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
袁紹、曹操二人一虛一實,但都切中了馬騰、韓遂之要害。
袁紹可以解決關中物資短缺的問題,而曹操則解決了馬騰、韓遂二人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
自從馬騰、韓遂領兵入長安之後,隻算是“占山為王”,但卻並沒有得到朝廷正式的任命,這也是二人一直比較關心的問題。
到底是賊是叛逆,還是正兒八經的經過朝廷的任命,這二者之中區別可大了!
這麽多年,馬騰、韓遂在關中一直得不到真正有用的人才,就算是二人加以厚賞,再怎麽禮賢下士,也並沒有什麽人前來投靠,其症結正在此處!
試想有幾個大才願意去追隨一個名不正言不順,將天子“趕出”長安的人呢?
曹操命鍾繇送來的這道詔書正是為馬騰、韓遂解決了這個問題。
前將軍雍州牧,總督關中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還有韓遂的後將軍兼涼州刺史。
大漢軍製,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之後便是前、後、左、右將軍!
前、後將軍按軍職來講已經是極其的高了,而還有一條,更令馬騰心動,那便是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是指馬騰可以自行開設府第,設置官吏。漢朝官製,唯有三公及大將軍可以開府,但是現在畢竟是亂世,所以曹操便從天子手中拿下了這道詔命。
名義上馬騰是前將軍,但加上開府,便已經等同與“公”一級別。
所謂“儀同三司”,是指儀仗等同於“三司”,“三司”即指太尉、司徒、司空,亦稱三公。
這一道詔命等於公告天下,承認馬騰據有關中的事實,但是名義上卻也還在天子治下。
曹操這一虛,與袁紹那一實,可謂是勢均力敵。
這就看馬騰、韓遂怎麽選了,當然也取決於二人對袁紹、曹操以及目前天下局勢的預判。
“文約意下如何?”馬騰問韓遂道。
韓遂也還有些搖擺不定,於是對馬騰說道:“不如明日再分別請二人入府,再聽聽他們怎麽說吧!”
第二日,荀諶再次被馬騰、韓遂請了過去,不過這次不是並沒有其他人在場,隻有馬騰、韓遂二人。
荀諶知道現在才是關鍵時候,見到馬騰、韓遂,荀諶於是行禮甚恭道:“二位將軍盛情,荀某不勝感激!今日再會,不知二位將軍是否已經有了決斷?”
馬騰看了看韓遂,繼而笑著對荀諶說道:“友若先生此言何意啊?”
荀諶正色道:“二位將軍不必再打啞謎,我與鍾元常兄所來為何,二位將軍必是洞若觀火!袁公遣在下來,就是想與二位將軍交個朋友!倘天下有變,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韓遂笑了笑說道:“友若先生快人快語,如此再好不過了!昨日呈上的禮單,我與騰公俱已看過!袁公待我等如此之厚,我關中感懷在心!在此先行謝過袁公美意!”
“既然如此,二位將軍何不就此與袁公攜手,共扶漢室,再造社稷,以成不世功名?”荀諶進一步說道。
馬騰並沒有表現出激動的情緒,反而平靜的問荀諶道:“話雖如此,但曹公亦是當時英雄,我等為何一定要與袁公攜手?”
這才是正題!馬騰、韓遂最想聽到的便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荀諶於是說道:“袁公雖於官渡折戟,但比之曹操依然占據上風。袁本初四世三公,名重九州,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反觀曹操,閹贅遺醜,多行不軌,天下同惡,既受漢王拔擢,反以兵戈相向,此反複小人,其勢豈能久持?此袁公名勝也!”
荀諶這是從袁紹與曹操二人的出身名望說出了二人的差別,這一點當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馬騰、韓遂二人聽了也不得不點頭表示同意。
荀諶於是接著說道:“初董卓篡逆,司空袁隗不懼兇慝,而以身殉難,義在千秋!袁公承家門遺風,以肅清天下,重振朝綱為誌。反觀曹操,實投機小人耳!竊據中原,屠戮名士,挾天子以令諸侯,擅斷萬機,視天子為掌中玩物,如此不忠之人,天下何人不得而誅之!此袁公義勝也!”
