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的辦公會,派扶貧工作隊一事,與會者齊刷刷讚成。經過一天緊張的籌備,扶貧工作隊在第二天上午,乘坐一輛卡車,按計劃進駐李莊村。
卡車在村委會門前停下,朱軍、李桂明一行人下了車。除了幾個調皮的小孩來看熱鬧外, 連一個成年的影子也不見.
李莊村委會兩年前就解散了。期間,也選過幾迴村長,可每一個人幹不了兩天,就堅決不幹了。以至於,村委會的院牆倒塌沒人問,滿院雜草叢生沒人管。兩間北屋有框無門,西屋連門框也不知去向。
胡明見朝屋內瞧了一眼,發現裏麵盡是糞便,忙嚷嚷著退了出來:“這哪是村委會,簡直就是廁所。”
朱軍他們站在門口看了看紛紛搖頭,糞便滿地,蛛網滿屋,屋頂還開了天窗。兩邊的門框上,新貼著這樣的一個紙條:“工作組從這裏滾迴去,李莊的百姓不歡迎。”
胡明見伸手要去撕,李桂明製止:“趙股長,先別撕。”
朱軍無可奈何地笑了笑:“這正好提醒我們工作不好做啊。如果有像機把它照下來就好屍,做個活教材。”
畢作先說: “巧了, 我提包裏真有個像機, 是準備去黃河故道拍照片的.” 他說著從提包內拿出相機.
“是嗎? 太巧了.”
畢作先對著紙條 “哢嚓”拍了兩張。
李桂明從車上拿下兩把鐵鍁:“來吧,別猶豫了,趕快行動,打掃衛生。”
胡明見搶過鐵鍁。李桂明說:“先把幹屎鏟出去,沒幹的在院子裏鏟點土,再撮出去。”
幾個人立刻動手幹了起來,不遠處的幾個人邊看邊笑著。
此時,看熱鬧中的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調皮地說:“哎,那房子可是我們的茅房!你們占了,俺們去哪裏拉屎?”幾個小孩格格地笑著附和:“就是哦,就是哦!”
李桂明半是打趣半是威嚇地說:“你們幾個膽子不小!跑到村委會拉屎撒尿,如果再來,看我不把你們的小幾幾給割了!”李桂明說著,假裝伸出手去抓他們。
幾個小家夥撒腿跑開了。 此時,忽見一位中年男子從村委會前急匆匆走過,對村委會對麵的那家人喊道:“天柱,王奶奶的屋牆要倒了,快幫著搬東西去。”
那幾個小家夥馬上轉過頭,嘁嘁喳喳叫開了:“王奶奶家的房要倒了,看看去,看看去!”
朱軍聞聽急問中年人:“喂,老鄉,誰家的屋要倒了?”
“王蓮家的。”那人頓了頓,有些不情願地迴答。
朱軍聽了,忽然想起來,那次去王奶奶家看到那土牆確實有些酥了,後牆也裂了口子。他馬上招唿道:“老李,咱們去看看。”
幾個人小跑著趕過去,一路上遇著不少壯勞力往同一個方向跑去。老遠,就聽見王奶奶的哭聲。進了院子,院子裏已經堆了幾樣東西,幾個年輕人正從屋內向外搬東西。
朱軍他們忙加入進去,後牆裂縫處已是落土簌簌。幸好屋內己沒有多少東西,隻剩下兩張破床了。朱軍說:“動靜輕點,快把床架出去!”
兩個人手忙腳亂地先架出了一個小床。
四個人忙著去抬那架東山牆與後牆拐角處的大床,另一個人先把床踏扛出去了,但這大床隻被挪動了幾步,就壓得眾人動彈不得。
原來這是土改時分得的地主財產。盡管有的地方漆麵有磨損,但整體依然完好。床腳是翹起的花瓣狀,床的正麵床板往下是一麵整塊木板雕刻的床圍,幾塊排列整齊的格子裏,雕刻有喜鵲登枝、牡丹富貴、金雞報曉、百鳥朝鳳等吉祥圖案。床圍上方床板的位置,雕刻的是水紋鑲嵌榆葉的圖案。床的四角豎有四根碗口粗的床柱,堅實地撐起四角以及頂部鏤空的床頂。不知何時,王家將上層建築從床欄處鋸掉,就像一顆大樹被砍去了頭顱,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氣派與凝重。即使這樣一張失去完整的木床,又有兩個人過來幫手,才重有抬起來。但這張床過於寬大,橫著根本出不去門,隻得把它豎起來。床的一半在屋內一般在屋外的當口,後牆轟然倒塌。在屋內的兩個人聽到響聲,即刻躲到床圍下。隻聽一連串響聲在頭頂響起,床圍下的人卻安然無恙。
而王奶奶聽到響聲,知道房子己倒,索性放聲大哭:“老天爺,你讓俺咋活呢?”
朱軍忙安慰她:“大娘你放心,隻要有共產黨在,就有你吃的住的。”
老太太抽抽噎噎停住了哭聲,問:“你是誰呀?”
李桂明上前扶住王奶奶,對他說:“大娘,他是縣委的朱書記。”
“啊!”老太太伸出兩隻手摸索著:“你說的就是前幾天家裏來看俺的那個朱書記?”
“對,就是他。”
“俺的青天大老爺,你咋來的這麽巧?”王奶奶激動地伸出手,想摸出那個是朱軍。
“俺是專門來扶貧的。正遇上你家裏出了這煩心事。”朱軍走上前拉住老太太的手。
老太太還是有點不明白:“富是富,貧是貧,啥叫扶貧?”
“扶貧就是幫助你們貧困的人家富裕起來。”
“娘嘞,咋有這好事?”老太太有些不相信。
“大娘,都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讓大家受窮了。幫大家富起來是我們的責任。”
“要真是那樣就好了。”王奶奶說著抹起了眼淚。
“你老人家眼睛不好,別哭了。”朱軍勸道。
“哎,再破也是個家呀!這一倒,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這可咋辦呢?”老太太見到了親人,話語稠密的訴起苦來。
“大娘,不妨事,過兩天我們就想辦法給你建兩間新房子。新房子建好前,你先跟我們一塊住。”朱軍安慰道。
“跟你們住,住到縣城去?”老太太不明就裏。
朱軍笑了:“我們現在住村委會,你就和我們一起住村委會。”
老太太的臉上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朱軍對她說:“王奶奶,你現在就跟我們去村委會吧?”
