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期不謹這種東西,特別是涉及到內幃的時候,著實是個絕妙的借口——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說有,沒人能證明沒有,但是說沒有吧,也沒人能證明它有。
原因很簡單,雖說律例規定父母去世,丁憂三年,禁宴樂嫁娶,五服之中,各有哀例,但是那勳貴家不成器的子孫,特別是父祖打下了基業而自己隻需坐享祖宗恩蔭的,沒幾個不是脂粉堆裏的公子,巾幗隊裏的英豪,丁憂居喪,一月兩月尚可,數月而至數年,那享樂慣了的公子哥兒,偷慣了的腥的饞嘴貓,有幾個忍得住的?而內幃之事,最是糊糊塗塗,說不清道不明,若要栽贓陷害,實在再容易不過。更有甚者,如上世之賈璉,糊塗而至於孝期之中,國孝家孝尚在,就大紅的馬兒轎兒,張揚怕人不知他置了外室,停妻另娶,就簡直是自己把那小辮兒往他人手裏送,不知死活了,若是那有心人看在眼裏,往上一參,輕輕巧巧就是個現成的罪名。
京城是天子腳下,百家匯集之地,天下繁華之所,歌樓酒榭、戲舞梨園無一不有,自然也是奇事怪事屢有發生。喪期之中招戲子取樂、重孝未褪即入浮華之地而被彈劾的事兒也不是沒有過,甚至那家中尊長去世,做兒子孫子的仗著路遠難知,隻做不知,匿喪不報,待到實在瞞不得了才報丁憂的,就不知比賈珍之流可惡多少倍了。
簡而言之,賈珍之事,於京城荒唐子弟之中並不稀奇,世家大族若是碰到這種事,大多是一床被子掩了去,隻要當下不鬧出去,一切好說,畢竟內院之事,誰說得清?至於那被爺們看上的丫頭,待得風聲過了,或是賣、或是隨便打發個小廝,甚至隻是放在爺們身邊待到除了孝再給個名分,都是尋常,隻是賈珍也是太過荒唐,白日不知收斂不說,還正好讓他老子撞見,賈敬又還不是那萬事不管隻知修道的性子,哪會有他好果子吃?不僅害人害己,還連帶著胡氏也吃了掛落。
再說許夫人,許夫人掌家多年,眼見過的大起大落的勳貴世家不知凡幾,自然深知這其中利害,從兒子的傷勢中迴過神後當機立斷,當晚就以染病的名義將那與賈珍有染的丫頭送到了自己陪嫁的一個莊子上,並派人牢牢地守住。
對此,許夫人還專門提醒兒媳婦:“我們家現在這樣的當口,將那個丫頭配了人是不能的,沒得主家還在守孝,做奴才的就成親辦喜事兒;可是那個丫頭若是死了,恐怕就有人說我們家逼死人命,這內裏能做的文章就大了去了,為今之計,也隻有暫時將她看起來了。”
對此,胡氏隻有俯首聽命。
而對於賈敬,許夫人隻字不提賈珍,賈敬但凡提到兒子就怒火上升,大罵“孽子”、“孽障”,賈珍休養多日,勉強能起身的時候就得到他麵前請安,賈敬見了兒子,氣就不打一處來,非打即罵,每當此時,許夫人絕不辯駁,更不為兒子開脫半句,隻連連請罪:“妾身慚愧,有失母職,致使珍兒不辨禮義,不知人倫,愧對列祖列宗。”
賈敬再怎麽恨兒子不爭氣,看著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妻這樣也是沒法罵下去了,隻有連連歎息,恨自家兒子不爭氣,歎自己沒有有好兒孫的福氣。許夫人為了讓他消氣,讓賈珍每次來請安的時候都盡量帶上胡氏和賈蓉,賈敬見了,想起孫子和侄孫都養在兒子兒媳那裏,若是讓他們看著賈珍的荒唐長大,有樣學樣,豈不是第二、第三個不成器的嗎?一念至此,頓驚一身冷汗,自忖教出個不孝的兒子,已是對不住列祖列宗,若是日後再出兩個紈絝,家族就是後繼無人,如此思慮再三,就和許夫人商量著要把兩個小的挪出來,養在自己那裏。
許夫人樂得如此,賈敬若是有了孫子侄孫需要教養,哪怕是看在孫兒的麵子上,父子間的衝突都會淡一些,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賈珍實在不是塊成器的料,與其讓賈敬逼著他上進,自己左右為難,還不如將希望放在孫子輩的身上。
