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陌刀是長柄刀的a


    唐六典卷十六即載:“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馬步水路鹹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唐時的十五斤約相當於後世的十公斤。


    史載:“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新唐書—張興傳。


    曆史上,陌刀是唐朝步兵所持長刀,它自西漢斬馬劍發展而來,又吸收了漢露陌刀及六朝長刀的形製與冶煉技術。


    陌刀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在戰爭中主要用來砍殺敵騎兵,其戰術作用相當於今天的反坦克武器,而且由於其威懾力大,又被用於文武高官及藩鎮的儀衛,比如方煦因為功勞潑天,又賞無可賞,所以被李世民格外賞賜了一百人的陌刀隊做部曲。


    陌刀多為對騎兵作戰使用,威力巨大。陌刀形製多樣,長兵主戰刀,形製有斬馬劍升級版,有刀柄可拆卸式,有柄特長而刀身特短的三尖兩刃刀式。刀身大多較窄,彎曲弧度,可劈砍,可槍刺。蓋因大唐地域廣闊,各大都護府軍備自製,也因此風格不同。


    陌刀出現於隋,盛之於唐,至宋代,陌刀始衰落。及唐之後,史籍鮮見陌刀之蹤跡,由於陌刀不允許陪葬,所以後世並沒有陌刀實物出土,網絡上所有的陌刀複原圖均為後人猜想。所以當方煦在大唐親眼見到陌刀後,由衷的喜愛。


    大唐陌刀軍開始盛行於高宗調露前後至開元十年之間。開始時使用陌刀是為了對抗突厥騎兵,後來在諸軍流行則是對付以騎兵稱雄的唐之“四夷”。盛唐時完善的節度使製度使得軍隊的裝備,訓練走向向正規化,陌刀也因此成為唐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成為常規裝備,節度使製度的設立使得諸鎮招兵買馬,建立了中大的騎兵,騎兵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又使得克製騎兵的兵器-陌刀一直流行到晚唐。


    由於陌刀的製作工藝繁瑣,當時的冶煉技術達不到,主要是爐溫不夠高,唐初的時候,很少有成建製的陌刀部隊。


    也是這個原因,五代十國時期。因為常年戰爭,軍備消耗跟不上製造,宋朝統一中原以後,中國冷兵器,隻有變革發展,大量新式的長矛、長刀、斧鉞、神臂弩的誕生並武裝了宋軍,豪壯的陌刀成為奢侈的戰爭器材,宋朝戰爭的主要方向是同樣是北方遊牧民族,為了對付遼金的騎兵,長矛、斧鉞開始成為軍隊的主要兵器。斧鉞的製作和使用技藝比陌刀要簡單,對付騎兵同樣有效,嶽家軍用“麻紮刀”“捉刀”“長柯斧”大破金軍“連環馬”,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陌刀從此逐漸退出戰爭舞台,並且消失的極其徹底,是中國冷兵器的遺憾。


    所以,當方煦用煤炭解決了冶煉的爐溫問題,結合後世的知識,對陌刀進行下改造,使其大規模裝備,組成建製將成為可能,因此,方煦才得意洋洋的策馬長安城,進宮麵見李世民。改進陌刀這麽大的事情,不先向皇帝陛下匯報,你想造反啊,哪怕你真的造出來了,都能被那些個禦史給吐沫星子淹死。來到大唐這些年,方煦越來越喜歡這個時代,或者說早已經與這個時代的蓬勃血脈融為一體,當然,更懂得這個時代的規矩,在後世,惹毛了老板,頂多老子不幹了,這個時代,人可以走,腦袋必須留下。所以,方煦出現在了太極宮,甘露殿,李世民的麵前,看著一臉驚喜的李世民。不得不說方煦給李世民的驚喜太大了,先是弄出了******、火雷,這又改進陌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家大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家大司馬並收藏大唐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