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離,私第,王僧辯與次子王頒交談,說到時局,隻有歎息。
皇帝駕崩,王僧辯聽到噩耗後愕然,隨後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大司馬、彭城公李笠,必然造反。
哪怕李笠沒有“都督中外諸軍事”,也必然起兵造反,因為無論接下來誰當皇帝,都不可能對李笠放心。
“淮陰目前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謠言四起,”王頒緩緩說著,將自己在淮陰行在的所見所聞說出來。
“有謠言說,彭城公意圖以女色迷惑皇帝,以便掌握大權,結果皇帝縱欲過度,出了事。”
“各種謠言,大多將皇帝駕崩一事,歸咎於彭城公,甚至說彭城公已軟禁太後,圖謀不軌。”
王僧辯不關心皇帝駕崩的真相是什麽,反正皇帝駕崩之後,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可得,無路可退,遲早要走出那一步。
所以,宗室們不會坐以待斃。
“他們打不過彭城公的,打不過。”王頒說著說著,搖搖頭:“不要說徐州軍,彭城公整頓過的中軍,恐怕就能討平變亂。”
“何以見得?”王僧辯問,王頒迴答:“孩兒在淮陰,入行宮時,碰到急雨,露天值守的禁衛將士在雨中巍然不動。”
“直到命令傳來,說可以避雨,他們才解散隊伍,就近避雨。”
王僧辯聞言一愣,隨後歎了口氣:“中軍諸營,素來軍紀散漫,如今森嚴如此,宗室們沒有贏的可能。”
“他們或許會派刺客行刺。”王頒發表自己的看法,他不認為宗室們會坐以待斃,然而想在戰場上正麵擊敗李笠很難,所以出陰招是必然。
王僧辯不認為這種行為會成功:“刺客行刺,須得出其不意,方有可能成功,旁人能想到的,彭城公必然能想到。”
“據說在徐州寒山時,彭城公就經常被齊國派來的刺客襲擊,結果呢?什麽事都沒有。”
“宗室們不會坐以待斃,所以必然想盡一切辦法,拉攏可以拉攏的人,包括,外人。”
“外人?”王頒瞪大眼睛,“莫非,莫非....北虜?”
“是啊,北虜,”王僧辯苦笑起來,“齊主一旦得悉南方形勢,必然會趁火打劫,派出兵馬進攻河南。”
“屆時,彭城公既要應對齊軍,又要對付宗室諸軍,孤虎對群狼,優勢大減。”
王頒卻不這麽認為:“父親,彭城公手下,不缺擔當重任的大將,也不缺追隨者,他可不是孤虎。”
“此次北伐河南,徐州諸將表現,就證明他們能擔大任。”
王僧辯明知故問:“你覺得,彭城公必勝?”
王頒點點頭:“必勝,因為倒向彭城公的人會很多,其中有兩淮出身文武官員,還有那些寒族子弟,更別說,饒州鄱陽那邊...”
“饒州,是鄱陽王在鎮守。”王僧辯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卻依舊這麽問,是想看看兒子的眼光如何。
“那又如何呢?饒州百姓,以及當地強宗、大姓,恐怕心早就在彭城公這邊。”
“孩兒就不信,彭城公在鄱陽家鄉沒有布局,隻要一聲令下,恐怕,鄱陽王的號令都出不了饒州公廨。”
“王府衛隊,即便想要有所動作,恐怕是舉步維艱。”
兒子能想到這麽多,也算不錯了,王僧辯沒有再問。
這幾日,陸續有不同身份的人來到鍾離,給他帶來不同身份之人寫的信。
這些信雖然為不同人所寫,但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勸他為國盡忠,與逆賊劃清界限。
但王僧辯一直在等,等一個人的信。
昨日,他等到了。
李笠派人送來一封信,在信中“懇請”他以大局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共度時艱。
王僧辯收到這封信後,鬆了一口氣,且不論李笠在信中所說有多少出於真心,但至少說明一點:
李笠沒有把他當敵人。
這樣就夠了,若李笠不屑於對他做表麵功夫,那就意味自己成了對方必須鏟除的目標。
那麽,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王僧辯還在想。
王僧辯和兄弟們,本是北人,當年隨著父親王神念南下入梁,在南方安家落戶。
王家兄弟的大半人生,都在梁國度過,自入仕起,就是梁國臣子,按說到了關鍵時刻,應當為國盡忠。
但是,王僧辯沒有把握擊敗李笠。
若他有如神助,擊敗了李笠,那麽自己的處境也會變得微妙起來:他會不會變成下一個李笠?功高不賞,有死而已?
