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還是忍不住落到她的嘴上,一次比一次還要溫柔。
“看你迴來很想聽的樣子,”蕭玉珠忍不住笑了,“就有點不太想馬上說給你聽了。”
狄禹祥板著臉,眯眼看她,“我看你是想留在這個時候說……”
說著,手往她背後一伸,靈巧地扯開了她肚兜。
蕭玉珠咬著嘴,止著笑不語。
正當她以為他的手要往下伸的時候,卻見他的手突然伸到了她的胳肢窩……
她在一下巨驚之後,隨即因被撓到癢處,無法抑製地笑出聲來,她邊躲邊喘著氣笑著製止他,“大郎,大郎,莫要這般,這般,哈,哈,哈哈,大郎,莫要這般孩子氣。”
“嗯,是誰先孩子氣的?”狄禹祥見她的臉因激動喘出了一片緋紅的豔色,手下的動作停了,眼睛卻深沉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做到了。
四更完。
謝謝大家。
晚安。
☆、第139章
易國紀年四百二十七年年底,這是狄家一門在珍王轄地過的第四個年,他們於四百二十三年四月春闈後離京,至今離開京城已有四年半。
這年年後,來年開春,行隱寺那邊峻工,開始請佛法事,此事需比原定的要多出十萬兩銀子出來,佛前不易二價,主持提出後,狄禹祥從鐵礦那邊收迴了十萬兩銀,填進了行隱寺。
狄家現在已是不缺銀兩,狄禹祥來大冕不到五年,銀錢已不再是家中問題,他現在所要謀劃的是他的門生問題。
關西關東的官員之任雖是珍王一手把持,他隻是監察官,但狄禹祥在珍王所選之後,也提拔了些認在自己門下的門生,隻是珍王選過之後無大才,他在剩下的人裏剩了些比較挑眼的一些人,資質看起來平平之人也選了好幾個,隨後把他們放到了不打眼,但重握實權的小地方。
他左右都是給了人機會,也算得上是這些人的再造恩師,因眾多資質不是太出色的人裏,是他選擇了他們。
狄禹祥受舅兄指導影響頗深,這次毫不意外,把在京中從蕭知遠身上學到的那一些任人的手段用在了大冕三地。
不過,大方向上,他還是維持了一貫施恩但不挾恩的態度。
他遍地撒門生,但也不與這些人過多來往,除了公務,他與他們毫無私交,就是人家上門也不許家人接待,態度堪稱冷漠。
易修珍還當他這是怕他多想,多次跟他開口說他不必太忌諱,他不會把他想得結黨營私那麽不堪。
狄禹祥但笑不語。
而久而久之,關西官員也知道了他公事公辦的性情。
另外關東他送過去認了的門生,當地知州許晨是狄禹祥隨珍王攻打大穀時認識的舊交,那些門生掛了他狄大人的名號,他自然也也會關照一二,如此下來,狄禹祥認下的門生,倒無一人閑置,或大或小,都有官職在身。
“這隻是一個小步……”狄禹祥在家與妻子淡淡說,“大冕離京城太遠了,又是珍王轄地,有些事情,大冕是大冕,易國是易國,不能互通有無。”
等他迴去了,他這些門生,其實以後能派上的用場不大。
“比沒有要好,再說以後的事情也是說不定的,許是有用的。”蕭玉珠淡然微笑,溫和地說了一句。
鋪路這種事,多鋪些,比不鋪,少鋪在強。
“以後的事,難說。”狄禹祥想了想,笑道,“不過有幾個是偏才,隻要給了他們機會,能出一番大功績出來也未必不可能。”
“你說的是那位王姓子弟?”
“其中之一,”狄禹祥滿意頷首,“另還有數位。”
“白,萬,包?”蕭玉珠所說的都是她看過的,他加了粗筆下注的那幾位。
狄禹祥微笑點頭,臉上有著一種看出人是璞玉的欣然,“是,夫人利眼。”
蕭玉珠好笑,頓了一下道,“且看他們以後罷。”
狄禹祥想了一會,看著她的眼,又道,“他於我們無用也無妨,隻要他們有用就好。”
他雖有私心,但退一步說,隻要這些人各有成就,這已是能幫到不少百姓了,他就是用不到他們,百姓還是受惠了。
蕭玉珠一聽,嘴邊笑意加深,“也是,這是攢功德的事,你多做做。”
他做什麽,她都道好,總能為他找著道理出來,狄禹祥也是好笑,與她道,“我可有什麽做得不好的事?”