見馬騰、韓遂依舊沒有做出明確的反應,荀諶於是繼續說道:“袁公以一己之力,平定河北四州之地,可謂雄才大略矣!如今袁公無邊胡之患,戮力南向,眾誌成城!而曹操雖據兗、豫、徐三州,實乃四戰之地!江東孫氏,荊州劉表俱視曹操為仇讎,遲早必刀兵相向!諒曹操一人,如何能敵四方之眾?袁公雖折戟官渡,然根基未損,兵將猶在!待得一二年,袁公再挾四州之銳,傾兵南渡,必定推枯拉朽!一戰而功成!此袁公勢勝也!”
馬騰、韓遂聽了荀諶的話,默然不語,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從表麵上來看,荀諶的話似乎無懈可擊。
“二位將軍乃明智之士,當知君子不立危牆,更須知順天應命,方為上善之策!袁公三勝曹操,天下大局,期年必變!若二位將軍不能早做打算,又或者明珠暗投,那豈不將悔恨終身?”荀諶繼續遊說道。
然而馬騰、韓遂還是沒有任何態度展現,這很出乎荀諶的意料之外。
“二位將軍何故不語?”荀諶不禁問道。
馬騰於是說道:“友若先生所言可謂是振聾發聵,袁公既然有意結交我與文約,馬騰自然不能忤意!還請先生暫迴,容我與眾將商議商議!”
荀諶看著馬騰、韓遂二人臉上並沒有過多的情緒,自己也無法猜透這二人到底是何心思,於是隻好告辭,暫且迴到驛館等候消息。
荀諶走後,馬騰不禁感慨道:“荀諶這番名勝、義勝、勢勝之論,氣勢恢宏,但卻並沒有說中要害。袁紹固然強大,或許也能打敗曹操,但打敗曹操之後,袁紹將如何對待我二人卻沒有一字表示,這叫我如何決斷哪?”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荀諶自鄴城出來的時候,也曾問過袁紹這個問題,但是袁紹卻支支吾吾也不肯明言。既要想讓別人相助,卻不肯明言事成之後的利益分配,這讓荀諶始終是底氣不足,也可見袁紹其人貪而寡恩!
袁紹、曹操二人一虛一實,但都切中了馬騰、韓遂之要害。
袁紹可以解決關中物資短缺的問題,而曹操則解決了馬騰、韓遂二人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
自從馬騰、韓遂領兵入長安之後,隻算是“占山為王”,但卻並沒有得到朝廷正式的任命,這也是二人一直比較關心的問題。
到底是賊是叛逆,還是正兒八經的經過朝廷的任命,這二者之中區別可大了!
這麽多年,馬騰、韓遂在關中一直得不到真正有用的人才,就算是二人加以厚賞,再怎麽禮賢下士,也並沒有什麽人前來投靠,其症結正在此處!
試想有幾個大才願意去追隨一個名不正言不順,將天子“趕出”長安的人呢?
曹操命鍾繇送來的這道詔書正是為馬騰、韓遂解決了這個問題。
前將軍雍州牧,總督關中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還有韓遂的後將軍兼涼州刺史。
大漢軍製,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之後便是前、後、左、右將軍!
前、後將軍按軍職來講已經是極其的高了,而還有一條,更令馬騰心動,那便是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是指馬騰可以自行開設府第,設置官吏。漢朝官製,唯有三公及大將軍可以開府,但是現在畢竟是亂世,所以曹操便從天子手中拿下了這道詔命。
名義上馬騰是前將軍,但加上開府,便已經等同與“公”一級別。
所謂“儀同三司”,是指儀仗等同於“三司”,“三司”即指太尉、司徒、司空,亦稱三公。
這一道詔命等於公告天下,承認馬騰據有關中的事實,但是名義上卻也還在天子治下。
曹操這一虛,與袁紹那一實,可謂是勢均力敵。
這就看馬騰、韓遂怎麽選了,當然也取決於二人對袁紹、曹操以及目前天下局勢的預判。
“文約意下如何?”馬騰問韓遂道。
韓遂也還有些搖擺不定,於是對馬騰說道:“不如明日再分別請二人入府,再聽聽他們怎麽說吧!”