“行!”老太太痛快地答應著。
朱軍又問:“王蓮哪去了?怎麽不在家?”
“她去鎮上了,哎,她剛走,有個鄰居來串門,看到後牆縫裂大了直往下掉土,叫我趕緊出來。要不,我這把老骨頭也隨兒子去了。”老太太說著又哭起來。
“大娘,別傷心了,先去村委會吧。”
“家裏的東西,一會派車一趟就拉過去了。”李桂明補充說。
老太太一路拉著朱軍的手,舍不得讓他離開,問這問那。
剛安頓好老太太的住處,王蓮就急急忙忙地追來了。她看看奶奶平安無事,東西也放好了,眼睛有些濕潤,嘴裏一連聲說著:“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等收拾利索,已是中午時今。李桂明吩咐胡明見去提點水洗洗手,準備做飯。
胡明見提遛個塑料桶出去了,那桶在他手裏左右晃蕩著。
可過了一會,他抓著桶沿,氣鼓鼓地迴來了,空著桶去又空著桶迴來了。他忿忿地說:“李縣長,我可沒本事弄到水了。不是關門閉戶,任憑你喊破嗓子也不開門。即使開了門,你說打點水,他說自己壓吧,可又不給你壓水把。這不是明裏暗裏給你做對嘛?”
“老李,這個問題咱們己估計到了,可怎麽就忘了帶水了?”朱軍問。
“咳,這事怪我。來時還想著弄水,可一忙給忘了,幹脆開車去鄰村拉兩桶算了。”李桂明說。
在西屋的王蓮聽到後,忙說:“別費事了,到我家提吧。”
“這不就解決了嘛,我跟王蓮去提水吧。” 畢作先邊說邊拿起桶.
“走吧,我把我家的桶也拿上。”王蓮招唿道。
那邊去提水,這邊胡明見就開始收拾做飯的家夥,他把從城裏帶來的煤氣罩用磚頭先簡單地支起來,把方便麵拿了出來。水提來後,先燒了一壺開水,然後開始煮方便麵。李莊的水乍一喝不僅澀而且還有一股怪味,胡明見是個直言快語的人,他剛喝了一口就嚷嚷道,“這水咋這個味,太難喝了?我看咱們燒開水還是帶點自來水吧。”
朱軍嚐了一口,立即批評他說:“老胡,這李莊村的人們祖祖輩輩都喝這水,他們能喝,為什麽我們不能喝呢,你要搞清,咱們來的目地就是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難,如果有這種思想你下午就可以迴去了。”
胡明見知道自己說錯了,慚愧地承認道:“朱書記,你批評的對,以後一定注意。我向你保證決不給咱共產黨丟臉。”
朱軍滿意地點點頭:“對不起,明見同誌,我剛才有些衝動,我非常讚成你最後說得這句話,大家隻要能明白我們是代表全縣6萬多共產黨員來的,就知道我們肩上的重量了,我們下來就是要縮短和百姓的距離,讓他們感覺到共產黨就是他們服務的,處處要以人民公仆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所以我們無論是說一句話或幹某一件事它都代表著咱們黨員的形象。好啦,大家也餓了,快下方便麵吧。”
麵很快下好了,他們首先給老太太和王蓮盛了兩大碗,老太太不勝感激她說了一句:“如果你們早來就好了。”
下午,他們的任務是繼續打掃衛生,安排做飯和睡覺的地方,整整又忙乎了一下午,直到天黑,總算有了著落。可是沒電,原來的電線也不知是誰就在他們來以前給剪了,並發出話來不準任何人給工作隊接電,幸虧他們早有準備,來時就買了兩捆蠟燭。
到了晚上,王老太太為了感謝他們,晚飯非讓王蓮做疙瘩湯不可。老太太說:“你們在城裏吃慣了大魚大肉,今晚就讓你們嚐一嚐俺孫女的手藝。”也許正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別看王蓮年紀不大,可拌出的疙瘩像米粒一般勻稱。煮出的疙瘩湯既不過淡,又不過濃,粘稠適中,兼具米粥的糯軟與麵疙瘩的筋道。老李,李桂明一邊喝一邊誇讚:“這哪是疙瘩湯,就是米粥嘛。”故道不產稻米,吃米飯喝米粥在當時是很讓人羨慕的事情,李桂明的說法是很高的讚譽。
王蓮高興地說:“那你就多喝點。”
“還說呢,已經喝撐了。我晚上從來都是喝兩碗,今個喝了三碗。”李桂明拍著鼓脹的肚子說。
“這攪疙瘩的技術,是不是奶奶教你的?”朱軍問。
王奶奶放下碗說:“我沒教過她,不過,我眼沒瞎之前,也能攪這麽勻。”
“我看奶奶做過,就學會了。”王蓮解釋。
“嗬,真是又聰明又能幹。”
再說吳鬆林昨晚將朱軍請到家裏,吃飯隻不過是一個由頭。他是想在這種同學加同事的溫情氛圍下,勸說朱軍放棄調查化工廠集資和一些他所謂不可理解的事情。可朱軍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思。反而政府大樓又要停工,吳鬆林頗為失望。第二天,他從縣城去了彭州市。到了彭州以後,他沒住常住的雲龍賓館,而是選擇了離丁小川家較近的濱河賓館。吳鬆林住進去,就沒有再出賓館的大門。故道離彭州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每天來彭州辦事的故道幹部百姓人來人往,吳鬆林不想有人看見他,就耐著性子窩在了賓館裏。眼看要到中午了,他給丁小川家裏打了個電話,小保姆接過後,轉給了丁小川的愛人。吳鬆林在電話裏說要到家裏去看丁書記,對方說丁小川中午不會迴來,並邀請他到家裏吃飯,吳鬆林推托說,正巧有朋友說要一起吃飯就不去了。等晚上再登門拜訪。簡單說了幾句就掛斷了電話。吳鬆林隨即下到賓館的餐廳,點了兩個菜,要了瓶啤酒,獨自吃喝起來。這是他擔任梨樹鎮鎮長以來,吃的最簡單的一次。平時,他可以輕輕鬆鬆解決半斤白酒,一瓶啤酒對他太小兒科了,想想晚上要去見丁小川,他還是打消了喝白酒的念頭。萬一喝過了頭,醉醺醺地去到書記家裏,豈不掃興出醜!
