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飯吃談哪門子的談,求你大爺個爪的仙!不是腦袋被驢踢過,餓上三天都能認清現實,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白身為一個士族郎君,享受家族提供的各種好處,必要時,必須舍棄小我,拋棄虛無縹緲的求仙之路,腳踏實地的為家族努力。桓容真心沒有想到,王氏和褚氏會下如此狠心。琢磨半晌,召賈秉入太極殿,君臣一番長談。桓容表明態度,已由舍人躍升為侍中的賈秉當場點頭,表示明白。“陛下放心,臣定辦成此事。”出宮之後,賈秉沒有迴府,掉頭往大中正處拜會。不久,王氏和褚氏都有郎君被品評出仕,經天子當麵考核,放至涼州為官。消息傳出,兩家長輩歡欣鼓舞,舉杯相祝,壓根不管自家孩子滿臉苦澀,雙眼含淚。慶祝之後,半點不耽擱,幹脆利落的打包將人送上馬車。“此去千裏,阿子勿要忘記為父之言!”總之一句話,有點正事,官家不喜清談、對寒食散也沒半點好感,咱們家不比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凡事自己掂量著點,莫要讓為父失望。第一波少年英才灑淚揮別,踏上西行之路。此去將告別江南風光,踏遍大漠黃沙;辭去水鄉溫柔,懷抱邊疆的豪情,沙風的濃烈。此時此刻,無人能夠預料到,這些高門郎君將在西域踏出何樣的道路。也無人能夠想到,仿若謫仙的郎君,經風沙磨練,將率領漢家兒郎馳騁沙場、縱橫萬裏,借西域古道,馬蹄踏遍中亞和西亞。凡弓弦所及,俱為漢家領土。這話記錄在史書之上,言是桓容之語,被後世斥為侵略成性,少懷仁德。桓容卻是大聲叫屈,他可以對天發誓,這話絕不是他說的!就像“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是漢武帝的鍋一樣,開疆拓土他承認,下旨派兵的也是他本人,但這句話的的確確非他所言。至於是誰……去找王獻之!清風朗月的王子敬會說出這樣一句話,估計任誰都想不到。換成謝玄都比他可信。偏偏拐彎的曆史就是這樣,太多的出乎預料,太多的不可思議,連後世穿來的某隻蝴蝶都會不自覺發懵。九月末,範寧和桓秘的書院漸有雛形。因條件所限,書院暫設在江州,仿效幽州設立兩院。東院教導高門子弟,主習典籍兵法;西院以庶人子弟為主,除詩書兵法之外,主要教授醫藥、機關和匠藝等。期間,朝中曾出現反對之聲,甚至牽扯上幽州的學院。桓容沒空處理,謝安代他解憂,方法很簡單,推薦東莞徐邈往書院任教。隨後,高平郗氏和琅琊王氏分別舉薦故友,以實際行動表明態度。所謂四兩撥千斤,以謝安和郗愔這樣的級別,話無需說半句,動一動指頭,就將冒頭挑刺的按了迴去。桓容感慨之餘,更有幾分警醒。地位改變,更不能小看高門士族。辦事必須講究辦法,如若不然,難保不會陰溝裏翻船。進入十月,桓容終於完成各項祭祀,拜祭過宗祠,準備外出巡狩。聖旨剛剛宣於朝堂,就遇上天龍食日。翌日朝會,群臣上表,此乃上天示警,請天子重新考慮巡狩之事,並盡早大婚立後。桓容頓覺一陣頭疼。他實在想不明白,巡狩還說得過去,將上天示警和大婚聯係起來,這得有多驚人的想象力?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降之物自古以來, 日食皆象征兇兆。魏晉規矩, 遇到天龍食日, 台城起鼓,天子當著素服避於偏殿。翌日文武上朝,俱免朝冠, 改佩幘。文官戴介幘,武官戴平上幘。無論文武皆佩寶劍,漢時為鐵劍,魏晉改為木劍,以示威武。兇漢登上城牆, 台城內以鼓聲驅厄, 並有術士入宮卜笄, 占卜日食後是否將有大禍。司馬奕在位期間,曾有日食發生。很不巧, 趕上三吳之地生災, 饑民遍地, 成為廢帝的又一樁鐵證。司馬昱在位僅一年, 沒趕上類似情形,難言是幸運還是不幸。司馬曜……如果按曆史走向,這次日食是發生在他繼位早期。結果桓容取而代之,天警之事就落在了後者的頭頂。好在眾人知曉輕重,沒將事情往“天子無德”之類的事上牽扯,更沒人提及“桓氏篡位,天懲將至”之語。須知此事牽扯不小,話傳出去,惹怒的絕不僅僅是新帝和龍亢桓氏,包括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弘農楊氏甚至是高平郗氏都會被得罪個徹底。到時候,可不是自己抹脖子就能解決的。隻不過,以上不提,不代表事情會就此揭過。天子巡守是一則,後宮空虛、官家無子又是一則。古人敬畏鬼神,從諸多祭祀之中就能窺出一二。以上天示警為契機,奏請新帝打消巡狩的念頭,安心留在建康,最好能就此守在台城;此外,桓容初登基,尚沒有大婚,連婢妾美人都沒有半個,正該充實後宮,綿延子嗣,方能安穩國祚。前一條,謝安郗愔亦表讚同,唯獨王彪之沒有明確表態,頗有幾分模棱兩可。後一條,王謝士族沒有參與,多是中等士族和小士族在活動。和司馬氏在位時同理,王謝士族樹大根深,無意送女入宮,更不屑於外戚之位。雖是同桓氏合作,但桓氏兵家子的身份終是不能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