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晴空萬裏,碭縣東北,碭山(又稱芒碭山)腳,行軍路過的兵馬分散在樹林裏乘涼,順便休息。


    一棵樹下,李笠就著水,幹吃‘方便麵’,對這種山寨版的方便麵很滿意。


    方便麵的優點是“方便”,‘山寨版’的方便麵雖然品質差了些,但已經盡可能做到了方便。


    隻是因為原料以及技術水平的限製,品質尚有欠缺。


    譬如沒有塑料袋包裝,或者無法製作成‘杯麵’,且因為沒有物美價廉的棕櫚油,所以製作成本較高,日常生活食用不劃算。


    最關鍵的一點,因為沒有味精及各種給力的佐料,所以方便麵的精華“調料包”無法山寨,否則,世間就會出現一個獨立的“菜係”。


    李笠吃完方便麵,看著周圍休息的將士,想著戰局。


    預料中的齊軍反撲已經到來,對方兵分幾路南下,看起來聲勢浩大,並圍了高平,且有南下入淮南之勢。


    但李笠知道,對方的真正目標不可能是淮南。


    這是當前時局所決定的必然結果,因為天下三分,齊國要是全力來攻兩淮,西邊的周國就會趁火打劫。


    周軍出潼關,攻擊洛陽,或者進攻河東地區,直撲高氏霸府所在地——晉陽。


    不僅如此,若齊軍主力以淮南為目標,梁國完全可以分兵去攻青州,讓其東西不能相顧。


    亦或是沔北駐軍東出,攻擊潁川,入河南地區,和徐州軍一起對進,截斷入淮齊軍後路。


    那麽,齊軍此次聲勢浩大的進攻,其真正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徐州,無非是如何實現這一戰略意圖罷了


    卻也不排除對方出其不意,進攻沔北。


    齊國以偏師佯攻徐州或者渡淮,就能迫使兩淮梁軍嚴陣以待,等著對方來撞防線。


    但齊國卻來個聲東擊西,主力直撲沔北,或許能有出其不意的戰果。


    李笠考慮過這個可能,朝廷也有了相應布置。


    現在齊軍來襲,李笠沒有任何情報支撐‘齊軍聲東擊西’這一判斷,但按照戰前定下的方案,他不會蹲在徐州堡壘群裏空等,一定要出擊,尋求決戰。


    想到這裏,李笠有些默然,己方出擊的各隊斥候已經和敵軍斥候展開激戰,傷亡不小。


    能擔任斥候的騎兵,都是個人素質出眾的精銳,死一個,少一個,空出的位置,要花上幾年才能補迴來。


    這些精銳,可都是他辛辛苦苦‘攢’下的,如能不心疼?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戰場不一樣了。


    徐州以西是遼闊的平原,而碭縣東北這座碭山,是大平原東邊的唯一一座像樣高山。


    所以,李笠的‘攝像頭戰術’在大平原裏失效。


    斥候們無法躲在各個山頂、用望遠鏡遠距離觀察敵情,無法暗中監視敵軍行動並從容把消息傳向後方。


    斥候們隻能抵近偵察,那就不可避免與敵軍斥候發生交鋒,傷亡當然不會小。


    齊軍的騎兵眾多,導致梁軍斥候的偵察範圍被擠壓、縮小。


    後果就是,李笠身處徐州堡壘群中,仿佛站在夜幕下曠野裏一堆篝火旁,因為火光昏暗,所以隻能看清周邊幾步內的情形,再遠一些就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