吃過午飯,吳鬆林隻好百無聊賴地迴到房間去午睡。
午睡醒來,也才兩點多。實在無事可幹,他順手打開電視。這又想起,自己不知有多長時間沒有看過電視了,每天都是開會聽匯報吃飯應酬,很少有晚上九點之前進家門的時候。電視新聞裏,都是一些鼓舞人心的好消息。那裏建了橋鋪了路修了廣場,農民增收產品出口,倒是國際上不平靜,什麽火車相撞,大樓著火,恐怖爆炸,劫持人質。對比國內的大好形勢,故道接二連三地出事,上訪靜坐,農民死傷。吳鬆林有些懊惱,是不是流年不利,自己的仕途走到頭了?如今,自己就像被困住一般,等著別人恩賜般的召喚。吳鬆林愈想愈憋悶,摁著遙控器不停地換台,除了新聞,就是那些古裝電視劇舞槍弄棒裝神弄鬼,什麽愛情連續劇花前月下哭哭啼啼,大把大把的時間都在卿卿我我,似乎生活隻是一場接一場的戀愛。而他吳鬆林不僅縣委書記的交椅沒坐上,縣長的位子也岌岌可危。真是黴運當頭,心力交瘁。
好不容易捱到下午四點,吳鬆林剛出賓館門口,就有一輛出租車停到了身邊。他拉開門坐進去,還沒到下班時間,幾分鍾就到了丁小川家樓下,一臉嚴肅地放了行。丁家的保姆認識吳鬆林,開門讓他進去,並泡了一杯“六安瓜片”。過了一陣,丁小川的愛人先迴來了。她告訴吳鬆林,已經給丁小川打了電話,他下班馬上迴來。
吳鬆林欠起身子說:“謝謝你這麽細致周到。”
五點剛過,一陣汽車聲之後,丁小川進了家門。
他看到吳鬆林就責備道:“鬆林,聽說你中午就到了。為什麽不去辦公室?非要跑到家來了?”
他妻子過來說:“你這個當領導的,怎麽見了麵就批評人。”
吳鬆林笑著說:“我已習慣了,丁書記要是不批評我了,我倒不習慣了。”
“鬆林中午之前就到了,打電話來,我說你不迴來,他剛來,還專門從國外給你捎來兩瓶法國白蘭地,叫什麽路易十三。”
丁小川隻是聽著,並沒有說話。
吳鬆林沉吟了一會,說:“丁書記,我迴來後,一直想來看你,可故道這一段時間,事情難纏得很,一直抽不出空,今天到市裏來辦事,順便來看看你。”
“來就來,捎東西幹什麽!”丁小川嘴上不放鬆,可口氣已緩和多了。
“說是出國迴來了,哪能空手來?”
“好了,說說你們故道的情況吧!”丁小川又嚴肅起來。
“情況基本穩定下來,關鍵是以後怎麽走。”吳鬆林迴答。
“那你們有什麽打算?”
“李長清那邊屍體鑒定存在異議,得等到結論出來才好處理。在減負和化工廠的事情上,我和朱軍有意見分歧。”
丁小川問:“你們兩人的合作出了什麽問題?”
“他是一把手,哪用我配合!”
“這種想法可不對,很危險。老同學了,有什麽不能商量的?”
“說實話,他這人幹事有股狠勁。但處理什麽問題,具體情況我比他熟,可他不聽我的意見。比如化工廠的事,我讓他別碰。可他倒好,連個招唿也不打,就擅自調查開來。昨晚上,我特地把他請到家裏,對他說了前前後後的情況。他還要一條道走到黑,說要繼續查,認真查……他的理由是不能讓你背黑鍋。”
“我背黑鍋?這話是怎麽說的?”丁小川笑著問。
吳鬆林說:“他說這裏麵一定有什麽人做了手腳,害得你也擔責任。”
丁小川歎了一口氣:“當時你也是好心,讓一部分農民有個固定收入,事情後來就變了味了。”
“多少年過去了,哪查得清楚!”
“我看這筆錢得想辦法還上,不然,總是個隱患。”
“可他這麽查來查去,早晚要出事。”
“走一步看一步吧。”“他現在又要把剛開始的政府大樓停了。我有一個想法,他在故道長了,隻怕鬧得不好收場。”
丁小川擺擺手:“我看停了是件好事。原來的大樓不是剛建幾年嗎?市委派朱軍去,就是讓他去幫你處理問題。如今事情剛有起色,鬆林,這幾年你一直在故道,我從來也沒有聽你說過有什麽問題,真實的情況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不能說沒問題,可問題也不是現在說的這麽嚴重。要發展就要碰到某些人的利益,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是支流。就是這次上訪也是偶然事件引起的,死了人,鬧開了,才這麽被動。”
丁小川心裏有些不踏實:“我看不像你說的那樣簡單,為什麽你這個十強縣在不到一年內竟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上訪案件呢?鬆林,梨樹鎮我在那裏蹲過的點,你在那裏當過鎮長。故道呢,你現在是縣長,又是省、市裏的典型。出現這麽大的事,恐怕大家會有看法。你是我一手提拔的,不僅你有責任,我這個市委書記也有責任。如果不是朱軍去,上訪事件很難說能處理這麽快,你我的責任就更大了。所以,你要全心全意支持朱軍的工作,想辦法和朱軍配合好。至於他的任用,市裏會有安排。”
“我理解丁書記的意思。”吳鬆林明顯聽出丁小川對朱軍是支持的。
“那就好,但我還得批評你。你在故道有些做法,是不是有些脫離群眾啊?你也該好好反思反思。這樣對你以後的工作會有好處。至於化工廠的事,如果真需要調查的話,我看也不是不可以。那畢竟是個不小的隱患呢!”