賈珍對此當然是沒意見,之前因著胡氏的緣故,他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並沒有什麽關心,就連問都很少問一句,等到挨了打之後身體疼痛,心思煩躁,對那奶娘抱著來給他請安的幼兒就更沒怎麽注意了;胡氏的反應則大不相同,得知獨子將被抱走之後,胡氏躲著人抱著孩子又痛哭了一場。
胡氏的奶娘看她哭得傷心,就說:“雖然老爺太太說是要將哥兒挪出去,但是房屋什麽的要收拾,侍候的丫鬟老媽子也要細細選擇,馬虎不得,該是沒那麽快就挪的。”
秋娘侍立一旁,一句“哥兒還小,若是病了,離不開奶奶,想必就暫時不用搬的”在嘴裏轉了又轉,磨了又磨,到底覺得不是味兒,隻閉了嘴一聲不吭;奶娘沒看到女兒的古怪,隻顧著安慰說:“奶奶也不要太傷心,哥兒養在太太那裏也是常常能見到的,再說了,母子連心,哥兒長大了,必定是孝順你的。”
胡氏拿帕子拭去淚珠,仍是哽咽不止:“奶媽,你不知道,我不是傷心,我是高興啊。”說著,又是痛哭起來。
賈蓉若是在她跟前長大,雖能承歡她膝下,胡氏卻是能看到那孩子的將來——不過又一個賈珍而已,被公公婆婆抱去教養的話,雖不能時時刻刻看見,卻能得他祖父母的看重,將來總能比他父親出息一些,自己下半輩子的依靠也更有著落一些。
不過胡氏沒想到,兒子被老爺太太抱走不久,另一邊,娘家也傳來了好消息——她的嫡親弟弟入了國子監。
說到胡氏娘家胡家,就不得不說一下胡氏的繼母李氏。胡氏生母去世之後父親續弦,這位繼母出身小吏之家,身份算不上多高,初入家門倒是表現的賢良淑德,但是等到生下了兒子之後,對於元配所出的胡氏姐弟,那就真的是能怎麽搓磨就怎麽搓磨了。
胡氏一個出了嫁的女兒,除了當初嫁入高門,嫁妝多了一點,別的自然是礙不到李氏的眼,但是胡氏的嫡親弟弟,李氏就真的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心想要除了去,又顧忌著繼子那嫁入了高門的姐姐,隻使盡了手段,也不想想自己的孩兒才那麽一丁點大,養不養得大還是兩說,就一心想著離間了那父子倆,好讓自己的兒子分那家產的大頭了;更不想想就算自己兒子順利長大了,父老子弱,舅家又不是什麽拿得出手的大戶人家,宗族之中,沒個兄弟照應,還不知道被人怎麽欺負呢!奈何世人多眼皮子淺,隻顧得當前,李氏過門數年,胡家大公子體弱多病的名聲就傳了出去,與此同時,李氏又仗著繼女那賈家少奶奶的名頭兒,合著娘家在外頭百般作耗,稍不如意,就吵上門來,胡氏為此多次被氣得倒仰,奈何在夫家根基不穩,娘家裏又有個弟弟在,投鼠忌器,左右為難,幾成心病。
胡氏的煩惱許夫人一直看在眼裏,但是本著觀察胡氏行事的意思直到最後才出手幹涉,一來許夫人出身大家,實在是看不上李氏那種既想殘害元配嫡子又想要賢良名兒的人,二來自己也比較滿意胡氏這個兒媳,這次因著自己的縱容,兒媳也算是受了委屈,總不能真讓她從此對賈家寒了心,三來賈家現在勢弱,若是胡家小子能有出息,孫兒有個有本事的舅舅也不吃虧。
以上種種,不過後話,當時朝堂,正是諸王爭嫡,滿堂風雨欲來,故而賈珍被打之後,一族兩府提心吊膽,唯恐被人抓了把柄,果不其然,此事不過兩日,朝中即有禦史風聞上奏,參寧國府賈敬、賈珍孝期飲酒宴樂,並賈珍淫辱母婢致其身死、寧國府仗勢強占良民田地等。
事情一出,寧榮兩府反倒是鬆了一口氣,賈敬再怎麽不待見賈珍,那也是他唯一的嫡子,不得不保,因此賈珍傷勢未好,就再被他老子一聲“孽障”綁在祠堂前,當著族老的麵請出家法,結結實實地打了一頓。隨後賈敬上書陳情,自辯稱責子是為其不好讀書、不知上進,有損家名,並駁孝期不謹、強占良田等罪名。
