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兄,你說,平川他會不會真的撿漏了。”出了江雲的住所,周世民忍不住又說起此事,顯然他對先前看到的那副品相不凡的範摩雲的祭海獸文依舊是耿耿於懷。
“怎麽可能呢,我絕不相信,他不被宰就千恩萬謝了,哪裏還能撿什麽漏……”嚴政一副絕然不信的樣子,隻是麵上閃過幾絲捉摸不定的神色。
“我覺得也是,隻是那副手稿看起來還真的不錯……”兩人一邊低聲說著,一邊漸漸走遠了。
沒過多久,江雲也出了住所,關好院門,略一尋思,就往北邊的一排屋院精舍而去,那裏是書院山長,教授們的住所,他打算去拜訪一下袁倫。
在袁倫的住所,他見到了對方,見麵之後,他再次感謝了一番對方當初縣試作保的情義,又當麵請教了一些學業上的問題,然後才提起了他此來的目的之一,就是詢問對方關於修行上的借其氣之術的問題,他覺得,作為書院的教授,在這方麵對方應該有一些經驗。
江雲這次能夠府試中榜,袁倫也是很意外的,他也知道,這位學生在外麵的名頭很不好,豈止很不好,簡直就是聲名狼藉了,不過對方的到來,他並沒有多少排斥,更不至於當場逐客,再怎麽說,對方是書院的學生,他是書院的教授,對方登門求學解惑,他這個作教授的沒有拒絕的道理。
在江雲問到借其氣之術的時候,他當即就毫不客氣的訓斥起來,說道:“作為新晉之人,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修行,不可好高騖遠,急於求成,這對你的學業並沒有好處。”
江雲聽了,不敢爭辯,諾諾應是。
在疾言厲色訓斥一番之後,袁倫倒還是說起了一些關於這方麵的經驗之談,道:“實話說,在這借其氣之術的方麵,我並沒有什麽可以指點你的,說來慚愧,皓首窮經數十載,我卻並沒有任何這借其氣之術的親身體驗,我能對你說的,就是一個字‘勤’!”
“古人雲,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你的資質雖然不算太好的,但是若能謹記這個‘勤’字,也未必不能有一番大成就,比如這次府試,你能中榜,出乎書院很多人意料之外,這就是你勤奮學業,刻苦努力得來的結果,你要把它堅持下去,你要時刻記住,資質差了些不要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隻要你肯勤奮,下得苦功,終有登上書山頂峰,渡過學海彼岸的時日。”
江雲聽了,依舊是諾諾應是,一副欣然受教之狀。
從袁倫那裏出來,江雲感覺,雖然在借其氣之術方麵並沒有什麽所得,不過還是大有收獲,袁倫所說的“勤”,對所有莘莘學子來說,都是顛簸不破的經驗之談,今天在東閣大殿首次聽講,鬧出的那個“飛鳥離之”的笑話,他尚記在心上,如今聽了對方這番話,感觸更深。
原先他以為,通過一些取巧,抄襲一些詩文,就可以順順當當的一路科舉高中下去,功名位格如探囊取物,現在看這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腳踏實地的勤學苦讀不可。
試想想,若是這個“飛鳥離之”的錯誤,出現在科舉考場之上,那他的“一世英名”豈不是就毀了,即使你文章做得再好,再花團錦簇,但是主考官見到這樣的卷子,也會心生不喜,說不定就黜落了。
從袁倫住所出來之後,尋思了一下,他便又往北邊的藏書閣這邊而來。書院的藏書閣建在一處人工湖的湖心中,四麵有長橋跟湖岸相連,這裏風景優美,環境清幽,書院許多學子課餘之後,就喜歡到這裏來看書。
藏書閣分外三層,底層是對書院所有學子開放,第二層則隻對中了童生的東閣學子開放,第三層則是有限製的開放。
以前這書院的藏書閣江雲也沒少來,這次前來則是抱有特定的目的,還是想在裏麵查閱一番關於修行方麵的知識,筆記。
江雲走進藏書閣大門,來到第一層的大廳之中。這第一層書閣他來過多次,這裏收藏的圖書,都是一些普通的經史子集,門類倒是繁多,基本主要的學術流派的代表性著作,都可以在這裏看到。