“那是縣裏讓人家鑽了空子。”吳鬆林說。
“你算是說了句公道話,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往往很難,讓他朱軍來搞顧慮要少得多,能把問題解決了也是好事。”
“搞不好,就搞到了你我的頭上!”
“這就是你的顧慮了。怕什麽嘛,隻要咱們自己清白,說到底,不就是個失職嗎?有了錯誤就要承認,有了錯誤就要改正,這也是我黨的優良傳統。”
吳鬆林想讓丁小川阻止一下朱軍, 可不料被丁小川訓了一頓.
朱軍他們吃完晚飯,接下來就是討論晚上睡覺的問題。這才發現犯了一個錯誤, 忘記帶蚊帳了, 因城裏的蚊子很少, 以為鄉下會更少, 沒想到這裏離故道近蚊子比城裏要多得多.
王蓮告訴他們前幾天還很少見蚊子, 就這兩天由於天熱再多了起來,
胡明見有些害怕了:“要是蚊子多, 晚上睡在這沒門的房子裏,熬不到半夜,蚊子還不把咱的血吸嘍?”
“今天將就一夜,明天再想辦法。”李桂明說。
朱軍說:“老李,今晚你還是迴去吧,我和大夥在這裏過一夜,體驗一下久違的鄉村夜生活。”
“我己向夫人請假了,還是你迴去吧!”李桂明說。
“我一個人更不用迴去了,好好體驗一下農村夜晚的寧靜。”
胡明見又發話了:“這裏的夜晚可能真的很安靜,就怕這蚊子不會讓你安靜。”
“你總嚷嚷蚊子多厲害多厲害,能不能想想法子治治這蚊子。”畢作先將了胡明見一軍。
老太太發話了:“老百姓都用樹枝熏,這樣就好點。”
“對,大娘說的沒錯,我記得我家在農場時也是我媽也是用煙熏。”朱軍一邊說一邊吩咐胡明見他們快去找些樹枝來,這樹枝到處都是並不難找。
過了幾分鍾,畢作先抱著一抱楊樹枝,剛進院子就嚷嚷開了:“楊樹枝來了,快拿火柴點火。”
胡明見抱了一些梨樹枝,放進了老太太的房間。點著後,又把西屋的樹枝點上,
不一會,兩個屋子都冒出濃煙來,活像兩個對麵抽煙的老人。
朱軍和大家一起蹲在院子裏的空地上,認真地看著煙霧從屋子的各處孔洞或縫隙裏飄散出來,在屋頂形成一層霧膜,就像戴了一頂絮狀的帽子。
煙霧漸弱,朱軍和李桂明迴過神來,又說起王奶奶家的房子:“老李,咱們是否從救濟款中抽出一部分資金先把大娘的房子建起來?”
“是個好主意,明天我就著手操辦,爭取一星期內建好。”
“還有,村委會這房子,也得抓緊時間整修,為成立新的村委會做準備。”
“是啊,不修不行了。但一定要注意節約,像王大娘家能用上的木料,到時候都要用上。”
“還是你想得具體,朱書記這推子己達好了,你就迴去吧,這裏有我呢,有什麽問題,我再給你打電話。”
“不,我不能迴去,這裏是苦了點,但比起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豈不是幸福的太多了,既然來了,今晚陪你們過一夜,也讓老百姓看一看咱們共產黨的幹部,同樣能吃苦。”
就這樣朱軍陪著他們住了下來. 晚上,他們又研究了下一步的工作方案,準備從捐款中拿出一部分錢把王老太太的房子建好。把電話按上,要盡快搞清李莊窮的原因,把支部建立起來。
這一夜他們盡管做了一些防蚊措施, 但還是被蚊子叮得渾身起滿了疙瘩,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
第二天, 朱軍從李莊去了孫莊鎮,準備找孫江濤聊聊,可他出車去了,兩人又失去一次見麵的機會。在鎮裏了解了一些情況吃完工作餐,又去了別的鄉鎮, 等趕迴故道, 太陽己快落山了。
他迴到招待所洗完澡, 剛在沙發上坐下,忽然電話鈴響了。他盯著電話機想會是誰呢?等鈴聲響了三四聲,他拿起話筒:“喂,我是朱軍。”
“我是丁小川啊!”
“哎呀,是丁書記啊,我正想給你匯報呢!”朱軍掩飾不住興奮。
“我不打電話,你也想不起來給我匯報。”
“我剛從下麵迴來,還沒來得及給你打電話。”朱軍解釋說。
“我就說嘛,昨晚打手機聯係不上,打辦公室電話也找不到人。你這兩天跑哪裏去了?”
“昨天下午,我送縣委扶貧工作隊去了李莊。當晚就沒迴來,那邊偏僻,信號弱。”
“李莊就是那個上訪的村子?”
“是啊,村委會破敗不堪,門窗全無,我們扶貧隊喂了一晚上蚊子。”
“那說明你們有決心把工作做好,你也選對了開展工作的突破口。李莊的工作如果搞上去了,就有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丁小川有些興奮地誇讚道,“朱軍,你這步棋走得好。有什麽困難,你提出來市裏幫你解決。”
朱軍馬上說:“丁書記,市裏能不能安排一點扶貧款?這次的幾千塊錢是縣裏募捐得來的。”
“可以考慮,你有沒有具體的數目?”
“兩萬吧!”
“好,我來安排吧。”
“那我先替李莊村的百姓謝謝你了。”
“不要這麽說,這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丁書記, 有什麽指示?”
“就目前看,上訪的善後問題,你處理得很好,後續問題也要抓緊處理好。”
“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把精力轉到其它方麵。”
“成績要肯定,但一些問題也應引起重視。處理事情一定要慎重穩妥,不可操之過急,尤其要注意和鬆林配合好。”
“我一定注意。”
“比如,扶貧工作隊的事情,你們就可以一起下去嘛!”
“我沒想到這麽細,我覺得我下去,他可以留守。”
“我隻是提醒你,總之,以後注意就是了。你剛去,他要比你了解情況,你要注意多聽聽他的意見。”
“好,好!”朱軍覺得這裏麵有些蹊蹺,隻被動地答應著。
“聽說,你正在調查化工廠的事?”
