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丟吧,這公司每年賺到的利潤實在是讓他們看不上眼。
所以馬天明這幾年在南方集團過得很壓抑,他就像一個小媳婦一樣每天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捅出個簍子來被上麵的人給撤了職。
所以別說今年的行情他實在是沒有把握看得太準,就算看得很準的機會,他也不敢貿然行動。
他現在心裏早就算清楚了一筆賬:自己在分公司經理這個位置上少賺一點沒事兒,沒人會追究他的責任,畢竟上麵那些頭頭也不太懂蔗糖業務。可要是多虧一點,那自己的麻煩立刻就來了。
“我倒是覺得這次雪災的影響應該會很大才對。”李欣說。
“哦,你有什麽特別可靠的消息嗎?”馬天明問道。
“沒有,我也就是一種感覺而已。再說了,這些情況應該你比我知道得更多啊。”
“但願像你說的那樣,如果糖價漲上去了,對我們來說總歸是利好。”
“你看今天早上的期貨價格了嗎?”李欣問。
“沒有,我現在正為安排出差的事情焦頭爛額呢,哪有心思去管那些。是不是價格上漲了?”
“漲得還不少,到現在為止僅僅過去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9月份的合約價格就上漲了90多元。節後第1天就漲這麽多,應該來說幅度還算可以了。”
“是嗎?那太好了!唉,早知道節前應該多囤一點貨!”李欣帶來的這個消息讓馬天明心裏很高興,期貨價格一上午就上漲了90元,那銷區的價格一定會跟著同步上漲的。即使銷區的價格不是今天立刻就上漲,推遲一兩個星期再漲價也沒問題,因為那時候剛好是分公司住外地辦事處銷量最大的時候。
“馬總,你覺得今年到八九月份榨季末期蔗糖銷售旺季的時候,價格會上漲多少?”
從李欣一進門,馬天明就知道他進來找自己一定是有什麽事情的,精明的他知道李欣是不會來找自己閑聊的。
可是他來到底有什麽目的,李欣不說,他也不好直接開口問。再加上李欣一進來,倆人的話就沒有斷過,他就是想找機會問,一時間也沒插上話。
現在聽著李欣所有的問題都圍繞著糖價,馬天明開始琢磨出些滋味來了:李欣這趟來就是來打聽糖價走勢的。
馬天明心想:按理說對價格的判斷是李欣的長處啊,怎麽今天他反而跑到樓下來問自己呢?
馬天明的眼珠滴溜溜轉了一圈,然後說:“七八百元的漲幅總該有吧。”
“真要是每噸能漲七八百元,這也不錯啊。”
“那你覺得呢?你覺得會漲多少?”馬天明反問道。
“我也說不準,這得看雪災對甘蔗種植麵積的影響有多大,要是影響很大的話,我覺得1000元的上漲幅度都不止。”
馬天明說:“我也這樣想。”
李欣覺得馬天明如此小心翼翼的態度很奇怪,在如此重大的自然災害麵前,馬天明作為蔗糖分公司的經理,應該積極看漲糖價才對啊,為什麽他此刻的判斷卻如此保守呢?這裏邊有沒有什麽特殊的原因他沒有說出來?
