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永安縣公府。


    馬周,當然還在等方煦迴來,告訴他好事。


    方煦和傳旨太監一起迴來的。


    是的,對馬周來說確實是好事,聖旨就是給馬周封官的。


    大唐初年,朝廷的效率還是很高的,尤其是方煦舉薦,李世民賜官的時候,三省的宰相重臣都在場。對大唐君臣來說,一個小小的尚書員外郎,真的是件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綠豆大的小事,所以,當方煦迴來的時候,傳旨太監也一起來了。


    “博州馬周何在?速速跪接,大唐皇帝陛下聖旨。”看在方煦大夫的麵子上,傳旨太監還是挺客氣的。


    馬周看來一眼方煦,跪拜道:“草民,馬周,接旨。”


    “中書省右諫議大夫方煦,舉薦博州馬周,有大才,可堪大任,禦封馬周尚書省戶部員外郎,從六品上。專司賑災撫慰流民之事。欽哉。”


    唐朝的聖旨沒那麽多講究,後世影視劇中的“奉天承運”,是明朝的洪武朱皇帝,弄出來的。


    大唐皇帝普遍還是要臉的,尤其是李世民,人家畢竟是數代貴族,和當過乞丐和尚的朱皇帝不一樣的。


    唐朝的聖旨開頭一般就是“製曰”或“剌曰”,很正式的冊封用“詔曰”,一般的冊封用“製曰”。


    比如,給方煦晉升中書右諫議大夫,用的就是“製曰”。


    由內侍舍人精雕細琢考究出的辭藻華麗駢四儷六的製文“製曰”的正式聖旨,再加蓋皇帝印璽的封誥聖旨,那是要載入史冊。得等到方煦方大夫封侯的時候才配得起。


    像冊封馬周,連個“製曰”都沒有,直奔主題的。說明,馬周的麵子,嗯,很沒麵子,或者說,李世民很不給馬周麵子。


    馬周急忙雙手接過聖旨,高舉過頭頂,伏地跪拜道:“臣,馬周,接旨。謝陛下隆恩。”


    馬周這小子,身份轉變的還挺快,剛才還草民呢,這就以臣自居了。


    是的,馬周聽懂了,馬周聽懂了聖旨上說的,一個是方煦向皇帝陛下舉薦他,一個是皇帝陛下任命他為尚書省戶部員外郎,專司賑災撫慰流民之事。


    好像,方煦也升官,成了,中書省右諫議大夫,正五品上了。好像自己接的方煦的位置,也不對啊,方煦原來是,兵部員外郎。


    “馬周是不是傻?他好像根本沒聽出了,他很沒有麵子,或者說,李世民很不給馬周麵子。看那表情還很高興似的。”方煦心裏想著。


    傳旨太監走了,是的,方大夫又損失了,一定銀子。誰讓馬周個窮鬼根本沒錢打賞傳旨太監呢。


    “恭喜先生,晉升中書省右諫議大夫。”馬周一臉喜色的看向方煦。


    方煦笑道:“同喜同喜,恭喜賓王兄入職尚書省,流民的事情就拜托賓王兄了。”


    馬周問道:“那先生呢?”


    方煦一臉嚴肅的說,“還能怎麽,去中書省,聽房相的教誨唄。”


    方大夫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明明是他嫌麻煩,把流民的事情推給了人家馬周。


    “那,關於安置流民的事情,先生可以什麽要交代周的?”


    方煦一甩手,從身上拿出一本奏折,丟給馬周。“皇帝陛下,嫌棄本才子的字,奏折沒要。你自己去看吧。”


    馬周打開奏折一看,差點沒吐。


    方煦氣急敗壞道:“老子的字有那麽難看嗎?”


    其實,方煦的毛筆字確實醜的可以。


    一個21世紀的青年,毛筆字寫的好多還真不多,不過,方煦顯然是個例外,不僅毛筆字寫的醜,鋼筆字、碳素筆字……寫的都很醜。


    要知道,唐朝的文人,臉可以長的醜,字寫的醜,那真是出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


    也是讓方煦糟踐了才子這倆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家大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家大司馬並收藏大唐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