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499 作家與皇帝9
天啟八年夏秋,陝西紅薯、玉米豐收,好消息傳到京城,皇帝揚眉吐氣,閣臣沉默一瞬,拜伏在地,賀皇帝大喜。
皇帝自然大喜,這兩樣作物不曉得能救多少人性命,一旦推行開來,陝西、河南一帶饑民減少,便不怕天下大亂,流民四起。
要曉得大明並非亡於滿清,而是亡於李自成。
然而滿人已經成勢,再輕忽不得——天啟六年努爾哈赤死亡,黃台吉即位為汗。天啟七年五月,黃台吉親率大軍侵明,寧錦之戰明軍大勝,險險阻住黃台吉南下腳步。
天啟八年,黃台吉與蒙古會盟,席卷天下並吞八荒之心昭然若揭,明廷申斥韃酋狼子野心,但除了防守,並無反攻之力。
這年僅有的好消息便是紅薯、玉米兩樣救命糧食的豐收,皇帝再也等不得,下令明年即刻在陝西、河南等地推廣,以備饑年。
另一樣好消息則是信王妃有孕。
自獻懷太子薨逝,紫禁城中再不聞孩童嬉鬧聲,皇帝身體不錯,甚至拉著皇後一道練習強身健體之術,然並無效果,上至皇後,下到妃嬪皆無消息。
皇後有意再為皇帝挑選美人,以誕育子嗣,皇帝阻止道:“如今情勢哪裏容得我耽溺美色?便是要納美人,也須得等到天下平靖。”
皇後每日望眼欲穿,隻盼自己或妃嬪有孕,但好消息遲遲不來,倒是信王府上先傳來好消息。
皇帝心中已有計較:隻怕他不得生。
論理,天啟皇帝本該在天啟七年八月便駕崩,普祥真人靈魂自後世來,扭轉他命運,卻扭轉不得他子孫運。
史上天啟皇帝沒有一個子嗣活到成年,天啟六年六月之後宮中再無人懷孕,隻怕這一遭仍是如此。
皇帝既不得生,就該從宗室過繼嗣子,諸藩都眼巴巴看著,皇帝哪裏容得他們覬覦皇位,恨不得將他們一個個眼珠子全挖出來。
信王妃有孕,皇帝倒長出一口氣:若不出意外,這一胎就該是後來的慈烺太子,他不甘心把皇位給別人,給這位慈烺太子,就算肥水不流外人田罷。
果然到天啟九年初,信王妃誕下龍鳳雙胎,皇帝禦筆賜名,男名慈烺,女名媺娖。
然後皇帝找弟弟哭:“我這把年紀,膝下吾兒,實在荒涼得讓人心驚……”
信王本極敬愛兄長,瞧他哭成這樣,登時慌了:“皇兄何必說這等話,我們兄弟,我兒子便是你兒子,你嫌宮中荒涼,我多帶慈烺入宮,承歡你膝下便是。”
皇帝抹把淚:“也不用那麽麻煩,五弟,你把慈烺過繼與我做太子罷。”
信王大吃一驚:“皇兄,你年紀尚輕,何必、何必……”
信王說不下去,他初為人父,將一對新生兒女疼到骨子裏,便是要天上星星月亮,他也能想法子去摘。若是有人想搶孩子,他恨不得咬死那人。
偏如今說話的是他皇帝大兄,皇帝這兩年越發成熟穩重,哭起來卻不顧麵子,眼睛鼻頭通紅,瞧得信王一陣陣不忍。
他鬼使神差一般,差點兒就要點頭應下,好懸想起孩子是王妃生的,要是給皇兄,豈不是要了王妃的命?
信王硬著頭皮道:“母子天性分離不得,皇兄容我與王妃商量。”
皇帝既有心過繼慈烺為太子,就不能叫婦人慈心打斷,信王一出宮,他火速找著皇後,將打算如此這般告訴她。
皇後又驚訝又歡喜:“若是能養慈烺做太子定然極好,可五弟、五弟妹哪裏舍得下?”