現在江雲不是來看這些經史子集的,所以他沒有在第一層多做停留,直接奔第二層而去,第二層入口有藏書閣的執事守著,江雲現在還沒來得及辦理東閣學子的號牌,不過在他亮出了自己的童生印信之後,藏書閣的執事便沒有再阻攔,讓他進去了。
這第二層書閣中,收藏的則多是一些偏門又比較重要的學術流派的經史典籍,在西廳還收藏有一些前輩名士的真跡手稿,不過那裏不得允許,東閣學子也是不能隨便進去的。
在這第二層書閣中轉了一大圈,最後在東邊的一個角落處停了下來,這裏收藏的,大多是一些前輩高士撰寫的遊學見聞,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等,江雲想著,或許能夠在這些前輩高士所留下的見識廣聞,經驗之談中,得到一些啟示。
他隨便找了幾本書冊翻看了起來,這一看,就是一個下午過去,直到日暮黃昏時分,書閣要關門了,執事前來催促,他才掩卷動身離去。
經過第三層樓梯口時,他不由往第三層上麵掃了幾眼,聽說第三層那裏,收藏的多是一些比較珍貴的孤本善本,絕版書籍等等,當然這種珍貴隻是它的曆史古董價值,隻要是印刷書籍,對讀書人來說,就沒有任何觀摩價值。
當然上麵可能也還收藏有一些比較珍貴的手抄本,前人名士真跡手稿,另外,讓江雲注意的是,聽說上麵還收藏有一些修煉的小道功法。
所謂小道功法,其實就是對浩然之氣的一種運用法門,其本身並不能提升修行者的修為,隻是讓修行者擁有各種實用技能。
比如很重要的一種望氣之術,就是一種小道功法,隻要具有秀才功名,而且修通了全部十二正經,就可以修習這望氣之術,隻有修煉了這望氣之術,才能觀看到文章的文氣,文采。
不比大道功法,隻有文廟相傳,或者具有大學士以上神通的強行灌輸,這小道功法,則是人人皆可琢磨創出,自文道昌盛以來,數萬載間,江山代有才人出,因此也創造出了不計其數的小道功法,各種稀奇古怪的都有。
不說很普通的那些拳腳掌法,刀槍劍棍之術了,比如耳聽術,目明術,聞香術,傳音入密,順風耳,千裏眼,禦水術,禦火術,禦木術,禦風術,禦土術,唿風術,喚雨術等等,這都是屬於小道功法。
這些還都是比較常見的,另外一些奇人異士,奇思妙想之下創下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小道功法,就更是多如牛毛了。
隻不過修行這些小道功法都要有一定的條件,就比如禦水術,就必須秀才以上功名位格才能修煉,禦土術則須舉人以上功名位格了,至於唿風術,喚雨術這些強大法門,則是必須進士以上功名位格的才有可能了。
江雲現在隻是一經不通的新晉童生,基本就沒有任何合適的小道功法可以修煉,除了練那些粗淺的拳腳之外。
所以現在他也沒有急著到這藏書閣三層觀覽的心思,等他修通四經,成了正式的三品童生之後,再考慮這些小道功法不遲。
其實大多數讀書人,對這些小道功法是不怎麽重視的,特別是那些還在求學上進的年輕學子,對這些年輕學子來說,專心經書學問,科舉功名才是眼下最主要的,過早的涉獵這些小道,隻能是讓人分心,得不償失。
從藏書閣出來,江雲就直接迴了書院住所,在路上的時候,他還在尋思琢磨著,在藏書閣待了一下午,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翻看了一下午有關修煉方麵的前人筆記,心得體會,雖然上麵也多有關於借其氣之術的記載,不過也多是一些老生常談,並沒有什麽新意,在這方麵他依舊是一無所獲,不過在一本毫不起眼,舊的發黃的看起來不知什麽年代的小冊子上,從其中的一段記述中,他還是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讓他引起注意的這個小冊子名叫李耳遊記,這書冊名字看起來就平平無奇,就是一個叫李耳的人寫的一本遊學筆記,而這李耳的名字也籍籍無名,至少江雲沒有絲毫印象,應該就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
在小冊子的某一段中,據這位名叫李耳的人講述到,曾經在北疆大漠之地,遇到過一個異人,據這異人自稱,他三歲啟蒙,七歲就通讀四書五經,九歲就中了童生,這些倒也罷了,九歲就中童生,這確實屬於百年難得一見的神童了,不過這並不是吸引江雲,引起他注意的地方。(未完待續。)