這樣,朱軍更肯定了有人在背後向丁書記說了什麽。朱軍迴答:“有這迴事。我們有些同誌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
卡車在村委會門前停下,朱軍、李桂明一行人下了車。除了幾個調皮的小孩來看熱鬧外, 連一個成年的影子也不見.
李莊村委會兩年前就解散了。期間,也選過幾迴村長,可每一個人幹不了兩天,就堅決不幹了。以至於,村委會的院牆倒塌沒人問,滿院雜草叢生沒人管。兩間北屋有框無門,西屋連門框也不知去向。
胡明見朝屋內瞧了一眼,發現裏麵盡是糞便,忙嚷嚷著退了出來:“這哪是村委會,簡直就是廁所。”
朱軍他們站在門口看了看紛紛搖頭,糞便滿地,蛛網滿屋,屋頂還開了天窗。兩邊的門框上,新貼著這樣的一個紙條:“工作組從這裏滾迴去,李莊的百姓不歡迎。”
胡明見伸手要去撕,李桂明製止:“趙股長,先別撕。”
朱軍無可奈何地笑了笑:“這正好提醒我們工作不好做啊。如果有像機把它照下來就好屍,做個活教材。”
畢作先說: “巧了, 我提包裏真有個像機, 是準備去黃河故道拍照片的.” 他說著從提包內拿出相機.
“是嗎? 太巧了.”
畢作先對著紙條 “哢嚓”拍了兩張。
李桂明從車上拿下兩把鐵鍁:“來吧,別猶豫了,趕快行動,打掃衛生。”
胡明見搶過鐵鍁。李桂明說:“先把幹屎鏟出去,沒幹的在院子裏鏟點土,再撮出去。”
幾個人立刻動手幹了起來,不遠處的幾個人邊看邊笑著。
此時,看熱鬧中的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調皮地說:“哎,那房子可是我們的茅房!你們占了,俺們去哪裏拉屎?”幾個小孩格格地笑著附和:“就是哦,就是哦!”
李桂明半是打趣半是威嚇地說:“你們幾個膽子不小!跑到村委會拉屎撒尿,如果再來,看我不把你們的小幾幾給割了!”李桂明說著,假裝伸出手去抓他們。
幾個小家夥撒腿跑開了。 此時,忽見一位中年男子從村委會前急匆匆走過,對村委會對麵的那家人喊道:“天柱,王奶奶的屋牆要倒了,快幫著搬東西去。”
那幾個小家夥馬上轉過頭,嘁嘁喳喳叫開了:“王奶奶家的房要倒了,看看去,看看去!”
朱軍聞聽急問中年人:“喂,老鄉,誰家的屋要倒了?”
“王蓮家的。”那人頓了頓,有些不情願地迴答。
朱軍聽了,忽然想起來,那次去王奶奶家看到那土牆確實有些酥了,後牆也裂了口子。他馬上招唿道:“老李,咱們去看看。”
幾個人小跑著趕過去,一路上遇著不少壯勞力往同一個方向跑去。老遠,就聽見王奶奶的哭聲。進了院子,院子裏已經堆了幾樣東西,幾個年輕人正從屋內向外搬東西。
朱軍他們忙加入進去,後牆裂縫處已是落土簌簌。幸好屋內己沒有多少東西,隻剩下兩張破床了。朱軍說:“動靜輕點,快把床架出去!”
兩個人手忙腳亂地先架出了一個小床。
四個人忙著去抬那架東山牆與後牆拐角處的大床,另一個人先把床踏扛出去了,但這大床隻被挪動了幾步,就壓得眾人動彈不得。
原來這是土改時分得的地主財產。盡管有的地方漆麵有磨損,但整體依然完好。床腳是翹起的花瓣狀,床的正麵床板往下是一麵整塊木板雕刻的床圍,幾塊排列整齊的格子裏,雕刻有喜鵲登枝、牡丹富貴、金雞報曉、百鳥朝鳳等吉祥圖案。床圍上方床板的位置,雕刻的是水紋鑲嵌榆葉的圖案。床的四角豎有四根碗口粗的床柱,堅實地撐起四角以及頂部鏤空的床頂。不知何時,王家將上層建築從床欄處鋸掉,就像一顆大樹被砍去了頭顱,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氣派與凝重。即使這樣一張失去完整的木床,又有兩個人過來幫手,才重有抬起來。但這張床過於寬大,橫著根本出不去門,隻得把它豎起來。床的一半在屋內一般在屋外的當口,後牆轟然倒塌。在屋內的兩個人聽到響聲,即刻躲到床圍下。隻聽一連串響聲在頭頂響起,床圍下的人卻安然無恙。
而王奶奶聽到響聲,知道房子己倒,索性放聲大哭:“老天爺,你讓俺咋活呢?”
朱軍忙安慰她:“大娘你放心,隻要有共產黨在,就有你吃的住的。”
老太太抽抽噎噎停住了哭聲,問:“你是誰呀?”
李桂明上前扶住王奶奶,對他說:“大娘,他是縣委的朱書記。”
“啊!”老太太伸出兩隻手摸索著:“你說的就是前幾天家裏來看俺的那個朱書記?”
“對,就是他。”
“俺的青天大老爺,你咋來的這麽巧?”王奶奶激動地伸出手,想摸出那個是朱軍。
“俺是專門來扶貧的。正遇上你家裏出了這煩心事。”朱軍走上前拉住老太太的手。
老太太還是有點不明白:“富是富,貧是貧,啥叫扶貧?”
“扶貧就是幫助你們貧困的人家富裕起來。”
“娘嘞,咋有這好事?”老太太有些不相信。
“大娘,都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讓大家受窮了。幫大家富起來是我們的責任。”
“要真是那樣就好了。”王奶奶說著抹起了眼淚。
“你老人家眼睛不好,別哭了。”朱軍勸道。
“哎,再破也是個家呀!這一倒,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這可咋辦呢?”老太太見到了親人,話語稠密的訴起苦來。
“大娘,不妨事,過兩天我們就想辦法給你建兩間新房子。新房子建好前,你先跟我們一塊住。”朱軍安慰道。
“跟你們住,住到縣城去?”老太太不明就裏。
朱軍笑了:“我們現在住村委會,你就和我們一起住村委會。”
老太太的臉上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朱軍對她說:“王奶奶,你現在就跟我們去村委會吧?”
