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離開刑部大牢,馬上去找張說,此事唯一可以幫他的恐怕也隻有張說了。張九齡是李善最信任的人,但是張九齡如今年邁,更是重病纏身,已經不理朝務許久了,李善確實沒辦法找他商議。
“鎮南王,蒞臨寒舍有什麽事情?”張說道。
李善神情嚴峻的道:“張大人可知道戶部侍郎沈川?”
張說道:“知道啊,他不是前幾日因為貪汙等案件被抓入刑部大牢了嗎?”
李善道:“沈川難道沒有來找過張大人?”
張說仔細的迴憶了一下道:“這倒是有過,好像下過名刺說要來拜訪。但是你知道朝廷官員之間的私下往來一向讓人忌諱,況且我與他素無淵源,再加上我前段時間忙於河道賑災事宜,所以也沒有見著。既然是個貪官,那也就不見也罷了。”
李善搖了搖頭道:“今天我去刑部大牢見了沈川,此人絕對不是貪汙受賄之徒,相反,應該是個難得的正直好官。”
張說道:“那個下獄的人會承認自己有罪啊?但是聽一麵之詞恐怕不妥,既然他已經入獄,那麽就交給刑部審理就可以了,相信刑部一定可以將此事查清楚的。”
李善道:“此事是李林甫親自住持的,而且我覺得李林甫對此事必有隱瞞。”
張說道:“李林甫大人雖然有時候做事有些偏頗,但是也不會明目張膽的謀害朝廷命官吧?況且此事還是皇上親自過問過的。”
李善微微一笑道:“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覺得奇怪,堂堂宰相怎麽會對戶部侍郎的事情如此上心,如果李林甫真的為此假公濟私那你覺得此事背後會是小事兒嗎?”
張說聽李善這麽一說,神色一凜,問道:“你可有證據?”
李善道:“證據暫時沒有,不過沈川似乎查到了一些事情,我已經派人去證實了。”
張說道:“即便如此,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能輕舉妄動。況且這件事情說到底也是戶部侍郎的一麵之詞,實在是讓人難以信服啊。陛下怎麽可能選擇相信一個戶部侍郎而懷疑宰相呢。”
李善道:“張大人,我覺得戶部侍郎的事情並非當務之急,而這件事情所反應的問題卻相當的嚴重。我此番從大理迴到京城其實也是為了這件事情,我想於張大人推心置腹,希望張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張說道:“鎮南王但說無妨,下官願聞高見。”
李善道:“朝廷現在的問題,最嚴重的就是軍權四散,皇權不穩。在外,有節度使把持各府道的軍隊,在內宰相李林甫嫉賢妒能閉目塞聽,而皇上沉迷享樂不能專心朝政,這才是當務之急。”
張說道:“鎮南王此言一針見血,正是說出了朝堂隱疾啊。自從張九齡大人辭去宰相之職,朝廷的風氣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張九齡大人直言敢諫、剛正不阿是難得忠臣。而李林甫卻有些華而不實,導致現在的朝堂的風氣大變,阿諛奉承之人上位,清廉正直的忠臣卻遭到疏遠。”
李善道:“朝堂之危不過是疥癬小疾,隻要皇上幡然醒悟隻需要派遣一校尉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除禍根。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李林甫的犯罪證據而已,正所謂常在河邊走,那能不濕鞋,我諒他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真正的難題卻在藩鎮之上,據我估計李林甫定然於節度使有所勾結,這才是傷筋動骨的大問題。”
張說吃驚道:“難道李林甫還敢造反不成?就算是節度使掌握兵權,但是朝廷的節度使有十餘個,這些人怎麽會齊心協力?況且長安洛陽還屯有數萬精兵,可保朝廷無虞。”
李善道:“眼下的平衡隻不過是暫時的,但是如果事態一直這樣發現下去,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就會越來越弱,而地方的權利就會越來越強大,如今已經有節度使聽調不聽宣了。長此以往,必生異心,如果不早作打算,到了事情不可收拾的哪一步,大唐的百年基業就毀於一旦了。”
張說拍案而起道:“正是天不佑我大唐啊,玄宗在世的時候是何等的請命,可是短短幾年時間就成了這個樣子。”
李善聽了眼珠一瞟,見張說並沒有看他,這才放心下來。玄宗之死到現在都是機密大事,沒幾人知道實情,不過李善心裏還是有一絲的愧疚。畢竟玄宗的死還是因自己而起,我不殺伯言,伯言卻因我而死,也是一種愧疚。所以李善更加想要幫助唐朝重現輝煌。
“張大人,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李善將一份詳細的報告計劃遞給了張說。這是李善這次來長安的目的,李善準備利用大理與唐朝的全麵開通,利用大理的能力改變大唐現有的格局。隻要唐肅宗利用大理的兵力與科技就可以實現大唐的複興與大治,到時候廢除十道節度使隻不過是小菜一碟,至於李林甫,隻要找到他的犯罪證據解決他也是輕而易舉的。
張說看著李善的報告,緊緊的盯著李善良久,方才開口道:“鎮南王精通曆史,想必知道東漢末年的三國之亂吧,敢問東漢之亂有何開始?”
