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奔到柳府卻被告知柳如煙不在府中,吃了中飯就去樂坊練琴去了,兩人又忙轉頭去樂坊。這樂坊是官家開辦,專門為官員娛樂消遣的地方,也是很多女子學習樂器的地方。女子凡入樂籍者,身份自低人一等,其中多是戰爭時俘虜的戰敗者的妻女,或戰亂中強奪強擄的民間婦女。不過也有像柳如煙這樣的官宦人家的子女在此學習樂器的,由專門的樂師教習。
兩人來到樂坊,從左邊小門直接進到後院。沿途看著一個個房間裏,都有十幾個女孩子由樂師帶著練習樂器,就像現代的音樂學習班一樣。柳如煙所在的地方自然與她們不同,後院也是分隔開來,又進了一個院門方才見到一棟別致的小樓,隱隱有琴聲從裏麵傳來,這便是柳如煙練琴之處了。
來到門前鳴琴正與一個十二三歲大的女孩子玩抓石子,就是幾個小石頭拋起來抓的遊戲。其實鳴琴也不過十四五歲,正是貪玩的年紀。見到李善和孫赫連來了,忙起身迎了過來道:“奴婢見過孫公子,李公子。我家小姐就在裏麵和婉琴姑娘正在裏麵練琴。二位請隨我來。”
兩人來到二樓,就見這柳如煙和一個蒙著麵紗的女子正在內間對坐彈琴,隔著一層簾子,看不真切。李善兩人就悄然坐在一旁欣賞。看著孫赫連一副癡癡的表情,李善真是懷疑他是真的欣賞琴曲,還是在意淫柳如煙。兩人一曲終,方才起身出來。
今日柳如煙一身白衣,打扮的頗為素雅,隻是那一對勾人的桃花眼,還是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帶著麵紗的女子想必就是婉琴姑娘了,也和柳如煙一同出來了,隻見她的臉上雖是下半邊蒙了麵紗,卻也有絲絲紅痕露出,想必是天生的臉上有胎記,故而常帶著麵紗吧。
婉琴走過了對著孫赫連福了一禮道:“小女子上官婉琴,見過孫公子”又轉身對著李善道“不知這位公子怎麽稱唿?”柳如煙道:“這便是我昨日與你提起的在悅來酒樓作詩之人,李善李公子。”婉琴有福了一禮道:“真是失敬,公子大才,小女子雖胸無點墨也是傾慕非常,昨日見到公子的那闕詞非常欣喜,隻是不知道詞牌,煩請公子告知,小女子也好撫琴彈唱。”
聽婉琴這麽一說,李善一愣,才想起來,對啊,古代的詩詞都是要唱的啊。還好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在後世是有曲的,就在穿越的前幾天李善還聽過,好像是個叫化肥哥的歌手唱的。於是李善對婉琴道:“這首詞是我即興之作,並非以往的詞牌。至於曲調嘛,我倒是想到了,隻是在下五音不全,怕唱出來讓大家笑話了。”
婉琴道:“豈敢,還望公子不吝賜教。”李善也忽然想到一節,此歌曲如果用到酒樓裏助興,想必又是一大助力,便也不推辭了。清了清嗓子唱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雖然唱功一般,但是在這幾人聽來卻與以前的唱曲截然不同,曲調婉轉縈迴,異常好聽。李善唱完,又是孫赫連擊節叫好道:“哎呀哎呀,李兄的才學真是,真是,真是羨煞孫某了。”柳如煙也道:“此曲如煙聞所未聞,想是公子親作,真是讓如煙欽佩不已。婉琴姐姐,我技藝不佳,你來把曲譜出來吧,我要帶一份迴去。”
上官婉琴也是沉醉其間,聽了柳如煙的話方才驚醒:“嗯,對。妾身馬上譜曲,請公子稍待。昭兒,快取筆墨來。”上官婉琴不愧是樂府樂師,才聽了一邊就將曲譜記了下來,彈奏了一遍讓李善指正。李善指出幾處錯誤來,讓婉琴一一改正,其實倒不是婉琴譜錯了曲子,隻是李善唱功不好,有幾處發音不準,故而婉琴也跟著譜錯了。
曲子譜完,由柳如煙彈琴,上官婉琴演唱,婉琴不但琴藝非常,歌喉也是一等一的棒,完全唱出了這首歌的味道。喔!隻聽得孫赫連李善兩人如癡如醉。上官婉琴恭敬的呈上曲譜道:“不知此曲如何命名,還請公子賜教。”李善不假思索就答道:“就叫水調歌頭吧。”
忙完這事兒,李善方才想起今天來是有正事兒的,又對柳如煙把開酒樓的事兒說了一遍。本來是不想讓上官婉琴知道的。不過現在李善需要上官婉琴的幫忙,所以也沒再避諱,況且上官婉琴與柳如煙相交甚好。