“行!”老太太痛快地答應著。
朱軍又問:“王蓮哪去了?怎麽不在家?”
“她去鎮上了,哎,她剛走,有個鄰居來串門,看到後牆縫裂大了直往下掉土,叫我趕緊出來。要不,我這把老骨頭也隨兒子去了。”老太太說著又哭起來。
“大娘,別傷心了,先去村委會吧。”
“家裏的東西,一會派車一趟就拉過去了。”李桂明補充說。
老太太一路拉著朱軍的手,舍不得讓他離開,問這問那。
剛安頓好老太太的住處,王蓮就急急忙忙地追來了。她看看奶奶平安無事,東西也放好了,眼睛有些濕潤,嘴裏一連聲說著:“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等收拾利索,已是中午時今。李桂明吩咐胡明見去提點水洗洗手,準備做飯。
胡明見提遛個塑料桶出去了,那桶在他手裏左右晃蕩著。
可過了一會,他抓著桶沿,氣鼓鼓地迴來了,空著桶去又空著桶迴來了。他忿忿地說:“李縣長,我可沒本事弄到水了。不是關門閉戶,任憑你喊破嗓子也不開門。即使開了門,你說打點水,他說自己壓吧,可又不給你壓水把。這不是明裏暗裏給你做對嘛?”
“老李,這個問題咱們己估計到了,可怎麽就忘了帶水了?”朱軍問。
“咳,這事怪我。來時還想著弄水,可一忙給忘了,幹脆開車去鄰村拉兩桶算了。”李桂明說。
在西屋的王蓮聽到後,忙說:“別費事了,到我家提吧。”
“這不就解決了嘛,我跟王蓮去提水吧。” 畢作先邊說邊拿起桶.
“走吧,我把我家的桶也拿上。”王蓮招唿道。
那邊去提水,這邊胡明見就開始收拾做飯的家夥,他把從城裏帶來的煤氣罩用磚頭先簡單地支起來,把方便麵拿了出來。水提來後,先燒了一壺開水,然後開始煮方便麵。李莊的水乍一喝不僅澀而且還有一股怪味,胡明見是個直言快語的人,他剛喝了一口就嚷嚷道,“這水咋這個味,太難喝了?我看咱們燒開水還是帶點自來水吧。”
朱軍嚐了一口,立即批評他說:“老胡,這李莊村的人們祖祖輩輩都喝這水,他們能喝,為什麽我們不能喝呢,你要搞清,咱們來的目地就是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難,如果有這種思想你下午就可以迴去了。”
胡明見知道自己說錯了,慚愧地承認道:“朱書記,你批評的對,以後一定注意。我向你保證決不給咱共產黨丟臉。”
朱軍滿意地點點頭:“對不起,明見同誌,我剛才有些衝動,我非常讚成你最後說得這句話,大家隻要能明白我們是代表全縣6萬多共產黨員來的,就知道我們肩上的重量了,我們下來就是要縮短和百姓的距離,讓他們感覺到共產黨就是他們服務的,處處要以人民公仆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所以我們無論是說一句話或幹某一件事它都代表著咱們黨員的形象。好啦,大家也餓了,快下方便麵吧。”
麵很快下好了,他們首先給老太太和王蓮盛了兩大碗,老太太不勝感激她說了一句:“如果你們早來就好了。”
下午,他們的任務是繼續打掃衛生,安排做飯和睡覺的地方,整整又忙乎了一下午,直到天黑,總算有了著落。可是沒電,原來的電線也不知是誰就在他們來以前給剪了,並發出話來不準任何人給工作隊接電,幸虧他們早有準備,來時就買了兩捆蠟燭。
到了晚上,王老太太為了感謝他們,晚飯非讓王蓮做疙瘩湯不可。老太太說:“你們在城裏吃慣了大魚大肉,今晚就讓你們嚐一嚐俺孫女的手藝。”也許正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別看王蓮年紀不大,可拌出的疙瘩像米粒一般勻稱。煮出的疙瘩湯既不過淡,又不過濃,粘稠適中,兼具米粥的糯軟與麵疙瘩的筋道。老李,李桂明一邊喝一邊誇讚:“這哪是疙瘩湯,就是米粥嘛。”故道不產稻米,吃米飯喝米粥在當時是很讓人羨慕的事情,李桂明的說法是很高的讚譽。
王蓮高興地說:“那你就多喝點。”
“還說呢,已經喝撐了。我晚上從來都是喝兩碗,今個喝了三碗。”李桂明拍著鼓脹的肚子說。
“這攪疙瘩的技術,是不是奶奶教你的?”朱軍問。
王奶奶放下碗說:“我沒教過她,不過,我眼沒瞎之前,也能攪這麽勻。”
“我看奶奶做過,就學會了。”王蓮解釋。
“嗬,真是又聰明又能幹。”
再說吳鬆林昨晚將朱軍請到家裏,吃飯隻不過是一個由頭。他是想在這種同學加同事的溫情氛圍下,勸說朱軍放棄調查化工廠集資和一些他所謂不可理解的事情。可朱軍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思。反而政府大樓又要停工,吳鬆林頗為失望。第二天,他從縣城去了彭州市。到了彭州以後,他沒住常住的雲龍賓館,而是選擇了離丁小川家較近的濱河賓館。吳鬆林住進去,就沒有再出賓館的大門。故道離彭州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每天來彭州辦事的故道幹部百姓人來人往,吳鬆林不想有人看見他,就耐著性子窩在了賓館裏。眼看要到中午了,他給丁小川家裏打了個電話,小保姆接過後,轉給了丁小川的愛人。吳鬆林在電話裏說要到家裏去看丁書記,對方說丁小川中午不會迴來,並邀請他到家裏吃飯,吳鬆林推托說,正巧有朋友說要一起吃飯就不去了。等晚上再登門拜訪。簡單說了幾句就掛斷了電話。吳鬆林隨即下到賓館的餐廳,點了兩個菜,要了瓶啤酒,獨自吃喝起來。這是他擔任梨樹鎮鎮長以來,吃的最簡單的一次。平時,他可以輕輕鬆鬆解決半斤白酒,一瓶啤酒對他太小兒科了,想想晚上要去見丁小川,他還是打消了喝白酒的念頭。萬一喝過了頭,醉醺醺地去到書記家裏,豈不掃興出醜!
