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飛艇,是飛艇。”太和城的男女老幼都指著天上叫著。


    飛艇,作為大理國傳說級別的存在,基本上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次公然現世自然是引起了公眾的好奇心。


    在大理早就有飛艇的傳說,隻不過一直是當作軍事機密嚴格保密,因此民間隻是流傳著飛艇的說法,但是誰也沒有見過真的樣子。


    而今天,就見到了,而且他們的王,他們的神,李善正是乘坐者飛艇迴來的。


    “你看,下麵的人都在膜拜你呢。”雲舒指著下麵朝拜的百姓,既自豪又羨慕的道。


    李善也是小小的虛榮了一把,這樣的出場方式怎麽一個拽字了得。不過既然飛艇已經被裴旻看到了,那麽相信不就大唐就會知道飛艇的存在,隱藏已經沒有必要了,倒不如讓它問世,震驚一下周邊各國。


    得知李善歸來,晴兒等人自然也都來接李善了。


    飛艇無法停在城中,隻能停在郊外。


    李善下了飛艇,就看見晴兒騎著快馬,身後跟著一眾隨從已經出來城門口。


    “我就說你不該去長安吧,你非不聽我的,怎麽樣?吃沒吃苦頭?”晴兒打量著李善,看李善毫發無損也算是放心了。


    晴兒這麽聰明,根本不需要問,隻是一看李善是乘著飛艇迴來的,而且是在這個時候,眼看過兩天就是元宵節了。就知道李善肯定是失敗了,不隻是失敗了,而且是倉皇出逃。這種程度的話,想必已經成了朝廷通緝的要犯了,否則怎麽會動用飛艇。


    李善尷尬的撓了撓頭,嘿嘿一笑:“還是晴兒你有遠見,真是匹夫豎子不足與謀,這下我算是明白了。”


    晴兒還想再說什麽,就看見飛艇上又下來一人,正是李雲舒。馬上朝李雲舒跑過去道:“雲舒,你怎麽會在這兒,你是跟著你哥哥一塊迴來的嗎?你這孩子,都多大了,一聲不吭就離家出走,知道我們多擔心嗎?”


    雲舒就像個小孩子一樣,低頭認錯,不敢反駁,悄悄的看著李善。


    李善道:“這次要不是有雲舒相助,我還真迴不來了呢。走吧,有話迴宮再說,別在這兒傻站著了。”


    晴兒瞅了瞅雲舒,又瞅了瞅李善,她自然知道雲舒是為什麽離開的,現在雲舒迴來了,一家團圓,就是好事兒。


    晴兒拉著雲舒的手道:“傻丫頭,有什麽話跟我們大家說,說開了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哪有離家出走解決問題的?迴來了就好,大家都惦記著你呢。是吧,相公?”


    晴兒狡猾的一笑,李善麵色一紅,笑道:“哈哈,是啊。”


    公元736年,大理國王宣布,大理國雲舒公主為異姓公主,為李雲舒正名。接引祖墳,另立陵墓,同年雲舒公主嫁給李善。


    公元737年,日本與大理的五年之約到期,日本神武天皇要求大理歸還神戶、熊本、大阪等國土。


    但是李善自然不可能將到嘴的土地再讓出去,而且隨著這幾年的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日本居民與大理人結親。現在的神戶地區已經見不到第四區的影子,所有的土地合並唯一,成了完美的日本與大理融合的城市,城中大理人與日本人共同相處,使用漢語學習漢族文化,儼然成了一座漢人的城市。


    大理本就是多山的地方,交通並不便利,所幸安南地區平原較多,港口發達。這十幾年的的發展讓大理國人口數激增,而且李善有意的收留從唐朝而來的流民。


    因為唐肅宗的日益昏庸,如今朝廷已經形成了楊家與李林甫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相互之間都心鬥角。隨著社會的發展,均田製被嚴重破壞,地主大量收購土地,導致流民大增。而李善這是利用這一點,對唐朝開放,導致眾多流民都來到了大理。