皇帝道:“我才跟五弟哭了一場,你找五弟妹哭去。”
皇後:“……”皇帝是穩重了,能幹了,可有時候這個不著調啊,比從前還厲害些。
皇後思前想後,要保大明國祚安穩,又能使皇帝膝下不至空虛,還真得從信王妃身上著手,遂真的擺駕信王府,對著周氏狠狠哭一場。
當日懷衝太子在腹中時,皇後每日撫著肚子幻想他長大後該多喜人,多英武,誰知她被客、魏所害,懷衝太子生下便是死胎,她連孩兒哭聲也沒聽見一聲,就遭母子陰陽兩隔之苦。
慈烺、媺娖兩個生得都十分好,白胖胖的笑臉如銀盤一般,皇後一眼愛上,抱在懷裏不肯撒手。乳母要帶兩個孩子去喂奶水,皇後一雙眼黏在他們身上,隻管跟著轉,連信王妃也顧不上了。
信王早迴來與信王妃說過皇帝打算,信王妃好似剜了心肝,哪裏肯把孩子給出去?誰知皇後嫂嫂追來府上,想起懷衝太子便淚眼婆娑,哭得信王妃也難受起來。
當日信王妃能從眾秀女中脫穎而出,成為王妃,多賴皇後青眼,婚後王妃亦十分信賴皇後,妯娌兩個相處極好。
有著這般情分,信王妃陷入與信王一樣的兩難境地,一廂是血脈相連的親骨肉,一廂是情深義厚的兄嫂外加國祚安穩,論大義論宗法,他們都該舍了這兩個孩子才是,他們還年輕,總能再生。
可龍鳳雙胎到底是信王妃十月懷胎生下的,母子連心,要她將兩個孩子送給帝後,無異於剜走她心肝。
信王妃心疼皇後,可再心疼,也不能把兒女送出去,皇後與信王妃妯娌兩個對著哭,末了還是皇後先不忍心,隻得先迴宮去。
然而信王妃不曉得,信王已下定決心。
龍鳳胎才滿月,信王便將他們送入宮中,皇帝大喜,立刻著禮部預備冊封太子典禮,又給媺娖定封號為長平,送到中宮撫養。
信王妃撕心裂肺,這輩子唯一一次對夫君不敬,打了信王一巴掌。她簡直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這般狠心的丈夫,將她兒子送出去還不夠,連女兒都送了出去!
信王任打任罵,皇帝大兄在他跟前哭成那樣,他要忠君、要孝悌,隻好將兩個孩子送出去,他心中也疼得厲害?
信王妃怒過傷心過,孩子已送進紫禁城,太子、公主都冊封了,她後悔也來不及,隻好與信王撒氣。
信王賭咒發誓,保證從今往後他絕不會有異生子,信王妃再生的孩子,不論兒女他都視若心肝,絕不會再送給旁人。
為排遣苦痛,信王妃不顧身體尚未複原,很快又懷上一胎。
帝後心中有愧,常召他們夫妻進宮共同撫育龍鳳胎,這才稍稍緩解信王與信王妃痛苦。
天啟九年夏,魏忠賢重創東林勢力同時,自己也遭彈劾,清流的報複來勢洶洶,九千歲威風多年,終於擋不住這次攻勢,求皇帝救他。
皇帝曾允諾保住魏忠賢性命,遂褫奪他司禮監掌印太監之職,送往中都守陵。
魏忠賢萬萬想不到,他一手帶大的哥兒待他竟會這般絕情,一到中都便一根繩子上吊,了解了性命。
皇帝聽說消息,歎口氣,命人將魏忠賢好生安葬。
若是從前天啟皇帝,定不會這般待魏忠賢,可如今皇帝這個殼子裏裝著的靈魂,還有普祥真人一半。天啟視魏忠賢為大伴,普祥看他卻是棋子。
普祥從作家一躍而成為天下至尊的皇帝,性子中獨斷寡情的一麵逐漸顯露,也就皇後還能得他幾分溫情。
當日普祥一心尋思,想餓死自己,偏魏忠賢想方設法搶救迴他性命,皇帝醒來後第一個念頭便是:這是你自找的。
魏忠賢一死,閹黨風流雲散,此時東林亦飽受打擊,皇帝趁機收攏人心,頗有“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之勢。
天啟九年八月,福王舉起反旗,自詡正統,謊稱當日神宗皇帝留下遺詔命福王即位,光廟篡改遺詔,福王韜光養晦至今,終將維護正朔。
福王拉攏一大批不肯做工、科舉、經商的宗室,叛軍直逼京師,而此時皇帝手中可用軍隊極少,隻得倉促應戰。
十月,黃台吉繞開關寧錦防線,借到蒙古突破長城,直抵北京城下,史稱己巳之變。
留著金錢鼠尾辮的叛軍在北京城下耀武揚威,皇帝此時腹背受敵,形勢比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時更為嚴峻。
皇帝恍然發覺他仗著通曉曆史,卻忽略了時移世易,別人又不是那戲台上的皮影,他都變了,難道旁人便會照著原來路子演下去麽?