借口雖拙,奈何世間做父親的為了兒子不讀書而責打兒子,甚至將親生兒子打死的事兒從來不少有;又因著賈代化去世未久,賈代善之母老國公夫人尚在,聖上念著老臣,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本想輕輕放過,奈何參賈家的禦史有一姓木的,江寧出身,常以魏丞自比,是朝廷中出了名的頑固腦袋,人送雅號“木丞相”。先前他參賈家,折子隻被留中不發,賈敬自辯,同樣留中不發,木禦史大為惱怒,自認權貴當道,蒙蔽聖聽,自當為民請命,於是連夜奮筆疾書,上引經史,下援國律,洋洋灑灑萬言,幾乎把賈家說得人人得而誅之。折子再上,聖上一看,大笑問左右:“寧榮二公躍馬開疆之時,木頭禦史安在?”召來賈赦,不問其他,但問:“老太君可還安好?”即將木禦史折子擲給他,並聖旨一道,寧國府治家不嚴,罰俸三年。
這場賈珍好色鬧出來的危機,總算得以過去,其間種種煩憂和朝堂上的牽扯,著實不足為外人道。然而事情過去不久,另一個更讓人心煩意亂的事實擺在了賈赦麵前:他的老祖宗,是真的老了。
一直以來,在賈赦兄妹眼裏,老祖母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一直身體健朗的,然而一次嚴重的風寒之後,老人家就如同昔日的賈代化一樣,以一種明顯至極的速度衰老下去,老人平日裏的安穩生活,也被時不時的生病和苦汁子取代。
老國公夫人也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的狀況日下,在一次來勢洶洶的臥病中,老人家雖然有著丫鬟環繞,兒媳孫媳曾孫媳婦侍候,卻是唯恐自己突然就閉了眼,見不到孫子最後一麵,因此每每從睡夢中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問孫兒在不在。
終於有一天,老祖母將賈赦單獨叫到床前,對他說:“我這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怕是哪一天就撐不住了,別的我不擔心,唯有你們兄妹倆是我放心不下的。古書也說了,愛子孫則為之計長久,祖母雖是內宅婦人,卻也知道近來的朝廷多有風波,不宜久留,思來想去,也隻有這樣了,你明天就上書聖上,請辭歸家,為我侍疾吧。”
原因很簡單,雖說律例規定父母去世,丁憂三年,禁宴樂嫁娶,五服之中,各有哀例,但是那勳貴家不成器的子孫,特別是父祖打下了基業而自己隻需坐享祖宗恩蔭的,沒幾個不是脂粉堆裏的公子,巾幗隊裏的英豪,丁憂居喪,一月兩月尚可,數月而至數年,那享樂慣了的公子哥兒,偷慣了的腥的饞嘴貓,有幾個忍得住的?而內幃之事,最是糊糊塗塗,說不清道不明,若要栽贓陷害,實在再容易不過。更有甚者,如上世之賈璉,糊塗而至於孝期之中,國孝家孝尚在,就大紅的馬兒轎兒,張揚怕人不知他置了外室,停妻另娶,就簡直是自己把那小辮兒往他人手裏送,不知死活了,若是那有心人看在眼裏,往上一參,輕輕巧巧就是個現成的罪名。
京城是天子腳下,百家匯集之地,天下繁華之所,歌樓酒榭、戲舞梨園無一不有,自然也是奇事怪事屢有發生。喪期之中招戲子取樂、重孝未褪即入浮華之地而被彈劾的事兒也不是沒有過,甚至那家中尊長去世,做兒子孫子的仗著路遠難知,隻做不知,匿喪不報,待到實在瞞不得了才報丁憂的,就不知比賈珍之流可惡多少倍了。
簡而言之,賈珍之事,於京城荒唐子弟之中並不稀奇,世家大族若是碰到這種事,大多是一床被子掩了去,隻要當下不鬧出去,一切好說,畢竟內院之事,誰說得清?至於那被爺們看上的丫頭,待得風聲過了,或是賣、或是隨便打發個小廝,甚至隻是放在爺們身邊待到除了孝再給個名分,都是尋常,隻是賈珍也是太過荒唐,白日不知收斂不說,還正好讓他老子撞見,賈敬又還不是那萬事不管隻知修道的性子,哪會有他好果子吃?不僅害人害己,還連帶著胡氏也吃了掛落。
再說許夫人,許夫人掌家多年,眼見過的大起大落的勳貴世家不知凡幾,自然深知這其中利害,從兒子的傷勢中迴過神後當機立斷,當晚就以染病的名義將那與賈珍有染的丫頭送到了自己陪嫁的一個莊子上,並派人牢牢地守住。
