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


    關城上空,魏無羨浮空而立,大風拂麵,衣袍獵獵。


    此刻,他麵色如鐵,目光似箭。


    他麵對的並不是潼關東麵,而是北麵。


    北麵小幾十裏外,便是蒲津渡。


    黃河天塹,河水滔滔,關中、河東之間能夠橫渡的地方不多,可以讓大軍通行的地方更少。


    蒲津渡,是溝通關中與河東的咽喉渡口,關中與河東的兵馬往來,絕大部分時候都得經由此地。


    蒲津渡之於關中、河東的意義,相較於潼關之於關中、關東的意義不遑多讓。古往今來,圍繞蒲津渡發生的戰事多不勝數。


    在魏無羨因為小而顯得格外深邃的雙眸中,黃河兩岸此刻正聚集著大批兵馬,螞蟻一般無邊無際,軍械物資堆積成山,車馬如流。


    而在蒲津渡的鐵鎖連舟浮橋上,鐵甲戰士正在快速渡河,隊伍龍蛇一般不斷扭動著身軀,將從西邊營壘前軍陣中的將士,不停注入東邊曠野上的人群。


    蒲津難渡,而今,秦軍渡過了!


    “趙氏也好楊氏也罷,他們都萬萬想不到,我們雖然得了洛陽、河陽兩鎮,但主力大軍並沒有進入中原,參與中原逐鹿的意思!”


    魏崇山跟魏無羨一起注視著大軍渡河,輪廓分明猶如刀砍斧鑿的國字臉上,滿是金戈鐵馬的豪烈銳意之色,猶如一個俯瞰天地的帝王。


    “別人想不到的路,才是我們的堂皇大道。”以魏無羨從小就有的深沉心機與深厚城府,此時也無法完全掩蓋言語中的激奮之意。


    秦軍佯入中原,實則謀攻河東,這是魏無羨定下的奇謀!


    魏無羨之前說他跟趙寧的交手早已開始,原因便在此處。


    楊氏以洛陽、河陽兩鎮為籌碼,說動魏氏加入中原大戰,並與魏氏締結軍事同盟,原本是想聯合對方擊敗趙氏,瓜分中原大地。


    卻不曾想,魏氏既要洛陽、河陽兩鎮,又要依照先前的計劃進入河東,可謂是雙拳出擊,兩隻手都格外有力。


    所作所為出人意表。


    河東,洛陽、河陽,他們竟然是全都想要。


    在秦軍先鋒十萬大軍東出潼關,占據洛陽、河陽兩鎮後,魏氏做出秦軍主力隨即東出的架勢。


    為了迷惑楊氏與趙氏,他們甚至不惜讓第一梯隊的大軍進入洛陽,而隨之出動的運送糧秣物資的民夫,更是多達數十萬。隊伍日夜不停,一度連綿百十裏。


    在所有人都以為秦軍必然進入中原時,魏無羨讓秦軍第二梯隊主力,在潼關前突然調轉了方向,全速直奔蒲津,兵鋒直指河東!


    於是潼關前的後隊變為前隊,出了潼關的前隊變為後隊。


    魏無羨能夠這樣施為,最重要的一個便利,便是蒲津距離潼關實在太近。大軍轉向十分便利,前隊後隊之間可以實現無縫銜接。


    秦軍第二梯隊主力十五萬大軍,在渡過蒲津之後,完全可以承擔開路先鋒的職責,在河東西南方位攻城掠地占取先機。


    等到第一梯隊主力從洛陽方向折返,秦軍在河東之地還能進行第二波強力攻勢!


    “反抗軍攏共四十萬,三十萬進了中原,為爭奪中原趙氏可謂是全力施為。可他們剩下的十萬將士既要駐守京師,又得照顧邊關,能夠用在河東的兵馬有多少?”


    魏崇山笑意浮上麵龐,“河東空虛,這正是秦國用兵之地。如果先鋒攻勢順利,我們拿下晉陽甚至都不需要用到從洛陽返迴的兵馬。


    “等到從河東俯攻河北、燕平時,再全軍進發一鼓而下!”


    魏無羨臉上沒有笑容。


    他費了很大勁才忍住,保持自己喜怒不形於色的大將風範。


    他聲音沉穩地道:“自古以來,大業根基在關中者,隴右為背心,蜀中為後院,河東為左翼,漢中為右翼,若想進取天下,則必先穩定後方,而後取兩翼之地,再形成合抱中原之勢。


    “漢中我們早已攻取,如今便隻剩下河東,無論如何也要拿下!


