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開芳已經做了校長,拿出校長的威嚴來,皺眉說道:
“小黃老師,你以為你說對了嗎?你說我們東灣小學的學生變少了,是因為我們教學質量不行,所以學生轉去了鄉中心小學。請問,你調查過嗎?你告訴我,具體都有哪些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學質量不好而轉走的?”
黃超超啞口無言。
劉立銀老爺子也生氣,瞪眼道:“毛頭孩子,你來學校才幾天,就敢下這個定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懂不懂!?”
田開芳接著批評黃超超:“你剛剛才來我們學校,應該虛心學習,團結同事,教書育人務實苦幹,做出成績來,才能對得起老師的身份和所拿的工資,而不是吹牛說大話製造矛盾!”
黃超超不敢頂嘴,站起來賠禮:“田校長,我說話沒考慮,對不起……”
劉立銀老爺子的臉色才稍稍緩和,又說道:“別以為有學曆就了不起,有本事,還要有態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鄧煒璘翻白眼:“以後多學學振華老師吧!人家拿著每月幾十塊錢的工資,平時負責學校的後勤和雜務,還帶著四年級班主任。東灣村十幾個自然村,他經常來迴轉,上門給差生免費補課。他上學期帶的四年級語文,全鄉成績第一,連鄉中心小學都壓住了。”
田開芳也說道:“還有我們學校的新教室,建造的時候,振華老師從頭到尾都在,炎炎夏日,揮汗如雨地做小工。要說到對學校、對家鄉孩子們的感情,我們肯定比你深。在教學方麵,我們全體老師都是戰戰兢兢、盡心盡力的。”
鄧煒璘又補充一句:“你別為振華老師在乎這每月幾十塊錢,人家有親兄弟在南京做大老板,好幾次邀請振華出去合夥,坐地分錢,一個月收入,能趕上你一個師範生老師半年的工資,都被振華老師謝絕了。”
黃超超看了振華一眼,連連點頭:“是是是,以後一定向大家學習。”
另外的兩個師範女老師,更是被震住了,一臉崇拜地看著振華。
振華笑了笑,搖頭道:“幾位老師言過其實了,我沒有那麽大的本事,隻是做了一些該做的事。其實,對東灣村教育事業最關心的人,除了各位老師之外,還有不拿工資的老夫子,他老人家真的是長者之風,古道熱腸。”
說起老夫子,眾人又難免稱讚一番。
田開芳說道:“我們接著剛才的話題往下聊,算是開個會吧。東灣小學生源減少,部分學生轉學走了,其中原因,我做過調查。大多數轉學的學生,都是隨著父母打工而外出讀書了。還有部分家庭,在鎮上蓋了房子,住址距離鄉中心小學更近,所以選擇了中心小學。”
鄧煒璘也點頭:“我們東灣村這條土路,限製我們的發展,下雨天交通太不方便。我擔心今後,會有更多的鄉親們外出打工,更多的孩子被帶走……”
劉立銀老爺子搖頭:“這是大勢所趨,沒辦法的事。在外麵掙錢比在家鄉快,誰還願意留在家鄉?”
振華說道:“的確是沒辦法,不過,那些父母外出,平時跟著爺爺奶奶的學生,我們更要注意引導和教育,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不足。”
田開芳點點頭,笑道:“明天我們把這部分學生統計一下,讓黃老師去做個家訪吧,做一份關於鄉村教育的調研表。這對黃老師來說,是一個任務,也是一個深入調查的鍛煉機會。”
黃超超急忙站起來,點頭道:“我接受這個任務。”
這個小型會議,還是非常有質量、有前瞻性的,討論了一些深刻的話題。當時還沒有留守兒童的說法,但是後來,留守兒童的問題,卻困擾了中國鄉村幾十年。
自從那次開會以後,黃超超的態度端正了許多,不再埋怨彷徨,而是安心苦幹,和大家一起努力,將東灣村的教學質量,又拔高了一個台階。
但是新來的兩個女老師,卻有困擾。
兩個老師一個叫高歡,一個叫袁以晴,平時租住在鄭懷亮的家中。
鄭懷亮現在的飼料生意越做越好,全家都搬去鎮上住,家裏的幾間房子空了下來,廉價租給了幾個師範生老師做宿舍。黃超超為了避嫌,獨自住在學校辦公室一角,不和兩位女老師同住。
高歡和袁以晴每天晚上,總是聽見後窗外有笛子聲,哀怨纏綿,如泣如訴的。
偶爾聽見笛子吹奏,是一種享受;可是天天聽見這玩意,就有些受不了了。兩個女生膽子小,又不敢出去查看,推開窗戶看,也看不見吹笛子的人藏在哪裏。
連續半個月下來,兩個女老師差點被這笛子聲弄得神經衰弱了!