柳如煙聽了李善的想法,凝神看了李善半晌方道:“李公子,如煙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李善不知她要說什麽道:“柳姑娘但說無妨。”“如煙以為,公子才學淵博。精通詩賦,談吐不凡,他日進京科舉必能高中。行商之事,終究並非正道,公子還是專心演習道儒兩家經典,也好金榜題名入朝為官造福黎民百姓。公子何苦自降身份。如果公子暫時囊中羞澀,我與孫公子定會竭盡全力幫助公子,助公子早日成就功名。”柳如煙言辭懇切,所說也正是當下人們所以為的正道。
可偏偏李善作為一個穿越者,對這種看法最是不屑,又想到二三十年後唐朝由盛轉衰,這些文人墨客又能做得了什麽,不禁有些懊惱道:“柳姑娘此言差矣。在下以為,這些所謂的文人墨客,不過是社會的蛀蟲,對國家的貢獻少之又少。如今是開元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人們喜好詩詞歌賦自然沒錯。但是試想如果國家遭外敵入侵,儒道經典能讓強敵退兵嗎?詩詞歌賦能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嗎?你不要看不起商人,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勤勞智慧賺錢。不但如此,還要上交稅負供養這些屍位素餐的政客,供他們舞文弄墨。我從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在我看來樂坊的歌姬可好,街上叫賣的販夫走卒也罷,他們的人格地位與你們是一樣的。你沒有理由瞧不起他們。”
李善這一席話可謂是極重,柳如煙也算是修養極好,竟沒有發怒,而是再次溫言相勸道:“公子何出此言,科舉應試考儒道經典、詩詞歌賦是當今天子欽定的國策。縱觀前朝,出將入相之人,莫不是精通各家典籍的大文豪。如果不學書知理,那豈不與北方蠻夷同類。公子既有才學,萬不可誤入歧途,歎之晚矣。”
李善倒是來氣了,心中的想法也是不吐不快:“韓非曾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俠尚且安民,而儒生何如?柳姑娘可知何意?文人書生,不過是統治者用來********加強權力控製的一種工具而已。我心中自有經國治世之韜略,隻不過治國的道路很辛苦,需要有耐心、忍得住寂寞,我不怕辛苦不怕寂寞,隻是我信不過當今的皇上,雖然現在的聖上勵精圖治,但是難保二三十年後他不會變得老邁昏庸,貪圖酒色,到時候國家百姓如何?現在,陛下以為選擇了一種很好的治國策略。科舉,名義上是選才入仕,可是不久就會演變成一種文化枷鎖,鎖住人們的思想。自古文人無骨,你可以像豢養倡優一樣地養著一群,也可以用焚書坑儒累對付那些不肯被收買的,結果大部分人都會妥協。少數的硬骨頭給他們扣上一個辱罵老母、私通父妾的罪名,讓他們遺臭萬年的死去,而你豢養的文人則會稱讚你的功績,就算你的倒行逆施害死了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文人也會替你辯護這是國富民強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李善一番言論,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在唐朝時候,這一番話已經明顯的有不臣之心,如果讓皇帝知道了,怕是誅九族都不為過。這幾人聽的是目瞪口呆,柳如煙已經眼泛淚花,秀足一跺,嬌嗔道:“你這是要死了,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枉我好心好意勸你。不理你了。”說罷轉身跑了出去。
孫赫連也是戰戰兢兢的,半晌才結結巴巴的道:“李,李兄,你剛才是開玩笑的吧。你真的是這個想法。”李善發泄完了,才反應過來,這話要是真傳出去怕是真的小命不保,好在就這幾個人聽到。馬上換上一副笑臉道:“孫兄不要慌張,我隻是一時興奮,隨口胡言,當不得真。”又對這上官婉琴道“在下來時喝了點酒,如今酒勁上來胡言亂語,姑娘不要見怪。告辭告辭,改日再登門拜訪。”說完拉著孫赫連就跑,當務之急還是要穩住柳如煙那小妞,上官婉琴不過是個樂師,不會胡亂去說。柳如煙可就不一定了,萬一她跑去找他爹告狀,那可就玩大了,哥們的唐朝生活恐怕要提早結束了。