宗室們容不得一頭猛虎,更不會容得下殺死猛虎的勇士。
皇帝駕崩,即便皇後、張貴人能生下皇子,李笠已經不可能做大梁的忠臣,戰爭爆發無法避免。
若戰事很快結束,倒不要緊,受牽連的百姓少,國力損耗不大。
若戰事曠日持久,很容被周、齊兩國趁火打劫,屆時,沔北、河南地區,甚至荊襄、兩淮地區,都會淪陷。
真要是這樣,戰爭的勝利者,手中是殘破的江山,長江以北地區悉數丟失,國勢大衰,隻能苟延殘喘,再無統一中原之可能。
王僧辯近日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他到底想要什麽?
高官厚祿?福及子孫後代的富貴?還是...
有生之年,天下一統,並參與其中?
。。。。。。
小黃,郊外,一場狩獵接近尾聲,營地裏,亳州刺史王琳和部下們清點獵物,現烤現吃,佐以美酒,快活不已。
現場一片歡聲笑語,王琳看著一張張笑臉,忽然有些恍惚。
昨日,他收到了李笠的親筆信,李笠在信中“懇請”他以大局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共度時艱。
王琳看過信後,心情複雜。
他不蠢,知道皇帝駕崩後,李笠若不想死全家,就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所以,“都督中外諸軍事”是必然的。
而李笠隻要走上那條路,就沒人可以阻攔,且對方極大概率能夠順利走到終點。
因為李笠真的太能打了,手下又不缺強兵悍將,恐怕無人可以在戰場上正麵擊敗李笠。
那麽,現在,我該怎麽辦?
王琳不知道。
他家本是卑微的兵家,多虧姊姊、妹妹容貌出眾,被湘東王看中,才有了出頭的機會。
王琳覺得,自己全家受了湘東王的恩惠,就該為國效命。
至少,要報答湘東王的恩惠。
所以,一旦李笠走到那一步,改朝換代,必然對前朝宗室斬草除根,那麽,他的外甥們,包括琅琊王蕭方諸,難逃一死。
作為舅舅,他怎麽能看著自己外甥走向末路而視若無睹?
這對得起湘東王麽?
而他作為食梁之祿的梁臣,怎麽能在關鍵時刻,與逆賊同流合汙?
哪怕這個逆賊,是自己的好友,造反是情不得已。
但基於現實,王琳知道,自己站在李笠那邊,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是對他、對王家、對於部下,都是如此。
因為如無意外,李笠必然是勝利者,更別說皇帝駕崩、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消息傳來,王琳左右心腹,就有些蠢蠢欲動。
勸王琳,支持李笠。
李笠年富力強,手下大將不少,又有兩淮豪傑追隨,能打的不僅有強悍的徐州軍,還有鄱陽那邊的子弟。
而且兒子多,世子都十三、四歲了。
怎麽看,李笠都有成為開國皇帝的可能,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陽。
而梁國的那些宗室,有哪個能打的?
宗室們容不下戰功赫赫的李笠,就能容下擊敗李笠的人?
所以,當左右得知派人來找他後,雖然不知具體說了什麽,一個個都喜形於色。
認為李笠是在向王琳示好,明顯是要拉攏,所以,大夥都很高興。
很顯然,王琳做為一個群體的首領,自己怎麽想倒是其次,關鍵是這個群體的主要成員怎麽想。
他這二十多年來,結交無數朋友,有了不少追隨者,這些朋友和追隨者當中,大部分出身微寒,甚至是來路不明的“好漢”。
這些人追隨他,一是因為投緣,二是因為他給了這些人以希望,出頭的希望。
而現在,對於許多人來說,隻要王琳站在李笠這邊,那麽王琳連同大夥的前途,一片光明。
對於出身微寒的武人們來說,名震天下的李笠、親近寒人的李笠、“英雄不問出處”的李笠、號稱不敗的李笠,就是大夥的前途所在。
王琳知道,如果他選擇和李笠作對,部下之中會有很多人離開他,站在李笠那邊。
這種選擇,是基於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而不是個人恩怨。
那些投向李笠的人,依舊會感激他多年來的提攜、照顧,依舊會認他這個“王郎”,但是,會堅定不移的跟著李笠向前走。
因為隻有李笠才能帶著這些人不斷打勝仗,讓這些人憑借軍功平步青雲,而不在乎這些人的出身。
此次北伐河南,就有不少武人憑借軍功晉升,在河南各地當縣令、郡守,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如今,河南是許多將士的根本所在,許多人在河南有了“功田”,當了官。
而能夠守護河南的人,就隻有李笠。
如果李笠完了,蕭氏皇帝,有能力守住河南麽?
恐怕未必,許多人都擔心宗室們和北虜勾結,以讓出河南、淮北為代價,“請”北虜攻打李笠。
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王琳知道自己的部下當中,許多人都希望他站在李笠這一邊。
支持李笠,就能守住河南,守住大夥辛辛苦苦立下戰功換迴來的官位、土地。
王琳看著談笑風生的部下們,心中滿是無奈。
人心所向,所以,我該怎麽辦?