張說忽然岔開話題,李善稍微一想明白了他的意思,道:“自然是袁紹引西涼刺史董卓入京導致董卓惑亂朝綱,天下群雄並起。不過恕我直言,我不是董卓而唐朝也不是當時的漢朝。”
張說看李善直言不諱,倒是很開心道:“我與張九齡也算是幾十年的交情了,他一直對你非常信任,所以我也相信你,但是皇上會不會相信你,而滿朝文武又能不能同意?這樣的變革形同兵諫,皇上如果信你那還好,但是稍有差池你就會被當作亂黨論處。”
李善道:“我麵臨過比這艱難的多的情況,現在來說已經是很好的處境了。近期你我不宜打草驚蛇,等我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你我就一同狀告李林甫,徹查此人,到時候再將我的計劃進言,陛下必定遵從。”
張說還是有些不確定,但是還是同意了。
與此同時,李林甫府上,夜已經深了。後門悄悄溜進來一個人,被管家帶領著進了李林甫的書房。
“老爺,刑部尚書求見。”
刑部尚書進了書房,對李林甫道:“大人,沈川的事情已經辦妥了。隻是接下來要怎麽與陛下交代?”
李林甫道:“這個你就不需要擔心了,我明日就會麵見陛下親自解釋此事,你記得將手腳放幹淨,千萬不能留下任何的馬腳,要是出了差錯我可保不住你。”
刑部尚書道:“屬下明白,已經辦妥了。”(未完待續。)
“鎮南王,蒞臨寒舍有什麽事情?”張說道。
李善神情嚴峻的道:“張大人可知道戶部侍郎沈川?”
張說道:“知道啊,他不是前幾日因為貪汙等案件被抓入刑部大牢了嗎?”
李善道:“沈川難道沒有來找過張大人?”
張說仔細的迴憶了一下道:“這倒是有過,好像下過名刺說要來拜訪。但是你知道朝廷官員之間的私下往來一向讓人忌諱,況且我與他素無淵源,再加上我前段時間忙於河道賑災事宜,所以也沒有見著。既然是個貪官,那也就不見也罷了。”
李善搖了搖頭道:“今天我去刑部大牢見了沈川,此人絕對不是貪汙受賄之徒,相反,應該是個難得的正直好官。”
張說道:“那個下獄的人會承認自己有罪啊?但是聽一麵之詞恐怕不妥,既然他已經入獄,那麽就交給刑部審理就可以了,相信刑部一定可以將此事查清楚的。”
李善道:“此事是李林甫親自住持的,而且我覺得李林甫對此事必有隱瞞。”
張說道:“李林甫大人雖然有時候做事有些偏頗,但是也不會明目張膽的謀害朝廷命官吧?況且此事還是皇上親自過問過的。”
李善微微一笑道:“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覺得奇怪,堂堂宰相怎麽會對戶部侍郎的事情如此上心,如果李林甫真的為此假公濟私那你覺得此事背後會是小事兒嗎?”
張說聽李善這麽一說,神色一凜,問道:“你可有證據?”
