看著戲,頗覺得有些“天上人間”的味道,對,的確是“天上人間”,鎮子上過了一千年,便隻像是過了一天,可是世上過了一千年,想來竟覺得同一天也差不多。簫憶搖搖頭,拿起茶杯,呷了一口,來了這裏竟然更多了幾分出世的味道,不覺有些莞爾。
早上的薄霧還未消散,模糊的可以看見蜿蜒逶迤的山路,還有幾座高大的略顯模糊的牌坊,孟凡同車上下來的幾個人道了一聲別,便獨自朝著那片霧靄走去。有些寒意的山風吹的他有些清醒,他知道去小鎮的路——是的,當踏上了這片土地的一霎那,他忽然覺得當初的離開似乎就是為了今天的再次到來。
孟凡喜歡旅行,一方麵是由於他淡泊的性情,一方麵固然也是工作的需要,因著這份不算安穩的工作,孟凡可以有很長時間都在外麵遊蕩,心裏卻可以不必在乎許多。他的一些美院大學同學大多已經不再畫了,就算是畫,也多是在學校任職,一些人則做起了生意或者是進了政府機關,總之除了他似乎別人的生活早就已經走上了正路,去年他的一個同學還有了第二個孩子。孟凡仍是孑然一人,生活的習慣仍保留著大學時候的樣子,包括他對於著裝的幾分隨意——當然還有他的略長的頭發。有時候工作之餘,他也會和同在一個城市裏的三兩好友聚聚,他們都已經成了家,所以有時候聚會也會帶上自己的妻,談笑之間,孟凡便覺得自己有些同別人隔離開來的味道,朋友們談談自己的生意往來,談著自己的人事相處,或者談著未來的寶貝計劃,孟凡這個時候就是手裏擎著煙或者一隻酒杯,靜靜的含著笑意傾聽——傾聽對他來說是最好的休息。其實一些事情他並非不想嚐試——比如交往一個女朋友,或者換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可惜他覺得自己天性的血裏有風,似乎永遠是在飛,是在追著一種自由,“什麽樣的自由?”他有時候也會想,隻是一切似乎不明了,一切卻又無法改變,曾經的一些嚐試反倒讓他更加的琢磨不定,後來便斷了這些想法,依舊按著老樣子生活,這樣反倒在心裏多了份舒適。“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哉?”孟凡每每想到此,心裏變多了一份歡樂。
對於旅行,他是從來不會“故地重遊”的,不是為了什麽清高的想法,隻是覺得就算是在第一次旅行中有了些許遺憾,也大可不必想著在以後的重遊中彌補,他覺得很多事情無非就是“拆了東牆補西牆”而已,這次失去的,或許可以在下一次彌補,可是你卻難以保證在下一次不會留下什麽新的缺憾。生命就是一個過程,過來的便去迎著,溜走的除了歎息似乎也不會失去很多,因為總會有新的事情擠進你的腦子裏——或者讓你身不由己。孟凡一向便是信奉這一點的。有人說“生命是一條河流”,便會有人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更有人會說“人甚至連一次也不可能”,究竟會是怎樣的生命,孟凡覺得自己早就過了思考的年紀,現在隻是這樣隨性的活著。孟凡走著想起了《獨自等待》裏蚊子說過的一句話“能有幾個人有自己的店呢?”其實這句話在孟凡看來,應該是說這種真性情的生活能有幾個人擁有呢?大學時候,孟凡也算是校草一株,獨特的才氣加上略有些脫俗的氣質,眼睛總是有些迷離,著實的吸引了一些女生們的目光,那時候真是一段好日子,整天可以專心的畫,留在畫室裏一整天,有幾個女生會偷偷去畫室看他,他卻並不在意。現在想來,孟凡不知道那個時候的這些情愫是不是可以用“青澀”二字來形容。不管怎樣,自己青蔥的歲月已經是流過的生命的河水,收拾的隻有一些殘存的記憶。
可是這一次,他又來了,重新的再一次的尋訪這個小鎮——這個獨享天地間的一個桃源。他獨自一人行走在有些潮濕的山路上,秋季清晨的陽光透過霧,照著山林越發的覺得一種不甚真實的感覺,他想起了廖彥說過“自然界的令人臣服的力量”,如果此時他也在身邊,處於這片有些夢幻的情景中,不知道會不會拿著相機就不忍放下?想起廖彥,孟凡的心裏有些抽搐,他甩了甩頭發,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冰涼的氣體順著氣管進入了肺,孟凡覺得五髒六腑都跟著舒暢清醒起來。
