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方煦,方大夫,號半閑。


    小方同學還想著別人稱他半閑公呢。


    要是人家見了他,都叫他半閑,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算命的老道呢。


    被人稱號的時候不加個敬辭,多沒麵子啊。


    不過,以他這,連冠禮都沒加的年紀,不幹點,牛那什麽的事,就憑個才子的名聲,人家頂多稱唿聲——半閑兄。


    不過,小方同學想被稱作——半閑公,可是不容易的。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公”這個字可是不能隨便用的。


    隻有三種情況,才能被稱作公。


    第一,有公爵爵位。


    這個想都不用想。方大夫連冠禮都沒行,連個縣男的爵位都沒有呢。


    更何況,大唐開國以來,國公、郡公、縣公加起來都數得著。


    而且,自李世民登基以來,一直想著削減爵位。


    其實曆史上的聖君明主,對封爵總是很控製的,封了爵便意味著朝廷要世代養著這家人。這些個勳貴那個不幹些,欺男霸女的混賬事,到頭來,還不都算到皇帝頭上。


    曆朝曆代亡國的不都是,皇帝昏庸、勳貴貪婪、官吏**嗎?再說了,勳貴多了,對皇權也不是好事。


    所以說,方大夫即使立下了潑天大功,想封國公,也得二十年後。


    第二,文官做到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或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個,也是看得見摸不著,君不見?就連房玄齡,也不過被稱作——房相。還沒到三公的地步呢。


    第二,德高望重的大儒名士。這個,至少的到,國子監祭酒孔穎達那種地步。


    雖然,孔穎達現在還沒有,編成《五經正義》。不過,其孔子嫡孫,當世大儒的聲望地位,確是不須置疑的。


    要知道,封建社會的基石是士大夫。


    如果你,名滿天下,哪怕皇帝不想用你,宰相重臣想收拾你,都得掂量掂量。


    像李白,貴妃研墨、力士脫靴,天子唿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弄得唐玄宗很沒麵子,最後也就是賜金放還。


    你看,曆史上那些大詩人、大才子,雖說,多災多難,可也沒見幾個是被皇帝給砍了的。


    像韓愈,諷諫皇帝迎佛骨,觸怒皇帝,也不過是貶官。


    而那些,名聲不好的,或者說,沒有名氣的,還有那些臭名遠揚的奸臣,下場都是很慘的,可以說是,得道時,雞犬升天,失勢時,株連九族啊。


    而,文官之間的鬥爭,對清流名士都有禍不及家人的潛規則。


    這就是社會啊。


    別看,現在,方煦出身好,有才華,李世民很看重,還要當做日後的宰相培養。


    可,後世的見識,讓方煦明白。


    什麽叫,伴君如伴虎。


    什麽叫,天威莫測。


    什麽叫,雷霆雨露,莫非君恩。


    更何況,方煦今年才十七歲,等貞觀二十三年,也才,三十九歲,正是大好年紀。


    李治,還好說,武則天,嗬嗬。君不見,武則天手下二十七酷吏。來俊臣、周興、索元禮、丘神勣、萬國俊等人的赫赫兇名。


    再者,長孫無忌、侯君集、許敬宗這些人,那些事善茬?


    後世的思想,讓方煦,沒有把,身家性命,寄托在皇帝手中的覺悟。


    也沒想過,依靠對手的仁慈,保全性命。


    苟活於世。那可真的愧對穿越一場了。


    方煦,雖然,已經在為以後布局,但是,現在能做的卻不多。


    而,刷聲望,就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聲望也是一種資本,尤其是好的名聲。


    曆史上,北宋王安石養望三十年,一朝為相天下敬服,司馬光讚其起則太平立可致,生民成被其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家大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家大司馬並收藏大唐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