蕭玉珠見他說笑,佯裝認真地想了想,半會笑著搖了頭,“還真沒有。”
狄禹祥被她說得發笑起來,那哈哈大笑的樣子格外迷人。
**
這年五月,狄禹祥去了趟關東,兩個月後才迴關西,在此期間,關西關西又湧進了不入拖家帶口的勞工進來。
同時,大冕在半年期間,三百舉人在大冕,關西,關東三地任職為官,實地為官。
珍王傳令,今年大易的秋闈大冕也還是一樣會舉行,由此引發了不少書生湧入冕地,一時之間,不管在哪當官隻想著有官當就好的書生也好,還有想養家糊口的勞工也罷,全都往大冕行進,一時之間,湧來的人造成了大冕各地有種人滿為患之感。
此時的關西關東,與剛剛收複迴來時的景象截然不同,以前人丁稀少的城州真的熙熙攘攘了起來,叫賣聲四處各遍。
一個城州的繁榮,可由當地做生意的人的多寡完全可以看出。
商人趨利,想掙錢就得腦子活口舌好,這種人一旦多起來,一個地方就有了一半的熱鬧了,再加上前來買賣的百姓,這半分熱鬧就圓成了十分熱鬧。
這也引發了許多的人想做生意掙錢,有更多的人有了貨比三家的地方,能用最少的銀錢買到想要的東西,都費些腳程也不怕,有了這些人奔忙的身影,長期以往,維持的就是一個城州的長期繁榮。
狄禹祥受珍王之令與關東知州一起整改了關東的城府與當地縣鄉的一些官員就任和一些欲等解決的各種政事問題,而關東正麵麵臨大穀,除去關東的特產非常稀罕之外,它的地理優勢也非常明顯,關東許知州接受了他的意見後,僅在兩個月的短期之內,關東與大穀之間的官路打開,中原的兩家鏢局在關西落坐,大穀的新知州帶著大穀的那幾個首先向大易投誠的富商,前來買入關東特產的紅木和銅石……
狄禹祥迴來後,跟蕭玉珠坦言道,他都有些羨慕許知州,他落坐關東,簡直就是坐在了金窩銀窩裏,當這個知州一年到頭不用削尖腦袋去做太多事,就可天天坐在州衙堂座上數金錠子玩兒。
狄禹祥說是如此說,但他也沒閑著,他所在的關西不像關東可直接與大穀對接,還可通過大穀前往霽國之路通商,再一路向西,有不少小國可接納大易的大通,他雖離這兩地也不遠,但他的鐵礦和黑炭還是前往了內陸,與大冕的珍王府一道,前往中原之地開拓他們的商路,同時換取江南的絲綢瓷器進入大冕。
這年九月,大易開始秋闈,大冕同時進行,從去年到今年,狄禹祥物色了一年的關西新知州,也逐個由他開始向易修珍一個一個提起。
易修珍嫌他要走得太快,關西才剛剛起步,還需要由他經手穩兩年,但狄禹祥去意甚決,且提出的接任人選,也是拿得出手的,易修珍不得不考慮
他的意見,也真的考慮起了狄禹祥之請。
這年大冕的秋闈,狄禹祥依舊沒有出麵當明麵的主考官,仍自由另一主考官出麵替了此職,他則當起了私下的監察,在離開之前再替珍月選拔一次人才。
十月,秋闈結果出來,同時,關西真正的知州也任命了下來,此人乃珍王的同門師兄,梅花居士梅德鶴,梅家世代乃珍王忠臣,梅德鶴少時還有著幾分倨傲之氣,但中年之氣那股氣餡消失,跟在珍王身邊做了近十年家臣後,更是珍王左右缺一不可的左右手之一,珍王對他甚是看重,他也跟狄禹祥一同做過事,知狄禹祥用人風格,和他的處政手法,而他自己也很擅長用人,由他出任關西知州再合適不過。
十月底,狄禹祥帶著一家人準備離開關西,前往淮安老家過年。
這年,狄家長男狄長南年滿七歲,虛歲有八,其弟狄長生狄長息狄長福年滿四歲,虛歲有五……
狄禹祥虛齡二十八,其妻狄蕭氏蕭玉珠,虛年二十五。
**
從大冕到淮安,走旱路是最快的,在走之前,狄禹祥讓家裏的三十八護衛分為了兩隊,一隊二十人帶著一些家中物什前往京城,而另一隊十八人護著他們一家人迴淮安。