吃過午飯,吳鬆林隻好百無聊賴地迴到房間去午睡。
午睡醒來,也才兩點多。實在無事可幹,他順手打開電視。這又想起,自己不知有多長時間沒有看過電視了,每天都是開會聽匯報吃飯應酬,很少有晚上九點之前進家門的時候。電視新聞裏,都是一些鼓舞人心的好消息。那裏建了橋鋪了路修了廣場,農民增收產品出口,倒是國際上不平靜,什麽火車相撞,大樓著火,恐怖爆炸,劫持人質。對比國內的大好形勢,故道接二連三地出事,上訪靜坐,農民死傷。吳鬆林有些懊惱,是不是流年不利,自己的仕途走到頭了?如今,自己就像被困住一般,等著別人恩賜般的召喚。吳鬆林愈想愈憋悶,摁著遙控器不停地換台,除了新聞,就是那些古裝電視劇舞槍弄棒裝神弄鬼,什麽愛情連續劇花前月下哭哭啼啼,大把大把的時間都在卿卿我我,似乎生活隻是一場接一場的戀愛。而他吳鬆林不僅縣委書記的交椅沒坐上,縣長的位子也岌岌可危。真是黴運當頭,心力交瘁。
好不容易捱到下午四點,吳鬆林剛出賓館門口,就有一輛出租車停到了身邊。他拉開門坐進去,還沒到下班時間,幾分鍾就到了丁小川家樓下,一臉嚴肅地放了行。丁家的保姆認識吳鬆林,開門讓他進去,並泡了一杯“六安瓜片”。過了一陣,丁小川的愛人先迴來了。她告訴吳鬆林,已經給丁小川打了電話,他下班馬上迴來。
吳鬆林欠起身子說:“謝謝你這麽細致周到。”
五點剛過,一陣汽車聲之後,丁小川進了家門。
他看到吳鬆林就責備道:“鬆林,聽說你中午就到了。為什麽不去辦公室?非要跑到家來了?”
他妻子過來說:“你這個當領導的,怎麽見了麵就批評人。”
吳鬆林笑著說:“我已習慣了,丁書記要是不批評我了,我倒不習慣了。”
“鬆林中午之前就到了,打電話來,我說你不迴來,他剛來,還專門從國外給你捎來兩瓶法國白蘭地,叫什麽路易十三。”
丁小川隻是聽著,並沒有說話。
吳鬆林沉吟了一會,說:“丁書記,我迴來後,一直想來看你,可故道這一段時間,事情難纏得很,一直抽不出空,今天到市裏來辦事,順便來看看你。”
“來就來,捎東西幹什麽!”丁小川嘴上不放鬆,可口氣已緩和多了。
“說是出國迴來了,哪能空手來?”
“好了,說說你們故道的情況吧!”丁小川又嚴肅起來。
“情況基本穩定下來,關鍵是以後怎麽走。”吳鬆林迴答。
“那你們有什麽打算?”
“李長清那邊屍體鑒定存在異議,得等到結論出來才好處理。在減負和化工廠的事情上,我和朱軍有意見分歧。”
丁小川問:“你們兩人的合作出了什麽問題?”
“他是一把手,哪用我配合!”
“這種想法可不對,很危險。老同學了,有什麽不能商量的?”
“說實話,他這人幹事有股狠勁。但處理什麽問題,具體情況我比他熟,可他不聽我的意見。比如化工廠的事,我讓他別碰。可他倒好,連個招唿也不打,就擅自調查開來。昨晚上,我特地把他請到家裏,對他說了前前後後的情況。他還要一條道走到黑,說要繼續查,認真查……他的理由是不能讓你背黑鍋。”
“我背黑鍋?這話是怎麽說的?”丁小川笑著問。
吳鬆林說:“他說這裏麵一定有什麽人做了手腳,害得你也擔責任。”
丁小川歎了一口氣:“當時你也是好心,讓一部分農民有個固定收入,事情後來就變了味了。”
“多少年過去了,哪查得清楚!”
“我看這筆錢得想辦法還上,不然,總是個隱患。”
“可他這麽查來查去,早晚要出事。”
“走一步看一步吧。”“他現在又要把剛開始的政府大樓停了。我有一個想法,他在故道長了,隻怕鬧得不好收場。”
丁小川擺擺手:“我看停了是件好事。原來的大樓不是剛建幾年嗎?市委派朱軍去,就是讓他去幫你處理問題。如今事情剛有起色,鬆林,這幾年你一直在故道,我從來也沒有聽你說過有什麽問題,真實的情況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不能說沒問題,可問題也不是現在說的這麽嚴重。要發展就要碰到某些人的利益,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是支流。就是這次上訪也是偶然事件引起的,死了人,鬧開了,才這麽被動。”
丁小川心裏有些不踏實:“我看不像你說的那樣簡單,為什麽你這個十強縣在不到一年內竟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上訪案件呢?鬆林,梨樹鎮我在那裏蹲過的點,你在那裏當過鎮長。故道呢,你現在是縣長,又是省、市裏的典型。出現這麽大的事,恐怕大家會有看法。你是我一手提拔的,不僅你有責任,我這個市委書記也有責任。如果不是朱軍去,上訪事件很難說能處理這麽快,你我的責任就更大了。所以,你要全心全意支持朱軍的工作,想辦法和朱軍配合好。至於他的任用,市裏會有安排。”
“我理解丁書記的意思。”吳鬆林明顯聽出丁小川對朱軍是支持的。
“那就好,但我還得批評你。你在故道有些做法,是不是有些脫離群眾啊?你也該好好反思反思。這樣對你以後的工作會有好處。至於化工廠的事,如果真需要調查的話,我看也不是不可以。那畢竟是個不小的隱患呢!”
“那是縣裏讓人家鑽了空子。”吳鬆林說。
“你算是說了句公道話,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往往很難,讓他朱軍來搞顧慮要少得多,能把問題解決了也是好事。”
“搞不好,就搞到了你我的頭上!”