兩人來到樂坊,從左邊小門直接進到後院。沿途看著一個個房間裏,都有十幾個女孩子由樂師帶著練習樂器,就像現代的音樂學習班一樣。柳如煙所在的地方自然與她們不同,後院也是分隔開來,又進了一個院門方才見到一棟別致的小樓,隱隱有琴聲從裏麵傳來,這便是柳如煙練琴之處了。
來到門前鳴琴正與一個十二三歲大的女孩子玩抓石子,就是幾個小石頭拋起來抓的遊戲。其實鳴琴也不過十四五歲,正是貪玩的年紀。見到李善和孫赫連來了,忙起身迎了過來道:“奴婢見過孫公子,李公子。我家小姐就在裏麵和婉琴姑娘正在裏麵練琴。二位請隨我來。”
兩人來到二樓,就見這柳如煙和一個蒙著麵紗的女子正在內間對坐彈琴,隔著一層簾子,看不真切。李善兩人就悄然坐在一旁欣賞。看著孫赫連一副癡癡的表情,李善真是懷疑他是真的欣賞琴曲,還是在意淫柳如煙。兩人一曲終,方才起身出來。
今日柳如煙一身白衣,打扮的頗為素雅,隻是那一對勾人的桃花眼,還是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帶著麵紗的女子想必就是婉琴姑娘了,也和柳如煙一同出來了,隻見她的臉上雖是下半邊蒙了麵紗,卻也有絲絲紅痕露出,想必是天生的臉上有胎記,故而常帶著麵紗吧。
婉琴走過了對著孫赫連福了一禮道:“小女子上官婉琴,見過孫公子”又轉身對著李善道“不知這位公子怎麽稱唿?”柳如煙道:“這便是我昨日與你提起的在悅來酒樓作詩之人,李善李公子。”婉琴有福了一禮道:“真是失敬,公子大才,小女子雖胸無點墨也是傾慕非常,昨日見到公子的那闕詞非常欣喜,隻是不知道詞牌,煩請公子告知,小女子也好撫琴彈唱。”
聽婉琴這麽一說,李善一愣,才想起來,對啊,古代的詩詞都是要唱的啊。還好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在後世是有曲的,就在穿越的前幾天李善還聽過,好像是個叫化肥哥的歌手唱的。於是李善對婉琴道:“這首詞是我即興之作,並非以往的詞牌。至於曲調嘛,我倒是想到了,隻是在下五音不全,怕唱出來讓大家笑話了。”
婉琴道:“豈敢,還望公子不吝賜教。”李善也忽然想到一節,此歌曲如果用到酒樓裏助興,想必又是一大助力,便也不推辭了。清了清嗓子唱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雖然唱功一般,但是在這幾人聽來卻與以前的唱曲截然不同,曲調婉轉縈迴,異常好聽。李善唱完,又是孫赫連擊節叫好道:“哎呀哎呀,李兄的才學真是,真是,真是羨煞孫某了。”柳如煙也道:“此曲如煙聞所未聞,想是公子親作,真是讓如煙欽佩不已。婉琴姐姐,我技藝不佳,你來把曲譜出來吧,我要帶一份迴去。”
上官婉琴也是沉醉其間,聽了柳如煙的話方才驚醒:“嗯,對。妾身馬上譜曲,請公子稍待。昭兒,快取筆墨來。”上官婉琴不愧是樂府樂師,才聽了一邊就將曲譜記了下來,彈奏了一遍讓李善指正。李善指出幾處錯誤來,讓婉琴一一改正,其實倒不是婉琴譜錯了曲子,隻是李善唱功不好,有幾處發音不準,故而婉琴也跟著譜錯了。
曲子譜完,由柳如煙彈琴,上官婉琴演唱,婉琴不但琴藝非常,歌喉也是一等一的棒,完全唱出了這首歌的味道。喔!隻聽得孫赫連李善兩人如癡如醉。上官婉琴恭敬的呈上曲譜道:“不知此曲如何命名,還請公子賜教。”李善不假思索就答道:“就叫水調歌頭吧。”
忙完這事兒,李善方才想起今天來是有正事兒的,又對柳如煙把開酒樓的事兒說了一遍。本來是不想讓上官婉琴知道的。不過現在李善需要上官婉琴的幫忙,所以也沒再避諱,況且上官婉琴與柳如煙相交甚好。
柳如煙聽了李善的想法,凝神看了李善半晌方道:“李公子,如煙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李善不知她要說什麽道:“柳姑娘但說無妨。”“如煙以為,公子才學淵博。精通詩賦,談吐不凡,他日進京科舉必能高中。行商之事,終究並非正道,公子還是專心演習道儒兩家經典,也好金榜題名入朝為官造福黎民百姓。公子何苦自降身份。如果公子暫時囊中羞澀,我與孫公子定會竭盡全力幫助公子,助公子早日成就功名。”柳如煙言辭懇切,所說也正是當下人們所以為的正道。