    他知道黑暗裏有猛獸潛伏,卻不知道對方的數量,以及可能何時發動進攻,也不知道對方會從哪個方向竄出來(東邊、南邊肯定不會)。


    更不知道竄出來的是狼,還是虎豹。


    這種‘睜眼瞎’的感覺,讓李笠很不舒服,所以,必然要派出斥候刺探敵情。


    但斥候的活動範圍被齊軍壓縮,自保都艱難,遑論發現敵軍主力的位置,於是李笠按照預案,率領騎兵主力出擊,親自實行戰略偵察。


    數千騎兵,各自分工,對徐州以東平原地區實行‘定向’偵察,數量優勢足以驅散敵軍遊騎。


    一旦發現敵軍主力,或者摸各路齊軍動向,便可視情況後撤,進行下一步應對。


    或者,騎兵集結後發動進攻,展開決戰。


    這就是李笠的戰術,他認為騎兵應該進攻,或者動起來,而不是縮在‘主基地’養膘。


    但這樣做也有風險,大量騎兵出擊,動靜必然不小,等同於黑暗中提著燈籠趕路,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給潛伏在黑暗之中的其他人。


    或許,對方壓製梁軍斥候的目的,就是逼他派出大量騎兵,然後趁機殲滅。


    徐州軍失去了騎兵主力,就失去了主動出擊的能力,等同於殘疾,那麽齊軍便可從容施展新的戰術,以偏師盯著徐州,主力去做其他事情。


    李笠收迴思緒,看著不遠處的芒碭山。


    打仗會死人,而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他率兵出擊,風險自然是有的,還不小。


    但風險大,收益也大,李笠權衡利弊,才做了決定。


    他和鄱陽王父子做了交易,交易其實還在進行中,鄱陽王父子還對他許下承諾。


    所以有一個可能,是李笠必須提前考慮的,那就是對方可能食言,若如此,怎麽辦?


    這個問題,數百年前,西漢的梁王劉武,就遇到過。


    梁王劉武,為漢文帝劉恆嫡次子,和太子劉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劉啟即位後,自幼得母親竇漪房寵愛的劉武,發現自己似乎有機會‘兄終弟及’,於是心思活絡起來。


    竇太後也為劉武‘兄終弟及’而不斷努力,以至於某次宴席上,不知是真醉還是假醉的劉啟,居然對弟弟劉武承諾:


    千秋萬歲後傳於王。


    也就是承諾皇位“兄終弟及”,雖然當場就有大臣站出來勸阻這一表態,但得了承諾的劉武喜出望外。


    隨後爆發的七國之亂,劉武拚盡全力,集結封國軍隊,死守國都睢陽(梁國國都),將叛軍主力硬生生拖住,為朝廷調兵平叛爭取了寶貴時間。


    因為對他來說,保衛長安,保衛兄長,就是保衛自己將來的皇帝之位。


    七國之亂,三個月便被平息,劉武功不可沒,然而叛亂平息後,兄長絲毫沒有履行承諾的意思。


    後來,太子劉榮被廢,劉武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滿懷期待入長安,且竇太後也趁熱打鐵,讓皇帝立梁王為皇儲。


    卻被袁盎等大臣勸阻,不久,膠東王劉徹成為太子,即日後的漢武帝。


    劉武大怒之下,派刺客入長安,刺殺袁盎,隨後事泄,鬧出一場風波:藩王刺殺朝中重臣,這可是捅破天的大案。


    雖然劉武得竇太後庇護,逃過罪責,但‘兄終弟及’便徹底沒了指望。


    劉武終於明白,自己從一開始,就被兄長給耍了。


    兄長有求於他時,許下的承諾純屬戲言,等事後翻臉,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沒幾年,劉武在封國鬱鬱而終,死後葬在芒碭山麓。


    數百年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諸侯之一的曹操,為了解決軍餉問題,目光投向了梁王劉武等曆代王侯的陵墓。


    三國誌記載,曹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略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墮突,無骸不露。


    所以,芒碭山麓的梁王劉武陵墓,及其王後以及繼任梁王的陵墓,都被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們挖開,陪葬的無數金銀珠寶都被搜刮一空。


    李笠此刻身處芒碭山附近,看著這漢高祖斬蛇起義、梁王劉武陵墓所在,唏噓不已。


    無數的血淚事實證明,傻乎乎相信別人的承諾,而不做任何反製措施,到頭來吃虧的就隻能是自己。


    所以,李笠為了避免鄱陽王父子食言,得有應對。


    讓對方知道,食言、戲耍李三郎的後果會有多嚴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棟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亂世棟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