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的建康一片素白,城中一隅,一處特別素白的府邸,正門處車水馬龍。


    若不是府邸內外掛著白幡、門童和仆人都著喪服,府裏時不時有哭聲傳出,旁人還以為這裏正在辦宴席,所以親朋好友紛至遝來。


    豫州刺史陳霸先,在任上病逝,前不久棺槨運到建康。


    其家人在府邸設靈堂,在京的文武官員前來吊唁,李笠亦是其一。


    他和陳霸先及其家人沒什麽交情,與其部下也是如此,所以今日到府吊唁,純粹隨大流,走個形勢,說說場麵話,做做表麵功夫。


    但李笠此來,卻有別樣心情。


    他和其他前來吊唁的官員聚集在一起,問候陳霸先的遺屬。


    陳霸先的原配已逝,後來續弦,先後有過幾個兒子,但活到現在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續弦為其所生陳昌。


    不過陳霸先有侄兒,如今有幾位在場,所以遺屬人數還是蠻多的。


    李笠看著一臉悲傷的遺屬,看著其中那形容枯槁的陳昌,忽然想到自己。


    他是家中老幺,事實上的獨子,不過還好,兒子多,將來去世後,靈堂裏戴孝的兒孫會很多...


    李笠把思緒轉迴來,迴到靈堂內靈柩上。


    靈柩裏,當然是陳霸先的遺體,“很久以後”,他就認得這個人。


    陳霸先,在曆史上是陳國的開國皇帝,雖然李笠不清楚陳霸先是如何開國的,但毫無疑問,曆史軌跡被李笠改變了:


    這個時代不會再有陳國。


    現在,陳霸先去世時,身份是坐鎮地方的梁國牧守,而不是“先帝”。


    近十幾年來,陳霸先在嶺表討伐叛逆,又揮師北上,為國分憂?接連收複失地?抵禦外侮。


    最後病逝於地方任上,稱得上是大梁肱股之臣。


    所以李笠覺得有些感慨:果然是時勢造英雄麽?


    因為他的努力?侯景之亂的影響變小?沒有導致江南千裏無人煙,沒有讓梁國走向末路。


    於是?平定一係列戰亂的文武官員們,人生軌跡變了。


    陳霸先沒了“梁國走向末路?必然有人取而代之”的勢?自始至終,都是梁國的忠臣。


    而即便如此,陳霸先的一生,還是頗為勵誌的。


    李笠來之前?仔細打聽了陳霸先的履曆。


    陳霸先是吳興人?最初在家鄉是個裏司,後來到了京城,當油庫吏。


    後來,給吳興郡守、新喻侯蕭映當傳令吏。


    那時,陳霸先應該是三十多歲?依舊是不起眼的小吏,沒有前途可言。


    但是金子就會發光?蕭映很快就發現陳霸先有才幹,便予以任用。


    蕭映轉任廣州刺史?到嶺表上任,陳霸先隨行?得提拔為郡守?屢次平定叛亂。


    後來交州爆發叛亂?並影響了嶺表局勢,陳霸先為焦頭爛額的蕭映排憂解難,名聲大振。


    這時,陳霸先四十出頭。


    李笠迴憶當時自己的“狀態”,當他從世叔劉德才口中知道交州叛亂消息時,“剛來不久”,還是個為了生計而苦苦掙紮的魚梁吏。


    蕭映在任上去世,深受蕭映恩遇的陳霸先,護送蕭映靈柩返迴建康。


    走到大庾嶺時,被朝廷任命為交州司馬,隨後返迴廣州做準備,率軍入交州平叛。


    陳霸先以平定交州叛亂大功,得皇帝讚賞,並得以在平叛過程中,招攬不少強兵悍將。


    他人到中年,還是小吏,卻抓住機會,用十餘年時間,蛻變為方鎮大員。


    看起來輕鬆,但實際上很不容易。


    李笠自己,起點也是小吏,也是花了十幾年時間,抓住一次次機會,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同樣作為一個從底層奮鬥出來的奮鬥者,李笠對於陳霸先當然有種“共鳴”的感覺。


    看著靈堂內擺著的靈柩,李笠想起一句話:蓋棺定論。


    陳霸先去世,蓋棺定論,可稱梁國的忠臣。


    李笠想到自己:那麽,當我去世時,會是什麽人呢?


    是梁國的忠臣?還是亂臣賊子?