對於長路奔波迴老家過年,大人們所想的皆是辛苦,而小孩子們對於出遠門卻是最為興奮的,狄長南帶著弟弟們問了父親一百八十遍家裏祖父祖母是什麽樣的,叔叔們是不是跟他們長得像,迴了家,他是不是又要多幾個弟弟了……
狄禹鑫三兄弟皆已成親,這幾兄弟確實是為狄家又添了三子一女,長南身為家中長孫,他確實是又多了好幾個弟弟妹妹……
☆、第140章
狄家二郎狄禹鑫娶的是淮南原漕運把總,現升為衛千總之女陳芙蓉,如今他的嶽父陳鹹七品升至了六品,麾下統管近五百餘人,這是蕭知遠下江南的時候用舉賢不避親給他升的官。
三郎狄禹林則娶的是蘇安首富曾元石之女曾倩倩,其出嫁時的陪嫁曾元石沒給女兒什麽金銀,但給了五千畝良田,光每年收的佃銀就可讓女婿女兒伸直了腿躺在床上吃三輩子……
四郎狄禹晨是今年年中才娶的親,娶的是狄增故友顏子迴所托的孤女顏可怡,顏可怡年長狄禹晨兩歲,早已過及笄之年,狄增過問過四兒的意思後,就在故友咽氣之前給他們辦了喜事,狄家就又多了一對小夫妻。
二郎成親的時候,狄禹祥與蕭玉珠
尚還在家,三郎狄禹林娶曾家閨女的時候,因說親提親定親之事,還是來信過問過狄禹祥的,蕭玉珠也是送了大禮迴去,就是四郎這定婚成親匆促,蕭玉珠的禮是在八月收到信,才送了賀禮迴去,想來,在他們起程迴老家的十月底他們才收到他們送迴去的東西。
馬車走了一個來月五十個日子,快馬送迴去的家信已經有人收到,狄家二郎狄禹林在兄嫂還要行十天路程才到家的時候,就已經趕到了半路迎了他們。
兩兄弟一見,狄禹鑫看著兄長就是一揖到底,他性格隨了兄長的嚴謹,但兄長的那份隨意卻沒學到,見到兄長的時候身上的那些沉穩就少了一半,見過嫂子和他的四個侄兒後,狄禹鑫愣是拘束了好久,一臉刻板得比其父狄增有過之而無不及。
等行了一天後,這日行馬,萬分不自在的狄禹鑫偷偷去問兄長,“侄兒們是不是不歡喜我?”
長南他們看他們的二叔一臉嚴肅,自然不太敢親近,狄禹祥聽到二弟擔心的問話,他把長南提了出來,放到了他的馬上,隨即拿馬鞭抽了他們的馬兒一記,“叔侄倆玩會去。”
馬蹄一撒,狄禹鑫忙不迭地摟緊了懷中的侄兒,長南在他懷裏笑道了聲“極好”,笑著與二叔縱馬去了。
蕭玉珠掀開簾子往外一看,小二郎他們幾個都睜著羨慕的眸子,往馬屁股看去……
這般玩法,也隻有他們哥哥能玩了。
他們就是被爹爹抱在馬上,不一會兒就要被抱下來。
**
狄趙氏這幾天都睡不安穩,天還沒亮就會醒來,然後睡意全無,披了衣裳下地走走,最終還還是會自己去偏屋點亮燈,去做會衣裳。
她給大兒那幾個孫子在這段時日,又各給他們都做了一身新的出來。
現在家中比以前要好過多了,兒媳婦們帶的侍候的人,比他們家裏一家人的人還要多,二媳婦生第一個的時候,還需她操操心,但生完也就不用她操心了,等三媳婦一進門,帶的婆子比她還能幹,狄越氏更是操不了什麽心,坐月子的時候她也就下廚給三媳婦煮過幾次雞湯,費事的都讓下人做了。
新四媳婦也是個乖巧懂事的,平日還陪著她做做針線活,給她添添熱茶,貼心得很。
狄趙氏從沒這麽閑過,但也從沒這麽慌過。
她本來想著適應適應就好了,可還沒等適應,收到大兒要迴家過年的信,她這顆慌著的心就更慌了,自打收到
信的那天起,她就沒怎麽睡過好覺,日盼夜盼,但願人能快快平安迴到眼前就好。
狄增打她一醒來就醒來了,候了一會,見她沒迴床上,聽到門聲一響,他就知老妻是偏屋幹什麽去了。
他披衣下了床,去了偏屋,也沒勸她,就著偏屋裏的那張榻床繼續睡。
狄趙氏知道勸他不聽,給他蓋好了棉被,又叫了緊隨而來的下人迴去好好歇息,這又在燈光下,一針一線地縫了起來。