“怎麽可能呢,我絕不相信,他不被宰就千恩萬謝了,哪裏還能撿什麽漏……”嚴政一副絕然不信的樣子,隻是麵上閃過幾絲捉摸不定的神色。
“我覺得也是,隻是那副手稿看起來還真的不錯……”兩人一邊低聲說著,一邊漸漸走遠了。
沒過多久,江雲也出了住所,關好院門,略一尋思,就往北邊的一排屋院精舍而去,那裏是書院山長,教授們的住所,他打算去拜訪一下袁倫。
在袁倫的住所,他見到了對方,見麵之後,他再次感謝了一番對方當初縣試作保的情義,又當麵請教了一些學業上的問題,然後才提起了他此來的目的之一,就是詢問對方關於修行上的借其氣之術的問題,他覺得,作為書院的教授,在這方麵對方應該有一些經驗。
江雲這次能夠府試中榜,袁倫也是很意外的,他也知道,這位學生在外麵的名頭很不好,豈止很不好,簡直就是聲名狼藉了,不過對方的到來,他並沒有多少排斥,更不至於當場逐客,再怎麽說,對方是書院的學生,他是書院的教授,對方登門求學解惑,他這個作教授的沒有拒絕的道理。
在江雲問到借其氣之術的時候,他當即就毫不客氣的訓斥起來,說道:“作為新晉之人,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修行,不可好高騖遠,急於求成,這對你的學業並沒有好處。”
江雲聽了,不敢爭辯,諾諾應是。
在疾言厲色訓斥一番之後,袁倫倒還是說起了一些關於這方麵的經驗之談,道:“實話說,在這借其氣之術的方麵,我並沒有什麽可以指點你的,說來慚愧,皓首窮經數十載,我卻並沒有任何這借其氣之術的親身體驗,我能對你說的,就是一個字‘勤’!”
“古人雲,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你的資質雖然不算太好的,但是若能謹記這個‘勤’字,也未必不能有一番大成就,比如這次府試,你能中榜,出乎書院很多人意料之外,這就是你勤奮學業,刻苦努力得來的結果,你要把它堅持下去,你要時刻記住,資質差了些不要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隻要你肯勤奮,下得苦功,終有登上書山頂峰,渡過學海彼岸的時日。”
江雲聽了,依舊是諾諾應是,一副欣然受教之狀。
從袁倫那裏出來,江雲感覺,雖然在借其氣之術方麵並沒有什麽所得,不過還是大有收獲,袁倫所說的“勤”,對所有莘莘學子來說,都是顛簸不破的經驗之談,今天在東閣大殿首次聽講,鬧出的那個“飛鳥離之”的笑話,他尚記在心上,如今聽了對方這番話,感觸更深。
原先他以為,通過一些取巧,抄襲一些詩文,就可以順順當當的一路科舉高中下去,功名位格如探囊取物,現在看這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腳踏實地的勤學苦讀不可。
試想想,若是這個“飛鳥離之”的錯誤,出現在科舉考場之上,那他的“一世英名”豈不是就毀了,即使你文章做得再好,再花團錦簇,但是主考官見到這樣的卷子,也會心生不喜,說不定就黜落了。
從袁倫住所出來之後,尋思了一下,他便又往北邊的藏書閣這邊而來。書院的藏書閣建在一處人工湖的湖心中,四麵有長橋跟湖岸相連,這裏風景優美,環境清幽,書院許多學子課餘之後,就喜歡到這裏來看書。
藏書閣分外三層,底層是對書院所有學子開放,第二層則隻對中了童生的東閣學子開放,第三層則是有限製的開放。
以前這書院的藏書閣江雲也沒少來,這次前來則是抱有特定的目的,還是想在裏麵查閱一番關於修行方麵的知識,筆記。
江雲走進藏書閣大門,來到第一層的大廳之中。這第一層書閣他來過多次,這裏收藏的圖書,都是一些普通的經史子集,門類倒是繁多,基本主要的學術流派的代表性著作,都可以在這裏看到。
現在江雲不是來看這些經史子集的,所以他沒有在第一層多做停留,直接奔第二層而去,第二層入口有藏書閣的執事守著,江雲現在還沒來得及辦理東閣學子的號牌,不過在他亮出了自己的童生印信之後,藏書閣的執事便沒有再阻攔,讓他進去了。