到了小鎮的時候,鎮子上的人們已經在忙碌著新的一天了,由於沒有什麽公休日,孟凡沒有看見什麽遊客,太陽已經清亮的掛在了天上,此時身邊圍繞的是嫋嫋的炊煙。孟凡走著,鎮子上來往著人,卻並不嘈雜,偶爾的叫賣孟凡也覺得都是恰到好處。這裏的節奏很慢,時間也會在這裏停下來休息,孟凡微微笑著,走向了一個早點小攤。
“年輕人又來了?”孟凡吃驚的看著給他盛餛飩的大叔,問道:“您怎麽認得我?”大叔把碗放在了桌子上,笑著說道:“我們這裏外人來的不多,就記著了。”孟凡覺得不可思議,從上次來的時候算起,到現在也有起碼三四個月了。“你別看著我啊,其實鎮子上的人就這麽多,在我這裏吃早點的都是老主顧,來幾個外人當然就記得了。”大叔看著孟凡笑了笑。
孟凡吃完了一碗野菜餛飩外加一個燒餅,起身給了錢,便背著包繼續在鎮子裏慢慢地走著。秋天雖然在這個江南小鎮沒有留下什麽蕭瑟的痕跡,但是的確也頗有些“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緩”的味道。依山傍水的小鎮,舒緩的生活節奏,平和生活在鎮子上的人,孟凡駐足於浥昔河畔,隻覺得天地間一片的清幽。河上一葉扁舟,慢慢地在河上躑躅,孟凡注意到舟上的人不像是鎮子裏的人,過了一會兒,船靠上了岸邊,孟凡見到一個穿著淺灰色毛線外套的男人下了船,孟凡的職業特性讓他分外的喜歡觀察人,而船上下來的男子讓他覺得很感興趣,他走過去便同那個人打了個招唿。
“您好!嗬嗬,很冒昧打擾你。”那個男人聽見便轉過身來,明眸善睞,麵容清秀,孟凡看著不覺笑了笑,“打擾你了,看你不像是鎮子上的人,是來這裏旅行的吧?”
“嗯。來了一陣子了。”那個男人也微微的笑了笑。
兩個人慢慢地在河邊散著步,不覺得聊了很多。陽光變得暖和起來,沒了早上清冷的味道。到了客棧門口,孟凡笑著說:“我要先去安頓一下了,一大早走過來有些累。對了,我叫孟凡,還沒有請教你……”“我叫簫憶,我就住在旁邊兩條街的武陵溪客棧,有事情可以去那裏找我。”男人說完笑了笑,朝著孟凡揮揮手便走了,孟凡看了一會兒,背著背包進了客棧。
踩著咯咯吱吱直響的木樓梯,孟凡來到了自己的房間,一張雕花大床,旁邊有一個古舊的梳妝台,梳妝台邊是一張小的紅色櫃子,孟凡放好了行李,便走到窗邊推開窗子,天高雲淡,孟凡駐足了一會兒便覺得有些困倦,換了衣服便倒身睡下了。
****
邊暮醒來覺得頭很沉,看了一下表已經是快到十點鍾了,心想著還好是下午的班,便掙紮著起來,哪知剛剛站起便覺得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
過了許久,電話鈴聲響起,邊暮微微的覺得自己有了一點氣力,便慢慢的爬過去,接了電話隻“喂”了一聲便又昏了過去。
邊暮模糊中覺得手背有些疼,像是被叮了一下,鼻子裏嗅到的是一股消毒水的氣味,掙紮著緩緩的睜開了眼睛,便模糊的看見了兩個人的臉。
“邊暮,邊暮,能聽見我說話麽?”邊暮依稀的分辨出這是佘芳的聲音,她張了張嘴,隻是喉管有火一般的灼痛感,發不出聲音。
“你先別擔心,已經打了吊針,過一會兒會退燒了。”是他麽,這個聲音莫名的讓邊暮有些激動,“簫憶迴來了?”想著不覺便心裏舒服了很多,藥力發揮讓她慢慢地沉入了睡眠。
“佘芳,讓她睡會兒吧。”廖彥輕輕地說道,“我去買些清淡的食物,估計她應該還沒有吃什麽東西。另外,她今天是鐵定不能工作了,我去商場請個假吧。”佘芳點點頭說道:“本來是想著一起聚聚,沒想到……今天麻煩你了,謝謝你,要不然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麽把她送到醫院。”廖彥笑著便出了病房。
佘芳坐在床邊看著熟睡的邊暮,心裏很擔憂,還好隻是感冒引起的昏厥並無大礙,佘芳隱隱覺得邊暮的這場病是同簫憶有關的。
過了一會兒,邊暮慢慢的醒來,佘芳忙湊過來問她感覺怎樣,邊暮看著病房裏隻有佘芳一人,並沒有簫憶,便覺得之前的不過是個夢,神情有些難過,佘芳隻當是她身體不舒服,忙用手試了試她額頭的溫度。