皇帝駕崩,王僧辯聽到噩耗後愕然,隨後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大司馬、彭城公李笠,必然造反。
哪怕李笠沒有“都督中外諸軍事”,也必然起兵造反,因為無論接下來誰當皇帝,都不可能對李笠放心。
“淮陰目前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謠言四起,”王頒緩緩說著,將自己在淮陰行在的所見所聞說出來。
“有謠言說,彭城公意圖以女色迷惑皇帝,以便掌握大權,結果皇帝縱欲過度,出了事。”
“各種謠言,大多將皇帝駕崩一事,歸咎於彭城公,甚至說彭城公已軟禁太後,圖謀不軌。”
王僧辯不關心皇帝駕崩的真相是什麽,反正皇帝駕崩之後,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可得,無路可退,遲早要走出那一步。
所以,宗室們不會坐以待斃。
“他們打不過彭城公的,打不過。”王頒說著說著,搖搖頭:“不要說徐州軍,彭城公整頓過的中軍,恐怕就能討平變亂。”
“何以見得?”王僧辯問,王頒迴答:“孩兒在淮陰,入行宮時,碰到急雨,露天值守的禁衛將士在雨中巍然不動。”
“直到命令傳來,說可以避雨,他們才解散隊伍,就近避雨。”
王僧辯聞言一愣,隨後歎了口氣:“中軍諸營,素來軍紀散漫,如今森嚴如此,宗室們沒有贏的可能。”
“他們或許會派刺客行刺。”王頒發表自己的看法,他不認為宗室們會坐以待斃,然而想在戰場上正麵擊敗李笠很難,所以出陰招是必然。
王僧辯不認為這種行為會成功:“刺客行刺,須得出其不意,方有可能成功,旁人能想到的,彭城公必然能想到。”
“據說在徐州寒山時,彭城公就經常被齊國派來的刺客襲擊,結果呢?什麽事都沒有。”
“宗室們不會坐以待斃,所以必然想盡一切辦法,拉攏可以拉攏的人,包括,外人。”
“外人?”王頒瞪大眼睛,“莫非,莫非....北虜?”
“是啊,北虜,”王僧辯苦笑起來,“齊主一旦得悉南方形勢,必然會趁火打劫,派出兵馬進攻河南。”
“屆時,彭城公既要應對齊軍,又要對付宗室諸軍,孤虎對群狼,優勢大減。”
王頒卻不這麽認為:“父親,彭城公手下,不缺擔當重任的大將,也不缺追隨者,他可不是孤虎。”
“此次北伐河南,徐州諸將表現,就證明他們能擔大任。”
王僧辯明知故問:“你覺得,彭城公必勝?”
王頒點點頭:“必勝,因為倒向彭城公的人會很多,其中有兩淮出身文武官員,還有那些寒族子弟,更別說,饒州鄱陽那邊...”
“饒州,是鄱陽王在鎮守。”王僧辯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卻依舊這麽問,是想看看兒子的眼光如何。
“那又如何呢?饒州百姓,以及當地強宗、大姓,恐怕心早就在彭城公這邊。”
“孩兒就不信,彭城公在鄱陽家鄉沒有布局,隻要一聲令下,恐怕,鄱陽王的號令都出不了饒州公廨。”
“王府衛隊,即便想要有所動作,恐怕是舉步維艱。”
兒子能想到這麽多,也算不錯了,王僧辯沒有再問。
這幾日,陸續有不同身份的人來到鍾離,給他帶來不同身份之人寫的信。
這些信雖然為不同人所寫,但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勸他為國盡忠,與逆賊劃清界限。
但王僧辯一直在等,等一個人的信。
昨日,他等到了。
李笠派人送來一封信,在信中“懇請”他以大局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共度時艱。
王僧辯收到這封信後,鬆了一口氣,且不論李笠在信中所說有多少出於真心,但至少說明一點:
李笠沒有把他當敵人。
這樣就夠了,若李笠不屑於對他做表麵功夫,那就意味自己成了對方必須鏟除的目標。
那麽,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王僧辯還在想。
王僧辯和兄弟們,本是北人,當年隨著父親王神念南下入梁,在南方安家落戶。
王家兄弟的大半人生,都在梁國度過,自入仕起,就是梁國臣子,按說到了關鍵時刻,應當為國盡忠。
但是,王僧辯沒有把握擊敗李笠。
若他有如神助,擊敗了李笠,那麽自己的處境也會變得微妙起來:他會不會變成下一個李笠?功高不賞,有死而已?