要知道當年自己之所以敢在蔗糖期貨上做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年的自然災害導致甘蔗種植麵積大幅減產,這樣的消息會極大地提升糖價。
而且當時自己並不是第1個看漲糖價的人,首先看漲糖價的是唐建華和吳彬他們這些長期在蔗糖購銷第1線摸爬滾打的人。
今年所遭受的自然災害和當年有一比,而且馬天明現在的職位又和吳彬、唐建華當年的職位很相似。他看漲糖價的幅度如此之低,實在是讓李欣有些想不通。
從馬天明辦公室出來後,李欣心頭的疑問不但沒有打消,反而更加深了。
到下午收盤的時候,蔗糖期貨9月份的主力合約上漲了143元,收盤價是4010元。
李欣之所以沒有關注目前成交量最大的5月份的合約,而是把目光投在了9月份的合約上,關鍵的原因是他這波入市做多平倉的時間點是放在八、九月份,那時候正是榨季末期,又是中秋、國慶用糖高峰期。如果看漲糖價,漲幅最大的合約應該是在9月份的合約上。
現在讓他糾結的是行情的走勢完全符合自己的判斷,可是在沒有拿到最確切的數據之前,他一直猶豫著不敢實施買入開倉的操作。不然的話現在資金已經落實到位了,要買入預計的倉位就隻是敲敲電腦鍵盤的事情。
李欣入金2000萬元的事情,做結算的員工第一時間就向袁傑做了匯報。如此巨額的資金進出,即使對一家期貨公司來說也是很罕見的。
袁傑聽到這個消息,心頭一喜。
自從李欣當初把絕大部分資金從期貨賬戶上抽走以後,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即使從自己和他鬧掰的那時候開始算起,到現在也有好幾個月了。
這幾個月的時間裏,袁傑賭著一口氣,一直沒有和李欣聯係。而李欣從那件事情中看清楚了袁傑所圖的是什麽以後,也就對她失去了興趣。
對於李欣態度的變化,敏感聰明的袁傑不會沒有覺察。所以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兩人就像互相不認識一樣,誰也不聯係誰。
雖然兩人之間的關係現在迅速地冷淡了下來,可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李欣如此巨額的資金再次調迴期貨賬戶上,說明他一定是又打算在期貨品種上做投資了,不然的話,他不可能把資金調迴來的。
當初自己想方設法想要他調一部分資金迴來支持自己的工作他都沒有答應,可沒想到現在自己什麽都沒說,他的資金卻又迴來了。
作為期貨公司副總經理的袁傑,自然很清楚現在股市的行情在一路下跌。李欣如此精明的人,自然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把資金放在股市裏。
袁傑暗暗在心裏感歎道:所有的事情還都得是順勢而為才會事半功倍,否則的話是事倍功半,甚至可以說是費盡心思,卻一點效果也沒有。
她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歎,是因為最近公司裏客戶入金的人數和資金規模一直在增長,而這一切都是拜股市大幅下跌所賜。否則的話,自己就是削尖了腦袋去做客戶的工作也不會有這樣明顯的效果的。
袁傑把李欣的賬戶打開仔細查看了一下,見他的資金轉進來以後卻沒有買入開倉的記錄。
她想了想,拿起電話打給李欣:“怎麽又把資金轉迴來了?是不是又看中什麽投資機會了?”
現在的她想通了,跟誰作對也別跟錢作對。李欣這樣的大客戶放在任何一個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都是被人追逐的對象。他這些資金放在任何一個期貨公司都可以做,這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區別。
而自己失去了他這大筆資金的支持,每年業績的下滑程度是非常大的,個人收益前後對比是天壤之別。不管將來自己和他的關係能走到哪一步,把他當做一個大客戶維護好是首當其衝的,這對自己沒有一點壞處。
在看到手機上的號碼是袁傑的號碼時,李欣猶豫了一會兒,不知道是不是該接這個電話。已經半年多沒有聯係的她這個時候打電話過來會是什麽事呢?
半年多以前,袁傑拂袖而去把自己一個人晾在地下停車場時的那種尷尬情景還曆曆在目。再加上李欣此時剛剛墜入情網,和溫婉美麗的夏小娜正在熱戀中,他真不知道還有什麽話好和她說。
可是畢竟兩人之前有過那麽一段情緣,直接掛斷她的電話似乎有些不太近人情。所以李欣遲疑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接通了電話。
好在聰明的袁傑或許也知道有了半年前那場變故之後,兩人的關係已經不複從前了。所以她一開口就沒和李欣寒暄,而是直接談的投資業務上的事情。
李欣聽了袁傑的問話,沒好氣地說:“轉過來做不行嗎?要不我就轉到別家公司去。”
袁傑說:“我是那個意思嗎?小心眼!”
聽著李欣在電話裏不再吭聲,袁傑緊跟著追問道:“問你呢,是不是又看中什麽投資機會了?”
李欣原本不想說的,可是又想自己的賬戶就在她們期貨公司,賬戶上的任何操作都瞞不住她的。於是就淡淡地說:“也許會做蔗糖吧。”
“哦,蔗糖今天的走勢不錯,節前好像也漲過一波。你這是打算做多還是做空?”
“做多。”
“已經漲了三、四百元了,你現在追進去會不會有追高的嫌疑?”
“現在進去肯定是追漲了,但我覺得還有上漲空間。你們期貨公司那邊有沒有近期關於蔗糖的分析報告?”
“你是指雪災對糖價影響的報告吧?”
“對,有沒有?”
“好像有,等我找找看,找到了我發到你郵箱裏,你郵箱沒變吧?”