他到底失於急躁,導致情勢惡化至此。
好在,皇帝尚未全然失去信心,他與被磋磨了十七年的崇禎不同,他心中尚有一線希望存在。
皇帝即刻安排皇後與信王一家出逃,令他們先去南京,再保住山東,若情勢再壞,哪怕遠渡海上,也要留下光廟一線血脈,以圖他日東山再起。
皇帝對信王道:“慈烺年幼,我若殉國,你便即位,仍舊以慈烺為太子。五弟,這天下便托給你了!”
誰知信王搖頭道:“我不走。”
皇帝驚怒交加:“你不走,我們都死在這裏,大好河山是讓給福逆還是讓個韃子?”
信王道:“臣受皇恩多年,若背棄天子自行逃命,他日泉下無顏見列祖列宗。皇兄安排王妃帶著太子與公主出逃罷,臣跟著皇兄,若敵軍近前,臣先殉國,才輪得到皇兄!”
天啟八年夏秋,陝西紅薯、玉米豐收,好消息傳到京城,皇帝揚眉吐氣,閣臣沉默一瞬,拜伏在地,賀皇帝大喜。
皇帝自然大喜,這兩樣作物不曉得能救多少人性命,一旦推行開來,陝西、河南一帶饑民減少,便不怕天下大亂,流民四起。
要曉得大明並非亡於滿清,而是亡於李自成。
然而滿人已經成勢,再輕忽不得——天啟六年努爾哈赤死亡,黃台吉即位為汗。天啟七年五月,黃台吉親率大軍侵明,寧錦之戰明軍大勝,險險阻住黃台吉南下腳步。
天啟八年,黃台吉與蒙古會盟,席卷天下並吞八荒之心昭然若揭,明廷申斥韃酋狼子野心,但除了防守,並無反攻之力。
這年僅有的好消息便是紅薯、玉米兩樣救命糧食的豐收,皇帝再也等不得,下令明年即刻在陝西、河南等地推廣,以備饑年。
另一樣好消息則是信王妃有孕。
自獻懷太子薨逝,紫禁城中再不聞孩童嬉鬧聲,皇帝身體不錯,甚至拉著皇後一道練習強身健體之術,然並無效果,上至皇後,下到妃嬪皆無消息。
皇後有意再為皇帝挑選美人,以誕育子嗣,皇帝阻止道:“如今情勢哪裏容得我耽溺美色?便是要納美人,也須得等到天下平靖。”
皇後每日望眼欲穿,隻盼自己或妃嬪有孕,但好消息遲遲不來,倒是信王府上先傳來好消息。
皇帝心中已有計較:隻怕他不得生。
論理,天啟皇帝本該在天啟七年八月便駕崩,普祥真人靈魂自後世來,扭轉他命運,卻扭轉不得他子孫運。
史上天啟皇帝沒有一個子嗣活到成年,天啟六年六月之後宮中再無人懷孕,隻怕這一遭仍是如此。
皇帝既不得生,就該從宗室過繼嗣子,諸藩都眼巴巴看著,皇帝哪裏容得他們覬覦皇位,恨不得將他們一個個眼珠子全挖出來。
信王妃有孕,皇帝倒長出一口氣:若不出意外,這一胎就該是後來的慈烺太子,他不甘心把皇位給別人,給這位慈烺太子,就算肥水不流外人田罷。
果然到天啟九年初,信王妃誕下龍鳳雙胎,皇帝禦筆賜名,男名慈烺,女名媺娖。
然後皇帝找弟弟哭:“我這把年紀,膝下吾兒,實在荒涼得讓人心驚……”
信王本極敬愛兄長,瞧他哭成這樣,登時慌了:“皇兄何必說這等話,我們兄弟,我兒子便是你兒子,你嫌宮中荒涼,我多帶慈烺入宮,承歡你膝下便是。”