那天在學校裏,袁以晴老師偷偷問振華:“振華老師,你們村子裏是不是有個文藝青年啊?”
振華開玩笑道:“我們東灣村乃是包公故裏,李鴻章老家,位居中原天心,吳楚要衝,南抱巢湖,東接金陵,從三皇五帝到如今,出過很多文人雅士。文脈悠長,藏龍臥虎,耕讀傳世,有很多文藝青年,還有文藝老頭和文藝大媽,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位?”
袁以晴咯咯一笑,說道:“最近一段時間,每到晚上,就有人在我們的後窗下吹笛子。笛子水平相當不錯,我猜想,一定是你們村的某個大才子吧?”
振華笑了,問道:“是不是吹那種‘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和梁祝化蝶的曲調?”
袁以晴連連點頭:“對對對,就是這個,有時候還吹一些我沒聽過的曲調,貌似很好聽。對了,這……不是振華老師吹的吧?”
“我哪有這水平?”振華搖頭大笑,說道:“吹笛子的,是我東灣村第一才子宋家財!”
“宋家財?不認識。”兩個女老師一起搖頭。
“不認識吧?改天我給你們介紹介紹。你們聽不懂的曲調,應該是宋家財的家傳古曲《求鳳凰》和《上關門》《下關門》,還有《梅花三弄》。”振華苦笑,說道:
“這位宋大才子可不簡單,桀驁不馴灑脫不羈,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整天就是喝酒玩音樂,釣魚賞花。好似唐伯虎寫的詩,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在花下眠。花前花後日複日,酒醉酒醒年複年……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
兩位女老師聽得癡了,各自喃喃:“哇,真想不到,窮鄉僻壤之中,還有這樣的高雅之人。”
鄧煒璘實在忍不住,從後麵走來,給了振華一巴掌,笑罵道:“臭小子又在忽悠兩位女老師,還不滾去上課?”
(第二更。)
“小黃老師,你以為你說對了嗎?你說我們東灣小學的學生變少了,是因為我們教學質量不行,所以學生轉去了鄉中心小學。請問,你調查過嗎?你告訴我,具體都有哪些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學質量不好而轉走的?”
黃超超啞口無言。
劉立銀老爺子也生氣,瞪眼道:“毛頭孩子,你來學校才幾天,就敢下這個定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懂不懂!?”
田開芳接著批評黃超超:“你剛剛才來我們學校,應該虛心學習,團結同事,教書育人務實苦幹,做出成績來,才能對得起老師的身份和所拿的工資,而不是吹牛說大話製造矛盾!”
黃超超不敢頂嘴,站起來賠禮:“田校長,我說話沒考慮,對不起……”
劉立銀老爺子的臉色才稍稍緩和,又說道:“別以為有學曆就了不起,有本事,還要有態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鄧煒璘翻白眼:“以後多學學振華老師吧!人家拿著每月幾十塊錢的工資,平時負責學校的後勤和雜務,還帶著四年級班主任。東灣村十幾個自然村,他經常來迴轉,上門給差生免費補課。他上學期帶的四年級語文,全鄉成績第一,連鄉中心小學都壓住了。”
田開芳也說道:“還有我們學校的新教室,建造的時候,振華老師從頭到尾都在,炎炎夏日,揮汗如雨地做小工。要說到對學校、對家鄉孩子們的感情,我們肯定比你深。在教學方麵,我們全體老師都是戰戰兢兢、盡心盡力的。”
鄧煒璘又補充一句:“你別為振華老師在乎這每月幾十塊錢,人家有親兄弟在南京做大老板,好幾次邀請振華出去合夥,坐地分錢,一個月收入,能趕上你一個師範生老師半年的工資,都被振華老師謝絕了。”
黃超超看了振華一眼,連連點頭:“是是是,以後一定向大家學習。”
另外的兩個師範女老師,更是被震住了,一臉崇拜地看著振華。
振華笑了笑,搖頭道:“幾位老師言過其實了,我沒有那麽大的本事,隻是做了一些該做的事。其實,對東灣村教育事業最關心的人,除了各位老師之外,還有不拿工資的老夫子,他老人家真的是長者之風,古道熱腸。”
說起老夫子,眾人又難免稱讚一番。
田開芳說道:“我們接著剛才的話題往下聊,算是開個會吧。東灣小學生源減少,部分學生轉學走了,其中原因,我做過調查。大多數轉學的學生,都是隨著父母打工而外出讀書了。還有部分家庭,在鎮上蓋了房子,住址距離鄉中心小學更近,所以選擇了中心小學。”
鄧煒璘也點頭:“我們東灣村這條土路,限製我們的發展,下雨天交通太不方便。我擔心今後,會有更多的鄉親們外出打工,更多的孩子被帶走……”
劉立銀老爺子搖頭:“這是大勢所趨,沒辦法的事。在外麵掙錢比在家鄉快,誰還願意留在家鄉?”