“我沒什麽事了。”邊暮的聲音略微有些沙啞,“謝謝你,今天不用上課麽?”佘芳笑著說道:“你真是燒糊塗了,今天是周五,記得之前和你說過我是從周五就開始度周末的。”“噢。”邊暮笑了笑,又說道:“就是發燒,沒什麽事情,一會兒打完了我就迴家吧,哦,對了,我下午還要去商場。”佘芳說道:“你都這個樣子了,還要去麽?小心別暈在那裏。廖彥已經去幫你請假了,放心,不會被炒魷魚的。”邊暮一愣,問道:“廖彥也來了?”佘芳點點頭,“幸虧早上有他,要不然我可抱不動你,就要打120了。”“那——真是不好意思。”邊暮說道。
“已經醒來了?”兩人一看是廖彥,“我買了點皮蛋瘦肉粥,你現在嘴巴苦吧,吃點這個吧。商場那邊請好假了,那個馮經理人還好,說你可以休息到病好為止。”說著便放在旁邊的桌子上。“真是不好意思,今天真是麻煩了你們,你們——還有事要做吧,先去忙吧,一會兒打完了我自己迴去。”邊暮說道。“本來今天我和廖彥就是要約你一起出來的,你現在病了一起陪陪你。”說著佘芳打開了方便碗,“哇,聞起來很香,看來生病了也是有一個偷懶貪吃的好處。”邊暮接過來笑了笑說道:“你還真說對了,以前冬天外麵下雪,我就懶得去上晚自習,那時候特別希望自己得個病,最好是那種不太重,不要打針,但是要在家好好調養的病,有時候就騙老師說自己頭痛。”廖彥聽了不禁笑了笑,說道:“你那個病最好還是要吃好的,對不對?”邊暮笑著點點頭:“of course!當然”
****
“請問,有位簫憶先生住在哪個房間?”
“啊,他在二樓右拐的最裏麵的房間。”
“您都不用查查麽?”
“查什麽查啊,他都住了兩個月了,再說現在也沒什麽遊客。”孟凡點了點頭,便上樓去了。
“咚咚咚”孟凡敲了敲木板門,過了一會兒便見了簫憶開門,孟凡說道:“打擾了。”“沒什麽,請進。”簫憶微笑著把孟凡讓進了屋裏。孟凡在窗邊的竹椅上坐下,看著屋子裏一張單人床,一個簡單的黑色木製桌子,旁邊的櫃子上擺著一個電視,便說道:“這家客棧名字叫做武陵溪,可是擺設陳列卻都是現代的。”簫憶倒了一杯水說道:“我之前也是因為這名字才住進來,不過雖然陳設是現代的,卻覺得也很好,至少不像大城市裏那些單調的仿古建築。”孟凡點點頭,他對眼前這個人很感興趣,都說女人是有第六感的,可是對於他來說,麵前的這個人總有一種特質很是吸引他,孟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第六感或者這僅僅是因為他的職業所致。“你是第一次來麽?”簫憶問道。“不是,是第二次,前一次來的時候還是初夏。”孟凡答道。“那麽這次算是故地重遊了。”“也許是吧。”孟凡停了一下又繼續說:“這個地方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吸引力——或者說是魔力,我這個人是最不喜歡故地重遊的,但是這次卻是個意外,可能這裏太清幽安靜的緣故吧。”簫憶喝了一口水,說道:“我也是來了才真切的體會到這一點,所以一住就耽擱了很多天。”“聽樓下的老板說是兩個月了吧。”“嗯,不過可能過幾天就要迴去了,在這裏的時候心情就會變得很輕鬆。”孟凡點點頭,說道:“離開原來的環境,心情就是會很不同。”簫憶看見孟凡身旁放著的畫板便問道:“你是一個畫家?”孟凡答道:“畫家可不敢當,我就是在工作室裏為別人畫一些插畫,有時候也攝影,這些算是我的生計吧。”“我可以看看麽?”“當然。”孟凡說著便拿起交給了簫憶。
“畫得很好,我不是很懂畫,但是你的畫看起來很有靈性。”簫憶說道。“嗬嗬,其實對於我這就是最大的讚美了,我很希望我畫的畫能讓人看到一種生命。”“那麽很顯然你達到了。”簫憶笑著還迴了畫板。“其實,我是習慣帶著它,有時候也不一定是為了寫生什麽的,隻是——似乎成了一種習慣,就像一個——一個戀人。”簫憶聽著孟凡的話,不禁想起了遠在大山之外的邊暮,神情有些黯淡的說道:“不是所有的戀人都會時刻的陪在你的身邊,即便是在身邊,卻也很遙遠。”孟凡聽了沒有說話,兩人之間隔著沉默,兩杯熱水的熱氣蒸騰,白色的煙飛起旋轉,然後便粘在了空氣裏,和著這古鎮潮濕的天氣。