皇帝抹把淚:“也不用那麽麻煩,五弟,你把慈烺過繼與我做太子罷。”
信王大吃一驚:“皇兄,你年紀尚輕,何必、何必……”
信王說不下去,他初為人父,將一對新生兒女疼到骨子裏,便是要天上星星月亮,他也能想法子去摘。若是有人想搶孩子,他恨不得咬死那人。
偏如今說話的是他皇帝大兄,皇帝這兩年越發成熟穩重,哭起來卻不顧麵子,眼睛鼻頭通紅,瞧得信王一陣陣不忍。
他鬼使神差一般,差點兒就要點頭應下,好懸想起孩子是王妃生的,要是給皇兄,豈不是要了王妃的命?
信王硬著頭皮道:“母子天性分離不得,皇兄容我與王妃商量。”
皇帝既有心過繼慈烺為太子,就不能叫婦人慈心打斷,信王一出宮,他火速找著皇後,將打算如此這般告訴她。
皇後又驚訝又歡喜:“若是能養慈烺做太子定然極好,可五弟、五弟妹哪裏舍得下?”
皇帝道:“我才跟五弟哭了一場,你找五弟妹哭去。”
皇後:“……”皇帝是穩重了,能幹了,可有時候這個不著調啊,比從前還厲害些。
皇後思前想後,要保大明國祚安穩,又能使皇帝膝下不至空虛,還真得從信王妃身上著手,遂真的擺駕信王府,對著周氏狠狠哭一場。
當日懷衝太子在腹中時,皇後每日撫著肚子幻想他長大後該多喜人,多英武,誰知她被客、魏所害,懷衝太子生下便是死胎,她連孩兒哭聲也沒聽見一聲,就遭母子陰陽兩隔之苦。
慈烺、媺娖兩個生得都十分好,白胖胖的笑臉如銀盤一般,皇後一眼愛上,抱在懷裏不肯撒手。乳母要帶兩個孩子去喂奶水,皇後一雙眼黏在他們身上,隻管跟著轉,連信王妃也顧不上了。
信王早迴來與信王妃說過皇帝打算,信王妃好似剜了心肝,哪裏肯把孩子給出去?誰知皇後嫂嫂追來府上,想起懷衝太子便淚眼婆娑,哭得信王妃也難受起來。
當日信王妃能從眾秀女中脫穎而出,成為王妃,多賴皇後青眼,婚後王妃亦十分信賴皇後,妯娌兩個相處極好。
有著這般情分,信王妃陷入與信王一樣的兩難境地,一廂是血脈相連的親骨肉,一廂是情深義厚的兄嫂外加國祚安穩,論大義論宗法,他們都該舍了這兩個孩子才是,他們還年輕,總能再生。
可龍鳳雙胎到底是信王妃十月懷胎生下的,母子連心,要她將兩個孩子送給帝後,無異於剜走她心肝。
信王妃心疼皇後,可再心疼,也不能把兒女送出去,皇後與信王妃妯娌兩個對著哭,末了還是皇後先不忍心,隻得先迴宮去。
然而信王妃不曉得,信王已下定決心。
龍鳳胎才滿月,信王便將他們送入宮中,皇帝大喜,立刻著禮部預備冊封太子典禮,又給媺娖定封號為長平,送到中宮撫養。
信王妃撕心裂肺,這輩子唯一一次對夫君不敬,打了信王一巴掌。她簡直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這般狠心的丈夫,將她兒子送出去還不夠,連女兒都送了出去!