    雖然現在唐朝已經單方麵對大理采取了封鎖的態勢,但是由於大理對唐朝流民的優惠政策,使得很多唐朝流民跋山涉水也願意來大理居住。


    人口的增加也近一步的促成了大理的發展,同時也為大理與日本的融合提供了文化基礎。


    現在居住在日本的漢人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基本上與人數持平。


    而且在李善的倡導之下,漢族文化更是成為主導,幾乎取代了當地的文化。


    神武天皇向大理所要土地無果,決定發動戰爭。但是後果可想而知,日本軍根本沒有一戰之力,戰敗之後,李善又趁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日本與大理簽訂《神戶條約》:日本每年向大理進貢白銀十萬兩,對大理開放所有港口,允許大理傳教士在日本任何地方傳教,在平城京建立大理學府,在日本各重要城市建立科學館等條件。


    神武天皇以為這是奇恥大辱,並不想遵從,但是日本已經無力與大理抗衡。同年,大伴山守發動政變,逼迫神武天皇下台,而李善趁機將孝謙公主放迴日本。孝謙公主被擁立為孝謙天皇,從此日本正式成為大理的附屬國,並且對大理全麵開放。


    公元739年,大理國正是建立第一座發電廠,為太和城供電,大理國正式進入電力時代。


    同年,陸真臘聯合女王國以及驃國以收複泰人部落的名義,進攻大理國。而這一次,理過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火器,神武大炮,機動裝甲車,衝鋒槍,飛艇等完全超越這個時代的武器直接震懾住三國。


    三國聯軍共計十五萬,與大理一萬裝甲兵對陣,完敗。三國向大理稱臣,割讓土地。


    公元740年,阿拉伯帝國終於發現通往南非的航線,並且派遣遠征軍進駐南非,與李善的船隊進行了交火,完敗。


    同年,李善親自駕駛飛艇前往巴格達與阿拉伯國王進行會晤,大食國與大理達成友好協議。並且李善向大食國正是提親,加朵公主失蹤數年之後迴歸,並且嫁給大理國國主李善,兩國建立合作友誼。


    而同年,大理國在波斯灣建立了第一個港口,並且開發油氣田,從波斯灣到大理的的石油運輸渠道正式建立。


    次年,公元741年。大理國提議之下,阿拉伯帝國開始著手開鑿蘇伊士運河。


    大理逐漸成為世界文明發展中心,法蘭克帝國以及阿拉伯帝國相繼派遣學者來大理學習先進的技術與科學。


    公元743年,唐朝,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李林甫在與楊國忠的鬥法之中落敗,楊國忠成為當朝宰相,而李林甫則辭官迴鄉。


    不過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因為長期以來突厥與吐蕃的邊疆之患,致使節度使在邊鎮擁兵自重。唐肅宗派遣李承威兼任範陽等三鎮的節度使,李林甫雖然倒台,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李承威的地位。


    公元744年十一月初九,楊國忠與李承威嫌隙愈加深厚,楊國忠設計進讒言要唐肅宗罷黜李承威的節度使之職。而李承威則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十五萬士兵,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


    當時國家長久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民疏於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短時間內,就控製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


    一時間李承威失利滔天,大有進軍長安之勢,史稱“範陽之亂”。


    唐肅宗於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李承威反叛的消息,相當震怒。馬上認命朝廷驃騎大將軍高仙芝兼任範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接著任命當朝上將郭子儀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王忠嗣為副元帥東征。


    唐肅宗於十一月十五日派使高仙芝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李承威的大軍雖然遇上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嫉賢妒能,雖然派出將領,但是不肯放任兵權,派出親信從旁挾持,致使李承威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陽。


    東京留守李憕和禦史中丞盧奕不肯投降,被俘後被李承威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李承威。退守潼關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可是因為唐肅宗聽了監軍宦官的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公元745年正月初一,李承威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而這時候,李善自然也接到了唐朝叛亂的消息。


    李善看著奏報,渭然長歎,該發生的終究還是會發生的。縱使他機關算盡,沒想到安史之亂還是發生了,雖然發起人已經不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但是是誰已經沒有呢麽重要了,封建帝國注定將會走向這條道路,這是毋庸置疑的。


    李善已經深深的明白了,創業容易守業難,即便是再興盛的王朝,之久也會走向這一天的,這是封建帝國的宿命,並不是李善可以挽迴的。


    李善放下奏折,道:“阿三,傳令下去,整軍備戰,派出偵察飛艇,我要隨時知道長安的情況。”


    李善已經準備好了,雖然他沒有辦法阻止王朝的沒落,但是他有辦法讓這個王朝破後而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唐之天策神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肆意天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肆意天堂並收藏聖唐之天策神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