這兩個月在古鎮的每一天,簫憶都覺得無比的真實,他漸漸忘記了今天是幾月幾號,今天是星期幾,諸如此類的這些問題隨著他踏上這片土地便都拋到了九霄雲外。輕鬆,長大以來從未有過的絕對的輕鬆,當簫憶見到這座桃源般的小鎮時,他放下了手裏的箱子,一種從未有的親切讓他覺得迎接他的是一種迴歸,而非是一種陌生。
他拉著箱子走在青石板上,石板的縫隙間長著綠色的苔蘚,是的,潮濕——這是他的感官第一個接受到的信息。店鋪酒肆都是以前古舊的老房子,典型的黑瓦粉牆的徽派建築,旁邊流淌的浥昔河,河邊的柳樹也不知是多大的年紀,簫憶慢慢地走著隻覺得空氣裏湧動著綠色的潮濕——苔蘚一樣的綠色,這空氣進了肺管,像是給五髒六腑都帶去了水分,簫憶覺得自己像是一條停留在陸地上的魚,曾經陸地是他的夢想所在,如今貪婪的唿吸著這份潮濕,他才知道——他是魚,魚是不屬於他曾經的那份夢想所在的棲息地的。
他走過了幾條街,偶爾可以看見三兩的遊客,更多的是看見鎮子上的老人,他望著這一切,陌生混著自來的熟悉,沒有多少年輕人會甘於一輩子活在這個山裏的小鎮,可是在曆經了風雨之後,到底又會有多少人迴來呢?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有了根才是踏實的。現在的人缺乏信仰,於是便有很多諸於“心靈之旅”的詞匯誕生,便有很多人想去西藏想去尋找香格裏拉,簫憶有時候覺得外在的行動,不管到了哪裏終究還是要歸於內心,人們在不停的走,以此來見證生命的真實,他卻覺得走來走去還是在自己的內心走,就算是見到了藏民心中的聖地,感受到了聖潔和純淨,可其實留在你心裏的還是你原來的東西——當然是被清洗過了的。想到這裏,簫憶無聲的笑了笑。
“武陵溪。”簫憶在一條街角看見一塊木牌子上用隸書寫著這三個字,便決定住在這裏,店家很熱情的介紹著哪裏可以打開水,熱水管幾點開始供應,餐廳在哪裏,哪裏是公共浴室之類,簫憶邊聽著邊點點頭,“您的房間是在二樓,我帶您去看看,是否滿意再定。”店家最後說道,簫憶便隨著店家上了二樓。
現代的床,現代的家具陳設,牆角還有一台電視機,簫憶稍有些失望,本想著小鎮上應該是遠離鬧市,很多東西都是古舊的才好——才有韻味。店家注意到了他的神情,便說道:“是不是覺得擺設新啊?嗬嗬,其實之前的一些外來遊客也這麽說,不過這就是我們這裏的生活,你們以為來到了一個安靜的古鎮,這裏的人就要不食人間煙火麽?仿古的家具是做樣子,那些早上用來燒水的小爐子,蜂窩煤,油酥燒餅,酸梅湯,才是我們的生活。不過鎮上有幾家客棧倒都是以前的老房子,家居擺設也都是祖上留下來的,您要是喜歡我可以推薦給您幾家?”簫憶聽了笑著說道:“不用了,就是這一間吧。”
兩個月的時間足夠簫憶走遍整個小鎮,他喜歡每天沒有壓力的散步——也許也沒有多少心情,他很希望他是一張白紙,從前的一切都隱到後麵,隻留下眼前清幽的世界,一個關掉手機的輕易動作似乎就構成你隱居的條件了。
鎮上有一個戲樓,聽鎮子上的人說以前是頗為興旺的,中國人喜歡聽戲,幾乎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戲曲風格,從前沒什麽娛樂項目,也沒有電影電視,能聽聽戲,看看台上的角兒表演就是最大的樂趣。簫憶雖然生在北方,但是小時候隨著外婆也聽過兩場,鑼聲一響,那台上便如同變戲法一樣忽而是天宮,忽而是地府,忽而是蘇三起解竇娥冤,忽而又是牛郎織女天仙配,台下的人嗑著瓜子喝著大碗茶看的如癡如醉。事隔多年,這段迴憶早就在簫憶的腦子裏淡去了,如今卻又無比清晰的浮現了出來。現在眼前這個高大的戲樓已經是一幅敗落的景象,時代變了,生活變了,年輕的人不再有耐心聽著用方言唱出來的咿咿呀呀,那些台上的忠孝節烈都是故紙堆裏發黃掉渣的故事,一些劇團也解散了,如今什麽都太快了,誰還會做著“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事情,簫憶不禁想起了張愛玲說過的“成名需趁早”的話,人生本就匆匆吧,要不怎麽會有“彈指一揮間”這句話?