對此,許夫人還專門提醒兒媳婦:“我們家現在這樣的當口,將那個丫頭配了人是不能的,沒得主家還在守孝,做奴才的就成親辦喜事兒;可是那個丫頭若是死了,恐怕就有人說我們家逼死人命,這內裏能做的文章就大了去了,為今之計,也隻有暫時將她看起來了。”
對此,胡氏隻有俯首聽命。
而對於賈敬,許夫人隻字不提賈珍,賈敬但凡提到兒子就怒火上升,大罵“孽子”、“孽障”,賈珍休養多日,勉強能起身的時候就得到他麵前請安,賈敬見了兒子,氣就不打一處來,非打即罵,每當此時,許夫人絕不辯駁,更不為兒子開脫半句,隻連連請罪:“妾身慚愧,有失母職,致使珍兒不辨禮義,不知人倫,愧對列祖列宗。”
賈敬再怎麽恨兒子不爭氣,看著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妻這樣也是沒法罵下去了,隻有連連歎息,恨自家兒子不爭氣,歎自己沒有有好兒孫的福氣。許夫人為了讓他消氣,讓賈珍每次來請安的時候都盡量帶上胡氏和賈蓉,賈敬見了,想起孫子和侄孫都養在兒子兒媳那裏,若是讓他們看著賈珍的荒唐長大,有樣學樣,豈不是第二、第三個不成器的嗎?一念至此,頓驚一身冷汗,自忖教出個不孝的兒子,已是對不住列祖列宗,若是日後再出兩個紈絝,家族就是後繼無人,如此思慮再三,就和許夫人商量著要把兩個小的挪出來,養在自己那裏。
許夫人樂得如此,賈敬若是有了孫子侄孫需要教養,哪怕是看在孫兒的麵子上,父子間的衝突都會淡一些,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賈珍實在不是塊成器的料,與其讓賈敬逼著他上進,自己左右為難,還不如將希望放在孫子輩的身上。
賈珍對此當然是沒意見,之前因著胡氏的緣故,他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並沒有什麽關心,就連問都很少問一句,等到挨了打之後身體疼痛,心思煩躁,對那奶娘抱著來給他請安的幼兒就更沒怎麽注意了;胡氏的反應則大不相同,得知獨子將被抱走之後,胡氏躲著人抱著孩子又痛哭了一場。
胡氏的奶娘看她哭得傷心,就說:“雖然老爺太太說是要將哥兒挪出去,但是房屋什麽的要收拾,侍候的丫鬟老媽子也要細細選擇,馬虎不得,該是沒那麽快就挪的。”
秋娘侍立一旁,一句“哥兒還小,若是病了,離不開奶奶,想必就暫時不用搬的”在嘴裏轉了又轉,磨了又磨,到底覺得不是味兒,隻閉了嘴一聲不吭;奶娘沒看到女兒的古怪,隻顧著安慰說:“奶奶也不要太傷心,哥兒養在太太那裏也是常常能見到的,再說了,母子連心,哥兒長大了,必定是孝順你的。”
胡氏拿帕子拭去淚珠,仍是哽咽不止:“奶媽,你不知道,我不是傷心,我是高興啊。”說著,又是痛哭起來。
賈蓉若是在她跟前長大,雖能承歡她膝下,胡氏卻是能看到那孩子的將來——不過又一個賈珍而已,被公公婆婆抱去教養的話,雖不能時時刻刻看見,卻能得他祖父母的看重,將來總能比他父親出息一些,自己下半輩子的依靠也更有著落一些。
不過胡氏沒想到,兒子被老爺太太抱走不久,另一邊,娘家也傳來了好消息——她的嫡親弟弟入了國子監。
說到胡氏娘家胡家,就不得不說一下胡氏的繼母李氏。胡氏生母去世之後父親續弦,這位繼母出身小吏之家,身份算不上多高,初入家門倒是表現的賢良淑德,但是等到生下了兒子之後,對於元配所出的胡氏姐弟,那就真的是能怎麽搓磨就怎麽搓磨了。
胡氏一個出了嫁的女兒,除了當初嫁入高門,嫁妝多了一點,別的自然是礙不到李氏的眼,但是胡氏的嫡親弟弟,李氏就真的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心想要除了去,又顧忌著繼子那嫁入了高門的姐姐,隻使盡了手段,也不想想自己的孩兒才那麽一丁點大,養不養得大還是兩說,就一心想著離間了那父子倆,好讓自己的兒子分那家產的大頭了;更不想想就算自己兒子順利長大了,父老子弱,舅家又不是什麽拿得出手的大戶人家,宗族之中,沒個兄弟照應,還不知道被人怎麽欺負呢!奈何世人多眼皮子淺,隻顧得當前,李氏過門數年,胡家大公子體弱多病的名聲就傳了出去,與此同時,李氏又仗著繼女那賈家少奶奶的名頭兒,合著娘家在外頭百般作耗,稍不如意,就吵上門來,胡氏為此多次被氣得倒仰,奈何在夫家根基不穩,娘家裏又有個弟弟在,投鼠忌器,左右為難,幾成心病。