信王任打任罵,皇帝大兄在他跟前哭成那樣,他要忠君、要孝悌,隻好將兩個孩子送出去,他心中也疼得厲害?
信王妃怒過傷心過,孩子已送進紫禁城,太子、公主都冊封了,她後悔也來不及,隻好與信王撒氣。
信王賭咒發誓,保證從今往後他絕不會有異生子,信王妃再生的孩子,不論兒女他都視若心肝,絕不會再送給旁人。
為排遣苦痛,信王妃不顧身體尚未複原,很快又懷上一胎。
帝後心中有愧,常召他們夫妻進宮共同撫育龍鳳胎,這才稍稍緩解信王與信王妃痛苦。
天啟九年夏,魏忠賢重創東林勢力同時,自己也遭彈劾,清流的報複來勢洶洶,九千歲威風多年,終於擋不住這次攻勢,求皇帝救他。
皇帝曾允諾保住魏忠賢性命,遂褫奪他司禮監掌印太監之職,送往中都守陵。
魏忠賢萬萬想不到,他一手帶大的哥兒待他竟會這般絕情,一到中都便一根繩子上吊,了解了性命。
皇帝聽說消息,歎口氣,命人將魏忠賢好生安葬。
若是從前天啟皇帝,定不會這般待魏忠賢,可如今皇帝這個殼子裏裝著的靈魂,還有普祥真人一半。天啟視魏忠賢為大伴,普祥看他卻是棋子。
普祥從作家一躍而成為天下至尊的皇帝,性子中獨斷寡情的一麵逐漸顯露,也就皇後還能得他幾分溫情。
當日普祥一心尋思,想餓死自己,偏魏忠賢想方設法搶救迴他性命,皇帝醒來後第一個念頭便是:這是你自找的。
魏忠賢一死,閹黨風流雲散,此時東林亦飽受打擊,皇帝趁機收攏人心,頗有“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之勢。
天啟九年八月,福王舉起反旗,自詡正統,謊稱當日神宗皇帝留下遺詔命福王即位,光廟篡改遺詔,福王韜光養晦至今,終將維護正朔。
福王拉攏一大批不肯做工、科舉、經商的宗室,叛軍直逼京師,而此時皇帝手中可用軍隊極少,隻得倉促應戰。
十月,黃台吉繞開關寧錦防線,借到蒙古突破長城,直抵北京城下,史稱己巳之變。
留著金錢鼠尾辮的叛軍在北京城下耀武揚威,皇帝此時腹背受敵,形勢比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時更為嚴峻。
皇帝恍然發覺他仗著通曉曆史,卻忽略了時移世易,別人又不是那戲台上的皮影,他都變了,難道旁人便會照著原來路子演下去麽?
他到底失於急躁,導致情勢惡化至此。
好在,皇帝尚未全然失去信心,他與被磋磨了十七年的崇禎不同,他心中尚有一線希望存在。
皇帝即刻安排皇後與信王一家出逃,令他們先去南京,再保住山東,若情勢再壞,哪怕遠渡海上,也要留下光廟一線血脈,以圖他日東山再起。
皇帝對信王道:“慈烺年幼,我若殉國,你便即位,仍舊以慈烺為太子。五弟,這天下便托給你了!”
誰知信王搖頭道:“我不走。”
皇帝驚怒交加:“你不走,我們都死在這裏,大好河山是讓給福逆還是讓個韃子?”
信王道:“臣受皇恩多年,若背棄天子自行逃命,他日泉下無顏見列祖列宗。皇兄安排王妃帶著太子與公主出逃罷,臣跟著皇兄,若敵軍近前,臣先殉國,才輪得到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