李善道:“證據暫時沒有,不過沈川似乎查到了一些事情,我已經派人去證實了。”
張說道:“即便如此,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能輕舉妄動。況且這件事情說到底也是戶部侍郎的一麵之詞,實在是讓人難以信服啊。陛下怎麽可能選擇相信一個戶部侍郎而懷疑宰相呢。”
李善道:“張大人,我覺得戶部侍郎的事情並非當務之急,而這件事情所反應的問題卻相當的嚴重。我此番從大理迴到京城其實也是為了這件事情,我想於張大人推心置腹,希望張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張說道:“鎮南王但說無妨,下官願聞高見。”
李善道:“朝廷現在的問題,最嚴重的就是軍權四散,皇權不穩。在外,有節度使把持各府道的軍隊,在內宰相李林甫嫉賢妒能閉目塞聽,而皇上沉迷享樂不能專心朝政,這才是當務之急。”
張說道:“鎮南王此言一針見血,正是說出了朝堂隱疾啊。自從張九齡大人辭去宰相之職,朝廷的風氣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張九齡大人直言敢諫、剛正不阿是難得忠臣。而李林甫卻有些華而不實,導致現在的朝堂的風氣大變,阿諛奉承之人上位,清廉正直的忠臣卻遭到疏遠。”
李善道:“朝堂之危不過是疥癬小疾,隻要皇上幡然醒悟隻需要派遣一校尉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除禍根。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李林甫的犯罪證據而已,正所謂常在河邊走,那能不濕鞋,我諒他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真正的難題卻在藩鎮之上,據我估計李林甫定然於節度使有所勾結,這才是傷筋動骨的大問題。”
張說吃驚道:“難道李林甫還敢造反不成?就算是節度使掌握兵權,但是朝廷的節度使有十餘個,這些人怎麽會齊心協力?況且長安洛陽還屯有數萬精兵,可保朝廷無虞。”
李善道:“眼下的平衡隻不過是暫時的,但是如果事態一直這樣發現下去,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就會越來越弱,而地方的權利就會越來越強大,如今已經有節度使聽調不聽宣了。長此以往,必生異心,如果不早作打算,到了事情不可收拾的哪一步,大唐的百年基業就毀於一旦了。”
張說拍案而起道:“正是天不佑我大唐啊,玄宗在世的時候是何等的請命,可是短短幾年時間就成了這個樣子。”
李善聽了眼珠一瞟,見張說並沒有看他,這才放心下來。玄宗之死到現在都是機密大事,沒幾人知道實情,不過李善心裏還是有一絲的愧疚。畢竟玄宗的死還是因自己而起,我不殺伯言,伯言卻因我而死,也是一種愧疚。所以李善更加想要幫助唐朝重現輝煌。
“張大人,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李善將一份詳細的報告計劃遞給了張說。這是李善這次來長安的目的,李善準備利用大理與唐朝的全麵開通,利用大理的能力改變大唐現有的格局。隻要唐肅宗利用大理的兵力與科技就可以實現大唐的複興與大治,到時候廢除十道節度使隻不過是小菜一碟,至於李林甫,隻要找到他的犯罪證據解決他也是輕而易舉的。
張說看著李善的報告,緊緊的盯著李善良久,方才開口道:“鎮南王精通曆史,想必知道東漢末年的三國之亂吧,敢問東漢之亂有何開始?”
張說忽然岔開話題,李善稍微一想明白了他的意思,道:“自然是袁紹引西涼刺史董卓入京導致董卓惑亂朝綱,天下群雄並起。不過恕我直言,我不是董卓而唐朝也不是當時的漢朝。”
張說看李善直言不諱,倒是很開心道:“我與張九齡也算是幾十年的交情了,他一直對你非常信任,所以我也相信你,但是皇上會不會相信你,而滿朝文武又能不能同意?這樣的變革形同兵諫,皇上如果信你那還好,但是稍有差池你就會被當作亂黨論處。”
李善道:“我麵臨過比這艱難的多的情況,現在來說已經是很好的處境了。近期你我不宜打草驚蛇,等我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你我就一同狀告李林甫,徹查此人,到時候再將我的計劃進言,陛下必定遵從。”
張說還是有些不確定,但是還是同意了。
與此同時,李林甫府上,夜已經深了。後門悄悄溜進來一個人,被管家帶領著進了李林甫的書房。
“老爺,刑部尚書求見。”
刑部尚書進了書房,對李林甫道:“大人,沈川的事情已經辦妥了。隻是接下來要怎麽與陛下交代?”
李林甫道:“這個你就不需要擔心了,我明日就會麵見陛下親自解釋此事,你記得將手腳放幹淨,千萬不能留下任何的馬腳,要是出了差錯我可保不住你。”
刑部尚書道:“屬下明白,已經辦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