“沒變,還是原來那個。”
所以馬天明這幾年在南方集團過得很壓抑,他就像一個小媳婦一樣每天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捅出個簍子來被上麵的人給撤了職。
所以別說今年的行情他實在是沒有把握看得太準,就算看得很準的機會,他也不敢貿然行動。
他現在心裏早就算清楚了一筆賬:自己在分公司經理這個位置上少賺一點沒事兒,沒人會追究他的責任,畢竟上麵那些頭頭也不太懂蔗糖業務。可要是多虧一點,那自己的麻煩立刻就來了。
“我倒是覺得這次雪災的影響應該會很大才對。”李欣說。
“哦,你有什麽特別可靠的消息嗎?”馬天明問道。
“沒有,我也就是一種感覺而已。再說了,這些情況應該你比我知道得更多啊。”
“但願像你說的那樣,如果糖價漲上去了,對我們來說總歸是利好。”
“你看今天早上的期貨價格了嗎?”李欣問。
“沒有,我現在正為安排出差的事情焦頭爛額呢,哪有心思去管那些。是不是價格上漲了?”
“漲得還不少,到現在為止僅僅過去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9月份的合約價格就上漲了90多元。節後第1天就漲這麽多,應該來說幅度還算可以了。”
“是嗎?那太好了!唉,早知道節前應該多囤一點貨!”李欣帶來的這個消息讓馬天明心裏很高興,期貨價格一上午就上漲了90元,那銷區的價格一定會跟著同步上漲的。即使銷區的價格不是今天立刻就上漲,推遲一兩個星期再漲價也沒問題,因為那時候剛好是分公司住外地辦事處銷量最大的時候。
“馬總,你覺得今年到八九月份榨季末期蔗糖銷售旺季的時候,價格會上漲多少?”
從李欣一進門,馬天明就知道他進來找自己一定是有什麽事情的,精明的他知道李欣是不會來找自己閑聊的。
可是他來到底有什麽目的,李欣不說,他也不好直接開口問。再加上李欣一進來,倆人的話就沒有斷過,他就是想找機會問,一時間也沒插上話。
現在聽著李欣所有的問題都圍繞著糖價,馬天明開始琢磨出些滋味來了:李欣這趟來就是來打聽糖價走勢的。
馬天明心想:按理說對價格的判斷是李欣的長處啊,怎麽今天他反而跑到樓下來問自己呢?
馬天明的眼珠滴溜溜轉了一圈,然後說:“七八百元的漲幅總該有吧。”
“真要是每噸能漲七八百元,這也不錯啊。”
“那你覺得呢?你覺得會漲多少?”馬天明反問道。
“我也說不準,這得看雪災對甘蔗種植麵積的影響有多大,要是影響很大的話,我覺得1000元的上漲幅度都不止。”
馬天明說:“我也這樣想。”
李欣覺得馬天明如此小心翼翼的態度很奇怪,在如此重大的自然災害麵前,馬天明作為蔗糖分公司的經理,應該積極看漲糖價才對啊,為什麽他此刻的判斷卻如此保守呢?這裏邊有沒有什麽特殊的原因他沒有說出來?