這第二層書閣中,收藏的則多是一些偏門又比較重要的學術流派的經史典籍,在西廳還收藏有一些前輩名士的真跡手稿,不過那裏不得允許,東閣學子也是不能隨便進去的。
在這第二層書閣中轉了一大圈,最後在東邊的一個角落處停了下來,這裏收藏的,大多是一些前輩高士撰寫的遊學見聞,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等,江雲想著,或許能夠在這些前輩高士所留下的見識廣聞,經驗之談中,得到一些啟示。
他隨便找了幾本書冊翻看了起來,這一看,就是一個下午過去,直到日暮黃昏時分,書閣要關門了,執事前來催促,他才掩卷動身離去。
經過第三層樓梯口時,他不由往第三層上麵掃了幾眼,聽說第三層那裏,收藏的多是一些比較珍貴的孤本善本,絕版書籍等等,當然這種珍貴隻是它的曆史古董價值,隻要是印刷書籍,對讀書人來說,就沒有任何觀摩價值。
當然上麵可能也還收藏有一些比較珍貴的手抄本,前人名士真跡手稿,另外,讓江雲注意的是,聽說上麵還收藏有一些修煉的小道功法。
所謂小道功法,其實就是對浩然之氣的一種運用法門,其本身並不能提升修行者的修為,隻是讓修行者擁有各種實用技能。
比如很重要的一種望氣之術,就是一種小道功法,隻要具有秀才功名,而且修通了全部十二正經,就可以修習這望氣之術,隻有修煉了這望氣之術,才能觀看到文章的文氣,文采。
不比大道功法,隻有文廟相傳,或者具有大學士以上神通的強行灌輸,這小道功法,則是人人皆可琢磨創出,自文道昌盛以來,數萬載間,江山代有才人出,因此也創造出了不計其數的小道功法,各種稀奇古怪的都有。
不說很普通的那些拳腳掌法,刀槍劍棍之術了,比如耳聽術,目明術,聞香術,傳音入密,順風耳,千裏眼,禦水術,禦火術,禦木術,禦風術,禦土術,唿風術,喚雨術等等,這都是屬於小道功法。
這些還都是比較常見的,另外一些奇人異士,奇思妙想之下創下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小道功法,就更是多如牛毛了。
隻不過修行這些小道功法都要有一定的條件,就比如禦水術,就必須秀才以上功名位格才能修煉,禦土術則須舉人以上功名位格了,至於唿風術,喚雨術這些強大法門,則是必須進士以上功名位格的才有可能了。
江雲現在隻是一經不通的新晉童生,基本就沒有任何合適的小道功法可以修煉,除了練那些粗淺的拳腳之外。
所以現在他也沒有急著到這藏書閣三層觀覽的心思,等他修通四經,成了正式的三品童生之後,再考慮這些小道功法不遲。
其實大多數讀書人,對這些小道功法是不怎麽重視的,特別是那些還在求學上進的年輕學子,對這些年輕學子來說,專心經書學問,科舉功名才是眼下最主要的,過早的涉獵這些小道,隻能是讓人分心,得不償失。
從藏書閣出來,江雲就直接迴了書院住所,在路上的時候,他還在尋思琢磨著,在藏書閣待了一下午,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翻看了一下午有關修煉方麵的前人筆記,心得體會,雖然上麵也多有關於借其氣之術的記載,不過也多是一些老生常談,並沒有什麽新意,在這方麵他依舊是一無所獲,不過在一本毫不起眼,舊的發黃的看起來不知什麽年代的小冊子上,從其中的一段記述中,他還是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讓他引起注意的這個小冊子名叫李耳遊記,這書冊名字看起來就平平無奇,就是一個叫李耳的人寫的一本遊學筆記,而這李耳的名字也籍籍無名,至少江雲沒有絲毫印象,應該就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
在小冊子的某一段中,據這位名叫李耳的人講述到,曾經在北疆大漠之地,遇到過一個異人,據這異人自稱,他三歲啟蒙,七歲就通讀四書五經,九歲就中了童生,這些倒也罷了,九歲就中童生,這確實屬於百年難得一見的神童了,不過這並不是吸引江雲,引起他注意的地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