“這就是你的顧慮了。怕什麽嘛,隻要咱們自己清白,說到底,不就是個失職嗎?有了錯誤就要承認,有了錯誤就要改正,這也是我黨的優良傳統。”
吳鬆林想讓丁小川阻止一下朱軍, 可不料被丁小川訓了一頓.
朱軍他們吃完晚飯,接下來就是討論晚上睡覺的問題。這才發現犯了一個錯誤, 忘記帶蚊帳了, 因城裏的蚊子很少, 以為鄉下會更少, 沒想到這裏離故道近蚊子比城裏要多得多.
王蓮告訴他們前幾天還很少見蚊子, 就這兩天由於天熱再多了起來,
胡明見有些害怕了:“要是蚊子多, 晚上睡在這沒門的房子裏,熬不到半夜,蚊子還不把咱的血吸嘍?”
“今天將就一夜,明天再想辦法。”李桂明說。
朱軍說:“老李,今晚你還是迴去吧,我和大夥在這裏過一夜,體驗一下久違的鄉村夜生活。”
“我己向夫人請假了,還是你迴去吧!”李桂明說。
“我一個人更不用迴去了,好好體驗一下農村夜晚的寧靜。”
胡明見又發話了:“這裏的夜晚可能真的很安靜,就怕這蚊子不會讓你安靜。”
“你總嚷嚷蚊子多厲害多厲害,能不能想想法子治治這蚊子。”畢作先將了胡明見一軍。
老太太發話了:“老百姓都用樹枝熏,這樣就好點。”
“對,大娘說的沒錯,我記得我家在農場時也是我媽也是用煙熏。”朱軍一邊說一邊吩咐胡明見他們快去找些樹枝來,這樹枝到處都是並不難找。
過了幾分鍾,畢作先抱著一抱楊樹枝,剛進院子就嚷嚷開了:“楊樹枝來了,快拿火柴點火。”
胡明見抱了一些梨樹枝,放進了老太太的房間。點著後,又把西屋的樹枝點上,
不一會,兩個屋子都冒出濃煙來,活像兩個對麵抽煙的老人。
朱軍和大家一起蹲在院子裏的空地上,認真地看著煙霧從屋子的各處孔洞或縫隙裏飄散出來,在屋頂形成一層霧膜,就像戴了一頂絮狀的帽子。
煙霧漸弱,朱軍和李桂明迴過神來,又說起王奶奶家的房子:“老李,咱們是否從救濟款中抽出一部分資金先把大娘的房子建起來?”
“是個好主意,明天我就著手操辦,爭取一星期內建好。”
“還有,村委會這房子,也得抓緊時間整修,為成立新的村委會做準備。”
“是啊,不修不行了。但一定要注意節約,像王大娘家能用上的木料,到時候都要用上。”
“還是你想得具體,朱書記這推子己達好了,你就迴去吧,這裏有我呢,有什麽問題,我再給你打電話。”
“不,我不能迴去,這裏是苦了點,但比起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豈不是幸福的太多了,既然來了,今晚陪你們過一夜,也讓老百姓看一看咱們共產黨的幹部,同樣能吃苦。”
就這樣朱軍陪著他們住了下來. 晚上,他們又研究了下一步的工作方案,準備從捐款中拿出一部分錢把王老太太的房子建好。把電話按上,要盡快搞清李莊窮的原因,把支部建立起來。
這一夜他們盡管做了一些防蚊措施, 但還是被蚊子叮得渾身起滿了疙瘩,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
第二天, 朱軍從李莊去了孫莊鎮,準備找孫江濤聊聊,可他出車去了,兩人又失去一次見麵的機會。在鎮裏了解了一些情況吃完工作餐,又去了別的鄉鎮, 等趕迴故道, 太陽己快落山了。
他迴到招待所洗完澡, 剛在沙發上坐下,忽然電話鈴響了。他盯著電話機想會是誰呢?等鈴聲響了三四聲,他拿起話筒:“喂,我是朱軍。”
“我是丁小川啊!”
“哎呀,是丁書記啊,我正想給你匯報呢!”朱軍掩飾不住興奮。
“我不打電話,你也想不起來給我匯報。”
“我剛從下麵迴來,還沒來得及給你打電話。”朱軍解釋說。
“我就說嘛,昨晚打手機聯係不上,打辦公室電話也找不到人。你這兩天跑哪裏去了?”
“昨天下午,我送縣委扶貧工作隊去了李莊。當晚就沒迴來,那邊偏僻,信號弱。”
“李莊就是那個上訪的村子?”
“是啊,村委會破敗不堪,門窗全無,我們扶貧隊喂了一晚上蚊子。”
“那說明你們有決心把工作做好,你也選對了開展工作的突破口。李莊的工作如果搞上去了,就有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丁小川有些興奮地誇讚道,“朱軍,你這步棋走得好。有什麽困難,你提出來市裏幫你解決。”
朱軍馬上說:“丁書記,市裏能不能安排一點扶貧款?這次的幾千塊錢是縣裏募捐得來的。”
“可以考慮,你有沒有具體的數目?”
“兩萬吧!”
“好,我來安排吧。”
“那我先替李莊村的百姓謝謝你了。”
“不要這麽說,這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丁書記, 有什麽指示?”
“就目前看,上訪的善後問題,你處理得很好,後續問題也要抓緊處理好。”
“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把精力轉到其它方麵。”
“成績要肯定,但一些問題也應引起重視。處理事情一定要慎重穩妥,不可操之過急,尤其要注意和鬆林配合好。”
“我一定注意。”
“比如,扶貧工作隊的事情,你們就可以一起下去嘛!”
“我沒想到這麽細,我覺得我下去,他可以留守。”
“我隻是提醒你,總之,以後注意就是了。你剛去,他要比你了解情況,你要注意多聽聽他的意見。”
“好,好!”朱軍覺得這裏麵有些蹊蹺,隻被動地答應著。
“聽說,你正在調查化工廠的事?”
這樣,朱軍更肯定了有人在背後向丁書記說了什麽。朱軍迴答:“有這迴事。我們有些同誌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