又待幾日,這一大早就有人跑進了府報了信,說大公子爺的馬車明日中午就能進淮安城了,狄趙氏一聽,放了手中的活汁,激動得在大冬天的額頭上都冒出了細汗,她叫了蘇婆婆過來,讓她陪她去集市裏買雞鴨魚肉。
二媳婦陳芙蓉得信早早就小跑了過來,恰好聽到此話,她忙道,“娘,這些家中都有,我早備好了。”
“我去,我去上一趟,自己挑挑,你大哥大嫂啊,最喜我挑的菜……”狄趙氏拉過她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你若得空,也陪娘一塊兒去。”
“誒。”陳芙蓉眉開眼笑地應了一聲,她最喜歡婆婆什麽事都攤開來跟她說,好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點也不鬧心。
那廂曾倩倩也是匆匆忙忙來了婆婆的屋子,他們家沒什麽早請晚請的規矩,就是公公婆婆希望一家人至少每天那頓晚膳是一起用的,別的時候都隨他們各小家自己看著辦,她都不管她們。
由此有個好處,那就是她們不用成天侍候婆婆,省許多事,也就多了時辰忙夫郎孩子的事,得空了,還能偷得半日閑,但這也有個壞處,婆婆這有什麽事了,如果她不說,他們也無從知曉,所以曾倩倩自一嫁進來就令著自家帶的下人看著婆婆這邊點,有什麽事趕緊給她通報一聲,她好過來幫點忙。
但她就是布了耳目,也是處處不如院子就在婆婆院子隔壁的二嫂快,每次一來都要落後她一大步,這次她得信就撒腿跑出了屋,連屋內哭出聲來的女兒也沒留住她的腳步,饒是如此,也還是落了二嫂一大步,她不由有些失望,眼
“看你迴來很想聽的樣子,”蕭玉珠忍不住笑了,“就有點不太想馬上說給你聽了。”
狄禹祥板著臉,眯眼看她,“我看你是想留在這個時候說……”
說著,手往她背後一伸,靈巧地扯開了她肚兜。
蕭玉珠咬著嘴,止著笑不語。
正當她以為他的手要往下伸的時候,卻見他的手突然伸到了她的胳肢窩……
她在一下巨驚之後,隨即因被撓到癢處,無法抑製地笑出聲來,她邊躲邊喘著氣笑著製止他,“大郎,大郎,莫要這般,這般,哈,哈,哈哈,大郎,莫要這般孩子氣。”
“嗯,是誰先孩子氣的?”狄禹祥見她的臉因激動喘出了一片緋紅的豔色,手下的動作停了,眼睛卻深沉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做到了。
四更完。
謝謝大家。
晚安。
☆、第139章
易國紀年四百二十七年年底,這是狄家一門在珍王轄地過的第四個年,他們於四百二十三年四月春闈後離京,至今離開京城已有四年半。
這年年後,來年開春,行隱寺那邊峻工,開始請佛法事,此事需比原定的要多出十萬兩銀子出來,佛前不易二價,主持提出後,狄禹祥從鐵礦那邊收迴了十萬兩銀,填進了行隱寺。
狄家現在已是不缺銀兩,狄禹祥來大冕不到五年,銀錢已不再是家中問題,他現在所要謀劃的是他的門生問題。
關西關東的官員之任雖是珍王一手把持,他隻是監察官,但狄禹祥在珍王所選之後,也提拔了些認在自己門下的門生,隻是珍王選過之後無大才,他在剩下的人裏剩了些比較挑眼的一些人,資質看起來平平之人也選了好幾個,隨後把他們放到了不打眼,但重握實權的小地方。
他左右都是給了人機會,也算得上是這些人的再造恩師,因眾多資質不是太出色的人裏,是他選擇了他們。
狄禹祥受舅兄指導影響頗深,這次毫不意外,把在京中從蕭知遠身上學到的那一些任人的手段用在了大冕三地。
不過,大方向上,他還是維持了一貫施恩但不挾恩的態度。
他遍地撒門生,但也不與這些人過多來往,除了公務,他與他們毫無私交,就是人家上門也不許家人接待,態度堪稱冷漠。