    “河東地勢高峻,俯瞰東西南三麵,尤其是進攻河北最為便利。我們若得河東,再得河北便不難;若失河東,關中亦受嚴重威脅。”


    說到這,魏無羨稍緩一口氣,目光從蒲津渡投向東北方向。


    他的眸中漸漸有了烈火之芒,他的嗓音徐徐變得厚重有力:“河東之地易守難攻,自古以來佯攻河東都是惡仗,想要建功並不容易。


    “究其原因,大半歸於地勢,縱觀天下,河東地形之盛最為完固。


    “東有太行山,太行八徑扼控進出河北之通道;西有呂梁山,可以憑此阻擋關中之敵;南有中條山,足以限製中原兵馬來犯。


    “河東內部,山河密布錯綜複雜,小型珠狀盆地極多,且這些盆地相對封閉,故而成為一個個獨立小區域。


    “從古至今,河東的勢力在這些地域不斷經營,建造了不少軍事重鎮與險要關隘,它們分別麵向不同方位,各具意義。


    “而在河東之地的腹心,晉陽之南,則有一片極大的平坦盆地,靠著汾水主幹與分流的灌溉之利,可謂是沃野千裏良田無數。


    “百姓靠此衣食充沛,大軍因之無缺糧之憂。


    “河東既有關山之固、地形之險、河流之利、沃野之糧,便不可謂不固若金湯。


    “總的來看,河東具備極為有利的內線作戰地位。外來兵馬想要攻入河東不易,意欲攻占河東全境更難。


    “當年察拉罕率領四十萬精銳天元大軍,鏖戰數年,始終無法奈何河東軍,最後隻能落得個含恨退兵的下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這裏。


    “河東占據著地形之利,兵馬想要向外進攻卻極為便利,三麵都可出擊,且皆是俯身向下,天然就有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的優勢!”


    一口氣說完這些,魏無羨長吐一口氣。


    一言以蔽之,對於河東的敵人來說,既不能等到河東兵馬來打自己,輕易又無法主動去進攻河東,可謂是進退兩難,徒歎奈何。


    河東乃霸業根基之地,不是說說而已。


    因是之故,秦國一旦有機會出擊河東,便絕對不能輕易放棄,莫說為此勞心勞力,便是付出相當代價都值得。


    對魏氏而言,以河東河北為交換,把中原讓給楊氏,是一筆無論怎麽說都劃算的買賣。


    等到秦國得了河東河北,再跟漢中配合,雙臂合抱中原,那就是大勢在握。


    更何況秦軍眼下還占了洛陽、河陽兩鎮,隻要這兩地不失,日後進取中原可謂是占盡便宜!


    有楊氏在中原拖著趙氏大軍,魏氏眼下進攻河東,那是趁虛而入。秦國想要建功立業、吞吐天下,沒有比現在進攻河東更好的選擇了。


    天賜良機,不過如此。


    魏崇山的視線也從蒲津渡離開,縱目看向東北方向。


    蒲津渡之所以是咽喉要道,就是因為這裏戰略價值極高,秦軍從蒲津渡北上進攻河東腹地,就可以避開呂梁山、中條山之險,且蒲津渡麵前就是大片平地。


    河東地形,自晉陽到蒲津渡之間雖然不是一馬平川,但相對於西麵的呂梁山、東麵的太行山而言,卻是平坦許多,中間有許多盆地。


    這是河東內部一條寬闊的帶狀通道,也是關中兵馬進攻晉陽的唯一路途。


    當然,它隻是通道,不是完整平原,在進入河東中心的盆地平原之前,依然有連綿山地無數險阻橫亙在途中。


    “晉軍自渡河南下進入鄆州,一麵在兗州、沂州用兵,一麵在曹州謀戰,兵馬縱橫隨心所欲,說到底,那是中原氣勢平坦無險可守。


    “而在我們麵前,處處都是關山險阻,遍地皆是荊棘重鎮,想要突破晉軍在這裏的一道道防線並非易事,萬萬不可輕敵。”


    魏崇山老成持重地說道。


    魏無羨點點頭。


    河東地位如此重要,又臨著秦國關中,大晉在這裏當然有兵馬部署。中原逐鹿之爭開始以來,大晉從未放棄對蒲津渡的監控,修行者日夜遊弋不停。


    隻可惜,跟投入在中原的力量相比,大晉放在這裏的力量還是少了,也小了,無法抵擋魏無羨率領的秦國高手強者、軍中精銳。


    秦軍能夠奪取蒲津渡,讓大軍眼下可以安然渡河,那是已經打過一仗,摧毀了晉軍在蒲津渡的戒備、防禦力量。


    當魏無羨沒想著帶領秦國高手,去中原跟吳國高手合力一起對付趙寧時,秦國就有充分的力量在集中在一起,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從兵力薄弱的河東撕開一條口子。


    “大軍奪得蒲津渡,前方有兩大片平地可供攻取,不愁無法展開兵力施展拳腳、站不住腳跟。”


    魏崇山看向魏無羨,“消息傳到趙北望、趙寧麵前,你說他們會如何應對?晉軍動靜姑且不言,你覺得趙寧會怎麽辦?


    “他會不會帶著麾下高手轉瞬而至,在蒲津渡攔住我們,與你大戰一場不死不休,試圖瓦解我們對河東的攻勢?”


    魏無羨沒有迴答這個問題。


    問題不是用來迴答的。


    從來都不是。


    它是用來解決的。


    趙寧在聽聞秦軍渡過蒲津渡後會有什麽樣的反應,魏無羨不可能不提前思考,他為此做過縝密推演,也早就做出了相應布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一氏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蓬蒿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蓬蒿人並收藏第一氏族最新章節