振華說道:“的確是沒辦法,不過,那些父母外出,平時跟著爺爺奶奶的學生,我們更要注意引導和教育,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不足。”
田開芳點點頭,笑道:“明天我們把這部分學生統計一下,讓黃老師去做個家訪吧,做一份關於鄉村教育的調研表。這對黃老師來說,是一個任務,也是一個深入調查的鍛煉機會。”
黃超超急忙站起來,點頭道:“我接受這個任務。”
這個小型會議,還是非常有質量、有前瞻性的,討論了一些深刻的話題。當時還沒有留守兒童的說法,但是後來,留守兒童的問題,卻困擾了中國鄉村幾十年。
自從那次開會以後,黃超超的態度端正了許多,不再埋怨彷徨,而是安心苦幹,和大家一起努力,將東灣村的教學質量,又拔高了一個台階。
但是新來的兩個女老師,卻有困擾。
兩個老師一個叫高歡,一個叫袁以晴,平時租住在鄭懷亮的家中。
鄭懷亮現在的飼料生意越做越好,全家都搬去鎮上住,家裏的幾間房子空了下來,廉價租給了幾個師範生老師做宿舍。黃超超為了避嫌,獨自住在學校辦公室一角,不和兩位女老師同住。
高歡和袁以晴每天晚上,總是聽見後窗外有笛子聲,哀怨纏綿,如泣如訴的。
偶爾聽見笛子吹奏,是一種享受;可是天天聽見這玩意,就有些受不了了。兩個女生膽子小,又不敢出去查看,推開窗戶看,也看不見吹笛子的人藏在哪裏。
連續半個月下來,兩個女老師差點被這笛子聲弄得神經衰弱了!
那天在學校裏,袁以晴老師偷偷問振華:“振華老師,你們村子裏是不是有個文藝青年啊?”
振華開玩笑道:“我們東灣村乃是包公故裏,李鴻章老家,位居中原天心,吳楚要衝,南抱巢湖,東接金陵,從三皇五帝到如今,出過很多文人雅士。文脈悠長,藏龍臥虎,耕讀傳世,有很多文藝青年,還有文藝老頭和文藝大媽,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位?”
袁以晴咯咯一笑,說道:“最近一段時間,每到晚上,就有人在我們的後窗下吹笛子。笛子水平相當不錯,我猜想,一定是你們村的某個大才子吧?”
振華笑了,問道:“是不是吹那種‘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和梁祝化蝶的曲調?”
袁以晴連連點頭:“對對對,就是這個,有時候還吹一些我沒聽過的曲調,貌似很好聽。對了,這……不是振華老師吹的吧?”
“我哪有這水平?”振華搖頭大笑,說道:“吹笛子的,是我東灣村第一才子宋家財!”
“宋家財?不認識。”兩個女老師一起搖頭。
“不認識吧?改天我給你們介紹介紹。你們聽不懂的曲調,應該是宋家財的家傳古曲《求鳳凰》和《上關門》《下關門》,還有《梅花三弄》。”振華苦笑,說道:
“這位宋大才子可不簡單,桀驁不馴灑脫不羈,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整天就是喝酒玩音樂,釣魚賞花。好似唐伯虎寫的詩,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在花下眠。花前花後日複日,酒醉酒醒年複年……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
兩位女老師聽得癡了,各自喃喃:“哇,真想不到,窮鄉僻壤之中,還有這樣的高雅之人。”
鄧煒璘實在忍不住,從後麵走來,給了振華一巴掌,笑罵道:“臭小子又在忽悠兩位女老師,還不滾去上課?”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