易修珍還當他這是怕他多想,多次跟他開口說他不必太忌諱,他不會把他想得結黨營私那麽不堪。
狄禹祥但笑不語。
而久而久之,關西官員也知道了他公事公辦的性情。
另外關東他送過去認了的門生,當地知州許晨是狄禹祥隨珍王攻打大穀時認識的舊交,那些門生掛了他狄大人的名號,他自然也也會關照一二,如此下來,狄禹祥認下的門生,倒無一人閑置,或大或小,都有官職在身。
“這隻是一個小步……”狄禹祥在家與妻子淡淡說,“大冕離京城太遠了,又是珍王轄地,有些事情,大冕是大冕,易國是易國,不能互通有無。”
等他迴去了,他這些門生,其實以後能派上的用場不大。
“比沒有要好,再說以後的事情也是說不定的,許是有用的。”蕭玉珠淡然微笑,溫和地說了一句。
鋪路這種事,多鋪些,比不鋪,少鋪在強。
“以後的事,難說。”狄禹祥想了想,笑道,“不過有幾個是偏才,隻要給了他們機會,能出一番大功績出來也未必不可能。”
“你說的是那位王姓子弟?”
“其中之一,”狄禹祥滿意頷首,“另還有數位。”
“白,萬,包?”蕭玉珠所說的都是她看過的,他加了粗筆下注的那幾位。
狄禹祥微笑點頭,臉上有著一種看出人是璞玉的欣然,“是,夫人利眼。”
蕭玉珠好笑,頓了一下道,“且看他們以後罷。”
狄禹祥想了一會,看著她的眼,又道,“他於我們無用也無妨,隻要他們有用就好。”
他雖有私心,但退一步說,隻要這些人各有成就,這已是能幫到不少百姓了,他就是用不到他們,百姓還是受惠了。
蕭玉珠一聽,嘴邊笑意加深,“也是,這是攢功德的事,你多做做。”
他做什麽,她都道好,總能為他找著道理出來,狄禹祥也是好笑,與她道,“我可有什麽做得不好的事?”
蕭玉珠見他說笑,佯裝認真地想了想,半會笑著搖了頭,“還真沒有。”
狄禹祥被她說得發笑起來,那哈哈大笑的樣子格外迷人。
**
這年五月,狄禹祥去了趟關東,兩個月後才迴關西,在此期間,關西關西又湧進了不入拖家帶口的勞工進來。
同時,大冕在半年期間,三百舉人在大冕,關西,關東三地任職為官,實地為官。
珍王傳令,今年大易的秋闈大冕也還是一樣會舉行,由此引發了不少書生湧入冕地,一時之間,不管在哪當官隻想著有官當就好的書生也好,還有想養家糊口的勞工也罷,全都往大冕行進,一時之間,湧來的人造成了大冕各地有種人滿為患之感。
此時的關西關東,與剛剛收複迴來時的景象截然不同,以前人丁稀少的城州真的熙熙攘攘了起來,叫賣聲四處各遍。
一個城州的繁榮,可由當地做生意的人的多寡完全可以看出。
商人趨利,想掙錢就得腦子活口舌好,這種人一旦多起來,一個地方就有了一半的熱鬧了,再加上前來買賣的百姓,這半分熱鬧就圓成了十分熱鬧。
這也引發了許多的人想做生意掙錢,有更多的人有了貨比三家的地方,能用最少的銀錢買到想要的東西,都費些腳程也不怕,有了這些人奔忙的身影,長期以往,維持的就是一個城州的長期繁榮。
狄禹祥受珍王之令與關東知州一起整改了關東的城府與當地縣鄉的一些官員就任和一些欲等解決的各種政事問題,而關東正麵麵臨大穀,除去關東的特產非常稀罕之外,它的地理優勢也非常明顯,關東許知州接受了他的意見後,僅在兩個月的短期之內,關東與大穀之間的官路打開,中原的兩家鏢局在關西落坐,大穀的新知州帶著大穀的那幾個首先向大易投誠的富商,前來買入關東特產的紅木和銅石……
狄禹祥迴來後,跟蕭玉珠坦言道,他都有些羨慕許知州,他落坐關東,簡直就是坐在了金窩銀窩裏,當這個知州一年到頭不用削尖腦袋去做太多事,就可天天坐在州衙堂座上數金錠子玩兒。