要知道當年自己之所以敢在蔗糖期貨上做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年的自然災害導致甘蔗種植麵積大幅減產,這樣的消息會極大地提升糖價。
而且當時自己並不是第1個看漲糖價的人,首先看漲糖價的是唐建華和吳彬他們這些長期在蔗糖購銷第1線摸爬滾打的人。
今年所遭受的自然災害和當年有一比,而且馬天明現在的職位又和吳彬、唐建華當年的職位很相似。他看漲糖價的幅度如此之低,實在是讓李欣有些想不通。
從馬天明辦公室出來後,李欣心頭的疑問不但沒有打消,反而更加深了。
到下午收盤的時候,蔗糖期貨9月份的主力合約上漲了143元,收盤價是4010元。
李欣之所以沒有關注目前成交量最大的5月份的合約,而是把目光投在了9月份的合約上,關鍵的原因是他這波入市做多平倉的時間點是放在八、九月份,那時候正是榨季末期,又是中秋、國慶用糖高峰期。如果看漲糖價,漲幅最大的合約應該是在9月份的合約上。
現在讓他糾結的是行情的走勢完全符合自己的判斷,可是在沒有拿到最確切的數據之前,他一直猶豫著不敢實施買入開倉的操作。不然的話現在資金已經落實到位了,要買入預計的倉位就隻是敲敲電腦鍵盤的事情。
李欣入金2000萬元的事情,做結算的員工第一時間就向袁傑做了匯報。如此巨額的資金進出,即使對一家期貨公司來說也是很罕見的。
袁傑聽到這個消息,心頭一喜。
自從李欣當初把絕大部分資金從期貨賬戶上抽走以後,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即使從自己和他鬧掰的那時候開始算起,到現在也有好幾個月了。
這幾個月的時間裏,袁傑賭著一口氣,一直沒有和李欣聯係。而李欣從那件事情中看清楚了袁傑所圖的是什麽以後,也就對她失去了興趣。
對於李欣態度的變化,敏感聰明的袁傑不會沒有覺察。所以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兩人就像互相不認識一樣,誰也不聯係誰。
雖然兩人之間的關係現在迅速地冷淡了下來,可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李欣如此巨額的資金再次調迴期貨賬戶上,說明他一定是又打算在期貨品種上做投資了,不然的話,他不可能把資金調迴來的。
當初自己想方設法想要他調一部分資金迴來支持自己的工作他都沒有答應,可沒想到現在自己什麽都沒說,他的資金卻又迴來了。
作為期貨公司副總經理的袁傑,自然很清楚現在股市的行情在一路下跌。李欣如此精明的人,自然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把資金放在股市裏。
袁傑暗暗在心裏感歎道:所有的事情還都得是順勢而為才會事半功倍,否則的話是事倍功半,甚至可以說是費盡心思,卻一點效果也沒有。
她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歎,是因為最近公司裏客戶入金的人數和資金規模一直在增長,而這一切都是拜股市大幅下跌所賜。否則的話,自己就是削尖了腦袋去做客戶的工作也不會有這樣明顯的效果的。
袁傑把李欣的賬戶打開仔細查看了一下,見他的資金轉進來以後卻沒有買入開倉的記錄。
她想了想,拿起電話打給李欣:“怎麽又把資金轉迴來了?是不是又看中什麽投資機會了?”
現在的她想通了,跟誰作對也別跟錢作對。李欣這樣的大客戶放在任何一個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都是被人追逐的對象。他這些資金放在任何一個期貨公司都可以做,這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區別。
而自己失去了他這大筆資金的支持,每年業績的下滑程度是非常大的,個人收益前後對比是天壤之別。不管將來自己和他的關係能走到哪一步,把他當做一個大客戶維護好是首當其衝的,這對自己沒有一點壞處。
在看到手機上的號碼是袁傑的號碼時,李欣猶豫了一會兒,不知道是不是該接這個電話。已經半年多沒有聯係的她這個時候打電話過來會是什麽事呢?
半年多以前,袁傑拂袖而去把自己一個人晾在地下停車場時的那種尷尬情景還曆曆在目。再加上李欣此時剛剛墜入情網,和溫婉美麗的夏小娜正在熱戀中,他真不知道還有什麽話好和她說。
可是畢竟兩人之前有過那麽一段情緣,直接掛斷她的電話似乎有些不太近人情。所以李欣遲疑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接通了電話。
好在聰明的袁傑或許也知道有了半年前那場變故之後,兩人的關係已經不複從前了。所以她一開口就沒和李欣寒暄,而是直接談的投資業務上的事情。
李欣聽了袁傑的問話,沒好氣地說:“轉過來做不行嗎?要不我就轉到別家公司去。”
袁傑說:“我是那個意思嗎?小心眼!”
聽著李欣在電話裏不再吭聲,袁傑緊跟著追問道:“問你呢,是不是又看中什麽投資機會了?”
李欣原本不想說的,可是又想自己的賬戶就在她們期貨公司,賬戶上的任何操作都瞞不住她的。於是就淡淡地說:“也許會做蔗糖吧。”
“哦,蔗糖今天的走勢不錯,節前好像也漲過一波。你這是打算做多還是做空?”
“做多。”
“已經漲了三、四百元了,你現在追進去會不會有追高的嫌疑?”
“現在進去肯定是追漲了,但我覺得還有上漲空間。你們期貨公司那邊有沒有近期關於蔗糖的分析報告?”
“你是指雪災對糖價影響的報告吧?”
“對,有沒有?”
“好像有,等我找找看,找到了我發到你郵箱裏,你郵箱沒變吧?”
“沒變,還是原來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