    或者,明明是忠臣,卻被皇帝或權臣“先下手為強”,隨便安個罪名幹掉,許多年以後,才恢複名譽?


    李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人要在活著時努力奮鬥,死後的事情,管不了那麽多。


    他看著靈堂內的各色人等,注意到一些麵色凝重的人。


    這些人是陳霸先的部下、屬下,當中幾位,他之前見過。


    那是李笠救援“老王”、“老陳”之後,在官軍大營裏,看到的豫州軍諸將。


    這些將領之中,有的是陳霸先同鄉,既是多年好友,也是多年戰友。


    一如梁森、武祥和李笠的關係。


    但更多的將領是出身嶺表的“嶺表人”,跟著陳霸先四處征戰,打了十幾年的仗,是老部下。


    這些人,是“帶頭大哥”陳霸先的“兄弟”和“小弟”,如果曆史的軌跡沒有變動,就該是陳國的開國元勳。


    然而曆史軌跡變了,“帶頭大哥”去世時的身份,是梁國的臣子,不是“先帝”。


    那麽這些跟著陳霸先拚搏的“故人”,本身作為梁國官員,不可避免要尋找新的靠山,而不是奉陳霸先之子陳昌為“新君”。


    而且,這些將領,也不是陳昌能庇護的。


    因為許多人來自嶺表,進入“中原”後,深受歧視。


    這歧視既來自於根深蒂固的士族對武人之歧視,也包括三吳對外地人的地域歧視。


    甚至他們的部下,還會受到別人在樣貌上的歧視:許多嶺表士兵身材矮小,樣貌有些“特色”,所以被譏諷為“猴”。


    除此之外,若無靠山,這些將領還要麵對官場上的歧視。


    陳霸先這個“帶頭大哥”在時,可以“罩”著部下,而陳昌明顯不行。


    陳昌自己官位就不怎麽樣,也不可能父死子繼,繼任豫州刺史一職。


    現在陳霸先去世了,他的老部下們,在朝中根本無人脈,仕途前景一片昏暗,需要尋找新的“帶頭大哥”,或者尋找靠山。


    在李笠看來,這幾位,就像後世某大公司破產後急著找新東家任職的高管,高不成低不就,對前途頗為迷茫,一臉凝重。


    不過不要緊,這些擅長打仗的將領,一定會有人拉攏。


    說實話,李笠也想拉攏,但他出不起價。


    “價”,不是錢財,而是前途。


    因為李笠手中沒有人事任命權,在中樞沒有人脈,所以無法幫這些“公司破產的高管”安排一個體麵的新職位。


    而錄尚書事、執掌朝政的湘東王,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招攬人才、收買人心得絕佳機會。


    隻要把將領招入麾下,將領們帶著的百戰老兵,當然也就跟著效命了。


    吸納了“嶺表軍團”的湘東王,本就有王僧辯的“荊襄軍團”效命,軍事實力大增。


    小皇帝的幾位皇叔相比起來,真就是弱雞。


    強軍如利器,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五十出頭的湘東王,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保不齊哪天就要“受命於天”,人生軌跡忽然來個“急轉彎”。


    吊唁完畢,李笠打道迴府,坐在牛車上,想著接下來怎麽辦。


    和王琳做兒女親家,等同站隊湘東王,坐看宮裏那對孤兒寡母自生自滅。


    湘東王有“三大軍團”效忠,就要“為蒼生計”了。


    將來受禪讓稱帝,但年紀也不小了,或許過不得幾年,就要駕鶴西去。


    皇太子即位,當然要任用自己人來控製局麵,那麽王琳這個親舅舅必然有重用,肯定風光無比。


    家翁一家榮耀,身為王家嫡長子婦的李平安,自然也跟著風光...


    李笠有了這麽個好親家,自家當然也有保障,因為王琳什麽都不講,就講義氣,一定會為他在新君那裏時常說好話,避免各種誤會和猜忌。


    他就能安安心心當官,或者鎮守地方,或者在京為官。


    兒子們的仕途之路,也不愁不好走。


    ‘日子就這麽安安穩穩過下去,幾十年後,我壽終正寢,靜靜躺在靈柩裏,外麵哭靈的兒孫有上百人,把靈堂都擠滿....’


    李笠撓了撓頭。


    有這種想法的人,在官鬥劇裏,怕是活不過一集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棟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亂世棟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