宗室們容不得一頭猛虎,更不會容得下殺死猛虎的勇士。
皇帝駕崩,即便皇後、張貴人能生下皇子,李笠已經不可能做大梁的忠臣,戰爭爆發無法避免。
若戰事很快結束,倒不要緊,受牽連的百姓少,國力損耗不大。
若戰事曠日持久,很容被周、齊兩國趁火打劫,屆時,沔北、河南地區,甚至荊襄、兩淮地區,都會淪陷。
真要是這樣,戰爭的勝利者,手中是殘破的江山,長江以北地區悉數丟失,國勢大衰,隻能苟延殘喘,再無統一中原之可能。
王僧辯近日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他到底想要什麽?
高官厚祿?福及子孫後代的富貴?還是...
有生之年,天下一統,並參與其中?
。。。。。。
小黃,郊外,一場狩獵接近尾聲,營地裏,亳州刺史王琳和部下們清點獵物,現烤現吃,佐以美酒,快活不已。
現場一片歡聲笑語,王琳看著一張張笑臉,忽然有些恍惚。
昨日,他收到了李笠的親筆信,李笠在信中“懇請”他以大局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共度時艱。
王琳看過信後,心情複雜。
他不蠢,知道皇帝駕崩後,李笠若不想死全家,就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所以,“都督中外諸軍事”是必然的。
而李笠隻要走上那條路,就沒人可以阻攔,且對方極大概率能夠順利走到終點。
因為李笠真的太能打了,手下又不缺強兵悍將,恐怕無人可以在戰場上正麵擊敗李笠。
那麽,現在,我該怎麽辦?
王琳不知道。
他家本是卑微的兵家,多虧姊姊、妹妹容貌出眾,被湘東王看中,才有了出頭的機會。
王琳覺得,自己全家受了湘東王的恩惠,就該為國效命。
至少,要報答湘東王的恩惠。
所以,一旦李笠走到那一步,改朝換代,必然對前朝宗室斬草除根,那麽,他的外甥們,包括琅琊王蕭方諸,難逃一死。
作為舅舅,他怎麽能看著自己外甥走向末路而視若無睹?
這對得起湘東王麽?
而他作為食梁之祿的梁臣,怎麽能在關鍵時刻,與逆賊同流合汙?
哪怕這個逆賊,是自己的好友,造反是情不得已。
但基於現實,王琳知道,自己站在李笠那邊,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是對他、對王家、對於部下,都是如此。
因為如無意外,李笠必然是勝利者,更別說皇帝駕崩、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消息傳來,王琳左右心腹,就有些蠢蠢欲動。
勸王琳,支持李笠。
李笠年富力強,手下大將不少,又有兩淮豪傑追隨,能打的不僅有強悍的徐州軍,還有鄱陽那邊的子弟。
而且兒子多,世子都十三、四歲了。
怎麽看,李笠都有成為開國皇帝的可能,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陽。
而梁國的那些宗室,有哪個能打的?
宗室們容不下戰功赫赫的李笠,就能容下擊敗李笠的人?
所以,當左右得知派人來找他後,雖然不知具體說了什麽,一個個都喜形於色。
認為李笠是在向王琳示好,明顯是要拉攏,所以,大夥都很高興。
很顯然,王琳做為一個群體的首領,自己怎麽想倒是其次,關鍵是這個群體的主要成員怎麽想。
他這二十多年來,結交無數朋友,有了不少追隨者,這些朋友和追隨者當中,大部分出身微寒,甚至是來路不明的“好漢”。
這些人追隨他,一是因為投緣,二是因為他給了這些人以希望,出頭的希望。
而現在,對於許多人來說,隻要王琳站在李笠這邊,那麽王琳連同大夥的前途,一片光明。
對於出身微寒的武人們來說,名震天下的李笠、親近寒人的李笠、“英雄不問出處”的李笠、號稱不敗的李笠,就是大夥的前途所在。
王琳知道,如果他選擇和李笠作對,部下之中會有很多人離開他,站在李笠那邊。
這種選擇,是基於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而不是個人恩怨。
那些投向李笠的人,依舊會感激他多年來的提攜、照顧,依舊會認他這個“王郎”,但是,會堅定不移的跟著李笠向前走。
因為隻有李笠才能帶著這些人不斷打勝仗,讓這些人憑借軍功平步青雲,而不在乎這些人的出身。
此次北伐河南,就有不少武人憑借軍功晉升,在河南各地當縣令、郡守,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如今,河南是許多將士的根本所在,許多人在河南有了“功田”,當了官。
而能夠守護河南的人,就隻有李笠。
如果李笠完了,蕭氏皇帝,有能力守住河南麽?
恐怕未必,許多人都擔心宗室們和北虜勾結,以讓出河南、淮北為代價,“請”北虜攻打李笠。
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王琳知道自己的部下當中,許多人都希望他站在李笠這一邊。
支持李笠,就能守住河南,守住大夥辛辛苦苦立下戰功換迴來的官位、土地。
王琳看著談笑風生的部下們,心中滿是無奈。
人心所向,所以,我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