可偏偏李善作為一個穿越者,對這種看法最是不屑,又想到二三十年後唐朝由盛轉衰,這些文人墨客又能做得了什麽,不禁有些懊惱道:“柳姑娘此言差矣。在下以為,這些所謂的文人墨客,不過是社會的蛀蟲,對國家的貢獻少之又少。如今是開元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人們喜好詩詞歌賦自然沒錯。但是試想如果國家遭外敵入侵,儒道經典能讓強敵退兵嗎?詩詞歌賦能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嗎?你不要看不起商人,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勤勞智慧賺錢。不但如此,還要上交稅負供養這些屍位素餐的政客,供他們舞文弄墨。我從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在我看來樂坊的歌姬可好,街上叫賣的販夫走卒也罷,他們的人格地位與你們是一樣的。你沒有理由瞧不起他們。”
李善這一席話可謂是極重,柳如煙也算是修養極好,竟沒有發怒,而是再次溫言相勸道:“公子何出此言,科舉應試考儒道經典、詩詞歌賦是當今天子欽定的國策。縱觀前朝,出將入相之人,莫不是精通各家典籍的大文豪。如果不學書知理,那豈不與北方蠻夷同類。公子既有才學,萬不可誤入歧途,歎之晚矣。”
李善倒是來氣了,心中的想法也是不吐不快:“韓非曾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俠尚且安民,而儒生何如?柳姑娘可知何意?文人書生,不過是統治者用來********加強權力控製的一種工具而已。我心中自有經國治世之韜略,隻不過治國的道路很辛苦,需要有耐心、忍得住寂寞,我不怕辛苦不怕寂寞,隻是我信不過當今的皇上,雖然現在的聖上勵精圖治,但是難保二三十年後他不會變得老邁昏庸,貪圖酒色,到時候國家百姓如何?現在,陛下以為選擇了一種很好的治國策略。科舉,名義上是選才入仕,可是不久就會演變成一種文化枷鎖,鎖住人們的思想。自古文人無骨,你可以像豢養倡優一樣地養著一群,也可以用焚書坑儒累對付那些不肯被收買的,結果大部分人都會妥協。少數的硬骨頭給他們扣上一個辱罵老母、私通父妾的罪名,讓他們遺臭萬年的死去,而你豢養的文人則會稱讚你的功績,就算你的倒行逆施害死了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文人也會替你辯護這是國富民強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李善一番言論,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在唐朝時候,這一番話已經明顯的有不臣之心,如果讓皇帝知道了,怕是誅九族都不為過。這幾人聽的是目瞪口呆,柳如煙已經眼泛淚花,秀足一跺,嬌嗔道:“你這是要死了,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枉我好心好意勸你。不理你了。”說罷轉身跑了出去。
孫赫連也是戰戰兢兢的,半晌才結結巴巴的道:“李,李兄,你剛才是開玩笑的吧。你真的是這個想法。”李善發泄完了,才反應過來,這話要是真傳出去怕是真的小命不保,好在就這幾個人聽到。馬上換上一副笑臉道:“孫兄不要慌張,我隻是一時興奮,隨口胡言,當不得真。”又對這上官婉琴道“在下來時喝了點酒,如今酒勁上來胡言亂語,姑娘不要見怪。告辭告辭,改日再登門拜訪。”說完拉著孫赫連就跑,當務之急還是要穩住柳如煙那小妞,上官婉琴不過是個樂師,不會胡亂去說。柳如煙可就不一定了,萬一她跑去找他爹告狀,那可就玩大了,哥們的唐朝生活恐怕要提早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