胡氏的煩惱許夫人一直看在眼裏,但是本著觀察胡氏行事的意思直到最後才出手幹涉,一來許夫人出身大家,實在是看不上李氏那種既想殘害元配嫡子又想要賢良名兒的人,二來自己也比較滿意胡氏這個兒媳,這次因著自己的縱容,兒媳也算是受了委屈,總不能真讓她從此對賈家寒了心,三來賈家現在勢弱,若是胡家小子能有出息,孫兒有個有本事的舅舅也不吃虧。
以上種種,不過後話,當時朝堂,正是諸王爭嫡,滿堂風雨欲來,故而賈珍被打之後,一族兩府提心吊膽,唯恐被人抓了把柄,果不其然,此事不過兩日,朝中即有禦史風聞上奏,參寧國府賈敬、賈珍孝期飲酒宴樂,並賈珍淫辱母婢致其身死、寧國府仗勢強占良民田地等。
事情一出,寧榮兩府反倒是鬆了一口氣,賈敬再怎麽不待見賈珍,那也是他唯一的嫡子,不得不保,因此賈珍傷勢未好,就再被他老子一聲“孽障”綁在祠堂前,當著族老的麵請出家法,結結實實地打了一頓。隨後賈敬上書陳情,自辯稱責子是為其不好讀書、不知上進,有損家名,並駁孝期不謹、強占良田等罪名。
借口雖拙,奈何世間做父親的為了兒子不讀書而責打兒子,甚至將親生兒子打死的事兒從來不少有;又因著賈代化去世未久,賈代善之母老國公夫人尚在,聖上念著老臣,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本想輕輕放過,奈何參賈家的禦史有一姓木的,江寧出身,常以魏丞自比,是朝廷中出了名的頑固腦袋,人送雅號“木丞相”。先前他參賈家,折子隻被留中不發,賈敬自辯,同樣留中不發,木禦史大為惱怒,自認權貴當道,蒙蔽聖聽,自當為民請命,於是連夜奮筆疾書,上引經史,下援國律,洋洋灑灑萬言,幾乎把賈家說得人人得而誅之。折子再上,聖上一看,大笑問左右:“寧榮二公躍馬開疆之時,木頭禦史安在?”召來賈赦,不問其他,但問:“老太君可還安好?”即將木禦史折子擲給他,並聖旨一道,寧國府治家不嚴,罰俸三年。
這場賈珍好色鬧出來的危機,總算得以過去,其間種種煩憂和朝堂上的牽扯,著實不足為外人道。然而事情過去不久,另一個更讓人心煩意亂的事實擺在了賈赦麵前:他的老祖宗,是真的老了。
一直以來,在賈赦兄妹眼裏,老祖母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一直身體健朗的,然而一次嚴重的風寒之後,老人家就如同昔日的賈代化一樣,以一種明顯至極的速度衰老下去,老人平日裏的安穩生活,也被時不時的生病和苦汁子取代。
老國公夫人也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的狀況日下,在一次來勢洶洶的臥病中,老人家雖然有著丫鬟環繞,兒媳孫媳曾孫媳婦侍候,卻是唯恐自己突然就閉了眼,見不到孫子最後一麵,因此每每從睡夢中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問孫兒在不在。
終於有一天,老祖母將賈赦單獨叫到床前,對他說:“我這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怕是哪一天就撐不住了,別的我不擔心,唯有你們兄妹倆是我放心不下的。古書也說了,愛子孫則為之計長久,祖母雖是內宅婦人,卻也知道近來的朝廷多有風波,不宜久留,思來想去,也隻有這樣了,你明天就上書聖上,請辭歸家,為我侍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