狄禹祥說是如此說,但他也沒閑著,他所在的關西不像關東可直接與大穀對接,還可通過大穀前往霽國之路通商,再一路向西,有不少小國可接納大易的大通,他雖離這兩地也不遠,但他的鐵礦和黑炭還是前往了內陸,與大冕的珍王府一道,前往中原之地開拓他們的商路,同時換取江南的絲綢瓷器進入大冕。
這年九月,大易開始秋闈,大冕同時進行,從去年到今年,狄禹祥物色了一年的關西新知州,也逐個由他開始向易修珍一個一個提起。
易修珍嫌他要走得太快,關西才剛剛起步,還需要由他經手穩兩年,但狄禹祥去意甚決,且提出的接任人選,也是拿得出手的,易修珍不得不考慮
他的意見,也真的考慮起了狄禹祥之請。
這年大冕的秋闈,狄禹祥依舊沒有出麵當明麵的主考官,仍自由另一主考官出麵替了此職,他則當起了私下的監察,在離開之前再替珍月選拔一次人才。
十月,秋闈結果出來,同時,關西真正的知州也任命了下來,此人乃珍王的同門師兄,梅花居士梅德鶴,梅家世代乃珍王忠臣,梅德鶴少時還有著幾分倨傲之氣,但中年之氣那股氣餡消失,跟在珍王身邊做了近十年家臣後,更是珍王左右缺一不可的左右手之一,珍王對他甚是看重,他也跟狄禹祥一同做過事,知狄禹祥用人風格,和他的處政手法,而他自己也很擅長用人,由他出任關西知州再合適不過。
十月底,狄禹祥帶著一家人準備離開關西,前往淮安老家過年。
這年,狄家長男狄長南年滿七歲,虛歲有八,其弟狄長生狄長息狄長福年滿四歲,虛歲有五……
狄禹祥虛齡二十八,其妻狄蕭氏蕭玉珠,虛年二十五。
**
從大冕到淮安,走旱路是最快的,在走之前,狄禹祥讓家裏的三十八護衛分為了兩隊,一隊二十人帶著一些家中物什前往京城,而另一隊十八人護著他們一家人迴淮安。
對於長路奔波迴老家過年,大人們所想的皆是辛苦,而小孩子們對於出遠門卻是最為興奮的,狄長南帶著弟弟們問了父親一百八十遍家裏祖父祖母是什麽樣的,叔叔們是不是跟他們長得像,迴了家,他是不是又要多幾個弟弟了……
狄禹鑫三兄弟皆已成親,這幾兄弟確實是為狄家又添了三子一女,長南身為家中長孫,他確實是又多了好幾個弟弟妹妹……
☆、第140章
狄家二郎狄禹鑫娶的是淮南原漕運把總,現升為衛千總之女陳芙蓉,如今他的嶽父陳鹹七品升至了六品,麾下統管近五百餘人,這是蕭知遠下江南的時候用舉賢不避親給他升的官。
三郎狄禹林則娶的是蘇安首富曾元石之女曾倩倩,其出嫁時的陪嫁曾元石沒給女兒什麽金銀,但給了五千畝良田,光每年收的佃銀就可讓女婿女兒伸直了腿躺在床上吃三輩子……
四郎狄禹晨是今年年中才娶的親,娶的是狄增故友顏子迴所托的孤女顏可怡,顏可怡年長狄禹晨兩歲,早已過及笄之年,狄增過問過四兒的意思後,就在故友咽氣之前給他們辦了喜事,狄家就又多了一對小夫妻。
二郎成親的時候,狄禹祥與蕭玉珠
尚還在家,三郎狄禹林娶曾家閨女的時候,因說親提親定親之事,還是來信過問過狄禹祥的,蕭玉珠也是送了大禮迴去,就是四郎這定婚成親匆促,蕭玉珠的禮是在八月收到信,才送了賀禮迴去,想來,在他們起程迴老家的十月底他們才收到他們送迴去的東西。
馬車走了一個來月五十個日子,快馬送迴去的家信已經有人收到,狄家二郎狄禹林在兄嫂還要行十天路程才到家的時候,就已經趕到了半路迎了他們。
兩兄弟一見,狄禹鑫看著兄長就是一揖到底,他性格隨了兄長的嚴謹,但兄長的那份隨意卻沒學到,見到兄長的時候身上的那些沉穩就少了一半,見過嫂子和他的四個侄兒後,狄禹鑫愣是拘束了好久,一臉刻板得比其父狄增有過之而無不及。
等行了一天後,這日行馬,萬分不自在的狄禹鑫偷偷去問兄長,“侄兒們是不是不歡喜我?”