第二日,荀諶再次被馬騰、韓遂請了過去,不過這次不是並沒有其他人在場,隻有馬騰、韓遂二人。
荀諶知道現在才是關鍵時候,見到馬騰、韓遂,荀諶於是行禮甚恭道:“二位將軍盛情,荀某不勝感激!今日再會,不知二位將軍是否已經有了決斷?”
馬騰看了看韓遂,繼而笑著對荀諶說道:“友若先生此言何意啊?”
荀諶正色道:“二位將軍不必再打啞謎,我與鍾元常兄所來為何,二位將軍必是洞若觀火!袁公遣在下來,就是想與二位將軍交個朋友!倘天下有變,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韓遂笑了笑說道:“友若先生快人快語,如此再好不過了!昨日呈上的禮單,我與騰公俱已看過!袁公待我等如此之厚,我關中感懷在心!在此先行謝過袁公美意!”
“既然如此,二位將軍何不就此與袁公攜手,共扶漢室,再造社稷,以成不世功名?”荀諶進一步說道。
馬騰並沒有表現出激動的情緒,反而平靜的問荀諶道:“話雖如此,但曹公亦是當時英雄,我等為何一定要與袁公攜手?”
這才是正題!馬騰、韓遂最想聽到的便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荀諶於是說道:“袁公雖於官渡折戟,但比之曹操依然占據上風。袁本初四世三公,名重九州,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反觀曹操,閹贅遺醜,多行不軌,天下同惡,既受漢王拔擢,反以兵戈相向,此反複小人,其勢豈能久持?此袁公名勝也!”
荀諶這是從袁紹與曹操二人的出身名望說出了二人的差別,這一點當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馬騰、韓遂二人聽了也不得不點頭表示同意。
荀諶於是接著說道:“初董卓篡逆,司空袁隗不懼兇慝,而以身殉難,義在千秋!袁公承家門遺風,以肅清天下,重振朝綱為誌。反觀曹操,實投機小人耳!竊據中原,屠戮名士,挾天子以令諸侯,擅斷萬機,視天子為掌中玩物,如此不忠之人,天下何人不得而誅之!此袁公義勝也!”
見馬騰、韓遂依舊沒有做出明確的反應,荀諶於是繼續說道:“袁公以一己之力,平定河北四州之地,可謂雄才大略矣!如今袁公無邊胡之患,戮力南向,眾誌成城!而曹操雖據兗、豫、徐三州,實乃四戰之地!江東孫氏,荊州劉表俱視曹操為仇讎,遲早必刀兵相向!諒曹操一人,如何能敵四方之眾?袁公雖折戟官渡,然根基未損,兵將猶在!待得一二年,袁公再挾四州之銳,傾兵南渡,必定推枯拉朽!一戰而功成!此袁公勢勝也!”
馬騰、韓遂聽了荀諶的話,默然不語,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從表麵上來看,荀諶的話似乎無懈可擊。
“二位將軍乃明智之士,當知君子不立危牆,更須知順天應命,方為上善之策!袁公三勝曹操,天下大局,期年必變!若二位將軍不能早做打算,又或者明珠暗投,那豈不將悔恨終身?”荀諶繼續遊說道。
然而馬騰、韓遂還是沒有任何態度展現,這很出乎荀諶的意料之外。
“二位將軍何故不語?”荀諶不禁問道。
馬騰於是說道:“友若先生所言可謂是振聾發聵,袁公既然有意結交我與文約,馬騰自然不能忤意!還請先生暫迴,容我與眾將商議商議!”
荀諶看著馬騰、韓遂二人臉上並沒有過多的情緒,自己也無法猜透這二人到底是何心思,於是隻好告辭,暫且迴到驛館等候消息。
荀諶走後,馬騰不禁感慨道:“荀諶這番名勝、義勝、勢勝之論,氣勢恢宏,但卻並沒有說中要害。袁紹固然強大,或許也能打敗曹操,但打敗曹操之後,袁紹將如何對待我二人卻沒有一字表示,這叫我如何決斷哪?”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荀諶自鄴城出來的時候,也曾問過袁紹這個問題,但是袁紹卻支支吾吾也不肯明言。既要想讓別人相助,卻不肯明言事成之後的利益分配,這讓荀諶始終是底氣不足,也可見袁紹其人貪而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