不過“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話是說對了,簫憶這天照例在街旁茶鋪喝點茶,卻看見戲樓那邊搭起了幔帳,荒涼已久的台上有人在布置背景,便心下好奇,問了店主原來正好有個昆曲劇團來了小鎮上演出,是鎮上出的錢,說是為了搞活當地的經濟,也是旅遊宣傳吧。
“你們這些城裏人,看慣了好的,吃慣了好的,就會來我們這裏,說是什麽——找感覺,這戲以前都隻是老人們愛聽,早先一批人都走出這山溝溝了,誰還稀罕聽這個?不過話說迴來,愛聽的人是不會嫌棄這些東西舊的。如今這些舊的反倒都時髦了起來了。”店主在一旁燒著開水一邊說道。簫憶聽了,目光望向忙碌起來的戲台,逃離然後迴歸——這似乎是很多曆史重合又巧妙的所在,以前“破四舊”摧毀的如今都是珍貴的文物,其實道理是簡單的,破一個泥像就能改變什麽麽?要真是“破”也該是破除心裏的那些溝溝坎坎,就如同這戲台這古鎮一樣,曾經的人為了討生活紛紛的離開了故土,如今一些外麵的人又來到偏僻的這裏尋找所謂失落的靈魂,曾經台上的咿咿呀呀如今又一次慢慢的迴歸到人們的眼前耳際——走了一個圓,像是迴了終點,可惜這畫出去的線到底是不同的。
晚上太陽還未完全的隱去,戲台前麵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那些放置的椅子桌子有些不夠用,一些孩童們有的手裏拿著糖蹭在牆邊上看戲,簫憶看著眼前的熱鬧情景,不禁有些恍如隔世般的感覺,繚繞的大碗茶的味道,嗶嗶剝剝嗑著瓜子掰著花生殼的聲音,耳邊又多了些賣冷飲的叫賣,他覺得似乎一下子迴到了那個年代久遠的日子,都說中國人是有些“厚古薄今”的,從前什麽都奇缺,現代的人卻羨慕那份容易得到的“滿足感”,以前的人也似乎比現在的充滿真誠心存善良。這些迴憶裏的畫麵展現在眼前,聽著台上的《雷峰塔——斷橋》,一座塔便成就了陰陽兩界,簫憶想起了錢鍾書筆下的《圍城》,沒有磚卻也能在人們心中砌成的一座城,裏麵的人想逃出去,外麵的人想衝進來,都說“人們一思考,上帝就笑了”,那麽這人世間上演的這麽多啼笑皆非的事,恐怕就是最為耐心的神仙是不是也會厭倦?魯迅先生曾寫了雷峰塔倒了,是倒了,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終於成就了一段佳話,可惜人鬼殊途——當然包括各種妖怪,這個戲份卻會繼續的演下去——沒個停歇,也不會停歇,還會有若幹的許仙,若幹的白素貞,也會有若幹的法海,變了麵貌,略去時代,這個戲碼是不會消失的,“否則就不會有蒲鬆齡寫的《聊齋誌異》了。”簫憶淡淡地說著。
月色清亮,燈火闌珊,簫憶坐迴到茶鋪遠遠地看著戲,頗覺得有些“天上人間”的味道,對,的確是“天上人間”,鎮子上過了一千年,便隻像是過了一天,可是世上過了一千年,想來竟覺得同一天也差不多。簫憶搖搖頭,拿起茶杯,呷了一口,來了這裏竟然更多了幾分出世的味道,不覺有些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