長南他們看他們的二叔一臉嚴肅,自然不太敢親近,狄禹祥聽到二弟擔心的問話,他把長南提了出來,放到了他的馬上,隨即拿馬鞭抽了他們的馬兒一記,“叔侄倆玩會去。”
馬蹄一撒,狄禹鑫忙不迭地摟緊了懷中的侄兒,長南在他懷裏笑道了聲“極好”,笑著與二叔縱馬去了。
蕭玉珠掀開簾子往外一看,小二郎他們幾個都睜著羨慕的眸子,往馬屁股看去……
這般玩法,也隻有他們哥哥能玩了。
他們就是被爹爹抱在馬上,不一會兒就要被抱下來。
**
狄趙氏這幾天都睡不安穩,天還沒亮就會醒來,然後睡意全無,披了衣裳下地走走,最終還還是會自己去偏屋點亮燈,去做會衣裳。
她給大兒那幾個孫子在這段時日,又各給他們都做了一身新的出來。
現在家中比以前要好過多了,兒媳婦們帶的侍候的人,比他們家裏一家人的人還要多,二媳婦生第一個的時候,還需她操操心,但生完也就不用她操心了,等三媳婦一進門,帶的婆子比她還能幹,狄越氏更是操不了什麽心,坐月子的時候她也就下廚給三媳婦煮過幾次雞湯,費事的都讓下人做了。
新四媳婦也是個乖巧懂事的,平日還陪著她做做針線活,給她添添熱茶,貼心得很。
狄趙氏從沒這麽閑過,但也從沒這麽慌過。
她本來想著適應適應就好了,可還沒等適應,收到大兒要迴家過年的信,她這顆慌著的心就更慌了,自打收到
信的那天起,她就沒怎麽睡過好覺,日盼夜盼,但願人能快快平安迴到眼前就好。
狄增打她一醒來就醒來了,候了一會,見她沒迴床上,聽到門聲一響,他就知老妻是偏屋幹什麽去了。
他披衣下了床,去了偏屋,也沒勸她,就著偏屋裏的那張榻床繼續睡。
狄趙氏知道勸他不聽,給他蓋好了棉被,又叫了緊隨而來的下人迴去好好歇息,這又在燈光下,一針一線地縫了起來。
又待幾日,這一大早就有人跑進了府報了信,說大公子爺的馬車明日中午就能進淮安城了,狄趙氏一聽,放了手中的活汁,激動得在大冬天的額頭上都冒出了細汗,她叫了蘇婆婆過來,讓她陪她去集市裏買雞鴨魚肉。
二媳婦陳芙蓉得信早早就小跑了過來,恰好聽到此話,她忙道,“娘,這些家中都有,我早備好了。”
“我去,我去上一趟,自己挑挑,你大哥大嫂啊,最喜我挑的菜……”狄趙氏拉過她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你若得空,也陪娘一塊兒去。”
“誒。”陳芙蓉眉開眼笑地應了一聲,她最喜歡婆婆什麽事都攤開來跟她說,好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點也不鬧心。
那廂曾倩倩也是匆匆忙忙來了婆婆的屋子,他們家沒什麽早請晚請的規矩,就是公公婆婆希望一家人至少每天那頓晚膳是一起用的,別的時候都隨他們各小家自己看著辦,她都不管她們。
由此有個好處,那就是她們不用成天侍候婆婆,省許多事,也就多了時辰忙夫郎孩子的事,得空了,還能偷得半日閑,但這也有個壞處,婆婆這有什麽事了,如果她不說,他們也無從知曉,所以曾倩倩自一嫁進來就令著自家帶的下人看著婆婆這邊點,有什麽事趕緊給她通報一聲,她好過來幫點忙。
但她就是布了耳目,也是處處不如院子就在婆婆院子隔壁的二嫂快,每次一來都要落後她一大步,這次她得信就撒腿跑出了屋,連屋內哭出聲來的女兒也沒留住她的腳步,饒是如此,也還是落了二嫂一大步,她不由有些失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